8月25日,国务院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回应金融机构让利实体企业、货币政策取向等热点问题。 一、1.5万亿减负:进展与空间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披露,今年1-7月金融部门已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亿,8-12月仍需完成减负6,300亿。值得注意的是,刘行长发言中“减负”一词替代了“让利”,并特别强调“金融部门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为市场主体减负,与商业银行的利润变化,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更不是零和关系,不是说减负1.5万亿,商业银行利润就相应减少”。从构成上看,1.5万亿减负主要包含三部分: 表1:1.5万亿减负规模匡算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研究院 第一,通过利率下行实现减负,1-7月累计减负4,700亿,预计8-12月合计需减负约3,500亿。官方测算逻辑与数额与我们此前报告《金融如何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实现路径匡算》基本一致,锚定利率为“一般贷款利率”。 贷款方面,预计8-12月减负规模(2,700亿)较1-7月(3,540亿)将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刘行长发言中提出,8-12月将推动贷款利率“略有下降”。据此推算,同期一般贷款利率仍有约14bp的下行空间,预计主要通过压缩贷款利率加点(贷款利率-LPR)实现,而1年期/5年期LPR后续的下行空间有限【注释1】。 图1:今年以来贷款利率有所下行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再贷款再贴现方面,预计8-12月减负规模(400亿)与1-7月的370亿基本相当。根据1.8万亿再贷款再贴现的使用进度和价格,截至6月末,3,000亿专项再贷款(发放利率为2.85%以下)和5,000亿再贷款再贴现政策(4.35%以下)已基本执行完毕;截至7月27日,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累计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573亿(5%以下)。此外,后续或有新增再贷款覆盖至股份行。 债券方面,预计8-12月减负规模(400亿)较1-7月(790亿)大幅下降。随着5月以来市场利率的逐步抬升,企业债券融资持续低迷。未来债券利率中枢抬升的概率加大,债券融资或继续承压【注释2】。 图2:5月以来企业债券融资利率上行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第二,通过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和前期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推动减负,1-7月已实现减负1,335亿,预计8-12月减负规模合计约为965万亿。其中,由于普惠小微信用贷支持计划将撬动新增小微信用贷1万亿,央行提供的零成本流动性约降低银行资金成本200bp,银行进一步将此部分用于为实体减负,全年规模约为200亿:1-7月已实现120亿,剩余规模80亿。据此推算,延期还本付息8-12月仍可减负885亿,略低于1-7月的1,215亿。 第三,银行减少收费方面,1-7月已累计减负2,045亿,预计8-12月可继续减负1,155亿。银保监会的监管重点在于乱收费、高收费、隐性收费、附加收费等方面。未来监管部门亦将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引导银行通过主动减免服务费用、规范和限制小微企业贷款收费,以进一步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此外,1-7月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减负大约660亿,假设下半年政策节奏保持不变,预计仍可减负约600亿。 二、货币政策:“稳货币”“调结构” 未来央行将更加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间的平衡,货币政策或从三季度的“稳货币”“宽信用”转向四季度的“稳货币”“稳信用”。此次会议首次提出货币政策的三个不变,即“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坚持正常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变”。一方面,目前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经济数据延续回暖态势,后续重点在于化解需求修复相对疲弱、大小企业经营分化等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上半年货币财政“双宽松”也产生了宏观杠杆率攀升、企业套利、房价上涨等负面效应,引起了决策者的警惕。 从减负的落实情况来看,全年1.5万亿的减负目标并不构成金融监管的硬约束。一方面,央行表示暂无必要下调对银行资本的要求,目前14.21%的资本充足率仍显著高于10.5%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目前小微企业不良率为2.99%(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0.88pct),仍在不良容忍度之内,但需警惕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明年继续上升的潜在风险。 注释 1、今年7月末表内贷款余额为166.2万亿;6月末贷款利率较去年末的降幅为38bp;预计8-12月新增贷款6.9万亿。 2、假设今年下半年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当,则8-12月约有1.4万亿融资额,相较1-7月的3.6万亿大幅下降。 本期作者 招商银行研究院、资产负债管理部货币政策联合研究小组 谭卓招商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 魏文资产负债管理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团队主管 杨薛融招商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陈澍雨资产负债管理部利率定价管理岗 董加加资产负债管理部利率风险管理岗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需要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当前,金融机构向企业让利情况如何?贷款利率还有没有下行空间?银行业风险控制得怎样?针对这些热点问题,金融部门相关负责人25日一一进行了回应。 还将为市场主体减负6000多亿元 今年以来,我国推出多项举措,规范信贷融资各环节收费与管理,特别是规范信贷、助贷、增信等环节收费行为,督促银行落实各项减费政策要求,主动为实体经济减负。 “今年前7个月,金融部门积极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为市场主体减负共计8700亿元。”在当天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介绍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情况时说,8月至12月,金融部门还将为市场主体减负6000多亿元,预计全年可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5万亿元。 据介绍,今年前7个月,通过降低利率已为市场主体减负4700亿元。其中,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减负354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减负370亿元,债券利率下行为债券发行人减负790亿元。 另外,减费让利也是金融部门倡导和督促的重要方面。今年以来,银行通过减免服务收费,已为市场主体减负2045亿元。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推进银行业落实减费让利政策,规范收费行为,整治各种形式的乱收费,督促银行加强对第三方助贷等合作机构的管理,规范银保合作,聚焦减轻企业负担。 企业贷款利率将进一步下行 LPR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已连续四个月保持不变,市场普遍关心下一步LPR和贷款利率走势。 对此,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介绍,LPR虽然数月保持不变,但实际上每个月报价时,都有几家报价行根据自身资金成本等因素调整报价。但由于最后取算术平均值时,没有达到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所以最终发布的LPR没有变化。 孙国峰表示,未来LPR的走势取决于宏观经济趋势、通货膨胀形势以及贷款市场供求等因素,具体要看报价行的市场化报价。同时也应当看到,LPR和贷款利率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随着LPR改革推动贷款利率下降的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后续企业贷款利率还会进一步下行。 数据显示,7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8%,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一年期LPR的降幅。 刘国强认为,LPR改革打破了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增强了贷款市场的竞争性,商业银行“傍大款”的好处越来越少,就会去找小微企业做生意,为小微企业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5.94%,比2019年全年水平下降了0.76个百分点。 银行业整体运行稳健 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银行业盈利水平同比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2.4万亿元,同比下降12%。 刘国强表示,这主要是银行为实体经济减负,以及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等因素导致。总体来看,银行业整体运行稳健,拨备和资本水平充足。 “为市场主体减负与商业银行利润变化,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不是说减负1.5万亿元,商业银行利润就相应减少。”刘国强表示,商业银行的贷款收入是贷款利率和贷款数量共同决定的,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后会增加贷款需求,扩大贷款数量;同时,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这些都部分抵消了价格下降的影响。 肖远企表示,疫情确实对金融行业产生了一些挑战,风险有所上升,但整体来看,目前风险水平完全可控。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600多亿元,力度是空前的。下半年还要加大力度,预计全年处置3万多亿元。 此外,截至二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为14.21%,较年初下降了0.43个百分点。 “虽然资本充足率比年初下降了,但远高于10.5%的监管要求,所以目前没有必要下调监管要求。”刘国强表示,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保持资本充足很重要。未来即使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的挑战,也不能通过下调监管要求来满足,而要丰富补充资本的手段,支持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记者近日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山东在落实国家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10项减负政策的同时,在省级权限内又出台4项政府性收费减免政策,上半年已为全省市场主体减负19.68亿元。 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落实免征民航发展基金政策,上半年实现新增减负9200万元。自3月1日至年底免征进出口货物港口建设费,减半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上半年实现新增减负13.83亿元。 支持文化产业纾困发展。落实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政策,上半年实现新增减负7000万元,支持文化产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自今年1月1日至8月底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切实减轻电影放映企业负担。 分档减免残保金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在职职工30人(含)以下的企业免征残保金政策,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分档减缴残保金政策,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在1%-1.5%的,减半征收残保金;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在1%以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90%缴纳残保金。 创新出台省级降费政策。疫情期间,对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免征首次注册费,上半年免费注册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322个,为企业减负2400万元;将残保金申报缴纳时限延长至年底,切实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难题。为支持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免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许可考试费,上半年已有2493名农民免费参加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