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 赵白执南)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发布式”上表示,个人养老金融既要按市场化、商业化原则运作,但又是一项准公共产品。对那些打着养老噱头,不具备养老功能的金融产品要进行彻底纠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肖远企表示,发展商业养老金融十分重要、迫切,也具有较好条件,但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举措。一是要有创新的理念。一个成熟的投资文化理念一定是包含这几个方面,注重长期投资、长期收益,价值投资创造价值,审慎投资合理回报。 二是必须有创新的机构。很有必要在当前阶段建立专门的机构经营管理个人养老金融,以便培育和引导公众长期投资和养老投资的意识和文化,在较短时间之内能够聚集较大规模的商业养老资金,也有利于在短期之内能够开发和推出标准化的养老金融产品,给予市场一个示范和带动,在条件成熟并积累经验以后,再大力推广。 三是必须要有创新的产品。要明确养老金融本身的规则、统一产品的标准,体现资金的安全性、投资长期性和领取约束性等特征,个人养老金融既要按市场化、商业化原则运作,但又是一项准公共产品,兼顾商业与社会两方面特性,在交费方式、领取条件、资金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估与设计,在此基础上,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发和推出特定养老金融产品,同时对现在市场上各类金融产品进行规范,对那些打着养老噱头,不具备养老功能的金融产品要进行彻底纠正,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四是必须要有创新的机制。首先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进行跨越经济周期的考核。其次要建立与养老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由真正熟悉养老金融规律、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的人员来从事养老金的投资和管理。再次就是完善风险缓释安排机制,通过资产配置来确保养老投资的本金安全,并且确保有一定的增值。 五是要积累风险准备金,设立平滑基金。同时要建立破产隔离安排,特别是投资机构和托管机构都要建立破产隔离的机制。
上周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意味着发展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业务势在必行。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也于近日透露,银保监会正在持续推进养老金融发展,着力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围绕养老金融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特征,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和优化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产品体系。 近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举办内部研讨会“养老金融业务的规范与创新”,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第三支柱发展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系统建设较为复杂,常规改革难以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匹配。二是养老产品特征不明确,产品设计和监管框架有待优化。 未来,可从三方面入手推动第三支柱商业养老市场发展。首先,从合格金融产品以及专业金融机构两方面入手,鼓励市场更多探索。其次,同步推进以个人养老金账户对接合格金融产品和合格投资管理机构的机制建设。最后,养老产品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现有监管框架应考虑做出适当调整。 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业务亟待发展 我国养老金融保障体系存在短板,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亟待发展。当前,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资金不足,空账运行较为明显;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发展迅速,但人群覆盖范围小,只覆盖约2000万人,以央企和国企为主。在社会和企业养老体系面临瓶颈背景下,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比较来看,美国的第二、三支柱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居民养老主要来源。截至2018年底,美国第二、三支柱占养老金融体系总规模达到90%,其制度设计强制性、灵活性与吸引力兼备,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各类资管机构参与度高。 推动补充养老金融体系发展,既可服务于企业直接融资,又可满足居民养老需求。 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养老资金作为长期资本,对服务企业直接融资、发展资本市场、支撑产业变革有重要作用。有观点认为,养老资金形成的动员资本是一国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发展的压舱石和根基,以美国为例,养老资金形成的规模、期限和风险偏好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稳定资本,支撑了产业迭代升级。 从居民角度看,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演变、金融发育程度加深,居民对养老金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有助于丰富居民资产配置选择,在保证一定安全性基础上为居民提供更高收益。有助于实现个人投资者从依靠住房、储蓄养老向依靠投资与金融产品养老的转变。 我国第三支柱发展面临两方面问题 当前,我国第三支柱发展仍较为滞后,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 在制度设计层面,个人养老金系统建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仅靠常规化推进难以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匹配。参考国际经验,成熟的个人养老金系统需要建立个人养老账户、需要经监管认定的合格养老金融产品、专业管理机构,以及高度协调的监管制度,系统建设需花费较长时间。而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随着时间推移,养老需求将越发急迫,因此,仅靠制度层面的推进恐难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匹配。 在养老金融产品层面,当前产品设计仍显不足。其一,产品同质化严重,养老特征不突出。目前市面上的养老产品定义不清晰,除了期限较长外,较难与养老主题找到契合点,关键的申赎制度也与一般理财产品没有差别,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其二,策略开发与产品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养老产品未能自成体系,可提供给客户的产品策略、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其三,监管框架未能对养老产品做出例外解释和规定。在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等普适性法规下运作,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未有独立政策安排。 基于我国现实情况渐进推进养老金融发展 首先,从合格金融产品以及专业金融机构两方面入手,鼓励市场自主创新。在初期账户和制度体系不健全情况下,可以从合格金融产品以及专业金融机构两方面入手,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鼓励市场自主创新。 一方面,监管部门应结合市场现实,对合格养老金融产品的内涵予以清晰界定。业界专家认为,有必要对养老产品予以整体规范和统一,包括对产品名称、风险评级、风险提示书、信息披露、起投金额等标准予以统一。监管专家认为,对养老产品予以界定,进一步梳理养老金融产品的细节特征,明确养老金融产品与一般理财产品的差异,也有助于厘清监管规则(如资管新规)是否应该对养老产品区别对待。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类型金融机构参与养老金融服务。业界专家认为,监管可以适时考虑引入更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以往保险公司参与养老领域较多,如今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各类资管机构都有意愿参与进来。最终目的是不再依靠行政管理部门设计产品,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金融机构产品设计能力,尊重市场选择。 其次,同步推进以个人养老金账户对接合格金融产品和合格投资管理机构的机制建设。会上专家讨论聚焦在,当前我国养老金融发展应该如何权衡好推进个人养老金账户建设(即制度推动)与推进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发展(即市场推动)。从国际经验来看,成熟的商业养老体系最终需要制度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需要建立起个人养老账户,并在账户下对接合格金融产品与合格投资管理机构。因此,账户建设与养老产品设计在当前是并行不悖的,最终也会组合成有机整体。 最后,基于养老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现有监管框架应考虑做出适当调整。有观点认为,养老产品同时具有商业性和准公共产品性质,前者意味着养老产品需要资管新规等制度予以规范,后者则意味着养老产品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特殊政策安排。在明确养老产品具体内涵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对养老产品的相关监管做适当的特殊规定。这些特殊规定包括:对养老产品投资范围适当放开,考核机制适当放松,流动性安排上予以支持等。与此同时,为了契合居民养老的现实需求,养老产品在安全性方面的监管要求不能放松。 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一直在路上,其中,金融产品销量是财富管理转型的关键指标之一。 记者最新获悉,国泰君安证券2020年6月和7月公私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近250%;兴业证券2020年上半年权益类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150%;银河证券2020年上半年代销公募类产品销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160%。从3家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排名靠前的券商数据可见,券商在代销金融产品领域正呈现“加速跑”的势头。 “过去,代销金融产品的收入在券商整体收入中占比很小。现在,券商在发力财富管理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寻找中间业务来弥补佣金下滑部分,需要满足投资者日益丰富的投资理财需求,基金公司与券商的合作也日益顺畅,所以,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成为券商经纪业务一个新增长点。”某大型券商网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兴业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受投资者认可度提升及市场行情的双重驱动,今年上半年金融产品销售与保有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在产品选择方面,兴业证券坚持精品化供应路线,不追逐热点,更偏好业绩长跑冠军。同时,兴业证券也会结合资产配置的理念,根据资产大周期引入和定制产品。 国泰君安相关负责人认为,金融产品销量的增长不仅将提升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行业地位,还能促进经纪业务协同发展,更能不断提高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把握经纪业务产品化发展趋势。 据中证协公布的2019年度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排名,中信证券以8.3亿元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分别是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兴业证券、广发证券及银河证券,金融产品代销收入分别为3.4亿元、2.1亿元、2亿元、1.95亿元及1.8亿元。 2019年全年,91家券商金融产品代销收入中位数仅为1053万元,收入在中位数以上的券商家数是45家。这一数据表明,券商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增长空间依然十分广阔。 证监会7月10日新修订的券商分类监管规定:“证券公司上一年度投资咨询业务收入位于行业前10名、前20名的,分别加1分、0.5分;或者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位于行业前10名、前20名的,分别加1分、0.5分,前述两项按孰高分值加分。” 华西证券研究所所长、非银首席分析师魏涛认为,券商分类评级新设财富管理指标,投资咨询业务收入突出或者代销金融产品收入突出将新获加分,体现监管引导行业财富管理转型的思路。东吴证券非银分析师胡翔认为,该项举措预计会加快证券行业财富管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