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网 资本的逻辑,总是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国内企业,瞄准海外市场的投资价值。其中,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公用事业板块,是全球视野下较为稳定的配置价值,也吸引着新老资本不断涌入。 2020年7月8日,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资本”)宣布参与在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 L.P.(连同其附属公司,简称"KKR")及其他投资机构组成的投资财团里,并成功以42亿英镑对价收购英国垃圾处理公司Viridor。 对于是次收购,华润资本CEO秦锋认为,Viridor在垃圾处理量方面,是英国第二大垃圾能源回收商,垃圾发电厂数量行业第一,因此对于此次与KKR合作投资Viridor充满期待。并直言“将持续看好英国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行业”。 华润资本英国“出海记” 作为华润的产业基金管理平台,华润资本前身为汉威资本,主要投资于大健康、城市综合开发及运营、大消费、能源综合建设运营、科技创新及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目前负责统筹华润集团各产业基金的管理与运营,并围绕集团产业进行投资。 据介绍,依靠华润集团强大的产业能力和客户资源网络,并进一步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公开市场基金等品类延伸,华润资本基本上已经逐步打造为综合性的资产管理公司。 截至2020年上半年,华润资本旗下境内外在管基金共17支,以及3家投资公司。累计签约资产管理规模1120亿元,旗下各产业基金共投资71个项目,累计投资规模310.2亿元。? 一直以来,相对于国内市场的整合并购机会,华润资本更热衷于海外市场。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发现,华润资本早年成立了专门的海外投资团队,并已经在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缅甸、老挝、越南等地相继进行投资。 在海外产业投资布局上,华润资本有具体的规划,主要聚焦两大板块,即大健康消费品领域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则主攻燃气、水泥、电力行业等方向,更多关注能源的开发与循环利用。 而值得注意的是,华润资本在英国早有颇为成功的投资案例。 将时间回溯至2018年3月,华润资本协同华润电力“试水”投资英国Dudgeon海上风电项目,并以5.5亿英镑获得30%股权。 彼时,英国Dudgeon海上风电场是全球第六大海上风电场,并被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Fitch评A-(Stable),为目前全球海上风电项目所获的最高评级。 最终,这场投资在9个月后借助资本的力量,成功再融资了14亿英镑,也成为了华润资本日后进入英国市场的切入点。 此次收购英国Viridor无疑符合华润资本的投资规划。据悉,Viridor是英国富时250指数旗帜集团的一部分,为英国领先的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物管理公司,业务涵盖垃圾处理全产业链,包含垃圾收取、循环利用、能源回收及填埋制气。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在具体业务数据上,Viridor每年处理大约1500万吨材料,回收200万吨并生成10100万瓦再生资源。在2018~2019年间,Viridor接收了约680万吨残余垃圾,发电量2694GWh,基本上为英国近74万家庭提供能源。同期,Viridor的营业额超过了5000万英镑。 有投资业内人士表示,英国的公用基建事业资产由于稀缺性,部分产业甚至还有国家背书,投资风险普遍低的同时,还有相对稳定的回报保障。 可以说,单从体量和业务上看,华润资本此番投资价值可期,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不稳与疫情叠加风险之下,这无疑也是一场面临重重考验的挑战。 华润资本的“李嘉诚路径” 一直以来,中资企业进行海外收购,一方面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境外资产配置的结构,提升境外资产配置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投资者与国际机构合作,获取标志性大型项目,也可以扩大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类型的投资机会。 华润资本的投资逻辑有例可循,最典型例子便是多年以来不断加码海外投资公用基础事业的李嘉诚。20世纪80年代,李嘉诚开始看重海外市场,并瞄准当时石油供应紧张的时机,斥资32亿港元购入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股权。 随后几十年里,李嘉诚商业帝国的海外版图遍及世界各地,产业横跨通信、基建、港口、零售等各个领域,分支机构遍布全球。早前的数据显示,李嘉诚56%的投资在欧洲,其中有37%在英国,亦被外媒称为“买下了一半英国的人”。 1996年,李嘉诚将Orange电讯公司在英国上市;四年后,李嘉诚投资47亿美元为英国Three电信商购买电信运营牌照。随后在2010年~2012年间,李嘉诚的长江基建斥资超过150亿美元分别收购了英国电网、英国水务和英国管道燃气业务。 被当成海外资产购置主战场的英国,李嘉诚几乎“扼住”英国的命脉产业,包括超40%的电信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 更有数据表示,李嘉诚旗下公司在英国投资实际已经超过了4000亿港元。 “超人”李嘉诚的投资总是精明的,这些大手笔买下的各类公用事业资产,垄断的是居民基础公用事业,这显然是一个稳妥的选择,不仅拥有较为固定的利润,也为其“反哺”地产业务的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务保证。 因此,在投资公用事业同时,李嘉诚早已“同步”在英国进行房地产投资。 1998年,李嘉诚利用和记黄埔拿下伦敦落成的皇家门肯辛顿(Royal Gate Kensington),作为在英国的首处住宅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伦敦高档社区肯辛顿与切尔西之间,占地约2444平方米,包含了132套住宅。 随后2000年~2005年间,李嘉诚先后通过和记黄埔拿下位于伦敦巴特西地区住宅项目Mentevetro公寓、并与格罗夫纳集团(Grosvenor Estate)共同开发位于伦敦传统富人区Belgravia Place的住宅项目、以及投资阿尔贝恩河岸(Albion Riverside)住宅项目、Chelsea Waterfront(切尔西海滨)公寓项目等。 截至目前,李嘉诚在英国已经投资了6个公寓类项目,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最新为2020年7月10日消息,李嘉诚已正式获得伦敦Lewisham区政府的规划批准,允许动工新建价值10亿英镑的大型地产项目Convoys Wharf,并对外宣称该项目是犹如港版太古城的“千亿香港城”。 如出一辙的是,2017年5月23日,华润置地联合体在英国成功以3.12亿英镑(折合人名币27.9亿元),签约收购位于伦敦的写字楼项目20 Gresham Street。作为华润在英国的第一笔投资,该项目属于永久产权物业,华润在收购联合体中占有80%的股份。 显然,华润资本同样有“李嘉诚路径”影子,并不是一项简单的金融游戏,更像是一次战略性投资与布局,只不过在对投资付诸于行动的同时,“出海”不只是机遇,还将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资本之战。
7月8日晚间,世茂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吴凌华担任公司总裁,任期自7月8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结束日止,并提名吴凌华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 吴凌华,47岁,南京大学经济法硕士,自2016年开始担任世茂股份副总裁。在进入世茂之前,吴凌华曾先后任职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商业地产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华润置地(南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润(深圳)有限公司华润中心总经理,其在商业地产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世茂股份的商业板块在吴凌华的带领下深耕全国多个核心城市群。截至2019年末,世茂股份在建、拟建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1892万平方米,项目遍及30多个城市,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及强三线城市。其中,世茂股份2019年新获项目均为商住综合或纯商业性质,商业禀赋再次强化。随着原有商业项目提档升级,以及新商业项目的开业运营,2019年世茂股份租赁收入、出租率和毛利率水平均维持高位。 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表示,世茂股份未来将继续深耕核心区域,聚焦、发挥自身在商业地产领域开发的禀赋及优势,凭借健康的财务管理能力,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实现有品质的稳健增长,进而助力夯实世茂集团“大飞机”战略的两翼实力。
作为“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工程,由华润置地代建代运营的西安奥体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三中心于7月1日正式竣工交付。 据悉,西安奥体中心是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主会场。这是全运会首次在西部举行,也是西安自1949年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全国性赛事。2017年3月,西安市政府与华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决定由华润置地代建代运营包含奥体中心在内的西安三中心,并负责相关片区开发。 华润置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中心六大场馆总建面达138万平米,且含多个高大空间营造,工程技术复杂。与项目规模和难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极限的工期要求,三中心整体建设周期仅有33个月,绝对工期比同类工程缩短了一年多,是一场进度与时间的鏖战。这是华润置地目前规模最大的大型复杂场馆代建项目,为了如期呈现高品质作品,公司快速组建项目团队,精选全球优质资源,采用“一个模特、多套衣服”的做法,协助政府快速确定概念方案设计,积极推进基础和结构施工图设计,让基础和主体工程先行,造型和室内装饰设计持续优化,并合理安排多条线交叉作业,见缝插针,与节点赛跑。 据统计,西安三中心参建单位共有378家,累计进场工人超过10万人次,最高峰时现场有20000多人同时施工,2400余辆升降车、1000余台吊篮、78台塔吊、200余台各型起重设备同时使用,各类施工材料更是多不胜数,极大地考验着代建方的调度能力。以国际会展中心为例,展览馆土方开挖高峰期使用500辆渣土车同时作业,满铺单日出土7万方,超出住宅项目标准出土20多倍;会议楼开工7个月即实现主体钢结构封顶,75天完成主体6.5万吨钢结构吊装,用钢量相当于1.7个鸟巢、7个埃菲尔铁塔。(刘礼文)
销售费用一直被诟病的华润双鹤迎来了药品获批的好消息。 9月26日,华润双鹤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华润赛科收到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非那雄胺片(5mg)《药品补充申请批件》(批件号:2019B03869),批准该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不过,长江商报记者查阅财报发现,华润赛科因涉及担保旧案,目前有70余万元涉案资金被银行冻结。 虽然有药品获批的好消息,但是华润双鹤的诸多问题还是无法遮掩,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就是销售费用的过高投入。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两年华润双鹤在销售费用上大笔投入,仅两年时间,其销售费用就增超18亿。研发投入却多年掉队,去年,其研发费率仅3.40%,在同行业中垫底,而去年其销售费率为38.83%,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子公司因陈年旧案被冻结70万 9月26日,华润双鹤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华润赛科收到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非那雄胺片(5mg)《药品补发申请批件》(批件号:2019B03869),批准搞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华润赛科作为华润双鹤销售收入最多的子公司,因担保旧案,目前有70多万资金被银行冻结。 资料显示,华润赛科在1999年为北京药物资联合经营公司(以下称“物资联合公司”)向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新街口支行借款人民币210万元提供担保,因物资联合公司未按期还本付息,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新街口支行起诉华润赛科和物资联合公司。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华润赛科对物资联合公司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2010年,华润赛科偿还人民币197.04万元,目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仍冻结华润赛科银行存款人民币70.96万元,该金额为债权人主张的争议的利息。现该案仍在法院执行调解中,华润赛科将70.96万元确认了预计负债。 销售费两年增18.76亿 销售费用已成为2019年诸多药企接受检验的标准,华润双鹤也不例外。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华润双鹤的销售费用增长极快,仅两年就增超18亿。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华润双鹤的销售费用分别是13.18亿元、18.78亿元和3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1%、42.51%、70.08%,两年增加18.76亿元;而2019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为18.65亿元,同比增20.07%,几乎比肩2017年整年的销售费用。 对此,华润双鹤表示,销售费用的增加是公司面对政策调整等变化,逐步调整营销策略,对市场投入增加及加大学术宣传和推广力度所致。 而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在所有的销售费用中,服务费占比最大,增长最快。2018年,公司服务费投入10.46亿元,在总销售费用中占32.76%,同比增185.28%。而同期公司销售人员共3118人,这意味着平均每位销售人员在2018年需要投入33.56万元的服务费, 2017年,平均每位销售人员投入服务费为12.87万元。今年上半年,服务费投入为6.25亿元,同比增加42.07%,增幅再次扩大。 研发投入在营收占比中同行垫底 不过,与数额可观的销售费用相比,公司的研发投入远没有这么大方。 半年报显示,2019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仅8429.30万元,同期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2倍。而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华润双鹤多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在同行业也是垫底表现。 数据显示,2018年,华润双鹤的研发投入为2.80亿元,占营收3.40%,占当年净资产的3.53%。而同期,科伦医药、恒瑞医药、复兴医药、现代医药、信立泰和鲁抗医药的研发投入在当年营收中占比分别为7.40%、12.70%、8.30%、4.00%、10.60%和4.30%;占当年总净资产比例分别为7.20%、11.50%、6.00%、5.50%、7.30%和5.30%,华润双鹤的两项占比均为垫底。 2016年和2017年,其研发投入在营收、净资产中占比同行排名也都是倒数第一或者倒数第二。 不过,2016年-2018年,公司销售费用在当年的营收占比分别是23.98%、29.24%和38.83%,同行业中的排名分别是第二名、第二名和第一名。 此外,2018年同行业研发投入金额为8.37亿元,是华润双鹤研发投入的近3倍;而同行业的销售费用为28.33亿元,比华润双鹤少3.61亿元。
原标题:华润置地半年斥资540亿逆势拿地被指误判形势 负债或超5000亿项目质量堪忧频现维权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金洪 华润置地(1109.HK)面临着“在当代中国经济背景下一个地产中年油腻男的焦虑”,华润置地副总裁、华北大区总经理蒋智生近期公开表示,市场认为,这是一句比较中肯的自我解嘲。 成立于1994年,1996年在港上市的华润置地正面临着挑战。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一向稳健保守的华润近年来也难掩扩张与转型的焦虑与急迫。 2018年,华润置地逆势拿地逾百宗、销售金额首次突破两千亿,同时全面向“城市综合投资开发运营商”转型。今年上半年,华润置地拿地总金额共计540.5亿元,共计拿地39幅,总楼面面积共计1101.4万平方米。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华润置地的销售金额、面积却出现了下降。2018年华润的入账销售面积较上一年年同期有所下滑,由2017年的721万平方米降低15.7%至608万平方米。 一边加速拿地,一边密集融资。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华润置地发行9笔融资,总融资金额高达398亿元,半年融资总额超过去年全年的净新增融资金额394亿。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财报发现,其负债也在逐年攀升,2014-2018年的负债分别为2452亿元、2651亿元、2879亿元、3362亿元、4750亿元,五年时间总负债增长2298亿元。目前,华润置地的负债总额或已突破5000亿元。 已到“中年”的华润置地,还面临着高层换血、人事动荡。自4月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后,华润集团的高管变动仍在持续,华润置地“掌舵手”吴向东2月正式离职,首席财务官俞建离职转向华夏幸福。 半年斥资540亿拿地39宗 成立于1994年,1996年在港上市的华润置地有限公司是华润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旗舰,是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型地产开发商之一。 华润置地2018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综合营业额1211.9亿元,同比增长18.09%;归属股东应占溢利242.37亿元,同比增长23.09%。此外,华润置地2018年的综合毛利润率为43.4%,其中开发物业毛利率为42.9%,与2017年的39.7%相比大幅增长。 克而瑞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华润置地房产销售金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为2106亿元,在房地产企业中排名第9。不过,位列前位的“恒碧桂万”,融创、保利已过4000亿门槛。2019年,华润置地将销售目标定为2420亿元。 截至6月,华润置地累计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达1188.19亿元,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625.97万平方米。2019年华润置地销售目标为2420亿元,照此计算,已完成全年目标的49.1%。 加大销售力度的同时,为了保证持续的增长,华润置地也在土地市场表现活跃。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华润置地拿地与扩规模的速度越来越快。 2016年,华润置地耗资472.3亿购得39幅土地,总楼面面积1052.05万平方米,应占楼面面积816.85万平方米;2017全年该公司累计新增土地64宗,新增土地储备约1196.56万平方米,总土地金额达1044.68亿;2018年以总价1513.5亿元获取了103个项目,新增土地储备计容面积2213万平方米,其中,持有物业面积为275万平方米。截止到2018年期末,华润置地投资物业的土地总土储面积为943万平方米。 2019年,华润置地的拿地步伐依旧没有停歇。今年上半年,华润置地拿地总金额共计540.5亿元,共计拿地39幅,总楼面面积共计1101.4万平方米。今年拿地总金额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7.11亿元,总楼面面积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94.46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6月30日,华润置地拿地创今年新高。 财经评论员严跃进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华润置地逆势拿地,说明其在资金方面或还是比较充裕的。当然此类企业的难点在于,后续地产发展的机会不明确,而且各类土地开发也会有限制或制约。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置地的销售金额、面积出现了下降。2018年华润的入账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由2017年的721万平方米降低15.7%至608万平方米。高盛报告指出,华润置地2018年结算面积的下滑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其综合营业收入低于预期,分别较该行及市场预期低7%及2%。 近日,华润置地发布公告显示,2019年6月单月实现总合同销售额约284.8亿元,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137.25万平方米,分别按年增长0.7%及减少24.5%。不过,6月份是华润置地今年首次出现销售面积下滑状况。根据数据,公司前5月的销售面积增速分别为79.6%、8.5%、9.7%、30.0%、17.9%。 4月17日,国泰君安一则研究报告指出,因华润置地合约销售增速下滑,公司估值缺乏向上趋势的动力,给予其下调至“中性”的评级。 严跃进认为,土地储备向来是一把双刃剑。踏准市场节奏,就能大获丰收;一旦遭遇市场转淡或严厉调控,公司将面临庞大的现金流和负债压力。 今年4月19日与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连续两次提及房住不炒,继续明确了房地产调控将持续收紧的态度。在此背景下,有业内人士认为,华润置地逆势拿地或许误判了形势。 负债逐年攀升或超5000亿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华润置地开疆拓土也带来了债务压力。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财报发现,其负债逐年攀升,2014-2018年的负债分别为2452亿元、2651亿元、2879亿元、3362亿元、4750亿元,五年时间总负债增长2298亿元。目前,华润置地的负债总额或已突破5000亿元。 截至2018年末,华润置地负债总额为4750亿元,总资产6557亿元。以此计算,资产负债率为72.44%。其中,2018年的流动负债为3479亿元,与2017年的2398亿元相比,增幅为45.09%,非流动负债中的银行借贷一年后到期的金额为835.01亿元,与2017年的572.13亿元相比,增加45.95%。 据申万宏源计算,2018年末,华润置地净负债率上升0.7个百分点至37%,同期总有息负债同比增长28%至1350亿元。不过,华润的融资成本是其一大优势。尽管2018年的平均融资成本上升30个基点至4.47%,但仍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另据WIND数据显示,华润置地近5年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呈现整体下滑趋势。 现金流方面,2018年华润置地并未在年报中透露,不过上半年数据显示,华润置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5.75亿元。 债务压力下,华润加速融资,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华润置地发行9笔融资,总融资金额高达398亿元,融资总额超去年全年的净新增融资金额394亿。 有分析师指出,华润置地目前拿地节奏是赤裸裸对赌政策,对赌赢了,比如调控放松,一切都好,但如果政策上依然紧,那庞大的现金流和负债压力就如影随形。 高层换血加速转型 提到华润会想到万象城,提到万象城,就不得不提到吴向东。吴向东一手打造了以万象城为代表的商业地产体系,并带领华润置地形成了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双轮驱动格局,为华润置地铺开了长远发展的道路。 然而,今年2月,华润置地“掌舵手”吴向东正式离职。除吴向东外,原华润置地财务总监、执行董事俞建去年12月辞职,去往华夏幸福任分管财务及融资等业务的联席总裁。此外,有媒体报道称,追随吴向东离开华润置地的人数超过30人,涉及城市更新、工程、设计等各条业务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人事大震荡中,高管人员调整最多的是华南大区,也是华润置地的重阵之地。据其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在全国六大区域布局中,华润置地总部所在的华南大区,2018年销售金额贡献中排名第二,占比23.2%。 进入2019年一季度,华润置地华南大区的销售占比逐月有所提高,但从区域排名来看,华南大区在集团的占比滑落至第四位,占比在15%以下。 2018年,华润置地还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全面向“城市综合投资开发运营商”转型,重点涉及城市更新、物业服务、康养地产、长租公寓、产业基金、产业小镇、文化体育等领域。 资料显示,华润置地2018年新开8家购物中心,计划在2019-2021年分别开业9间、8间和13间购物中心,至2021年底,在营购物中心数量将达到81间,预计2019年租金收入增长应该超过20%。其2018年财报显示,华润置地目前积极跟进城市更新项目30余个,其中16个已切实落地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达2200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底,华润置地物业服务在管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陷多起“质量门” 2015年,华润置地副总裁兼北京大区总经理蒋智生公开表示,“从拿地到开盘,在北京我们自己的内控目标是一年之内。”一改以往慢周转风格。 大力提速加快周转的华润置地,却在提速进程下逐渐显现出失衡状态,各地多起维权案例不断发生。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部署开展了商品房项目销售行为专项检查,华润未来城市项目,因属无证售房,被高限处罚。 据了解,7月15日-17日,北京市住建委对昌平区华润智慧中心(项目推广名:华润未来城市)、丰台区中铁诺德春风和苑等项目的销售现场进行突击检查。检查发现:华润智慧中心项目存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证收取客户认筹金的行为。 此外,济南华润紫云府、北京华润理想国、北京华润昆仑域、甘肃华润誉澜山等项目质量问题频出,已使公司的品牌信誉度出现下滑。 如,地处北京西南二环的华润置地昆仑域项目身陷“质量门”。150多位业主反映,本应是9.5万元/平方米的高端住宅,配置大幅缩水,外立面、楼梯、一楼大堂等多处建筑用料减配降档,引发业主集体抗议。随后,华润置地发布《北京昆仑域家书》,提出了11项整改方案。近日,有报道称,华润置地济南万象城项目犯荒唐错误,地基拆除重建损失惨重。 针对上述问题,长江商报记者向华润置地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