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在这一关键时期,如何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从政府到社会各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宏观经济形势作出精准研判,并提出了工作重点任务,为下阶段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内涵是独立自主、高水平开放。”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明年在调整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上或有新政策,重点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未来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度会持续下降,政府资金投向将进一步转向“两新一重”,更加重视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社会资金。 注重需求侧管理 此次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这要求我国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法治化、科学化,提高经济效率,实现自身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十四五’期间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重点是打破目前制约国内消费和民间投资热情的一些约束,释放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的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再次提出“需求侧管理”——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需求侧管理”的提法有何深意?王青表示,明年乃至“十四五”时期,需求侧管理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进一步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将主要聚焦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又将体现在哪些方面?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从投资来看,通过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扩大有效投资,可以带动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从消费来看,通过完善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以基础性改革促消费 长期以来,消费被称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连续六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针对如何扩大消费,会议明确,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要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从上述内容来看,与以往相比,此次扩大消费的内涵更为深刻,致力于以改革的手段提振扩大消费的根本驱动力。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消费增长不尽如人意,有专家表示,扩大消费的基础性改革将成为明年消费领域重要的政策红利,而这也是协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必然要求。 消费领域的改革将表现在哪些方面?王青认为,一是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引导居民消费升级趋势,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三是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以市场化竞争提升服务消费质量;四是深化消费市场机制体制改革,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改善消费环境。 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此次会议指出,“要增强投资增长后劲,继续发挥关键作用。要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这表明,明年投资将继续在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内部结构可能将有所调整,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此外,会议还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以及资金来源也要随之调整。专家表示,明年及“十四五”期间,政府投资将进一步从“铁公基”转向“两新一重”。传统的“铁公基”项目边际收益递减,而“两新一重”项目既可以促消费惠民生,又能为打造创新发展平台提供关键支撑,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在资金来源方面,政府投资将从基建投资的主体作用逐步转为撬动作用,重点是吸引民间资金流入,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不过,会议也强调,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避免新兴产业重复建设。 此外,唐建伟表示,未来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大投资。同时,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重点,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强国建设,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和数字化发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16日消息,12月11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联合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组织召开扩大镁应用上下游对接研讨会。万丰奥特、山西银光、河南德威、一汽集团、中车青岛四方等8家上下游骨干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参会企业介绍了镁合金材料在汽车、轨道列车等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消费潜力,分析制约镁合金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研提扩大镁应用的重点工作及措施建议。与会代表认为镁具有比重轻、吸震性强、散热性能好等优异特性,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着应用成本高、供需对接不畅、标准规范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下一步,应立足市场需求,组织成立镁合金材料产业化应用上下游对接机制,聚焦重点产品、重点环节,推进低成本表面处理技术、大型复杂薄壁压铸成型等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完善镁轮毂等产品标准及设计规范体系,降低镁应用成本,加大推广宣传,形成典型应用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提升镁应用规模和水平,推动镁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人社部官方微信号消息,6月5日,人社部召开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的决策部署,更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要将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扩大到所有参保人员,落实延长大龄失业人员领金期限、失业补助金、临时生活补助政策。 要落实中央“放管服”要求,放宽申领限制,畅通申领渠道,让参保失业人员及时得到生活保障。 要精准实施好扩围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应发尽发、应保尽保。 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保障,强化宣传引导,全力以赴做好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工作。
日前,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表示,要以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事实上,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自创建之初,血液里就流淌着天然的开放“基因”。如今,这一“基因”日益强大:从与境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到取消证券、基金、期货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从取消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到H股“全流通”改革……一系列举措,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 首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推动各个资本市场间的互联互通,促进相互合作。 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个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沪港通、深港通和沪伦通的相继“通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提高了境内市场的深度和国际化水平,为投资者进入对方市场投融资提供了便利。 同时,各个资本市场间的合作也会更加紧密。比如,稽查执法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形成跨境监管合力。这是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其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布局中国。 日前,深交所对4只股票发出外资持股预警。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首次同时对4只股票预警。出现这一现象,与去年以来外资持续加大对A股的买入力度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高达3517.4亿元,创下新高;今年以来,外资继续保持流入的势头。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外资持续看好A股市场,另一方面与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推出的诸多改革密不可分,而扩大对外开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可以预期的是,未来A股的外资持股比例还会有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诸多制度的配合。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资本市场改革与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第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国内机构做大做强。 这些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可以说是按下了“快进键”。一系列举措,正带来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比如,在取消证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外资控股券商的队伍正不断扩大。 笔者认为,合资券商队伍的持续扩容,一方面有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助力国内券商向国际化投行靠拢;另一方面,会产生“鲶鱼效应”,带来竞争,进而带来压力和动力,促使国内券商在各方面不断提升自我,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对促进机构做大做强做优,是大有裨益的。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易会满主席的话掷地有声。可以预期的是,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提下,未来,我国资本市场与其他市场的联动性会进一步加强,会推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为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增添动力。
12月9日,由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指导,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商务厅、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协调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开发区对话500强”活动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举行。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朱冰在会上表示,年初中央提出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我们对外资的形势异常严峻作了判断,到年中甚至到三季度外资转正,我们很有信心完成今年稳外资目标任务。 今年全球FDI将跌破万亿美元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在会上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受到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国际贸易投资也大幅度萎缩,很多国际组织也预测今年全球的经济增长可能是在-4%以下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资本流动也受到深刻影响。 联合国贸发会议11月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海外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9%,预计今年全年海外直接投资额降幅约在30%~40%之间。“全球资本流动有可能要到万亿美元以下,大概是将近二十年来最低的水平。”刘殿勋表示。 刘殿勋表示,中国吸引外资工作恢复很快,今年前十个月实际使用外资是8000亿,实现了以人民币和美元计双转正。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00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增幅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 朱冰介绍,在稳外资这个过程,商务部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也付出了艰苦努力。 第一是在进一步扩大开放、扩大市场准入方面。出台了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数分别压减到33条和30条,同时鼓励类的目录也做了修订,增加了11%。在开放平台建设上,在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示范区,下一步还在研究扩大试点的范围。
记者11月29日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近期将分别扩大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QDLP)/投资企业(QDIE)试点规模,进一步满足境内投资者全球配置资产的需求。 同时,外汇局还将稳步扩大QDLP试点区域,拟新增海南自由贸易港和重庆市开展QDLP试点,更好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成渝经济圈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记者获悉,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背景下,我国将以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综合示范区为平台,在其5年3轮试点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数字经济、金融服务等领域加速开放探索,推动服务业升级,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进行先行先试。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国务院于近日批复了《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标志着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进入全面升级的新阶段。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晋柏介绍,北京将聚焦重点领域探索创新,力争在服务业为主导的开放格局方面形成示范。要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定位,突出北京优势产业,在多个领域推出更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创新举措,加速形成北京开放创新产业链,推动开放升级。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表示,在这次《工作方案》当中,四个方面26项的主要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下一步,在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将跟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相结合,特别是与数字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共同推动数字贸易的发展。 闫立刚同时指出,在新一轮《工作方案》中,金融服务领域扩大开放仍是重中之重,在全部120余项政策中,涉及金融服务的有29项,占比近四分之一。 “相信这些举措的落实,将使得北京金融领域的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宽、资金进出更便利、营商环境更优,这将为外商来京投资带来更多的便利、更好的机会和更优的环境。”闫立刚说。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也是当前通过开放稳外资的重大举措。今年以来,我国已经修订发布2020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条目分别缩减至33条和30条,进一步放宽了金融、教育等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外资准入。另外,还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给予包括服务业在内的重点外资企业金融支持,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包括高技术服务业。 宗长青介绍,按照国务院部署,目前正在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条目,将使更多服务业领域的外资企业享受相关的支持政策。 分析指出,服务业市场的扩大开放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支持举措的集中出炉,也为稳外贸稳外资基本盘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利好的持续释放,还将在促进我国产业升级以及更高水平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王文博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