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妙可蓝多发布关于拟设立子公司公告,基于发展需要,公司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名称拟为“上海妙可蓝多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拟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拟为“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 妙可蓝多表示,设立新公司可进一步满足公司的业务开展需要,有利于公司三个转换的战略布局,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长远来看对公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和公司长远发展战略。
1月15日晚间,金晶科技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公司实现归母净利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2.92亿元左右,同比增加296.66%左右;扣非归母净利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1.4亿元左右,同比增加80.71%左右。 公司表示,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上升影响,公司玻璃类产品毛利率上升。 据悉,此次玻璃价格自去年年中至今上涨60%,一方面是随着国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市场复苏,尤其去年二季度以后,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同时房地产开工量和竣工量明显增加,加之汽车行业增速环比大幅改善,玻璃需求量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是玻璃全年的产量有限,供需错配下玻璃价格持续上涨,公司作为国内超白浮法玻璃龙头企业,尽享此次玻璃涨价红利。 相较于浮法玻璃,光伏玻璃价格表现更加引人注目,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光伏玻璃价格一路飙升,涨幅近100%。 在此背景下,金晶科技精准把握行业趋势,布局光伏领域。公司早于2018年在马来西亚建设1000t/d光伏玻璃生产线,预计今年4月投产。2020年11月,公司在宁夏拟投资3.85亿元建设600t/d一窑三线光伏轻质面板生产线,项目正常年产量2849.5万m2(以2.5mm计)、冷修年产量2137.1万m2(以2.5mm计),预计今年6月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6.69亿元,年均利润总额3.16亿元,年均净利润2.68亿元。 东北证券分析师认为,公司新增产能若能得到兑现,在光伏玻璃高景气度的趋势下,公司未来两年的业绩有望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1月15日,上坤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即将于1月22日发行一笔364天期、1.85亿规模的优先票据,这是近3年来境内房企发行规模最大的首发无评级境外债券。据悉,本次债券发行是上坤地产在香港资本市场第二次成功亮相,距离其登陆港交所仅不到2个月时间,充分展示了公司对开拓境外资本市场的信心和优化融资结构的能力。 近年来,上坤地产一直致力于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双优发展。据招股书,2019年上坤地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扭负为正,达20.08亿元,2020年前4月为11.07亿元,造血能力得到释放。2018年、2019年、2020年4月末,上坤地产现金及等价物余额分别为4.54亿元、10.73亿元、15.85亿元,呈稳步上升态势。同时,上坤地产现金短债比从2019年末的0.82倍增至2020年4月末的1.37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能有效覆盖短期负债,短期偿债能力明显提升。 上坤地产此次成功发行美元债,在进一步充裕公司现金流量的同时,也体现了公司未雨绸缪应对风险、扩大安全边际的洞见。同时,境外发行美元债将为公司提供一种更加高效的融资方式,意味着从上市前以信托为主的融资方式将向公开市场融资转变。未来,包括美元债、abs等都有望成为公司融资渠道,伴随着对于信用评级的积极争取,各项融资利率还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 上坤地产此前曾表示,公司将对现金流精细化管理,通过密切监控借款到期情况和提高管理流动资金水平,以满足业务发展等现金需求。目前,上坤地产正不断深化以产品力为牵引的高质量成长路径,此次成功发行1.85亿规模的美元债,将为公司潜心打造优质产品、稳步实现公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年1月15日,医疗人工智能公司医渡科技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据港交所公告,医渡科技公开发售价定为每股26.30港元,每手100股。若不行使超额配股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39亿港元。医渡科技上市首日高开,市值一度超570亿港元。截至发稿,医渡科技股价涨136.5%,报62.20港元,目前总市值约561亿港元。 “上市是医渡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未来,医渡科技将继续秉持‘绿色医疗’的初心,投入研发,坚持创新,为‘健康中国2030’、医疗卫生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医渡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政府事务主管张实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医渡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宫如璟已经签署了锁定文件,承诺把自己持有的大部分公司股票锁定十年。医渡科技上市敲锣仪式现场 市场与营收双突破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成为“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抓手,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医渡科技成立于2014年,提供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医疗解决方案,向医疗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医院、制药、生物技术及医疗设备公司、研究机构、保险公司、医生和患者,以及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务并与之开展合作。医渡科技希望通过技术提高医疗效率、降低成本,打造新型的“绿色医疗”,即让医疗更可及、精准、价值导向,惠及更多普通人。 医渡科技自主研发的“YiduCore”能对获得授权的大规模多源异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建立真实世界疾病领域模型,助力医学研究、医疗管理、政府公共决策、创新药物研发、帮助患者实现智能化疾病管理。凭借“YiduCore”,医渡科技可以向医疗行业的关键参与者提供数据智能驱动型的解决方案,从而逐渐形成自己多元化的业务结构。 截至目前,医渡科技已经形成了三大业务板块: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以及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三大板块的客户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6月30日,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生命科学解决方案的活跃客户数目分别为87家和86家,而去年同期则分别为62家和47家。 招股书显示,2018财年至2020财年,医渡科技实现总收入分别为2272.7万元、1.02亿元以及5.58亿元,近三年的增速分别达到348.9%和447.1%。其中,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业务实现三年176.11%的复合增长,从2018财年的1767.2万元增长至2020财年的3.72亿元。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收入由2018财年的505.5万元增长至2020财年的1.0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3.13%。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业务由2019财年的1075.8万元增长至2020财年的5564.8万元,同比增长417.27%。 AI技术助力抗击疫情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令公共卫生建设备受关注。面对疫情,医渡科技及时推出城市免疫平台,助力动态管控疫情。在疫情爆发的第一线武汉,医渡科技派出“抗疫小分队”逆向而行,利用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携手武汉同济医院建设了新冠肺炎专病大数据智能平台,为武汉同济医院新冠肺炎的诊疗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助力提升武汉“城市免疫力”。 在宁波,医渡科技及时成立“宁波疫情应对行动小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宁波疫情发展进行预测,同时还协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持续刊出“境外新冠肺炎输入风险评估报告”。在北京,医渡科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疾控中心对顺义区疫情进行高效流调溯源。目前,不少医渡科技员工正奋战在河北等抗疫战场的第一线。 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加速公卫体系建设、协助抗疫方面,医渡科技的技术价值不断得以释放。与此同时,在保护低免疫力人群方面,医渡科技也在不断发挥作用。伴随人口老龄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被放大,以“平等保障”为导向的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医渡科技旗下因数健康积极参与“惠民保险”项目,助力多家保险公司为普通大众提供补充型医疗保险保障,以擅长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为百姓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1月13日,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同意,有望成为海南省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海南启动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来,海南证监局在证监会党委的关心支持下,积极推动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海南地方经济发展,大力推动企业直接融资。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省企业直接融规模达199.11亿元,其中旅游度假目的地CMBS产品、国有土地承包金资产证券化等均为金融创新产品。此次科创板改革成果在海南成功落地,正是资本市场对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有力支持。 据了解,下一步海南证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提升海南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推动海南企业上市等工作,为自由贸易港建设贡献更多资本市场力量。
石大胜华1月15日晚间公告,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亿元到2.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2800万元到5800万元,同比减少9%到19%。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767万元,这意味着四季度净利润1.92亿-2.22亿元,环比三季度增长92.21%-122.2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74倍-39.01倍。 公告显示,业绩预减主要是公司部分生产装置因市场、工艺等原因,预计未来不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5600万元;其次,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MTBE系列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存货跌价准备预计净增加2800万元。 作为电解液溶剂行业龙头,石大胜华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溶剂供应商,目前电池级以上DMC产能7.5万吨,EMC/DEC产能5万吨,EC产能4万吨,PC产能2万吨,合计锂电池溶剂产能达18.5万吨,占国内锂电池溶剂产能70%以上。 2020年6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车需求充分释放,动力电池装机数据环比持续回升,锂电池溶剂供不应求,四季度产品价格一度高达1.7万元/吨。有分析指出,需求增长背后,行业产能短期难以提升,石大胜华所处赛道竞争格局清晰,行业壁垒极高,供给紧张情况持续存在。这是公司四季度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 石大胜华在电解液领域持续扩产,泉州项目一期产能预计2021年4月投产。包括2万吨电池级EC、10万吨DMC,共计12万吨,项目建成后公司DMC产能翻倍。泉州石化是石大胜华多年来碳酸酯技术积累的集中应用,同时改用更先进的催化剂,原料、运输、生产成本均有大幅降低,泉州项目将大幅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同时,公司追随主要客户新宙邦、江苏国泰的脚步,开启首个海外投资项目。公司拟与PCCRokita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一期拟投资建设2万吨/年碳酸乙烯酯项目。项目预计投资1.7亿元,建设2万吨/年碳酸乙烯酯装置,项目建设地为波兰下西里西亚省的下布热格,占地面积为46000平方米,预计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公司在波兰进行该领域的布局,是基于欧洲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实现对客户的就近供应并拓展周边市场,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为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源动力,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除电解液溶剂外,公司在新能源电池领域还布局了添加剂、硅碳负极等项目。添加剂方面,公司近期建设的5000吨/年动力电池添加剂项目(一期)项目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试生产方案经专家评审通过,符合试生产条件,项目中的氟化锂、氟苯已开始试生产,产品调试合格。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材料作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公司进行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材料的布局,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为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源动力,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公司还以自有资金投资建设4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5128万元。整体项目分3期建设,其中一期6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生产装置及4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对应的储运设施,建设期自2020年至2021年。硅碳负极项目属于锂电类高新技术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政策项目。项目建成将推动国内动力电池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延长公司产业链。
2021年初,河北省石家庄、邢台、廊坊等地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广大群众的心弦。为防控疫情,石家庄建设集中隔离点,建设工人、医护人员等抗疫一线人员逆行出征、上市公司捐款捐物,各地驰援河北…… 石家庄集中隔离点建设快马加鞭 “大伙儿不顾自己的安危,积极参与隔离点的建设,生在这个时代,生而为中国人,我很骄傲。”1月14日,正在参与建设石家庄集中隔离点的河北雅居集成房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强在电话中激动地对记者说。 为应对疫情,石家庄自1月13日开始火速建设集中隔离点,施工场地位于正定县与藁城区交界处黄庄村南的黄庄公寓,该项目占地510亩,将建设3000间集成房,用于安置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等人员。目前,该工程地面硬化、水电等基建工程和集成房屋拼装工作已全面展开。 据现场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介绍,自己接到的任务是利用3天时间把基础做好,包括道路、场地平整、下水道管路等。 基建部分完工后,3000套集成房屋将在硬化的场地上迅速拼装到位。这些集成房屋由唐山市的三家集成房屋企业提供。据了解,唐山浩石集成房屋有限公司、诚栋集成房屋河北有限公司、河北雅居集成房屋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都曾在2020年初为武汉火神山等提供过集成房屋。此次支援石家庄的集成房屋每套面积为18平方米,采用轻钢结构,具有运输便捷、安装迅速、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在接到紧急生产通知后,唐山市立即组织相关企业赶工生产。李国强向记者表示,“1月12日晚上18时左右,公司接到唐山市芦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通知,对支援石家庄抗疫征求意见,公司与管委会沟通后,连夜组织人力、物力,争分夺秒生产、盘点库存,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运转”。 “1月13日凌晨5时,公司组织货车运载房屋部件发往石家庄,第一批物资在当天下午17时10分到达现场。”李国强说,公司还抽调了技术人员,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前往石家庄,到现场进行安装指导。 “目前公司日产50套,并保持随产随发。房屋成品的预装率达90%以上,配套水电管线俱全,运达当地可立即投入使用。房屋部件则可由熟练工人在一天内完成组装。”李国强表示。 据了解,石家庄主要采取改造酒店等场所的方式进行集中隔离,集中隔离场所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设计,医护人员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程布置工作区域,医护通道与病患通道完全分离,严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李国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接到记者电话之前,他们刚开完碰头会,一开始定的是3000套集成房屋。但根据最新进展,后面还要加上医护人员的附属用房,预计可能需要3600套。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江苏、浙江、湖南、广东、江西、北京等省市的医疗队已陆续抵达河北,支援当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上市公司加入驰援队伍 与此同时,河北上市公司纷纷加入驰援队伍,保民生、抗疫情。 自河北疫情发生后,位于石家庄的医药企业以岭药业率先行动起来,1月6日,以岭药业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投入5000万元款物发起设立“连花呼吸健康公益行”项目。其中,1000万元物资定向支持河北疫情防控。 1月10日,长城汽车向河北省红十字会捐赠人民币500万元,用于购置疫情防控物资及其他医疗耗材,支援石家庄、邢台等地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保护一线医疗人员及前线志愿者的防疫安全。 同日,荣盛发展石家庄公司紧急筹集抗疫物资向石家庄市各区街道办、派出所、居委会捐赠口罩、消毒液及其他防护物资等。荣盛发展旗下的物业公司荣万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安排对小区封闭管理、消杀并配合医务人员、居委会对小区业主进行核酸检测。 1月10日,先河环保紧急筹集物资,向石家庄公安局捐献300套防护服、300双鞋套、15000个口罩、10台净化器,支援奋战一线的广大干警。得知石家庄市第五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灭菌防护服紧缺,1月13日一早,先河环保筹措捐赠3000套灭菌防护服运抵医院。 1月12日,老白干酒向石家庄市交管局捐赠75度消毒酒9600瓶、方便面300箱,价值共计12万余元。 作为国内生产肝素系列药品的龙头企业,常山药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石家庄疫情发生后,公司高度重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加强防控、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组织生产,保障肝素产品的正常生产。 此外,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还有建投能源、新奥股份、冀中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行动,全力保民生。 在大风寒潮和防控疫情的双重考验下,建投能源的发电、供热工作人员开启了“N小时”工作模式,打响电、暖等民生要素供应的“保卫战”。新奥股份积极协调上游供应商以及国家管网公司,保障民生用气,同时通过调配气液态资源、匹配运力等方式,为石家庄、保定、廊坊LNG应急储备设施补充气源。冀中能源也全力保证矿井运转,增强电煤供应能力。 “前方医护人员在一线战疫,我们在后方要保障好供电供热,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建投能源控股子公司西柏坡发电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