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检察院13日对外发布了《上海市检察机关关于深化服务保障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表示,将探索对涉科创板案件实行集中管辖,由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集中管辖上海市涉科创板证券犯罪案件,完善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办案机制。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涉科创板刑事案件线索移送研判机制,畅通与上海金融法院在办理涉科创板民事、行政案件中犯罪线索的同步移送研判机制,实现早发现、早研判、早治理。 意见表示,探索建立证券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在资本市场等金融秩序领域开展公益诉讼,特别是在违规披露、欺诈发行等涉众型资本市场违法犯罪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意见指出,依法惩治涉科创板证券犯罪。依法严惩涉科创板职务犯罪,加强穿透式审查,并依法严惩发行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犯罪行为,提高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犯罪成本,净化资本市场环境。 此外,意见还提出,探索证券投资者保护衔接机制,通过探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基础上的先行赔付制度,有效弥补证券投资者损失。
警惕“95”号段诈骗,有人接完电话被骗走近30万元! 不少人都接到过95开头的电话号码。喂,你好,需要贷款吗?保险了解一下?特价房,我给您介绍一下?……时不时接到这些营销电话,让大家不胜其烦。“95”号段号码是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客户服务短号码、电信业务接入号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规划、分配和管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客服电话。 但是,近年来,不少公司租用“95”号段号码拨打营销骚扰电话,甚至有人还掉进了诈骗团伙布下的陷阱。 日前在“净网2020”专项行动 中,江苏南通警方成功破获全国首例利用“95”号段实施诈骗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200多万元。 贷款没贷到,搭进去29万 2019年年底,江苏南通市民孙先生接到一个9527开头的电话,对方向他推销贷款,正缺钱的孙先生申请了30万元贷款,但需要下载一款贷款软件才能进行操作。孙先生按照要求填完自己的信息后却被告知信息有误。江苏南通公安局崇川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秦岭说,“孙先生在等待放款的时候,软件提示他的银行账号不正确,为了更改账号,孙先生按照对方要求,又缴纳了贷款本金30万元的20%,也就是6万元的手续费。” 之后,孙先生又遇到了多个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给对方汇钱。贷款心切的孙先生前前后后一共给对方汇款29万多元。汇款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随后报警。 多个线索指向“95”号段号码 警方发现,这样的受害人不在少数。他们接到的诈骗电话显示号码无一例外都是以“952750”开头。南通警方顺线关联出全国266起诈骗案件。侦查过程中,专案组发现,涉案的这个号段是秦某开设的通讯技术公司申请使用。2019年上半年秦某通过中介代办申请了“9527”开头的码号证书。而通过申请只是第一步,要想让号码接入网络正常使用,还需要通过运营商进行语音落地。所谓语音落地是指给号码开通拨打电话的功能。于是秦某找到了深圳的张某。 今年4月29日,专案组将张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第二天专案组将杨某为首的6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至此,这条犯罪产业链上的1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3家从事犯罪活动的技术类公司也都浮出水面。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网安大队民警曹阳介绍,违规将“95”号段号码层层代办、层层转售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地下产业链条。 专案组经过3个月的缜密侦查,找到被用于犯罪的“95”号段21个,非法网络线路2万多条,对比全国800多起网络诈骗案件,发现下游业务关系公司155家,涉案金额达2200余万元。这起案件也是公安机关破获的我国首例利用“95”号段实施诈骗的犯罪案件。 目前,所有涉案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均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犯罪分子为什么盯上“95”号段? 工信部出台的《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95”号段使用者不得将线路进行转让或出租,不得变相经营网络电话业务。“95”号段与犯罪分子利用最多的虚拟运营商号段有什么不同?犯罪分子怎么就开始盯上“95”号段? 电信专家付亮表示,“95”号段号码区别于普通号段和虚拟运营商号段,申请主体是有相关业务需求的公司。 电信专家项立刚介绍,由于“95”号段一般被用于企业呼叫中心和客服热线,所以受害人接到电话时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戒备心理,受骗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 据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杨某交代,他是通过外省一家运营商完成了语音落地,并通过网络设备设法对号段进行了线路改造,将“9527”开头的100个号码分配成5000条网络电话线路。电信专家付亮表示,申请一个95开头的号码,能衍生出多个号码,这也是“95”号段被犯罪分子盯上的一个重要原因,“95开头的号码,是可以延位的,在后面加上不同的结尾的号码,可以延到7位、9位,这样的话一个号码就可以变成就几百个几千个号码。” 遏制“95”号段犯罪要从源头治理 付亮表示,除了“末端打击”,遏制“95”号段犯罪更在于源头治理。据了解,6月18号,工信部已发布《关于加强呼叫中心业务管理的通知》,对“95”号码开展专项整治。下一步,工信部将在全国范围开展号码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各地通信管理局开展电信网码号资源双随机检查,探索建立信用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95”呼叫中心业务接入号码监管。(总台央广记者 谭朕 江苏台记者 王德俭)
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切实做好检察环节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的意见》(下称意见),并于7月24日印发。意见要求,依法惩治妨害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相关犯罪,其中提到,对“职业放贷人”采取非法手段催收高利放贷债务及其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不法分子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制造“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从严追诉,加大打击力度。 意见要求,依法慎重处理贷款类犯罪案件。在办理骗取贷款等犯罪案件时,充分考虑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实际情况,注意从借款人采取的欺骗手段是否属于明显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是否与银行工作人员合谋、受其指使,是否非法影响银行放贷决策、危及信贷资金安全,是否造成重大损失等方面,合理判断其行为危害性,不苛求企业等借款人。对于借款人因生产经营需要,在贷款过程中虽有违规行为,但未造成实际损失的,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于借款人采取欺骗手段获取贷款,虽给银行造成损失,但证据不足以认定借款人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性处理。 在依法惩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方面,意见要求,深刻认识“稳金融”在“六稳”“六保”中的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依法惩治金融犯罪,切实维护金融安全。 一是加大对证券期货领域金融犯罪的惩治力度。依法“全链条”从严追诉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扰乱资本市场秩序、侵害投资者利益的犯罪行为,既追究惩治具体实施造假的公司、企业,又追究惩治组织、指使造假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同时还要追究惩治帮助造假的中介组织,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零容忍”的要求。 二是依法从严惩治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犯罪。严惩不法分子借互联网金融名义实施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从严追诉组织者、领导者。按照依法追缴、应追尽追、鼓励退赔、统一返还等原则,持续推进非法集资涉案财物追缴处置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最大限度追赃挽损,最大限度减少集资参与人的实际损失。 三是加大惩治洗钱犯罪的力度。切实转变“重上游犯罪,轻洗钱犯罪”的做法,办理上游犯罪案件时要同步审查是否涉嫌洗钱犯罪,上游犯罪共犯以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非法经营地下钱庄等行为同时构成洗钱罪的,择一重罪依法从严追诉。
“套路贷”有典型套路,小心 本报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张璁)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套路贷”新型黑恶势力犯罪活动,全环节、全链条侦查打击,坚决铲除这一社会“毒瘤”。各地公安机关按照统一部署,今年以来共打掉“套路贷”犯罪团伙26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70余人,破获刑事案件1410余起,查扣涉案资金10亿元,该类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日前,公安部公布了一批“套路贷”典型案例。 据介绍,“套路贷”犯罪团伙通常以民间借贷为幌子从事非法放贷活动,并以审核费、管理费、服务费等名义收取受害人高额费用,恶意制造违约迫使受害人继续借贷平账,不断垒高债务,最后通过滋扰、纠缠、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等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讨债务,达到非法侵占受害人财物的目的。“套路贷”犯罪不仅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而且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其中衍生的暴力、威胁等催收手段又极易诱发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包括开发数百款网贷软件实施犯罪、在境外搭建技术团队非法放贷,以及通过电话轰炸、恐吓等方式进行暴力催收等多种违法犯罪行为。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此类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放贷、非法催收犯罪团伙,严肃查处由此滋生的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付渠道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同时,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切实增强防范意识,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不要轻信没有资质的非正规公司和个人,避免落入“套路贷”陷阱。 ■链接 “11·05”特大网络“套路贷”案件 今年年初,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北京、广东深圳、湖北武汉三地公安机关侦破“11·05”特大网络“套路贷”案件,刑事拘留230余人,扣押大量手机、电脑、服务器等涉案电子设备。经查,2015年以来,犯罪嫌疑人刘某南等人注册20余家空壳公司,研发69款网贷平台,以“低利息”“无抵押”为幌子吸引受害人借款,签订一系列明显不利于受害人的借款合同,通过网贷平台下架、更名、链接无效、无法正常扣款等手段故意制造受害人违约,收取高额费用,不断垒高受害人债务,并通过“爆通讯录”、P图群发、冒充公检法等“软暴力”手段进行恶意催收,达到非法侵占受害人钱财的目的,受害人数多达数十万人。目前,该案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7月1日,贵阳警方通报,老干妈与腾讯的合同纠纷系3人伪造老干妈印章与腾讯签订合同。根据贵阳警方通报,系曹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伪造老干妈印章,冒充其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签订合作协议。其目的是为获取腾讯公司推广活动中配套赠送的网络游戏礼包码,后通过互联网倒卖非法获取经营利益。目前,曹某等3人因涉嫌犯罪已被刑拘。此前,腾讯因合同纠纷起诉老干妈,并求查封、冻结被告老干妈公司公司名下价值人民币1624万元的财产。老干妈则发布声明称,经核实,我司从未与腾讯公司或授权他人与腾讯公司就“老干妈”品牌签署《联合市场推广合作协议》,且我司从未与腾讯公司进行过任何商业合作。关于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判处冻结老干妈财产的事项是否合理,江苏科腾律师事务所律师戴伟表示,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腾讯公司有权向法院申请对老干妈公司的的财产进行保全,其目的是防止判决难以执行,同时《民事诉讼法》也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如果保全错误,老干妈可以要求腾讯公司进行赔偿!对于本次“乌龙”事件,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表示,腾讯公司要求对老干妈公司冻结1600多万资金的同时需要提供担保,本案中是通过保险公司出具保函来担保。如果因为错误保全给老干妈公司造成的损失,那么保险公司将进行赔偿。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峰也向搜狐财经表示,腾讯公司在起诉之前应该做必要的联系和沟通,不经过起码的核实就起诉,如果给被告造成损失的,应该依法赔偿损失,包括冻结造成的损失以及错误起诉造成的名誉权损失等。对于本案中3名犯罪嫌疑人的责任认定,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营告诉搜狐财经,犯罪嫌疑人利用伪造公章虚构老干妈公司管理人员身份,意图获取相应虚拟权益并倒卖获利,已经构成诈骗类犯罪,具体罪名需要公安机关获取充分证据后确定,按照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提到“洗钱”,不少小伙伴们都认为它是一项在《法治在线》这类节目中才能一窥端倪的活动。因为通常爆出来的“洗钱”活动都涉及较大金额、严重触犯刑法,离普通居民的生活较远。 这就导致小伙伴们虽然知道“洗钱”是违法行为,但却对其本质缺乏了解,更遑论将“反洗钱”的意识贯彻在日常生活中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今天,请随小泰一起深入了解何为“洗钱”,为何又要“反洗钱”! 什么是洗钱? 大家都知道,穿脏了的衣服扔进水里清洗一遍,晒干后又是干干净净,仿佛之前那沾染的污渍从未存在一般。“洗钱”这一活动的真谛就在“洗”之一字上,简言之就是一种将非法收入合法化的行为。 “洗钱”这一词实为舶来品的翻译,原文为“Money Laundering”,这词并非凭空而出,而是源自上世纪的美国的一项犯罪活动: “在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黑手党一个金融专家购买了一台投币洗衣机,开了一个洗衣店。每天晚上结算当天洗衣收入时,他将非法所得的赃款加入其中,再向税务局申报纳税,税后赃款就全部成了他的合法收入,这就是“洗钱”一词来历。”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汉证券投资词典》是这么解释洗钱的:将非法资金放入合法经营过程或银行账户内,以掩盖其原始来源,使之合法化。而在日常生活中,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金融机构以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而除了掩饰收入源自于犯罪活动的痕迹之外,现在的“洗钱”有着更广泛的含义: 把合法资金洗成黑钱用于非法用途,即把白钱洗黑,如把银行贷款通过洗钱而用于走私; 把一种合法的资金洗成另一种表面也合法的资金,以达到占用的目的,即把白钱洗白,如把国有资产通过洗钱转移到个人帐户; 把合法收入通过洗钱逃避监管,如外资企业把合法收入通过洗钱转移到境外。 目前看来,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洗钱渠道有: 通过境内外银行账户过渡,使非法资金进入金融体系; 通过地下钱庄,实现犯罪所得的跨境转移; 利用现金交易和发达的经济环境,掩盖洗钱行为; 利用别人的账户提现,切断洗钱线索; 利用网上银行等各种金融服务,避免引起银行关注; 设立空壳公司,作为非法资金的“中转站”; 通过买卖股票、基金、保险或设立企业等各种投资活动,将非法资金合法化; 通过购买彩票进行洗钱; 通过购买房产进行洗钱; 通过珠宝古董交易和虚假拍卖进行洗钱。 “洗钱”行为危害巨大,“反洗钱”势在必行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了与“洗钱”有关的七类严重的“上游犯罪”,分别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可见,洗钱活动背后是一系列令人痛心疾首的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便破坏了社会的安定,由此衍生的金融犯罪行为也对资本市场危害巨大。 洗钱活动造成资金流动的无规律性,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洗钱活动损害合法经济体的正当权益,破坏市场微观竞争环境,损害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和公平竞争。洗钱活动破坏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基础,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法律和运营风险。洗钱活动与恐怖活动相结合,还会危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并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形成巨大威胁。 我国法律在不断加强对洗钱行为的打击力度,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的与“洗钱”有关的七类上游犯罪的“黑钱”,要按洗钱罪论处,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其他洗钱行为将按照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九条或其他相关条款论处。 想必通过小泰的讲解,小伙伴们对“洗钱”这一犯罪行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明了“反洗钱”的迫切性。 那么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反洗钱”,或者避免自己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桥梁”呢,小泰将在下一期系列文章中展开讲解,等你哦!
公安部:所有“民族资产解冻”项目都是诈骗!牢记这几点! 公安部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网记者仝选 摄 中国网新闻8月8日讯(记者 仝选)公安部今天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公安机关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工作情况。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郭林介绍,近期,公安部在部署开展“打诈骗、抓逃犯、保大庆”为主题的“云剑”行动中,再次将打击整治此类诈骗犯罪活动作为重点。 公安部刑侦局局长刘忠义通报,犯罪分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制作虚假证件,犯罪花样不断翻新、手段升级,以“精准扶贫”“慈善帮扶”“军民融合”等名义,借助微信群、QQ群发展下线,采取非接触式的手段做宣传推广,引诱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加入各类所谓慈善、扶贫、投资、养老等“基金会”和“项目”,通过微信、支付宝、网银等方式收单、转移赃款。很多群众信以为真,对幕后组织操纵者的指示、要求俯首帖耳、言听计从,有的还帮着建微信群、拉人头,沦为诈骗犯罪分子的工具。 刘忠义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各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团伙28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589人,冻结扣押涉案资金6.23亿元。其中的典型案例如下: 1、安徽阜阳公安机关打掉一个虚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项扶贫民生福利基金会”,以“低会费、高回报”为诱饵发展会员参加精准扶贫项目的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6人,追回赃款、冻结涉案资金919万元,查封房产6套。 2、山东烟台公安机关打掉一个针对老年人群体,编造“精准扶贫”、“花旗银行”等虚假项目实施诈骗的团伙,该团伙每天对会员进行精神洗脑培训,反复学习“一问三不知”等保密规定,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冻结账户资金1200余万元。 3、河南鹤壁公安机关打掉一个冒充中央军委干部、部委领导等身份,编造“中华民族第九路军”为名实施诈骗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9人,冻结涉案资金2400万元。 4、广东江门公安机关深挖扩线、顺线追踪打掉一个以“和平统一台湾”为幌子实施诈骗活动的非法社会组织,抓获犯罪嫌疑人129人,冻结涉案资金384万元。 5、四川广元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冒充部委负责人,打着“精准扶贫”的幌子实施诈骗的团伙,已抓获犯罪嫌疑人51人,冻结涉案资金3126万元。 同时,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牢记以下几点: 当前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的项目,凡是打着类似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进行敛财的,都是诈骗; 凡是自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所谓的“委托”“授权”“任命”的,均是诈骗; 凡是声称缴纳数十元、上百元会费就能获利数万元、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各类基金会、项目、APP,均是诈骗;凡是转发鼓动、宣传所谓民族资产解冻类相关信息或组建相关微信群、QQ群招募会员、收取费用、进京聚集的均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