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消费、金融还是科技?明年谁会在资本市场上唱主角?该买什么,怎么买? 12月16日,由社主办的“中国证券业2021投研峰会暨2020上证报最佳分析师评选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在这场峰会上,荣获本次评选的最佳策略分析师第一名以及多位荣获行业研究第一名的分析师,为投资者分享了明年的投资要义。 海通证券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主持了一场圆桌讨论,而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天风证券机械军工首席分析师邹润芳,长江证券零售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锦、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地产研究部负责人、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等顶尖分析师齐聚,进行了一场投资方向的头脑风暴。 详情请扫二维码↓
昨日晚间,34岁的国内顶级美女分析师、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证券研究所所长、国际部负责人武超则被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经查,中信建投发布的某研究报告存在研究依据不充分、研究方法不够专业谨慎等问题。 中信建投研报存在两大问题 其实,早在11月30日,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就发布了《关于对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不过,当时公告仅指出中信建投证券公司发布的某研究报告存在问题,但并未直接点出研报的署名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两份公告均显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某研究报告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研究依据不充分,研究报告参考资料为电子平台个人账户上传文章,未进行规范信息源确认,关键数据交叉验证不足,数据基础不扎实; 二是研究方法不够专业谨慎,分析逻辑客观性不足,以预测数据和假设条件主观推定结论。 经查询,2020年到目前为止,武超则署名的研报有196篇,金戈署名的研报有71篇,共同署名的研报有4篇。 武超则、金戈共同署名的研报有4篇。 34岁武超则已是新财富七冠王 中信建投官方公众号的公开信息显示,武超则目前担任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TMT行业首席分析师。 资料显示,武超则出生于1986年,法学硕士,今年34岁,是非常年轻的券商研究所所长。2018年10月,武超则受命担任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一把手,此前,她是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专注于5G、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研究,2013年至2020年,武超则连续七年获通信行业最佳分析师评选第一名(2018年新财富评选因故取消)。 TMT板块今年累计涨幅为-6.9% 今年来,TMT板块在A股曾有阶段性表现,然而总体来看,表现的整体持续性弱于消费、周期等板块。以武超则主要研究的通信行业为例,截至12月17日收盘,申万通信行业指数今年来的累计涨幅为-6.9%,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 上个周末,武超则在一个论坛上表示,新经济短期可能看不清,但长期不管是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中国的内需、外需,在供给侧和需求方面一定要依靠新经济。跟传统周期或老基建相比,新经济正好是短期看不清或“短空长多”,老经济可能是反过来。 武超则认为,看未来更长一个周期,各行各业可能都要跟新基建或新经济连接起来,但实际上今年在“十四五”里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新基建”,个人理解,这一轮新基建可能会包含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一方面它本身有一轮新技术的迭代,有点像2013-2014年的3G、4G,整个更新正在进行。更重要的是,跟2013、2014年那一轮最大的不一样是跟老基建(或刚刚讲的周期)不同,以前说是翘翘板,老周期起来的时候互联网不行,互联网起来的时候(如2015年)老周期就没有机会,但2020年往后看,新老基建一定会有深度融合。 武超则表示,在新经济的几个板块里面,明年比较看好计算机和传媒行业,因为它相对偏应用的东西更多一些,从盈利兑现的角度来讲,接下来这两个板块会略微好于电子和通信。 武超则还提到平台型经济监管的问题,她认为,从美国的经验看,最后一定是反垄断的。美国的电信巨头AT&T,它经历过无数次的合并分拆合并分拆再分拆,所以反垄断肯定要的,这是解决头部效应持续化的终局,必然要这样。“过去平台型经济给很多行业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样的值得持续保护或者扶持。但有些并没有提升效率,最终没有创造价值(对社会总体来讲),尤其是过度复制和泛滥式的抄袭,是要去反思的。” 另外,公开信息显示,今年11月上旬,金戈曾发文称,苹果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给供应链的备货指引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有望达到单季度历史新高。供应链将在今年四季度迎来较高出货动能。持续看好苹果5G新机的销售情况,看好Airpods等产品给供应链带来的需求弹性。 然而,苹果产业链个股近期的市场表现却仍然不振,苹果概念指数(861136)自今年11月中旬以来渐次走低,而立讯精密(行情002475,诊股)、歌尔股份(行情002241,诊股)等苹果产业链龙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据路透中文网10日报道,路透对经济分析师的调查显示,美国经济增长将在本季度和下一季度失去动能,但之后的增长速度将快于此前的预期。绝大多数分析师现在预计,美国经济将在一年内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在11月30日至12月8日的调查中,分析师下调了对当前季度和下一季度增长前景的预估。有受访者预计美国经济在明年第一季将放缓。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分析师Ellen Zentner指出,“我们预期新冠肺炎疫情威胁升高将削弱2021年前几个月的增长,接着是即将上任的新政府为了应对住院人数增加,料将进一步提供财政支持”。 Ellen Zentner进一步称,“下档风险主要都来自疫情,尤其是在缺乏进一步财政刺激的情况下,冬季出现了比预期还要广泛的封锁措施、以及疫苗进程拖延。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复苏更加漫长,将导致更长久的失业期与更多正职就业岗位流失。” 据报道,但在回应另一个额外问题时,69位分析师中有43位认为,美国GDP将于一年内回到疫情前水准;有21位分析师预期为两年内,有5位分析师预期两年或更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与8月份的调查结果相差较大,当时没有人预期美国经济会在“不到一年”内恢复,近60%预估将需要两年或更久才能恢复疫情前水准。 报道指出,根据更广泛的调查,料显示第三季美国GDP确认为创纪录增长33.1%;第二季GDP环比年率为萎缩31.4%,为至少73年来最大降幅;第四季GDP料增长4.0%,此前预估为增长3.7%。 2021年第一季GDP增幅预期从上个月的3.0%降至2.5%,近11%的受访者预计第一季经济将萎缩。第二季、第三季和第四季GDP料分别增长3.8%、3.9%和3.4%,上个月调查预估分别为3.5%、3.5%和3.2%。
2021年疫情影响将“渐行渐远”,但增长修复与政策退出“一进一退”,A股市场看法如何看?根据疫情影响、增长与政策节奏把握阶段性与结构性机会是在哪呢? 这次分析很荣幸邀请到朱斌先生,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经济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具有理工科与经济学交叉背景。曾就职于体制内智库上海社科院,从事宏观与产业研究,之后进入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从事宏观研究、策略研究。 2015年加入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具有宽广的研究视野,对宏观经济、行为金融学有深入研究;对国家政策动向,市场资金博弈十分敏感。曾获得2016年彭博通讯社A股最准策略分析师称号,2017年天眼最佳策略分析师称号,2019年“慧眼”行业配置策略分析师第4名。 会议时间| 2020/12/12(周六)19:30-20:30 会议主题| 2021年A股市场展望 会议主讲| 朱斌(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参会资格|咨询客服获取限量免费参会资格 参会方式| 扫码联系-机构客服(微信ID:glh-jg),或者对口销售经理
因为在36氪工作,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优质创业公司,最近我常常会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在信息高速流转、人人都是“自组织”、“自媒体”的当下,应该把自己的成长看成一次创业,也就是说,把我这个人本身,看成是一个创业公司(Startup),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符合这个时代需求的成长与收益。 每个人天生都是企业家。当然,这不并是说你应该去开公司,事实正相反,只有少数人才适合创建一家公司,且成功的机会依然很渺茫。但这并不妨碍你以企业家的思维去思考。因为,不论你是还未步入职场的新人,还是一个已经在职场叱咤风云的老将,你都至少拥有一项不断发展的“事业”——你的职业,你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并期待通过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更多的现金回报和其他收益。 事实上,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linkd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也持类似的观点,并且还写了一本书——《至关重要的关系》。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THE START-UP OF YOU。书的名字及副标题直译过来就是,“你就是一家创业公司:如何适应未来、投资自己并改变你的职业生涯”。 当下这样的想法并不罕见,我们看到已经有不少初高中生开始注册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经营自己。 如果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人生,下一个问题一定是:在这个“红海”的市场(毕竟要至少和全国14亿家公司竞争),我经营的这家公司如何才能做成一家大公司呢? 基于我在36氪工作的观察,在当前信息、交易、物质流转速度都超级快的当下,真正做大的公司都有一个特性:高增长率,甚至超高的增长率。 这里我想到linkedIn的另一位创始人Paul Graham此前提出过的一个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创业就等于增长——Startup = Growth。 在中国,每天大约新工商注册的公司在2万家左右,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终成了大公司。这些公司里,大多数都是服务性商业——餐馆、理发店等,除了非常少见的个案外,这些都不能称作是创业公司。这是因为,大多数个体理发店和餐馆都不具有快速增长的特性和潜力。 但显然一家搜索引擎公司、电商公司、企业服务公司就很可能是。因为它提供的业务( 产品、服务)是大多数人想要的,并且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能覆盖所有的这些人并为他们服务,这让这些公司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和其它商业完全不一样的DNA,具备了高速增长的基本潜质。 那么,一个公司的增速要多快才能算是一个好的创业公司呢?Paul Graham说,在 Y Combinator,他们每周都要测量他们所孵化的创业公司的增速,通常一个比较好的速度是每周有 5-7%的增长,如果每周能达到 10%,那么你做的就已经非常优秀了。 可以看下下面这张图: 如果一家公司每周的增长率是 1%,那么其一年的增长率就是 170% 这张图说明的道理显而易见,如果一家公司每周的增长率是 1%,那么其一年的增长率就是 170%;而当其每周增长率为 5% 时,其一年的增长率就是 1260%。 那将这个数据换算成你的“个人营收”呢?如果你经营的这家公司,最初每个月是1元的收入,5年后,不同的增长率下,将会有天壤之别。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要高速成长,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 我觉得首先,他要有一个足够大、可发挥的平台,这个平台的资源覆盖度可以给他提供非常充足的养分,只要他想吸收养料,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获取。这也就是为什么想当产品经理的人都会想去腾讯,而想关注甚至参与互联网创业的人最好的选择是来36氪一样,这个平台需要有足够的广度以及延展性。 其次,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要很强。作为一名优秀的CEO,需要具备的素质就是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来不断修正自己的商业计划,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向,尤其在公司早期,这更是不可避免的。而要做到这一点,超强的好奇心与学习能力就必不可少。 再次,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决心与能力。理论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了问题,而问题在于解决问题。没钱、没人、没资源是创业公司的常态,有竞争、有难题是创业公司的常量。只有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解决难题,找到高效的解决方案,创业公司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这些问题可能不是一般的难题,这就需要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决心与能力,当然还要有必要的聪明与智慧。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要严肃地打广告了。 如果你觉得你很想像经营一家创业公司经营你自己,想要像真正的创业者学习,学习如何经营自己的公司,并且做大做强,那么你应该来36氪看下。 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解决问题能力很强、成长空间很大的人,那么你应该很适合36氪编辑部未来公司组。 作为36氪最早成立的部门,我们也简单直觉的统计过这个部门同事的“增长速率”。一般来说,他们会: 在半个月内了解清楚国外、国内的行业格局,有哪些已上市的巨头公司,有哪些初创公司,各自份额如何,各自思路如何。 在三个月内,能见过他所覆盖的领域的所有优秀的初创公司的创业者,通过聊天和交流了解清晰他们的思路,他们怎么想整个行业,他们又怎么想自己的创业方向。 在六个月内,他要能掌握一些行业资源,可以自己去发现新的、优秀的初创公司和创业者,找到其中有投资价值和产业价值的公司,并且尝试实现相关商业上的决策转化。 在九个月内,可以很理解不同阶段创业者的不同需求,懂他们在想什么,可以提供帮助、建议,乃至在自己所有的资源上可以去思考做一些真正为创业者提供价值的事情。 一年以后……可能他的成长已经超出了你和大家的想象……所以,现在你会在各家耳熟能详的投资机构里见到36氪未来公司组的前同事,在多家知名公司见到36氪未来公司组背景的高管与中层。你可能不知道,36氪未来公司组也已经开发了不少产品,这些产品已经在服务读者、投资机构、创业者,并产生了我们还比较满意的商业收益。 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招作者,我们也会对他有上述这样增长速率的预期。 要吸引到真正优秀的“人生企业家”加入我们或者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那我们也需要提供有诚意且有说服力的合作价值。我想,36氪可以提供给你的是: 一个资源极其丰富的平台。在这里你享有相当高的自由度去探索互联网世界,从虚拟现实到物流数码化。国内外一线的优秀创业者或者投资人,只要你有心有力,就能直接同他们深度交流。 一个飞速发展的机会。新经济还处在发展的最初阶段,未来它占的比例会远超现在,其中很大一批都将由尚未诞生的新创业公司创造出来。36氪会跟这些新公司一起高速成长,你会跟36氪一起高速成长。 一份伟大的事业。36氪关注创业与投资,我们希望能帮到创业者、投资人和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让一部分先看到未来,我们无限拓展边界,我们切切实实的希望且在帮助创业环境变得更好。 我们现在需要关注这几个领域的资深编辑、资深分析师和助理分析师实习生。 半导体、企服、医疗领域资深编辑、主笔、资深分析师 岗位职责: 1、能够独立策划与采写有洞察力的深度选题,完成深度报道任务,写作有影响力的稿件; 2、有行业大公司、上市公司采访资源,可以紧跟行业大公司领域的趋势、新闻事件和现象,进行特写和人物报道等; 3、熟悉一二级市场,能够从一二级市场联动的角度分析行业事件,并快速给出深度解读; 4、能够定期输出行业分析报告; 5、有能力挖掘相关领域的独家新闻; 6、可承担一定的编辑能力; 7、有带团队的潜力 职位要求: 1、对商业世界有浓厚兴趣,有好奇心; 2、愿意研究问题,把事情弄清楚,有逻辑,条理清晰; 3、有不错的沟通、跟人打交道的能力; 4、写文章文通字顺,有不错的语感,有讲故事的意愿; 5、2年以上商业媒体工作经验,有大公司报道资源; 6、熟悉一二级资本市场; 7、相关行业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加分,有创业、投资、理财方面经验加分 如果你对上述职位感兴趣,欢迎投递简历(邮箱:syq@36kr.com、jiayuxuan@36kr.com)。如果你的周围有合适的候选人,也欢迎向我们推荐(邮箱:syq@36kr.com、wenhuadong@36kr.com),一经录用,我们将赠送一份36氪纪念礼品(候选人入职1月未离职)。 实习生招聘 开放岗位: 半导体行业助理分析师; 医疗健康行业助理分析师; 人工智能行业助理分析师; 高端制造行业助理分析师; 企业服务行业助理分析师; 云计算及大数据行业助理分析师; 通信科技行业助理分析师; 能源材料行业助理分析师; 物联网行业助理分析师; 潮科技栏目助理编辑(需热爱并熟悉各类数码产品、科技产品及知名科技公司历史); 年度榜单产品助理分析师(需热爱并熟悉各类数码产品、科技产品,需熟知科技公司历史); 其他自荐岗位 具体工作要求: 1、希望长期学习并留在36氪,每周可实习4天以上; 2. 认同36氪,但不是纯粹的粉丝,有和36氪一起进步的想法和能力; 3. 有良好的倾听及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 4. 本身对创业及投资感兴趣,对行业有一定的认知及判断力; 5. 有长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快速学习的能力,能独立思考,愿深入研究; 6、相关行业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加分,有创业、投资、理财方面经验加分 如果你有意愿加入到36氪实习或者正式工作,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欢迎投递简历及笔试题目给我们( 邮箱:syq@36kr.com,并抄送 jiayuxuan@36kr.com),我们也将在收到邮件的24小时内回复。《36氪To B 产业报道组笔试题目》如下:https://shimo.im/docs/3Vr6tcpcGCdwwgY3/ (点击链接查看)。 为了全方位的展示36氪的实习经历,我们也邀请了4位实习生分享了他们的实习经历。如需了解,可点击链接查看《在36氪To B产业报道组实习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一文。
9月27日下午,银河证券举行了主题为“寻找周期行业被忽略的成长性”的四季度策略会之能源周期专场会议。银河证券研究院的房地产、电力新能源、建材、化工、建筑、有色行业分析师发表了主题演讲。银河证券认为,国内经济复苏下信用扩张,顺周期行业投资机会凸显,展望“十四五”,储能将成为新能源建设的重要抓手。 银河证券房地产分析师潘玮认为,融资监管政策增强了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楼市整体修复,半年报业绩略超预期,相对看好住宅开发和经纪服务子板块。 电新行业分析师周然认为,展望“十四五”,储能板块或迎来新的政策窗口期,有望得到更好的政策支持。其中,电化学储能具备更好前景,或在新能源及5G领域率先落地。 建材行业分析师王婷认为,四季度建材行业将迎来旺季,玻纤、玻璃、水泥景气度向上,消费类建材龙头仍能持续高成长。 化工分析师任文坡推荐两条投资主线:一是从“量”的角度,主要考虑产品销量,即公司业务层面,低成本项目的布局有望以量补价助推公司成长。二是从“价”的角度,主要考虑原料库存转化和产品价格/价差,即在行业供需层面,涨价及潜在涨价产品将使细分领域的优质龙头公司充分受益。 建筑行业分析师龙天光认为,基建回升景气高,装配建筑潜力大。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持续回升,叠加行业集中度提升,基建央企受益。四季度末新开工预计将受成交土地规划面积提振。装配式建筑获政策支持,发展潜力大,建议关注装配式钢结构等。 有色行业分析师华立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下,顺周期的有色金属行业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对宏观经济敏感性高的金属品种。四季度新冠疫苗问世强化经济复苏预期,美联储长期流动性宽松叠加美国财政再刺激强化通胀预期,铜产地与需求地在恢复进度上的时间错配等,都有可能催化铜价的进一步上涨。
证券业吸金更吸人 下半年超2200人“加盟” 在市场向好以及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证券业吸引了不少人才加入。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证券业从业人员数据发现,下半年以来,有2223人进入证券业。其中,券商人员流入幅度最大的业务线就是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从业人数增幅达5.39%。与此同时,券商还在广撒“英雄帖”招贤纳士。 证券行业人才需求旺盛 目前,有数据可查的124家证券公司(包含子公司)从业人员总数为32.75万人。与近年来员工大批出走情况不同,今年下半年以来,券业从业人员较上半年增加2223人。其中,券商人员流入幅度最大的业务线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增幅达5.39%。 在券商从业人员中,一般证券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投资顾问)、保荐代表人这四大类业务从业者人数全部增长。这其中,分析师人数为3341人,增幅为5.39%;一般证券业务人数为19.16万人,增幅为1.72%;保荐代表人人数为4117人,增幅为0.88%;投资顾问人数为5.65万人,增幅为0.85%。 近期,券商正在广撒“英雄帖”招贤纳士,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中金公司、天风证券、平安证券、国海证券、国金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正在积极招聘人才,岗位覆盖包括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研究、金融科技等热门业务线,某券商还专门开设了湖北地区专项招聘。 对此,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虽然有很多行业受到疫情冲击,出现了大量离职现象。但就证券公司来说,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由于股市异常火爆,有大量新客户、新资金入市,证券行业反而变得非常有吸引力,有不少证券公司也存在人手不足的现象,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分析师队伍增至3341人 当下,券商“研究力”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金融业逐渐开放,在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出台后,券商面临全能型券商和专业型券商的路线抉择。同时,新《证券法》全面推行注册制,具备成熟投行团队、项目储备丰富、研究定价和机构销售能力突出的证券公司将迎来新的盈利增长点。124家券商中分析师已增至3341人,较上半年增长171人。拥有分析师人数超过100人的券商有8家,其中,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的分析师人数最多,分别为147人、138人、132人。 在行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各家券商都在找寻自己的特色化“研究道路”,证券公司对于优秀的分析师人才求贤若渴。《证券日报》记者通过猎聘网发现,某上市券商招聘的分析师给出的薪资福利为36万元/年-90万元/年,需要能根据业务需要提供各类专题研究,形成深度的专业研究报告,为团队及客户提供深度可落地的资产挖掘及策略支持;参加路演和实地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出具信用评估意见等多项要求。 而业内关于研究所或者研究业务的布局、调整动作也很频繁。8月份,红塔证券将新设研究所(事业部制),作为公司的一级部门,专门履行公司卖方研究业务的拓展与管理等职责。浙商证券首次将研究能力提升为“五个提升建设”的头号工程,对研究能力的重视达到空前高度,同时从市场上引进白金分析师,打造“白金研究所”。5月份,原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正式加入浙商证券研究所,任浙商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华林证券在投资研究方面,将进一步优化员工结构,继续加大投资、研究、信评等方面的人力投入,重点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引进,积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投资研究团队的能力。光大证券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加强重点客户服务,扩大在核心研究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与创收力,不断提升卖方研究价值。中银证券将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抓手,推进贴近买方需求的卖方研究工作。 3家券商从业人数过万 从各家券商从业人员总数来看,目前,有3家券商的从业人员数量超过万人,分别是国泰君安(1.08万人)、广发证券(1.07万人)、国信证券(1.07万人)。下半年以来,有9家券商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超过100人。其中,国信证券的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最多,达758人;其次是中信证券,为359人;广发证券位列第三,为270人。 同时,减员的券商也不在少数,下半年以来,已有46家券商呈现人员减少的情况。其中,申万宏源证券从业人员减少293人,国盛证券减少138人,安信证券减少97人。不过,据记者观察,安信证券从业人员的减少主要是由于8月份以来,有32人“转战”安信资管。 目前,证券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强者恒强态势显著,39家上市券商从业人员(包含子公司)共有21.29万人,占124家券商从业人员的65.01%。 当下,留住人才,成为金融机构普遍的难题。近日,普华永道发布的金融人才趋势报告显示,金融机构提供的薪酬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诱人,也未找到合理的薪酬与福利组合来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借助扩张与合并,大型企业愈加壮大,开始面临全球各地企业普遍存在的技能不匹配问题;相对而言,成熟市场合格的人才过剩,新兴市场则面临人才短缺。但解决方式并不是简单地将人才转移到增长更快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只有了解本土情况的员工才最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