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观投资依赖个人洞察力并需要具备一定的执行力;而量化投资叠加了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可将归纳执行做到极致。坚信量化投资会更有生命力,这也是九坤一直在坚持做的。”近日,九坤投资总经理王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量化私募基金来说,人才积累和布局是“根”,团队分工和策略研究是“枝叶”,而业绩则是“果”。九坤会在策略和技术上不断更新迭代,并持续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积累策略和技术能力。 长期回报来源于策略迭代 近年来,量化私募迅速崛起,其中不乏一些外资量化巨头。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我国量化私募整体管理规模突破5000亿元,百亿级量化私募超10家。九坤投资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多策略量化投资机构,始终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王琛表示,量化收益需要多样性的因子来源和交易细节的把控能力。“与科学研究类似,未必一定会有产出,需要持续不断的组织分工来尝试。”他进一步解释道,每条策略线都需提前1-2年的时间布局,单一研究方向亦需要几个月到一年以上的时间来探索。 在王琛看来,与其说量化属于投资行业,不如说其更接近技术行业,快速的迭代令人兴奋,也充满了挑战。此前海外的量化投资经验也让王琛对量化市场的竞争和迭代有深刻体验。他说:“很多策略、方法、数据会迅速被使用,红利期较高的收益会快速下降并回归到正常的风险收益水平,然而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新数据和新技术被应用于量化行业。” 九坤投资非常注重对新技术、新方向的创新和探索,以自身策略和技术的不断进化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王琛表示:“每年对每一策略都会不断改进更迭,面对市场变化和因子衰减,将不断寻找更多新数据,改进和应用新技术以及更精细化的交易。” 展望未来,王琛表示,量化策略在中国未来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在A股市场不断扩容的过程中,以三年以上的尺度长期配置量化多头类产品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风控能力和投资一样重要 九坤投资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4年私募阳光化后,我们发行了第一只股票量化对冲基金,作为结构化杠杆产品,刚上线就遭遇了‘黑天鹅’,主要原因为当时对冲工具只有沪深300指数,金融股占指数权重较高,使得该对冲工具暂时失效。”王琛回忆道,产品出现了7%-8%的回撤,面临高杠杆叠加“黑天鹅”,我们最终决定削减风险暴露。 他表示:“由于处理及时,在当时的市场中,比其他结构化对冲产品更快止损。虽然损失了一些反弹后的收益,但促使我们加强对风险因子的量化控制。” 目前九坤投资自主开发的独立风控系统已非常智能。一方面,公司设定风控方案细则并自动监控和报警,风控专员人工同步监控并做出紧急应对,不断优化风控系统功能;另一方面,对风险精确建模和量化,针对不同的投资目标设定相应的风险预算,对A股多变的市场热点和交易规则做出快速识别及应对,不断更新风险模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九坤投资对风控系统进一步“加码”,对研究设备、交易设备、办公环境、岗位人员新增了两地甚至三地备份机制,提升了极端风险下交易和运营实施能力。 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在量化领域,策略和技术需要持续迭代和优化,而人才是策略和技术迭代的保障和前提。九坤投资非常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早在2014年就从清华、北大以及美国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等知名院校招聘应届生,并建立对入职新人的培养模式。 “九坤现在的核心骨干成员多数是毕业即进入九坤,这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竞争壁垒。”谈及此,王琛颇为骄傲,“我们团队一直很稳定,大家对公司价值观与投研体系都比较契合。” 九坤投资仍在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招聘力度。据悉,2020年,受疫情影响,众多申请海外硕博的毕业生不得不延迟出国深造计划。为此,九坤专门打造了“雁栖计划”,为这些优秀学生提供到公司工作6-12个月的机会。同时,在秋季招聘中,更是推出了针对全球本硕博应届生的百万年薪“梧桐计划”。 得益于中国量化行业的成长,近两年回国发展的人才逐渐增多。王琛表示,欢迎有海外顶尖量化基金经验的人才加入,目前九坤已开出百万美金年薪招募海外顶尖的量化人才。 王琛表示,关于九坤的未来,希望能够立足中国、投资全球市场。利用一切先进技术进行量化投资,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 一种仅有少部分投资者关注的基金——公募量化基金正悄然扩张。该类基金两年内规模增幅高达120%。量化基金为什么此前长期处于低谷,又为什么悄然快速扩张?对此,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九泰基金总经理卢伟忠,该公司以量化为战略特色,且近50%规模来自于保险机构。 卢伟忠认为,公募量化虽然前期发展慢,但是正在爆发前夜。主要是因为三方面变化:一是政策鼓励,市场定价效率提升;二是创新工具催生出新的量化“富矿”;三是AI智能为量化策略“升级”。 他预测,公募量化基金的“中频交易”未来将有超预期、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有望胜过指数增强产品和ETF,成为机构投资者的“新宠”。 量化策略“深蹲后起跳” “现在量化投资,尤其是对冲策略已经度过了非正常阶段。”卢伟忠说:“公募量化基金正处在爆发前夜,值得机构投资者关注。” 目前,公募量化基金主要有三种,一是主动量化,靠多因子模型量化选股,行业轮动模型量化配置;二是指数增强,即跟踪指数的同时通过一定程度的主动投资超越指数;三是量化对冲,即通过对冲贝塔风险来实现市场中性,获取阿尔法收益。中国首只公募量化基金诞生于2004年,但此后六年基本处于早期摸索阶段,直到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才进入发展正轨,并在2012年迎来第一个发展黄金时期。2016年后,股指期货进入长期深贴水,量化业务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招商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量化公募基金仅263只,总规模仅有1114.4亿元,占公募总规模近0.8%。对冲成本高启、超额收益不明显、政策收紧等是主要原因。到了2020年底,量化基金增至348只,总规模2418.3亿元。贡献最大的细分品种是量化对冲基金,规模业绩双丰收,规模同比增长277%。此前,因股指期货限仓等原因,量化公募基金在2017年、2018年新发数量几乎为零。 卢伟忠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让量化基金的生长环境“好转”。 首先是政策支持,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提升。以量化对冲策略为例,经过多轮松绑后,2019年股指期货基本恢复常态化交易,流动性恢复正常,股指期货长期贴水的情况明显缓解,产品审批重开闸,加上稳定的阿尔法超额收益始终存在,绝对收益策略产品的广泛需求,制度红利恢复,更多产品在路上。 其次,是更多策略“蓝海”诞生。卢伟忠认为,改革后的创业板和科创板,就是一片新蓝海,能催生出更多有效量化策略。比如要求2%有效报价,即买入(卖出)报价超过即时最低卖出(最高买入)申报价格的2%,这对量化策略而言,速度足够快即有优势。再比如放宽日涨跌幅限制至20%,高波动再加上两市有足够多的股票,更广的价格偏离为量化交易提供了更大空间。此外,两融制度允许特定类型公募基金的持仓股票成为融券来源,创业板指基和ETF快速扩容,大量券源为股票多空策略带来机会。多因子选股的主动量化和市场中性策略均在创业板的新环境中有了更好的施展机会。 最后,是AI智能为量化策略“升级”。量化策略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期是2010年到2014年,卢伟忠认为,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到来,量化策略有望迎来第二个飞速发展阶段。 科学投资拓展管理空间 因为严格的交易限制,近年逐渐为大众熟知的高频交易策略和套利策略等,更多在私募领域发展,2020年也为量化私募带来6000多亿元的规模,而公募基金往往采取更低频的量化交易策略。 卢伟忠认为,经过快速发展,高频交易已经愈发拥挤,甚至遇到规模瓶颈,超额收益获取难度不断提升,相反量化选股结合中低频交易因为上述新积极因素出现,开始变得有吸引力。 “互联网巨头的海量数据,融入到量化多因子选股中,把更多高频数据纳入到行业景气度分析和风险预警中,模型就可以抓住一些短期的市场变化趋势,把握行业轮动机会,增强风险监测能力,提升组合收益风险比。” 卢伟忠认为,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能力是量化投资的核心,中频交易需要有强大的数据获取和加工能力,才能提高收益确定性,适合公募基金去开发。从资产配置角度,有稳定超额收益表现的主动量化基金,未来有望替代当前的指数基金和ETF,获得机构投资者青睐。 他介绍,目前九泰的量化多因子选股策略,正进行大量的数据优化,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模型,管理时间最长的量化公募基金已经有超过五个完整年度的实盘超额收益业绩表现。在中性策略上,随着对冲成本回归到正常水平,依托量化多因子策略,能实现波动小、不论牛熊市都有稳定超额收益的绝对收益。 “从客户资产配置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领域。而从国外的实践来看,是一个有望成功的投资策略。目前美国21万亿美元规模的共同基金中有3万亿美元选择量化策略,占比近14%。中国的公募量化基金占比为1%左右,量化基金在未来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说。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一的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以“全天候策略”(All Weather,亦称“风险平价策略”)和“绝对阿尔法策略”(Pure Alpha)而闻名。近期,记者发现,桥水的这两大策略现身中国某结构性私募产品中,目标客户则是中国境内的高净值投资者。 桥水已在中国境内备案成为外商独资企业私募基金管理人(WFOE PFM),并面向中国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于中国境内市场。此次的结构性私募产品布局的则是桥水的境外基金。 记者获得的一份产品说明书显示,该结构性产品主要分为两部分,部分资金(低于20%)认购外资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挂钩桥水参与管理的境外基金,其中就打包了桥水的上述两大策略基金;此外,大部分资金(不低于80%)投向1.5年期私募债项目。产品信息还提及,私募债正常到期可覆盖全部本金,市场波动风险可控。也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私募债可能是被用来提供保底收益。 事实上,2020年,桥水等对冲基金都面临巨大挑战。早在今年2月,由于受到疫情和流动性冲击,再叠加零利率环境,股债资产齐跌,全球风险平价策略遭遇冲击。桥水该策略2月下跌1.9%,年初至2月末的收益为-0.1%;同时,纯阿尔法策略则通过预测宏观经济趋势,积极交易大量相关性较低的债券、货币、股指和大宗商品头寸,避免投资于单一市场所造成的价格大幅度波动。这种策略在2008年使得桥水一战成名,但今年初,该策略也因意外冲击而遭遇回撤。 据境外媒体消息,纯阿尔法基金截至今年11月的跌幅为18.6%,与该公司截至8月底公布的数据相比几乎没有变化。今年早些时候,桥水花了数周时间调整其投资模型,以应对前所未有的政府刺激措施和日益严峻的疫情。 从历史上看,当纯阿尔法基金表现不佳时,全天候基金往往表现良好,反之亦然。出于这个原因,投资者经常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配对这两种策略。例如,在2019年,据投资人反映,桥水的纯阿尔法基金表现基本持平,而全天候基金则上涨了16%。但是,2020年更为特殊的宏观环境导致这两种策略同步回撤。 风险平价策略是指,投资组合在配置股票外,通过为债券加杠杆以获得和股票一样的收益,并可缓冲市场下行风险。然而,目前零利率持续,这意味着债券收益率理论上已降无可降,因而债券价格只能下跌。尤其是,在美联储新的政策框架下,机构预计零利率可能将长期持续。因此,今年以来,桥水也开始严肃讨论什么资产可以替换投资组合中的传统债券部分,同时也能取得和过去一样的全天候效果? 今年早些时候,桥水两位联席CIO普林斯(Bob Prince)和詹森(Greg Jensen)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公开探讨,并发表了相关论文,题为《Grappling with the New Reality of Zero Bond Yields Virtually Everywhere》(《应对几乎充斥各地的零债券收益率新常态》)。在他们看来,在这一轮疫情引发的危机后,几乎所有资产组合都反映了长期债券实际收益率会维持低位很长一段时间。例如,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疫情前的1.8%一度暴跌至0.4%附近,近期回升到1%左右。未来如果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央行大规模投放货币,同时政府进行财政刺激,那么名义收益率再下行的空间就很小了。这一问题之所以引发担忧,是因为零收益率的挑战已经出现在主要发达国家,收益率低于1%的债券占到了80%。 事实上,今年面临经济下行冲击和市场波动,美国因债券收益率下跌而产生强劲回报,欧洲公债的回报则小的多(约2%),日本更是近乎没有回报。在桥水看来,通胀挂钩债券(IL)、黄金等可能是替代品,而这将对资产配置逻辑产生巨大影响。桥水也统计了自2010年以来英国、法国和瑞典IL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和回报率——即使在实际收益率为负之后,IL债券收益率仍有空间继续下降,因此IL债券表现强劲。 在积极调整海外策略的同时,桥水在中国的策略表现则颇为抢眼。今年9月,该机构在中国的WFOE发行的第二支基金成功募集近9亿元人民币,资产管理规模实现翻倍。截至今年7月的前22个月,中国版的全天候策略回报为22%。 桥水在中国的WFOE于2018年推出首支中国在岸人民币基金,并在2019年将其量化策略升级为“全天候中国+”(All Weather China Plus)的增强型模式,增加了主动管理以提高回报。
高端制造、消费、金融还是科技?明年谁会在资本市场上唱主角?该买什么,怎么买? 12月16日,由社主办的“中国证券业2021投研峰会暨2020上证报最佳分析师评选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在这场峰会上,荣获本次评选的最佳策略分析师第一名以及多位荣获行业研究第一名的分析师,为投资者分享了明年的投资要义。 海通证券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主持了一场圆桌讨论,而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天风证券机械军工首席分析师邹润芳,长江证券零售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锦、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地产研究部负责人、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等顶尖分析师齐聚,进行了一场投资方向的头脑风暴。 详情请扫二维码↓
国信证券第二届“港湾杯”私募大赛历时半年,已于近日圆满收官。2020年5月18日开赛以来,在市场风格转换、三大指数总体表现强劲的背景下,共有19家机构投资者和5位个人参赛者凭借优异成绩登上总榜。 具体来看,深圳市东方马拉松获得了量化多头策略组的冠军,公开资料显示,东方马拉松投资着重于业绩的确定性,持续寻找能够提升内在价值的好公司、好生意,在股价回调时大胆布局,不断优化投资组合,力争创造更好的回报。 位居量化多头策略组第二名的是上海集元资产,现由任泽松团队管理。集元资产表示,此次参赛产品的主要收益,来源于科技板块的细分赛道龙头公司,公司同时采用“自上而下选行业”和”自下而上选公司”的选股策略,挖掘优质科技成长股,精选出市场上最优行业的最优个股进行投资。 龙旗科技是国内较早做基本面量化选股策略的量化私募,2015年之后转战中高频策略,独立开发形成了差异化的量化策略,此次获得了量化多头策略组总榜第五名的成绩。 上海呈瑞投资则拥有近20年的权益投资经验,公司策略覆盖股票量化择时、市场中性、CTA等,在此次比赛中业绩排名为市场中性组的第三名。 在CTA组别中,宁水投资获得冠军。据宁水投资介绍,5月至8月,公司认为国债价格处于相对高位,短期货币有收紧迹象,因此做空两年期国债,获得了较好的收益。8月之后,公司选择做多国债。注重商品套利交易的滨海天地则获得了该组别的第五名。 在多策略榜单中,深圳睿泉毅信投资位居第二位。据悉,睿泉毅信7月份开始高度关注周期成长股,近期传统成长股回调幅度较大,其组合中配置的周期成长股取得较高收益,实现了超额回报。此外,恒瑞投资、嘉枫资本、淳浦投资分别获得了该组榜单的第三名、第四名和第五名。(马嘉悦)
“阿尔法失灵了!”在大量资金疯狂涌入量化对冲这个赛道时,近期突然出现的巨大回撤却给量化从业者和投资者们泼了一盆冷水。 “量化投资每年年初有开门红,到了三四季度就‘关灯吃面’。”一位量化私募人士说。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近期量化投资“关灯吃面”来得有些猛烈。数据显示,11月最后一周,占比超73%的市场中性策略产品遭遇了回撤,当周最大回撤甚至超过6%。 业内人士认为,临近年末,公私募机构大幅调仓导致市场风格突然切换,是这次回撤的主要原因。对于“阿尔法失灵”的恐慌,量化人士表现得较为乐观。在他们看来,模型调整适应需要时间,还是要调整心态,“等风来”。 11月“折戟” “最近这一个月部分机构回撤幅度挺大,我们的回撤幅度在头部机构里不算大,但超额收益这块也不行。”一位大型量化私募人士李明(化名)表示。 “超额回撤非常明显。”某沪上量化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指数增强的产品也有一定回撤,但尚未达到历史最大回撤幅度。”另一位北京量化私募人士也表示:“我们的产品回撤主要发生在11月最后两周,指数增强类和市场中性类产品均有回撤,中性产品回撤幅度大约在3-4个百分点。”还有私募管理人士称,11月旗下中性产品回撤在2个点左右,此次回撤也属于正常现象,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产品出现回撤的同时,量化对冲策略也在11月迎来了大量申购资金。中国证券报记者粗略梳理了近期新发量化对冲产品:灵均投资在11月份备案了46只产品,在百亿私募中数量居首,衍复投资和天演资本在11月份也分别备案了26只和22只产品。也就是说,部分新产品在成立之初就出现了大幅回撤。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11月最后一周,有数据显示的679只市场中性策略产品中,496只出现回撤,占比超73%,当周回撤幅度最大甚至达到6.5%;从11月整体数据来看,432只产品出现回撤,占比超63%,当月回撤超3%的有74只产品。 据了解,对于量化私募而言,回撤3个点左右为临界点,一旦超过就属于较大回撤。历史上较大的一次回撤曾在2017年年初出现,当时指数出现了6个点的回撤,量化私募的回撤幅度普遍在10个点以上。 这一波回撤也让市场中出现了非常悲观的声音,甚至有观点称“阿尔法失灵”。但是,在不少量化人士看来,此次回撤是正常策略波动。 多因素共振 不少量化人士认为,年底机构调仓、市场风格快速切换、打新收益降低等因素是这一波量化产品回撤的主要原因。 上述量化人士表示,近一段时间市场风格极快切换,资金快速由前期强势板块流入低估值的顺周期板块,如金融、周期等行业。市场结构的快速变化对量化选股策略造成了较大压力,尤其是相对中频量价策略的阿尔法面临较大的回撤。 “一方面市场活跃度和交易量都在下降,波动率也在下降,交易一旦冷下来,策略的有效性肯定会下降。另外,交易成本也会上升,换手越快的策略,受影响越大;临近年末,公私募机构都在为明年进行调仓布局,市场风格也会有变化,行业有轮动,一些动量类策略中的动量因子表现会比较差,尤其是之前通过此策略获取了较高收益的,往往都出现回撤。”上述北京量化人士称。 李明也认为:“机构调仓导致市场风格突然切换,冷门股陡然表现很强,对于量化来说需要有风格和因子的识别过程,一般来说策略是周度调整或者月度调整,所以会有滞后性。此外,风格调整对于高频量化策略的影响会更大,因为高频量化的量价因子配比较多,较难选到冷门股,最近回撤也会更大一些。” 除市场风格骤变和机构调仓的原因外,李明表示,不少量化策略叠加了打新,相当于无风险收益的增强,但最近市场上的新股数量较少,所以打新的收益也越来越薄。 不仅是私募量化产品,部分公募量化产品也遭遇了不小的回撤。天弘基金指数与数量投资部负责人杨超表示,11月量化产品回撤原因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观察。如果是高频策略领域,主要原因是策略收益源头更多是赚取市场错误定价,当市场风格转向后,边际上投资者结构发生阶段性变化,使得以价量为主要信息源的策略需要时间适应市场变化。与此同时,以基本面量化为主的策略则要相对稳健。短期阿尔法策略出现波动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市场保持弱有效也是阿尔法策略的生存土壤。 以不变应万变 早在2007年,美国市场就曾出现量化集中踩踏事件。短短一周内,市场中性策略回撤了15%至20%。由于某家大型量化机构的关闭,其卖出行为引起了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踩踏。不过,踩踏后的市场理性有所恢复,量化机构大都“收复了失地”。 此次大幅回撤之后,量化机构普遍选择“以不变应万变”。 “就算分析出原因,我们的策略也不会进行调整。”一家大型量化私募总经理表示:“的确可以不断优化策略,但实际问题是无论如何改进,这一波的回撤都无法避免。我们内部测算过,即使调整了策略,回撤最多减少一个点。” “模型会有周度的适应调整,但我们不会做人工的干预。”一量化人士表示:“出现回撤是比较正常的,我们一般不会做人工干预,模型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的。”
2020年5月29日晚,上交所在一份声明中称,将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我国股市在20世纪90年代曾短暂实施过T+0。近些年有关是否让T+0回归的争议依然很大。从上交所此次的表态可以看出,即使T+0未来回归,也会是折中方案——因为是“单次T+0”,预计是允许日内一次回转交易。未来T+0一旦重回A股,除了可能给A股带去交易量增加、日内波动率提高,还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抑制游资操纵?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乾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T+0对游资操纵股票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惩处游资要用重拳、用重典,但光靠这些行政手段恐怕不够,“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为巨额利益所诱惑而不惜铤而走险者大有人在,还需要结合市场力量对其进行事前控制。如何做到?靠完善交易机制。韩乾指出,在过去三十年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游资的交易型和虚假申报型操纵手法也在与时俱进,金融科技成了这些人躲避证券稽查的技术手段,人工智能、量化对冲、高频超高频等令人炫目的词汇和宣传口号成了他们掩人耳目的伪装。“比如游资可以将大部分资金投在指数成分股,剩余20%-30%的资金投在流动性差的小盘股,给外界造成量化对冲的假象。操纵股票时,每隔几分钟拉抬一次,利用电脑程序精准控制拉抬频率、交易量和价格波幅,以避免触发大数据监管信号。这种手法十分狡猾,充分利用了现有监管技术判断标准的漏洞,行市场操纵之实。”他这样说道。证监会每年对外通报的年度典型违法案例中,市场操纵案总是会占有很大比重。2018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中,有7起是市场操纵案。其中一起具有代表性的是“北八道操纵市场案”。通报内容显示,2017年2至5月,北八道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组织操盘团队,通过多个资金中介筹集数十亿资金,利用300多个证券账户,采用频繁对倒成交、盘中拉抬股价、快速封涨停等手法操纵“张家港行”、“江阴银行”和“和胜股份”等多只次新股,合计获利9.5亿元;2018年4月,证监会依法对北八道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2020年5月9日,证监会对外通报2019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罗山东等人操纵市场案,吴某某团伙操纵市场案,赵坚操纵市场案,吕乐等人操纵市场案,林军操纵市场案,张郁达、张晓敏操纵市场案等6起案件也在其中。游资交易型操纵的核心在于吸筹,筹码不足,价格无法形成假趋势,无人跟风也就无法达到操纵的目的。韩乾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现行T+1的制度下,一些不明就里的投资者跟风买入后,即便知道上当受骗了也无法纠错,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持有,结果就是被动成为游资手中的筹码,变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实行T+0交易,允许上当的投资者随时可以主动卖出错误买入的股票,可以从源头上粉碎游资吸筹的计划。除了实行T+0,韩乾认为,解决A股融券难的问题也是抑制游资操纵股价的重要一环。“游资操纵下的股价走势毕竟是假象。市场上必然有专业机构和投资者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如果个股融券没有障碍,那么当价格明显偏离合理水平的时候,他们会做空个股。反之如果不能融券的话,那么这部分持有不同意见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个人只能黯然离场,而游资愈发猖獗。”韩乾称。我国股市自2010年推出融资融券以来,经历了多次扩容,融资融券标的数量从最初的90只增加到目前的约1600只。但是,相比融资,A股目前的融券规模远远不足。券源少、券商经营融券业务动力不足等被认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以2020年5月15日至5月28日的时间段为例,同花顺数据显示,沪深两市日均融资余额约1万亿元,而日均融券余额只有200多亿元。一类私募收益大幅受损?除了抑制游资操纵,《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还有观点认为,未来若实行T+0,国内一部分私募基金可能会受很大影响。这种观点的核心是:我国股票市场上相当一部分私募基金从事“阿尔法”策略,收益率可以达到50%以上,相比之下美国的对冲基金“阿尔法”策略只能获得4%左右的收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市场采取T+1的交易规则;由于投资者当日买入的股票必须持仓至少等到次日才能卖出,所以“风格因子”的时滞性比较强,行业轮动和板块轮动的切换频率比较慢,这就给机构赚取“阿尔法”超额收益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和空间;可以预期,如果改成T+0,将提高“风格"切换的频率,加快消除因子的时滞,不利于从事“阿尔法”投资策略的私募基金,整个行业的收益率将大受影响。以美国学者1964年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称CAPM模型)为例,其中的“rf-rm”,rf可理解为市场无风险收益率10年期债利率,rm可理解为大盘的收益率。而alpha(阿尔法)就是个股收益率超过大盘收益率的部分,这里基金会用对冲的方式来做,买入认为可以跑赢大盘的股票,卖出对应rm的股指期货。私募基金中汇润生研究员吴昊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再简单点说就是,基金经理拎出一揽子股票(比如在沪深300指数下面的成分股中选),然后用各种因子(考虑因素)来筛选,可以用CAPM模型,也可以用Farm Frech模型等选股,然后主动择时,买入这些股票,卖空沪深300股指期货。”吴昊称,以前确实是这样,很多alpha策略都是要对冲的,买入股票,卖空股指期货;股票是T+1的,股指期货是T+0的,A股的一些机构可以“钻空子”;但现在越来越多机构也做量化和通过某些手段来实现日内交易的策略。“具体都是有固定的软件模型来帮助私募基金经理来做决定,看一些模型数据指标,也要看是否是’负基差’,是否’贴水’,然后再决定是否做alpha策略。”吴昊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有量化交易人士在知乎上称,与正统的对冲的alpha策略相比,量化alpha策略更复杂,由于现代计算机性能与算力的提升,alpha策略是透过因子模型来获取超额收益,因此计算因子的参数值变成了现代量化投资alpha策略的重点;通过合理有效的因子控制来进行选股,甚至交易决策,等等都是量化alpha策略模型的特点了。一位南方高校的学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同意“T+0会让国内alpha策略的私募收益率受到很大影响”的说法,“alpha策略的收益就是靠风格因子,如果T+0导致因子切换速度加快,收益就会受到影响,或者投资者就要更勤奋地去挖掘新的因子”。“风格因子”,在定价、风险模型中,一般指什么?根据泰达宏利金融工程研究员窦福成在一篇文章中的介绍,Barra风险模型是量化多因子的范例,其十个“风格因子”最为最常见,包括市值因子、账面市值比(Book-to-price)因子、(股价的)残差波动因子、流动性因子、盈利预期因子等等。公开资料显示,Barra风险模型由Barra公司提出,后者是投资组合风险分析工具的供应商,量化投资领域的先驱,于2004年被MSCI公司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