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三全线收跌。美联储此前发布的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预测下半年经济复苏强劲程度将减弱。 在美上市中概股收盘多数下跌,共有74只中概股上涨,201只下跌。 热门中概股具体表现如下: 金山云涨6.26%,阿里巴巴涨0.54%,拼多多涨4.75%,京东涨3.19%,贝壳涨4.62%;唯品会跌19.45%,百度跌1.2%,新浪跌1.1%,爱奇艺跌1.57%;理想汽车跌5.76%,蔚来跌1.68%,小牛电动跌3.48%;好未来跌4.55%,新东方跌3.28%,跟谁学跌2.77%,朴新教育跌13.96%;世纪互联跌7.27%。 焦点回顾 唯品会CFO杨东皓宣布辞职,绩后跌超19% 唯品会(VIPS.US)发布了2020年Q2财报,营收同比增长6%至241亿元(人民币,下同);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8.9%至15亿元;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4.3%至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CFO杨东皓在第二季度财报中宣布辞职,这被认为是导致公司股价暴跌的原因。 京东涨超3%,再创历史新高 京东(JD.US)17日晚公布二季度业绩显示,营收2011亿元(市场预期1906.22亿元),同比增33%,增速创10个季度新高,创中国零售及互联网行业单季净收入新纪录;二季度Non-GAAP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66%。 绩后交银国际发报告表示,京东第二季度业绩超预期,其中自营业务超越电商行业增速12个百分点,带电品类及一般产品分别按年增28%及45%。而移动端日活用户数按年增40%,低线城市贡献80%新增用户。该行维持京东「买入」评级,目标价76美元。 贝壳收涨4.62%,三日累涨超28% 贝壳(BEKE.US)盘中一度涨超6%创新高。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贝壳的重要股东包括腾讯、软银及高瓴等知名投资机构,公司管理层也均持有不同程度股份,这些大机构的真金白银充分表明了他们对贝壳的看好。 贝壳的出现确实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效率,从行业和竞争格局来看,贝壳具备了成为未来独角兽的潜质。但从投资角度考虑,未来的贝壳能否战胜传统的经纪模式,贝壳能否挣来长期稳定的现金流都需要进一步观察。 兰亭集势收跌3.15%,Q2净利润850万美元 兰亭集势(LITB.US)高开低走,收跌3.15%。第二季度,兰亭集势营收为1.139亿美元,同比增长95.9%;净利润为850万美元,去年同期录得净亏损730万美元;每ADS收益为0.08美元,去年同期录得每ADS亏损0.11美元。公司预计第三季度净营收将在9500万美元至1.1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59%-83%。 世纪互联跌逾7%,Q2净营收略低于市场预期 第二季度,世纪互联(VNET.US)净营收同比增长28.8%至11.4亿元人民币(合1.619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6495美元;经调整每ADS收益19.26元人民币(合2.70美元),市场预期亏损0.04美元。 展望第三季度,世纪互联预计净营收在12.3亿至12.5亿元人民币(合1.78亿至1.81亿美元)之间,市场预期1.71亿美元;全年净营收料在47亿至49亿元人民币(合6.81亿至7.10亿美元)之间,市场预期6.75亿美元。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富途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和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
近日,几大国际矿业巨头纷纷披露上半年业绩。 今年以来,海外疫情形势严重,各地矿区频频传出工人感染、暂停作业的消息,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形成扰动因素。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直接影响着国际矿业巨头的收益和业绩。 淡水河谷实现扭亏为盈 据披露,截至今年6月30日,国际铁矿石三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均实现盈利。淡水河谷实现了扭亏为盈,力拓、必和必拓净利润同比下滑。 淡水河谷上半年净利润为12.3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7.75亿美元。分季度看,淡水河谷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9.95亿美元,较一季度增加7.56亿美元,贡献了绝大多数的上半年业绩。 “第一季度较低的净利润系受到巴西雷亚尔贬值环境下金融衍生工具贬值的严重影响。”淡水河谷方面解释道,“第二季度,公司形式上经调整后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35.86亿美元,较第一季度增加了5.45亿美元。” 分业务看,包括铁矿石在内的黑色金属业务依旧是淡水河谷的主要盈利来源。第二季度淡水河谷的黑色金属业务EBITDA为35.02亿美元,较一季度增加6.55亿美元。淡水河谷方面表示,中国良好的市场需求促进金属产品实际价格上涨、铁矿石粉矿季度产量的增加推动销量的增长、巴西雷亚尔贬值等因素均推动该项业务的EBITDA有所增加。 “尽管上半年淡水河谷发运较为低迷,但海外经济疲软加上疫情推动,海外铁矿石需求减少,使得巴西发往中国的比例大幅提升,巴西发往中国的运量不降反升。”中信期货黑色建材组表示。 力拓、必和必拓净利润下滑 全球第二大采矿巨头力拓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3.1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约20%。据披露,力拓当期的基本EBITDA为9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主要由于铝和铜价格下降。值得一提的是,铁矿石价格稳定,帮助公司维持了47%的EBITDA利润率。 力拓方面表示,中国的疫情在第二季度有所好转并渐趋稳定,建筑与基础设施领域表现良好,消费者信心增强。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持续增长,而日本和欧洲尚未出现明显的经济复苏,即使复苏也很有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抑制。 全球矿业龙头必和必拓8月18日公布了2019至2020财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业绩,公司在该财年实现净利润79.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 对于后市,必和必拓在公告中表示,受疫情影响,预计全球粗钢产量将下降6%,中国的显著增幅可能被世界其他地区的急剧下滑所抵消。 金矿成为最大赢家 在钴、锌、铜等领域堪称寡头的嘉能可在今年上半年出现净亏损,亏损额为2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26亿美元。嘉能可方面表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下滑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疲软和疫情蔓延。 嘉能可巨额亏损是由于主营产品产量大幅下滑。据披露,该公司上半年铜产量为58.81万吨,同比减少11%;钴产量为1.43万吨,同比减少33%;煤炭产量为5810万吨,同比减少15%。此外,截至6月底,嘉能可净债务增长了12%至197亿美元。 而金矿巨头们上半年业绩纷纷报喜。 巴里克黄金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5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2%。据披露,上半年公司黄金产量为240万盎司,年度指导目标为460万盎司至500万盎司,已达成约一半的目标。 同样受益于金价上涨的还有纽蒙特矿业,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66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1700%。分季度看,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8.22亿美元,同比增长逾800%;二季度实现净利润3.44亿美元,同比去年扭亏为盈。 金矿企业盈利大增主要源于国际金价大涨。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国际金价从约1500美元/盎司一路攀升至接近1800美元/盎司,累计涨幅超过18%。截至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53分,伦敦现货黄金今年以来涨幅已超过31%。 另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上半年全球金矿产量同比减少5%至1603.6吨,为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矿产国实施严格的封锁措施是产量下降的主因。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全球化 欢聚时代旗下 BIGO Live 计划将服务器迁移至新加坡。据 KrASIA 报道,为预防美国政府对中资企业施加更多压力,欢聚时代旗下 BIGO Live 日前计划将服务器转移至新加坡。目前,该平台的服务器位于香港。欢聚时代在2019年以10.45亿美元收购 BIGO Live,目前 BIGO Live 主要在美国运营。 小鹏汽车计划周五提交10亿美元的美股 IPO 申请。记者获悉,小鹏汽车计划周五提交 IPO 申请,预计募资金额为10亿美元。小鹏汽车于8月初向美国 SEC 正式提交了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XPEV”,承销商包括摩根大通、瑞信和美银证券等。 印度 信实零售(Reliance Retail)收购线上药房,涉足医药电商领域。据 ET Tech 报道,印度最大私营集团信实工业旗下信实零售近日宣布以8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线上药房 Netmeds 母公司 Vitalic 60%的股份,这标志着信实零售正式进军医药电商板块。目前,印度医药电商系统竞争较为激烈,除信实外,印度市场还有亚马逊、Pharmeasy 等主要玩家。 Flipkart 业绩大涨,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据 ET Tech 报道,沃尔玛日前在股东会议中表示,Flipkart 在印度业绩持续向好,本季度 GMV 环比、同比均有较大增长。7月,沃尔玛等企业继续向 Flipkart 注资12亿美元,目前 Flipkart 估值高达24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 Flipkart 总 GMV 将达到3500亿美元。 东南亚 Zoom 将在新加坡开设新数据中心。据 KrASIA 报道,Zoom 公司周二表示,该公司在新加坡开设了一个新的数据中心,这是它在东南亚的首个数据中心,该公司在东南亚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新加坡数据中心进行连接。加上这个新中心,Zoom 在全球共有18个数据站点。Zoom 国际业务主管阿伯·史密斯表示,该公司还计划招聘更多新加坡员工,包括工程师和销售人员。 Sea 集团二季度收入12.9亿美元,同比上升93.4%。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东南亚独角兽 Sea 日前公布二季度财报,报表显示,今年二季度集团收入为12.9亿美元,同比上升 93.4%,收入贡献主要来自于游戏和电商业务。但与此同时,公司的亏损面也在扩大,二季度集团净亏损为3.94亿美元,集团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本季度缴纳了大量税款,本季度公司的息税摊销前利润为770万美元。 中东 优步在埃及落地闪送业务。据 Menabytes 报道,出行巨头优步近日在埃及正式落地了闪送和配送业务 Uber Connect,未来,Uber 用户可通过 APP 下单,直接将价值不超过63美元的物品通过同城闪送的方式发给其他收件人, 同时用户也可要求快递员在本地商店购买商品并进行配送。目前该服务仅在开罗落地,开罗也成为全球第26个落地 Uber Connect 的城市。 其他 丰田将与亚马逊合作研发未来汽车技术。丰田汽车表示,已经与亚马逊公司旗下子公司 Amazon Web Services 达成一致,双方将加强合作研发未来汽车技术。丰田计划广泛应用 AWS 的数据分析技术,并帮助其推进丰田 CASE 技术发展计划。报道称,丰田希望在 5G 高速网络普及之前,借助与 AWS 的合作来加速网联车辆技术的发展。丰田汽车在2017年已经开始与 AWS 在共享汽车领域合作。(经济参考报) 武田制药计划出售其场外交易业务。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日本武田制药计划将日本本土的场外交易业务(Over the Counter)打包出售给黑石资本。目前,武田制药在全球范围内出售主营业务以外的生意,计划回流资金,更加专注于药品研发和偿还公司债务。另外武田还计划出售旗下的功能饮料业务。 36Kr Japan 36Kr Global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日本 ——36Kr Global 海外版图已经覆盖了东南亚、日本和印度。其中,36Kr Japan(https://36kr.jp/)于2018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旨在打破中日企业间的信息交流障碍,为中国企业出海助力。时至今日,36Kr Japan 已经成为日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中国新经济新闻网站。渠道方面,36Kr Japan 和日本三大主流新闻平台——雅虎新闻、LineNews、SmartNews 都建立了合作关系。2019年5月,我们还与日本最权威的媒体集团 Nikkei 日本经济新闻社结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亚洲科技交流与创新,增进企业间的跨国合作。寻求日文报道、日企对接合作等,欢迎邮件至info@36kr.co.jp。 图|Pixabay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美股周二纳指与标普指数均创盘中与收盘历史新高,后者完全抹去了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跌幅。 在美上市中概股收盘多数上涨,共有126只中概股上涨,141只下跌。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 热门中概股具体表现如下: 知名中概股多数上涨,其中阿里巴巴报259.20美元,涨幅为0.87%;京东报70.32美元,涨幅为4.99%;拼多多报91.59美元,涨幅为2.7%;蔚来报14.30美元,涨幅为1.78%;欢聚时代报89.20美元,涨幅为9.29%;哔哩哔哩报45.31美元,涨幅为4.18%。 在其他中概股中,精锐教育报5.42美元,涨幅为30.6%;瑞思学科英语报7.45美元,涨幅为28.45%;蘑菇街报2.74美元,涨幅为23.98%。 焦点回顾 京东绩后两日大涨13%,市值一度超越拼多多 继周一大涨近8%后,周二京东股价大幅高开,开盘后迅速上冲,一度涨超6%,最终收涨4.99%,报70.32美元,总市值1086亿美元,盘中市值一度反超拼多多。但由于京东后续涨幅有所回落,收盘市值低于拼多多10亿美元。 自发布财报后,京东连续两日大涨,累计涨幅达13%。 拼多多周二收涨2.7%,成高毅资产第一大重仓股 千亿私募巨头高毅资产近期公布了二季度美股持仓状况,其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文件显示美股持仓第一大重仓股为拼多多,持有65.57万股,持仓市值超5500万美元。周二,拼多多收涨2.7%。 此外有媒体报道,拼多多关联公司在海南成立健康科技子公司多多健康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依托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服务、医疗服务、食品经营、保健食品销售等。 金山云Q2营收同比增长64.1%,收跌7.66% 8月18日,金山云(KC.US)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二季度,金山云营收15.35亿元,同比增长64.1%。其中,公有云服务收入12.87亿元,同比增长48.6%;企业云服务收入2.46亿元,实现同环比259.3%和35.5%的增长。 金山云预计第三季度的营收将在16.7亿元至17.4亿元之间,同比增长67%至74%。周二,金山云收跌7.66% 贝壳两日累涨22%,市值涨至456亿美元 热门新股贝壳(BEKE.US)表现亮眼,股价连续两日创上市以来新高,周二盘中最高涨至43美元,最高涨幅近10%,最终收涨4.6%。贝壳两日累涨22%,市值达456亿美元。 瑞思学科英语三日累涨近110%,获大摩予「买入」评级 发布财报以来,瑞思学科英语(REDU.US)股价节节攀升,3日累涨近110%,周二收涨28%,成交4.24亿美元,换手率达296%,最新总市值4.24亿美元。业内人士称,在8月13日前的30个交易日中,瑞思学科英语成交总额仅300万美元,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上周五,公司公布的财报显示,二季度总收入1.65亿元人民币,环比增51.4%;第二季度净亏损5800万元,较上季度净亏损1.038亿元收窄。摩根士丹利将对瑞思2021年和2022年的盈利预测分别上调26%和21%,目标价上调由原来的4美元上调50%至6美元,评级由「中性」上调至「买入」。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富途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和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
美国财政部于当地时间8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国债的外国主要持有人的持有总量增加了609亿美元,达到今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中,日本仍是美债最大的海外持有人,其持仓略升9亿美元至1.26万亿美元。然而,第二大“债主”的中国持有量则下降93亿美元至1.07万亿美元,为降幅最大的国家。数据也显示,自去年以来,中国的持仓量持续小幅下滑,2019年基本都在1.12万亿美元附近波动。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不乏市场人士对美债的前景感到焦虑,尤其是弱美元已成中长期趋势,而美债也或面临抛售风险——财政刺激下,供给量不断放量,且无论是与近期不断反弹的澳元、铜等商品资产相比,还是与攀升的通胀预期相比,维持在较低位的美债收益率都显得有点“脱节”。 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下降最大 6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债总额增长至7.04万亿美元,这是连续第2个月增长。这显示出,疫情引发经济衰退,进而导致美国财政部发行天量债务的背景下,海外投资者仍在积极增持美债,高收益的新兴市场本地货币债券鲜有人问津,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的避险情绪。 6月美国国债的外国主要持有人的持有总量增加了609亿美元,达到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海外投资者总体在6月增持了美债,但官方投资者的持有量下滑了206亿美元,而私人投资者的持有量增加了503亿美元。 第一大“债主”日本持仓微升9亿美元;第二大“债主”中国的持仓下降为各国之最,6月下降93亿美元;第三大“债主”英国持仓微降2亿美元至4456亿美元;爱尔兰的持有量攀升至3304亿美元,较上月的3242亿美元大幅上升;巴西持有量6月下降3亿美元,至2641亿美元。 数据还显示,早在2月,中国大幅增持137亿美元美债,所持规模达1.09万亿美元。在1月,中国就增持了87亿美元美债。事实上,在2019年6月前,中国一直是美债的第一大“债主”。然而日本在去年5月和6月大幅增持589亿美元的美债,随后在6月超过中国。从今年3月起,中国开始逐步减持美债。 不过,最突出的当属俄罗斯,曾是美债前十大“债主”的俄罗斯已经清仓式抛售了美债,在2019年就消失在前十大持有国名单中。此前,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也有大行的美债交易员对记者提及,“俄罗斯从2018年4月开始一直在抛美债,这和汇率关系不大,感觉就是转移了资产配置方向。”俄罗斯央行行长此前表示,俄罗斯大举抛售美债是基于对国际金融、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的评估。 中国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其中多数是通过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对美持续贸易顺差积累的美元储备。对很多国家而言,美国公债市场是美元储备的天然存放处。迄今为止,其是全球最大、流动性最强的安全资产池。而且自2007-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公债收益率一直高于日本、德国等其他大型发达经济体发行的债券,这也增强了美债的吸引力。中国在2013年末时对美债的持仓量触及1.32万亿美元的高位,此后下降约15%。2019年3月时,中国持仓量降至约两年最低的7%。 目前,剔除通胀因素后的10年期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仅约-0.94%,越来越多的机构认为,纯粹出于资产配置多元化、增厚收益的考虑,也需要增加其他更高收益债券的配置,而海外大型机构不断增持人民币债券则是趋势之一。 市场关注美债下跌风险 当前,纯粹从交易角度考虑,市场对美债的较大担忧是,美债会否开启大跌模式? 因为,在大量债券发行的同时,美债收益率近阶段维持在偏低的位置。但是,随着经济复苏预期的升温,例如澳元、铜等商品资产近期开始“V型”反弹;此外,通胀预期也开始攀升,尽管幅度不大,目前美国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Breakeven Inflation Rate)已回升到接近1.6%的水平,其在几个月前曾暴跌至0.5%附近。 这样相比,美债收益率都显得“脱节”。在8月初,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0.5%附近,此后反弹至0.7%附近,8月18日又跌至0.67%附近。不过,上周国债拍卖导致30年期美国公债收益率飙升21个基点(BP)至1.45%,接近7周收盘高位。渣打此前表示,更倾向于获利了结,并等10年期收益率升至1%时再买入。尽管美联储仍显得颇为鸽派,但鉴于当前的收益率水平,如果市场没有听到更多关于实行“收益率曲线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 的消息,收益率很难再大幅下行。 此外,对国际投资者而言,美元的走势需密切关注。上周美元指数暂时反扑至93以上,但本周又回到了92附近,渣打预计,即使经历了今年一波近10%的抛售,中长期美元的下行趋势仍未到头。该机构的公允价值模型(FVX)最新显示,美元指数目前在贸易加权基础上仍被高估12%左右,且美元几乎对除了港元、印度卢比以外的货币都高估了。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记者表示,尽管市场预期美国国会将在夏季休会期完结后于9月就新的财政救助方案达成协议,但协议仍有无法达成的风险。“不过,即使在最坏情况下,我认为这不会对消费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阻碍初期经济复苏,强劲的7月零售销售数据(按年增长1.2%)证明了这一点。美国最近的失业救济金申请数字也看到了劳动力市场的改善,这显示雇主已经开始重新聘用员工。” 不过,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国会就方案达成协议。他认为,超过90%的美国GDP是由国内消费驱动的,国家经济反弹将主要由家庭消费带动,疫苗的研发很可能会取得积极的进展,这些或支持美国股市,也会扰动美债的情绪。
昨天,京东Q2财报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同时,京东宣布旗下子公司京东健康与高瓴资本签订B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的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总额超过8.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8亿元),交割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京东集团仍将是京东健康的控股股东。 从2014年开始,高瓴资本对整个医药领域密集布局。目前高瓴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药零售等领域累计投资了160多家企业,其中中国企业超过100家。总投资金额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投资企业总市值超过2.5万亿元。 在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的高瓴入局,或许意味京东将在互联网医疗之战中后来居上。 1 最年轻的独角兽,估值300亿美元 2019年5月,京东健康从京东集团中独立出来,经营大健康相关业务,囊括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互联网医疗、健康城市等四大版块,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核心产品有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京东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 在这之前,京东健康只是大航母上的一架不起眼的飞机。2016年,京东平台将第三方药品零售业务纳入自营范畴,京东大药房上线,正式进军医药电商行业。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背靠京东这棵大树,摸爬滚打3年后,京东健康在京东集团十一大业务板块中已居第四位,仅次于零售、数字科技和物流。 然后,京东健康开始单飞。 去年5月初,京东健康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A轮融资,国内外多家投资公司参与领投。11月,京东健康成功完成了A轮优先股融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京东健康成为了继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之后,由京东集团打造的第三只“巨型独角兽”。 数据来源:企查查 9个月后,京东健康又快速地迎来了B轮融资,高瓴现身,还是8.3亿美元的大手笔入资。 显然,这是奔着上市去的。 单飞后的京东健康迅速进入状态,大举扩张。今年以来,疫情推动健康产业释放出巨大的需求,京东健康顺势再上一层楼。 目前,京东大药房的收入已超过四大药品零售连锁上市企业,京东健康零售业务版块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零售渠道。而在互联网医疗板块,京东互联网医院自疫情以来,率先向全国用户提供全部科室免费问诊服务,平均日问诊量超过10万人次。 经过一年多的高速发展,京东健康的估值也水涨船高,现在已经来到了300亿美元(约合2091.6亿人民币)。 今年8月初,京东健康登上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成为“最年轻的独角兽”。因为这份榜单是截止到一季度的,所以京东健康的估值还是按照70亿美元来计算,如果按照最新的估值排名,至少跻身TOP10,甚至超过排在第八的快手(估值286亿美元),很有可能还要刷新“估值增长最快的独角兽”这一记录。 图片来源: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历时4年,京东健康从默默无闻变成了一个巨无霸。 2 入局太晚? 和京东金融一样,市场声音大多认为京东健康入局还是晚了。 毫无疑问,健康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2017年的时候,国家卫计委就预计到2020年国内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2030年这个数字还会翻一番,突破16万亿元。 要知道,2019年我国的GDP刚接近百万亿元,也就是说,健康服务业占比在8%左右,而房地产业也只占了6.9%。 经济越发展,健康就越关乎真金白银。 这一点,各位商业大佬们看的清清楚楚。 马云曾说,未来十年能超过阿里的只有大健康产业。与此同时,阿里迅速在健康产业布局。2014年,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投资1.7亿美元,拿到港股中信二十一世纪54.3%股份;同年10月,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正式进军健康行业。 同一年,腾讯也涉足医疗,通过“投资+流量”的方式孵化了像微医、丁香园等一众独角兽,并开始尝试自己做医疗业务。 虽然BAT组合中的B在过去几年中不断被拉开差距,但是有AT 的地方,B还是忍不住去插一脚。2015年,百度成立医疗事业部,虽然两年后就宣布裁撤,但随后又折腾出了AI创新业务部,品牌名称“灵医智惠”,用最先进的AI技术,来发展医疗事业。 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这块肥肉还吸引了跨行选手。2015年4月,中国平安宣布上线互联网健康管理产品“平安好医生”,以医生资源为核心,提供实时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 和他们相比,京东的起步还是比较晚的。 当然,还有更晚的。近几年突然崛起的电商新星拼多多也没有错过这个市场,靠着平台积累的流量,快马加鞭地赶了上来。 前有强敌环伺,后有快马追兵。 3 巨头之战,京东健康超车 僧多粥少,8万亿的市场规模也经不住分。在竞相扩张的时候,业务重合不可避免,早布局的优势就出来了。 这是理所当然,但有人看法不一样。京东健康CEO辛利军认为,京东虽然起步晚,但不代表做得慢,做得晚更能看清楚这个市场的格局和痛点。 听起来像是托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京东的说法似乎也没有错。 2019财年(2019年3月31日—2020年3月31日),阿里健康收入95.96亿元,毛利22.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3%和67.6%,净亏损658万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 平安好医生2019年的总营收为50.65亿元,同比增长52%;毛利11.71亿元,净亏损7.34亿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 而京东健康在2019年7月就表示业务收入接近100亿元,并且是目前头部玩家中唯一一个盈利的,体量和增长速度也不输任何一家。 今年618,京东健康10分钟的成交额即追平去年全天。618期间,京东医药健康类商品成交件数同比增长173%,京东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量同比增长404%,京东大药房慢病用药成交额同比增长270%,跨境药品日均成交额增长20倍,O2O购药服务“京东药急送”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492倍。 正因为潜力巨大,京东健康的估值才会那么高——2091亿元。按今天的收盘价,阿里健康市值总计266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385亿元。也就是说,京东健康如果以这个估值上市,第一天就能超过阿里健康。 行情来源: 4结语 健康行业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以中国的经济水平和市场体量来看,算是刚起步,略微领先并不代表什么,远未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时。 除了跨界玩家,还有众多垂直企业等待入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到最后还是要看谁的核心竞争力更强。 引进医疗领域的资深玩家高瓴,只是京东健康迈出的第一步。
美国高评级公债标售规模触及1.342万亿美元的纪录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