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6月28日,记者在阿里拍卖网获悉,“全球领先的网约车出行平台公司股权”将于6月29日起公开拍卖,起拍价为9200万元,处置单位为杭州顾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图片源自阿里拍卖网拍卖页面对标的介绍称,目标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手机预约乘车出行平台。公司专属的手机应用程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乘车出行服务,当中包括出租车、快车、专车、拼车、公交、代驾、企业用车、共享单车、租车、跑腿、外卖服务及金融服务。此次出让的股权系上述公司A-X轮优先股(X表示某个数字。)搜狐财经致电页面披露的拍卖联系人电话,对方表示标的股权确系滴滴股权,但涉及保密信息,不方便披露更多详情。页面显示,此次拍卖有优先购买人,并设置了竞买人的资质门槛:须通过网约车出行平台公司董事会的资格审核,符合要求的受让方/买方不能是阿里巴巴、腾讯的竞争者和竞争者关联方。目标公司预计市值超600亿美元对于此次9200万元起拍价对应的滴滴出行具体股份数量,拍卖联系人表示不方便披露。拍卖页面详情显示,行业目前可比Uber及Lyft(市值/收入)大概在2.86X至4.27X的估值范围,对应目标公司市值预计将会超过600亿美元(约合4246.2亿元人民币)。以上述比值和估值推算,目标公司收入大概在140.52亿美元(约合994.6亿元人民币)至209.79亿美元(约合1484.68亿元人民币)范围内。拍卖详情页面显示,2018年,目标公司的网约车订单量为380亿美元(约合2689.26亿元人民币),对比Uber为415亿美元(约合2936.96亿元人民币)。图片源自阿里拍卖网拍卖页面显示,目标公司管理层在2020年参加媒体访谈节目时表示,“我们有一个明确的上市时间表,我们会根据这个时间表去实施上市事宜。”而据媒体报道,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今年4月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曾有过上述表达。此前市场一直存在滴滴上市的猜测与传闻。2018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进行IPO,彼时估值约550亿美元,预计最终上市时市值达700至800亿美元(约合4953.9亿元至5661.6亿元人民币)。2019年7月,滴滴出行13.75万股股份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公司整体估值为550亿美元(约合3892.35亿元人民币),该股权转让出售价按照整体估值475.44亿美元进行(约合3364.69亿元人民币)。去年10月,据媒体报道称,滴滴部分股东开始寻求把自己手中的股权变现,其中有两位中国和美国的滴滴原始股东拟出售股份,分别按400亿美元和430亿美元的估值叫价。恒大研究院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20》显示,滴滴出行以516亿美元(约合3651.73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居于蚂蚁金服、字节跳动后的第三位。过往报道显示,滴滴2018年全年亏损为109亿人民币,其中在司机补贴方面共计投入113亿元;2017年亏损为25亿人民币。2018年8月,滴滴创始人程维公开表示,6年来从未实现过盈利。而此前滴滴的盈利业务板块顺风车因发生安全事件在舆论声讨声中下线,直到去年11月才启动试运营,截至今年6月已在全国300个城市试运营。柳青在今年5月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滴滴在中国的乘车量已达到新冠病毒爆发前水平的60%至70%,且滴滴核心网约车业务已经开始盈利。这与拍卖页面显示的“目标公司管理层在2020年参加媒体访谈节目时表示‘我们的核心业务是盈利的’”相一致。布局旅行、货运、食品配送,希望3年内实现每天服务一亿单拍卖页面显示,“截至2019年7月,目标公司注册用户数为5.5亿,年运送量110亿次”,这与滴滴出行公开披露的数据均相吻合。滴滴出行智能控制首席科学家唐剑在去年7月出席活动时公开表示,滴滴注册用户超过了5.5亿,每年完成110亿次的运送。此外,拍卖页面还将目标公司与Uber、Lyft相对比,称目标公司2018年平均日乘车次数为2450万,而Uber、Lyft分别为1400万和170万;目标公司活跃用户为9250万,而Uber、Lyft分别为1.1亿和2291万。图片源自阿里拍卖网拍卖页面还展示了目标公司的布局发展,称本地生活市场将成为下一个增长点。拍卖页面详情显示,“目标公司积极拓展食品配送。5月,成立国际旅行社公司;4月,旗下共享单车完成10亿美元融资;4月进军货运市场,并在杭州和成都开始招募司机。”今年6月,滴滴出行日本公司表示,将正式在日本提供餐饮店送餐服务“滴滴食品”,先在大阪开展业务,继而扩大至日本其他地区。而早在2018年3月,滴滴外卖即在全国首批9个城市上线。旅行出游方面,天眼查显示,5月20日,北京小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境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旅游信息咨询;火车票销售代理;航空机票销售代理等。该公司由北京桔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桔财动力),程维间接持有桔财动力49.19%股份。今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出行旗下青桔单车完成10亿美元融资。青桔单车成立于2018年,归属于滴滴普惠出行事业群下的两轮车事业部,由两轮车事业部总经理张治东负责。6月23日,滴滴货运在成都和杭州两地正式上线,官方对外宣布,首批上线服务的货车司机共有8000多名。拍卖页面称,目标公司设置了三年后冲刺月活8亿,每天服务1亿订单的目标。今年4月16日,滴滴出行CEO程维在公司战略会上公布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0188”,其中包括 3年内实现全球每天服务1亿单,全球服务用户月活超8亿。同时,程维透露,2019年是滴滴国际化业务突破的一年,到2020年初,滴滴已在海外累计服务超过10亿出行订单。程维希望能抓住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先全球的窗口期,未来3年全力推进国际化出行、外卖和创新业务发展。
新华社日内瓦6月26日电世界卫生组织26日宣布,未来12个月将需要313亿美元用于开发和交付新冠药物、检测工具及疫苗,包括到2021年底采购20亿剂疫苗,其中10亿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 世卫组织当天更新了其领导的“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的投资需求。世卫组织称,该倡议将围绕诊断、疗法、疫苗以及卫生系统和社区网络连接这四个支柱展开,预计未来12个月所需投资将达313亿美元,其中34亿美元已获认捐,剩余279亿美元资金缺口中有137亿美元需求迫切。 此外,世卫组织计划到2021年中,向中低收入国家交付5亿件新冠检测工具和2.45亿个疗程的治疗药物,并到2021年底向全球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其中10亿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为控制新冠疫情、拯救生命,需要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和速度提供有效的疫苗、诊断工具及疗法;所有人都存在感染新冠的风险,因此所有人都应获得预防、发现和治疗新冠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那些负担得起的人。 “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于4月启动,旨在集合多个组织、公私部门等的联合力量,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开展新冠相关的研发、生产等工作。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6日10时(北京时间26日16时),全球范围内,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77012例,达到9473214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116例,达到484249例。
亚马逊要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近日,亚马逊发布官方声明称,他们已经与Zoox签订了收购协议。收购完成后,Zoox将保持独立运营,继续完成其愿景,其现任CEOAicha Evans、联合创始人兼CTOJesse Levinson也将继续领导Zoox的团队。 Zoox成立于2014年,总部在美国加州Foster City,主要研发L4级全自动驾驶网约车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定制的“零排放”电动车型,目前在旧金山和拉斯维加斯的公共道路上做测试。 亚马逊尚未透露这笔收购的具体金额和细节,但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收购金额超过12亿美元。虽然12亿美元对亚马逊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Zoox在2018年融资后的估值就已经达到32亿美元,过往融资总额将近10亿美元。 估值大幅下滑,除了与Zoox商业化进度延后、自动驾驶市场回归理性有关以外,也与Zoox过去的负面新闻有关。 Zoox的前任CEO Tim Kentley-Klay曾在2018年被解雇,现任CEO Aicha Evans在2019年2月加入公司,此前在英特尔工作过12年,担任高级副总裁和首席策略官;今年4月,Zoox被报道裁员约100人,其在去年11月曾宣布有1000名员工;此外,Zoox的几名新员工还被曝侵犯特斯拉的知识产权。 Zoox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公共道路测试(图源:Zoox) 为了提高电商运营效率、降低包裹派送成本,亚马逊内部一直在研发“最后一公里”自动驾驶“运货”车辆。同时,亚马逊还投资了自动驾驶公司Aurora,并与自动驾驶公司Embark合作测试干线物流卡车运输。 此次收购Zoox这样一家“运人”的自动驾驶公司,看上去并不会给亚马逊带来直接的业务协同,但Zoox的技术和运营经验,无疑会给亚马逊带来价值。而且,亚马逊也不是没有进入网约车行业的可能。 ————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问责局25日透露称,特朗普政府由于工作不到位,将超过14亿美元(约合99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救助金支票发给了死人。 报道称,今年春天,美国财政部同国家税务局展开合作,迅速向美国民众支付了近27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款项。然而,救助款中的一大部分资金最终被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款项的不当支出反映出,在3月份国会通过2.6万亿美元紧急财政救助一揽子计划之后,特朗普政府为了快速稳住经济,竟不加审核就采取行动,这才造成了开支的浪费。 报告指出,这些机构在向一些个人发放补贴时遇到了困难,还面临着向不符合条件的个人发放不当补贴的额外风险,例如向已经去世的人发放补贴以及骗取补贴的情况等。 报告还提到,虽然国税局通常会根据社会保障署保存的死亡记录来避免出现不正当支付的情况,但在发放前三批支票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这点。根据所谓法律解释,财政部和国税局没有根据死亡记录来停止向已故个人支付前三批款项。 政府问责局建议国税局找到解决办法,通知不符合条件的受助者返还救助款。不过,问责局没有说明怎么才能让去世的人把钱还回来。此外,该机构还建议国会确保财政部以及下属负责发放救助款的财政服务局(Bureau of the Fiscal Service)全面查阅社保署的所有死亡记录,防止出现向死者发放救助金的情况。 今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史蒂文·努钦表示,如果有已经去世的人收到救助金,那么其继承人应该归还这笔钱。
海外疫情蔓延之下,国际纺织服饰品牌们依然是一片哀嚎。 这不,就连全球服饰老大耐克也抵不住如此冲击,发布了不及预期的财报。 据财报显示,第四财季(2020年1月到3月),耐克全球营收为63亿美元,同比下降38%;单季亏损7.9亿美元(超过50亿人民币),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79.88%。 与此同时,就在耐克宣布收益惨淡的同一天,耐克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向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警告员工公司即将裁员,预计将分2波(7月以及秋季)进行裁员。 “很快,我们将被迫做出一些艰难的选择,这可能会导致工作的净减少。” 受上述消息影响,昨晚美股盘中耐克股价一度暴跌,截止收盘其股价下跌6.4%,报93.67美元。而需要指出的是,受疫情的影响2月份以来其股价便一路下挫,近期才止血回升,期间累跌超2%。 (行情来源:wind) 不难窥出,即便是全球服饰的老大,也难抵这一波新冠疫情的冲击。 1、单季度巨亏50亿元,但亮点仍存 6月26日晚间,耐克发布了2020财年财报(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及第四财季财报((2020年1月到3月)。 从全年业绩来看,由于前三季度保持可观增势,该公司全年营收跌幅不大——从2019财年的391亿美元降至374亿美元,同比下跌4.38%。另外,净利润则同比下跌36.98%,为25.39亿美元。 (数据来源:wind) 而在这一份财报中,最引人注意的则是第四财季的表现,由于这一季报期限为今年1月至3月,恰好涵盖欧美疫情高峰期,因此其大幅下滑的业绩不得不让人虎躯一震。 据财报显示,2020财年第四财季,耐克实现营收63.13亿美元,同比下降38.01%,低于预期的73.8亿美元;单季亏损7.9亿美元(超过50亿人民币),同比下179.88%,这对于耐克而言,这是一次罕见的失误——在过去8年中该公司仅2次未达到盈利预期。 (图片来源:wind) 对于业绩的下滑,耐克在财报中解释称,疫情期间,线下门店大量关闭,批发客户的产品出货量降近50%,是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而财报数据还显示,因受疫情影响,北美、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亚太和拉美地区大部分耐克自营和经销商门店关闭。 此外,耐克第四财季的业绩大幅下滑,还体现在毛利率上。据财报显示,受到疫情冲击,第四季度,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820个基点至37.3%。公司称,毛利率下滑的因素包括产品和供应链成本上升,库存水平增加。 不过,在耐克这一份不及预期的财报中,也还有其他看点值得注意。 一是,耐克大中华区表现优异。剔除汇率影响,第四财季耐克大中华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至16.47亿美元,是集团在全球唯一获得销售增长的区域。不过,除了大中华以外,这一财季,其他区域市场均遭遇高达四成的销售下滑。 此外,大中华区2020财年营收达到6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同样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区域,并连续6年实现双位数增长。年内息税前利润为24.90亿美元,同比增长5%。相较之下,欧洲、非洲及中东全年销售同比下跌1%,北美本土下滑9%,亚太和拉丁美洲则微涨1%。 二是,线上销售数据激增。据财报显示,耐克试图通过线上销售弥补线下的损失,第四财季,该公司线上销售激增75%,约占总营收的30%。全年来看,2020财年,耐克数字业务同比增长49%,各个地区均表现出双位数增长。而受益于在线销售的激增,其总体销售下滑的状况也有所缓解。 此外,在数字化销售上,该公司此前设定的目标是到2023年实现30%的数字渗透率,但由于新冠疫情,这一时间表被迅速加快。 三是,子品牌乔丹表现突出。据了解,乔丹品牌在耐克主品牌的销量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唯一一个出现逆势增长的品牌。财报数据显示,Jordan品牌全年流水增幅达16%,运动生活系列Sportswear微涨1%,耐克篮球系列NIKEBasketball下滑4%,跑步、训练和足球品类则跌逾10%。 同时,乔丹品牌的销量在2020财年的增长幅度超过50%,收入接近10亿美元。同时,在过去这一年,乔丹品牌的批发销售达到36亿美元,零售销售则达到7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乔丹品牌在二手市场的销售。 上述数据表明,在疫情的冲击下,耐克虽然整体业绩表现不佳,但也不乏有一些亮点存在。 此外,随着疫情形势有所好转,截至6月25日,全球约90%的耐克门店已经恢复营业,零售流量持续改善。其中,在北美地区,约85%的耐克门店重新开业,但大部分仍选择缩短营业时间。此外,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约90%门店重新开张,大中华区则几乎所有门店恢复营业状态。 2、仍获机构看好,为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耐克单季度巨亏50亿元让投资者们大吃一惊,但却仍有不少机构对其表示积极的态度。 其中,资管机构AscentWealthPartners的总经理托德-戈登(ToddGordon)表示,“我们认为,耐克很好地显示了未来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以及中国消费者整体是如何表现的。在2月底的季度,耐克在Covid之后重开了80%的门店,且在国内和零售店全部停业之下,其很好地向电子商务销售进行了转移”,其还预计耐克未来将加强其电子商务平台。 实际上,也正如Gordon预计一样,耐克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马特·弗兰德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数字技术加速发展,不仅仅反映实体零售面临的短期挑战,更是未来新市场战略转移的一个信号,公司将把其作为其战略的下一阶段。” 而由于看好耐克接下来的布局,Gordon将买入行权价为105美元的看涨期并出售行权价为110美元的看涨期权,到期日为8月21日。 除此之外,目前投资银行对耐克的评级没有改变。JP摩根维持耐克评级为增持,最新目标价为104.00美元。摩根士丹利维持耐克评级为增持,最新目标价为119.00美元。瑞士信贷维持耐克评级为跑赢大盘,最新目标价为111.00美元。 综合上述讯息来看,大行机构仍维持对耐克的买入评级,主要还是在于耐克的增长逻辑没有改变,而这将会给它继续带来业绩增量。 一是,从在大中华需求来看,目前我国运动鞋服市场体量及需求都十分庞大。 据Euromonitor的数据,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17.38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45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3%。相比于美国、德国、英国,我国的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增速从2015年至今就遥遥领先,增长动力十足。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人们出减少外出运动对我国运动鞋服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在疫情彻底控制之后,人们运动消费潜力得以释放,而结合疫情时期人们锻炼身体意识的培养、体育政策的出台以及消费升级等因素刺激,未来国内运动鞋服行业仍将保持较高速的增长,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释放出来。 (图片来源:万联证券) 二是,从电商引流方面来看,耐克短期通过电商引流等方式减轻疫情冲击,但同时长期竞争优势也不变。 据了解,耐克是一家较早开始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运动服饰企业,此举具有前瞻性,这使得公司在全球疫情蔓延之际得以迅速反应,更有效地减轻线下关店的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在中国受到疫情冲击的时候,消费者需求并没有消失,耐克迅速利用电商等渠道进行销售,并进行库存的灵活管理,缓解了一定的线下关店损失。与第三季度初相比,到第三季度末,所有耐克活动APP的每周活跃用户增长了80%。活动APP上高的活跃度带动了商业APP的参与度,公司电商渠道增长增长30%。 根据公司业务的最新趋势,耐克对日本及韩国市场等地区也采取了类似大中国区的应对措施,目前经营已经基本恢复至正常经营状况。 此外,维护耐克的增长逻辑还主要体现在其财务水平上的抗压韧性。对于耐克而言,在充满挑战的疫情期间,流动性不是问题。其财务一直以来都比较具有韧性,长期以来保持高质量的资产负债表,出色的投资级信用评级,充足的资本获取渠道以及强劲的经营性现金流。 基于上述,不难看出,耐克虽然由于疫情的关系业绩表现不及预期,但基于内在强劲的增长动能,市场对其包容度还是蛮高的。
隔夜美股的表现依旧耐人寻味。 美股呈现震荡收涨,在科技股的驱动之下,纳指再度站上万点关口创出收盘新高,而在其间,苹果股价在盘中再创新高,一度触及359.46美元,最终收于358.87美元,涨幅2.62%,此外,截止目前,周三美股盘前涨1.21%,涨至363.20美元,最新总市值达到15555亿美元。 数据来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疫情因素不容忽视,但整体来说,今年以来苹果股价累涨超58%以上,可以说较为韧性,频频受到了市场瞩目。 开发者大会的利好驱动 而这一涨势的支撑有受到一年一度的苹果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的利好驱动,毕竟今年的大会依旧亮点满满。 今年苹果召开的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举办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苹果开发者社区超过2300万名开发者,且受疫情影响以在线方式参会。 而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苹果带来的干货也值得关注。 首先,苹果介绍了五大OS全新升级(iOS 14、iPadOS 14、watchOS 7、macOS、Safari),其中,iOS 14增加了智能分组、小组件、画中画、新的翻译应用等功能,且苹果版小程序正式上线,一度引发人们热议,高调登上热搜榜。 图片来源:微博 与此同时,在会上释出的另一重磅消息自然是苹果自研芯片的全新出发。 根据苹果计划,采用苹果自研芯片的Mac将于今年年底上市,预计从英特尔芯片到苹果自研芯片的过渡期为两年。 “对于Mac而言,这绝对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苹果CEO库克 图片来源:苹果官网 不得不说,苹果迈出的这一步颇具历史意义,毕竟这一芯片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苹果与英特尔长达15年的合作或将出现新变化。 事实上,苹果在2006年1月推出了第一批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Mac,随后其Mac的芯片处理器便一直采用英特尔系列,但在低功耗、高性能等要求之下,再加上对英特尔处理器出货延迟的不满,苹果便走上了自研芯片之路,预计ARM Mac的效能或将较Intel Mac改善至少50%–100%。 “受益于处理器替换,有望减少约40%-60%处理器成本...Mac因采用苹果处理器故可与WindowsPC有更多硬件差异化,长期而言,估计Mac年出货量有望从目前的2000万部增长至2500万部-3000万部。”——天风国际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 显然,本次苹果开发者大会的第一天便给予了包括“果粉”在内的广大市场投资者期待以上的惊喜,其股价继续上扬也是在意料之中。而进一步探索来看,这背后承载的看好心态还是源于苹果自身所具备的创新基因或将可以继续通过发展多元化业务来保证甚至提升公司的潜在价值这一出发点。 创新基因提升估值 众所周知,在这一场新冠大流行的阴影之下,各行各业无一幸免。其中,苹果公司也因门店关闭、供应链运转受阻等原因一度受挫,但基于自身的战略奏效,其给出的业绩结果还是整体超出预期的。 回顾其最新财报,截至3月28日,苹果实现营收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高于上年同期(580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542.4亿美元);但受疫情影响,净利润112.49亿美元,同比下滑3%;当季每股收益2.55美元,高于上年同期(2.46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2.25美元)。此外,该季度苹果创造了133亿美元的运营现金流,比去年同期增加22亿美元,创出新高。 苹果营收走势 数据来源:Company reports 从细分业务来看,一方面,其销售核心领域——以iPhone为首的产品业务在疫情的打击之下陷入低迷之势,苹果第二财季产品净销售额为449.7亿美元,同比下降3.4%,其中,iPhone业务营收为289.6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310.5亿美元),创下过去四年同期的最低水平,同时,2020年一季度苹果出货量321.9万台,相比2019年一季度其降幅达到21%,降幅居于五大厂商第一位;iPad业务营收为43.7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48.7亿美元);Mac业务营收为53.5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55.1亿美元)。 “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产量或会出现最高16.5%的跌幅,手机产量至2.87亿部,创下历史上最大的降幅;且预计全年总产量或为12.4亿部,同比减少11.3%。“——TrendForce 苹果第二财季的主营构成 数据来源:MacRumors 而好在受益于疫情时期线上业务的爆发,服务业务和可穿戴设备业务的亮眼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iPhone等产品业务的消极之势。 根据数据显示,服务业务净销售额为13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创出新记录;且可穿戴设备、家居产品和配件业务营收6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创出同期记录。 “我们对服务战略的长期投资正在取得成功,服务这项业务正在增长,反映出我们持久、庞大和不断增长的客户群体。”——苹果CEO库克 而从苹果公司在疫情时期业绩表现呈现出来的弹性,可以看出,这家消费电子巨头公司也深谙顺势而为之道,毕竟如今,对于苹果来说,硬件方面的增长固然重要,但却不是最终目的,尤其在疫情时期,只有通过丰富的产品矩阵以及高附加值的软件服务的有效协同,才能稳固乃至提升用户群体的黏性,进而为苹果迈向新的升级阶段打下基础。 图片来源:推特 无论是此前曝光的苹果首款AR智能眼镜,还是继续加快收购动作以加码其流媒体服务——AppleTV+,又或是再到本次开发者大会的产品升级...再次论证了一点,即苹果的生态价值还是深深植根于创新土壤里这一点依旧不变,而这也或将为其带来更为长久的经营寿命,再加上目前稳定可观的现金流表现,或许这也是多家投行看多其估值的原因。 美国银行将苹果公司评级为买入,并将12个月目标价从340美元提高至390美元; 花旗将苹果公司的目标股价从310美元上调至400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Jefferies分析师Kyle McNealy重申了对苹果股票的买入评级,并将其目标价从370美元上调至405美元。 来自疫情的不确定性 然而,就目前来说,我们可以不夸大疫情背后的负面作用,但依旧需要警惕这一病毒大流行带来的不确定性,毕竟这或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 “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仍在加速,其影响或将持续数十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纵观全球,在各地开始实施经济重启计划,进一步松绑疫情限制令之后,多地疫情出现了反弹之象,尤其是近期美国的疫情确诊病例激增不容忽视。 数据来源:新浪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已突破915万,累计死亡超47万,其中,美国作为全球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累计确诊超过238万例,累计死亡超过12万例,在过去数周21个州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确诊案例增加。 “预计到7月11日,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可能会达到14.5万,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周内,可能会有2.6万例新增死亡病例。”——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基于此,再加上美国暴乱的持续影响,苹果公司不得不再次暂时关闭佛罗里达州、亚利桑那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的11家门店。 “鉴于我们所服务的一些社区目前的新冠肺炎状况,暂时关闭了一些地区的门店...我们非常谨慎地采取了这一措施,现正密切关注情况。”——苹果发言人 而一旦后期全球疫情无法尽快走稳,苹果公司的经营所受到的波动就无法估量,尤其是美国,毕竟北美地区是苹果营收占比最大的地区,其业绩对该地区的依懒性还是较重,而这也许就是此前苹果公司无法提供第二季度的财报指引的原因。 同时,虽然人们对苹果5G新机的推出存有期待,但基于疫情时期,市场需求的释放有限,再加上iPhone 12系列上存在的不明朗性也或将进一步加重其疑虑。 首先,虽然目前相关订单开始回升,但手机市场的景气度还未完全恢复,在全球前五智能手机厂商中,除了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小米之外,全球前五的其他4家智能手机厂商在2020年第一季度销量方面均出现下滑之势,其中,苹果出货量4092万台,同比下降8.2%,占据市场份额9.3%。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最终用户智能手机销量厂商排名(单位:千台) 数据来源:Gartner 与此同时,在最为关注的5G手机领域的竞争上,苹果公司相对较为保守,而它所面临的对手已是“经验老手”。例如,以华为为首的国产品牌聚焦于专利储备,华为2019年5G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达到690万台,市场份额占比为36.9%;紧随其后的三星已拥有了完整的5G解决方案,2019年5G手机出货量为650万台,市场份额为35.8%。 2020年部分苹果新品渲染图 图片来源:东莞证券 整体来说,虽然苹果凭借多元化的产品策略或将在疫情时期显出一定的稳定性,甚至其股价具备持续上涨的潜力,但这一现象或将继续受制于市场大环境形势的变化,毕竟对于疫情的忧心以及经济恢复缓慢的焦虑会继续动摇投资者的心理,进而带来不可避免的潜在性下跌风险。 结语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苹果在内的多数公司蒙上经营阴影,但也适时给予了它们一定的警示,即在疫情的倒逼之下,它们需要加速跳出传统舒适圈的庇护,通过创新手段去丰富其业务构成,提升用户体验,进而扩容其业务盈利增长点。 一次全球开发者大会再次使苹果迎来高光时刻,无论是对软件的更新升级,还是自研芯片的颠覆推出,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苹果作为全球科技巨头习惯于将眼光放得长远,试图继续通过创新这把经久不衰的金钥匙来开启属于苹果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而作为投资者来说,对于苹果的价值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具备吸引力。
福布斯实时富豪排行榜显示,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身家已经达到了4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10亿),已经超越马云,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而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仍稳居中国首富的位置,其身家目前为515亿美元,比黄峥多61亿美金。 第四名是牧原股份(002714)的董事长秦英林和钱瑛夫妇,达到334亿美元,是中国养猪产业上榜第一人。牧原股份的最新市值也达到了2808亿元。 而恒大地产许家印被甩在了第五名,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排行榜显示,其最新身家333亿美元。 黄峥今年年仅40岁,他创立的拼多多成立不到5年时间,市值已突破千亿美元,成为国内电商第二家破千亿美元的公司。而京东市值为906亿美元,拼多多市值已经超过京东有143亿美元,足足是一个唯品会公司市值了。 上周五,拼多多股价大涨6.3%,股价又创新高,达到87.58美元,市值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49亿美元。随着拼多多股价持续上涨,黄峥的身家也水涨船高。自今年3月至今,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大涨160%。截至2020年3月31日,黄峥持股拼多多比例为43.3%。按照当前拼多多市值为1049亿美元测算,其身家为454亿美元。 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数已经达6.28亿,高于2019年第四季度的5.85亿,单季度增加了4290万,相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85亿,同比增幅42%;平均月活用户数达到4.87亿,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1.98亿,同比增幅68%。 同时,拼多多的单用户消费额也在提升。截至2020年3月底,拼多多平均每位活跃买家的年度支出金额达到1842.4元,比2019年同期的1257.3元增长47%。拼多多表示,自5月初以来,订单已从每天5000万增加到6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