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监会例行召开的最新一期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回应了近期市场的热点话题,她表示,近期部分企业IPO被暂缓,是交易所依法依规作出的决定,不存在刻意收紧IPO的情况。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IPO节奏放缓作出上述回应,这当然是有所指的。因为近日有舆论称,上市节奏放缓了。四季度,创业板企业从提交注册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时59天,而三季度平均耗时不足19天;科创板企业四季度从提交注册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时66天,三季度平均耗时42天,上半年平均为47天。 数据同时显示,今年10月至今,共有21家科创板企业拿到IPO批文,而三季度有56家企业获得科创板批文。创业板四季度有21家企业拿到批文,三季度则有45家。数据表明,批文下发速度放缓了。所以,有舆论称,IPO节奏放缓了。 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回应来看,有关IPO节奏放缓的说法显然只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因为从证监会来说,并没有刻意收紧IPO的情况。事实也是如此。虽然企业拿到批文的平均耗时以及拿到批文的家数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与IPO的节奏形成一定的正相关,但IPO节奏是否放缓有一个最直观的数据,那就是每周安排新股发行的数量,而从近3周的情况来看,新股发行的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减少。比如11月30日到12月4日,安排有10家新股发行;12月7日到11日,安排有12只新股发行;12月14日到18日,同样安排有12家新股发行,何来IPO节奏放缓之说呢?IPO节奏放缓的说法明显是在误导市场。 IPO节奏放缓,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真的出现IPO节奏放缓,那也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不会是管理层的刻意收紧。毕竟最近几年,管理层一直都在推行新股发行常态化,新股发行节奏基本上由市场来决定,管理层并未刻意干预新股发行节奏。特别是从去年科创板推出注册制以来,新股发行实际上一直处于高速发行状态,今年创业板又开始试点注册制改革。而注册制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快新股发行,让更多的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到股市上市融资。很显然,IPO节奏放缓的说法是与注册制的初衷不符的。 尤其重要的是,最近高层在一些重磅会议上一直都在强调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包括“十四五”规划直接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写入其中,为此,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还写下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文章被《〈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所收录。因此,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政治,而IPO节奏放缓的说法显然是与这一大背景不相符的,是不懂政治的表现。 并且从目前的市场来说,也根本不需要放缓IPO节奏。一方面是新股发行仍然还是供不应求,任何一只新股的发行都受到市场的抢购,新股发行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另一方面从新股上市的表现来看,新股上市都让中签者有着较大的获利,近期上市的新股,仍然延续着“新股不败”的神话,还没有哪只股票上市就破发,这表明市场对新股充满了投资热情,投资者是热烈欢迎新股上市的。 不仅如此,从目前大盘的行情来看,不仅不低迷,甚至还很火爆。以上周五上证指数的收盘指数来看,沪指位于3347.19点的位置,相对于今年的行情来说,这是一个较高的指数位区域。也就是说,目前的大盘并没有救市的必要。也就更加没有必要通过放缓IPO节奏来调节股市行情的发展了。因此,放缓IPO节奏的说法完全是某些人的自以为是,遭到证监会的“打脸”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1、出口改善放缓。 9月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扩大至9.9%,较8月份再度上升0.4个百分点,不过改善速度放缓。出口的持续改善,一方面,仍与海内外疫情错位有关,当前欧洲疫情仍在持续爆发,尤其是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等,而美国疫情也再度抬头;另一方面,随着海外复工的陆续推进,也加大了对我国产品的需求。 分国别来看,9月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速存在明显分化,对美国出口增速扩大至20.5%,为18年2月以来新高,是主要贡献,不过涨幅已经放缓,仅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增速回升至14.4%,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贡献也较大。不过对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增速仍为负,对日本出口降幅扩大1.9个百分点至-2.7%,对欧盟出口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至-7.8%,是主要拖累。 分产品来看,9月主要产品出口增速同样分化明显,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为11.9%,基本较上月持平;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出口增速转正至0.5%,较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则进一步回落7.7个百分点至4.2%。 同时,我国疫情相关产品出口增速再度放缓,但仍有一定贡献,如9月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增速仍高达34.7%,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速仍高达30.9%,如果剔除这些产品,9月出口增速为8.6%。 2、进口大幅反弹。 9月我国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增速大幅反弹至13.2%,较8月上升15.3个百分点。从美国进口增速回升幅度最大,从上月的1.8%回升至24.8%,这主要与过去一年自美进口基数较低有关。此外,自欧盟、东盟和日本的进口增速也回升至11%-13%附近。 据PIIE测算,前8月我国自美进口协议中覆盖的产品金额占目标的5成左右,其中农产品45%,而能源产品21%,而9月农产品进口增长23.2%,较上月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或与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有关,尤其是铁矿砂和未锻轧铜。 分产品看,原油4848.2万吨,同比增速扩大为17.6%,进口均价同比收窄至-26.9%;铁矿砂10854.7万吨,同比增速扩大至9.2%,进口均价为110.8美元/吨,同比大幅反弹至7.3%;集成电路537.2亿个,同比增速扩大至26.9%;未锻轧铜72.2万吨,同比增速收窄至60.5%,进口均价同比扩大至8.5%;大豆978.9万吨,同比增速扩大至19.4%,较上月上升了18.1个百分点。 3、疫情错位,出口仍有支撑。 往前看,海外疫情依旧严峻,尤其是欧洲主要国家仍在爆发,多个国家已经加强了疫情防控措施,海外经济恢复或继续放缓,对我国外需仍有拖累。此外,美国大选不确定性较大,美国财政刺激方案谈判以及英国脱欧谈判等均陷入僵局,对我国外需也有一定干扰。 不过由于我国与海外疫情错位,复产复工较快,而海外产业链恢复尚需时日,所以外部对我国产品的进口需求会边际增加,对我国出口仍有较大支撑。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政策变动,贸易问题,全球经济降温。
截至昨日发稿,已有多家农商行完成半年报披露。作为同类银行中的翘楚,上市银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类银行的整体表现。从财务数据来看,农商行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出现放缓。这既是今年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政策引导的效果显现,也符合市场机构的预期。 近期,青岛农商行、苏农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等农商行先后披露半年报。报告显示,这些农商行净利润增速相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增速全部降至个位数。截至今年6月末,青岛农商行、苏农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81%、2.23%、1.38%、1.54%。 而去年同期,上述银行净利增速基本都在两位数,分别为12.88% 、14.79%、20.16%、9.29%。 对于盈利放缓,市场早有预期。此前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也预示了这种结果。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其中,农商行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11.42%。 归结原因,一方面是疫情影响,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出台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从上述银行半年报来看,报告期内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有明显收窄。苏农银行上半年末净息差、净利差分别为2.41%、2.22%,较上年末的2.71%、2.54%下降明显。 另一方面,这些上市银行纷纷在二季度集中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拨备率也同步有所提高。计提虽然是为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加快风险出清,但会影响当期利润。 作为农商行中的标杆银行,常熟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9.76%,主要是在二季度计提了6.6亿元,而一季度只有2.75亿元;拨备率488%,创下历史新高。
8月12日,在2020博鳌房地产论坛全体大会主旨演讲中,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中国经济的放缓,同样也是经济分化的问题。 李迅雷进一步指出,2010年以后到现在为止,已经连续10年经济下行,经济下行必然会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存量经济的特征也有显现出来了,10%经济增速的背景下,增量对存量精细的影响就比较大,这样大家都有机会。 而到了存量经济主导时代,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结构的变化,此消彼涨、优胜劣汰的问题也都出现了。所以这时候对房地产会带来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