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建设掀热潮 产业链机遇倍增 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国的交通运输迎来更加宝贵的“黄金时期”。这是12月22日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对于中国交通的未来展望。 “智慧”是关键词之一。白皮书指出,以智慧交通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共享型经济产业发展,推动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构筑新型交通生态系统。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将进一步增多,相关建设将掀起更大热潮,车联网等相关产业链机遇倍增。 智慧交通发展步伐加快 进入新时代,中国交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运输服务能力、品质和效率大幅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高效,中国正在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智慧交通发展步伐加快。”白皮书指出,推进“互联网+”交通发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充分运用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领域智能化不断取得突破。出台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和封闭测试场地建设指南,颁布智能船舶规范,建立无人船海上测试场,推动无人机在快递等领域示范应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229个机场和主要航空公司实现“无纸化”出行,全国ETC客户累计超过2亿。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全领域广泛应用,全国已有760万道路营运车辆、3.33万邮政快递干线车辆、1369艘部系统公务船舶、10863座水上助导航设施、109座沿海地基增强站、352架通用航空器应用北斗系统,并在3架运输航空器上应用北斗系统,京张高铁成为世界首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高铁。智慧公路应用逐步深入,智慧港口、智能航运等技术广泛应用。智能投递设施遍布全国主要城市,自动化分拣覆盖主要快递企业骨干分拨中心。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围绕这些目标,智慧交通建设将进一步提速。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下一步将促进技术创新赋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5G、区块链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支持运输产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发展。 产业链多环节迎新机遇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无人驾驶概念板块累计涨幅超20%,车联网概念板块累计涨幅超10%。 这背后是业内对产业链未来前景的看好。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国立认为,智慧交通市场庞大,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航海、航空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交通运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等行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今年以来,作为智慧交通建设的重点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相关政策推动不断,行业加速发展确定性强。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显示,到2025年,预计我国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50%,C-V2X(以蜂窝通信为基础的移动车联网)终端新车装配率达50%;到2030年,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超过70%,L4级车辆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到2035年,各类网联汽车式高速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 华创证券预测,今明两年将有多家车企相继实现L3、L4级别的智能驾驶量产,L3、L4级别渗透率有望在2025年达到10%和2%,2030年进一步攀升至18%和9%。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在科技赋能下,汽车电动智能化或成大趋势,ADAS、智能座舱、新能源热管理、轻量化等领域迎国产化机遇。电动智能化浪潮中,国内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和通信企业相互合作,中国有望凭借广阔的市场以及先进的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引领电动智能化。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测算,2016年至2019年我国车联网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4%,2019年我国车联网的规模达574亿元。中国车联网市场在2020-2025年将以2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中国车联网市场空间将达2190亿元。 与此同时,在交通强国和新基建政策加持下,智慧高速、智慧港口等建设将掀起更大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已公开34家交通强国试点单位中23家的工作方案。其中智慧高速项目明显增多,应用更加丰富,基础设施数字化比例增加,对应的信息化投入显著增加。 申港证券认为,新一轮交通信息化建设浪潮已然开启,以交通强国和新基建为代表的政策组合将推动行业迅速发展,高速信息化行业景气度高企,有望持续向好,龙头受益更加明显。
1月29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亿元至51亿元,同比增长150%至166%。 2020年国际市场环境不确定性骤增,新冠疫情使全球政经格局和产业环境受到冲击。面对外部环境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京东方不仅实现了业绩逆势增长,更确立了以半导体显示事业为核心,MiniLED、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智慧系统创新、智慧医工事业融合发展的“1+4”航母事业群,不断夯实了其在多个物联网细分应用市场的战略布局。 2020年,京东方显示屏总体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一,技术创新和产能规模亦双双取得突破,推出业界领先的0.9毫米窄边框4K电视、55英寸4K主动矩阵量子点发光二极管(AMQLED)显示屏、全系列低蓝光显示屏等引领前沿技术、契合市场需求的显示产品,打孔屏、瀑布屏、折叠屏相继实现量产,并应用于OPPO、摩托罗拉、LG、努比亚等全球知名品牌智能手机上;产能方面,京东方推动中电熊猫南京8.5代和成都8.6代LCD生产线的收购和整合,进一步确立了其在显示面板领域的龙头地位。群智咨询预测,2022年京东方在全球大尺寸LCD市场份额将达到28.9%。 创新业务的快速突破也为京东方、贡献了新的业绩增长点。2020年,京东方推出75英寸8KMiniLED、65英寸MiniLED、玻璃基0.9mm像素间距MiniLED显示产品,X-ray平板探测器背板产品已应用于欧美、日本、韩国等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公司;智慧金融解决方案覆盖全国1500家银行网点,智慧零售解决方案覆盖全球超过61个国家的2万余家门店;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天津首创光年城示范区等6大城市落地应用。在智慧医工领域,京东方在北京、合肥、成都、苏州等地布局多家数字医院,并推出慢病一体化管理、智慧急救、智慧康养社区、智慧公卫体检等物联网解决方案;与北医三院共同推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新模式;与博尔诚在癌症早诊检测和肿瘤伴随诊断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为保持未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京东方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企业“软实力”持续增强。在2020年,京东方实施首个中长期股权激励计划;启动第二阶段创新变革,建立起适配物联网转型战略的“三横三纵”组织运营体系;凭借出色业绩表现和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实现品牌价值飞速增长,不仅首次跻身BrandFinance2021全球品牌价值500强,还连续上榜BrandFinance2020年全球最有价值科技品牌100强、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并连续第二年获评“新财富最佳上市公司”。这些进展与突破亦成为2020年发展历程的鲜活注脚。随着物联网战略的全面落地,京东方2021年的业绩表现依旧值得期待。
自2019年10月以来,竞业达陆续投资设立北京北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基石传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中科猫头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竞业达蓝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北投睿致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从市场端、技术端和资本端多维度布局,如今,公司生态化发展已经初现雏形。 竞业达依托视音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物联等关键技术,面向教育行业和城市轨道交通安防行业提供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积极向智慧城市领域拓展。在坚持自主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同时,竞业达不断寻求优质的技术和市场合作伙伴,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生态化投资理念快速布局。 强强联合,战略布局清晰合理 2019年10月,竞业达与北投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合资设立北京北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为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的提供综合服务,并肩负起把副中心打造标杆性智慧城市的使命。 2020年10月,竞业达与京投集团(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合资设立北京基石传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基石传感借助京投集团的行业资源和轨道交通场景,研发行业应用级产品,致力于先进传感器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推广,拓展竞业达MEMS传感器+行业应用的战略布局。 2020年12月,竞业达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孵化企业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中科猫头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双方携手设立中科猫头鹰,将人工智能与竞业达主要业务领域深度融合,为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高效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打造支撑竞业达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引擎,赋能智慧教育及轨道安防的行业应用和提升。 2021年1月,竞业达与北京易教蓝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北京竞业达蓝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竞业达蓝天将依托易教蓝天成熟的学习能力水平评价和学习路径规划技术,打造区域智慧教育平台,为竞业达K12阶段智慧教育提供精准化教学产品。 此外,竞业达还参与了北投集团下设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借助合作方的专业经验和资源优势,甄选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与竞业达高度协同的行业上下游优质标的进行产业孵化,进一步为竞业达未来战略布局积蓄力量。 至此,竞业达通过与上述公司合作,实现了核心技术与行业市场的高效结合,两端布局,初步形成了做大做强竞业达主业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竞业达为平台和纽带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生态化发展模式。 生态化布局发展初具成效 经过一年的磨合发展,北投智慧已先后承接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智慧园区建设、冬奥村运动员公寓智能化设计、朗琴园智慧社区建设、城市副中心政务大厅智慧政务项目建设,累计合同金额约1.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品牌效益,获得各级领导高度赞赏。 基石传感借助京投集团的行业资源和轨道交通场景,开发形成了红外阵列温度传感器、运动分析复合传感器、机房微环境监测传感器、隧道专用PM10环境传感器、主动式复合气体传感器等多款产品,正在进行智慧机房微环境监测项目、隧道粉尘监测项目、机柜防灾微环境监测试点测试。基石传感研发的新生代ICS一体化复合传感器产品系列,将引领一体化复合传感器的主流技术。 未来竞业达将继续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积淀,夯实主业,加强自身核心能力建设,同时借助资本的力量,一手积极布局前沿、先进技术,一手布局开拓市场,打通技术和市场发展瓶颈,建立风险可控、持续快速发展的“竞业达生态化发展模式”,竞业达未来发展将驶入快车道,努力成为智慧教育龙头企业和轨道交通骨干企业。
1月26日,据深交所消息,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中心”)通过深交所上市委会议审核。 据悉,交通中心是一家聚焦于城市交通领域、为客户提供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具备“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以交通协同规划为引领、以品质设计为支撑、以集成建设为实践、以智慧运维为反馈”的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能力。 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助推智慧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日益凸显,而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则是每个城市发展历程中必经的过程,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交通中心自1996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城市交通的规划工作,公司通过多种手段,如推进系统建设公交专用道网络、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网,优化整体路网布局及空间结构,有效治理公交拥堵及实施交通需求管理。 据了解,交通中心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2年、2005年、2013年开展5轮交通综合改善规划,针对不同阶段,制定策略与措施。 截至目前,交通中心已累计服务超过30个省市100个城市,公司的业务辐射范围不断加大。 通过项目的实践及自身的探索,交通中心完成了自身的技术积累,公司现拥有“交通大数据与一体化模型仿真技术”“多源交通大数据智慧采集体系及关键技术”等核心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交通中心是国内规划行业内少数具备交通大数据软件平台开发能力、能够提供从规划咨询设计服务到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机构。 此外,交通中心还完成了“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等多个行业重点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行业认可度较高。 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交通中心成功牵头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大数据计算平台”,参与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等多项行业技术标准。 “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智慧出行成未来亮点 公开资料显示,交通中心三大主营业务为:规划咨询;工程设计和检测;大数据及智慧交通业务。 据了解,规划咨询服务是交通中心目前主要的业务类型,公司根据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和目标,通过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分析和预测,提出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及建设实施方案建议。 工程设计和检测业务也是交通中心重要的业务类型。工程设计业务强调“品质设计”,通过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工程设计、景观设计和智慧交通工程等多专业协作的方式,打造交通工程。工程检测服务于交通工程的建设及运维管理阶段,对工程质量和技术指标提供鉴定,与工程设计业务共同服务于交通工程的建设和运维需求。 大数据及智慧交通业务则是交通中心未来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它以交通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为核心内容,提供软件平台定制化开发、软硬件系统集成及配套工程施工在内的智慧交通系统工程建设及运维服务。
华为的 IoT 战略正在加速。 2020 年 12 月 21 日,华为在松山湖基地举办了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新品发布会,一口气带来了多款新设备与解决方案。如你所见,手机受挫以后,以鸿蒙为基础的智能家居、万物互联,将成为华为下一个十年最想讲的故事。 华为智慧屏带来全新“S系列”,定位低于中端的 V 系列和高端的 X 系列,有 55/65/75 寸三种尺寸共 6 款机型,随着的荣耀出走,中低端的产品线需要华为自己来填补,而新的产品线,就是瞄准这部分市场的。新品的硬件参数过关,高刷新率、MEMC 下放,横向比较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余承东在现场介绍,华为智慧屏 S 系列相当于华为手机 nova 系列,华为智慧屏 X 系列相当于华为手机 Mate 系列,华为智慧屏 V 系列相当于华为手机 P 系列。华为的品牌不会真的做“低端”,最便宜的 55 寸智慧屏 S 也要 3000 块以上,比起市面上小于 2000 的产品依然算是高端机了。 智慧屏只能算是例行的产品更新,而我认为今天更值得聊的,是发布会的另外两款“产品”。 “全屋智能”,华为终于出手了 华为在投入大量的资源发展智能家居,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这个行业目前相对领先的是小米,但即便是小米,也还没有完全实现“从点到面”的进化,即卖出的设备还是“散兵游勇”,都是以单个设备为单位,并不成系统。用户买 30 个设备叫智能家居,买 3 个也叫智能家居,这些设备也许独立的体验都很好,但很显然,离用户畅想的全屋智能还很远。 这里边很复杂,一方面,是设备本身的品类、功能有限,而是想真正实现全屋智能,有时候设备反而是其次,连接协议、联动的功能设计等等才是关键,而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门槛还是有点高,截至目前,还没有哪家能够自信地表示自己能交付一整套完整的系统。 当然,科技公司们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大厂,都在搞全屋智能这个概念。余承东更是在发布会上放狠话,称华为就是来解决智能家居行业瓶颈的。 全屋智能生态的几个门槛:设备足够多,且实现了场景足够多、体验足够无缝。据余承东介绍,目前华为智慧生活 APP 经拥有 4 亿装机量,活跃用户 5400 万+,每天请求数达到 10.8 亿次;而生态方面,华为 Hilink 则是已经覆盖 150+ 品类,4000+SKU,800+ 合作伙伴,2.2亿+IoT 设备。 华为此次发布的方案名为“全屋智能 ALL IN ONE 解决方案”,包含 1 个主机、2 张网络和 N 个硬件,网络与设备可以协同,从而不仅实现对于设备的控制,也能实现对于声光水电等系统的互联与协同。据华为介绍,未来智慧家庭的四类关键要素是:1 个运营门户,3 类核心产品,4 项基础能力和 5 大场景。 听起来有点玄乎,其实运营门户就是智慧生活 App,3 类核心产品是“交互、计算、连接”,4 项基础能力是“全屋组网、全屋协同、全屋AI、全屋影音”,5 大智慧场景是“影音娱乐、安全看护、居家健康、生活起居、教育办公”,基本上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组网方面,华为的方案是“PLC-IoT家庭总线”,是电力线方案,类似“电力猫”,从原理上确实比Wi-Fi、蓝牙等协议稳定,但这也对兼容性、安装条件提出了要求。不过华为称这个方案,一位电工就可以完成组网,并能实现对设备的统一管理,智能主机则是可以嵌入到墙内,将传统的光猫、路由器、插线板等设备合一。 看到这儿你也能明白,其实全屋智能更适合的落地方式是前装,已经装修好了的房子想打造全屋智能,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毛坯房多。余承东介绍,在渠道方面,华为目前合作的有中海地产, 华润置地等地产公司,也有居然之家,欧派等家居家装渠道。不是很多,大规模落地依然需要时间。 全屋智能看起来很美好,但落地起来依然有很多挑战,即便是华为,也要面临宏观战略与微观单体客户等一系列问题,但这必然是智能家居未来的方向,早晚都得做。 汽车上的“电视盒子” 今天发布的另一款重要的设备,就是华为车载的智慧屏。车载的智慧屏是华为“1+8+N”战略中的“8”,也就是和电视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你可以把这款新设备理解为一个后装的车机系统,一个放在中控台上的流媒体后视镜,或者说,是汽车上的“电视盒子”。电视盒子是给传统电视赋予了联网能力,而车载智慧屏则是给没有屏幕、联网功能的车辆一个连接的机会。 华为车载智慧屏有一块 8.9 寸的触控屏,分辨率为 1920*720 分辨率,前后双摄,能够连接车辆的音响,在连接方面,支持手机应用的跨屏,语音操控,车载微信,跨设备导航等等,比如在手机开始导航,那么路线会自动同步到车载智慧屏上,也能通过这款屏幕语音控制微信,确保驾驶安全,当然,与智能家居的联动也是它的卖点之一。至于行车记录仪之类、音乐等基础功能自然也不会缺席,毕竟你也不想让自己的车里挤满第三方设备。 过去流媒体后视镜等等车载产品,其实已经具备了类似的功能,而华为车载智慧屏的优势,是华为鸿蒙一直主打的“分布式”,即与华为手机、智能家居的各种联动,这是原厂车机和第三方产品所不具备的,对于华为生态用户的吸引力明显更大。 不过看起来的一个 Bug 是,目前一些车型的中控屏幕本身就是在中控台之上的,似乎有些冲突,这种情况还是乖乖地用内置的系统或是连接方案吧。如果你对自己车子的车机已经很满意,或者不用华为手机,又或者已经习惯于 CarPlay,那么车载智慧屏对你来说意义不大。 华为 HiCar 早已推出,过去,更多地是采用的是类似苹果 CarPlay 的方式,与汽车品牌合作,实现对于手机连接的适配,而车载智慧屏,更像是补充方案。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相当可观,但在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车是不具备与手机互联的能力的,一方面是很多车年代久远,而即便是新车也有很多受限于价格,少数车型甚至都没有一块中控大屏。而智慧屏的出现,就是让所有的车型都具备了接入鸿蒙生态的能力。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华为 HiCar 已经和 20 多家车厂合作,预计明年会预装在 500 万台车上,而没有预装 HiCar 的车型,可以装车载智慧屏来更新体验。 外界屏幕与车机连接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前者无需要额外购买硬件的成本,但需要车辆本身适配;而后者有额外开销,但只要提供电源即可。 苹果发布 CarPlay 是在 2013 年,8 年左右时间过去,普及率只能算一般般,依然有大量的车型不具备与手机连接的能力,而华为 HiCar 的影响力就更小了,这时候外接硬件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总而言之,甭管什么车,甭管车厂适配与否,华为都能给你提供连接的解决方案,1699 元的价格确实也算不上贵。 华为的 Hilink 也开过很多场发布会了,但这场依然意义重大,全屋智能、车载、家居、办公、教育……总而言之,华为鸿蒙分布式系统的野心,就是占据你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一张万物连接的大网。华为手机正在蛰伏,消费者业务的重担就要由鸿蒙领头的“8 和 N”来抗了。眼看 2020 年就要结束,把明年称做华为消费者业务下半场的开始,似乎并不夸张。
1月15日,湘财股份发布公告称,2021年1月12日,上交所出具《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份协议转让确认表》(上证股转确字【2021】第3号),同意新湖集团持有的大智慧15%股份由新湖集团过户至湘财股份。同时,根据中登公司出具的《过户登记确认书》,新湖集团持有的大智慧15%股份已于2021年1月14日过户登记至湘财股份名下,标的股份交割已完成。 据记者了解,2020年8月14日,哈高科(已更名为湘财股份)发布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预案,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新湖集团持有的大智慧2.98亿股(占大智慧总股本的15%)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股份。
小字号 12月26日,共青团中央与国资委联合近百家中国企业,举办了2020(第五届)中国制造日论坛峰会。峰会以“聚力新征程 筑梦十四五”为主题,邀请包括新宝骏、中石化、中国移动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品牌汇聚一堂,畅谈中国制造的历程与思考、发展与前景,全面展示民族品牌风采。 产业转型 智能化造就行业新动能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成熟,在“新四化”趋势引领的汽车变革背景下,汽车产业的边界正逐渐模糊,高科技企业不断向汽车产业渗透,传统车企则纷纷向科技出行公司转型。剧变之下,汽车赛道的竞逐进入全新时代。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也在引发全球制造业进入广度、深度和速度空前加强的转型升级期,并将由此改变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的总体格局。 为抢占先进制造的战略制高点,各主要工业强国相继提出了向智能制造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汽车产业作为民用工业中的集大成者,正是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而智能汽车代表着汽车产品向网联化、智能化的演进趋势,不仅在于汽车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更有可能成为汽车及相关产业全业态和价值链体系重塑的重要组成,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迈入全面智能化的新时代。正因如此,智能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及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载体。 在政策导向上,不久前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可以预见的是,国家再度大力扶持的智能制造、制造转型,势必给众多产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国消费者认为汽车连通性是他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延伸,在更换品牌时,车联网将是成为必备功能。 在这样的形势下,智能制造与智能汽车的发展已经占据了时代的天时地利人和,成为新时代的风口。 面临这样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已经认识到,智能汽车不再仅仅是车辆本身,还包括智能网联、智能驾驶,需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通过跨界融合,构建全方位的出行生态,才能满足新的形势下,人们对智慧出行生活的需要。 而在本届中国制造日论坛峰会上,不少车企的代表也发表了自身对智能汽车和智能驾驶的看法。上汽通用五菱新宝骏首席品牌官许冰表示,未来的智慧汽车行业,更大的突破不会局限于纯粹的技术,而是基于消费者心理、行业大数据,对内容、生活、工作等诸多层面进行打通。 新宝骏已开始在智慧汽车领域加速深耕,实现智慧出行生态圈指日可待。随着新宝骏不断突破边界、拓展朋友圈,一个开放平台正在形成。未来,新宝骏将与各领域顶级生态伙伴创造智能汽车新业态,实现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转变。 事实上,以新宝骏提出的“生态圈”概念为代表出行服务理念,正在被整个汽车产业所广泛接受并开始转型。同样参加本届大会的汽车品牌中,蔚来对其车主的全方位服务早已成为其品牌形象的一部分,而奔腾也意识到出行服务对品牌的重要性。未来,以新宝骏为代表的中国品牌车企,还将继续深化与扩大在智能科技领域的探索,向“智慧汽车先导者”目标前行。以科技成就品质,以智能塑造品牌。新宝骏正在持续探索智能汽车新未来,推动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 以用户为中心 用智慧科技突破产业发展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变革中的汽车产业重新调整,下半年车市快速复苏,再一次彰显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前景。 因此,在探索智能汽车发展新模式的同时,新宝骏也在深化“智慧汽车先导者”品牌形象,寻求更多突破并传播中国制造实力。 在新宝骏看来,所谓的以“场景定义汽车”就是要以用为先,更是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单纯地以科技先进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用户实际的出行场景、使用场景出发,让智能科技快速落地解决这些痛点,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不切实际的功能。反过来,也正是因为技术的实用性和可用性,才能让技术更好地在使用中去优化、发展,变得更加强大,也就是越用越好。科技不但要高大上,更要用得上!所以首先,每一台新宝骏都是智能互联的汽车,能够和用户建立联系。拥有大量基本盘用户,可根据海量数据(603138)了解用户核心需求,以用户为导向进行科技探索。 新宝骏“以场景定义汽车”,发展“科技以用为先”的汽车智能,在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出行、智慧物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新宝骏建成了全球首条五位一体智能网联公开测试道路,不断进行绿波通行、V2X?路协同、5G云控无人物流技术验证,实现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双轮驱动。今年11月,新宝骏在南宁自治区党校,建立了广西第一个Robotaxi服务点,新宝骏无人接驳车通过智能设备进行路况感知,实现控车速、避路障,用户点击手机就能预约车辆、随时上下车。在新宝骏超级工厂,百台无人物流车全时段、全天候运行,现已累计行驶超过20万公里,为加速无人驾驶的市场化落地提供借鉴。 除了产品方面的智能场景打造,在生产制造的基础设施方面,新宝骏品牌也不断加大投入,走在行业的前列。自2012年以来,上汽通用五菱耗资40亿元,打造了研发与试验认证中心。声学(NVH)实验室、环境模拟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碰撞测试实验室等众多国内最新、甚至国内最大的实验设施。新宝骏在硬件的投入让新宝骏整车的研发认证更加充分,自建实验室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推出和升级迭代的效率。在上海,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前瞻设计中心也可以为新宝骏赋能,在前瞻技术和设计领域领先。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宝骏在车联网以及智能化等领域,已经走到了全球前沿,也为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实力。在整个制造业变革的浪潮下,汽车的未来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新宝骏把智能作为汽车的一个基因,服务人们美好出行需要,并与合作伙伴共同实现产业生态融合,让智慧汽车成为深化“中国制造”的新动能。(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