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摄 根据企业业务需求,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由0.3上调至0.5。政策调整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上限相应提高,有利于满足企业“走出去”的资金需求,也有利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完)
外资机构增持中国债券的步伐不停歇,并且托管量大幅增长。根据中央结算公司最新公布的债券托管量(按投资者)数据,11月份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7663.36亿元,同比上涨47.88%,相较上年末上涨47.38%。这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还有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则来自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11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业务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底,以法人为统计口径,467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入市,11月新增7家;612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模式入市,11月新增16家。 为何境外机构投资者如此热衷对中国债券的“买买买”?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基于我国金融开放不断推进,中国债券市场逐渐得到国际市场投资者的认可,吸引力不断增强。 这与债券通的推出密不可分。2017年7月份,债券通中的“北向通”上线试运行,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提供了新的通道。 债券通公司日前发布的债券通运行报告显示,11月份,债券通交易活跃,共计成交5895笔,总成交4850亿元,创单月总成交历史新高。截至11月底,债券通入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达2307家,当月新增投资者68家,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已有75家完成备案入市。 另一方面,显示出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有信心。 信心来自哪里?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复苏动力强劲。这同样从一些数据中可见一斑。比如,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10月份的51.4升至52.1,创下自2017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另外,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6.4%和55.7%,均位于年内高点,并且是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 上述三个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恢复性增长有所加快,非制造业延续稳中向好的恢复态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加快。窥一斑而知全豹,透过这三个数据,折射出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不断增强,是对我国经济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强大韧性的肯定。而综合各种因素,不管是从生产端和需求端,还是从整个市场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活力等方面来看,我们是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实现预期目标的。 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也向世界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多家国际权威机构表达出对中国经济的看好。就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2月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所言,中国仍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到明年年底,世界经济有望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预计中国对202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3。 可以说,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是振奋人心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要看到目前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多;国内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小,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一些行业和企业还比较困难,巩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还需努力。 接下去,我国11月份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就要出炉,可以预期的是,这些数据并不会太差。因为透过一系列先行指标,以及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24个月对中国债券“买买买”这一现象,已经显露出我国经济具有韧性,复苏动力强劲。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25日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稳外贸、稳外资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稳定恢复,有效促进了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中长期境外资本保持净流入态势,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继续呈现净流入,人民币资产更受境外投资者青睐。 展望下半年,《报告》强调,我国经济稳步恢复,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仍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坚实基础。 上半年经常账户小幅顺差 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总体呈现经常账户小幅顺差、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小幅逆差的平衡格局;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储备余额维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具体看,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765亿美元,同比增加26%,与GDP之比为1.2%,继续处于合理区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韧性;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92亿美元,显著低于流出压力较大的2015年至2016年时期,总体仍处于基本平衡状态。截至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1123亿美元,较2019年末增加44亿美元。 “当前,我国经常账户基本平衡的格局业已形成,不会轻易发生改变。”《报告》认为,我国经常账户保持基本平衡具有长期基础。首先,相对较高的储蓄率和逐步趋稳的投资率,是我国经常账户保持基本平衡的结构性支撑因素。其次,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助于货物贸易发展提质增效。再次,我国具有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总体稳固。 外资对中国市场信心未变 “我国经济复苏早,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收益相对较好,外资中长期投资中国市场和增持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和趋势没有改变。”《报告》介绍,上半年境外投资者继续投资中国市场和配置人民币资产,直接投资和债券证券顺差规模分别为210亿美元和184亿美元,近年来总体稳定。其中,债券证券六成为境外央行持有,属于中长期稳健型投资,近年来稳定增长。 一方面,上半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682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吸收来华直接投资占整个非金融部门的22%,是吸引来华直接投资最多的行业。 另一方面,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形势向好,是二季度全球首个实现经济增速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人民币资产更受境外投资者青睐,上半年境外投资者合计净增持我国债券和股票729亿美元。截至6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和股票规模为7375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长2.2倍。 值得注意的是,境外投资者持仓主体结构基本稳定。2016年以来,股票持仓主体中,境外非银行金融部门为主且占比逐步上升;债权持仓主体中,以境外政府和央行为主的结构保持稳定,“压舱石”作用显著。 企业跨境融资更便利 “2020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21324亿美元,较2019年末增长751亿美元,增幅为3.7%。外债平稳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体现了中国经济持续对外开放、外债便利化政策的效果以及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市场的认可。”《报告》指出,当前,外债规模合理,结构持续优化,主要安全性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从我国外债增长特点看,债券和货币存款余额增加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对此,《报告》解释称,在全球负利率环境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债券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债券受到外国投资者青睐。此外,随着中美利差持续走阔,非居民在境内银行存款规模增加。 上半年,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人民银行和外汇局持续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改革:一是提高境内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为企业到境外融资提供更大空间;二是扩大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范围,切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境外资金;三是开展一次性外债登记试点,节约企业成本。这些措施使企业跨境融资更便利。二季度以来,外债便利化改革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企业部门外债稳中有升。 经济基本面支撑国际收支平衡 展望下半年,《报告》强调,国内经济基本面将继续发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性作用。一是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稳定恢复,向好态势持续发展。二是我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三是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并且保持基本稳定。《报告》预计,经常账户差额将会保持在合理均衡的区间,跨境资本流动有望维持总体平稳。 关于下一步重点工作,《报告》指出,一方面,要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统筹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例如,继续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推动服务贸易付汇税务备案电子化;探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管理改革,继续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 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打好外汇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例如,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双向监测,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市场化调控外汇市场顺周期行为;完善外汇市场监管,保护外汇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再迈出重要一步。 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证监会同步发布配套规则《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办法》及配套规则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整体来看,《办法》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和加强持续监管,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分析人士表示,新规的落地将吸引更多境外资金积极参与我国证券期货市场,增加市场深度和活跃度,扩大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更多外资流入境内市场 作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主要通道,QFII/RQFII自诞生以来,就为我国资本市场稳步开放和深化发展持续供能。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322家境外机构累计获得1159.8亿美元的QFII批准额度,231家境外机构累计获得7219.92亿元人民币的RQFII批准额度。此外,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通过QFII、RQFII通道及沪港通、深港通北向投资A股的头寸约为2.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约4%,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约9%。其中,QFII机构持有A股市值为7700亿元,较2019年年末提高14.4%。 不难看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加快了A股投资者机构化及国际化水平。分析人士表示,两项制度在引进境外长期资金、优化投资者结构、引导价值投资、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逐步扩大,QFII、RQFII在准入条件、投资运作和持续监管等方面不断更新制度安排,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新规大幅放宽了QFII/RQFII投资范围和标的,简化了流程,将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境内市场,为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增量资金。 整体监管基调更宽松 “《办法》是资本市场及资本账户开放迈出的新一步,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进展。”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表示。 整体来看,《办法》延续了2019年1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主要修订方向,且整体监管基调更加宽松。 新规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QFII、RQFII资格和制度规则合二为一,放宽准入条件,同时取消委托中介机构数量限制,减少数据报送要求;二是新增允许QFII、RQFII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私募投资基金、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允许参与债券回购、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三是加强跨市场监管、跨境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强化违规惩处,细化具体违规情形适用的监管措施等。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办法》在整体层面上进一步提高效率,扩大投资范围,有望加快外资进场速度。而允许外资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新三板、私募基金等,有助于实现外资在投资领域“国民待遇”,增强外资交易积极性。 开源证券分析师高超进一步表示,允许外资机构投资新三板股票,将为新三板市场带来国际投资者和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流动性,有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完善。此外,放开融资融券和转融通证券出借资格,有利于“两融”业务发展,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多空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市场人士表示,新规所展现的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决心更为重要。“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制度之一,QFII/RQFII投资额度和范围先后放开,规则持续更新,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节奏并未放缓。”分析人士表示,上述举措对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资吸引力增强 9月26日,证监会机构部主任邱勇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海峰会·苏河湾”上表示,今年1至7月份,QFII、RQFII资金累计净流入为近六年来的最高值。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主要经济体普遍处于极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从政策面来看,近期我国股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码。9月21日,人民银行、外汇局起草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同时,外汇局启动新一轮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发放,共向18家机构发放QDII额度33.6亿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一系列扩大开放、便利境外机构入市交易的举措不断落地,将进一步加大A股市场和中国债市对外资的吸引力,对于强化我国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大有裨益,对于市场走向成熟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5960.55亿元,同比上涨44.66%,相较上年末上涨38.31%,这标志着外资连续22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来华证券投资持续净流入。2020年上半年,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负债净增加)643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境外对我国股权投资净流入167亿美元,增长129%;债券投资净流入476亿美元,下降13%。 报告指出,在上半年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背景下,来华证券投资同比增长,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稳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逐月好转,境内证券市场显现出较强的吸引力。 来华证券投资持续净流入并非短期现象。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稳定,证券市场逐步形成高质量、多渠道开放格局,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市场便利度不断提高。2016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全面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深港通和债券通开通,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取消;同时,我国债券市场整体收益水平高于主要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境外投资者配置我国证券资产的需求上升,外资流入规模稳步增长。 国家外汇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上半年,境外投资者累计净增持我国债券和股票(含基金,下同)4673亿美元。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情况下,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形势向好,并成为二季度全球首个实现经济增速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人民币资产更受到境外投资者青睐,上半年境外投资者合计净增持我国债券和股票729亿美元。 “来华证券投资持续净流入意味着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或配置价值持续增强,海外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前景,也预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所加快。”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说。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境外投资者持有的投资标的结构稳定,主要是境内非金融企业发行的股票以及政府发行的债券,与国际主要市场中的外资投资标的结构基本一致,表明长期债券日益受到境外投资者青睐。2016年以来,境外投资者股票持仓市值中,九成为境内非金融企业发行的股票,且占比稳定。债券持仓中,以国债为主且占比略有上升。截至2020年6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债券的59%(2179亿美元)为国债,规模较2015年末增长逾4倍。债券持仓中的91%(3366亿美元)为长期债券,规模较2015年末增长2倍。 “这显示出外资对我国资产长期看好,资本净流入并非短期行为。”周茂华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经历内外冲击,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韧性不断增强,基本面是稳固的。同时,国内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成果显著,宏观风险整体可控。尽管资本持续净流入,但外汇与资本市场并未出现明显偏离基本面、非理性迹象,资产估值横向、纵向比较仍处于低洼。加之近年来监管层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治理金融乱象,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治理、稳健经营、提升风控与经营能力以及国内疏堵结合治理“地下钱庄”等,金融体系整体稳固。此外,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股票、债券比重在4%左右,相比韩国、美国、日本等经济体比重仍不高。 事实上,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推进,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也在逐步上升。“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内市场投资者结构,也有利于拓宽投融资渠道和发展国内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虽然当前市场环境变化较快,跨境资金流动波动性较大,但总体上没有影响到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人民币资产的格局。同时,资本市场跨境资金流动也没有影响到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和总体稳定的大局。(记者 姚进)
国家卫健委:9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东8例,福建5例,上海2例,陕西2例,河南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国家卫健委:9月2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东8例,福建5例,上海2例,陕西2例,河南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图片来源:微摄 为切实提高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水平,2020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QFII、RQFII办法》),中国证监会同步发布配套规则《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QFII、RQFII办法》及配套规则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按照有关立法程序要求,此前,中国证监会已就《QFII、RQFII办法》及配套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总体看来,各方均赞同《QFII、RQFII办法》及配套规则的主要内容,建议尽快出台,以提高资本市场开放水平,促进不同开放渠道协调发展。一些境内外机构也就进一步扩大开放、放宽准入、便利投资、扩大投资范围等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相关单位认真梳理研究,采纳了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了《QFII、RQFII办法》及配套规则。 《QFII、RQFII办法》及配套规则修订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降低准入门槛,便利投资运作。将QFII、RQFII资格和制度规则合二为一,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申请文件,缩短审批时限,实施行政许可简易程序;取消委托中介机构数量限制,优化备案事项管理,减少数据报送要求。二是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新增允许QFII、RQFII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私募投资基金、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允许参与债券回购、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QFII、RQFII可参与金融衍生品等的具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将本着稳妥有序的原则逐步开放,由中国证监会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后公布。三是加强持续监管。加强跨市场监管、跨境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强化违规惩处,细化具体违规情形适用的监管措施等。 后续,中国证监会将继续秉持开放理念,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