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期的30年累计产销1万台,到3年1万台、1年1万台、单月2万台,截至2019年累计产量超过100万台;1978年产值规模只有几千万元,2000年前后达到10亿元的规模,如今已经跨过百亿元的门槛。这组数据鲜明地反映了安徽合力的发展速度。 安徽合力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合肥矿山机器厂新厂,从合肥南郊一片荒地中的几间简陋土坯房和几台陈旧的机器设备出发,开始了研制起重机和矿山设备等运输机械设备的岁月。在1964年试制下线了第一台631型叉车,1983年正式确定以叉车为主导产品,安徽合力用20年时间确立了自己的历史起点与发展方向,宣告了自主研发工业车辆的决心,也开启了中国叉车产业新纪元。 37年的光阴,改变的是车身的容颜,不变的是安徽合力制造精品好车的初心;改变的是造车的技术,不变的是成车的质量;改变的是生产的规模,不变的是行业的地位。安徽合力不断刷新着自己在国内同行中保持的纪录,创造了安徽乃至中国工业的传奇——建厂至今无一年亏损,并连续30年行业排名第一。 日前,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安徽合力,聆听安徽合力董事长张德进、总经济师张孟青解读公司的奋斗历程与坚持。 专注核心业务 在安徽合力的企业展厅内,陈列着十几台不同年代、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叉车。在张德进心里,这里陈列的不仅仅是十几台叉车,也是安徽合力不断迭代的技术创新与数代合力人的凝心聚力。 张德进介绍,叉车主要是用于物质装卸、堆垛以及短距离搬运和牵引等作业的物流搬运,随着实际使用中对其使用范围和功能的定位更加准确,个性化需求更加多样,叉车的智能化、绿色化和电动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从第一台试制成功的3CH叉车,到第一台侧面叉车,到3吨3CG液力传动叉车,再到CPCJ-20型集装箱叉车和25吨串杆叉车……如今的安徽合力,不仅先后推出了K2、G3系列中高端叉车、锂电新能源系列叉车、智能仓储系统等产品,还在持续推动“5G+工业互联网”“5G+智能制造”“5G+车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公司产品和服务上形成有效联动,促进工业车辆产业升级。 在安徽合力的工厂内,记者领略到智能叉车的魅力,无人驾驶的叉车在厂区自行工作,取货、运输、铺货,整个过程分毫不差。据介绍,这种产品已在医药、烟草等多个行业得到应用。日前,由安徽合力主导研发制造的国内首创增程式超级电容混动堆高机在珠海交付使用,开启了公司在大型港口运搬设备绿色发展新征程。 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安徽合力的研究领域覆盖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关键零部件研究、产品试制实验和检测,研发创新能力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例如我们现在会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砂模,造型结构复杂而精巧。”张德进告诉记者,砂模是铸造的基础,铸件尺寸越大、结构越复杂,需要制造的砂芯数量就越多,而产品开发先期工艺研究及验证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了产品的开发效率、质量和性能。“使用传统制造技术需要两三个月才能生产出大型部件模具,使用3D打印仅需一两周时间,还可以实现传统方式完成不了的复杂设计。” 截至目前,公司共申报专利598项,获得授权专利514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制修订国家标准11项、企业标准35项,颁布实施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34项,筹备并主持了2020年ISO/TC110/SC5工业车辆可持续性分技术委员会国际会议。 数十年来,安徽合力承担研制种类、主导产品产销量以及管理业务量呈几何倍数增长,不仅得益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拉动,还得益于其精湛的技艺为传统、基础零部件及整车定下了“精品”的底色。 “新品是‘精品’的延伸”。张德进说,从整机到零部件,从内燃到电动再到氢燃料,从中小吨位到重型,再到中高端系列产品,合力人一心一意做精品,最重要的就是产品的品质。在安徽合力企业展厅中,那台1984年出厂、车身标有“合肥叉车总厂”字样的老式叉车,虽然已到报废年限,但仍能正常进行装卸作业。 “安徽合力对产品的具体要求是高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张德进说。为加强产品质量建设,安徽合力还制订了“质量领先、以质取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战略,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 不断雕琢的产品,不断改善的工艺,在安徽合力,及格线从来不是60分。“我们要力争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张德进说。 做竞争行业的国企标杆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从地方性国有机械企业,发展成为拥有百亿资产的现代化企业,“合力”品牌已成为国际工业车辆行业中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完全竞争领域,国企搞不好。安徽合力扎实的业绩给出了答案。”张德进说,从1991年到2020年,安徽合力连续30年保持了中国叉车行业桂冠。 作为一家国有独资叉车制造企业,在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面对众多头部汽车企业的“搅局者”及同细分行业中多年的劲敌,安徽合力缘何能成长到今天的规模? “坚持常态抓党建,提升队伍精气神。”张德进认为,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统领,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安徽合力坚持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嵌入治理,进入管理。 据张德进介绍,在安徽合力,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发动广大党员结合岗位,围绕生产经营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精益改善和突击攻关,搭建党建攻坚项目平台,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先后改进多个问题,杜绝了多个工序的浪费,为提高公司经济运行的水平和质量作出了贡献。 在发挥国有企业独特发展优势的同时,走出计划经济体制庇护,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世界,革新成为安徽合力这家老牌国企稳健发展的制胜法宝。2008年金融危机之下,安徽合力毅然进行国有独资公司改制;2009年,正式引入精益生产方式;2011年,开启第五次管理革命;2012年,全面导入卓越绩效模式;2014年,探索具有合理特色的HOS(合力运营管理系统)管理理念……系统有效的管理方法在不断帮助公司克服国企的弊端,不断变革的创新机制为公司适应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合力提升未来 合力人相信,只要不断转型适应市场,抓住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广阔的市场便一直存在。 “过去习惯眼睛向内,以工厂为中心,现在我们眼睛向外,以客户为中心,且‘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张孟青对记者讲述,“加上‘始终’二字,这就不仅仅是字数的变化,是企业的发力方向已经彻底改变,就是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为客户增值。” 张孟青认为,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意味着行为方式、决策方式、投资方向,都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这种转型是今后安徽合力成为行业领先者并持续领跑的前提,虽然任重道远,但我们信心满满,坚信(自己)能够做到。”张孟青说。 近年来,根据客户需求,安徽合力加快主导车型升级换代进程,先后完成小吨位内燃K、电动前移式G2系列和CHL第二品牌等新产品试制及可靠性验证,并批量上市,迅速占领国内中高端市场;根据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特性,完成了新款小轴距内燃、电动仓储叉车试制,批量投放北美和欧洲市场,赢得客户青睐。“以客户为中心”成为产品更新迭代的最强动力。 如果说“创新”是安徽合力自我超越的秘诀,“客户需求”是公司不断前进的动力,那么“人”就是公司打造精品的着力点。 张德进称,作为省里确定的职业经理人试点单位,安徽合力持续推行“人才兴企”发展战略,为优秀企业员工搭建营销、管理、研发、生产四条晋升通道,设置干部十级经理人任职机制,制定“合力十大准则”并将其作为评判干部业绩、员工岗位晋升的重要标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63年的发展历程中,安徽合力始终在为成为中国自动化物流设备一流供应商,成为全球叉车专家而努力。张德进说,未来,安徽合力将会一如既往地以实干笃定前行,朝着“世界五强百年合力”的目标继续阔步前行。
2020年8月17日下午,德国凯傲智能叉车项目在山东济南奠基开工。项目一期投资2亿欧元,规划2021年实现高端新能源叉车年产能4万台。 今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遭遇重创,但潍柴动力旗下海外子公司德国凯傲集团订单却逆势增长。虽然受到疫情形势的系统性影响,今年3月份凯傲集团股价有所下跌,但欧洲资本市场看好其业务结构的有效调整、与潍柴战略协同效应发挥以及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提升,股价也快速反弹,目前已经翻倍,表现优异。同样,潍柴动力国内和海外业务经营同步向好,股价也在呈上升趋势。 据悉,凯傲集团济南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规划远期建成年产10万台的高端新能源叉车研发制造基地。为推动新工厂在山东济南建设落地,凯傲集团已成立一家新公司,并持有其中95%的股权,潍柴动力持有5%。 本次潍柴和凯傲深度合作,意在加速整合,协同推动亚太战略落地,加快开拓中国新能源叉车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叉车市场,占据了全球约31%的份额,且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中国叉车市场电动化趋势显著。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电动叉车销量占比约51%,3年间占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凯傲集团旗下品牌在电动叉车和电动仓储技术设备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过去十年间,各品牌已累计售出电动叉车逾百万台。截至目前,凯傲集团生产的工业车辆配备电驱技术的比例已达到约85%。凯傲积极布局中国新能源叉车市场,契合了行业发展趋势,前景令人期待。 2018年,凯傲集团提出其2027发展战略,明确了能源、数字化、自动化等重点行动领域,并设定了业务加速拓展、盈利性增长、资本效率提升、抗风险能力提升的发展目标。基于中国高端新能源叉车市场的成长潜力,毫无疑问,强化开拓中国市场,势必成为凯傲集团落地2027战略的最重要推手之一。同时,济南项目还将是凯傲亚太开拓计划的重要一环。未来,中国将成为凯傲辐射开拓亚太市场的中心,是凯傲全球市场布局中的“第二故乡”。 早在2012年,潍柴动力基于战略转型与结构调整的目的,战略重组凯傲集团。近年来凯傲集团发展迅速,贡献了潍柴动力近1/3的收入,同时有效增强了潍柴动力的抗周期、避风险能力。济南项目的落地,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潍柴动力与凯傲集团在传统业务与智能物流业务的协同性有望提升。可以判断,此番布局,将进一步加速潍柴动力这艘“装备制造航母”穿越周期,驶入更宽阔的新航道。 (CIS)
8月份,山东省城济南迎来了全球工业车辆制造商德国凯傲集团旗下林德叉车品牌的入驻。 德国凯傲集团是欧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工业车辆制造商,也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叉车、仓储自动化设备提供商,在11个国家拥有25个生产基地。旗下品牌林德服务于工业车辆高端市场,此次新基地落户山东济南,将致力于高端新能源叉车研发制造和全球电动平衡重叉车的研发。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产业生态良好。2019年,山东省确立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山东重工集团承担着绿色智造产业城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凯傲智能叉车项目是产业城引进的首个外资项目。 山东重工旗下潍柴集团,与德国凯傲有着多年的合作历史。为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大格局,共同在济南建设林德叉车品牌新基地。此项目为双方合作开辟更广阔空间,得到了山东省、济南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国凯傲智能叉车项目负责人唐瑞勇表示:“凯傲项目是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首个外资项目,拿地当天就收到所有证件,深刻感受到了山东省、济南市优良的营商环境。” 活动现场,山东重工集团、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与凯傲集团首席执行官高登•李斯克在线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大的合作伙伴,让李斯克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与潍柴集团合作、在山东投资建厂,在凯傲集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相信在山东省和济南市大力支持下,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作支撑,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CIS)
8月17日下午,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的凯傲智能叉车和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二期项目集中开工。其中,首个外资项目凯傲智能叉车项目一期项目计划投资2亿欧元,2021年建成达产后,年产高端新能源叉车4万台,是目前为止济南引入的最大的单笔海外投资项目。 如此的“大手笔”自然少不了雄厚的实力。凯傲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叉车、仓储自动化设备提供商。2012年,潍柴与凯傲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力挺”凯傲集团加速中国市场的开拓,形成了强强联合的优势,实现了凯傲集团全球市场的布局优化和加速发展,雄厚的实力成为此次项目建设的支撑。 “大手笔”充分体现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依据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数据,中国工业车辆市场的规模目前已占据全球总额的30%左右。借助该项目,凯傲集团将进一步发掘这一重要市场的潜力,大幅提高内部物流技术领军企业的在华份额。 凯傲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兼亚太及美洲区首席执行官郭进鹏表示:“我们坚信这座高度现代化的工厂,包括凯傲价值型产品研发中心,加上进一步扩展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将为我们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上更好地服务林德物料搬运和宝骊的客户创造重要的先决条件,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效地应对全球价值型产品市场的需求。” “大手笔”必将带来“大变化”。山东重工绿色产业城项目是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引领项目,也是济南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打造“智造济南”的重要引擎和支撑。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讲话中表示,“德国凯傲集团是欧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工业车辆制造商,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产业生态良好。这次凯傲智能叉车项目落地开工,为我们双方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空间。” 据了解,2亿欧元的投资仅仅是第一步,“大手笔”还将继续。凯傲济南项目规划总投资50亿元,将打造年产10万台的高端新能源叉车研发制造基地。该基地将面向全球、服务亚太。 (CIS)
8月17日下午,山东省举行德国凯傲智能叉车和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二期项目开工活动,标志着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迎来了又一个加速点。 据了解,今年2月12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紧要关头,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开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从开工到现在仅仅6个月时间,各级各方面克服疫情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一期项目已完成厂房主体建设,首批智能网联重卡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下线。 8月17日当天开工的凯傲智能叉车和智能物联重卡二期项目,都是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的引领性项目。 其中,凯傲智能叉车项目是由德国凯傲集团投资建设,规划总投资50亿元,总占地面积849亩,打造年产10万台的高端新能源叉车研发制造基地。其中,一期项目占地328亩,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年产4万台,2021年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3.5亿元。 凯傲集团董事兼亚太及美洲区首席执行官郭进鹏介绍,今年就算是疫情的过程中,整个中国的叉车市场是全球发展最迅猛的,所以这个时候虽然有疫情,但是他们觉得很有信心继续在中国加大投资。第一期将会投入大概2亿欧元,打造大概四万台新能源叉车,接下来市场需求比较大的电动叉车将会生产更多新的产品。 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项目将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端、智能、绿色重卡制造基地,总占地面积3106亩,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卡车1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570亿元。其中:重卡一期项目建设如前所述正快速推进,今年10月份正式提前投产;重卡二期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提前开工。 随着凯傲智能叉车和智能网联重卡二期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