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4日讯 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114次审议会议于12月3日下午召开,审议结果显示,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微科技”)首发获通过。这是今年过会的第192科创板企业。 纳微科技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朱绍辉、王栋。这是中信证券年内保荐成功的第27单科创板项目。此前,4月30日,中信证券保荐的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5月14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5月27日,由中信证券和中航证券联合保荐的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6月2日,中信证券保荐的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6月3日,中信证券保荐的北京键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6月5日,中信证券保荐的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6月10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6月16日,中信证券保荐的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6月22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7月6日,中信证券保荐的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7月17日,中信证券保荐的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8月21日,中信证券保荐的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8月26日,中信证券保荐的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8月28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9月8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9月14日,中信证券和五矿证券联合保荐的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9月15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9月22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9月25日,中信证券保荐的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9月29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无锡市尚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0月26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杭州美迪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同日,中信证券保荐的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1月3日,中信证券保荐的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1月10日,中信证券保荐的广东纬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1月19日,中信证券保荐的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注:2家券商联合保荐每家券商按0.5计算) 纳微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高性能纳米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深圳纳微直接持有发行人纳微科技7809.7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1.93%,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江必旺和陈荣姬,江必旺和陈荣姬系夫妻关系。江必旺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直接持有公司18.15%的股份,并通过深圳纳微、苏州纳研和苏州纳卓间接控制公司33.93%的股份;陈荣姬系公司副总经理,通过苏州纳研间接持有公司0.96%股份并通过苏州纳合间接持有公司2.65%股份(该部分股份为江必旺对陈荣华进行权益补偿之股份,并已在江苏省苏州市中新公证处进行提存公证)。因此,江必旺和陈荣姬合计控制公司52.08%股份(未计入苏州纳合所持股份)。二人均为美国国籍,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 纳微科技本次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4400万股,占发行后股本比例不低于10%;具体数量由公司董事会和主承销商根据本次发行定价情况以及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要求在上述发行数量上限内协商确定;本次发行原股东不进行公开发售股份。纳微科技拟募集资金3.65亿元,其中2.15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及应用技术开发建设项目、5000万元用于海外研发和营销中心建设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审核意见: 无 上市委会议提出问询的主要问题: 1.根据申请文件,发行人2017至2019年产量持续超过销量,固定资产折旧额持续增长,期末存货余额增长较快。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制造费用的分摊方法;(2)是否存在通过扩大产量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进而影响单价及毛利率的情况。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2.根据申请文件,发行人实际控制人BIWANG JACK JIANG(江必旺)历史上代自然人陈荣华等6名自然人持有股份,江必旺实际持股比例为13.4701%。2015年至2017年,除陈荣华以外的5名自然人股东与江必旺解除代持。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江必旺作为唯一的外国投资者持股比例不足25%,是否导致纳微有限不符合中外合资企业的要求,是否存在被追究虚假设立、欠税或其他法律责任的风险;(2)解除代持是否已履行中、美两国有关税务法律规定的必要程序,江必旺是否存在被追缴欠税或其他法律风险,是否会影响发行人控制权的稳定。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科创板过会企业一览: 序号 公司名称 上会日期 拟募集资金 保荐机构 1 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08 6.00亿元 东方花旗证券 2 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4 3.78亿元 光大证券 3 湖南南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6.70亿元 西部证券 4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7.64亿元 信达证券 5 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5.81亿元 中山证券 6 江苏吉贝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6.90亿元 国金证券 7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11 30.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8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11 3.22亿元 海通证券 9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30 27.00亿元 中金公司 10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31 34.37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1 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 2020/03/31 19.82亿元 中金公司 12 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1 4.22亿元 德邦证券 13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1 4.5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4 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2 5.38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5 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2 4.37亿元 东兴证券 16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3 4.07亿元 华安证券 17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3 6.5亿元 海通证券 18 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7 3.66亿元 浙商证券 19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13 11.35亿元 国信证券 20 苏州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17 9.98亿元 招商证券 21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4 5.3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22 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7 3.79亿元 民生证券 23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2.56亿元 光大证券 24 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7.60亿元 申港证券 25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6.33亿元 方正承销保荐 26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 2020/04/30 10.00亿元 中信证券 27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30 12.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28 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30 5.33亿元 中信证券 29 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1 31.83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30 江苏云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1 3.19亿元 浙商证券 31 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4 5.66亿元 华林证券 32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4 5.45亿元 中信证券 33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1 7.90亿元 招商证券 34 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1 7.46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35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2 8.00亿元 招商证券 36 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6 3.56亿元 中国银河 37 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6 4.67亿元 长江保荐 38 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7 5.31亿元 中航证券 中信证券 39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7 3.99亿元 东兴证券 40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8 3.18亿元 兴业证券 41 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8 3.5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4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9 15亿元 东吴证券 43 江苏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7.46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44 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3.71亿元 中金公司 45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6.00亿元 国信证券 46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28.01亿元 中信证券 47 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3.50亿元 安信证券 48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7.0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49 北京键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3.20亿元 中信证券 50 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3.74亿元 民生证券 51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6.93亿元 东兴证券 52 成都盟升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5.08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53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5 46.99亿元 中信证券 54 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9.20亿元 光大证券 55 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11.61亿元 中信证券 56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5.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57 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5.1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58 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10.52亿元 海通证券 59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1 5.00亿元 海通证券 60 北京博睿宏远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1 4.13亿元 兴业证券 61 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 2020/6/12 20.7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2 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5 3.98亿元 民生证券 63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5 16.07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64 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6 4.42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5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6 5.35亿元 中信证券 66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7 5.46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7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7 6.81亿元 安信证券 68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8 3.60亿元 招商证券 6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2020/6/19 200亿元 海通证券 中金公司 70 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2 8.00亿元 中信证券 71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3 5.57亿元 西部证券 72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3 45.0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73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9 4.07亿元 兴业证券 74 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9 3.21亿元 民生证券 75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7/6 35.95亿元 中信证券 76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7/6 6.77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77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4 2.76亿元 国元证券 78 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4 8.04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79 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5 2.16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80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5 7.70亿元 海通证券 81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7 5.45亿元 中信证券 82 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7 7.07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83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0 3.60亿元 安信证券 84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2 3.05亿元 东方投行 85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2 8.50亿元 海通证券 86 深圳市科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8 13.07亿元 中天国富证券 87 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8 10.09亿元 申港证券 88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7/31 30.05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89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2020/7/31 5.63亿元 东莞证券 90 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0/8/6 20.01亿元 瑞银证券 91 东来涂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7 4.31亿元 东方投行 92 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8/7 12.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93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4.33亿元 西部证券 94 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5.08亿元 民生证券 95 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5.31亿元 兴业证券 96 大连豪森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8.00亿元 海通证券 97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17.00亿元 中信证券 98 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3.82亿元 中泰证券 99 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2.71亿元 海通证券 100 上海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5.25亿元 长江保荐 101 杭华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6 3.83亿元 浙商证券 102 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6 15.03亿元 中信证券 103 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6.7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光大证券 104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2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05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7.33亿元 中信证券 106 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 17.05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07 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 6.09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08 杭州爱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 4.70亿元 海通证券 109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 20.0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0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4.6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1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11.88亿元 中金公司 112 深圳市惠泰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4.49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3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0/9/8 5.70亿元 海通证券 114 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9/8 8.40亿元 中信证券 115 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0 4.45亿元 东莞证券 116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0 4.10亿元 民生证券 117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4 27.18亿元 中信证券 五矿证券 118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4 4.65亿元 国元证券 119 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4.90亿元 光大证券 120 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15.05亿元 中信证券 121 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3.63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22 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7 5.43亿元 东吴证券 123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7 4.51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24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8 480.00亿元 中金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 125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8 14.23亿元 国信证券 126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2 6.00亿元 海通证券 127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2 4.46亿元 中信证券 128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4 13.56亿元 海通证券 129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4 10.92亿元 海通证券 130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6.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31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20.40亿元 中信证券 132 常州银河世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3.2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33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2020/9/28 200亿元 中金公司 华泰联合证券 134 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8.62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35 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6.11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36 无锡市尚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3.28亿元 中信证券 137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5.41亿元 浙商证券 138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12.00亿元 中金公司 139 罗普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6.74亿元 国金证券 140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4.25亿元 长城证券 141 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5.91亿元 长江保荐 142 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18.00亿元 海通证券 143 腾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4 3.40亿元 兴业证券 144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39.61亿元 东莞证券 145 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6.00亿元 招商证券 146 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7.08亿元 海通证券 147 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3.63亿元 中金公司 148 杭州西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97亿元 国金证券 149 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49亿元 安信证券 150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6.01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51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98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152 杭州美迪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6 7.64亿元 中信证券 153 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6 6.35亿元 中信证券 154 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7 4.73亿元 海通证券 155 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7 3.50亿元 民生证券 156 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4.77亿元 海通证券 157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4.59亿元 民生证券 158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3.88亿元 中信证券 159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6.53亿元 民生证券 160 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4 3.27亿元 华菁证券 161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4 4.40亿元 东莞证券 162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9.85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63 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3.00亿元 国元证券 164 上海翼捷工业安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3.94亿元 国金证券 165 格科微有限公司 2020/11/06 69.60亿元 中金公司 166 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05亿元 长江保荐 167 气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86亿元 华创证券 168 广东纬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20亿元 中信证券 169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0 5.04亿元 中信证券 170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0 5.47亿元 长江保荐 171 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90亿元 红塔证券 中泰证券 172 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3.80亿元 西部证券 173 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13亿元 浙商证券 174 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54亿元 东方投行 175 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7 5.70亿元 安信证券 176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7 5.71亿元 兴业证券 177 成都智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4.36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78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31.06亿元 中信证券 179 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6.13亿元 光大证券 180 南京森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5.8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81 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0 5.50亿元 南京证券 182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0 6.5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83 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3 5.03亿元 中泰证券 184 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5 9.17亿元 浙商证券 185 上海睿昂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6 8.17亿元 海通证券 186 北京中数智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7 3.7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87 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7 7.66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88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1 4.47亿元 东吴证券 189 深圳市正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1 3.73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90 海霍莱沃电子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3.63亿元 海通证券 191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29.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92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3.65亿元 中信证券
原标题:数字科技的“排头兵”,抢滩登陆正当时 文/孟永辉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深度改造行业为代表的全新发展时代的来临。 同消费互联网时代不同的是,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对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赋能与改造,而并不仅仅一味地收割流量。 作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金融行业的改造和变革,特别是抛弃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一个不得不着重思考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大背景下,金融科技顺理成章地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通过以大数据、AI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一场深度改变金融行业的全新发展由此拉开序幕。 按照金融科技的逻辑,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并不是像互联网金融那样将金融行业变成是一个互联网物种,而是更好地回归金融本身。 对于那些早已有了金融科技念头的传统金融机构来讲,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于是,我们看到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投身到了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一场从改造内在的元素为代表的金融新进化开始上演。 毋庸置疑的是,这种以回归金融、改造金融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相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讲的确是一种修正和完善。它让金融重新成为了自己,并且开始发生深度且本质的改变。 然而,金融科技本身对于金融机构的极端依赖,最终让金融科技本身变成了一个仅仅只有金融机构才可以参与其中的游戏,对于那些并不具备明显的金融属性,特别是没有具备相关资质的玩家们来讲,其实是一种另类的拒绝。 因此,我们在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来看待金融行业的进化并不仅仅只是将金融科技看成是唯一的发展方向,而是应该寻找一个更多的玩家,特别是掌握了技术与数据优势的玩家同样可以参与其中的全新路径。 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相对于金融科技的专属与独特,数字科技则具有更加明显且全面的普适性。 金融科技是开始,数字科技是未来 以新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对于金融行业的深度改造并不是错误的,它是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芥蒂以及对于让金融回归金融的渴求,最终让金融科技变成了仅仅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专属,金融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套用产业互联网的模式,而是要寻找具有金融特色的模式,于是,金融科技在某种情况下变成了金融机构深度科技化的开始。 通过将新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当中,原本组成金融行业的内在元素开始发生了深度而又全面的变革,大数据、AI等新的元素在金融行业当中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多。 相对于互联网金融式的渠道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来讲,金融科技的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显著的进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 然而,我们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这种以立足金融行业本身的变革,最终让金融科技变成了金融行业的专属,对于那些并不具备传统金融架构和元素的玩家们来讲,则是一种另类的拒绝。 同样是在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我们同样看到了以赋能和改造为代表的新方向的出现,对于那些并不拥有金融元素和架构的玩家们来讲,他们可以扮演赋能者的角色,通过赋能传统金融机构的方式来参与到金融科技当中。 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让那些并不具备金融资质的玩家参与进来,但是,金融机构本身数量上的短板,最终让这些玩家们不得不面临僧多粥少的窘境。 另外,金融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开放所有的环节让赋能者参与,于是,以金融科技为出发点的赋能方式就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存在,表面上是在用新技术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度改造,实质上却并未真正解决金融行业内部最本质的痛点和难题。 寻找一种能够让更多玩家参与其中,能够让金融行业更加深度和全面变革的新方式,成为破解金融科技弊端的关键所在,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 同金融科技的局限性相比,数字科技具有更多的普适性,它不仅可以让金融玩家与科技玩家都参与其中,而且可以将金融与外部行业更加深度和全面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了让金融回归实体的目标。 因为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是趋势,即使是金融科技,同样要进化到数字化的阶段,从这个角度来看,用数字科技来诠释金融行业的新未来再合适不过了。 另外,数字化浪潮的来临并不仅仅只是在金融行业发生,在金融之外的其他行业同样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而又深度的变革。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数字科技提供了一种金融行业与外部行业可以桥接在一起的全新方式,它可以让金融更好地回归实体,更好地与实体进行深度而又全面的整合。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金融科技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更加普适的数字科技则才是金融行业的新未来。 抢滩登陆正当时,数字科技的关键点在哪? 数字科技本身的普适性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巨大的想象空间,不仅吸引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参与,同样吸引了诸多金融科技玩家投身其中。 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发展的重点从金融科技转移到数字科技身上,一场抢滩登陆的战役由此打响。当抢滩登陆正当时,我们或许应该更多地去思考数字科技的关键点。 联接仅是开始,耦合才是关键。毋庸置疑的是,数字科技本身衍生于金融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也必须不断联接起金融与外部行业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让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于数字科技的玩家们来讲,其实就是要扮演联接者的角色,让金融行业与外部行业之间可以更好地联通,让金融行业更好地对外部行业进行深度赋能,让外部行业更好地让金融行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从现阶段的数字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那些真正开始意识并且真正开始扮演联接者角色的玩家才是真正抓住了数字科技发展的关键。 对于那些依然仅仅只是单纯地做金融,单纯地做赋能的玩家来讲,在这个阶段,他们已经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然而,对于那些已经扮演起联接者角色的玩家们来讲,联接仅仅只是开始,在桥接起金融与外部行业之后,他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让金融与外部行业实现深度融合,从而达成1+1>2的效果。 因此,耦合,才是未来数字科技玩家真正应该要做的,只有经过了这样一个阶段之后,金融与外部行业之间的壁垒与鸿沟才能消弭,金融才能真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毛细血管”。 科技仅是开始,数字才是方向。数字科技,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数字”,而不是“科技”。之所以会有数字科技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科技衍生而来的。 因此,数字科技的关键并不在于科技,而是在于数字。 科技的概念主要聚焦在赋能和改造上,数字的概念主要聚焦在新物种的产生上。 对于玩家们来讲,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数字”上,而非“科技”上。 正如前面所讲,“数字”的关注点在于新物种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扮演的仅仅只是手术刀的角色,它解决的是传统行业的痛点和难题,而数字科技的玩家则要具备将业已改变的传统行业进行再造,并且产生新物种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那些仅仅只是把数字科技的重点放在了“科技”上,而不是“数字”上的玩家,依然是金融科技的底层逻辑的延续,等到流量红利不再,赋能空间见顶,这些玩家依然会选择逃离,甚至会被淘汰。 相反,那些把数字科技的重点放在“数字”上的玩家则可以与即将到来的数字经济一起长期共存,并且持续发展。 当数字科技的玩家真正成为数字经济的塑造者,而不再是修修补补的改造者的时候,他们才是真正决定数字科技未来的真正力量。 因此,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玩家抢滩登陆数字科技的时候,我们或许要更多地从“数字”,而不是“科技”的角度来思考数字科技的关键点。 结语 当产业互联网的风潮来临,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金融科技为主打的全新发展的来临。 不可否认的是,较之于互联网金融的简单收割,金融科技让我们看到了让金融回归金融的方向。 于是,很多人开始将投身到金融科技的洪流之中。 然而,金融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所谓的金融科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享受红利的存在,最终,金融科技仅仅只是那些具备金融特质的玩家们的专属领地。 寻找更加普适,更加深度的替代者,成为人们不得不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字科技便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 相对于金融科技的局限性,数字科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新未来。 然而,仅仅只是加持数字科技的概念,但却无法抓住数字科技的关键点同样是无济于事的。 认清数字科技的关键点,或许才能真正成为抢滩登陆的“排头兵”。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12月21日晚间,京东数科发生重要人事变动。 京东集团发布人事任命公告称,经京东集团管理层提议,拟报京东数字科技董事会批准:任命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先生为京东数字科技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任命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李娅云为京东数字科技CEO。二人均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汇报。 京东数科对回应称,出任京东数字科技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将有助于陈生强先生将更多精力聚焦前瞻发展和业务布局,凭借其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战略洞察,在战略规划、产品打磨、技术升级上进一步构建数字科技业务的核心壁垒,协助京东集团刘强东先生从更高、更长远的角度为京东数字科技超前谋划、拓展未来”。 据记者了解,任命获批后,李娅云将统筹负责京东数字科技的日常经营管理,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先生汇报,并协助京东数字科技副董事长陈生强先生做好战略、产品和研发的落地。 资料显示,李娅云于2007年12月加入京东,曾任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在合规治理、网络安全治理、政府事务合作、内部专项审计等工作中均取得重大突破。公告表示,李娅云女士敏锐严谨的思维和细致高效的管理,将引领京东数科持续实现稳健的创新和发展。 京东数科方面强调,这一管理层的任命提议也是京东集团轮岗制度的体现,目前京东集团的核心管理层在现有岗位上满一定年限后都会转至其他不同岗位进行轮岗。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记者指出,“从外部环境看,京东数科此举顺应时局调整高管队伍,由首席合规官李娅云担任CEO,一方面有助于审视自我,将合规作为自身发展的首要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审时度势,能够使京东在数字经济时代行稳致远。”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记者表示,“在行业监管趋严,以及上市的当口上,京东数科调整了CEO的任命,其决策背后可能意味着京东数科阶段性战略侧重的变化。在政策和监管的变化中,积极拥抱监管,稳健合规可能才是当下数字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管理层安排,也利于落实合规与创新增长之间的平衡。” 9月1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上交所已经受理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陈生强于2007年4月加入京东集团,曾任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2013年10月至今任发行人董事、总经理;2018年6月至今任发行人总经理。
原标题:【解放思想大讨论】鲁商云先后到鲁信科技、山东黄金集团对标学习 为深入开展集团第三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近期鲁商云副主任陈希带队先后到鲁信科技、山东黄金集团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标学习。 鲁信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来,形成了完善的运营体系,以鲁信互联网金融平台为载体,以资产资源为纽带,以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为支撑,向广大用户提供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双方在现场交流中,重点针对科技公司运营模式及业务开展、组织架构及员工队伍建设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和深入探讨,为鲁商云未来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山东黄金集团自2018年启动“1151”信息化战略,截至今年,已经成功打造了“山金云”,并建成集团统一协同运营平台(COP),统一了集团数据的互联互通及信息化系统的融合,使经营管理数字化、精细化,决策可视化、智能化。山东黄金集团在信息化规划与建设方面与鲁商集团具有较高的契合点,通过现场的互动交流,双方在混合云建设、协同办公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层面的深度探讨,为未来“鲁商云”的建设和系统协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此次对标学习受益良多,鲁商云将以此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起点,创新求变,再启征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4日讯 上交所今日晚间发布公告,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定于2020年12月15日上午9时召开2020年第119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核江苏联测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项。
新华社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代表四部门就约谈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此次约谈的背景是什么?答: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和平台企业的规范健康发展。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对做好相关金融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将以此为根本遵循,依法依规监管金融市场主体,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约束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和金融市场秩序。蚂蚁集团成立以来,在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方面发挥了创新作用。作为金融科技和平台经济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蚂蚁集团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将企业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必须切实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此次金融管理部门约谈蚂蚁集团,主要目的是督促指导蚂蚁集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进一步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问:约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金融管理部门根据金融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指出了蚂蚁集团目前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漠,藐视监管合规要求,存在违规监管套利行为;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排斥同业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者投诉等。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了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蚂蚁集团要充分认识到整改的严肃性和必要性,对标监管要求,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和实施时间表。同时,要加强风险管控,保持业务连续性和企业正常经营,确保对公众的金融服务质量。金融管理部门将与蚂蚁集团保持密切沟通,充分听取其意见建议。问: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科技监管的政策取向是什么?答:金融管理部门将一如既往鼓励、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遵从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守正创新,推动金融科技成为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金融科技企业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树立严格遵守金融监管要求的合规意识、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市场意识、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服务意识。未来监管的政策取向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决打破垄断,纠正、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二是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坚持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我国金融科技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金融科技及互联网平台公司是新事物,且快速创新演进,出现很多新特点。金融管理部门将继续加强国际监管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