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字科技,不应是第二个互联网金融 文/孟永辉 互联网金融乱象的逐渐斧正,告诉我们,仅仅只是用流量的思维来看待金融科技化,非但无法促进金融科技化的发展,甚至还会将金融科技带入到发展的死胡同里。纵然是经历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洗礼,我们依然看到有很多人选择忘记,于是,所谓的数字科技并未成为真正让金融步入正轨的新方向,反而成为他们再一次洗劫流量的代名词。 当数字科技再度踏入流量的河流,原本加持在它身上的神奇光环开始退却,所谓的颠覆和创新则成为了他们再度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手段。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模式,说白了就是为了吸引流量的注意,然后再将吸引过来的流量进行简单、粗暴地收割。当所谓的数字科技仅仅只是局限于此,就算是再具有颠覆性的创新都仅仅只是一个概念,非但无法让金融更好地回归本质,甚至还将会把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新的死胡同里。 很显然,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应该是一次对于金融行业的彻彻底底的改造,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应该是一次让金融行业更好地回归。当数字科技无法对金融行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当数字科技无法让金融行业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回归,即使是再具有颠覆性的改造和创新都仅仅只是一个虚假的概念而已。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数字科技非但无法将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阶段,甚至还会成为第二个互联网金融。 数字科技,不应该成为第二个互联网金融,而是应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开路先锋,以此为切入点为我们打开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大门。当我们跳出流量的思维来看待数字科技的时候,所谓的流量将不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新的发展方向。 数字科技正在成为平台 按照笔者的理解,所谓的数字科技其实应该是一种相当基础的存在,它以数字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为行业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技术平台或中台。然而,现在的数字科技玩家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平台或中台,而不是行业的“毛细血管”。当这种定位成为数字科技的主流,所谓的数字科技或许正在成为一个又一个类似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数字科技玩家们则成为了一个撮合数字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平台,并且数字科技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恰恰仅仅只是他们自己。 如果数字科技的玩家们仅仅只是以平台或中台的角色来定位自己,而不是更好地下沉到行业的具体应用场景当中,那么,所谓的数字科技或许又成为了他们收割新一轮流量的代名词。只不过此刻他们收割的流量不再是C端用户,而是变成了B端用户而已。 可以确定的是,数字科技不应该成为平台或中台,而是应该被赋予新的角色和定位。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新的角色和定位,并不仅仅只是我们司空见惯的“阳光”、“雨露”,而是应该有更多的新内涵。笔者将这种新的内涵定义成为促成行业内部深度改造的底层原动力,即数字科技的玩家不应该仅仅只是将收割用户看成自己的追求,而是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对行业带来的切切实实的改造。当数字科技的玩家不再是平台逻辑,不再是自己搭建平台,自己提供解决方案的“独角戏”,所谓的数字科技才不会陷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怪圈里,而是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数字科技并未让金融回归 如果说数字科技并未真正让金融得到回归,可能很多人并不认同,因为按照他们的思维逻辑,他们做数字科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金融的属性得到回归,并且是更好地回归。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虽然我们做数字科技的目的是为了让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得到更好地回归,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却自然不自然地又将数字科技的发展带入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怪圈当中,即数字科技不再是为了让金融更好地回归,而是让金融开始与实体经济脱离。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看到很多的数字科技玩家虽然表面上说在做数字科技,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赋能,实质上,他们在假借数字科技的概念圈流量,继续做收割流量的买卖。当流量聚集之后,我们看到很多的数字科技玩家依然在用金融的传统功能做撮合和中介的事情。当数字科技的功能和作用仅仅只是局限在这个角度的话,那么,所谓的数字科技无法真正让金融得到回归,甚至还将会将金融行业的发展再度带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怪圈当中。 当下,实体经济正在进行一场深度且全面的数字革命,越来越多的实体行业开始选择用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元素。当实体经济的内在元素业已发生了深度且全面改造的大背景下,如果玩家们仅仅只是将数字科技看成是一种获取流量的手段,依然用传统的功能和属性来实现盈利,所谓的数字科技并不能真正让金融回归,而是让金融距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支撑数字科技的新技术并未真正成熟 数字科技之所以能够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想象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底层技术业已发生了深度且全面的改造,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成为真正驱动它的发展的源生动力。然而,虽然我们看到了诸多的数字科技玩家都在用新技术的手段来标榜自己,但是,或许对于新技术的加持仅仅只是局限在营销的概念,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新技术依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当支撑数字科技的新技术并未真正成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数字科技玩家只是在修复传统的运行逻辑,而不是颠覆原有的运行逻辑。然而,数字科技作为一种全新的存在,作为一种彻底地去传统金融功能和属性的存在,如果仅仅只是修复传统金融功能和属性,而不是改变传统金融的功能和属性,所谓的数字科技或许依然仅仅只是外表是新的,内在却依然是旧的。当这种情况持续,数字科技非但无法成为金融进化的新方向,甚至还会失去绝佳的发展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科技玩家们对于新技术的布局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并不是成熟了,而是太稚嫩了。当支撑数字科技的技术都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有关数字科技的所有的改造都仅仅只是为修复和完善互联网的模式,而不是颠覆互联网模式。长期发展下去,数字科技非但无法真正成熟和完善,还会再度陷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困境当中。 所以,对于数字科技的玩家们来讲,真正的短板依然在于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上。但是,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的症结依然在于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只有新技术真正成熟了,只有新技术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了,数字科技的发展才算是跳出了互联网的怪圈,真正进入到了全新的时代。 数字科技依然是“两张皮”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乱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互联网和金融始终都处于“两张皮”的状态,所谓的“两张皮”其实就是说“互联网”与“金融”并未真正融合,最终让互联网金融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存在。因此,真正破除互联网金融乱象的关键在于要改变这种“两张皮”的状态,真正让金融与科技实现深度的融合。 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所谓的金融科技其实是将金融行业的进化带入到了技术端,去金融化最终让金融科技成为鸡肋。于是,数字科技开始出现。正是因此如此,数字科技应当深度改变“两张皮”的状态,通过不断将金融与科技实现融合,最终让数字科技成为一个新的、完美的整体。 然而,从当下数字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却看到的依然是一个“两张皮”的发展状态,即数字科技专注于做B端用户的赋能和改造,而对于C端用户却依然在做着金融相关的事情。很显然,数字科技依然没有摆脱“两张皮”的发展状态。如果数字科技的发展依然是“两张皮”,那么,它的发展或许依然无法摆脱互联网金融的束缚,所谓的数字科技只不过是为了躲避监管而建筑的避风港,而不是真正去落地和应用,真正去开辟新大陆的“战舰”。 改变数字科技的“两张皮”的发展状态,真正让数字与科技实现融合,并且让金融蜕变成为数字,并且是可以与诸多场景和行业都能够产生融合的数字科技,所谓的数字科技的发展才算是真正跳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怪圈。这不仅仅只是需要上文提到的新技术,同样需要的是对于金融行业的再度定义和理解,当新技术的成熟与对金融行业的再定义和理解有了新的结合点,所谓的数字科技才能告别“两张皮”的阶段,真正进入到深度融合,蜕变新生的新阶段。 结语 作为诞生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后时代的存在,数字科技不应该成为第二个互联网金融,而是应该成为金融蜕变的新开始。认清数字科技当前存在的痛点和难题,才能避免陷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怪圈当中。当数字科技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而不再是一种营销和概念,它才能彻底与互联网金融绝缘,从而成为驱动实体经济数字化变革的新动能。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赶在2020年最后一天,号称“柔性屏”独角兽的柔宇科技,提交了IPO招股书,将自身家底展露。最近三年半柔宇科技净亏损31.95亿元,欲融资144.34亿元。它是继中芯国际之后,科创板拟募资金额第二高的企业。 2012年,29岁的刘自鸿创立柔宇科技。而在2019年的最后一次融资中,成立7年的柔宇科技估值接近420亿元,包括中信资本、IDG、深创投等众多知名风投资本均参与过融资。 资本市场备受追捧,但柔宇的产品却一直只闻其声,鲜见其形。围绕柔宇科技的“PPT量产”、“炒概念”、“骗子公司”质疑不断,柔宇虽多次澄清也难改舆论纷扰。 随着招股书披露出更多信息,关于柔宇科技的谜团并未减少。 搜狐财经深度分析其招股书,发现柔宇科技营收体量在2亿元水平,且2020年上半年应收账款的营收占比超过80%。最近三年半,其亏损逐年扩大,自身“造血”能力极其匮乏,长年依靠股权融资、银行借款维持经营资金。 按照2019年柔宇科技2.27亿元的营收计算,144.34亿元的募投资金相当于其60多年的收入。 在产品及销售端,柔宇科技并没有拿出有信服力的产品和数据:依托自身柔性屏产品,其通过手机厂商代工生产的自有品牌手机,半年出货量或不足1.5万部,甚至可能不及格力手机;经搜狐财经走访,柔宇科技在招股书反复提及的、与路易威登及泸州老窖等合作的企业级产品,并未大规模量产或商用。 3年半合计亏损32 亿元,年中向高管借款216万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柔宇科技近年的业绩可谓疲软。 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柔宇科技的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及2.27亿元,两年营收复合增速为87.3%。但其净亏损也呈扩大之势,同一时期,其净亏损分别达到了3.59亿元、8.02亿元及10.73亿元。 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实现营收1.16亿元,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9.61亿元。最近三年一期,柔宇科技的累计净亏损为31.95亿元。截至2020年6月末,柔宇科技累计未分配利润高达-24.2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柔宇科技相对较少的营收,还面临着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最近三年及一期末,其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919.55万元、4149.41万元、8759.3万元及9760.26万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5.1%、38.1%、38.6%及84.1%。 此外,柔宇科技已对一部分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最近三年及一期末,其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分别为160.85万元、346.83万元、1524.67万元及943.38万元,占当期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5.2%、7.7%、14.8%及8.8%。 以深圳市伯亿传媒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柔宇科技2019年第一大客户,柔宇当年对其销售额为4623.16万元。截至2020年6月末,柔宇来自深圳伯亿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3268万元,其中已计提坏账准备为165.19万元。 由于自身“造血”能力薄弱,融资就成为柔宇科技补充资金的主要来源。最近三年一期,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投资性现金流净额皆为负值,仅融资性现金流净额为正。 最近三年,柔宇科技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累计为45.73亿元。由于多次增资扩股,其最近三年及一期末的货币资金分别为8.32亿元、1.33亿元、14.54亿元及8.48亿元。 最近三年一期,柔宇科技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累计也达到了29.76亿元,这些借款主要为银团行提供的长期借款。 2017年9月,柔宇科技子公司柔宇显示与包括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在内的5家银行签订银团贷款合同,获得36.4亿元授信额度。截至2020年6月末,柔宇显示已分4次从银团行提款,累计提款金额为28.56亿元,用于建设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项目一期工程。 最近三年及一期末,柔宇科技的短期有息负债为1.19亿元、0元、3702.36万元及8365.53万元。与同期的货币资金相比,这些有息短债的金额并不突出。 但年末连续持有上亿元货币资金的柔宇科技,却在2019年7月至9月向包括实控人刘自鸿在内的4名创始人及高管累计拆借216万元。其中,对副总经理余晓军的2次拆借金额分别仅为10万元、6万元。 此外,截至2020年6月末,柔宇科技的长期借款高达27.88亿元。由于长期借款之后会陆续转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柔宇的短期偿债压力也将随之上升。 3年融资7轮,实控人与投资方签对赌条款 从柔宇科技目前的业绩来看,一段时间内实现分红并不现实。在所持股份增值后伺机退出,对柔宇的投资者来说似乎更为可行。 招股书显示,2017年7月初,柔宇科技前身柔宇有限的股东为21名,注册资本为4363.69万元。经过7轮融资及3次股权转让后,柔宇有限的股东在2020年2月已增加至41名,注册资本也提高到5279.34万元。 在此期间,柔宇有限的估值也“水涨船高”。2017年12月,柔宇有限进行第一次股权转让时,每注册资本为25.15元。到了2020年2月进行第三次股权转让时,其每注册资本升至151.58元,是2017年12月的6倍多。后进入的机构将面临更大的退出压力。 而在2019年11月进入的3家投资机构,则直接与包括刘自鸿在内的4名创始股东签订了关于上市的对赌条款。 彼时,深圳慧港、天津玮祥、西藏祥盛分别出资17亿元、3000万元、1.7亿元入股柔宇有限。该轮融资完成后,三者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06%、0.07%、2.53%。 其中,深圳慧港、天津玮祥均为本轮新进入的机构。根据深圳慧港的出资金额与持股比例推算,当时柔宇有限的估值为418.72亿元。 招股书显示,3家机构与刘自鸿等人签订的对赌条款大致为,上市主体的每股发行定价若低于投资方的上市主体每股投资成本,则创始股东应与投资方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对投资方进行股份补偿。 2020年9月,3家机构又与刘自鸿等人签署《终止协议》,约定如果柔宇科技的上市申请通过监管部门审核,上述对赌条款将完全终止。如果其上市申请出现未获核准通过、被撤回、被否决等情况,上述对赌条款将恢复法律效力。 柔宇的产品卖给了谁? 招股书称,柔宇科技从事的业务为柔性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全柔性显示屏、全柔性传感器、折叠屏手机、柔性智能手写本等。简单来说,其产品如同企业名称,all in“柔性”。 反观三年半营收5亿、净亏损32亿的业绩,这些柔性产品究竟卖给了谁呢? 很长时间以来,柔宇科技一直对外界宣称采用to B、to C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其营收来自于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者产品。 其中,企业解决方案包括文娱活动中的柔性手持屏与柔性表演服、智能家居中的全柔性显示屏中控、运动时尚行业的柔性显示衣帽套装、办公教育领域的智能铭牌会议系统等。消费者产品则包括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柔性智能手写本RoWrite、头戴系列产品。 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柔宇科技一半以上的营收都来自于企业解决方案。而在2020年上半年,该业务的收入比例萎缩至22%,销售额仅2476万元,不足2019年全年的20%。 消费者产品的收入比例则由2019年的42%增至2020年上半年的78%,半年实现营收8768.69万元。 在招股书中,柔宇科技并未披露各产品线的详细销售情况。按已披露的柔派手机5985元/部的平均单价计算,假设其上半年消费者产品业务的营收都来自于此款手机,半年出货量也仅为不足1.5万部,这一数据甚至可能不及半个月卖出2000多部的格力手机。 搜狐财经查询电商平台发现,目前柔宇淘宝官方旗舰店中仅有FlexPai2这一款手机,256G、512G版本的月销量分别为200件、7件,二者在柔宇京东自营旗舰店累计销量分别为1298件、1294件。 2020年4月,柔宇宣布与中兴达成合作,将为中兴提供全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以及解决方案。招股书显示,此次合作将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该机型相较第一代更轻更薄,折叠后完全无缝隙。 这是柔宇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与手机厂商进行合作,但据招股书披露,相关产品目前仍处于上市准备阶段。而这距离量产、大规模商用仍有较大差距。 搜狐财经注意到,柔宇科技在招股书中反复7次提到,其积累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Vertu、空中客车、路易威登、泸州老窖、东方演艺集团、格力电器等一批知名企业级客户。 按照柔宇科技的说法,其在2020年与泸州老窖进行合作,将全柔性屏应用到酒瓶包装展示中,并实现量产出货。 网络上有报道显示,2020年7月,柔宇携手泸州老窖打造“柔性屏+白酒”跨界CP引发热议。“纸一样轻薄的全柔性显示屏被批量集成到泸州老窖某些高端品种的酒瓶上。”该报道称。 1月5日,搜狐财经在北京走访了泸州老窖丰体北路旗舰店、六里桥旗舰店等店面,没有见到任何和柔宇有关的产品和信息。一位店员称:“没见过全柔性瓶的国窖1573。” 一位接近泸州老窖的相关人士告诉搜狐财经,他“没有见过相关产品量产”。 招股书中提到,2019年5月,香港柔宇与路易威登签署了相关协议,就DIDA项目向其提供柔性显示屏,且在路易威登的纽约、巴黎时装秀上展出了集成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的手包产品。 “让设计师们可以自由地将柔性显示屏设计到包包当中,还可通过柔性显示屏进行触控互动,实时展示品牌精彩视频。”彼时,柔宇科技这样形容此次跨界。 路易威登一名员工对搜狐财经表示,该产品确实曾对外展出,但没有实现大规模销售,且需要通过定制购买。 相比之下,柔宇手机和运营商的合作关系更为简单。招股书中有销售合同显示,柔宇科技分别在2019年10月、2020年11月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签署采购合同,提供折叠屏手机。 搜狐财经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官网看到,中国移动官网中的柔宇FlexPai2手机显示为下架状态,中国电信官网则未上线相关产品。 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为7913.15万元,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68.2%。搜狐财经注意到,前五大客户里面,并没有柔宇科技在招股书中反复提及7次的“空中客车、路易威登、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 其中,壹梁实业连续多年位居前五大客户之列,柔宇科技2020年上半年对其销售金额近19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16.8%。据网易财经清流工作室报道,壹梁实业除了客户的身份外,其关联公司深圳同创鑫也向柔宇科技的美国公司发货柔宇的产品。 而柔宇科技2019年的第三大客户海南故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作的海南故事商城,疑似被运作为启程SEC物权链项目。股权穿透后,海南故事的大股东疑似曾因售卖“原始股”在诸多社交平台被指控为“骗子”。 上半年产能利用率5%,仍计划募资49亿扩充产能 招股书称,柔宇科技拟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的股份,计划募资144.34亿元。其中,有高达72亿元的募资,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将有4.62亿元募资用于柔性前沿技术研发项目,有49.39亿元用于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有11.24亿元用于柔性技术的企业解决方案开发项目,有7.1亿元用于新一代柔性智能终端开发项目。 柔宇科技称,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下称基地扩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8英寸全柔性屏3670千片、7.2英寸全柔性屏1742千片、10英寸全柔性屏912千片,总计新增年产能6324千片。 然而,在急于增加产能的背后,是柔宇科技突出的产能闲置问题。 招股书显示,最近两年一期,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的产量分别为1.76千张、14.56千张及1.23千张,设计产能则分别为11.67千张、46.67千张及23.33千张。以此计算,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5.1%、31.2%及5.3%。 柔宇科技称,2018年产能利用率较低,是由于产量尚处于爬坡阶段。2020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较低,则是因为部分订单延后,且2019年尚有部分显示屏备货。 在募资4.62亿元的柔性前沿技术研发项目中,柔宇科技称,其拟开展柔性电子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柔性Micro LED显示技术、柔性AIoT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柔性电子集成电路和执行器、自由形态及可拉伸全柔性传感器的开发。 在募资11.24亿元的柔性技术企业解决方案开发项目中,柔宇科技的研发方向包括,全柔性多场景内容拼接推送与AI艺术效果软件系统与互联平台、智能机构柔屏支撑包覆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开发、柔性感知与万物互联集成SoC芯片定制设计和开发、行业应用的全柔性技术解决方案落地。 至于募资7.1亿元的新一代柔性智能终端开发项目,柔宇科技则准备进行全柔性屏及相关传感器技术、高精密度铰链(转轴、抽拉及其他器件)机械形变机构、柔性OS操作系统、移动通信和芯片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6月末,柔宇科技的总资产为72.08亿元,净资产为33.78亿元。以此计算,柔宇此次募资总额是其总资产的2倍,是其净资产的约4.3倍。光是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的72亿元募资金额,就与其总资产持平。
1月5日晚间,亿通科技公告称,公司股东王振洪将其所持亿通科技907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9.99%)转让给安徽顺源。 交割完成后,安徽顺源成为亿通科技的控股股东,黄汪将成为亿通科技的实际控制人。 安徽顺源的控制主体为华米科技,华米科技主要从事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工作。此举被业内解读为华米科技欲借壳实现回A上市。 正经历“去小米化”阵痛的华米科技,近年来营收、净利增速动力不足。登陆纽交所三年,股价和市值未有起色,借壳回A或成华米科技突破发展瓶颈的“救命稻草”。 溢价60%入股亿通科技 公告显示,本次股份转让的每股转让价格约为10.57元,较1月5日亿通科技的收盘价6.58元溢价60.64%,转让总价款为9.60亿元。 据悉,亿通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有线电视广播设备和智能化监控工程,与华米科技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业务似乎关联不大。 上市9年,亿通科技总资产规模停滞不前,营收、净利逐年下滑,盈利能力屡受质疑。 去年1月,亿通科技曾试图斥资12.9亿元,收购营收规模是自己的3.6倍、净利润是自己13.75倍的华网信息100%的股权。 此次交易对价是亿通科技总资产的2.5倍、现金支付金额是其货币资金的2.2倍。这起“蛇吞象”式的并购交易也引来了深交所的27连问,最终因未能通过审核而告吹。 截至发稿,亿通科技股价报7.9元/股,涨幅达20.06%,最新市值24亿元。 有媒体报道称,华米科技收购亿通科技,是期望利用亿通获得进入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机会。搜狐财经就华米入股亿通的目的采访华米科技相关负责人,获回复称“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披露的,以公告为准”。 华米科技自2018年登陆纽交所后,股价表现一直起伏不定,最低时股价一度跌至7.27美元,美股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 截至发稿,华米科技最新报价13.33美元,较发行价11美元仅增长2.33美元,总市值8.3亿美元,市盈率为17.6。 反观同属于小米生态链企业、主营智能清洁设备的石头科技,在国内科创板上市不足一年,已实现股价与市值翻番。 石头科技的营收规模甚至不及华米科技。2020年前三季度,石头科技营收29.80亿元,华米科技营收44.61亿元;但同期,石头科技以8.32亿元的净利润,远超华米科技的1.14亿元。 自上市以来,石头科技股价一路走高,最高时创下1073.99元/股的记录。截至发稿,石头科技股价报收970.99元,总市值647亿元,市盈率达58.8。 而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创业板排队企业中处于已受理状态的有83家,已问询企业有218家,排队企业总数超300家。借壳上市则可以缩短回A排队等待的时间。 此外,截至2020年9月30日,华米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为51.73%,高于同属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云米科技和石头科技。 2020年前三季度,华米科技实现营收44.61亿元,扣非净利润1.14亿元,而同期研发支出就高达4.08亿元。 为了增加品牌知名度、拓展销售渠道,2020年第二季度,华米科技的销售和营销支出同比大涨77%至7130万元,占总收入的6.3%,而前一季占比仅3.9%。 经历了创业初期的高速增长后,近几年华米科技业绩增速开始放缓,面对当前“去小米化”压力,无论是扶持自有品牌还是拓展渠道,都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若成功借壳上市,还将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 净利降70%,“去小米化”阵痛难消 依托小米品牌和渠道赋能,成立于2013年底的华米科技,在创立之初便实现超高速发展,并于2018年成功登陆纽交所。 2015至2017年,小米可穿戴设备分别收入8.7亿元、14.3亿元、16.1亿元,占华米总营收的97%、92%、82%。2018年,小米产品的收入占比降至60%,2019年占比回升至72%。 代工、分销小米产品虽贡献了华米科技绝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但小米的“高性价比”路线和分成模式决定了华米科技难以实现超高利润。 去年开始,华米科技营收增速现放缓态势,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滑70%左右。三季报显示,华米科技2020年前三季营收增长20.54%,净利润下滑69.14%,取得上市以来最差的增速成绩。 华米科技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到营销和研发费用上涨的影响。出于对利润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的需求,华米科技持续加码自有品牌Amazfit。 为打破外界“只知小米不知华米”的品牌认知,2020年二季度华米用于营销推广的费用大涨近八成,研发投入增长25%。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华米科技目前的体量,仍不具备“单飞”的实力。去年9月以来,苹果、vivo等多个品牌“扎堆”发布智能手表,华米科技所在的智能穿戴设备赛道劲敌众多。 去年4月以来,华米科技运营主体的股东及注册资本发生变动,引起市场对华米与小米“渐行渐远”的猜忌。 双方各自渗透到对方产品线也令二者的竞争关系趋于紧张。2019年底,小米亲自“下场”智能穿戴领域,发布首款自主研发的智能手表,对标华米科技自有品牌Amazfit。 业内人士认为,小米在扩充IoT品类过程中,不免会与其生态链企业的产品线发生重合,这是众多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 去年10月,华米宣布与小米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再延长三年,被业内解读为是华米在难离小米之下的无奈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1月5日晚间,因董事长行贿被刑拘股价“腰斩”的汇纳科技发布公告,同意以自有资金人民币6000万元-1.2亿元采取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普通股A股。 (图片来源:汇纳科技公告) 据汇纳科技公告显示,2020年12月21日,汇纳科技收到张宏俊家属的通知,张宏俊因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而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刑事拘留。 两天后,汇纳科技再度发布公告称,汇纳科技与控股股东、实控人兼董事长、总经理张宏俊家属并不掌握张宏俊涉嫌行贿罪的具体事项和相关情况。在张宏俊被拘留后,董事丁遥代为履行汇纳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图片来源:汇纳科技公告) 截至1月6日收盘,汇纳科技报收17.39元/股,跌0.06%。据同花顺显示,自去年9月起,汇纳科技股价持续暴跌,累计跌超60%。 值得关注的是,在汇纳科技股价“闪崩”期间,仍有公募基金产品重仓该股票。据Wind数据显示,自去年二季度至三季度间,汇纳科技陆续遭49家公募基金公司减持股票,累计市值达2.97亿元。而去年三季度末仍持有汇纳科技股票的4只工银瑞信产品也均已完成清仓jianchi 工银瑞信4产品曾持有汇纳科技 公开资料显示,汇纳科技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以线下实体商业消费者行为数据采集分析为主营业务的服务商,主要产品为视频客流分析系统,2017年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在汇纳科技上市初期,受到了不少基金公司的青睐,曾有29家公募基金持仓该股票。但随着汇纳科技股价疯狂下跌,机构也纷纷减持股票。 据东方财富网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工银瑞信旗下的4只产品重仓汇纳科技股票,成为持股比例最高的金融机构。 据计算,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工银瑞信旗下的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持有汇纳科技379.33万股股票,占流通股本的3.76%,持股市值达1.25亿元,成为重仓汇纳科技股票最高的公募基金产品。 此外,工银高质量成长混合A、工银圆兴混合以及工银科技创新3年封闭混合同期内均持有汇纳科技股票。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工银瑞信4只产品共“抱团”重仓汇纳科技739.42万股股票,共计占流通股本比例达7.33%,共计持股市值达2.4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4只工银瑞信产品的基金经理均为工银瑞信的袁芳。据Wind显示,袁芳自2011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现任基金总规模达233.12亿元,任职期累计回报率达291.29%。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事实上,自去年三季度以来,袁芳所管理的持股汇纳科技的产品均已陆续减持持仓份额。据汇纳科技12月23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上述4只工银瑞信产品已不再其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之内。 从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持仓情况来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该产品主要集中配置消费股,前五大重仓股分别为春风动力、伊利股份、五粮液、中国巨石和福耀玻璃;汇纳科技持股比例仅排在重仓股票的第19位,持股比例达1.19%。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公开资料显示,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自去年二季度开始持有汇纳科技股票,持股比例达1.27%。去年三季度内,袁芳管理的产品陆续减持汇纳科技股票,截至目前,公开资料暂未公布2020年四季度内该产品的调仓情况。 而另外一只重仓汇纳科技股票的工银圆兴混合减持较为明显,据Wind数据显示,去年二季度至三季度,工银圆兴混合累计减持汇纳科技64.94万股股票。 不过从上述4只产品的收益率来看,并未受到汇纳科技的影响。 据Wind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工银圆兴混合、工银高质量成长混合A以及工银科技创新3年封闭混合产品回报率分别为39.15%、40.79%、28.37%以及27.71%。 袁芳对媒体表示,汇纳科技是客流分析系统的头部企业,在购物中心中市占率较高,是细分领域第一梯队。去年由于疫情原因,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受到较大打击,前三季度进展缓慢,在四季度疫情恢复后,公司业务拓展仍然相对低于市场预期。 袁芳表示,当时买入汇纳科技,在组合管理层面做过通盘考虑并充分评估了风险,组合占比控制在1%以下,即便基本面不及预期对组合的影响也依然可控。遇到疫情,小公司基本面抵抗风险的能力差。在Q3央行的货币和信用政策发生边际变化后,开始对流动性不足的小公司谨慎,并决策开始减持,整个Q3都在进行持续的减持。在12月22日汇纳科技新闻曝光前,已经基本完成减持,对组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 单季度49家基金公司减持汇纳科技 除工银瑞信外,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庚基金和易方达基金也均有产品持仓汇纳科技股。 据Wind显示,中庚小盘价值股票2020年三季度末持有汇纳科技240万股股票,持股市值达7500万元。 此外,同期内,易方达双债增强债券A也同样持有70万股汇纳科技股,持股总市值达2200万元。 不过与工银瑞信不同的是,中庚基金规模位于公募基金行业的下游,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其管理规模仅达78.73亿元,目前中庚基金旗下管理3只基金产品,共有2名产品经理。 Wind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庚小盘价值股票的规模达27.75亿元,占公司总管理规模的35.25%,也是中庚基金旗下唯一一直股票型基金产品。 规模不足百亿元的中庚基金目前仅有的产品类型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从上述两类产品的收益率来看,均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Wind数据端显示,近1年来,中庚小盘价值股票的产品回报率为39.07%,“跑输”行业均值3.64%;同期内,两只混合型基金的回报率均值为30.68%,落后行业均值14.76%。 而持仓汇纳科技股票的中庚小盘价值股票,近3个月以来,产品回报率仅达5.57%。 事实上,面对汇纳科技股价一路下行,金融机构也纷纷“用脚投票”。 据东方财富网显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仍有55家公募基金持仓汇纳科技股票,其中包括华夏基金、嘉实基金等,持股总数达1826.62万股,持股市值达6.38亿元。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不过从持股比例来看,排名前五位的公募基金产品较去年三季度并未有明显区别。其中,嘉实基金的基金资产管理计划位于持股排行的第四位,持股总数达113.02万股。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然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该产品未出现在汇纳科技的持股机构榜单上,已清仓减持该股票。
● 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芯科技”)申请科创板上市日前获上交所受理,国泰君安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本次闯关科创板,公司拟募资6.03亿元投建信息安全芯片、SoC芯片等项目。 招股书显示,国芯科技是一家聚焦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公司。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我国嵌入式CPU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需求领域客户,持续发展我国自主可控高端嵌入式CPU系列,实现国产化替代,为解决我国高端芯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产品应用于三大关键领域 根据招股书,国芯科技成立于2001年6月25日,注册资本18000万元,是一家聚焦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CPU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公司,在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需求领域已实现较为广泛的应用。 国芯科技的主要产品与服务为IP授权、芯片定制服务和自主芯片及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信息安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边缘计算和网络通信三大关键领域,为实现芯片的安全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据介绍,国芯科技于2006年实现国产嵌入式CPU累计上百万颗应用,于2008年实现累计上千万颗应用,于2015年实现累计上亿颗应用,为国产嵌入式CPU产业化应用领先企业之一。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已累计为超过80家客户提供超过110次的CPUIP授权。 公司持续专注于国产嵌入式CPU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6月(简称“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研发投入2.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41%。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获授权专利106项(其中发明专利102项),拥有104项软件著作权和3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值得注意的是,集成电路行业的研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面临设计研发未能按预期达到公司的研发目标、研发设计成果未能达到客户的验收标准、流片失败等风险,可能影响公司的产品开发、交付进度以及客户的验收结果,从而对后续研发项目的开展和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公司自主可控嵌入式CPU产业化应用客户主要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电子等大型央企集团的下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公安部、国家核心密码研究单位和清华大学等机构的下属研究院所,以及联想、比亚迪和潍柴动力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 面临市场竞争压力 报告期内,国芯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3088.33万元、19477.52万元、23157.03万元和8548.0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40.40万元、319.66万元、3113.64万元和243.46万元,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 在嵌入式CPU领域,现阶段ARM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且其每年均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以维持其产品竞争力。国芯科技目前的嵌入式CPU产业化应用聚焦于对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的国家重大需求与市场需求领域客户,具有国产化应用优势,但作为ARMCPU核的竞争产品,仍面临市场竞争压力,短期内在ARM的优势领域进一步向其发起挑战存在一定的难度。 据了解,随着开源的RISC-V指令架构生态逐步成熟,越来越多公司加入基于RISC-V的CPU研发,包括中科院计算所、阿里等国家重点研发机构和行业巨头,以及众多的初创企业,后续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的定制芯片量产服务和自主芯片及模组产品采取Fabless的运营模式,公司仅从事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业务,将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工序外包。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为集成电路生产的重要环节,对公司供应商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公司合作的晶圆代工厂主要包括台积电、供应商A和华虹宏力等,合作的封装测试厂主要包括华天科技、长电科技、震坤科技、通富微电和京隆科技等。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为71.55%、80.21%、70.78%和68.50%,集中度较高。 此外,下游市场需求的波动将可能影响公司业绩的波动。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088.33万元、19477.52万元、23157.03万元和8548.08万元;分别实现净利润-640.40万元、319.66万元、3113.64万元和243.46万元。如果未来受到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性等因素影响导致下游需求出现大幅下降,或者公司出现研发失败、未能及时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等情形,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 国芯科技本次拟募集资金投向云-端信息安全芯片设计及产业化项目、基于C*CoreCPU核的SoC芯片设计平台设计及产业化项目和基于RISC-V架构的CPU内核设计项目,总投资金额为60251.27万元,公司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关系密切,旨在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信息安全芯片及模组产品、CPUIP储备及研发方面的技术实力。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我国快速发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产品和工具应用日益丰富,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大幅提高。 如今,金融科技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在数字经济时代,全球金融增长点和竞争焦点集中在金融科技方面。因此,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监管部门应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不断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消费者。 数字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稳步推进。一方面,人民银行去年出台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以6部门10省市应用试点为示范,引导金融业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原则,推动构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另一方面,人民银行打造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9地开展试点,推出60个惠民利企项目,探索出一条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能包容合理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监管之路。 不久前,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20金融街论坛暨成方金融科技论坛上表示,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力“六稳”“六保”,坚持发展与监管“两手抓”,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构建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金融科技“四梁八柱”,我国数字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目前发展态势看,我国金融科技应用取得很大成绩,主要表现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已实现基本金融服务城乡全覆盖;数字信贷从根本上改善了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贷款服务;数字保险显著拓宽了保险覆盖范围;金融数字化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金融科技也有力支持了防疫抗疫等。 不仅如此,2020年数字人民币探索稳步推进,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了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人民银行已联合地方政府,先后在深圳、苏州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 坚持既鼓励创新又守牢底线的积极审慎态度 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使金融创新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对此,范一飞将其总结为四点:数据安全保护刻不容缓,数字鸿沟弥合任重道远,供应链安全可控迫在眉睫,业务交叉风险不容忽视。 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2020金融科技创新成都峰会上表示,金融本质上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创新与风险如影随形。金融业要正确处理创新与风险的关系,牢记有技术不能任性、有数据不能滥用,严格落实风险主体责任,不能突破制度的笼子,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董希淼建议,未来金融科技应推动三个方面的转变。从服务重点看,应更多服务中小微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配置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制造业、“三农”经济的支持。去年从业务模式看,应大力发展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弥补企业信用数据较少等不足,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对制造业企业信息收集和风险识别、监测,提高产品匹配的精准度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从风险防范看,要趋利避害,注意规避数字金融发展可能带来的偏差和问题。 培育科技新动力 创造金融新机遇 如何更好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范一飞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尊重金融科技发展客观规律,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聚焦实体经济与社会民生关键环节,找准薄弱点、盯住落脚点,合理规范运用科技手段赋能金融提质增效,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具体来看,李伟表示,人民银行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巴塞尔协议等国际监管框架,设计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10月22日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白皮书,正式推出了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创新监管工具。人民银行将充分发挥创新监管工具的引领、护航和孵化作用,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风险可控的真实市场中对创新应用的理论原型、技术选型、业务模式进行全链条实践测试,及时识别并防控风险,有效验证创新价值,快速打造既满足市场需求又符合监管要求的优质金融产品服务。 从实践角度看,董希淼认为,应借助数字技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制度安排和数字技术应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将社会责任和绿色发展纳入核心价值观,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对于老年人、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痛点,在去年11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表示,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引导金融机构用好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深度、广度和温度,让金融科技成果更好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保证在数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1日讯 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127次审议会议于昨日上午召开,审议结果显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众精工”)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是2020年第215家过会的科创板企业。 博众精工此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保荐代表人为陈劭悦、米耀。这是华泰联合证券年内保荐成功的第22单科创板项目。此前,3月11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3月31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4月2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4月24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5月11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5月28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6月1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江苏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6月3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成都盟升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6月10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7月14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7月17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8月7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8月28日,华泰联合证券和光大证券联合保荐的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9月2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9月25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9月28日,华泰联合证券和中金公司联合保荐的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9月29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0月21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1月6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1月19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南京森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1月27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2月11日,华泰联合证券保荐的西安康拓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注:2家券商联合保荐每家券商按0.5计算。) 博众精工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同时,公司亦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家电、日化等行业领域。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乔岳投资直接持有博众精工36.02%的股份,为博众精工的控股股东。博众精工的实际控制人为吕绍林、程彩霞夫妇。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两人通过乔岳投资、苏州众一、苏州众二、苏州众六、苏州众之七、苏州众之八、苏州众十间接控制博众精工合计91.00%的股份。 博众精工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公开发行新股不低于4001万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且不低于本次发行完成后股份总数的10%,拟募集资金11.10亿元,其中5.3亿元用于“消费电子行业自动化设备扩产建设项目”、8100.00万元用于“汽车、新能源行业自动化设备产业化建设项目”、9900.0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升级项目”、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上市委现场问询问题 发行人于2019年12月提交科创板上市注册申请,于2020年4月在注册期间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请发行人代表说明前次申报撤回的具体原因及采取的进一步整改措施。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需进一步落实事项 无。 科创板过会企业一览: 序号 公司名称 上会日期 拟募集资金 保荐机构 1 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08 6.00亿元 东方花旗证券 2 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4 3.78亿元 光大证券 3 湖南南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6.70亿元 西部证券 4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7.64亿元 信达证券 5 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5.81亿元 中山证券 6 江苏吉贝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6.90亿元 国金证券 7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11 30.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8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11 3.22亿元 海通证券 9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30 27.00亿元 中金公司 10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31 34.37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1 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 2020/03/31 19.82亿元 中金公司 12 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1 4.22亿元 德邦证券 13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1 4.5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4 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2 5.38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5 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2 4.37亿元 东兴证券 16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3 4.07亿元 华安证券 17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3 6.5亿元 海通证券 18 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7 3.66亿元 浙商证券 19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13 11.35亿元 国信证券 20 苏州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17 9.98亿元 招商证券 21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4 5.3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22 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7 3.79亿元 民生证券 23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2.56亿元 光大证券 24 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7.60亿元 申港证券 25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6.33亿元 方正承销保荐 26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 2020/04/30 10.00亿元 中信证券 27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30 12.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28 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30 5.33亿元 中信证券 29 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1 31.83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30 江苏云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1 3.19亿元 浙商证券 31 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4 5.66亿元 华林证券 32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4 5.45亿元 中信证券 33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1 7.90亿元 招商证券 34 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1 7.46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35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2 8.00亿元 招商证券 36 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6 3.56亿元 中国银河 37 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6 4.67亿元 长江保荐 38 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7 5.31亿元 中航证券 中信证券 39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7 3.99亿元 东兴证券 40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8 3.18亿元 兴业证券 41 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8 3.5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4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9 15亿元 东吴证券 43 江苏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7.46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44 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3.71亿元 中金公司 45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6.00亿元 国信证券 46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28.01亿元 中信证券 47 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3.50亿元 安信证券 48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7.0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49 北京键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3.20亿元 中信证券 50 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3.74亿元 民生证券 51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6.93亿元 东兴证券 52 成都盟升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5.08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53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5 46.99亿元 中信证券 54 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9.20亿元 光大证券 55 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11.61亿元 中信证券 56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5.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57 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5.1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58 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10.52亿元 海通证券 59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1 5.00亿元 海通证券 60 北京博睿宏远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1 4.13亿元 兴业证券 61 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 2020/6/12 20.7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2 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5 3.98亿元 民生证券 63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5 16.07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64 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6 4.42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5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6 5.35亿元 中信证券 66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7 5.46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7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7 6.81亿元 安信证券 68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8 3.60亿元 招商证券 6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2020/6/19 200亿元 海通证券 中金公司 70 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2 8.00亿元 中信证券 71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3 5.57亿元 西部证券 72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3 45.0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73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9 4.07亿元 兴业证券 74 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9 3.21亿元 民生证券 75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7/6 35.95亿元 中信证券 76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7/6 6.77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77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4 2.76亿元 国元证券 78 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4 8.04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79 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5 2.16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80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5 7.70亿元 海通证券 81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7 5.45亿元 中信证券 82 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7 7.07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83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0 3.60亿元 安信证券 84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2 3.05亿元 东方投行 85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2 8.50亿元 海通证券 86 深圳市科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8 13.07亿元 中天国富证券 87 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8 10.09亿元 申港证券 88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7/31 30.05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89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2020/7/31 5.63亿元 东莞证券 90 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0/8/6 20.01亿元 瑞银证券 91 东来涂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7 4.31亿元 东方投行 92 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8/7 12.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93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4.33亿元 西部证券 94 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5.08亿元 民生证券 95 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5.31亿元 兴业证券 96 大连豪森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8.00亿元 海通证券 97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17.00亿元 中信证券 98 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3.82亿元 中泰证券 99 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2.71亿元 海通证券 100 上海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5.25亿元 长江保荐 101 杭华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6 3.83亿元 浙商证券 102 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6 15.03亿元 中信证券 103 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6.7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光大证券 104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2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05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7.33亿元 中信证券 106 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 17.05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07 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 6.09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08 杭州爱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 4.70亿元 海通证券 109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 20.0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0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4.6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1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11.88亿元 中金公司 112 深圳市惠泰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4.49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3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0/9/8 5.70亿元 海通证券 114 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9/8 8.40亿元 中信证券 115 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0 4.45亿元 东莞证券 116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0 4.10亿元 民生证券 117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4 27.18亿元 中信证券 五矿证券 118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4 4.65亿元 国元证券 119 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4.90亿元 光大证券 120 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15.05亿元 中信证券 121 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3.63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22 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7 5.43亿元 东吴证券 123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7 4.51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24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8 480.00亿元 中金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 125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8 14.23亿元 国信证券 126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2 6.00亿元 海通证券 127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2 4.46亿元 中信证券 128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4 13.56亿元 海通证券 129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4 10.92亿元 海通证券 130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6.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31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20.40亿元 中信证券 132 常州银河世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3.2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33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2020/9/28 200亿元 中金公司 华泰联合证券 134 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8.62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35 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6.11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36 无锡市尚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3.28亿元 中信证券 137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5.41亿元 浙商证券 138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12.00亿元 中金公司 139 罗普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6.74亿元 国金证券 140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4.25亿元 长城证券 141 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5.91亿元 长江保荐 142 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18.00亿元 海通证券 143 腾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4 3.40亿元 兴业证券 144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39.61亿元 东莞证券 145 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6.00亿元 招商证券 146 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7.08亿元 海通证券 147 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3.63亿元 中金公司 148 杭州西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97亿元 国金证券 149 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49亿元 安信证券 150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6.01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51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98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152 杭州美迪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6 7.64亿元 中信证券 153 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6 6.35亿元 中信证券 154 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7 4.73亿元 海通证券 155 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7 3.50亿元 民生证券 156 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4.77亿元 海通证券 157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4.59亿元 民生证券 158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3.88亿元 中信证券 159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6.53亿元 民生证券 160 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4 3.27亿元 华菁证券 161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4 4.40亿元 东莞证券 162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9.85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63 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3.00亿元 国元证券 164 上海翼捷工业安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3.94亿元 国金证券 165 格科微有限公司 2020/11/06 69.60亿元 中金公司 166 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05亿元 长江保荐 167 气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86亿元 华创证券 168 广东纬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20亿元 中信证券 169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0 5.04亿元 中信证券 170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0 5.47亿元 长江保荐 171 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90亿元 红塔证券 中泰证券 172 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3.80亿元 西部证券 173 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13亿元 浙商证券 174 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54亿元 东方投行 175 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7 5.70亿元 安信证券 176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7 5.71亿元 兴业证券 177 成都智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4.36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78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31.06亿元 中信证券 179 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6.13亿元 光大证券 180 南京森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5.8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81 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0 5.50亿元 南京证券 182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0 6.5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83 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3 5.03亿元 中泰证券 184 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5 9.17亿元 浙商证券 185 上海睿昂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6 8.17亿元 海通证券 186 北京中数智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7 3.7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87 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7 7.66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88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1 4.47亿元 东吴证券 189 深圳市正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1 3.73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90 海霍莱沃电子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3.63亿元 海通证券 191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29.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92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3.65亿元 中信证券 193 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7 2.59亿元 中信证券 194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7 8.02亿元 国信证券 195 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8 3.25亿元 中泰证券 196 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8 4.00亿元 国信证券 197 成都圣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1 3.49亿元 民生证券 198 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1 3.56亿元 海通证券 199 北京信安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1 6.88亿元 西部证券 200 西安康拓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1 5.23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201 江苏联测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5 5.82亿元 长江保荐 202 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5 13.82亿元 西部证券 203 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5 4.00亿元 安信证券 204 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6 5.52亿元 中泰证券 205 广州市品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6 5.69亿元 民生证券 206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6 4.97亿元 安信证券 207 江西悦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6 2.78亿元 东兴证券 208 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7 2.50亿元 国海证券 209 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7 4.56亿元 中信证券 210 苏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18 5.08亿元 东吴证券 211 江苏灿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22 38.36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212 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22 3.87亿元 招商证券 213 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29 10.50亿元 中金公司 214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29 15.00亿元 兴业证券 215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30 11.1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注:拟募集资金为上会稿数据,非最新数据。 科创板暂缓审议企业一览: 序号 公司名称 暂缓审议日期 后续进展 保荐机构 1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0/1/8 2020/3/11过会 华泰联合证券 2 江苏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0/4/28 2020/6/1过会 华泰联合证券 3 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0/6/5 2020/8/6过会 瑞银证券 4 深圳汉弘数字印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2020/11/13终止 民生证券 5 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9 / 民生证券 6 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3 / 招商证券 科创板被否企业一览: 序号 公司名称 上会日期 拟募集资金 保荐机构 1 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9/01 3.37亿元 中德证券 2 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6 3.29亿元 西部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