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集团旗下项目绿地云都会,图片来源:网络 一张牌照,再将绿地集团(全称为:绿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0606)的“金融局”推至台前。 近日,绿地集团公告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绿地金融(全称为: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牵头的财团获得新加坡数字批发(DWB)银行牌照。 在此之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的消息显示,本次牌照包括绿地金融在内,共有四个财团获批。其中,众人熟知的蚂蚁集团也摘得了一张牌照。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前三季度绿地集团盈利水平微降。但同期,金融板块却实现利润总额25亿元,同比增长10%,上半年增幅也为26%,表现优异。 而在绿地集团整个体系中,绿地金融虽营收占比较低却利润表现可观。今年8月,还有市场消息称绿地金融将在2021年赴港上市。 2021年将至,本次成功摘得数字银行牌照,也被外界解读为是绿地金融IPO筹备中的重要一步。 耗时近1年,绿地金融获第七张牌照 对于绿地金融而言,这块牌照来之不易,近乎等待了一年时间。 最早于今年1月,据新加坡商业时报报道,上海即富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绿地集团各自组建了财团,在新加坡申请数字批发银行牌照。 6月1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官网披露,在21家数字银行申请中,有14家符合审议申请所需的资格标准进入初审。其中,就包括了绿地金融牵头所组成的财团。 最终于12月5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官宣最终获批牌照企业名单,绿地金融牵头的财团成功摘得一张。 此后于12月7日晚间,绿地集团公告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公告显示,绿地金融作为绝对控股的单一大股东,占股比例为75%。 绿地集团将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承诺履行大股东相应职责,DWB牌照将专注于为中小型企业和其他非零售部门提供服务。 公告还显示,绿地金融牵头的财团在牌照获批后,将成立暂命名为绿联银行(GLL Bank)的数字银行,预计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美元。 不过,绿地集团也在公告中坦言称:“数字批发银行业务为公司拟在新加坡开展的新金融业务,尚无成熟的可借鉴模式。 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预计,新的数字银行业务要到2022年初才能开始运营,“该部分业务短期内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太大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在此之前,绿地金融还于2016年收购了山东省电子商务综合运营管理公司。而后者是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曾于2012年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覆盖范围为全国。 除第三方支付牌照之外,绿地集团还持有5张小贷牌照,涉及广州市绿地吉客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奉贤绿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小贷公司。 今年11月23日,绿地集团还注册成立了绿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地数科)。 企查查App显示,绿地数科由绿地集团持股100%,注册资本5000万元。绿地数科的法人、执行董事、总经理是耿靖,而耿靖本人则是绿地集团执行总裁、绿地金融董事长兼总经理。 彼时有市场消息称,新成立的绿地数科将对绿地集团旗下金融业务进行重组并购。未来,绿地金融变成绿地数科的一级子公司,业务板块会全部放进绿地数科,而绿地金融将变成一个持牌机构。 市场消息还称,重组并购后,预计绿地数科资产管理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数字科技类业务则是重要部分。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成立绿地数科之前,绿地金融首席战略官李想就曾向外界透露,绿地金融正在寻求向集数据、科技和金融为一体的产业生态、金融科技服务平台转型。 照此来看,本次绿地金融拿下新加坡数字银行牌照也符合这一转型需求。 被列入分拆IPO名单,市场消息称其估值超500亿元 绿地金融成立于2011年4月,投资领域涵盖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数字科技、物流、电商等,已成功投资并培育多个明星项目如蚂蚁金服、联影医疗、寒武纪、马泷齿科、华大智造等。 从其发展脉络来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至2013年,绿地金融主攻债权业务,这也是其基石业务。 2014年至2019年,绿地金融则是以“投资+投行”的理念,向“赋能投资商+创新服务商+财富管理商”方向升级。 2020年,绿地金融称之为第三个“三年规划”的起点,将全力打造“消费金融、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这三个“金融生态圈”。 虽仅成立9年,但绿地金融一直备受外界关注。今年以来,绿地金融更是被频繁传出上市消息。 最早在1月初,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新春媒体见面会上透露,绿地集团或将多业务板块分拆上市。 此后在绿地集团2020年半年度会议上,绿地金融董事长兼总经理耿靖称绿地金融2020全年的利润总额目标为35亿元,并透露绿地金融正努力完成引战关键工作和获取金融核心牌照。 进入9月,绿地金融将分拆上市的消息越发密集,消息内容是否准确不得而知。 彼时消息称,绿地金融在首次公开发售(IPO)前一轮融资至多60亿元,计划明2021年底或赴港上市,并集资超过91亿元,上市前估值超过500亿元,但目前IPO地点和估值尚未得到确认。 但据绿地金融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在10月16日举行的三季度工作总结会上,耿靖称绿地金融已初步完成了引入战投的工作,并为上市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后续还将对业务和管理条线进行重构。 营收贡献比不足1%,利润总额三年复合增长率20% 绿地集团成立于1992年,2015年8月18日借壳金丰投资登陆A股。今年7月,绿地集团启动“二次混改”,控股股东的上海国资系将出售其17.5%股权。 绿地集团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以及科创、康养等多元业务并举。具体到金融板块,涉及债权业务、股权业务、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四大细分领域。 截止2019年末,绿地集团房地产板块营收占比已由2016年的58.7%,降至45.42%。 11月24日,绿地集团还曾预计2020年全年,其房地产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将进一步下降至40%,非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则将上升至60%,非房地产业务利润总额占比将超过45%。 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417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房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64亿元,占比43%,依然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而从营收贡献比来看,绿地集团的金融板块略显弱势。过去四年间,该板块营收占比均未超过1%。截止2019年末,这一指标为0.09%,创最低值。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不过,金融板块一直为绿地集团稳定贡献着较大利润,整体盈利表现仅次于地产和大基建。 2020年前三季度,绿地集团实现利润总额228亿元,同比增长2.5%,上半年为减少8%。 具体到金融板块,前三季度利润总额25亿元,同比增长10%。上半年利润总额 20 亿元,同比增长26%,占当期绿地总利润152.87亿元的13%。 时间线拉长来看,绿地集团往期财报显示,2017年-2019年间,金融板块分别实现利润总额20亿元、25亿元、3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51%。 此外,绿地集团财报还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绿地金融实现净利润20亿元、30.6亿元、17.27亿元,分别占当期绿地集团净润的17.5%、20.8%、21.5%, 另据绿地金融官方网站显示,近五年其累计实现净利润约130亿元,纳税总额近21亿元,资产规模达到400.54亿元,管理资产规模已过千亿。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而与绿地金融的表现相比,绿地集团整体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不如人意。市值已由2015年借壳上市时的3000多亿元,跌至目前的不到800亿元。 进入2020年以来,被卷入“债务门”的绿地集团,还面临着降杠杆这一无可回避的问题。 截止今年9月末,绿地集团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分别为53.20%和183.45%,较去年同期上升1.6和10.4个百分点,杠杆率水平有所上升。现金短债比0.78,较去年同期下降0.14,短期偿债风险增大。 这时的绿地集团需要向市场讲述一个新的资本故事,而无论是绿地金融还是绿地数科,都将承担着比以往更重要的角色。
光大集团新添一名副总经理:原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王毅履新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光大集团将迎来一位新副总经理。11月23日,中国光大集团官网“集团领导”一栏更新显示,原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王毅已出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委员。 出生于1970年的王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专业,不仅先后在央行、财政部等部委任职,王毅还拥有在地方主管金融的履历。 资料显示,王毅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经济分析处副处长、处长,调查统计司副司长,2014年8月,44岁的王毅调任浙江省温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2016年10月上述挂职结束后,王毅先后出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四局副局长、巡视员,2017年9月,王毅出任财政部金融司司长。 在王毅加入后,目前光大集团的领导班子为,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吴利军,党委副书记、监事长朱洪波,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吴少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单记京,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兼任光大银行行长刘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付万军、于法昌和王毅。 今年9月,原光大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蔡允革调任交通银行,出任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光大集团由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发起设立,为横跨金融与实业、香港与内地,拥有金融全牌照和环保、旅游、健康、高科技等特色实业,具有综合金融、产融合作、陆港两地特色优势的国有大型综合金融控股集团。 在担任财政部金融司司长期间,王毅曾在解读财政部2018年出台的《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时表示,多部门、多机构都从不同角度参与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但相应承担的责任并不明确,形成“谁都行使管理权利,谁都不完全承担管理责任”的局面,规则不一,影响了管理效能和决策效率,不利于统一市场环境的形成。 《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加强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授权管理,首次明确由各级财政部门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首次明确了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从“管企业”到“管资本”转变。
在被供应商申请破产重整后,华晨汽车确认数笔债务违约。11月16日晚间,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晨汽车”)发布公告称,目前,华晨汽车已构成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44亿元。因企业资金紧张,续作授信审批未完成,造成无法偿还。华晨汽车此次债务违约对华晨汽车本部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导致财务状况恶化,极大影响偿债能力。华晨汽车在公告中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债务压力加大,发生了多起以华晨汽车作为被告、涉案金额较大的诉讼案件,并被有关法院采取保全或执行措施查封冻结了有关资产或股权,对公司的生产运营造成较大影响。公司正积极与相关债权人协商,同时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快清收清欠和盘活资产相关工作,争取妥善化解债务。几天前,华晨汽车的供应商(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格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华晨汽车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具有较高重整价值。“华晨汽车被申请破产重组,导火索是债务违约,这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华晨汽车集团的负债很多,而从华晨汽车集团财务报表来看,现在很难去还债。另一方面,作为省市地方重点企业,辽宁省不会不管,但也不会替其承担所有债务。所以华晨汽车集团不至于破产清算,下一步很可能会进行重整。”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华晨汽车集团是隶属于辽宁省国资委的重点国有企业,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华晨中国(01114.HK)、金杯汽车(5.110, -0.12, -2.29%)股份有限公司(600609.SH)、上海申华控股(1.890, -0.04, -2.07%)股份有限公司(600653.SH)和新晨中国动力(16.830, 0.11, 0.66%)控股有限公司(01148.HK)。随后,华晨汽车旗下申华控股、金杯汽车相继发布公告称,债权人提出的重整申请是否被沈阳中院受理、华晨集团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若其进入重整程序,可能会对公司股权结构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华晨汽车间接持有申华控股和金杯汽车的股份,且与这两方之间都有债务关系。不过,申华控股和金杯汽车均在公告中强调,公司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控股股东的重整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截至目前,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早在今年8月份,华晨汽车旗下多只存续债券就出现暴跌。今年10月份,华晨汽车因未能如期兑付规模为10亿元的私募债再次陷入舆论漩涡。广发证券(16.770, -0.04, -0.24%)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23日,华晨汽车未偿债券共14只,债券余额合计172亿元。华晨汽车2020年债券半年报则显示,集团总负债1328.44亿元,扣除商誉和无形资产后,资产负债率为71.4%。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26.77亿元。记者采访了解到,华晨汽车违约的原因主要在于自主品牌盈利弱,盈利严重依赖华晨宝马。华晨汽车的自主品牌整车业务中包括“华晨中华”、“华颂”、“华晨金杯”等产品。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华累计销量3186辆,平均月销量仅500辆左右。目前,“华颂”系列产品几乎没有销量,而金杯系产品2019年销量不足2万辆。华晨中国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国营收达14.5亿元,同比下降23.85%,净利润为40.45亿元,同比增长25.24%。如果去掉从华晨宝马得到的利润分成,华晨中国总体亏损达3.4亿元。而由于华晨在华晨宝马中话语权越来越低,2018年华晨与宝马签署协议,宝马于2022年前将从华晨汽车收购华晨宝马25%的股权,届时宝马和华晨汽车分别持有华晨宝马75%和25%的股份,并不再纳入华晨汽车合并范围。今年以来,华晨汽车已多次抛售股份,以缓解资金压力。今年5月份,华晨汽车与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辽宁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辽宁交投”)签订战略投资协议,将以0.01美元/股出售2亿股华晨中国股权给辽宁交投,占华晨中国股本的3.96%。7月9日,华晨汽车与辽宁交投订立一份战略投资协议,向其出售公司4亿股股份,约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数的7.93%。
魏薇 发自山东 首次挂牌未果,山东钢铁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钢地产”)被二度转让。 11月9日,据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消息,山东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山钢集团”)拟转让山东地产100%股权,转让底价合计约20.7亿元。 据悉,山钢地产由山钢集团直接持有63.8452%的股份,山东莱钢建设持有剩余的36.1548%。而山东莱钢建设也是山钢集团旗下公司,由其通过子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80.5165%。 山钢集团剥离地产 9月底,这部分63.8452%的股权就被挂上了产权交易所,但当时并无确定底价,后因挂牌期满而车撤牌。 截至2020年9月30日,山东钢铁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09亿元,营业利润8648.34万元,净利润8648.34万元。开发项目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上海等地,在泰安、滨州、温州、太原等地也有少量开发项目。截至去年底共有正在开发的项目19个,开发面积超280多万平方米。 对于意向受让方,山钢集团列出了几个条件,其需具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证书,且在2018年、2019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和权益销售额排行榜(克而瑞和中指数据)前50名以内,意向受让方或其母公司能够提供金融机构60亿元以上资金证明材料。 不仅如此,山钢集团旗下子公司也开始剥离房地产业务。10月16日,旗下公司莱钢建设拟以3821.81万元的底价转让子公司咸阳丽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0%国有股权。 国企相继“退房” 今年以来,山东国企掀起了一阵“退房”潮,企业们相继退出房地产业务。 2018年9月,中国重汽集团开启改革,逐渐剥离客运、物业等非主营业务,将旗下重汽地产100%国有股权转让信息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预披露;12月,重汽地产100%国有产权及50.66亿元债权正式挂牌,转让底价为51.49亿元。今年3月,重汽地产继续降价挂牌。4月底,碧桂园以48亿元的底价接盘。 2020年5月29日,中国烟草旗下公司山东将军三名置业有限公司,拟挂牌转让山东将军名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及59907.51万元债权,转让底价约6.05亿元。 6月4日,山东高速资源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转让山东高速滨州置业有限公司100%国有产权及1.73亿元债权,转让底价1.77亿元,其中股权转让底价为379.65万元。 7月底,济南一家本土国企,济南城市建设万融置业有限公司(原济南西城置业有限公司)以83641万元的摘牌价,取得了济南鲁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济南鲁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康桥置业有限公司两家房地产公司100%股权及债权。 另有山东高速、山东交工、山东黄金集团等转让房地产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至少8家国企转让旗下地产业务。
11月17日,以“谋变焕新 创造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第十七届)2020年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聚焦“双循环下商业地产的机遇与挑战”,探寻行业“新战略、新消费、新运营、新机遇”,共谋后疫时期商业地产的新方向。 本届年会上,“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领军人物”获奖名单公布,盈展资产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司徒文聪获奖。 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领军人物获奖名单: 丁力业 万科集团合伙人、印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喻霖康 华润万象生活有限公司总裁 许华芳 宝龙地产总裁 罗臻毓 凯德集团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汪林朋 居然之家集团董事长 郁敏珺 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路鹏 融创中国执行总裁兼融创文旅集团总裁 谢萌 正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 张华容 上海爱琴海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司徒文聪 盈展资产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1月17日,以“谋变焕新 创造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第十七届)2020年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聚焦“双循环下商业地产的机遇与挑战”,探寻行业“新战略、新消费、新运营、新机遇”,共谋后疫时期商业地产的新方向。 本届年会上,“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领军人物”获奖名单公布,上海爱琴海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容获奖。 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领军人物获奖名单: 丁力业 万科集团合伙人、印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喻霖康 华润万象生活有限公司总裁 许华芳 宝龙地产总裁 罗臻毓 凯德集团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汪林朋 居然之家集团董事长 郁敏珺 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路鹏 融创中国执行总裁兼融创文旅集团总裁 谢萌 正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 张华容 上海爱琴海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司徒文聪 盈展资产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1月17日,以“谋变焕新 创造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第十七届)2020年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聚焦“双循环下商业地产的机遇与挑战”,探寻行业“新战略、新消费、新运营、新机遇”,共谋后疫时期商业地产的新方向。 本届年会上,“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领军人物”获奖名单公布,正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谢萌获奖。 2020年中国商业地产领军人物获奖名单: 丁力业 万科集团合伙人、印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喻霖康 华润万象生活有限公司总裁 许华芳 宝龙地产总裁 罗臻毓 凯德集团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汪林朋 居然之家集团董事长 郁敏珺 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路鹏 融创中国执行总裁兼融创文旅集团总裁 谢萌 正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 张华容 上海爱琴海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司徒文聪 盈展资产主席兼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