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能源公告,沈煤集团拟将所持公司股份1.24亿股,协议转让给辽宁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公司总股本的9.4%,转让价3元/股。转让后,沈煤集团持有公司0.7%股份。辽交投持有公司9.4%股份。此次股份转让不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变更,辽宁省国资委仍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本次股份转让已取得辽宁省国资委的同意。标的股份目前尚处于质押状态,本次股权转让事宜尚待取得质权人的同意,另外本次股份转让事项尚需上海证券交易所确认合规性后方可实施,且需经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等相关部门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蚂蚁又涨价了,你成股东了吗? 这年头,互联网精英们除了房贷车贷,每个月还有一笔要还的小贷——花呗和白条,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开始加入到新兴的消费方式大军里,蚂蚁等金融科技公司顺势而起。 9月11日京东数科提交科创板IPO申请,9月18日蚂蚁集团科创板IPO申请过会,坐拥两大核心电商平台和庞大的用户流量,花呗和白条背后的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相继奔赴二级市场,期待已久的金融科技行业终于迎来了资本的狂欢。 10月22日,据路透旗下IFR报道,最新报告显示蚂蚁集团的估值提升至3,800-4,610亿元,而这已经是蚂蚁在IPO过程中的第二次涨价了。 “蚂蚁”火了? 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宠儿,计划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的蚂蚁集团计划融资约350亿美元,有望超越沙特阿美创造的290亿美元IPO规模之最。 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由于需求强劲,蚂蚁集团计划将上市估值提高到至少2,800亿美元,比此前估计的2,500亿美元提高了至少12%,而最新消息显示,蚂蚁的估值又将这一基础上提升了约36%~65%。 蚂蚁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今年IPO市场上最亮的星。 仅2020上半年,蚂蚁的总营收就高达725亿元,净利润高达219亿元。换句话说,蚂蚁日均创造营收4亿元,日均利润达到1.2亿元。 显然,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盈利能力上,目前的蚂蚁都已经具备了让资本市场热情澎湃的能力。 那么蚂蚁是怎么赚钱的呢? 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蚂蚁集团的营收规模已经轻松进入千亿俱乐部,其收入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和“创新与其他服务”。其中,包括花呗、借呗、小微企业贷等服务的微贷科技平台是蚂蚁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数据来源:蚂蚁集团(截至2020年10月3日) 问题是蚂蚁是一个靠借贷赚钱的公司吗? 答案并不是,在支付宝平台上促成的贷款(无论是借呗、花呗还是小微企业贷)主要由合作的金融机构独立发放。截至2020年6月30日,约98%的消费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发放或者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向市场出售。 蚂蚁则主要通过其促成的信贷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向金融合作机构收取一定比例的技术服务费。这意味着,花呗和借呗等贷款利息收入绝大部分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入囊中,而蚂蚁赚取的是促成借贷的服务费。 由此可见,技术、海量用户数据所建立的芝麻信用体系、由数字支付所累积的7.1亿月活用户、以及在支付领域占据的绝对优势才是蚂蚁变现的基础。 事实上,蚂蚁的吸引力不止于截至目前的盈利能力更在于远期的广阔空间。3月10日,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宣布支付宝改版,定位数字生活开放平台。改版后的支付宝,新增市民中心、饿了么、口碑、飞猪酒店、电影演出5个固定入口,对本地生活领域的布局得到加强。 加强在本地生活上的布局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通过用户端的流量促进商家开通以支付宝结算的入口,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优势,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扩大数字支付带来的想象空间,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意味着,蚂蚁所撬动的市场正在开始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而这些潜在的想象空间则更令资本市场疯狂。 图片来源:艾瑞(截至2020年10月18日) 蚂蚁股东,想当就能当? 然而,蚂蚁点燃的不止是资本市场的热情,更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狂欢。几乎所有互联网人都想争当蚂蚁的股东。 9月25日,易方达、鹏华、中欧、汇添富、华夏旗下5只参与蚂蚁集团配售的“创新未来基金”开始认购。数据显示,9月25日凌晨开卖仅一小时就卖出102亿;不到一天,易方达售罄;不到两天,鹏华又售罄。截至10月8日晚,5只战略配售基金已全部售罄,总规模600亿元。 公告显示,5只创新未来基金总认购户数合计达到近1,360万户,以600亿元募集总规模计算,户均认购资产约为4,412元。 蚂蚁IPO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资本市场的热情显然与蚂蚁强劲的增长前景和盈利能力相关,那为什么蚂蚁的战略配售基金都那么火呢? 根据规定,蚂蚁集团IPO后,这5只战略配售基金将以发行价,按最高10%的比例配置蚂蚁股票。想要成为蚂蚁股东的小散们为什么不去直接买股票,而是要选择战略基金这种迂回的方式呢? 实际上,这与蚂蚁集团的选择的上市地点不无关系。由于蚂蚁集团是在上交所科创板、港交所主板同步发行上市,然而这对想要投资蚂蚁的普通用户来说却意味着较高的门槛。 根据科创板的交易规则,个人投资者要求账户资产不能低于50万元、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这意味着,不常参与股票交易且资产较少的用户想要成为蚂蚁的股东并通过投资蚂蚁获得收益几乎不可能。 相比之下,战略配售基金的最低认购金额为1元,相比投资科创板,其投资门槛被大幅降低。由此可见,蚂蚁战略配售基金的火爆程度也非是无源之水。 选基金还是选港股? 然而,对于争当蚂蚁股东的战略基金申购者们来说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 首先根据监管要求,这5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均只能最多配置10%的蚂蚁股票。剩下90%需投向其他标的,这意味着,基金的整体投资收益还是主要依赖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且风险性不可忽视。 此外,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均设置了18个月的封闭期,且在封闭期内不接受基金份额的申购和赎回,这无疑会提高用户的谨慎度。这也是为什么蚂蚁的户均认购资产仅为4,412元的原因之一,相比银行、券商体系代销基金户均数万元的水平,蚂蚁此次的战略配售基金在这方面稍有逊色。 图片来源:支付宝(截至2020年10月8日) 其实,对于资金量较小的散户,想要成为蚂蚁的股东除了购买战略配售基金,港股开户似乎是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与内地“打新”门槛较高不同,香港方面的认购规则更加亲民。根据规定,香港新股认购不需要持仓,甚至不需要有充足的本金,部分香港券商甚至提供10倍融资服务。 例如像华盛这样深谙互联网免费法则的新兴券商,就打出了蚂蚁0本金申购活动。所谓0本金认购是华盛推出的服务部分企业员工(包括阿里、腾讯、头条等众多企业在内)专享的新股申购0本金门槛的活动特权,为因新股招股期较短而来不及入资的客户特别提供的一项专享服务。 实际上,对内地的投资者而言,最近几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抓住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爆发红利,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明星互联网科技公司大部分选择了赴美或赴港上市,受限于外汇额度和投资便捷性等重要因素,国内投资者被动的错过了互联网科技行业的爆发红利。 然而,令人垂涎的收益率一直吸引着投资者目光。面对这种现状,找到合规、靠谱的互联网券商开启刚美股交易是不错的选择。 例如,新浪集团旗下的华盛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授予的1/2/4/5/9号共5类金融牌照,其自主研发的港美股交易平台华盛通,可提供全程线上化的投资服务。仅需准备好身份证,就可以自助线上开户,0入金门槛。 显然,通过互联网券商开户之后,除了打新蚂蚁,用户的投资的范围也将变得更加广泛,阿里、京东、腾讯、美团等众多明星公司都将成为新的选择,而这几只股票过去一年的收益率显著跑赢沪深大盘。 不过,尽管市场热情风生水起,战略配售如火如荼,对于还在犹豫的用户来说,估值高达3,100亿美元蚂蚁究竟值不值得投资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然而,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是,随着此次蚂蚁首开AH上市先河,两地同时上市的时代序幕已经拉开,更多优质的标的将走向二级市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过投资获取收益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
“尽管都面对疫情冲击,但单体酒店与品牌连锁酒店在承压能力上呈现明显差异。因流量、品牌力、技术、供应链等方面的薄弱,大量单体酒店没能挺过此轮冲击波,从强化抗风险能力的角度出发,后期酒店业品牌连锁化加速是大势所趋。”对于酒店业在2020年遭受的疫情“黑天鹅”冲击,12月8日,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在“中国经济新趋势论坛暨2020华住世界大会”上表示,疫情是对酒店行业最大的压力测试。 受2020新冠疫情影响,国内酒店业出现阶段性震荡。但聚焦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归功于区域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及稳健的经济基底,区域酒店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浩华管理顾问公司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中档及以上品牌酒店签约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长三角区域酒店签约量较去年同期仍小幅增长,其中上海、杭州分别荣膺一线、新一线城市签约冠军。 季琦认为,中国酒店未来的趋势包括从单体走向连锁、从星级走向品牌。“中国有两个市场,4亿中等收入市场和10亿大众市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是最具潜力的市场。” 尽管从经济型酒店起家,但华住在布局中高端酒店。华住旗下品牌花间堂、全季、桔子、桔子水晶、漫心等均在蓄势发力,同时,华住也正计划将DH旗下酒店品牌引入国内,以输出中国服务、加速本土高端品牌崛起。 谈及华住未来的高端战略,华住集团总裁、华住中国CEO金辉表示,到2023年底,华住保持每年新增至少100家门店的增长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高端品牌门店达到500家的布局。 根据华住集团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运营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华住集团中档及高档酒店数量为2177家,待开业1175家,分别约占总体数量的34%、52%。
12月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协)党委副书记姜维在安钢集团调研座谈时指出,安钢集团及其他钢协会长、副会长单位,在谋求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出很多很有特色的亮点工作,这是行业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及时总结和重点宣传的好经验好做法。 据介绍,在绿色发展方面,安钢集团坚持“既要企业发展,更要碧水蓝天”,提前安排,投入70亿元进行环保治理,按照4A旅游景区标准获得3A级旅游景区认证,让厂区变景区,工厂变公园。安钢绿色发展的工业实践及取得的成效,助推了安钢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安钢将以本次创建A级环境绩效企业为契机,全面提升、全面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倾力打造安钢的绿水青山,换来安钢的金山银山,实现企业与城市、社会、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共融共生,为美丽中国贡献安钢力量。
12月9日,已经暂停上市17个月的皇台酒业,披露《恢复上市公告书》、《恢复上市保荐书》等公告,如无意外,公司股票将在12月16日恢复上市,当天还能享受一把新股待遇,交易不设涨跌幅限制。 公司曾经是西北最大的白酒企业,业内一向有“南有茅台,北有皇台”之说,2000年登陆深交所,比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上市还早一年。 不过,皇台酒业也堪称最命途多舛白酒股,公司上市20年来,先后换了5个实际控制人,公司证券简称也四度*ST。后来,更因为连续3年亏损,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于2019年5月暂停上市。 这一年多,新任控股股东盛达集团为了皇台酒业恢复上市,可谓呕心沥血,不仅赠送资产、帮忙转移债务,还提供无息贷款恢复生产、促成关联公司大规模采购白酒产品,终于让公司勉强满足恢复上市标准。 但是,恢复上市后,皇台酒业仍然面临多重挑战:控股股东输血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公司转型教育产业失败后,如何靠白酒主业恢复正常经营;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厚丰所持股权被轮候冻结,最终归属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控制权;皇台酒业此前虚假陈述、信披违规等行为被监管部门坐实,不仅面临大规模证券诉讼,更重要的是,如何淡化前科、重建投资者信心。 如何降低控股股东依赖? 因2016年-2018年连续3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2017年、2018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连续为负值,深交所决定皇台酒业(000995.SZ)股票自2019年5月13日起暂停上市。 在这之前的3月14日至4月12日期间,盛达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西部资产,在二级市场买入皇台酒业10628083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99%。加上公司二股东北京皇台与盛达集团2019年4月12日签署的《表决权委托协议》,盛达集团共拿下上市公司19.90%的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 这一年多以来,盛达集团多管齐下,目的就是帮皇台酒业重返A股市场。 为了解决资不抵债的问题,盛达集团将盛达皇台公司100%股权(核心资产为商铺、工业土地及地上附着物)无偿赠予公司。2019年度,公司因上述事项固定资产原值增加6304.03万元,无形资产原值增加7649.01万元。 另外,公司旗下葡萄酒公司的9000万元借款,转移至弘威城投,盛达集团及北京皇台提供担保。启信宝显示,弘威城投为当地国资企业。 为了让上市公司恢复主营业务,盛达集团向上市公司提供2000万元无息贷款,关联公司还向皇台酒业采购大量白酒。 终于,皇台酒业2019年正常披露年报,当年公司营业收入9904.63万元,同比增长288.67%,归母净利润6821.37万元,同比增长171.44%,扣非净利润增长108.44%至622.16万元。 这才勉强让公司满足了恢复上市若干个条件中最核心的3个硬性条件:净资产为正、营业收入1000万元、扣非净利润为正。 如果没有控股股东强力输血,皇台酒业肯定没有能力通过自我造血完成上述指标。 盛达集团为甘肃实力民企,旗下业务包括资源、金融、医疗、地产等,旗下还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盛达资源(行情000603,诊股)(000603.SZ),实际控制人赵满堂。 不过,盛达集团再有实力,也不可能一直替上市公司输血,恢复上市后,皇台酒业如何恢复生机? 继续深耕白酒业务? 白酒业务濒临崩溃皇台酒业曾尝试转型,对中幼教育开展并购重组,但最终告吹,公司无奈重新回到白酒行业。 如此抉择的另一个大背景是,近年白酒行业完全度过调整期,业绩回暖、股价普涨。西北6省区有1.23亿人口,白酒市场容量320亿元,市场广阔。皇台酒业拥有“西北茅台”威名,值得一战。 在控股股东的支持下,皇台酒业白酒业务逐渐恢复。 公司从2019年5月8日起正式恢复酿造生产,新产品窖底原浆12和窖底原浆18,于当年7月28日开始陆续上市。 公司还在积极开展渠道创新。今年11月24日,皇台酒业首家专营店落户陕西西安,为此,盛达集团董事长赵满堂还写了一首歌——《丝路上的美酒》。 2020年1-9月,公司延续去年的业务回升趋势,实现营业收入5435.75万元,同比增长37.34%,并实现扭亏,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00.26万元、103.06万元。 不过,公司2019年以来的业绩,很多来自关联交易。2019年,盛达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们,向皇台酒业采购510.82万元,为公司第一大客户。今年前三季度,关联交易又有多少? 抛开这些来说,在正常的白酒市场竞争中,皇台酒业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甘肃省内,金徽酒(行情603919,诊股)、皇台酒业的对垒一向精彩,今年复星入主金徽酒,势必想要干出一番事业;而且,他们的核心市场,均在山西汾酒(行情600809,诊股)、西凤酒、伊力特(行情600197,诊股)的势力范围之中。等待皇台酒业的,必是一番苦战。 值得一提的是,控股股东盛达集团旗下,除了皇台酒业,还有两家白酒酒企,四川绵竹古窖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天府酒业有限公司。另外,盛达集团间接控制的北京与果酒业有限公司,主营果酒。 盛达集团对外承诺,将在未来3年内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将绵竹古窖、天府酒业全部股权对外转让,或在上市公司具备收购条件时进行资产注入。这将为皇台酒业后续的发展埋下伏笔。 如何稳定控制权? 皇台酒业征战A股20年跌宕起伏。 公司成立于1985年,虽然不像茅台、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泸州老窖(行情000568,诊股)那么有“历史感”,但在1994年的第二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皇台酒与茅台酒同获金奖,声名鹊起。 可惜的是,公司2000年上市后,却换了5任实际控制人。无论是最早的国资、一脉相承的张力鑫、背景深厚的卢鸿毅,还是德隆系旧部的工具人吉文娟,都没能让公司的业绩走向辉煌,皇台酒业长期业绩低迷,多年来的证券简称一直在ST与*ST之间徘徊。 赵满堂麾下的盛达集团虽然拯救皇台酒业不遗余力,但公司的股权结构仍然存在变数。 盛达集团背后有国资撑腰,通过直接持股+一致行动人持股+协议控制的形式控制了公司19.90%的股份,掌握了控股权。但德隆系旧部掌控的上海厚丰仍然持有公司19.60%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相较于上海厚丰,盛达集团的股份优势非常微弱。更关键的是,德隆系旧部自身难保,上海厚丰所持公司股份,已被轮候冻结。这部分股权最终的归属,将影响到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 资本市场残酷。皇台酒业落难之时,股东们各怀心事,一旦公司恢复上市、业务回暖、股价回升,争夺可能还会继续。这将是公司复兴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如何重建投资者信心? 皇台酒业此前多年负面缠身,MBO暗箱操作,重组、定增屡战屡败,信披违规、虚假陈述不胜枚举,最诡异的莫过于价值6700万元的100万瓶白酒存货凭空蒸发,这一事件不仅招致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最终导致公司被行政处罚。 利空叠加,公司股价持续暴跌,目前已较2017年初的高峰,跌去8成左右,市值仅为13.25亿元。 就不说曾经与公司齐名的贵州茅台,如今市值2.31万亿元,为公司的1744倍,公司一手好牌打烂了,只能认栽;曾经被公司压制的金徽酒,市值也突破229亿元,公司只能干瞪眼。 蒙受损失的投资者,纷纷提起证券诉讼。据公告,目前未决股民诉讼达18件,诉讼标的合计超过1000万元。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家曾经饱受争议的公司,如何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心?虽然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留给盛达集团帮皇台酒业重塑二级市场价值的时间又有多少? 更何况,即便12月16日恢复上市,也只是将公司从ICU中抢救了回来,单单是让身体机能恢复正常,就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说,公司与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的未决诉讼如何解决,公司被冻结的资产如何解封等。这些,对重返A股白酒赛道的皇台酒业都迫在眉睫。
上港集团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资7.5亿元,与关联方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远海运集团))等企业共同投资设立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下称国企混改基金),其注册资本为707亿元。 据悉,国企混改基金将重点投向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反向混改项目,预计总规模高达2000亿元,力争在今年内落地运营。 将落户上海自贸区 上港集团公告显示,经国务院批准并在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指导下,拟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诚通集团)牵头、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等企业共同参与发起设立国企混改基金,并签署《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股东协议》及《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章程》。国企混改基金的注册资本为707亿元,上港集团拟出资7.5亿元。 截至公告日,中远海运集团持有上港集团15.00%股权,为第三大股东,上港集团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市国资委;同时,上港集团董事王海民担任中远海运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因此,中远海运集团为上港集团的关联方。 据披露,国企混改基金重点投向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反向混改项目,主要通过股权投资和创设、参股子基金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投资活动。基金公司住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力争年内落地运营 国企混改基金并非首次露面。8月13日,有媒体刊发对中国诚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的专访,他透露:“我们马上要组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总规模2000亿元。” 中国诚通集团作为中央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基金投资已成为其资本运营的一大亮点。2016年,中国诚通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携手9家央企、地方国企和金融机构,共同成立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总规模3500亿元,分三期募集,首期募资额达1310亿元。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的作用是推动央企、重点国企的布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并实现市场化投资回报。此外,中国诚通集团还成立了100亿元的不良资产处置专项基金、240亿元的债转股专项基金,在实际运营中都发挥了良好效果。 在国资委网站9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中,中国诚通集团进一步表示,要发挥基金平台作用,加快推进混改基金筹建及募资工作,力争今年内落地运营。2月25日,国务院批准发起设立混改基金,集团正式筹建国企混改基金,资本运营重点任务取得显著进展;4月7日,集团审议研究通过《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筹建工作方案》,并上报国资委备案。 11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了中国诚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的署名文章《努力实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高质量发展》。朱碧新在文中表示,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时期。中国诚通集团将进一步聚焦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充分发挥好基金投资引领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特别是用好“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和“中国国有企业混改基金”,重点支持中央企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培育等重大战略性项目,助力国有企业加大混改力度,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混改的渠道,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诚通集团还将进一步聚焦提升国有资本流动性,深化创新“指数+基金”运作方式,发布全球共赢指数(A+H)、产融结合指数、先进制造指数并发行相关基金产品,盘活释放国有股权流动性,力争成为国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资金池”。 此外,中国诚通集团将探索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机制,研究相关价值管理措施。有效引导各类资本向国企改革重点领域、国家战略重要方向聚集。
12月8日,广汽集团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将通过资源互补、技术互补等有效合作方式,共同进行智能驾驶、智能车联、数字化营销方面相关技术及产业的开拓,共同为自动驾驶与移动出行、智能网联和智慧交通领域提供全面、系统、可靠的解决方案。 无人驾驶和数字化是目标 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刘伟、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分别代表广汽集团与百度签约。 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和智慧交通的大背景下,广汽集团与百度将共同探讨和实践对应的商业模式,加速技术向产品的有效过渡;充分共享各自的优势资源,以增强双方的市场竞争力与行业竞争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 在智能驾驶方面,广汽集团与百度在现有高精地图及自动驾驶合作基础上,将继续深化在自主泊车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等领域的合作,提升广汽产品的体验感、科技感及品牌影响力。 在智能车联方面,结合百度车联网OS、生态应用、汽车云服务、车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服务等产品,将人工智能平台、云计算能力与智驾系统深度融合,携手共同打造广汽特色的新一代智能汽车。 在数字化营销方面,广汽集团将充分利用百度平台“搜索+推荐”智能营销双引擎,在企业品牌营销、产品推广、品牌私域资产建设、消费者内容场景营销等方面,强化沟通与合作。 依托百度领先的AI技术以及云计算,围绕消费者使用场景,逐步形成从品牌认知、产品销售、产品使用等多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整合营销服务能力,助力广汽集团进一步提升对消费者的数字化营销和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智能购车、用车出行体验。 转型期的老牌车厂 广汽集团在传统燃油汽车的细分市场,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头部品牌之一。 其与本田和丰田合资生产的汽车产品的销量和保值率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地位。 在当前全球汽车产品向电气化转型的阶段,集团也正在寻求产品向新能源转型,与2017年7月成立了广汽新能源。据传广汽希望将旗下Aion系列车型打造成与广汽传祺并列的自主品牌,以提升集团整体估值。 Aion系列是广汽新能源的重磅产品,其中的Aion S系列轿车在过去的一年中几度成为中国市场龙头,并在10月份录得4620台的销量,同比增长9.8%。不过由于接二连三的自燃事件、涉嫌续航里程虚标等问题,目前该系列车型销量增长疲软。 据悉,广汽集团“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战略“1615”提出要打造极致的出行服务,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大力发展新能源网联车业务,打造极致的出行服务生态。2025年目标营收85亿元,估值超过240亿元。 目前广汽集团的总市值1349亿元,当前股价在13元上下浮动,PE估值仅为25倍。今年集团市值仅上涨不到15%,相对于新能源汽车板块龙头个股,如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等,广汽的涨幅并不强势。 此前有消息称,广汽欲将新能源业务分拆上市。广汽对此回应称,广汽新能源是否分拆上市主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广汽集团及广汽新能源的总体发展,是否有利于广汽集团股东的长期利益,目前还没有可以发布的内容。 亟待露脸的科技龙头 百度则是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的科技龙头。 公司从2013年开始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多年来持续深耕中国交通智能化和汽车智能化赛道。 此前被曝出一系列营销丑闻的百度,近年来在科技龙头中表现并不算突出,原本中国互联网行业BAT的格局,有被新生代互联网企业如美团、华为、京东、拼多多等进一步赶超的趋势。 百度目前总市值494.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31亿元),3年来下跌了38%;PE估值14倍、股价在145美元上下浮动。公司市值相比阿里巴巴港股47764亿元、美团14399亿元的市值相差甚远。 百度为此提出了向人工智能转型的战略方向,号称将“All in AI”,即对人工智能赛道下重注。 百度将战略重心放在了算法搭建以及人机交互入口的打造上。公司旗下的小度、Apollo分别作为生活和出行场景下的IoT方案向市场进行推广。在12月8日的第二届百度Apollo生态大会上,Apollo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推出多个拳头产品,以软硬结合的乐高式解决方案助力中国车企造顶尖智能车。 Apollo乐高式解决方案包括智驾、智舱、智图、智云四大系列产品。其中,Apollo智驾重磅发布了高级别智能驾驶解决方案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即业界常说的领航辅助驾驶。 该方案据称能实现L4的自动驾驶级别。 传统车企与科技龙头抱团蔚然成风 新能源汽车上半年的市值暴涨,让许多龙头个股的股东赚得盆满钵满,但也有不少腰部企业在这场炒作浪潮中表现并不突出。 表现亮眼的龙头个股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等上下游企业。这些企业无一例外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及各自独特的商业模式。 传统车企的商业模式,牵涉范围广,对于电子化和智能化转型存在一定掣肘。 因此,在无法像造车新势力一样自主研发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传统车企往往会将合作的橄榄枝伸向专业研发相应方案的科技巨头和Tier 1厂商。 不仅是广汽和百度,最近先后爆出了多家传统车企发力新能源汽车的消息,而在这些企业背后,往往少不了科技公司大佬的身影: 上汽和阿里以及二者合资建立的斑马网络将推出“智己汽车”;华为与北汽新能源合作量产ARCFOX,与长安、宁德时代宣布合作建立高端新能源车品牌;百度的自动驾驶系统Apollo生态合作伙伴包括一汽、威马、福特和吉利;腾讯更是在5月份一口气与宝马29家车企达成了合作。 目前能够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厂商还包括谷歌旗下的Waymo、通用和本田旗下的Cruise、Uber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