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景瑞控股(01862.HK)公告,此前配售1.39亿股新股计划已按每股股份2.20港元的价格成功配售予不少于六名独立承配人。配售新股占经扩大后公司股份约9.01%,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03亿港元,公司拟将其用于偿还境外债务。此次配售价为每股2.20港元,较12月3日发布拟配售公告前收市价溢价约5.26%。 1、溢价配售确认底部估值,后续修复可期 从此次景瑞控股的配股情况来看,公司溢价配售释放了较积极的信号,一方面,我们能够看到,溢价配售主要是基于配售股份占到扩大后公司股份的约9%,会存在较大的稀释作用,因此溢价配售之举体现了公司对现有股东的保护。从二级市场反映来看,公司近期股价整体表现平稳,而配售完成公告发布后,公司涨了近3%,反映了市场的认可。 另一方面,溢价配股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司内部人对未来股价发展的信心,也从侧面验证了公司目前估值所处历史低位,后续具备潜在的修复空间。wind数据显示,景瑞控股当前的动态市盈率仅为3.24X,市净率为0.50X,相较行业及过往市场低估较为明显。 而随着估值底部的确认,此次溢价配售也将有助于吸引优质长线资金的进入,能够优化股东结构,提升股票流动性,带动公司估值提升。溢价配售的成功也将反映投资者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信心。 2、优化股东结构,助力企业稳健高质量成长 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如债务融资等容易导致额外的利息负担,此次景瑞控股以股本形式融资,体现了公司稳健的一面,透过低成本的股权融资,不仅不会带来有息负债的增加,同时也将增加权益,进一步推动公司降杠杆,显著改善企业负债水平。 而根据计划,公司所得款也将主要用于偿还公司境外债务,这也将有助于降低利息支出,优化债务结构。随着公司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也将保障其长期稳健高质量的经营发展。 目前景瑞控股整体财务状况稳健,尽管面对疫情压力,公司今年在销售端仍然表现良好,截至11月底,公司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220亿,同比增长6.6%,而公司回款能力优秀,回款率保持在90%以上,目前公司在手现金充裕,短期偿债能力充足。 此次配股有利于景瑞控股杠杆下行,而净负债率逐步下降后,公司评级有望进一步提升,进而带动融资成本逐步下行。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9月底,标普全球评级将景瑞控股的评级展望上调为稳定,其确认该公司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为"B",并确认其优先无抵押债券的长期债项评级为"B-"。这亦进一步展现了景瑞控股在企业运营能力,财务管控能力上的较强实力。 3、结语 综合来看,此次溢价配售提振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有助于降低负债,提高企业经营安全性,优化资产结构,增厚净资产,推动公司进一步加快业务发展,而在外界资本市场不断的资金支持下,相信景瑞控股也将会为客户和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随着公司股东结构进一步多元化,扩大了股东基础的同时也提高了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强化股票的价值,也为公司伴随估值提升进入港股通,获得南下资金支持带来了更多期待。
5月8日,证券业协会发布了今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 公告称,因在科创板“光云科技”“金科环境”新股发行项目网下申购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证券业协会决定将上海迎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迎水投资)旗下“迎水飞龙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列入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限制时间从2020年5月9日至2021年5月8日。去年,迎水投资旗下也有私募产品因打新违规被列入股票配售“黑名单”。 科创板打新大户再违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光云科技和金科环境的IPO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时发现,迎水投资旗下有超过80只产品分别获得了这两大项目的新股配售,“迎水飞龙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均包括在内。 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从两只科创板新股中签结果来看,迎水投资合计80多只产品获配,而只有“迎水飞龙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被拉黑,可能是中签产品太多,忘了交钱,所以被拉黑。 迎水投资成立于2015年6月11日,于2015年9月2日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旗下备案私募产品合计有208只。 去年7月23日,迎水投资旗下包括“迎水起航1号证券投资基金”在内的18只私募产品也曾因为在科创板首批新股发行项目网下询价过程中违规被列入新股配售“黑名单”。 开源证券近期研报指出,科创板发行向网下投资者倾斜,网下打新收益大幅提高。发行制度上,科创板提高了网下配售比例并大幅降低向网上回拨比例,使网下首发配售比例中值快速提高至60%,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6倍(中值为10%)。高融资额叠加发行制度倾斜,推动科创板网下打新收益较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大幅提升。 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科创板网下打新实现总收益为818亿元,超同期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收益之和的6倍。科创板已成为网下打新主要的收益来源。 板块分化将成“主旋律” 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相比,科创板上市标准更加宽松和多元化,且上市公司多属于高精尖的专业领域,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研究难度和投资风险更高。因此在制度上明显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倾斜。科创板网下打新不再允许个人和非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同时大幅提高了私募基金的准入门槛,使符合要求的C类投资者数量大幅减少。截至2020年3月底,参与科创板网下询价且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数量平均为320家,远低于主板中小创(超过2000家)。 科创板对机构投资者分类进行了调整,将企业年金基金和保险资金从B类归为A类,另把QFII单独设为B类,其余专业机构投资者归为C类,在此分类配售安排下,科创板五类资金获配股数占网下发行股数的74%,明显高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64%/70%/64%。同时由于符合网下打新条件的C类投资者数量大幅减少,使得最终科创板A/B/C三类投资者平均中签率更趋均衡。统计数据表明,科创板C类投资者中签率为A/B类投资者平均中签率的85.4%,而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这一数据分别为44.6%/31.1%/37.8%。 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告诉记者,最近科创板行情板块效应明显,但是板块分化也非常大,其中和科技沾边的概念股走势较强,资金流入迹象明显。从估值上来讲,大部分个股经过连续调整后,依旧不便宜,未来科创板还会维持现有走势不变,分化依旧会成为科创板的“主旋律”,考验投资者的选股能力。 广发证券近期发布研报认为,打新收益率看首日溢价率,2月“牛市期”平均溢价率253.06%,远高于历史平均134.59%,3月以来“调整期”平均溢价率95.39%,低于历史平均。因此科创板行情成为打新收益率高低的核心因子。 (责任编辑:王擎宇)
昨日晚间,蚂蚁集团发布公告,披露科创板IPO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网上申购中签号码约有70.17万个,每个中签号码对应认购500股蚂蚁集团股票。新股中签号码70万个公告显示,回拨机制启动后,蚂蚁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12670497%。据此前上交所的数据,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超过515万户。蚂蚁集团此次网上发行规模最终超过了网下。根据此前公告,在A股超额配售选择权及网上、网下回拨机制启动后,蚂蚁集团此次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2.339亿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A股发行股份数量40%,占本次A股发行股份数量的12.17%;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3.51亿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A股发行股份数量60%,占本次A股发行股份数量的18.26%。在网下发行方面,蚂蚁集团披露,共有348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6084个有效报价配售对象按照要求进行了网下申购,网下有效申购股数为759.93亿股。根据网下配售结果,A类投资者获配最多,获配1.94亿股,占蚂蚁网下发行总量的83%,配售比例为0.3342%。B类投资者获配49.13万股,占蚂蚁网下发行总量的0.21%,配售比例为0.3010%。C类投资者获配3927.07万股,占蚂蚁网下发行总量的16.79%,配售比例为0.2214%。机构资金扎堆打新盛宴根据此前公告,蚂蚁在A股初始发行不超过16.7亿股的新股,其中初始战略配售股票数13.4亿股、占A股初始发行量80%。共有29家机构及公司获得13.4亿股的战略配售,合计获配金额(不含佣金)919.56亿元。其中,阿里巴巴旗下的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获配最多,达7.3亿股,获配金额502.2亿元。此外还有包括全国社保基金合计获配约1亿股,以及GIC、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阿布扎比投资局、淡马锡等多个全球主权基金,以及多个保险机构、券商资管、基金公司等。除了战略配售之外,多家机构资金旗下的一些产品也获配了网下打新。公告显示,这些机构及旗下产品均出现在了获配新股名单中: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泰康人寿、幸福人寿 、中华联合保险、华安财保资产、永安财保、长江养老保险等险资;华宝、国泰基金、兴业基金、中泰上海资管、申万菱信、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券商资管;太平洋资产、大家资管、平安资管,交银施罗德、兴证全球等等。此外,还有鼎晖投资咨询新加坡有限公司、韩国投资信托运营株式会社、野村新加坡有限公司等外资机构。在战略配售环节,鹏华、中欧、华夏、汇添富、易方达、招商、南方等基金公司产品已经获配,但旗下其他产品也获配了网下打新。公募基金“一哥”刘格菘旗下多只基金也获配,其中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基金获配约10万股、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基金获配约10万股、广发科技创新混合基金获配约2.7万股。记者粗略统计,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合计获配1.378亿元的蚂蚁新股。具体来看,在A类投资者中,陈光明旗下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两只基金合计获配约20万股;在B类投资者中,睿远基金旗下资产管理计划有56个账号获配。
蚂蚁又涨价了,你成股东了吗? 这年头,互联网精英们除了房贷车贷,每个月还有一笔要还的小贷——花呗和白条,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开始加入到新兴的消费方式大军里,蚂蚁等金融科技公司顺势而起。 9月11日京东数科提交科创板IPO申请,9月18日蚂蚁集团科创板IPO申请过会,坐拥两大核心电商平台和庞大的用户流量,花呗和白条背后的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相继奔赴二级市场,期待已久的金融科技行业终于迎来了资本的狂欢。 10月22日,据路透旗下IFR报道,最新报告显示蚂蚁集团的估值提升至3,800-4,610亿元,而这已经是蚂蚁在IPO过程中的第二次涨价了。 “蚂蚁”火了? 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宠儿,计划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的蚂蚁集团计划融资约350亿美元,有望超越沙特阿美创造的290亿美元IPO规模之最。 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由于需求强劲,蚂蚁集团计划将上市估值提高到至少2,800亿美元,比此前估计的2,500亿美元提高了至少12%,而最新消息显示,蚂蚁的估值又将这一基础上提升了约36%~65%。 蚂蚁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今年IPO市场上最亮的星。 仅2020上半年,蚂蚁的总营收就高达725亿元,净利润高达219亿元。换句话说,蚂蚁日均创造营收4亿元,日均利润达到1.2亿元。 显然,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盈利能力上,目前的蚂蚁都已经具备了让资本市场热情澎湃的能力。 那么蚂蚁是怎么赚钱的呢? 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蚂蚁集团的营收规模已经轻松进入千亿俱乐部,其收入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和“创新与其他服务”。其中,包括花呗、借呗、小微企业贷等服务的微贷科技平台是蚂蚁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数据来源:蚂蚁集团(截至2020年10月3日) 问题是蚂蚁是一个靠借贷赚钱的公司吗? 答案并不是,在支付宝平台上促成的贷款(无论是借呗、花呗还是小微企业贷)主要由合作的金融机构独立发放。截至2020年6月30日,约98%的消费贷和小微经营者信贷由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发放或者以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向市场出售。 蚂蚁则主要通过其促成的信贷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向金融合作机构收取一定比例的技术服务费。这意味着,花呗和借呗等贷款利息收入绝大部分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入囊中,而蚂蚁赚取的是促成借贷的服务费。 由此可见,技术、海量用户数据所建立的芝麻信用体系、由数字支付所累积的7.1亿月活用户、以及在支付领域占据的绝对优势才是蚂蚁变现的基础。 事实上,蚂蚁的吸引力不止于截至目前的盈利能力更在于远期的广阔空间。3月10日,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宣布支付宝改版,定位数字生活开放平台。改版后的支付宝,新增市民中心、饿了么、口碑、飞猪酒店、电影演出5个固定入口,对本地生活领域的布局得到加强。 加强在本地生活上的布局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通过用户端的流量促进商家开通以支付宝结算的入口,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优势,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扩大数字支付带来的想象空间,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意味着,蚂蚁所撬动的市场正在开始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而这些潜在的想象空间则更令资本市场疯狂。 图片来源:艾瑞(截至2020年10月18日) 蚂蚁股东,想当就能当? 然而,蚂蚁点燃的不止是资本市场的热情,更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狂欢。几乎所有互联网人都想争当蚂蚁的股东。 9月25日,易方达、鹏华、中欧、汇添富、华夏旗下5只参与蚂蚁集团配售的“创新未来基金”开始认购。数据显示,9月25日凌晨开卖仅一小时就卖出102亿;不到一天,易方达售罄;不到两天,鹏华又售罄。截至10月8日晚,5只战略配售基金已全部售罄,总规模600亿元。 公告显示,5只创新未来基金总认购户数合计达到近1,360万户,以600亿元募集总规模计算,户均认购资产约为4,412元。 蚂蚁IPO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资本市场的热情显然与蚂蚁强劲的增长前景和盈利能力相关,那为什么蚂蚁的战略配售基金都那么火呢? 根据规定,蚂蚁集团IPO后,这5只战略配售基金将以发行价,按最高10%的比例配置蚂蚁股票。想要成为蚂蚁股东的小散们为什么不去直接买股票,而是要选择战略基金这种迂回的方式呢? 实际上,这与蚂蚁集团的选择的上市地点不无关系。由于蚂蚁集团是在上交所科创板、港交所主板同步发行上市,然而这对想要投资蚂蚁的普通用户来说却意味着较高的门槛。 根据科创板的交易规则,个人投资者要求账户资产不能低于50万元、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这意味着,不常参与股票交易且资产较少的用户想要成为蚂蚁的股东并通过投资蚂蚁获得收益几乎不可能。 相比之下,战略配售基金的最低认购金额为1元,相比投资科创板,其投资门槛被大幅降低。由此可见,蚂蚁战略配售基金的火爆程度也非是无源之水。 选基金还是选港股? 然而,对于争当蚂蚁股东的战略基金申购者们来说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 首先根据监管要求,这5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均只能最多配置10%的蚂蚁股票。剩下90%需投向其他标的,这意味着,基金的整体投资收益还是主要依赖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且风险性不可忽视。 此外,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均设置了18个月的封闭期,且在封闭期内不接受基金份额的申购和赎回,这无疑会提高用户的谨慎度。这也是为什么蚂蚁的户均认购资产仅为4,412元的原因之一,相比银行、券商体系代销基金户均数万元的水平,蚂蚁此次的战略配售基金在这方面稍有逊色。 图片来源:支付宝(截至2020年10月8日) 其实,对于资金量较小的散户,想要成为蚂蚁的股东除了购买战略配售基金,港股开户似乎是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与内地“打新”门槛较高不同,香港方面的认购规则更加亲民。根据规定,香港新股认购不需要持仓,甚至不需要有充足的本金,部分香港券商甚至提供10倍融资服务。 例如像华盛这样深谙互联网免费法则的新兴券商,就打出了蚂蚁0本金申购活动。所谓0本金认购是华盛推出的服务部分企业员工(包括阿里、腾讯、头条等众多企业在内)专享的新股申购0本金门槛的活动特权,为因新股招股期较短而来不及入资的客户特别提供的一项专享服务。 实际上,对内地的投资者而言,最近几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抓住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爆发红利,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明星互联网科技公司大部分选择了赴美或赴港上市,受限于外汇额度和投资便捷性等重要因素,国内投资者被动的错过了互联网科技行业的爆发红利。 然而,令人垂涎的收益率一直吸引着投资者目光。面对这种现状,找到合规、靠谱的互联网券商开启刚美股交易是不错的选择。 例如,新浪集团旗下的华盛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授予的1/2/4/5/9号共5类金融牌照,其自主研发的港美股交易平台华盛通,可提供全程线上化的投资服务。仅需准备好身份证,就可以自助线上开户,0入金门槛。 显然,通过互联网券商开户之后,除了打新蚂蚁,用户的投资的范围也将变得更加广泛,阿里、京东、腾讯、美团等众多明星公司都将成为新的选择,而这几只股票过去一年的收益率显著跑赢沪深大盘。 不过,尽管市场热情风生水起,战略配售如火如荼,对于还在犹豫的用户来说,估值高达3,100亿美元蚂蚁究竟值不值得投资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然而,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是,随着此次蚂蚁首开AH上市先河,两地同时上市的时代序幕已经拉开,更多优质的标的将走向二级市场。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过投资获取收益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
摘要 【皮海洲:新股发行应彻底市场化】就定价发行来说,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0倍,全部网上资金申购,申购最小单位为100股,投资者每个账户只能申购100股的整数倍,然后通过摇号确定中签者。就竞价发行来说,就是由投资者自由报价,谁报价高,谁买入股票。而这种报价是需要全额缴款的。 近期的市场,至少有两件事情是与新股发行制度有关的。 一是科创板新股上纬新材的询价。根据上纬新材的发行公告,有415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6954个配售对象符合询价条件,其中有 399 家机构管理的6903个配售对象包括报价统一为2.49元,占比超过90%。这样的询价让人感觉到很诡异,以至引起上交所的关注,并向有关部门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一旦发现确有违法违规行为,将坚决依法进行处罚。 二是有市场人士呼吁取消“市值配售”。理由是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更加市场化,发行价格已不受 23 倍市盈率的限制。很多新股的发行市盈率达到了50倍、60倍,甚至更高。在这种背景下,“市值配售”已失去了对投资者保护的意义。同时,在发行市盈率太高的情况下,投资者感觉到危险时,投资者市值配售中签了却不缴款,也容易导致新股发行的失败。 这是两件独立的事情,但却正好涉及到新股发行的两个环节:即网上配售与网下配售;而且,二者也都与市场化密切相关。因为就第一件事情来说,上纬新材的报价确实难言是一种市场行为,更像是一种“合谋”,询价结果很难说是市场化的选择。就“市值配售”来说,在市场化发股的情况下,市值配售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甚至有可能从保护投资者变成伤害投资者。因为在市场化发股的背景下,新股上市首日破发也是很可能出现的。所以,取消“市值配售”是可行的。 但从上纬新材的询价来看,仅仅只是取消“市值配售”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网下配售”与新股询价环节都需要取消。因为网下配售的初衷是为一些大盘股的发行服务的,担心大盘股网上发行不成功,所以安排部分份额到网下供机构投资者配售。但网下配售到后来发展成为向机构投资者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发行方式,即便是中小盘股发行,也要拿出一部分的份额到网下供机构投资者配售;而且,在注册制下,网下配售的份额甚至还超过了网上发行的额度,这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新股询价根本就不是市场化的定价方式。有人愿意高价购买,为什么要将这些报高价的剔除呢?同时,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也根本就没有定价能力,他们参与询价无非是为了拿到网下配售的份额罢了。看看一些新股的超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就知道这些参与询价的机构的报价有多么荒唐了。上纬新材的询价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正因如此,在注册制背景下的新股发行,可以将市场化的脚步迈得大一些,即取消“市值配售”,也取消“网下询价”与“网下配售”环节,将新股发行份额全部网上发行。而网上发行可以实行两种定价方式:一种是定价发行,一种是竞价发行。两种定价方式,由发行人自主选择。 就定价发行来说,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0倍,全部网上资金申购,申购最小单位为100股,投资者每个账户只能申购100股的整数倍,然后通过摇号确定中签者。就竞价发行来说,就是由投资者自由报价,谁报价高,谁买入股票。而这种报价是需要全额缴款的。为满足股票上市条件,发行人可对投资者申报股票的上限作出规定。买入股票按报价的高低顺序,从高到低买入,直到发行份额全部卖完为止。在同一价位,有多个投资者申报时,优先满足中小投资者的需要,而中小投资者之间则以时间先后排序。发行股份售完时的最低价格,确实为股票的发行价格。发行人的募资金额按发行价计算,竞价超出的款项,全部划归投资者保护基金,用于未来赔偿投资者使用。与此对应的是,对投资者保护基金的管理办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如此一来,盲目报价的投资者就会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了。而这种竞价发行体现了每一个投资者自身的意志,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化发行。
9月17日,新高教集团(2001.HK)发布公告称,集团拟进行1亿美元可转债的发行和约3,000万美元的先旧后新配售,总融资金额约1.3亿美元。本次交易是亚太教育行业中首单可转债+配售同步发行,在港股上市教育公司中是一笔非常创新的成功交易,通过“可转债+配售”的组合融资,集团现有办学网络将得到提质增效,外延扩张基础进一步夯实,加大推进大湾区及川渝等地区潜在并购项目的力度。 作为一个以“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轮驱动的跨区域高校集团,新高教过往的业绩一直都保持在成长的“快车道”上,2019年中期业绩显示,新高教总在校生人数超过11.87万人,同比增幅约27%,今年上半年经调整总收入同比增长34.2%;经调整毛利同比增长49.6%;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9%;经调整毛利率为57.0%;过去三年,新高教净利润复合增长56.5%。 新高教本次可转债的票息/收益率仅为1%,是非投资级别一年期可转债中最低的,也是目前为止发行过可转债的港股上市教育公司中的最低水平之一。同时,该可转债的转股溢价达到了18%,在同样的发行条件下,创下了近两年一年期可转债发行的最高溢价水平。 新高教选择以每股5.35港元的价格配售4,400万新股,较公告前日的收市价折让约7.76%,较过去5天和10天的交易均价也仅分别有2.90%和2.37%的折让,配售的折让在港股上市教育公司当中属于非常低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配售,新高教的控股股东提供了"先旧后新"的支持,让投资者得以更快地获得其认购的配售股份,也让集团更高质量地完成了本次配售。 综合而言,新高教本次融资是亚太教育行业首单可转债和股票同步发行,组合方案发行条件优渥,为行业融资交易渠道开创了成功的先行标杆,最终配售获得了5.2倍超额认购,可转债获得了2.8倍的超额认购。无论是可转债的低利率、高转股溢价、配售的较低折价以及市场积极认购的热情,都充分显示出了投资者对新高教业务长期价值的信心。也正是业务价值的根本驱动,使得集团获得了相较同业更为低廉的融资成本,在经营层面也会更具备竞争优势。 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爆发的背景下,新高教依然逆市实现了经调整主营收入同比41%的增长,以及中期经调整归母净利润48.9%的增长,业务抗风险力及上行驱动力极佳。业绩发布后,众多知名研究机构也是一致提高了对集团的目标价格,目标均价约在7.53港元左右,最高达8.07港元,较集团现价5.38港元上行空间非常充裕。 此次选择可转债发行同时配置小部分的新股配售这样稳健的融资方案,是香港教育板块一个创新的交易,不但满足集团的融资需求,同时平衡了配售比例和负债比例,能够更好地维持新高教股价稳健攀升态势。在本次“可转债+配售”发行之后,集团拓宽了融资途径,引入了更多潜在的全球性的投资机构,包括著名国际长线基金、活跃于可转债投资的国际对冲基金,以及部分中资基金。新高教部分现有股东也参与了交易,反映出对该集团的长远信心。随着股东结构进一步多元化,扩大了股东基础的同时也提高了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易量和流动性,从资本流通的角度来强化股票的价值。 回溯集团的基本面本身,其业务价值潜力主要体现在强劲的内生增长、优秀的投后整合能力、丰富的并购经验、跨区域集团化发展以及高大轻的发展战略等,具体可参考日前发布的《新高教集团(02001.HK):中期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增长49%,估值修复需求强烈》一文。2019/2020学年,新高教总在校生人数超过11.87万人,位于港股高教板块第三位,同比增幅约27%,内生规模增速处在行业头部梯队,过去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56.5%。同时,凭借着对行业趋势的准确判断,集团已陆续完成了5所高校的并购工作,主要都选择在了高增长潜力地区,收购成本远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积累了大量收并购经验。随着集团中期业绩的公布,其“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双轮驱动的业务战略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利润爆发式增长可期,较低的估值修复需求强烈,这也是集团可转债+配售受到全球投资者积极认购的核心逻辑。
摘要 【董登新:注册制应当废除市值配售】董登新:在IPO核准制下,很多人将“打新”看作一种稳赚不赔的福利。但在IPO注册制下,市值配售已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诉求,应当废除,否则,会给股民带来风险及不公平。(中新经纬) 在IPO核准制下,很多人将“打新”看作一种稳赚不赔的福利。但在IPO注册制下,市值配售已不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诉求,应当废除,否则,会给股民带来风险及不公平。 一、核准制下市值配售的原理与逻辑 (1)在核准制下,监管层直接负责IPO审核,选择“好企业”“优秀企业”,这导致投资者不需要决策或判断,只管跟风打新、炒新,并出现“新股不败”的情况。 (2)为了防止发行人IPO“超募”,监管层规定新股发行市盈率不得超过23倍。这撕裂了一、二级市场的有机联系,制造了一、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比如,当中小板平均市盈率已高达80倍时,中小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却不能超过23倍,这使二级市场“市值持有人”获得一种差价福利。通过市值配售的分配,让“市值持有人”获得打新差价福利,这违背了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精神。 (3)这样做的必然结果是,市值配售的打新中签率低,散户打新中签难。90%的小散账户市值不足50万元,万分之一的中签率带来的实际结果是大户获利。 (4)在核准制新股的上市首日,多会出现开盘涨幅44%“秒停”,而后全天无法交易的情况,而且从上市次日开始,还会出现连续多个交易日10%的涨停板。连续多个涨停板,就有多个交易日都是低效、无效交易,这正是23倍发行市盈率上限管制产生的弊端。 (5)市值配售实际上直接导致了“饥饿营销”的后果。既然打新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自然不会有人放弃打新的任何机会。投资者无风险意识地盲目打新,直接导致新股发行多多益善、新股扩容大受欢迎的假象,这使得发行人只要拿到IPO批文,就会发行成功,几乎不会存在发行失败的风险,因为不论发行人质地好坏,也不管网下询价高低,投资者都会抢购。 (6)市值配售制度下,打新者一旦中签,大多会惜售不卖,期待连续多个涨停板。这也是为什么A股新股上市首日不会“破发”的原因。 笔者认为,新股市值配售与市场化改革精神格格不入,也与注册制改革大方向相悖。因此,应当尽早废除新股申购的市值配售模式。 二、注册制改革应当废除市值配售 注册制改革至少有两大动机和目标:第一,淡化行政干预,消除行政管制,依法治市,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提高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第二,提升A股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提升A股市场的韧性、弹性及抗风险的能力。 注册制的包容性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三创四新”(创新、创造、创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包容,当然,也包括对创新失败的包容,甚至对创新企业倒闭破产的包容。这就要求投资者具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专业定价能力,因为注册制已经颠覆了我们传统的IPO观念,亏损的新经济公司可以上市,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公司也可以上市,这使得投资风险及定价难度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注册制将市场风险充分释放出来后,必须由投资者自我判断、独立决策。 由于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是完全市场化的,当A股平均市盈率高达50倍时,新股发行市盈率可以超过100倍,这就意味着注册制下一、二级市场差价将会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会出现股价倒挂的现象。在注册制环境下,打新不再是稳赚不赔的零风险投资,而是高风险投资,如此一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将会常态化,炒新风险更大。 在注册制环境下,市值配售的制度漏洞不言而喻。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市场上涨至某个高位,若新股申购按既定高价进行市值配售,但当中签结果公布后,市场突然逆转、掉头向下,这时,投资者可以违约、拒绝支付中签新股缴款,最大惩罚就是未来一定时间不允许参与市值配售而已,对投资者并无经济损失,但它会导致发行人发行失败,甚至会导致发行人因发行失败而倒闭。 此外,注册制采用市值配售,会使得所有股民误以为打新仍是福利,放弃打新就是一种损失,因此,很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理性看待打新风险,照旧盲目打新、疯狂炒新。 三、废除市值配售,进一步完善注册制 注册制改革是中国股市成立30年来最重大的一次改革。证监会强调“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表明了监管层对注册制改革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当然,注册制改革不会一步到位,更不会一蹴而就,它仍需不断摸索和完善。因此,作为注册制配套改革,我们还需在技术层面和一些细节上进一步完善。笔者建议: 第一,在新股申购环节,尽快废除市值配售,允许场内外全体投资者实缴资金申购新股,资金冻结利息划归投资者保护基金。 第二,在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不仅要取消涨跌幅限制,而且还应允许T+0回转交易,这有利于多空双边充分交易、充分博弈,更有利于新股二级市场价格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新股融资融券高成本、高风险“做空机制”的严重不足。 第三,等待时机成熟,我们再像港交所一样,全面取消A股涨跌幅限制,并全面恢复T+0回转交易机制。 没有交易或交易困难的市场,就是无效市场或低效市场。当每天多达数百只股票涨停或跌停时,这样的市场也是无效市场或低效市场。 (作者董登新系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