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蓝领工人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作为全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东莞的制造业相当发达,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故有“世界工厂”之称。 在这个地方,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当下的东莞制造业有8个支柱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 实际上,东莞这个地方平均工资即使在全国也并不算很低。2017年的数据显示,东莞现人均月收入水平达到了7862元,排在全国人均月收入第六,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佛山。当然,月平均工资是多数人达不到的。 在东莞如果是一个普工,月工资收入也只有3000多元左右,如果碰到赶货,最多能拿4000多一点,只有少数具有一定技能的蓝领工人的月薪达到5-8000元。显然,东莞对蓝领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很多网友在问,东莞工厂普工们的工资收入又不高,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待在厂里,不愿意换其他职业呢?对此,我们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没有技能的普工工作并不好找,再说整个东莞地区普工的工资都差不多,换来换去,反而工资挣得就更少了。 再说,东莞很多企业对普工还有年资,你多做一年就给你加个50元钱。如果你做个十几年,老员工的收入肯定比新员工高出许多。更何况,待在一个企业里时间久了,各方面人都熟了,做事还可以顺利点。 第二,很多没有学历、没有技能的农村年轻人进东莞工厂打工,他们认为,东莞要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进厂后可以学个技术终身受用,开始苦点累点,工资再低点,但毕竟是给你学技术的条件,若干年后,年轻人可以靠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拿一份高薪,或者靠自己的技术和人脉创业。学习技术的人从来没打算在普工的岗位上干一辈子,因为做一名普工永远没有出路。 第三,东莞广大蓝领工人的收入上不去是有原因的,从2015年开始,东莞已有近六成企业开展“机器上岗”,而且当地政府对此还颇为用心。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来了,劳动密集型工种工资就上不去。 但同时,东莞又是智能手机生产基地,短期内机器人一下子无法完全取代人工操作。去年东莞的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2.6亿部,占全球1/6,华为、vivo、OPPO、金立等大牌林立。 东莞的智能手机企业对普工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东莞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是制造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发展机会多,这是支撑蓝领工人们留下的重要理由。 第四,很多人觉得奇怪,东莞蓝领工人收入并不是很高,为什么不到大城市去做快递员、外卖员等服务性行业?实际上,有的大城市服务业即使工资更高,但是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重新开始,职业的风险也会更大。 蓝领工人待在厂里,收入虽然少一些,但在东莞的生活成本并不高。而跑到大城市做快递员、外卖员等服务性工作,不仅人会更辛苦,工作责任高,而且在收入高的同时,生活成本也很高,未必比留下厂里更划算。 其实,东莞的制造企业对技术工人的工资并不低,而主要是对广大普工的收入偏低一点。但普工宁愿待在厂里,也不愿意离开东莞到其他地方去闯一闯。因为东莞虽然对普工工资不高,但是需求量相对较大,这边工作容易找。 同时,还有人想在东莞的企业里干上几年,学点技术,再去拿高薪或创业。更有人因为东莞的生活成本要远比大城市深圳低得多,待在东莞厂里一年还能省下点钱,而去大城市做快递或外卖,扣除较高的生活成本,年底可能也剩不了多少了钱了。
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501元,比上年增加8088元,名义增长[1]9.8%,增速比2018年回落1.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6.8%。 2010-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 分四大区域看,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04069元、81954元、73457元和7172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7%、8.2%、6.5%和9.6%。最高和最低地区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5,与上年基本持平。 表1 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地区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地 区 2019年 2018年 增长速度 合 计 90501 82413 9.8 东部地区 104069 93178 11.7 中部地区 73457 68969 6.5 西部地区 81954 75755 8.2 东北地区 71721 65411 9.6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1352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3459元,金融业131405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8倍、1.47倍和1.45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39340元,住宿和餐饮业50346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0232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56%和67%。 从增长速度看,年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采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长11.8%、11.0%和10.5%。增速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2%、3.6%和4.3%。 表2 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行业 2019年 2018年 增长速度 合 计 90501 82413 9.8 农、林、牧、渔业 39340 36466 7.9 采矿业 91068 81429 11.8 制造业 78147 72088 8.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07733 100162 7.6 建筑业 65580 60501 8.4 批发和零售业 89047 80551 10.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7050 88508 9.7 住宿和餐饮业 50346 48260 4.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61352 147678 9.3 金融业 131405 129837 1.2 房地产业 80157 75281 6.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8190 85147 3.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33459 123343 8.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61158 56670 7.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0232 55343 8.8 教育 97681 92383 5.7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8903 98118 11.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7708 98621 9.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94369 87932 7.3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外商投资企业10660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集体单位62612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9%。 从增长速度看,其他内资单位年平均工资的增速最高,增长15.7%;集体单位增速最低,增长3.2%。除国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内资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以外,其余类型单位的平均工资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3 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登记注册类型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登记注册类型 2019年 2018年 增长速度 合 计 90499 82413 9.8 国 有 98899 89474 10.5 集 体 62612 60664 3.2 股份合作 81058 77751 4.3 联 营 75220 72107 4.3 有限责任公司 79515 72114 10.3 股份有限公司 103087 93316 10.5 其他内资 71329 61666 15.7 港澳台商投资 91304 82027 11.3 外商投资 106604 99367 7.3 注[1]:文中以下增长,除特别指出外,均为名义增长。 附注 1.指标解释 (1)单位就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 (2)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详见官网http://www.stats.gov.cn/zjtj/tjfg/xzfg/200207/t20020702_36026.html), 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以及房费、水电费。 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3)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计算公式为: 2.统计范围 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等单位。工资统计是统计单位的就业人员,而个体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单位就业人员不在工资统计范围内。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全国共调查约217.2万家,就业人员1.72亿人。 3.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和《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对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5.行业分类标准 工资统计的行业分类标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执行。 6.上年基期数据以正式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9》为准。
201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04元,比上年增加4029元,名义增长[1]8.1%,增速比2018年回落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201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5.2%。 2010-2019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速 分四大区域看,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59471元、46777元、43927元和39861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7%、6.7%、7.0%和7.5%。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5301元,金融业76107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7642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9倍、1.42倍和1.26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37760元,住宿和餐饮业42424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3926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79%和82%。 从增长速度看,年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金融业、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20.9%、12.7%和12.2%。增速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房地产业,分别增长3.8%、4.8%和5.9%。 2019年城镇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行 业 2019年 2018年 增长速度 合 计 53604 49575 8.1 农、林、牧、渔业 37760 36375 3.8 采矿业 49675 44096 12.7 制造业 52858 49275 7.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9633 44239 12.2 建筑业 54167 50879 6.5 批发和零售业 48722 45177 7.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4006 50547 6.8 住宿和餐饮业 42424 39632 7.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5301 76326 11.8 金融业 76107 62943 20.9 房地产业 54416 51393 5.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7248 53382 7.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67642 61876 9.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4444 42409 4.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3926 41058 7.0 教育 50761 46228 9.8 卫生和社会工作 57140 52343 9.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9289 44592 10.5 注[1]:文中以下增长,除特别指出外,均为名义增长。 附注 1.指标解释 (1)单位就业人员: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 (2)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详见官网http://www.stats.gov.cn/zjtj/tjfg/xzfg/200207/t20020702_36026.html), 工资总额是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以及房费、水电费。 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3)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计算公式为: 2.统计范围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在工资统计调查中的私营法人单位主要是指:在内资法人单位中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私营独资企业是指按《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一名自然人投资经营,以雇佣劳动为基础,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私营合伙企业是指按《合伙企业法》或《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按《公司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按《公司法》的规定,由五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共调查76.4万家单位,占全部城镇私营单位总数的7%。 3.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和《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对城镇私营单位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5.行业分类标准 工资统计的行业分类标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执行。 6.上年基期数据以正式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9》为准。
作为全国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 敢啃“硬骨头”,创造“江苏经验”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关民生福祉,也是民心所向。作为全国率先进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我省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敢啃“硬骨头”的勇气,革新治理体系,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同时创造多项“江苏经验”。 打通异地就医结算“堵点” 经过20多年医保改革,江苏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各类人群、制度架构基本健全、待遇水平稳步增长的医疗保障体系。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10.08万人,参保率达9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基本实现“人人参保”后,畅通异地就医结算,解决看病报销难成为医改重点攻克的难题。为了让参保人员“少跑腿、少垫资”,我省在实现省内跨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2017年作为国内首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省份,率先实现与全国各兄弟省市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这一惠民政策有效解决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和异地转诊人员异地看病报销难题。 跨地区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难题解决后,我省又尝试将占就诊人次数95%以上的门诊纳入区域异地直接结算。去年9月,长三角地区在国内率先试点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徐州、盐城等8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去年9月,76岁的睢宁退休职工刘健第一次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用徐州的医保卡看病并成功报销费用。“以后再也不用每年来回奔波报销医药费了。”刘健退休后一直随儿子定居上海。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他,最大的心病就是“看病”。因为在徐州参保,他以前在上海看病需要先垫付费用,再持单据回徐州报销,耗时耗力,还要承担单据丢失的风险。 截至今年6月,江苏所有设区市都已实现与上海门诊费用的双向直接结算。 随着异地就医的便利,异地就医人数也呈爆发式增长。省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人数达28.97万人,跨省联网定点机构数量达3109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今年前9月,全省实现双向跨省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22.58万人次,费用总额55.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3.42%、166.1%。 为方便异地就医人员办理备案手续,江苏还开通“不见面”备案,异地就医人员可利用参保地医保部门设置的手机APP、市政务网、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医保经办自助一体机、电话传真等传输相关材料,在家办理。 挤耗材价格水分,取消药品加成 说到看病,很多在医院动过手术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就是材料费太贵,动辄上万甚至十几万元,让患者不堪重负。把医用耗材价格水分挤出去,成为新组建的医疗保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10月中旬,南京江宁东山街道的周立因为反复胸闷、胸痛在省人民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植入微创手术。出院结算时他发现自己使用的进口品牌价格降了好多。“我植入4枚支架,原来一枚12100元,现在是6760元,价格几乎拦腰砍,一次手术省了2万多元。” 周立看病负担的减轻,源于今年7月31日江苏在国内率先开启的高值医用耗材降价谈判。经过一天的艰苦谈判,6种心脏介入支架、25种双腔起搏器平均降幅分别达51.01%、15.86%。 今年10月起,参与谈判的省人民医院、苏北医院等江苏55家三级公立医院执行谈判后价格,将降价实惠直接让利给患者。据测算,此举全年可为患者节约资金5亿元。江苏的创新举措赢得患者的赞誉,也得到中纪委、中央主题教育专项整治督导组的肯定。 早在2012年,江苏县级公立医院就已实行药品零差率。在此基础上,2015年城市所有公立医院药品均实行药品零差率,彻底打破“以药养医”旧机制。江苏省医保局成立后,进一步落实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和扩大试点使用范围工作。去年全省公立医疗机构25种药品采购金额44.94亿元,扩大试点使用范围后预计25种药品平均降幅可达59%,药品费用由44.94亿元压缩到18.4亿元。 做大分好公立医院薪酬“蛋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在综合推进医改试点进程中,江苏率先探索,努力“破冰”。 2015年8月,省人社厅等部门出台《关于深化我省先行先试地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高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水平、强化绩效考核、扩大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绩效工资总量动态增长机制、支持医师开展多点执业、试行院长绩效工资年薪制、鼓励医疗卫生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等7项新举措,在南京等6个市县试点后,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普遍提高。在充分总结评估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江苏2017年在全省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通过合理确定薪酬总量、优化薪酬结构和分配机制等举措,初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 省人社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不是简单给医护人员涨工资,而是着力在做大和分好“蛋糕”上做文章。在做大“蛋糕”上,按照“两个允许”的总体原则要求,综合考虑单位公益属性、行业特点、国家“破除逐利机制”要求以及调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医院工资收入差距等多方面因素,突破同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水平,同时建立绩效工资总量动态增长机制,实现工资稳步增长。在分好“蛋糕”上,放开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绩效工资可全部由公立医院自主分配,允许灵活设置绩效工资项目,以充分体现行业特点,明确提出公立医院在内部分配时要保障医生绩效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本单位人均水平,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江苏还创新工资分配形式。通过试行院长绩效工资年薪制,允许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卫技人才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自主确定其薪酬水平,以及支持医师开展多点执业,其所获服务报酬可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等,着力体现高层次人才等知识和技术劳务价值。 省人社厅对常州、泰州、徐州3市各3家公立医院的跟踪调查显示,薪酬制度改革后,医护人员特别是医生收入水平普遍得到提高。2017年6月,江苏的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医改办确定为全国35项深化医改重大典型经验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
2019年北京19个行业工资指导线发布 最低工资保障线确定为25920元 昨日,涉及19个行业的2019年北京市行业工资指导线发布。其中,最低工资保障线确定为25920元,较去年的24480元,增加了1440元。 各行业的工资指导线为一条曲线,依据各行业中生产经营正常、盈利能力良好的企业年销售收入、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等数据加工整理而成。 此次发布的行业工资指导线所涉及19个行业包括:食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装饰业;批发业;百货零售业;超市零售业;汽车零售业;道路货物运输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旅游饭店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物业管理业;出版业。上述行业的企业可以根据行业工资指导线测算本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行业工资指导线中规定了最低工资保障线,今年为25920元,是按今年7月1日起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2200元/月以及前6个月最低工资标准2120元/月综合计算的年度水平。 市人力社保局强调,由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劳动者在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劳动者应得的加班、加点工资;劳动者个人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根据国家和本市规定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的其他收入。因此行业工资指导线的最低工资保障线仅为理论最低值。企业实际应用时,除极端情况外,并不需要参考此线。最低工资保障线主要用于示意该行业生产经营正常企业的劳动报酬最低值所对应的必要人均销售收入。 最低工资保障线警戒线则是根据该行业亏损企业销售收入中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含量的平均值设定的。企业的销售收入中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含量越接近警戒线,企业就越接近亏损。 市人力社保局指出,企业在使用行业工资指导线时,一方面要参照本年度销售收入预计可达到的水平及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另一方面要注意本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三项指标在同行业中的位置。企业销售收入指标反映的是总产出情况,但不是最终收益结果,因此在确定企业工资水平时,应综合考虑企业实现利润等其他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此外,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包含了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及个人所得税金等项目,易受相关待遇标准调整影响。因此在确定企业工资水平时,也要考虑职工工资的实际增长。企业应当在遵循201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原则下,配合使用行业工资指导线,进行当年工资增长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