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晚间,爱尔眼科(300015)披露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1.64亿,净利润6.76亿。其中,第二季度,公司迎来强势复苏,实现营业收入25.22亿,同比增长0.72%;实现净利润5.97亿,同比大增50.37%;扣非净利润5.53亿,同比增长30.73%。 报告显示,在一季度经受疫情冲击后,爱尔眼科于二季度迅速“回血”,单季净利润增速创近十年来新高;境内外营收于7月双双回归高速增长通道,同比增幅分别达47.92%、35.81%;在重要战略基地湖北和几个省区经营深受疫情重创的情况下,公司依然迅速实现业绩“逆袭”。 年初疫情期间,爱尔眼科积极配合政府抗疫指引,多次进行国内外精准捐赠,旗下部分医院阶段性暂停门诊、手术,尽可能为急诊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同时,公司危中求机,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强线上线下联动。 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已累计上线网上医院57家,显著提升了医院诊疗效率。 自3月中下旬起,爱尔眼科境内各分子公司陆续复工。在后疫情时期,公司作为品牌眼科医院率先迎来“报复性”回升。公司紧跟患者需求开设特色服务,如开放夜间视光门诊、节假日正常门诊、专家在线问诊等,二季度业务向上拐点日益显著。 此外,由于疫情影响国内高考推迟,境内6月的传统高考季高峰相应延迟,7月,公司境内主营业务增速达47.92%,下半年业绩“开门红”。 全球化的网络布局,让爱尔眼科抗击疫情既打国内上半场,又打国际下半场。5月中上旬,欧洲地区、美国及东南亚地区陆续复工。报告期内,公司位处西班牙、新加坡、美国的主要境外资产均实现正向收益,合计超3000万元。 公司董事长陈邦表示,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各地时有反复,公司不早言全胜,不掉以轻心,时刻保持清醒,努力于危机中抓新机、变局中创新局,让危机成为升级转型的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公司顺利完成了对奥理德视光、宣城眼科医院等30家医院的股权收购,随后实施完成了募集配套资金非公开发行。 本次定增最终确认8个发行对象,共募集资金7.1亿元,外资参与比例超过70%,高盛、瑞信、摩根大通、瑞银等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赫然在列,显示出国际资本对眼科行业及爱尔眼科的看好。 此外,本次收购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全国网络战略布局,加固了公司行业地位,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公司的“二次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8月25日,碧桂园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其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2669.5亿元,实现总收入1849.6亿元,实现毛利448.9亿元,实现净利润为219.3亿元,实现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146.1亿元。 尽管疫情带来不利影响,但碧桂园在实现可观业绩的同时,各项经营指标依然保持稳健。截至今年6月末,其总借贷余额较去年末下降7.5%,融资成本较去年末下降0.49个百分点;受益于上半年94%的权益回款率,其现金余额为2055.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0.5%。 此外,碧桂园拥有业内领先的“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在覆盖房地产开发所有环节的基础上,持续围绕地产主业挖掘新市场新动能,机器人建房、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等新业务均有显著进展,形成地产、生态、社区产业链的全覆盖,内循环经济的格局初显,成为企业持续长远发展的新动力。 科学复工复产,权益销售额连续五个月正增长 今年初,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碧桂园一方面捐款捐物助力抗击疫情,一方面在严防疫情的同时复工复产。为减少人员聚焦,100%的在售项目开放线上售楼部,助力客户安全看房。 通过VR看房、线上选房、网上认购等方式,碧桂园线上线下齐发力,确保权益销售金额自3月以来连续五个月保持正增长,且累计同比差距每月逐渐缩小。随着时间推移,碧桂园将努力争取到8月份可实现累计权益销售金额同比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线城市的单月权益销售金额自3月起平均每月同比上升11%,优于一二线城市销售同比变化水平。得益于此,碧桂园今年上半年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2669.5亿元,权益销售面积3185万平方米。 紧跟新型城镇化步伐,是碧桂园业绩高速发展的基石。今年以来,国家推出多项利好城镇化的政策,碧桂园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亦多次表示看好三四五线城市的地产市场。 截至今年6月末,碧桂园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为16698亿元,潜在的权益可售资源为6706亿元。今年下半年,其权益可售资源为6412亿元,其中目标市场为一二线城市的比例为44.7%,目标市场为三四线城市的比例为55.3%,城市布局均衡。 坚持“一率五力”,则是碧桂园形成长期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今年初,碧桂园提出“一率五力”,即指在合法合规、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做好高效率、成本力、产品力、营销力、服务力和科技力。而其坚持打造的健康住宅理念,更是与后疫情时代的人们需求相契合。 地产、机器人、农业多元协同,构建全产业链内循环 除了支柱板块地产业务表现优异,近年来碧桂园践行多元发展战略,在机器人、现代农业等赛道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上半年,其投入研发费用10.3亿元,首先从资金层面保障了新兴业务的发展。 在建筑机器人领域,碧桂园力争做全球领先的特种机器人服务商。截至今年8月14日,已累计递交专利申请2314项,获授权567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测试,填补行业空白。 在餐饮机器人领域,碧桂园致力于为智慧餐饮服务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它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集团参与制定并发布了我国首个食品机器人行业标准,拥有61款在研样机、5万平方米的已投产组装工厂以及6家机器人智慧餐厅。 与此同时,碧桂园现代农业板块也在蓬勃发展。该板块通过布局农业全产业链,做现代农业系统方案提供者和服务商,为社会提供丰富、安全、好吃、实惠的产品。截至目前,该板块已投资运营湖北“中国种谷”等多个优质项目,与华大基因多家科研机构、企业达成合作。 据悉,现代农业板块已引进研发人才174名,其中博士学历占12%。在“公司+基地+农户的高效生产模式下,该板块广泛运用农业大数据、分子育种、第三方权威检测等手段,通过自有零售平台面向碧桂园450万业主提供产品。 这些快速发展的板块并非是割裂的。在碧桂园“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理念下,它们恰恰完成了有机融合,实现了齐头并进。 一方面,碧桂园的业务覆盖房地产开发所有环节,能够打造“一条龙”模式。其中,它旗下的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博实乐教育集团、碧桂园服务在各自的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碧桂园关注地产和社区生态链的投资机会,截至今年7月30日,已先后投资贝壳找房、企鹅杏仁、蓝箭航天等新兴技术企业。其将通过支持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发展,形成紧密联动、全面完备的全产业链内循环,最终给予主业强有力的助推,助力房地产全产业链持续革新。 名列全球地产行业首位,获国内外机构认可 有了强劲的业绩背书,碧桂园自然得到了国内外各类机构的全面认可。 今年5月,《福布斯》杂志发布2020年度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碧桂园以701亿美元销售额、57亿美元利润、2738亿美元资产和278 亿美元市值位列榜单111名,较去年上升18名。这也是碧桂园自2010年首次入选该榜单以来连续第11年实现排名的提升。 今年8月,《财富》杂志发布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碧桂园榜单以703.3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147位,名列全球房地产行业首位。碧桂园排名“四连跳”,共提升320位,反映企业规模实力快速增长。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则一致给予了碧桂园较高评级。其中,惠誉给予投资级的BBB-企业信用评级,当前只有3家内地民营房企得到了惠誉投资级评级。标普及穆迪也分别给予碧桂园BB+及Ba1评级,距投资级均只有一级之遥。 截至目前,碧桂园跻身43支蓝筹股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从2000多支港股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港股市场蓝筹股具有行业代表性、流通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及派息固定等特征,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的充分肯定。 至于各大投行、智库,同样持续看好碧桂园。东吴证券(国际)称,随着三四线市场韧性凸显,碧桂园的今年下半年销售将持续发力,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确定性高。西南证券认为,碧桂园的三四线项目依然存在复工返工更早、市场定价能力强、产品竞争力突出等优势。 亿翰智库表示,碧桂园全覆盖的方式极有利于推动公司销售金额的增长。中指研究院强调,碧桂园风险管控得力,实现了经营效益和风险管控的平衡,净借贷比率多年低于70%,打破行业“高增长高负债”定律。 在诸多机构排名中,少不了因热心慈善而屡屡上榜的碧桂园创始人、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家族的身影。今年7月,杨国强家族第12次入选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以15.2亿元的捐赠总额位列榜眼。 自1997年第一笔大额捐赠算起,杨国强家族、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为社会累计捐赠超67亿元,涉及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截至目前,碧桂园已助力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脱贫超31.8万人。
8月24日晚间,科力远发布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科力远实现营业收入9.89亿元,同比增长23.73%。 今年上半年,国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下称“HEV”)上险数量同比增长16%,延续了2019年逆势增长的趋势。据了解,科力远子公司常德力元、科霸公司和科力美等均已进入丰田全球供应链体系,成为丰田国产HEV上游产业链对应环节的国内独家供应商。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超预期发展,科力远近两年来持续扩充汽车动力电池及配套产业链产能。其中,常德力元HEV用泡沫镍二期、科霸公司HEV用正负极板二期和科力美HEV车用动力电池二期均在上半年顺利投产,科力远的丰田HEV配套产能达到24万台套/年。 科力美上半年实现HEV车用动力电池销售收入约7.89亿元,同比增长27.25%,并同步带动了科霸公司、常德力元的销售上量。报告期内,科霸公司HEV用正负极板实现销量5.6万台套,常德力元HEV用泡沫镍实现销量约42万m2。 一般而言,下半年才是传统销售旺季。据介绍,科力远丰田HEV配套产业链的新增产能将持续释放,目前科霸公司第三期预计下半年投产,常德力元第三期也已具备量产条件,科力美第三期已完成厂房建设与设备安装工作。根据科力远的扩产计划,在第三期投产后,其丰田HEV配套产业链产能将上升至36万套/年。 此外,上半年,科力远锂电业务的市场及客户开拓进展快速,销售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金科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3亿元,同比增长22.63%;其中锂电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43.75%。 据了解,科力远已在共享电单车领域与哈啰出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在研发、生产等方面快速响应市场,配合客户产品迭代升级;在充电宝领域,则获得新战略客户美团的青睐,并实现了小批量供货。 科力远表示,下半年锂电业务将继续围绕共享电单车、移动充电宝市场,并全面布局扫地机器人行业,培育储能市场,推动公司锂电业务继续成长,进一步提升业绩水平。
8月24日晚间,保利地产、绿地控股等龙头房企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尽管受疫情影响,绝大部分房企项目销售及开竣工部分工期有所滞后,但通过积极采取复工复产等举措,保利地产、绿地控股等龙头房企2020年上半年依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业绩,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二季度发力追赶。 2020 年上半年,保利地产实现营业总收入737.06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101.24亿元,同比增长1.7%。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5.72%;随着合作项目增多并陆续进入项目结转期,公司实现投资收益21.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9%;净利率同比小幅下降0.15个百分点至18.07%,利润率相对保持稳定。 今年二季度以来,保利地产销售持续向好,4月签约金额同比转增,5至6月签约金额同比增长10%,其中6月实现签约金额688.53亿元,创单月销售历史新高。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签约金额2245.36亿元,销售规模位列行业前四。公司强化以经营性现金流管理为核心,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回笼2023亿元,回笼率达90.1%。 同时,保利地产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7.66%,扣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达66.05%,为业内较低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账面有息负债3021亿元,有息负债综合成本仅约4.84%,较年初降低0.11个百分点,货币资金达1257亿元,为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债务的1.96倍。 2020年上半年,绿地控股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复效,全力稳增长促发展,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报告期内,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098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亿元,同比减少1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个百分点,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41亿元,较一季度由负转正。 房地产主业方面,上半年,绿地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30亿元,其中住宅占比约70%,商办占比约30%;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03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占比约81%,商办占比约19%;回款1257亿元,回款率约95%。同时,公司围绕重点地区、聚焦重大项目、用好产业协同,大力推进项目拓展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累计获取项目59个,权益土地面积574万平方米,权益计容建筑面积1247万平方米,权益土地款366亿元。 大基建方面,上半年,绿地控股实现经营收入906亿元,同比减少1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公司二季度业绩回暖明显。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新签合同2673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基建工程及专业工程项目比重持续增加,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32%。
8月24日晚间,保利地产、绿地控股等龙头房企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尽管受疫情影响,绝大部分房企项目销售及开竣工部分工期有所滞后,但通过积极采取复工复产等举措,保利地产、绿地控股等龙头房企2020年上半年依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业绩,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二季度发力追赶。 2020年上半年,保利地产实现营业总收入737.06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101.24亿元,同比增长1.7%。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35.72%;随着合作项目增多并陆续进入项目结转期,公司实现投资收益21.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9%;净利率同比小幅下降0.15个百分点至18.07%,利润率相对保持稳定。 今年二季度以来,保利地产销售持续向好,4月签约金额同比转增,5至6月签约金额同比增长10%,其中6月实现签约金额688.53亿元,创单月销售历史新高。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签约金额2245.36亿元,销售规模位列行业前四。公司强化以经营性现金流管理为核心,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回笼2023亿元,回笼率达90.1%。 同时,保利地产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7.66%,扣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达66.05%,为业内较低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账面有息负债3021亿元,有息负债综合成本仅约4.84%,较年初降低0.11个百分点,货币资金达1257亿元,为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债务的1.96倍。 2020年上半年,绿地控股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复效,全力稳增长促发展,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报告期内,绿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098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亿元,同比减少1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个百分点,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41亿元,较一季度由负转正。 房地产主业方面,上半年,绿地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30亿元,其中住宅占比约70%,商办占比约30%;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03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占比约81%,商办占比约19%;回款1257亿元,回款率约95%。同时,公司围绕重点地区、聚焦重大项目、用好产业协同,大力推进项目拓展工作。报告期内,公司累计获取项目59个,权益土地面积574万平方米,权益计容建筑面积1247万平方米,权益土地款366亿元。 大基建方面,上半年,绿地控股实现经营收入906亿元,同比减少1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公司二季度业绩回暖明显。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新签合同2673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基建工程及专业工程项目比重持续增加,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32%。
新冠肺炎疫情对A股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冲击有多大?沉甸甸的半年报数据告诉你:阴霾正在加速消退。 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晚间,共有1574家公司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其中,1366家实现盈利,占比为86.79%。令人振奋的是,虽然一季度业绩低迷,但大批上市公司在二季度奋起直追,1574家公司单季合计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可比公司)甚至接近70%。凭借二季度超强表现,目前已披露半年报的A股公司上半年整体营收、净利润均赶超去年同期水平,甚至有小幅增长。 A股公司二季度业绩强劲反弹,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其中,农林牧渔、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公用事业等行业增长势头良好,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引领A股公司整体昂扬向上。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先看整体情况,1574家公司半年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58万亿元,可比公司同比增长(下同)3.37%;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191.23亿元,同比增长1.06%;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880.3亿元,同比下降17.72%。 虽然营收增长超3%、归母净利润增长超1%的表现远不如此前几年,但考虑到今年一季度疫情影响,上半年整体业绩最终能保持增长势头已非常不易。进一步分析,增长来自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力,上半年,1574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利润5776.21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利润总额5776.78亿元,同比增长3.41%,均超过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 在保持营收、净利润稳中有升的同时,上市公司的费用却在下降,降本增效成果显著。上半年,1574家公司合计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2194.44 亿元、765.1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59%、4.61%;管理费用为2867.28亿元,同比增长3.94%。 沪深300成分股的业绩表现明显好于A股公司整体水平。上半年,目前已发布半年报的沪深300成分股,合计实现营收2.56万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归母净利润2356.63亿元,同比增长9.22%。 二季度主业加速反弹 上半年整体稳健的业绩表现,来自二季度超强的反弹实力。一季度,由于疫情袭来,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大量企业经营承压。随着抗疫、防疫成效显现,经济迅速回暖,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等指标二季度环比大增。 第二季度单季,已发布半年报的1574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09万亿元,可比公司环比增长(下同)27.66%;实现合计归母净利润2593.99亿元,环比增长高达69.49%;实现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501.47亿元,环比大增1108.97%。 如果剔除金融机构,环比增幅更加可观。第二季度单季,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万亿元,环比增长35.46%;实现归母净利润2271.59%,环比增长90.18%。这意味着,1574家公司用第二季度单季,实现了第一季度接近2倍的盈利。 有些公司业绩大增来自防疫、抗疫因素。作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明德生物上半年实现营收3.61亿元,同比增长253.98%;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397.19%,其中二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占上半年的99%。有些公司则源自行业季节性变化,祁连山所处的水泥行业一季度本就是淡季,加之疫情影响,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13亿元。二季度行业迅速回暖,祁连山当季实现归母净利润7.2亿元。 多行业保持高速增长 超强的业绩表现来自哪里?从行业角度看,上半年,农林牧渔、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等16个行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其中农林牧渔、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综合当期营收同比增幅超过10%。农林牧渔、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10个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农林牧渔、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公用事业当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20%。 目前来看,农林牧渔是唯一一个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0%的行业,高达231.14%。其中原因不难理解,由于猪价持续高位,大批养殖公司业绩大增。例如,牧原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210.33亿元,同比增长193.76%;实现归母净利润107.84亿元,同比增长7026.08%。 单看环比数据,第二季度,建筑材料、国防军工、机械设备、房地产等25个行业实现营收环比增长,其中建筑材料等6个行业当期营收环比增幅超过50%。家用电器、计算机、交通运输等26个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其中家用电器、计算机、交通运输等行业当期归母净利润环比增幅超过100%。
8月21日晚间,香飘飘(603711.SH)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尽管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严重,但公司在复工复产以及疫情逐步缓解后,业绩有所改善。公司2020年上半年累计实现收入9.91亿元,同比下降28%。但第二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实现主营销售收入5.54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净利润2168.63万元,同比增加5012.08万元(去年同期亏损2843.45万元),二季度收入及利润情况环比均明显改善。 固体冲泡奶茶业务方面,尽管受春节礼品市场及疫情因素的影响,香飘飘固体冲泡奶茶一季度同比下降,但自3月开始,随着公司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公司二季度实现冲泡产品销售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169.90%,其中,经典系和好料系产品,在第二季度营收增幅均超过100%,带动了第二季度整体业绩。 即饮类业务方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26亿元,同比有所下降。果汁茶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在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贡献度高,总营收占比达到48.43%。香飘飘负责人表示,随着下半年进一步的业务复苏,果汁茶将焕发更大活力,有力支撑即饮板块全年的业绩实现。 在液体奶茶方面,由于市场及渠道更为聚焦,受疫情影响较小,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866.87万元,同比增长9.72%;其中,二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217.29万元,同比增长50.24%。 此外,香飘飘电商和海外渠道潜能释放,业务板块业绩上涨显著:其中,电商渠道2020年上半年营收8236.02万元,实现43.32%的增幅;海外市场实现营收1543.26万元,增幅达59.13%。 在疫情影响,终端消费需求减弱的背景下,香飘飘在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短期承压,但二季度业绩经营得到改善,“宅经济”背景下公司韧性凸显。 香飘飘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在坚持“冲泡+即饮”双轮驱动战略基础上,加强产品创新,冲泡板块将积极向泛冲泡领域拓展,即饮板块将在果汁茶单一主品类基础上向多品类转变,推出更多热销新品。同时不断深耕和优化渠道布局,强化营销创新,优拓市场份额,公司“固体+即饮”矩阵竞争优势将有望进一步凸显,有望保障全年业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