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新强联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000万元-1.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0.45%-277.58%。 据悉,公司前次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395.37万元-7236.09万元,同比增长106.39%-133.52%。本次修正后,较前次披露数据有大幅增长。 对于业绩预告修正原因,新强联表示,受惠于下游风电整机行业发展持续向好,公司风电轴承收入增长较快;依托多年的研发积累和用户体验,公司高毛利率的风电主轴轴承产品获得主要客户认可;同时,因疫情对外贸业务的影响,轴承行业的进口产品有所抑制,导致风电主轴轴承国产化率加快,公司主轴轴承的收入增长较大;此外,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使公司产品交付率提高,新增产能陆续释放。 新强联于7月13日登陆资本市场,是一家专业从事大型回转支承和工业锻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公司具备先进的风电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盾构机轴承及关键零部件,海工装备起重机回转支承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已成为风力发电机组、盾构机等高端装备配套轴承的主要制造企业。
据粤芯半导体公众号近日消息,2020年第二季度,粤芯半导体实现了第二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105%、晶圆月平均移动量增长78.8%的季度记录。
光启技术15日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上半年度净利润为6553万到7562万元,同比增长30%到50%。 今年股东大会上,光启技术提供的《2020年度财务预算报告》中,更是自信预告全年营收将达到7.8亿元,净利润2.04亿元。 据业绩快报公告显示,光启技术业绩的确定性主要来自两大板块:一是超材料主营业务竞争优势凸显,营收较上年同期快速增长。二是穿戴式智能装备业务获得市场高度认可,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据悉,在超材料产品方面,公司前期参与的多个研发项目已进入批产阶段,批产收入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光启技术向外披露了一份总价额近1.62亿元的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结构等产品批产订货合同,已经占去年超材料营收的七成。 为积极消化市场需求,今年光启技术产能大跨越式发展,不仅有银星基地年产能翻倍达到8000公斤,顺德制造基地一期也将于年底投产,为公司新增40000公斤的年产能。依托于这两大基地,光启技术将实现年产能48000公斤超材料产品。 在尖端装备领域表现亮眼的同时,光启技术也在开拓民用战场。其中,光启N901穿戴式智能头盔积极助力复工复产复学,在国内公安、医疗、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同时,该头盔还走出国门,在海外36个国家承担疫情防控重任。
7月14日,众安在线(06060.HK)、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SH)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规模。 众安在线公告显示,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众安在线获得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约67.6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59.01亿元增长14.6%。 其中,众安在线在今年6月的保费收入约为14.14亿元,环比增长30.6%,同比增长7.7%。众安在线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已经连续两月正向增长。 36氪制图;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1-6月期间合计获得保费收入4452.45亿元,同比微降0.2%,去年同期为4462.4亿元。 其中,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合同保费收入1441.18亿元,平安养老保险保费收入155.61亿元,平安健康保险保费收入48.95亿元,均实现同比增长,增速分别为10.5%、12.6%、60.6%,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最快。 但是,占总保费收入超过6成的中国平安人寿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6.1%至2806.71亿元,拖累了整体保费收入的增速。 分业务来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前6个月保费收入同比下降4.6%至3011.27亿元,个人业务同比下降5.6%,团体业务同比增长18.6%。 上半年,中国平安的车险、非机动车辆保险、意外与健康保险合计收入保费1441.18亿元,同比增长10.5%。 7月14日,另两大险企也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数据,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新华保险(601336.SH/01336.HK)的保费收入分别为4280亿元、968.7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17%、30.93%。 广发证券7月14日发布研报称,保险行业存在低谷,继续看好保险股的后续走势。研报同时指出,寿险行业存在人力增员及保费增长不达预期的风险。 瑞再7月13日发布研报预计,今年全球保险保费收入将下滑2.8%,之后,随着经济进入更为持久的复苏模式,预计在2021年将增长3.3%。瑞再表示,从各地看,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将支撑全球保险市场的复苏。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数据经历了一季度震荡、二季度回稳的过程。昨日上半年成绩单揭晓: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4.24万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他说,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为促进外贸稳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6月份进出口双双实现正增长 从月度数据看,我国出口自4月份以来已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进口在4月份和5月份同比连续两位数下降后,也在6月份“转负为正”。6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增长4.3%,进口增长6.2%。 “6月份进出口贸易好于预期,实现了出口正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二季度以来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稳外贸力度加大,对外贸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称。 今年以来,政府相关部门接连推出了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增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出口转内销等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防疫物资、手机等出口向好 受疫情影响,我国防疫物资出口成为上半年外贸的一大亮点。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和46.4%。 “防疫物资出口大增,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本身是防疫物资产品生产大国,不论口罩、防护服还是呼吸机,我国产能在全球均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国没有限制防疫物资的对外出口,进入二季度后,我国产能迅速恢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国还出台了不少措施保证防疫物资贸易的畅通。”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 疫情防控也带动了“宅经济”消费提升,我国笔记本电脑、手机上半年出口分别增长了9.1%和0.2%。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成稳外贸重要力量 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分别增长了28.7%和33.4%,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李魁文表示,今年以来海关实施了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等改革措施,全力支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卖全球”。 对于未来的外贸形势,刘学智表示:“全球需求减弱影响出口预期,不过近期欧洲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美国非农数据转好,外需状况有望逐渐修复。国内消费逐渐恢复会促进消费品进口,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将带动工业初级产品进口,进口有望保持增长。”
7月14日晚,高德红外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上半年盈利4.78亿元至5.38亿元,同比增长220%至260%。此前,公司在一季度中预测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幅为80%至110%。 公告称,报告期内,公司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政府装备类产品、国内及海外民品销售规模增长明显,从而带来净利润的超预期增长。 据公告,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方面,公司三条自主可控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制冷、非制冷)批量生产线产能不断释放,保障了红外核心芯片持续稳定的供货;随着政府装备类及民用产品市场对国产化红外芯片需求的增大,公司芯片除了自用之外,外销比重也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疫情防控产品方面,公司作为工信部指定的疫情防控物资重点生产企业,全力保障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告警系统产品的生产,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地机场、火车站、医院、地铁站、学校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在海外市场,随着各国疫情防控的逐步升级,公司已向海外多个国家销售体温检测告警系统产品以满足其防疫所需。 国内政府装备类产品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各类型型号项目竞标,并在继续保障既有型号任务高质量交付基础上,加快了多个前期中标产品陆续定型、批量交付的进度。 新兴民用领域方面,公司以晶圆级封装芯片大批量生产为契机,全力布局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诸多新兴民用领域的应用部署。比如,在智能家居、物联网、林业及高层消防、智慧安防、健康养老、智能安全支付等领域,公司积极拓展红外热成像产品的更多应用场景,激发更多的市场应用来满足消费品市场的需求。 至7月1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7.70元,总市值580亿元。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上涨208%。
南卫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261% 南卫股份披露两市首份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29亿元,同比增长226.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21.6万元,同比增长260.57%。基本每股收益0.38元。 拓维信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46% 拓维信息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3,488,684.55元,同比增长10.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067,763.38元,同比增长23.46%;基本每股收益0.033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