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着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工业服务业继续回升,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一、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03%。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11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6.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11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4%、10.8%,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4、3.8个百分点。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124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2%。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1%,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为年内高点。 二、服务业进一步恢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比10月份上升0.6个百分点。1-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11月份,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6.5%、3.6%,均比10月份上升1.8个百分点。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比10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金融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1%,连续5个月位于61.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1-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0%。 三、市场销售持续回暖,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4亿元,同比增长5.0%,比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1%。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15亿元,同比下降4.8%,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11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072亿元,同比增长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42亿元,增长5.6%。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980亿元,同比下降0.6%;商品零售34534亿元,增长5.8%,连续5个月正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11月份,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43.6%、32.3%、24.8%。网上零售持续增加。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比1-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 四、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升,民间投资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6%,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11月份环比增长2.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3.5%,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8%,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0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1-10月份为同比持平;商品房销售额148969亿元,增长7.2%,比1-10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2%,比1-10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转正。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8%,比1-10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10.0%。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3%、20.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17.5%。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 五、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贸易结构不断改善 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0919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17995亿元,增长14.9%;进口12924亿元,下降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071亿元。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90439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161291亿元,增长3.7%;进口129148亿元,下降0.5%。贸易结构调整优化。1-11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5.4%,占出口额的59.3%,发挥了出口支柱作用。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9%,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4%,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六、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下降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9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10月份为上涨0.5%;环比下降0.6%。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11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7%,衣着下降0.3%,居住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3.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医疗保健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5%。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12.5%,粮食上涨1.4%,鲜果上涨3.6%,鲜菜上涨8.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与10月份持平。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降幅比10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10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2.5%。 总的来看,11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取得新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反弹影响,世界经济恢复艰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新老问题交织,结构性矛盾凸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仍面临不少挑战。下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9560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78088亿元,增长0.2%,1-10月份为下降0.7%。从环比速度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8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2259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44081亿元,下降0.7%,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43220亿元,增长3.5%,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0.8%,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9.2%,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3.5%,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7.5%,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0%,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0%,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2%,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1%,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8%,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3.5%,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下降0.7%,降幅收窄1.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4.2%和4.1%,增速分别提高0.2和0.4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2.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长4.5%,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外商企业投资增长11.2%,增速与1—10月份持平。
12月15日,国新办就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4亿元,同比增长5%,比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1%。此外,11月份,商品零售34534亿元,增长5.8%,连续5个月正增长。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据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消息,11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着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工业服务业继续回升,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一、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03%。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11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6.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11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4%、10.8%,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4、3.8个百分点。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124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2%。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1%,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为年内高点。 二、服务业进一步恢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比10月份上升0.6个百分点。1-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11月份,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6.5%、3.6%,均比10月份上升1.8个百分点。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比10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金融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1%,连续5个月位于61.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1-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0%。 三、市场销售持续回暖,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4亿元,同比增长5.0%,比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1%。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15亿元,同比下降4.8%,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11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072亿元,同比增长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42亿元,增长5.6%。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980亿元,同比下降0.6%;商品零售34534亿元,增长5.8%,连续5个月正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11月份,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43.6%、32.3%、24.8%。网上零售持续增加。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比1-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 四、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升,民间投资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6%,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11月份环比增长2.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3.5%,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8%,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0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1-10月份为同比持平;商品房销售额148969亿元,增长7.2%,比1-10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2%,比1-10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转正。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8%,比1-10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10.0%。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3%、20.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17.5%。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 五、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贸易结构不断改善 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0919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17995亿元,增长14.9%;进口12924亿元,下降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071亿元。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90439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161291亿元,增长3.7%;进口129148亿元,下降0.5%。贸易结构调整优化。1-11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5.4%,占出口额的59.3%,发挥了出口支柱作用。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9%,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4%,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六、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下降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9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10月份为上涨0.5%;环比下降0.6%。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11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7%,衣着下降0.3%,居住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3.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医疗保健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5%。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12.5%,粮食上涨1.4%,鲜果上涨3.6%,鲜菜上涨8.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与10月份持平。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降幅比10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10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2.5%。 总的来看,11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取得新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反弹影响,世界经济恢复艰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新老问题交织,结构性矛盾凸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仍面临不少挑战。下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伦敦可能在14日进入三级疫情警戒 荷兰首相宣布实施“硬封锁” 英国独立电视台(ITV)记者称,英国政府正计划在伦敦实施三级新冠疫情警戒级别。由于新冠肺炎病例“激增”,伦敦升级防疫警戒级别“只是时间问题”。 荷兰政府宣布,12月15日至明年1月19日,包括百货商场、服装店等在内的“非必须品”商店将关闭,体育健身场所、理发店等也不允许营业。从12月16日起,荷兰全国范围的所有中小学校将改网上授课。 2. 美选举人团确认拜登获胜 拜登正式赢得美大选 美国东部时间12月14日下午,加利福尼亚州选举人团确认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胜选,至此,拜登已取得胜选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按照程序,1月3日新一届国会宣誓就职,1月6日国会将举办联席会议正式清点选举人票。 3. 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公开征求意见 沪深交易所就退市新规征求意见,具体包括:完善4类强制退市指标,新增上市公司市值低于3亿元的强制退市指标,新增财务造假量化指标;简化退市程序,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等。此外,深交所加强了风险警示;对已暂停上市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新规也设置了过渡期安排。 4. 北京证监局:东方金诚3个月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 近日,东方金诚高管被查引出信用评级领域系列腐败案,暴露了信用评级领域腐败的一些特点。一是论单收费、量钱评级。二是利益勾结、‘熟客’作案。三是面广人多、案情交叉。12月14日,北京证监局公告,现决定对东方金诚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期限3个月,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 5.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正式启动 中成药医保谈判遭灵魂砍价 为期三天的2020年度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工作在北京正式启动。此次谈判涉及到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儿科等药品品种,或涉及300余药品,首日有80个药品进行谈判。当日下午,一家独家中成药品种也被压价40%,与化药不同,不少支撑中药企业业绩的拳头产品都是独家品种,也就意味着谈判定价并没有参考品种。 6. 特斯拉市值超过九大汽车制造商之和,但全球销量仅占不到1% 近日,马斯克给员工发了内部信,其中谈到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提升产量。截至美股收盘,特斯拉涨4.89%,市值报6065亿美元。其市值今年增加了超过5000亿美元,截至目前市值已经超过了包括大众、丰田、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九大汽车制造商的市值之和。与此同时,特斯拉预计今年将在全球销售至少50万辆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不到1%。 7. 阿里、阅文、丰巢挨罚!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行业不是反垄断法外之地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阅文集团、丰巢等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进行了调查,并于12月14日进行了顶格处罚,三家企业各被罚款50万元。市场监管总局对此表示,互联网行业不是反垄断法外之地,所有企业都应当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律法规。 对于处罚,阿里、阅文、丰巢承诺将积极整改。对于处罚,阿里、阅文、丰巢承诺将积极整改。截至收盘,顺丰控股(002352.SZ)涨0.29%;阿里巴巴-SW(9988.HK)跌2.63%,阿里巴巴(BABA.N)跌3.22%;阅文集团(0772.HK)跌4.12%。 8.虎牙回应合并案被审查:已主动向监管部门申报积极配合审查程序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正在依法审查虎牙与斗鱼合并等涉及协议控制架构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件。对此,虎牙回应:公司早前已经主动将其与斗鱼合并案依法向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并会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审查程序。 9. Google服务5个月内第3次死机 Google旗下的Gmail、Google Drive、GoogleSearch等服务出现死机,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相关服务。Google上一次全球死机是9月25日,当时Google系统瘫痪多半集中在美国东岸,Gmail、YouTube、Google云端在系统死机时,不断有用户持续尝试进入,但都无法顺利使用。 10. 上汽智己汽车联手宁德时代 14日,从上汽集团接近该项目的高层获悉,智己汽车正在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掺硅补锂电芯”技术,双方将共享技术专利,并协同完成各项整车严苛测试,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应用该电池技术,并量产搭载该技术的动力电池。智己汽车表示,这款电池的能量密度较现在行业领先水平将高出30%-40%。 1. 中国11月70大中城市中有36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20年11月70大中城市中有36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0月为45城;环比看,济宁涨幅1.2%领跑,北上广深分别跌0.1%、持平、涨0.9%、持平。 2. 中国社科院: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7.8%左右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展望2021年,受今年经济增长基数较低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与调节以及国内外的不确定性,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7.8%左右。 3. 国家税务总局及工信部联合发布专用车辆免征购置税有关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今天联合发布了《关于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专用作业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有关管理事项的公告》。该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4. 港交所李小加:今年是港交所换将成本最低、时机最好的时候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卸任前在告别会议上谈到为何在5月就提出从交易所退休时表示,主要原因一是找继任者不容易;二是今年是港交所多年播种后丰收的时候;三是今年由于疫情很多大的事情干不了。因此,李小加认为,今年是港交所换将成本最低、时机最好的时候。 1. 银保监会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银保监会公告,《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已于2020年9月1日经中国银保监会2020年第11次委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互联网保险业务应由依法设立的保险机构开展,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互联网企业代理保险业务应获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 2. 中汽协:12月上旬11家重点车企销量同比增长4%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12月上旬,11家重点企业汽车产量完成79.5万辆,同比增长4%。具体来看乘用车产量完成68.3万辆,同比增长4.6%,商用车产量完成了11.2万辆,同比增长0.2%。 3. 11月腾讯《王者荣耀》全球吸金2.3亿美元 2020年11月腾讯《王者荣耀》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Play吸金2.3亿美元,较2019年11月增长62.5%,位列全球手游畅销榜榜首。来自中国AppStore的收入占96.4%,台湾版本贡献了1.4%,泰国版本贡献了1%。 4. 欧佩克再度下调原油需求预期 北京时间14日晚,欧佩克公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再度下调了今明两年原油需求预期,反映新一波疫情对油市的巨大影响。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反弹幅度逊于预期。欧佩克预计明年石油需求将增加590万桶/日,至9589万桶/日,增长预期比一个月前减少了35万桶/日。
用电量同比增长9.4% 货运指数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 11月多个先行指标高位增长印证中国经济活力 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4%,比10月份大幅回升2.8个百分点;货运指数维持年内高位增长态势,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今年以来多个先行指标走出一条总体上扬的曲线,印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12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4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第二产业用电量46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第三产业用电量9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 用电量,向来是经济运行的“风向标”。1-11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67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比1-10月回升0.7个百分点。 “用电量稳步增长,呈现出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回暖的良好态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消费需求已逐步恢复常态。 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等因素,四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左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同比增长3%左右。 另一大先行指标——货运指数也是火热升温。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1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中国运输生产指数(CTSI)为173.6点,同比下降2.9%,降幅与10月基本持平。分结构看,CTSI货运指数为198.4点,同比增长7.4%,增速与10月持平;CTSI客运指数为126.9点,同比下降24.5%,降幅较10月扩大0.9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研究咨询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周健表示,CTSI货运指数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维持年内高位增长态势,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CTSI客运指数(代表营业性客运)继续处于恢复进程,恢复程度与10月的76.4%相比略有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秋节错期因素,若剔除该因素,11月恢复程度与9-10月累计恢复程度相比,仍然持平(均为75.5%);二是疫情反弹因素,当前我国疫情处于零星散发状态,给公众出行带来一定影响。 12月15日,11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宏观数据将公布。不少机构表示,11月种种迹象显示,经济升温趋势仍在延续。随着宏观政策更快落地见效,四季度GDP增速有望达到5.5%以上,全年经济实现正增长几无悬念。(王璐)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电力生产明显加快。 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 原煤生产略有加快。11月份,生产原煤3.5亿吨,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日产1158万吨,环比增加72万吨。1—11月份,生产原煤34.8亿吨,同比增长0.4%。 煤炭进口降幅有所收窄。11月份,进口煤炭1167万吨,环比减少206万吨,同比下降43.8%,降幅收窄2.5个百分点。1—11月份,进口煤炭2.6亿吨,同比下降10.8%。 港口煤炭综合交易价格上涨。11月27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586元、533元和474元,比10月30日分别上涨11元、10元和10元。 原油生产增速略有回落。11月份,生产原油1596万吨,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日产53.2万吨,环比增加0.3万吨。加工原油5835万吨,增长3.2%,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1—11月份,生产原油1.8亿吨,同比增长1.6%;加工原油6.1亿吨,增长3.1%。 原油进口降幅收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进口原油4536万吨,环比增加280万吨,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5.6个百分点;1—11月份,进口原油5.0亿吨,同比增长9.5%。11月30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46.84美元/桶,比10月30日的36.33美元/桶上涨28.9%。 天然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生产天然气16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日产5.6亿立方米,环比增加0.3亿立方米。1—11月份,生产天然气17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 天然气进口由增转降。11月份,进口天然气918万吨,同比下降3.0%,上月为增长16.1%。1—11月份,进口天然气9044万吨,同比增长3.9%。 二、电力生产情况 电力生产明显加快。11月份,发电量64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14.0亿千瓦时,环比增加17.4亿千瓦时。1—11月份,发电量668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 分品种看,11月份,火电增速由负转正,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核电降幅略有扩大。其中,火电同比增长6.6%,上月为下降1.5%;水电增长11.3%,比上月回落14.1个百分点;风电增长5.9%,回落8.8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5.3%,回落2.8个百分点;核电下降0.8%,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报告中的产量数据统计口径均为规模以上工业,其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3.数据来源 进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其中11月份数据为快讯数据;煤炭价格数据来源于中国煤炭市场网;原油价格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4.天然气单位换算关系:1吨约等于138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