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9492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95837亿元,增长7.4%,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1—11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8488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6012亿元,增长3.6%,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9746亿元,增长8.3%,增速持平;东北地区投资5245亿元,增长6.2%,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24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37903万平方米,增长4.0%。房屋新开工面积201085万平方米,下降2.0%,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47344万平方米,下降2.7%。房屋竣工面积59173万平方米,下降7.3%,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2655万平方米,下降5.8%。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05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降幅比1—10月份扩大1.9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3890亿元,增长16.1%,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50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9%,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2.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1.1%。商品房销售额148969亿元,增长7.2%,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9.5%,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0.7%,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3.7%。 1—11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14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销售额82568亿元,增长12.6%,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1021万平方米,下降3.3%,降幅收窄1.7个百分点;销售额29898亿元,下降1.4%,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2026万平方米,增长1.9%,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销售额31267亿元,增长4.4%,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319万平方米,下降7.5%,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销售额5236亿元,下降3.2%,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 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9287万平方米,比10月末减少20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201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3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12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71099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24256亿元,增长5.4%;利用外资154亿元,下降4.7%;自筹资金56666亿元,增长7.9%;定金及预收款57384亿元,增长5.3%;个人按揭贷款26983亿元,增长10.6%。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11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0.55,比10月份提高0.05点。 表1 2020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 指标 绝对量 同比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129492 6.8 其中:住宅 95837 7.4 办公楼 5788 4.2 商业营业用房 11886 -1.9 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902425 3.2 其中:住宅 637903 4.0 办公楼 36308 -1.3 商业营业用房 91406 -8.1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201085 -2.0 其中:住宅 147344 -2.7 办公楼 5842 -8.0 商业营业用房 16219 -5.3 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59173 -7.3 其中:住宅 42655 -5.8 办公楼 1899 -19.4 商业营业用房 5774 -22.8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20591 -5.2 土地成交价款(亿元) 13890 16.1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150834 1.3 其中:住宅 133307 1.9 办公楼 2771 -12.8 商业营业用房 7730 -11.1 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148969 7.2 其中:住宅 133247 9.5 办公楼 4071 -10.7 商业营业用房 8257 -13.7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49287 0.1 其中:住宅 22067 -1.0 办公楼 3762 1.8 商业营业用房 12945 -1.9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亿元) 171099 6.6 其中:国内贷款 24256 5.4 利用外资 154 -4.7 自筹资金 56666 7.9 定金及预收款 57384 5.3 个人按揭贷款 26983 10.6 表2 2020年1—11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地 区 投资额 (亿元) 同比增长 (%) 住 宅 住 宅 全国总计 129492 95837 6.8 7.4 东部地区 68488 49448 7.4 7.5 中部地区 26012 20443 3.6 5.0 西部地区 29746 22004 8.3 9.9 东北地区 5245 3943 6.2 5.9 表3 2020年1—11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销售情况 地 区 商品房销售面积 商品房销售额 绝对数 (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 (%) 绝对数 (亿元) 同比增长 (%) 全国总计 150834 1.3 148969 7.2 东部地区 61468 5.3 82568 12.6 中部地区 41021 -3.3 29898 -1.4 西部地区 42026 1.9 31267 4.4 东北地区 6319 -7.5 5236 -3.2 附注 1.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建筑面积)。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额: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也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实际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货币资金及来源渠道。具体细分为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其他资金。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面积指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建筑面积。房屋的开工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 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土地购置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年内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土地成交价款: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活动的最终金额。在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最后的划拨款、“招拍挂”价格和出让价;在土地二级市场是指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最后确定的合同价格。土地成交价款与土地购置面积同口径,可以计算土地的平均购置价格。 2.统计范围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 3.调查方式 按月(1月份除外)进行全面调查。 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要说明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包含了随机因素,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每月根据新加入的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12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105以上为偏高景气水平。 5.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11月全国消费整体回暖,网上零售额突破10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1%,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加速回暖态势。 12月11-25日是复星快乐旗舰豫园股份(600655.SH)旗下东方美学生活平台东家APP年度最大的活动“传家节”,15天时间,东家传家节推出450多个直播专场,吸引30余万人参与,总成交额1.03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76%,其中,文化艺术品、茶叶最为明显,分别增长约80%和120%,玉石首饰紧随其后,增长约40%。重器拍场中,一件苏州玉雕名家王一卜的新疆和田籽料黄皮白肉独籽小摆件,以157.5万元落锤。 这些非标品、非生活必需品的热销,无疑进一步印证了消费持续回暖。 贝恩发布的《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势不可挡》显示,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场将萎缩23%,但中国境内奢侈品消费一枝独秀,将逆势上扬48%,达到3460亿元,线上平台作为增长引擎的趋势依然持续。“千禧一代”正成为主力军,他们偏爱小众款、联名款。 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在线上购买高值文化类消费品。今年东家传家节,整体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拍卖场不乏10万、百万级重器成交;电商板块情况类似,价格较高的孤品很受欢迎,较低价位的入门级产品销售情况也比较好,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口红效应”,而价格中等的普品销售情况则比较稳定。 东家总裁孟文博介绍,东家APP的主要消费群体为30-50岁用户,平均客单价在3000元左右。本次东家传家节,也呈现出一些“破圈”的新特点,“千禧一代”的购买力得到展现,目前平台85后人群占30%以上;而后起之秀Z世代消费增速最高,达到150%,不可小觑。平台上的一些小众好物,他们是重要的消费人群。 此外,今年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日常养生保健,具有保健作用的白茶和普洱成了东家平台上的热销茶叶品类,且用户对中高端茶叶的需求增长明显。据统计,今年东家平台茶叶整体增长50%,其中普洱同比去年增长11%,白茶增长53%。而本次传家节期间,茶叶同比增长120%,其中普洱增长50%,白茶增长100%。 东家APP创始人、董事长朱见山说,东家在传统优质产业带和互联网的衔接上独具优势,在茶叶品类主要体现在对茶叶产业带多年的全方位深耕,从茶叶、匠人到供应链,为平台用户甄选更优质的茶品,对供应链的价格和品质把控也更稳定。东家深入全国各茶叶产区,与匠人共同寻找优质茶源,甚至以真金白银补贴的方式,让用户买到“物美价实”的好茶。据统计,“东家甄选”茶友留存率高达90%,复购率达85%。
(2020年12月15日) 国家统计局 11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着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工业服务业继续回升,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一、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03%。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11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6.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11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4%、10.8%,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4、3.8个百分点。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124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2%。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1%,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为年内高点。 二、服务业进一步恢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比10月份上升0.6个百分点。1-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11月份,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6.5%、3.6%,均比10月份上升1.8个百分点。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比10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金融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1%,连续5个月位于61.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1-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0%。 三、市场销售持续回暖,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4亿元,同比增长5.0%,比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1%。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15亿元,同比下降4.8%,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11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072亿元,同比增长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42亿元,增长5.6%。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980亿元,同比下降0.6%;商品零售34534亿元,增长5.8%,连续5个月正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11月份,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43.6%、32.3%、24.8%。网上零售持续增加。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比1-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 四、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升,民间投资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6%,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11月份环比增长2.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3.5%,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8%,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0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1-10月份为同比持平;商品房销售额148969亿元,增长7.2%,比1-10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2%,比1-10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转正。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8%,比1-10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10.0%。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3%、20.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17.5%。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 五、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贸易结构不断改善 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0919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17995亿元,增长14.9%;进口12924亿元,下降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071亿元。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90439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161291亿元,增长3.7%;进口129148亿元,下降0.5%。贸易结构调整优化。1-11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5.4%,占出口额的59.3%,发挥了出口支柱作用。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9%,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4%,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六、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下降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9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10月份为上涨0.5%;环比下降0.6%。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11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7%,衣着下降0.3%,居住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3.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医疗保健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5%。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12.5%,粮食上涨1.4%,鲜果上涨3.6%,鲜菜上涨8.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与10月份持平。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降幅比10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10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2.5%。 总的来看,11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取得新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反弹影响,世界经济恢复艰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新老问题交织,结构性矛盾凸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仍面临不少挑战。下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7)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表 2020年1-11月份主要指标数据 指 标 11月 1-11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7.0 … 2.3 (一)分经济类型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5.9 … 1.8 其中:股份制企业 … 6.8 … 2.6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8.3 … 1.7 其中:私营企业 … 6.8 … 3.2 (二)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2.0 … 0.0 制造业 … 7.7 … 2.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5.4 … 1.5 (三)主要行业增加值 纺织业 … 6.5 … 0.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9.2 … 2.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7.7 … 2.3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9.6 … 6.3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0.2 … 4.4 汽车制造业 … 11.1 … 6.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2.6 … -1.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8.0 … 8.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9.3 … 7.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5.1 … 1.6 (四)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亿千瓦时) 6419 6.8 66824 2.0 生铁 (万吨) 7201 4.7 81290 4.2 原煤(万吨) 34727 1.5 348173 0.4 粗钢 (万吨) 8766 8.0 96116 5.5 钢材 (万吨) 11734 10.8 120203 7.0 水泥 (万吨) 24330 7.7 216317 1.2 原油加工量(万吨) 5835 3.2 61441 3.1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549 6.1 5632 4.6 焦炭(万吨) 4046 4.5 43170 -0.2 硫酸(折100%) (万吨) 725 0.6 7531 -2.5 烧碱(折100%) (万吨) 337 16.4 3286 4.9 乙烯 (万吨) 198 11.6 1952 3.3 化学纤维 (万吨) 574 5.1 5563 1.2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8351 7.4 86243 1.3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3934 25.4 33478 10.1 集成电路 (亿块) 252 19.6 2339 15.9 汽车 (万辆) 278.3 8.1 2178.4 -2.7 其中:轿车 (万辆) 106.3 7.4 824.4 -10.1 (五)产品销售率(%) 98.3 0.2 (百分点) 97.8 -0.3 (百分点) (六)出口交货值(亿元) 12205 9.1 110052 -1.2 二、服务业生产指数 … 8.0 … -0.7 三、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亿元) … … 499560 2.6 其中:民间投资 … … 278088 0.2 分产业 第一产业 … … 12259 18.2 第二产业 … … 144081 -0.7 第三产业 … … 343220 3.5 四、房地产开发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 … 129492 6.8 其中:住宅 … … 95837 7.4 办公楼 … … 5788 4.2 商业营业用房 … … 11886 -1.9 (二)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 … … 902425 3.2 其中:住宅 … … 637903 4.0 办公楼 … … 36308 -1.3 商业营业用房 … … 91406 -8.1 (三)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 … 201085 -2.0 其中:住宅 … … 147344 -2.7 办公楼 … … 5842 -8.0 商业营业用房 … … 16219 -5.3 (四)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 … 59173 -7.3 其中:住宅 … … 42655 -5.8 办公楼 … … 1899 -19.4 商业营业用房 … … 5774 -22.8 (五)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 … 150834 1.3 其中:住宅 … … 133307 1.9 办公楼 … … 2771 -12.8 商业营业用房 … … 7730 -11.1 (六)商品房销售额(亿元) … … 148969 7.2 其中:住宅 … … 133247 9.5 办公楼 … … 4071 -10.7 商业营业用房 … … 8257 -13.7 (七)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 (亿元) … … 171099 6.6 其中:国内贷款 … … 24256 5.4 利用外资 … … 154 -4.7 自筹资金 … … 56666 7.9 定金及预收款 … … 57384 5.3 个人按揭贷款 … … 26983 10.6 土地购置面积(万平方米) … … 20591 -5.2 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 … … 49287 0.1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9514 5.0 351415 -4.8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15190 8.3 127124 -2.8 (一)按经营地分 城镇 34072 4.9 304413 -4.9 乡村 5442 5.6 47002 -4.3 (二)按消费类型分 餐饮收入 4980 -0.6 34578 -18.6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 860 1.8 7267 -15.9 商品零售 34534 5.8 316837 -3.0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 14330 8.7 119856 -1.9 粮油、食品类 1361 7.7 13772 10.1 饮料类 218 21.6 2081 13.7 烟酒类 380 11.4 3460 3.5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1497 4.6 10849 -7.9 化妆品类 511 32.3 3076 9.5 金银珠宝类 258 24.8 2091 -6.6 日用品类 710 8.1 5870 7.4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1048 5.1 7565 -5.5 中西药品类 503 12.8 4797 7.3 文化办公用品类 424 11.2 3104 5.4 家具类 168 -2.2 1409 -7.9 通讯器材类 823 43.6 5007 12.0 石油及制品类 1532 -11.0 15323 -15.6 汽车类 4017 11.8 34531 -2.8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188 7.1 1526 -4.8 六、进出口(亿元) 进出口总额 30919 7.8 290439 1.8 出口额 17995 14.9 161291 3.7 进口额 12924 -0.8 129148 -0.5 七、居民消费价格 … -0.5 … 2.7 食品烟酒 … -0.7 … 9.0 衣着 … -0.3 … -0.2 居住 … -0.6 … -0.4 生活用品及服务 … 0.0 … 0.0 交通和通信 … -3.9 … -3.5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 … 1.3 医疗保健 … 1.5 … 1.9 其他用品和服务 … 2.5 … 4.5 八、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 -1.5 … -2.0 生产资料 … -1.8 … -2.9 采掘 … -3.6 … -5.7 原材料 … -4.2 … -5.9 加工 … -0.8 … -1.4 生活资料 … -0.8 … 0.5 食品 … 0.1 … 3.1 衣着 … -1.8 … -1.0 一般日用品 … -0.5 … -0.3 耐用消费品 … -1.8 … -1.8 九、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 -1.6 … -2.5 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3.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图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较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1.03%。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 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增速较10月份放缓1.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7%,加快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加快1.4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6.8%。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9%,纺织业增长6.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5%,汽车制造业增长11.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8.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 分地区看,11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中部地区增长6.7%,西部地区增长5.2%,东北地区增长6.4%。 分产品看,11月份,612种产品中有439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1734万吨,同比增长10.8%;水泥24330万吨,增长7.7%;十种有色金属549万吨,增长6.1%;乙烯198万吨,增长11.6%;汽车278.3万辆,增长8.1%,其中,新能源汽车20.7万辆,增长99.0%;发电量6419亿千瓦时,增长6.8%;原油加工量5835万吨,增长3.2%。 11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3%,较上年同月上升0.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20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 2020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11月 1—11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7.0 … 2.3 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2.0 … 0.0 制造业 … 7.7 … 2.9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 … 10.8 … 6.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5.4 … 1.5 分经济类型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5.9 … 1.8 其中:股份制企业 … 6.8 … 2.6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8.3 … 1.7 其中:私营企业 … 6.8 … 3.2 主要行业增加值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9 … -1.9 食品制造业 … 2.3 … 1.4 纺织业 … 6.5 … 0.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9.2 … 2.9 医药制造业 … 13.6 … 4.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7.7 … 1.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7.7 … 2.3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9.6 … 6.3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0 … 2.4 金属制品业 … 13.8 … 4.3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0.2 … 4.4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0.5 … 6.0 汽车制造业 … 11.1 … 6.3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2.6 … -1.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8.0 … 8.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9.3 … 7.2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5.1 … 1.6 主要产品产量 布(亿米) 36 -4.8 331 -18.3 硫酸(折100%)(万吨) 725 0.6 7531 -2.5 烧碱(折100%)(万吨) 337 16.4 3286 4.9 乙烯(万吨) 198 11.6 1952 3.3 化学纤维(万吨) 574 5.1 5563 1.2 水泥(万吨) 24330 7.7 216317 1.2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8351 7.4 86243 1.3 生铁(万吨) 7201 4.7 81290 4.2 粗钢(万吨) 8766 8.0 96116 5.5 钢材(万吨) 11734 10.8 120203 7.0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549 6.1 5632 4.6 其中:原铝(电解铝)(万吨) 318 8.7 3382 4.0 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4 25.7 40 4.1 工业机器人(套) 23635 31.7 206851 22.2 汽车(万辆) 278.3 8.1 2178.4 -2.7 其中:轿车(万辆) 106.3 7.4 824.4 -10.1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万辆) 101.0 9.3 751.1 1.3 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 20.7 99.0 114.1 7.6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 1597 39.6 12488 30.1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 3934 25.4 33478 10.1 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 14966 -2.7 130369 -3.7 其中:智能手机(万台) 11354 5.7 97619 3.8 集成电路(亿块) 252 19.6 2339 15.9 原煤(万吨) 34727 1.5 348173 0.4 焦炭(万吨) 4046 4.5 43170 -0.2 原油(万吨) 1596 1.2 17863 1.6 原油加工量(万吨) 5835 3.2 61441 3.1 天然气(亿立方米) 169 11.8 1702 9.3 发电量(亿千瓦时) 6419 6.8 66824 2.0 火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4701 6.6 47096 0.3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917 11.3 11378 4.9 核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323 -0.8 3310 5.0 风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378 5.9 3731 10.7 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100 5.3 1308 8.1 产品销售率(%) 98.3 0.2(百分点) 97.8 -0.3(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 12205 9.1 110052 -1.2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11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11月 0.84 12月 0.62 2020年 1月 -2.32 2月 -23.99 3月 30.19 4月 1.93 5月 1.39 6月 1.37 7月 0.92 8月 1.08 9月 1.10 10月 0.78 11月 1.03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9560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78088亿元,增长0.2%,1-10月份为下降0.7%。从环比速度看,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8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2259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44081亿元,下降0.7%,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43220亿元,增长3.5%,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0.8%,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9.2%,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3.5%,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7.5%,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0%,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0%,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2%,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1%,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8%,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3.5%,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下降0.7%,降幅收窄1.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投资分别增长4.2%和4.1%,增速分别提高0.2和0.4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2.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港澳台商企业投资增长4.5%,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外商企业投资增长11.2%,增速与1—10月份持平。 2020年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主要数据 指 标 同比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2.6 其中:国有控股 5.6 其中:民间投资 0.2 按构成分 建筑安装工程 3.2 设备工器具购置 -8.0 其他费用 7.8 分产业 第一产业 18.2 第二产业 -0.7 第三产业 3.5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 18.0 采矿业 -9.2 制造业 -3.5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1.8 食品制造业 -1.0 纺织业 -8.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9 医药制造业 27.3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9 金属制品业 -9.6 通用设备制造业 -10.0 专用设备制造业 -5.5 汽车制造业 -15.1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0.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0.4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4.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7.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 其中:铁路运输业 2.0 道路运输业 2.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0.3 其中:水利管理业 3.1 公共设施管理业 -1.8 教育 13.9 卫生和社会工作 23.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6 分注册类型 其中:内资企业 2.3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4.5 外商投资企业 11.2 注:此表中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附注 1.指标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国有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 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都属于国有控股。 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依据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执行。划分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及代码的通知》(国统办字〔1999〕2号)执行。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基层统计单位均要填报登记注册类型。登记注册类型由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企业或个体经营单位填报。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按登记注册类型填报,未登记的,按投资者的登记注册类型或有关文件的规定填报。 其中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2.统计范围 计划总投资 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3.调查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程序,对2019年11月份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11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年 度 月 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11月 0.38 12月 0.39 2020年 1月 -5.70 2月 -22.98 3月 5.25 4月 4.81 5月 4.53 6月 4.19 7月 3.74 8月 3.47 9月 3.12 10月 2.93 11月 2.80 7.同比增速说明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4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497亿元,增长4.2%。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15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16884亿元,下降5.0%。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072亿元,同比增长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42亿元,增长5.6%。1—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4413亿元,同比下降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002亿元,下降4.3%。 按消费类型分,11月份,商品零售34534亿元,同比增长5.8%;餐饮收入4980亿元,下降0.6%,10月份为增长0.8%。1—11月份,商品零售316837亿元,同比下降3.0%;餐饮收入34578亿元,下降18.6%。 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7792亿元,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2.9%、5.9%和17.1%。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9492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95837亿元,增长7.4%,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1—11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8488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6012亿元,增长3.6%,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9746亿元,增长8.3%,增速持平;东北地区投资5245亿元,增长6.2%,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24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37903万平方米,增长4.0%。房屋新开工面积201085万平方米,下降2.0%,降幅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47344万平方米,下降2.7%。房屋竣工面积59173万平方米,下降7.3%,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2655万平方米,下降5.8%。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059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降幅比1—10月份扩大1.9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3890亿元,增长16.1%,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50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9%,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2.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1.1%。商品房销售额148969亿元,增长7.2%,增速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9.5%,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0.7%,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3.7%。 1—11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14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销售额82568亿元,增长12.6%,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1021万平方米,下降3.3%,降幅收窄1.7个百分点;销售额29898亿元,下降1.4%,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42026万平方米,增长1.9%,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销售额31267亿元,增长4.4%,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319万平方米,下降7.5%,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销售额5236亿元,下降3.2%,降幅收窄1.6个百分点。 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9287万平方米,比10月末减少20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201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3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12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71099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24256亿元,增长5.4%;利用外资154亿元,下降4.7%;自筹资金56666亿元,增长7.9%;定金及预收款57384亿元,增长5.3%;个人按揭贷款26983亿元,增长10.6%。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11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0.55,比10月份提高0.05点。 附注 1.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完成投资:指报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建筑面积)。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销售额:指报告期内出售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总价款(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认的合同总价)。该指标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口径,也是累计数据。 商品房待售面积:指报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中,尚未销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以前年度竣工和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但不包括报告期已竣工的拆迁还建、统建代建、公共配套建筑、房地产公司自用及周转房等不可销售或出租的房屋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实际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各种货币资金及来源渠道。具体细分为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其他资金。该指标是累计数据。 房屋施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多层建筑物的施工面积指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报告期内新开工建设的房屋面积,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不包括在上期开工跨入报告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上期停缓建而在本期复工的建筑面积。房屋的开工以房屋正式开始破土刨槽(地基处理或打永久桩)的日期为准。房屋新开工面积指整栋房屋的全部建筑面积,不能分割计算。 房屋竣工面积:指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已全部完工,达到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或达到竣工验收标准,可正式移交使用的各栋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 土地购置面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本年内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土地成交价款: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活动的最终金额。在土地一级市场,是指土地最后的划拨款、“招拍挂”价格和出让价;在土地二级市场是指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最后确定的合同价格。土地成交价款与土地购置面积同口径,可以计算土地的平均购置价格。 2.统计范围 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法人单位。 3.调查方式 按月(1月份除外)进行全面调查。 4.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要说明 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遵循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以景气循环理论与景气循环分析方法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多元统计、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基准指标,选取了房地产投资、资金、面积、销售有关指标,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包含了随机因素,采用增长率循环方法编制而成,每月根据新加入的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国房景气指数选择2012年为基年,将其增长水平定为100。通常情况下,国房景气指数100点是最合适的景气水平,95至105点之间为适度景气水平,95以下为较低景气水平,105以上为偏高景气水平。 5.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