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8日从中国银行获悉,作为国内首批试点成立的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当日正式开业,落户河北雄安新区。 中银富登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旗下包括125家村镇银行法人机构,总资产规模约728亿元。作为中银富登的股东,中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集团下属的富登金控集团,自2011年开始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探索大型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之路。 为提升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原中国银监会于2018年推出了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试点政策。根据政策,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新设或者选择1家已设立的村镇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投资管理行,即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由其受让主发起人已持有的全部村镇银行股权,对所投资的村镇银行履行主发起人职责。 中银富登董事长王晓明介绍,变身为“投管行”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将通过自设和并购方式进一步扩大机构覆盖面,将现有网点向乡镇延伸和辐射。中银富登将继续专注于服务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聚焦存、贷、汇等基本业务,不做农村地区资金的“抽水机”。 据介绍,截至6月末,中银富登贷款余额超500亿元,户均贷款约为22.8万元。其中,涉农及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0%以上,农户贷款占全部贷款的45%。
首家国有大行发起设立的投资管理行正式开业。 8月18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富登”)在河北雄安正式开业,注册资本10亿元。作为国内首批试点设立的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中银富登由中国银行出资9亿元,持股比例90%;新加坡淡马锡下属的富登金控出资1亿元,持股比例为10%。 据了解,投资管理行将在原有村镇银行业务基础上,投资设立和收购村镇银行,并向村镇银行提供代理支付清算、政策咨询、金融科技、产品研发、运营支持、培训等中后台服务。 立足县域 2018年,原银监会在《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可新设或选择一家已设立的村镇银行当作村镇银行的投资管理行,由其受让主发起银行原来持有的全部村镇银行股权,对所投资的村镇银行履行主发起人责任。 当时,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投资管理行模式是对现行村镇银行投资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此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探讨投资管理行模式,引导旗下村镇银行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去年9月,由常熟农商银行控股的全国首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兴福村镇银行在海南省海口市正式开业。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设立法人机构125家,在乡镇设立支行网点173家,在行政村设立助农服务站278家,形成了覆盖全国22个省(市)县域、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络。在地区分布上,中西部地区占比65%,列入全国“485个贫困县”统计的共计15家。 中银富登董事长王晓明对媒体表示,未来3年,中银富登规模将达到150家,约占全国村镇银行总数的10%。 对于投资管理行“投哪里、管什么”的问题,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曾指出,“投”,重点是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以及参与问题村镇银行处置;“管”,主要是管流动性支持与风险防控,管系统支持与代理清算,管产品研发与人才培训等,目标是构建“小法人、大平台”的专业化中后台服务机制。 王晓明介绍称,中银富登始终坚守“扎根县域,支农支小”业务定位,只做存、贷、汇等基本业务,从源头上规避了偏离主业、脱实向虚等行为。目前,中银富登贷存比约为100%,反映出中银富登真正做到了立足县域,将当地资金投放当地,没有做农村地区资金的“抽水机”。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中银富登存款客户数近270万户、贷款客户数超22万户,存款余额超480亿元,贷款余额超500亿元,户均贷款约为22.8万元。其中,涉农及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0%以上,农户贷款占全部贷款的45%。自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500亿元,共为超40万客户提供了贷款服务。 两方面把控不良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叠加疫情影响,我国实体经济遇到较大冲击,一些潜在隐患依然较大,包括存量风险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等。 而作为普惠客群,县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三农”客户是实现县域经济繁荣、充分就业以及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但在此次疫情中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 王晓明认为,要解决农村中小银行不良问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定位要坚持,不能跑偏;二是防范道德风险,其中既包括外部客户的欺诈风险,同时也包括内部员工在县域市场中缺乏自控力或因没有制度把控而出现的潜在风险。 从资产质量来看,中银富登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2020年6月末,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关注类贷款占比为1.19%,拨备覆盖率221.83%。 王晓明表示,下一步,中银富登将通过自设和并购方式进一步扩大机构覆盖面,同时将现有网点向乡镇进一步延伸和辐射;同时,在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县域稳步发展等大背景下,集合实际、抢抓机遇,完善、优化各项金融产品供给,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此外,将坚持科技创新,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村镇银行业务数字化升级,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和客户融资费用,解决县域普惠客群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
记者昨日从中国银行获悉,作为国内首批试点成立的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富登)当日正式开业,落户河北雄安新区。 中银富登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旗下包括125家村镇银行法人机构,总资产规模约728亿元。作为中银富登的股东,中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集团下属的富登金控集团,自2011年开始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探索大型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之路。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董事长王晓明表示,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成立后,将把目前集中管理的125家村镇银行股权,装到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里。今后,中国银行投资的所有村镇银行也都由这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来进行投资和管理。 “有了新的投入和资本金后,我们会在金融科技、产品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力度,把我们的村镇银行做得更好、更专业。”王晓明表示,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成立的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解决村镇银行“空白县”的问题,中银富登会继续加强相关投资,去年已经获批新设立10家村镇银行,预计将在未来陆续开业。 原银监会于2018年提出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根据政策,具备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新设或者选择1家已设立的村镇银行作为村镇银行的投资管理行,即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由其受让主发起人已持有的全部村镇银行股权,对所投资的村镇银行履行主发起人职责。 “本质上还是村镇银行。”王晓明告诉记者,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成立后,依然是有限牌照的商业银行,有地域限制,也遵循主发起行制度。新成立的中银富登经营范围为雄安三县,以支农支小为定位,主发起行是中国银行。 下一步,中银富登计划“投哪里、管什么”?王晓明认为,一方面,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或投资新设村镇银行或进行并购,另一方面,中后台服务也很关键。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成立后,因其资本金实力强,可以专注研发适应农村中小金融金融机构需要的新产品。 王晓明介绍,变身为“投管行”后,中银富登将通过自设和并购方式进一步扩大机构覆盖面,将现有网点向乡镇延伸和辐射。中银富登将继续专注于服务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聚焦存、贷、汇等基本业务,真正做到立足县域,将当地资金投放当地,不做农村地区资金的“抽水机”。 在产品创新方面,考虑到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普遍缺乏合格抵押物,且信用信息相对缺失,中银富登创新推出17大类、76个子类的小微及涉农系列产品,接受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产、大棚、猪舍、鸡舍等作为“准抵押物”。 截至今年6月末,中银富登在乡镇设立支行网点173家,在行政村设立助农服务站278家,形成了覆盖22个省(市)县域、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络。在地区分布上,中西部地区占比65%,列入全国“485个贫困县”统计的共计15家。
近日,经中国银保监会河北监管局批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开业。中银富登筹建工作小组按照有关规定领取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中银富登法人实体正式成立。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批试点设立的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为雄安新区。其中,中国银行(601988)出资9亿元,持股比例90%。在经营村镇银行业务的基础上,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还包括投资设立和收购村镇银行,以及为村镇银行提供代理支付清算、政策咨询、信息科技、产品研发、运营支持、培训等中后台服务。 大力发展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提升县域金融服务的具体实践。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将有力提升中银富登的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中银富登在村镇银行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将有助于中银富登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中西部地区和县域实体经济。 2011年,中国银行与新加坡淡马锡下属的富登金控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截至2020年5月底,共设立法人机构125家,乡镇支行网点172家,行政村助农服务站278家,形成了覆盖全国22个省(市)县域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络,建成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 中银富登始终坚守“扎根县域 支农支小”战略定位,专注于服务县域中小微企业、“三农”客户和个体工商户等普惠客群,在产品设计、风险内控、公司治理、运营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不断完善信息科技体系,实现业务模式数字化升级,着力打造场景驱动型科技银行,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之路。
信息时报讯 近日,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资产合计312.17亿元,较2019年年末下降5.1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80.4亿元,较2019年年末增长1.39%。 截至6月30日,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21.30亿元,净利润1.01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消费金融由中国银行(601988)、百联集团以及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合资组建,于2010年6月12日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原始注册资本5亿元,2019年11月该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达到15.14亿元,为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
中银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十年过去了, 作为最初的四家试点消费金融企业之一,有中国银行为其背书,具有先发优势,但如今中银消费金融陷催收风波尚未结束,还要面临新玩家入局带来的挑战。 中银消费金融于7月份迎来了新的人事变动。7月3日,上海银保监局核准了李正茂为副总经理;7月7日,批复核准了田红艳担任中银消金董事、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加注该行业,未来消费金融线上化、数字化的趋势不言而喻。中银消费金融作为行业“老前辈”,在场景化、数字化等方面的短板逐渐暴露。 一面是近三万件司法案件缠身,不少贷款难以收回;另一面是投诉平台上客户的纷纷指责。中银消金走过的第十年,随着新领导团队的到来,摆在他们面前的仍有很多挑战。 场景弱势,竞争者涌入 我国消费金融领域依然处在发展“蓝海”。上半年平安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相继开业,行业内涌入了更多的互联网巨头。就连此前曾一度否认有布局消费金融计划的字节跳动,也于近日拿下网络小贷牌照,开启金融变革之路。 而传统消费金融公司更倾向于在教育、医美、旅游、3C等垂直场景耕耘。中银消金目前产品主要有抵押消费贷款、信用消费贷款和交易分期消费贷款三类。交易专项分期主要针对教育、医美行业。 医美行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医美分期的火爆,但与之对应的是频频发生的骗贷风波。风控监管仍是未解难题,在行业尚未走向成熟之前或将还会有大的变动。 就医美分期而言,B端的不稳定是医美分期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根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合法合规医美机构行业占比12%,非法经营店铺数量超过80000家,可见行业中浑水摸鱼之流还较多,极易出现“跑路”现象。2018年医美分期平台的通过率从80%降至40%,部分机构无奈退出医美分期市场。 就教育分期来说,2018年海尔消费金融对接了600家在线教育平台;百度2016年财报披露的合作教育方已经超过3000家。《投资者网》致电中银消金客服了解到的该领域合作商户仅十来家,就数量上还是有很大的劣势。 此外,场景劣势还体现在其对中介机构的依赖。2018年,中银消金线下贷款业务占比超九成。在线下消费场景中,获客渠道主要依靠的就是中介机构。但中介协同商户骗贷行为也时常发生。 随着线下获客的成本和风险增加,消金公司开始积极布局线上业务。寻求开拓更多场景成为了众多消费金融企业的发展方向。 今年上半年玖富、小米、趣店等金融科技公司相继推出线上自建平台,自建消费场景;海尔消金则利用大股东优势,通过海尔智家、够花等APP经营场景;马上消金主攻线上场景,合作场景超过200个。 《投资者网》就是否有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的计划等问题向中银消金方面求证,目前未获得回复。 业绩掉队,风险悄然显露 根据公开数据来看,2018年是中银消金业绩变化的转折点。 2017年,公司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处于前列,甚至突破10亿净利润大关。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约59%,而其他头部消金公司仍处于增长状态,其中中邮、兴业、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95%、145%和37%。2018年捷信消金、招联消金净利润仍在10亿元以上,稳在第一梯队。 值得关注的是, 2018年中银消金资产减值损失增加近20亿元,占营业支出的比例从58%提高到了79%,处于头部消金公司中较高水平。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贷款损失准备提高,2018年贷款损失准备为33.78亿元,较上年增长1.44倍。 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其资产状况令人担忧。 此外,2017―2019年中银消金总资产、总负债均呈下降趋势。2018年贷款余额也从上年的403亿元降至360.8亿元。贷款规模的缩紧或是中银消金近年来资产规模缩小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中银消金官网上规定的新易贷信用贷款最高贷款额度为20万元,然而拨打官网提供的全国服务热线,智能语音介绍的该产品最高贷款额度为30万元。 《投资者网》就中银消金是否存在违规展业现象向公司进行求证,目前未获得回复。 催收难,用户投诉不止 对消费金融行业来说,催收难是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收回款项,各消费金融企业也是手段百出。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新闻层出不穷,行业乱象丛生。 随着对不合理手段催收的监管愈发严格,法律手段逐渐成为了众多消费金融企业追回贷款的首选方式,但这也将公司面临的坏账风险摊开在投资者面前。 根据企查查显示,截至7月14日,中银消金裁判文书数量超过3万份,其中2018年裁判文书8451份,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蹿升至16308份,翻了约一倍。案件总金额高达129亿元。简化来算,平均每份裁判文书涉及金额在39万元左右。 相比于其他消费金融企业,这一数字确实令人咂舌。同期成立的北银消费金融涉及司法案件数量也仅是它的1/3,案件总金额为3.5亿元。 中银消金早在2018年10月就因2015―2017年间贷前未做好尽职调查等多项原因被上海银监局处罚共150万元,如今大量的借款合同纠纷更是直接印证了公司在贷前审核上存在的疏忽。 这边中银消金在为收不回来的贷款大量起诉,另一边客户的抱怨投诉也从未停止。截至7月15日,在黑猫投诉以及聚投诉平台上,涉及对中银消金的投诉共有1738例。投诉内容集中在中银消金私自更改贷款人个人信息、收取高额利息、无法还款和客服不作为等方面。 今年6月,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2020年乱象整治工作要点,全面深入开展自查并于12月20日前报送至监管部门,行业乱象或将进一步得到规范。 中银消金董事、总经理田红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2020年是中银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起航之年。新帅带领下,中银消金未来能否在消费金融领域这片“蓝海”中乘风破浪,还有待市场检验。
7月7日,上海银保监局官网发布《关于核准田红艳任职资格的批复》称,根据《中国银保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经审核,核准田红艳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上述拟任人应自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并由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向上海银保监局报告到任情况。未在上述规定期限内到任的,该批复失效,由上海银保监局办理注销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