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唐建伟、刘学智 物价下行显示需求偏弱的现实,扩内需、稳就业、促增长的力度仍需要继续加大。政策重点聚焦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降低。 主要观点 1、CPI继续回落,特别是非食品价格降到近10年的低点,表明当前需求明显偏弱。前期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逐渐传导到国内消费终端,也是影响非食品价格走低的原因。核心CPI处于较低水平,剔除食品以外的CPI有进一步下降出现通缩风险的可能性。 2、随着生猪存栏量逐渐回升带来猪肉供给增加,猪肉价格涨幅将显著收窄。当猪肉价格对CPI拉动作用降到2%以内,CPI同比涨幅将很快回到3%以内。整体需求偏弱,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将处于低位。 3、PPI走低有需求偏弱的原因,也有上游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输入性原因。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显著扩大,表明工业生产企业经营压力可能加大,面临利润收窄压力。 4、外需减弱将进一步影响工业产品价格走低,上游初级产品价格处于低位,预计近期PPI降幅可能进一步扩大。随着国内稳增长力度加大,叠加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预计三季度之后PPI可能触底企稳。 5、物价下行显示需求偏弱的现实,扩内需、稳就业、促增长的力度仍需要继续加大。政策重点聚焦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降低。 正 文 2020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个月收窄1个百分点,环比-0.9%;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4%,核心CPI为1.1%。PPI同比-3.1%,环比-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3.8%,环比-2.3%。CPI与PPI同比涨幅进一步下降,物价水平整体走弱。阶段性工业通缩风险显现,剔除食品以外的CPI也有陷入通缩的风险。 数据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CPI同比回落到3.3%,特别是非食品价格涨幅降到10年低点,当前需求明显偏弱。4月份CPI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4%,比上个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为近10年的低点。受疫情影响,消费需求的改善较为缓慢,宏观总需求仍然偏弱,主导物价水平下降。前期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逐渐传导到国内消费终端,带来燃油和部分工业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下降,也是影响非食品价格降低的原因。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20.5%,降幅扩大5.9个百分点。剔除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CPI下降0.1个百分点到1.1%,处于较低水平,剔除食品以外的CPI有进一步下降并出现通缩的风险。 数据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供应改善促进食品价格下降。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14.8%,比上个月下降3.5个百分点。国内疫情改善以来物流交通逐渐恢复,食品供应改善促进价格下降。气温回升促进蔬菜生产增加,鲜菜价格显著下降,同比-3.7%。猪肉批发价格延续回落趋势,4月下旬降到44元/公斤左右。CPI猪肉价格环比-7.6%,同比涨幅回落19.5个百分点到96.9%。 未来CPI可能降到3%以内。当前食品价格同比涨幅14.8%仍然较高,未来可能持续回落到个位数。猪肉价格是影响食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对CPI同比拉动达到2.4%。随着生猪存栏量逐渐回升带来猪肉供给增加,猪肉价格涨幅将显著收窄。3月末生猪存栏量上升到2.3亿头,同比降幅收窄到14.4%,能繁母猪存栏量上升到2164万头,猪肉供应已经明显改善。当猪肉价格对CPI拉动作用降到2%以内,CPI同比涨幅将很快回到3%以内。随着扩内需措施落地,非食品价格涨幅下降趋势有望逐渐缓解。但是疫情导致旅游、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等消费需求偏弱状况的恢复是个缓慢过程,整体需求偏弱,再加上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将处于低位。通胀压力已不存在,可能会有通缩风险。 数据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PPI降幅进一步扩大,生产类价格降幅较大反映工业企业经营压力加大。4月份PPI同比-3.1%,降幅比上个月扩大1.6个百分点。PPI走低有需求减弱的原因,也有上游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输入性原因。疫情影响整体需求偏弱,特别是外需减弱预期较强,影响主要工业行业生产预期,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下。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带来石油天然气、燃料加工、化工制造业等产品价格显著下降。经过我们对流通中生产资料价格归类测算,除了化工产品、有色金属价格上涨以外,其他7类产品价格全都下跌。在PPI中,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9%,保持小幅上涨势头。生产资料价格同比-4.5%,降幅扩大2.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差额扩大到5.4%。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显著扩大,表明工业生产企业经营压力可能加大,面临利润收窄压力。 数据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近期PPI可能仍将下降,三季度之后有望触底企稳。疫情冲击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制造业出口订单明显减少,制造业在手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到43.6%、33.5%,分别比上个月下降了2.7、12.9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很大。外需减弱将进一步影响工业生产,导致产品价格走低。上游初级产品价格处于低位,不存在输入性抬升工业产品价格的情况。预计近期PPI降幅可能进一步扩大。不过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减小。随着国内稳增长力度加大,基建投资及各类生产逐渐复苏,将缓解外需减弱带来的冲击。在国内积极政策支撑下,叠加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预计三季度之后PPI可能触底企稳。 数据来源:WIND,交行金研中心 物价下行显示需求偏弱的现实,扩内需、稳就业、促增长的力度仍需要继续加大。工业通缩压力已经显现,CPI也可能进一步下降。物价下行一方面为逆周期宏观政策调控释放了空间,另一方面需求偏弱又需要宏观政策力度加码。全方面扩内需措施需要加大力度,政策重点聚焦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降低。 (本文作者介绍:交行金研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
洽洽食品回应身陷劳动纠纷:一场“乌龙”,已履行相关义务 客户端11月7日电(闫淑鑫)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洽洽食品陷入了一起劳动纠纷,部分银行存款还因此遭到了冻结。 据媒体报道,10月3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一则涉及洽洽食品及其员工劳动争议的执行裁定书。该执行裁定书显示,洽洽食品与崔某存在劳动争议纠纷,因洽洽食品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做出相关裁定,包括冻结、划拨洽洽食品银行存款10089.54元,或查封、扣押、提取、变价其同等价值的其他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洽洽食品今年以来首次陷入劳动纠纷。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年内,洽洽食品涉及的劳动诉讼有10余条。 据了解,洽洽食品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传统炒货、坚果等休闲食品的生产及销售。2011年,洽洽食品正式在A股上市。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洽洽食品为何频频陷入劳动纠纷? 11月7日,洽洽食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和崔姓员工的劳动纠纷可以说是“乌龙事件”。“其实在法院立案之前,我们就已经履行了相关义务,法院得知后,直接终结了执行程序,所以我们是没有被冻结任何账户的。” 而至于其他几起劳动纠纷的处理情况,上述负责人称“也早已结案”。
投资者小心!惠发食品上市两年后开始亏损,机构持续撤离 | 公司汇 原材料价格上涨、期间费用陡增,惠发食品上半年净利暴跌,直奔大幅亏损,但同期同行业多家公司却依然增长保持盈利,惠发食品发生了什么? 《投资时报》研究员 李浥尘 2017年上市、2018年净利负增长、2019年直接大亏——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惠发食品,股票代码603536)的业绩数据似乎在快速恶化。 《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惠发食品的2019年半年报了解到,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小幅下降1.81%,但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同比大降516.67%。同期,与惠发食品一样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挑战的三家同行业公司,却都保持着盈利状态。 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对惠发食品的营业成本、产品利润、现金流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惠发食品净利大亏的原因是什么? 后续该公司是否有改善经营业绩的相关安排? 基于惠发食品业绩数据迅速走坏,且趋势有异于同行其他公司,上交所9月11日晚间向惠发食品下发中报问询函,要求该公司就上述问题做补充披露和说明。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伴随着业绩滑坡步入亏损,已有机构股东在持续减持、撤离惠发食品。 净利由盈转亏 资料显示,惠发食品于2017年6月13日上市,主营业务为速冻调理肉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处行业为速冻调理食品行业,行业内代表性上市公司主要有三全食品、安井食品、海欣食品等。 令人颇为惊奇的是,上市刚满两年,惠发食品已开始步入亏损泥潭。 中报显示,惠发食品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78 亿元,同比下降1.81%;净利润亏损4638.79万元,大幅下降516.67%;扣非后净利润亏损4681.26万元,大挫670.42%。 在半年报中,对于业绩亏损原因,惠发食品解释称,“一方面受主要原料鸡肉、鱼泥、木薯变性淀粉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影响,产品成本增加,毛利率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受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不同程度增加的影响”。 《投资时报》研究员详细梳理与惠发食品同处一个行业的三全食品、安井食品、海欣食品等三家上市公司中报数据发现,三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均为盈利,并未如惠发食品那样出现亏损。 且在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方面,三全食品、安井食品都保持了正增长,海欣食品的两个增长率数据与惠发食品一样为负值,分别为-32.95%、-36.16%,但远低于惠发食品的降幅(-516.67%、-670.42%)。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也呈现同样的格局:惠发食品净利润增长率远低于这三家公司。相关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惠发食品业绩开始负增长,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为负值,其他三家公司在这两项数据上均取得正增长。 面对同样的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挑战,为什么惠发食品业绩表现远落后于同行?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惠发食品营业成本、产品利润、现金流产生了什么不同于同行的影响?惠发食品后续如何改善经营业绩? 上交所在9月11日下发的中报问询函,就惠发食品上半年显得“尴尬”的业绩变动,提出了上述质疑。 惠发食品与同行业三家公司业绩数据比较 数据来源:Wind,数据报告期为2019年中报 三费均增长拖累业绩 半年报显示,惠发食品预付款期末余额2306.99万元,同比增长180.41%,系因进口原材料款增加所致。从上市之后的2017年、2018年的两年数据看,惠发食品预付款期末余额分别为525.02万元、822.73万元,与今年年中的数据有不小的差额。 为何惠发食品上半年预付款异常增长?是否有合理性?前五名预付款对象是谁?是否为公司关联方?通过国内采购、国外进口的渠道分别采购了多少原材料?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是,截止今年6月底,惠发食品货币资金为1.49亿元,比去年(1.90亿元)下降了21.42%;短期借款2.83亿元,比去年底(2.32亿元)增长了21.95%。这意味着,该公司货币资金已经不能完全覆盖短期借款。 此外,上半年,惠发食品期间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拖累了业绩表现。 中报显示,惠发食品财务费用期末余额985.05万元,同比增长89.99%,主要原因系借款规模增大,相应利息支出增加所致;销售费用期末余额3549.64万元,同比增长40.33%,主要原因系员工薪酬待遇增加以及市场推广费增加所致;管理费用期末余额4598.36万元,同比增长21.16%,主要原因系员工薪酬待遇增加以及无形资产原值增加导致累计摊销增加所致。 从惠发食品对期间费用增长原因的表述可以看出,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均受员工薪酬待遇增加影响。 基于惠发食品对期间费用增长的解释,上交所要求补充披露惠发食品员工薪酬待遇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公司和主要子公司的员工情况;并说明员工数量和薪酬变化趋势与同行业是否一致,如否,说明原因及合理性。 机构股东减持撤离 伴随着惠发食品业绩滑坡步入亏损,一个需要留意的现象是,已经有机构股东在减持、撤离惠发食品。 最新披露的8月30日《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显示,惠发食品第五大股东——北京弘富成长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北京弘富)已经实施完成6月22日披露的减持计划。 公告显示,7月15日至8月29日期间,北京弘富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6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后北京弘富持有公司股份468.7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9%,仍为惠发食品第五大股东。 梳理相关公告后了解到,北京弘富在今年已经连续进行了三次减持。在此前的2019年3月8日—5月7日和2018年7月30日—2019年1月26日两个时间段里,北京弘富分别减持了惠发食品总股本1%、0.14%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报,法国兴业银行持股94.06万股,成为了惠发食品前十大流通股东。然而到了半年报,法国兴业银行已退出惠发食品前十大流通股东。在惠发食品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共有8名自然人的身影。
洽洽食品控股股东再质押1000万股 累计质押7302万股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1日讯 昨日晚间,洽洽食品(002557.SZ)发布关于股东进行股票质押的公告。公告显示,近日,洽洽食品的第一大股东华泰集团将其持有的洽洽食品10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与光大银行进行股票质押业务,股份质押期限为自2019年9月4日起至2022年9月3日为止,质押期间内上述股份予以冻结不能转让。 截至本公告日,华泰集团持有洽洽食品2.25亿股股份,约占洽洽食品已发行股本总数的44.30%;其中华泰集团已累计质押公司股份7302万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32.51%,占公司总股本的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