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华强北,大家绝对会想起闻名全国的“中国电子第一街”。除了电子产品,最近几年华强北部分电子批发市场转型为美妆市场。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华强北的美妆市场遇到了一场严厉整顿。 华强北自诞生以来就自带多个标签,又是一个流动性极强的市场。对于华强北灵敏的商家们来说,他们总是在不断寻找下一个风口。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临近春节华强北进口食品生意开始火了起来。不仅如此,许多原本空置的商城也开始转型成为进口食品交易中心。 记者走访华强北多个美妆批发市场发现,大部分店铺仍处于关门歇业状态。另一边,经营进口食品的店铺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跟华强北一些美妆生意不同,我们是正常报税的。”在紫荆城经营进口食品生意的李老板告诉记者,“做进口食品其实也没什么利润,我这里最主打的产品就是猫山王榴莲,而且紫荆城的租金一直都在每平方米每月600元左右,跟过去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不过,促使不少商家转型销售进口食品和日化品的关键原因在于税率成本有所变化,利润空间变大,而化妆品关税细分更为复杂。” 巧克力、饼干、燕窝、各种进口水果干……来自海外的进口零食在华强北都能找到。其实,华强北部分商城转型进口食品生意已经有些时间,但最近这股“风潮”似乎更为强烈。 记者看到,除了紫荆城早已转型成进口食品交易中心,曼哈、老牌商场女人世界等商城也加入了“进口食品大军”,有的专业市场甚至将进口零食的比重调整至三成以上。过去曾以电子产品和美妆为主的明通,B区三楼也开始转型成为进口食品专区,还打起开业让利狂欢购的促销广告。 此外,网红零食、日用洗护品类更逐渐形成了转型的风潮。“有些商品的价格比网上还要低,我本来也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买了一点,后来发现和以前去香港买的一样。我是这么想的,食品价格相对较低,也没那么多造假的必要,所以还是比较放心的。”有消费者还表示,华强北的进口食品有点像盐田中英街的感觉,但华强北地处市区,来往比较方便。 “现在看来,农历年前重新开张是不大可能了,但租金还继续照收,如果农历年后我那个美妆店生意没那么好做,我就准备转手。”孙兴(化名)是一家华强北美妆店的老板,他笑说,“如果做进口食品的话最好找到独家货源,这样微商就必须得找我拿货,我们潮汕人不会被问题难倒。” 其实,华强北不只是一条街,而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如果将华强北放在更大的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迁移背景下,华强北何去何从也将是深圳转型升级的缩影。 对于华强北来说,电子、美妆、进口食品都不会是他们第一个战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所有投诉中,商品类投诉为43.94万件,占总投诉量的44.7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8个百分点;服务类投诉为49.94万件,占总投诉量的50.85%,比重上升0.28个百分点;其他类投诉为4.34万件,占总投诉数量的4.42%。 2月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 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8.2万件,解决74.93万件,投诉解决率76.29%,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6393万元。 在所有投诉中,商品类投诉为43.94万件,占总投诉量的44.7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8个百分点;服务类投诉为49.94万件,占总投诉量的50.85%,比重上升0.28个百分点;其他类投诉为4.34万件,占总投诉数量的4.42%。 根据2020年商品大类投诉数据,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食品类、服装鞋帽类和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五位。与2019年相比,医药及医疗用品类、食品类投诉量比重分别上涨2.93、2.28个百分点。 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食品、汽车及零部件、通讯类产品、服装、医疗器械,其中食品类投诉同比增长115.51%。 中消协发布的2020年11大消费投诉热点显示,餐饮、团购等食品问题突出。具体而言,年初餐饮退订投诉集中,主要涉及年夜饭、春节聚餐、婚宴等,定金、预付款纠纷多;疫情期间部分蔬菜、肉制品等食品不合理涨价、强制搭售;同时,还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比如食品变质、过期、掺假等;食品包装标识也不规范,部分进口食品未贴中文标签。以生鲜为主的社区团购售卖的果蔬不新鲜,甚至缺斤短两;此外,部分低价网红食品、散装食品的卫生、安全状况堪忧。 消费者王先生曾于2020年3月2日在某超市购买4瓶丁香鱼罐头,打开食用时发现里面有鸡毛、塑料等异物,要求商家退款并加倍赔偿,但遭到商家拒绝。王先生投诉至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消费者协会,经消协工作人员调解,双方达成一致,由经营者向消费者按购买丁香鱼罐头总价款的10倍进行赔偿。 中国食品(港股00506)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此表示:“社区团购的整体需求在不断增长,入局者也越来越多,这又引发了电商社区团购的新一波乱象出现,除了质量问题,配送效率也有待提升。整个服务体系也出现很多不完善之处。所以未来,应该在整个品质服务体系上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否则,将会有更多的入局者迅速出局。” 中消协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团购行为的研究、治理,明确相关主体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要压实社交平台和“团长”的责任,防止只销售不负责,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要增强监管合力,加强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健全风险监测、检验检疫和产品追溯等技术支撑体系,提升科学监管水平。此外,需建立健全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举报奖励制度和食品安全长效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缺斤短两、变质、过期、伪劣食品等行为。 除了餐饮和社区团购问题突出,2020年因疫情影响,网红直播也成为网络购物的发力点,但也出现了夸大或虚假宣传等问题。 中消协指出,部分主播存在对商品作不实描述,宣传时使用绝对化极限词汇、低价推销劣质商品、诱导私下转账等情况。还有一些电商经营者拖延或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如随意砍单拒不发货、销售商品货不对板等。 此前就有多名消费者向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称,2020年10月21日凌晨,通过某网红直播间购买某公司销售的24小时定制无瑕粉底液,直播时承诺购买该产品会赠送价值400元花火底妆刷,但收到的是价值9.9元普通粉刷,认为与承诺不符。经调解,该公司通过补寄花火底妆刷、更换其他型号化妆刷、补偿消费者金额等方式解决了纠纷。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直播带货处于生长期,各大带货平台的带货方式以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条款都不尽相同。其中还不乏私域流量的个人带货行为,这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因而容易发生纠纷。同时,随着各类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平台既缺乏成熟的劣质商品鉴别和处罚机制,也缺乏对直播带货准入门槛的管理,都使得直播带货的投诉量较大。 “直播带货是电商发展到第三代的主流,未来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增加。”赖阳说道,在此形势下,各大平台及机构都亟待完善直播带货的相关政策和规范,改善电商直播中的乱象。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新增一家对外投资公司,被投资企业为思克奇食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注册资本75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耿世华,经营范围含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食品经营、化妆品批发、化妆品零售等。
金融界网1月11日消息 今日,统计局公布了12月CPI和PPI经济数据数据,光大宏观高瑞东点评称,猪肉价格短期仍可能维持高位,菜价也会持续受低温推升,但由于2020年一季度食品CPI基数较高,所以食品通胀并不会快速回升。 以下为全文: 事件: 【1】 CPI 同比 0.2%,前值-0.5%,预期 0.1%;CPI 环比0.7%,前值-0.6%; 【2】 核心 CPI 同比0.4%,前值0.5%; 【3】 PPI 同比 -0.4%,前值 -1.5%,预期 -0.7%。PPI环比 1.1%,前值0.5%。 核心观点:本月通胀加速上行,环比动能均超近五年均值。CPI由降转升,略超市场预期,非食品和食品CPI由降转升,其中猪价、鲜菜和油价为主要拉动力量。但是,核心CPI走平五个月之后转头向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需求影响逐渐显现。PPI强势回升,环比增速达到2016年底以来的最高值,主要由上游石油产业链和金属产品带动,下游生活资料回升力度偏弱。 一、鲜菜和猪肉拉动,食品CPI超季节性快速回升。 环比来看,食品CPI由上月-2.4%转正为2.8%,大超历史同期均值(过去5年12月环比均值0.75%,下同),带动CPI上涨0.62个百分点。其中,主导因素是鲜菜和猪肉,分别带动CPI上涨0.22及0.28个百分点: 1)受低温天气影响,鲜菜环比上涨8.5%,但是上涨幅度高于季节性(历史均值5.82%); 2)猪肉价格上涨6.5%(历史均值-0.81%),因为近期进口猪肉数量下滑、南方腌腊高峰到来、养殖户惜售情绪等影响; 3)其他鲜果(+3.5%)、蛋类(+2.4%)、水产品(+0.8%)受到冷冬和猪价上行带动,环比出现超季节性上涨。 二、油价带动非食品CPI回升,但其余各项表现乏力,核心CPI下行。 环比来看,七大类产品三涨两平两降,交通(+0.9%)、居住(+0.1%)、生活用品服务(+0.1%)涨幅靠前,衣着、医疗持平,其他用品和服务(-0.4%)、文娱(-0.1%)出现下降。10月末国际油价开始上涨,但其向国内传导有一定滞后性,交通类CPI 11月加速下跌、12月才止跌回升。除了交通外,受疫情影响,其余项目表现乏力,使得核心CPI本月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是连续5个月持平之后的首次下跌。 三、PPI快速回升,环比增速达到近4年以来最高值,但上下游分化加大。 环比来看,PPI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上下游分化加大。生产资料主要由油价和大宗品共振上涨影响,石油产业链和金属相关行业各自为PPI环比贡献了0.37个百分点。 四、通胀整体回升,主要受到国内冷冬、疫情多点散发和油价的扰动,终端需求依然乏力,货币政策预计继续相机抉择,通胀并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 展望后续,猪肉价格短期仍可能维持高位,菜价也会持续受低温推升,但由于2020年一季度食品CPI基数较高,所以食品通胀并不会快速回升。 今年上半年海内外需求强复苏,将持续推升工业品价格,受其影响,PPI有望在二季度达到年内高点,企业盈利也将随之改善。
金融界网1月11日消息 据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2%;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3%。 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持平。 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 光大宏观高瑞东对此点评称,本月通胀加速上行,环比动能均超近五年均值。CPI由降转升,略超市场预期,非食品和食品CPI由降转升,其中猪价、鲜菜和油价为主要拉动力量。但是,核心CPI走平五个月之后转头向下,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需求影响逐渐显现。PPI强势回升,环比增速达到2016年底以来的最高值,主要由上游石油产业链和金属产品带动,下游生活资料回升力度偏弱。 一、鲜菜和猪肉拉动,食品CPI超季节性快速回升。 环比来看,食品CPI由上月-2.4%转正为2.8%,大超历史同期均值(过去5年12月环比均值0.75%,下同),带动CPI上涨0.62个百分点。其中,主导因素是鲜菜和猪肉,分别带动CPI上涨0.22及0.28个百分点: 1)受低温天气影响,鲜菜环比上涨8.5%,但是上涨幅度高于季节性(历史均值5.82%); 2)猪肉价格上涨6.5%(历史均值-0.81%),因为近期进口猪肉数量下滑、南方腌腊高峰到来、养殖户惜售情绪等影响; 3)其他鲜果(+3.5%)、蛋类(+2.4%)、水产品(+0.8%)受到冷冬和猪价上行带动,环比出现超季节性上涨。 二、油价带动非食品CPI回升,但其余各项表现乏力,核心CPI下行。 环比来看,七大类产品三涨两平两降,交通(+0.9%)、居住(+0.1%)、生活用品服务(+0.1%)涨幅靠前,衣着、医疗持平,其他用品和服务(-0.4%)、文娱(-0.1%)出现下降。10月末国际油价开始上涨,但其向国内传导有一定滞后性,交通类CPI 11月加速下跌、12月才止跌回升。除了交通外,受疫情影响,其余项目表现乏力,使得核心CPI本月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是连续5个月持平之后的首次下跌。 三、PPI快速回升,环比增速达到近4年以来最高值,但上下游分化加大。 环比来看,PPI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上下游分化加大。生产资料主要由油价和大宗品共振上涨影响,石油产业链和金属相关行业各自为PPI环比贡献了0.37个百分点。 四、通胀整体回升,主要受到国内冷冬、疫情多点散发和油价的扰动,终端需求依然乏力,货币政策预计继续相机抉择,通胀并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 展望后续,猪肉价格短期仍可能维持高位,菜价也会持续受低温推升,但由于2020年一季度食品CPI基数较高,所以食品通胀并不会快速回升。 今年上半年海内外需求强复苏,将持续推升工业品价格,受其影响,PPI有望在二季度达到年内高点,企业盈利也将随之改善。
好风气的形成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向法律要规范、向制度要动力,也需要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把体现中华民族勤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有利于更好弘扬新时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近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以法律形式制止餐饮浪费,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将近年来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建立弘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的长效机制。当前,法律草案初立,尚在审议阶段,但相关报道甫一公布,就引来舆论热议,受到广泛支持。这足以说明,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依法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用法治引领节约粮食新风尚,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从法律草案公布的内容看,对餐饮服务提供者来说,应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对消费者来说,造成明显浪费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对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来说,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甚至被处以罚款。由此不难看出,无论哪个环节,都要坚持适量、适度、适中原则,减少餐桌上的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国城市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从现实生活场景看,宴请点餐时为了面子,只管“多多益善”,无视剩下多少;网络直播时为了博取眼球,“大胃王”不惜假吃、催吐……种种助长浪费之风的行为,理应坚决纠治。依法反对食品浪费,就是要促使食品消费回归理性消费的正途;依法监管食品浪费,就是要给肆意浪费行为戴上“金箍”。从长远看,法治将为涵养节俭品质、塑造朴素美德提供助力。 好风气的形成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向法律要规范、向制度要动力,也需要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早在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全社会狠刹奢侈浪费之风树立了标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严格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以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反食品浪费法草案规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应当细化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规范,加强管理;公务活动用餐应当推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和形式。广大党员干部理应走在前、作表率,贯彻落实好各项制度规定,为推动全社会节约粮食和资源作出应有贡献。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把体现中华民族勤俭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有利于更好弘扬新时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以此次立法为契机,引领带动全社会构建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必能让我国粮食安全更有保障,让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2021年第一个交易日,大盘迎来了新年开门红,沪指收盘站上3500点大关,两市成交额突破一万亿元。调味品板块虽然今天表现不算亮眼,但在大盘的带动下,也算中规中矩,其中,恒顺醋业上涨4.79%,千禾味业上涨2.81%。 然而,川味复合调味品龙头天味食品却逆市暴跌7%,盘中一度跌停,市值蒸发51亿。天味食品发生了什么? 1、外资提前抢跑? (wind) 根据港股通数据看到,前三季度,外资通过港股通不断增持天味食品,并在9月份占到流通股本的11.4%,与此同时,天味的股价也从年初开始一路上涨。 (同花顺) 然而,从9月开始,聪明资金便开始逐渐减仓天味食品,并且在上个交易日,天味食品获外资卖出55.51万股,跑了4300万。截止今日,港资占天味食品流通股本的9.04%,相较于9月份,减少了2.36%。 2、股权激励计划的错? 另外,消息面上,今日天味食品发布了一则关于股权激励的公告。公告称,本次激励计划授予权益总数为89.32万份,其中股票期权数量为45万份,行权价格为62.07元/份,限制性股票数量为44.32万份股,授予价格为31.04元。 (巨潮资讯) 限制性的股票授予价格为31元,而今天天味食品收盘在76元。相比较限制性股票确实已经有了较大的涨幅。但是,公司对股票的解除限售的时间,和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在解除限售时间上,分两个解除限售期,第一个解除限售期是自授予限制性股票登记完成之日起12个月后的1年期间。另外,限制性股票数量为44.32万份股,而目前的流通股数量为1.25亿股。占比仅约为0.35%。对短期的影响应该较小。 (巨潮资讯) 除此之外,公司同时告知了行权需要达到的考核目标。以2019年为基数,限制性股票需要达到的要求为,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2021年营业增长率不低于69%。 (巨潮资讯) 而公司给出的今年最低营业增速仅为30%,是否低了点? 今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居民外出就餐受到较大的限制,多选择在家用餐,带动了公司家用火锅底料和调味品的大幅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就实现了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41.5%。 如果按照股权激励最低30%的营收目标值来计算的话,前三季度增速为41%,单四季度增速仅约为10%。这个增速可能是不及市场之前特别乐观预期的,也是今日股价逆势暴跌的重要因素。 (同花顺) 另外从机构之前对它业绩预测也可以看出,机构对它的增速也相当乐观。各机构对天味今年营业收入的预测平均值为25.07亿元,增长率约为45%。而反观天味食品在自己的公告中给出的营业增速目标仅为30%。 目前天味食品的市盈率已经达到了114,反应了部分的市场预期。接下来,要谨防回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