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临近,河南从事生猪养殖的散户和企业乐开了花。“最近我们这一带(生)猪出栏利润基本都在1000元以上。”河南安阳一位猪农潘小鹏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主要是因为猪价又涨了。” 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养殖企业,其对产能恢复背景下猪价长期回落的预期不变,当前生猪产业矛盾已经从供给不足转向产业能否持续稳健经营。专家认为,在“猪粮比”回落背景下,养殖企业可积极运用生猪期货工具锁定养殖利润、降低养殖成本。 养殖企业存顾虑 2021年元旦过后,生猪价格超预期上涨。潘小鹏给中国证券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市场生猪报价在35元/公斤,一头毛重110公斤的存栏猪,除去2900元/头的猪仔及饲料采购成本,利润在1000元/头左右,自繁自养的利润更高,能达到1500元/头以上。” 据卓创资讯高级分析师李晶介绍,2018年8月非洲猪瘟冲击生猪养殖产业;2019年10月市场供应开始短缺,养殖利润上升,生猪自繁自养头均盈利一度达到2000元以上;2020年下半年随着猪价下滑养殖利润走低,但最低也在700元以上。 眼下生猪养殖仍在高利润阶段,但潘小鹏却顾虑重重:“饲料价格一直在涨,猪价已经涨不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跌下来。生猪价格再度攀至高位后,波动加剧也难以避免。”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四河镇的养殖大户王有强也表示了类似的担忧,在2017年下半年猪价持续下跌中,王有强一度陷入旧债叠新债的困境。“当年镇上一起养猪的十几个小伙伴,早就被市场洗牌出局。”王有强说,自己则在政府支持下挺了过来。(下转A03版)
冬季是羊肉的消费旺季,而大家餐桌上羊肉其实很多都来自河北省唐县,这里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羊养殖基地,每年出栏肉羊700多万只,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今年肉羊的价格如何呢? 1、河北唐县:肉羊出栏价格持续高位 单只羊平均利润300元左右 在唐县罗庄乡西王庄村,来自内蒙古赤峰的肉羊收购经纪人白春坡,正在检查刚刚收购的两车肉羊,十四个小时后,这些肉羊将随着运输车队到达赤峰。 内蒙古肉羊采购经纪人白春坡:今天装了两车羊,装了560多只,价格是每斤16.7元。我从四月份就来唐县买羊,唐县当时的价格是每斤12.7、12.8元,反正不到13元,毛羊的价格涨得相当厉害。 李现未是唐县雹水乡中大洋村一家肉羊养殖场的负责人,一大早他就来到羊场忙着清理羊圈,投喂饲料,2000多只肉羊被他养得膘肥体壮。 河北唐县雹水乡中大洋村养殖户李现未:大概有30天就能出栏,行情好的话,一只羊能挣200多元,长势好的话,能挣到300元。 这两年羊肉市场持续红火,尤其是今年以来,一路看涨的肉羊价格更是让养殖户们尝到了甜头。 河北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景亮:一直保持高位,最近这两个月羊肉价格又上涨了,涨到大概每斤17元,一只羊多收入100多元,一只羊大概能收入300、400元。 2、河北唐县:育羊产业集约高效成本低 河北唐县肉羊年总产值在150亿左右,这样一个养羊大县,所繁育的肉羊幼崽大部分却来自新疆、内蒙和东北等地,在唐县育肥成羊出栏进入市场,形成了外地产崽、唐县育肥的养殖模式,打破了季节限制,实现天天有羊,季季有羊。 在唐县罗庄乡西王庄村,活羊运输车司机路军正在检查车况,6个月前,他将这批肉羊幼崽从内蒙古赤峰运到唐县,经过几个月短期育肥,赤峰的货主又将这批羊买了回去。 河北唐县西王庄村活羊运输车司机路军:一般大多数是货主给我们打电话,把唐县的育肥羊拉到赤峰那边,卸完羊顺路找点羊崽带到唐县,这样的车在我们村就有三十多辆。 外地下崽,唐县育肥,增加了一道运输成本,听上去似乎不划算。但唐县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剪毛、饲料配送、防疫、销售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大大降低养殖成本,肉羊养殖实现快捷高效。 河北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景亮:我们这常年可以育肥,一只羊的运输费用平均10元左右,把羊大批量运到这来,用五六个月的时间育肥好,再拉回去。一只羊能赚300、400元,10元的运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近年来,肉羊产业已成为唐县支柱产业,全县养羊专业村有50多个,还有三家集肉羊养殖、屠宰、肉类精加工的龙头企业,这样一条养殖促屠宰、屠宰促加工、加工带养殖的肉羊产业链,方便了当地人家门口就业。
截至1月11日,两市多家养殖龙头企业发布了去年12月份的销售数据,也为外界提供了管窥公司全年生猪销售情况的契机。 从数据显示情况来看,拥有生猪养殖业务的企业在2020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而毛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明显。 “在保证民用市场和战略储备供给的双项作用之下,养殖龙头企业得到了双重红利。”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 此外,据卓创资讯的一份研报显示,生猪养殖行业在经过龙头企业的大幅扩张后,虽然市场份额提升明显,但在整体行业中占比仍然不高,这也意味着,这些龙头企业在未来仍有极大的市场份额可供扩张。 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两市共有12家农业公司披露了年度业绩预报,其中,大北农的预告净利润金额在这12家公司中居首。公司预计净利润19亿元至21亿元,增长幅度为270.16%至309.12%,业绩变化原因有两方面,分别是生猪养殖业务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以及公司饲料业务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这也是两市拥有生猪养殖业务上市公司业绩的一个缩影,更多拥有生猪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在近日披露了2020年12月份的销售状况,并对全年的销售数据进行了梳理。 温氏股份公告显示,2020年度,公司销售肉猪954.55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398.30亿元,毛猪销售均价33.56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48.45%、0.72%、79.95%。公司称,2020年度,肉猪销量同比下降48.45%,主要是公司总体投苗减少、加大种猪选留以及提升肉猪体重所致;毛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79.95%,主要是国内生猪供给偏紧所致。 罗牛山公告也显示,2020年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5.39万头,累计销售收入62909.30万元,商品猪销售均价34.94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21.14%、60.14%、89.33%。 天邦股份称,2020年销售商品猪307.78万头,销售收入902717.04万元,销售均价51.46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26.17%、92.65%、176.96%。 对此,朱丹蓬对记者介绍,生猪已经上升为战略物资,国家有战略储备,这也是很多龙头企业扩张的重要因素。 卓创资讯在一份研报中提及,行业格局方面,我国生猪养殖较为分散,龙头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较小。2016年-2019年行业业务规模前3名的市场份额由3.21%提高到6.35%,业务规模前10名的市场份额由4.35%提升至8.24%,集中度非常低,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眼前的风景似乎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左侧是一望无际的金色芦苇荡,右侧是已清理平整的海参圈养池。“等明年几个潮上来,这里也会长出成片的碱蓬草、芦苇荡。”在辽宁省盘锦市的辽河入海口,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袁宏志指着右侧的滩涂说。今年5月,盘锦开展了为期11天的“围海养殖退出恢复海域原状”专项执法行动,退出养殖户574户、养殖面积6.29万亩。至此,盘锦清理平整围海养殖总面积达8.59万亩,新增自然岸线17.6公里。辽河口的芦苇滨海湿地栖息着各类野生动物440多种,是丹顶鹤、黑嘴鸥、斑海豹等珍稀物种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围海养殖,带来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却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养殖池阻断了湿地的纳潮功能,影响微生物交换,珍稀物种栖息、觅食的面积不断减少。”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副局长侯军说。当地“退出围海养殖,恢复滨海湿地”(以下简称“退养还湿”)工作于2015年启动,但海参退养比鱼虾复杂,养海参至少要3至5年才有收益。“考虑到海参养殖周期和个体养殖户利益,当年先退出了2.3万亩,大多为国有、乡镇所有的养殖场。”袁宏志说。2018年8月,盘锦进一步推进“退养还湿”工作,取消辽河口生态经济区,成立政府直属的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将辽河口湿地全面纳入保护。原来预计3个月结束,但实际工作难度大,利益诉求复杂。“我们多方征求了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退养还湿’是依法行政;久拖不决,处理难度会更大、代价更高。”盘锦市市长汤方栋说。依法依规,合情合理,盘锦在推进“退养还湿”工作中既查处违法行为,又照顾困难群体。一方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盘锦市湿地保护条例》为依据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精选10名法律顾问律师组成法律援助小组,为养殖户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养殖户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上下家利益纠纷、降低经济损失。市政府还成立了6个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带队赴养殖户户口所在地,与当地党委和政府以及基层部门沟通,与养殖户对接交流,宣讲政策,实施“一户一策”。为尽可能降低养殖户退出养殖受到的损失,盘锦依据法律法规,对有意愿转产的养殖户,鼓励开放式养殖用海,并给予按照原围海养殖面积的2.3倍置换、按照15年最高使用年限审批、减免3年海域使用金等优惠政策。截至目前,盘锦已累计转产养殖户302户、养殖面积2.62万亩,兑现转让资金1.16亿元。同时对生活困难群体给予精准救助,发放救助金31.3万元。与“退养还湿”工作衔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有序展开,市里11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于今年5月开始进行养殖户清退和滩涂平整。偌大的湿地滩涂望不到边际,狭窄的坝脊容不下车辆通行。盘锦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成健介绍,执法人员要先徒步走到每一处看护房前,向养殖户宣读法律法规、对屋内物品进行拍照公证后,车辆才能驶入进行拆除。最后退出的,是年近70岁的养殖户李天新夫妇。11天内,李成健来了15次。“每天跟老人唠家常、耐心做工作。”李成健说,“直到老人同意,我们才进场帮忙拆卸、搬运。”此次执法行动还撤出了同处保护区内的两处小渔村,共56户渔民。目前,退出的滩涂已基本完成了地上物清理和养殖池拆除平整,实现自然水系连通,生物洄游通道贯通。“保护湿地,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也是为了对子孙后代负责。我们还将进一步恢复辽河口滩涂湿地的完整性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盘锦市委书记付忠伟说。(记者 王金海 胡婧怡)《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5日 第 01 版)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近两年,跨界养猪成为一种新潮流,互联网、房地产、医药、建筑、园林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先后入局生猪养殖业。 天域生态1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为匹配公司发展战略,采用轻资产并尽快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业务,公司及其相关控股子公司拟分别在武汉市蔡甸区和贵州省盘州市签订《猪场租赁服务协议》。 天域生态此次拟在武汉承租的猪场改造完毕投产后,年出栏量约12万头;拟在贵州盘州市承租的猪场改造完毕投产后,年出栏量约18万头。经计算,两地猪场承租并完成改造投产后,年出栏量合计约30万头。 战略转型 加码布局生猪养殖业 天域生态主营园林生态工程业务、田园业务及生态农牧业务。其中,公司传统园林生态工程业务主要以市政项目为主;天域田园业务则是以自有IP开展乡村全域开发建设,项目涵盖田园综合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二三产示范园区等类型。 不过,在近两年,天域生态多次对外表示,已将生猪养殖看作是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2019年8月份,天域生态曾公告,拟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罗卫国先生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天域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择生猪养殖领域作为未来发展的主业方向。 2019年9月份,天域生态又与皮埃西(张家港)种猪改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IC中国”)友好协商,就种猪扩繁合作签署了相关协议。根据协议,PIC中国将以成本价提供曾祖代、祖代和终端公猪给天域生态建群使用。 此外,公司曾在2019年报中披露,已与崇明生猪养殖场签订租赁协议,母猪引种投产工作也处于接洽中。 天域生态表示,考虑到生猪养殖业在未来几年内很有可能继续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且在经营性现金流、周期波动等方面能够与公司原有园林生态业务形成互补和风险对冲,公司拟利用自有的生态技术优势,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介入生猪养殖业务。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告诉记者:“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生猪出栏数锐减,再加上非洲猪瘟影响,导致我国猪肉市场供不应求,猪价持续在高位运行,标志着生猪养殖行业正式进入‘最强猪周期’。” 羡慕高毛利跨界养猪 需警惕背后风险 “最强猪周期”让生猪养殖业站上了风口,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房地产等大佬抢着养猪。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生猪养殖业是“市场热、赚钱快”的热门行业。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养猪产业可以说是最赚钱的一个产业,其核心原因在于猪肉的需求量大,但是集约化生产程度并不是特别高,特别是非洲猪瘟以后,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的话,其投入产出比较高。” 宋清辉坦言,生猪养殖业平均毛利率常年都维持在高位,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入局此领域,意欲获取巨额利润。 公开数据显示,养猪头部上市公司如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在2020年上半年的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8.39%、63.27%、42.60%,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 此外,近两年生猪养殖业在政策层面也迎来“窗口期”,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曾出台多项有关保障生猪养殖用地的政策。 跨界养猪虽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仍需警惕其背后的风险。宋清辉向记者表示:“企业跨界入局生猪养殖业,面临的挑战或难点不容忽视,毕竟生猪养殖行业具有投入产出周期长、养殖技术标准高等特点,属于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沉下心来搞研发和生产。” “跨界毕竟隔行如隔山,非专业领域要做好的难度很大,而且各家企业的基因不同,养猪所需要的管理难度也不一样,非专业化的生产有可能成本会更高。”江瀚如是说。
“春节前这批猪就能出栏,11个猪舍出栏量能达1万头,收入100多万元不成问题。”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宋家镇东于河村养殖户刘国勇告诉记者。 刘国勇是养猪的“老把式”,根据多年的生猪养殖经验,去年他将养殖规模扩大到300余头,出栏时正赶上好价格,赚了个盆满钵溢。今年,他想进一步扩大规模,但仔猪、饲料等价格却水涨船高,这让刘国勇很着急。然而这一问题通过宋家镇政府的牵线搭桥迎刃而解――今年1月,镇里引导刘国勇与该镇新引进的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对接,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对方提供仔猪和饲料等,通过代养模式降低养殖投入及风险。吃下“定心丸”,刘国勇将养殖规模一下扩大到3000头。 “畜牧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力量、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来源。我们要充分发挥既有优势,主动求变、科学谋划,以新模式、新业态带动产业发展,打造产业稳定、企业增效、农民致富的多赢格局。”宋家镇党委书记康荣强说。 宋家镇有畜牧养殖传统,经过多年发展,形成诸多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基地,培养出多个农牧食品加工企业。为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该镇引进优良畜禽品种,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并招商引资,精准对接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去年3月,宋家镇政府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温氏公司投资2.3亿元在宋家镇建设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首期项目于去年6月奠基。 根据协议,通过“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温氏公司与养殖户签订协议,利用原养殖大户的达标猪舍和人力开展代养业务。养殖户向公司交纳一定的合作保证金,公司负责提供仔猪、饲料、技术指导,同时负责肉猪的回收销售。通过优势互补,打造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迅速激活了宋家镇的养殖产业活力。该镇先后有9个养殖大户与温氏公司合作,年可上市肉猪达10万头。更为重要的是,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镇里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向标准化、自动化、规模化养殖的转型。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后,温氏公司的投资信心更加坚定。截至目前,公司养殖基地配怀舍、分娩舍、公猪站等项目相继建成。全部投用后年可饲养种猪2万头,提供仔猪40万头,上市肉猪39万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金虎、通讯员 陶蕾蕾)
“你对猪好,猪就会对你好,回报于你。”这是天康养猪人的口头禅。 史上最强猪周期,让A股市场一众养猪企业业绩、股价同步起飞,天康生物(002100)也乘势而上,今年来业绩增长势如破竹。 地处新疆乌鲁木齐的天康生物,20余年深耕畜牧业,形成“动物疫苗、饲料及饲用植物蛋白、玉米收储、种猪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及肉制品销售”全产业链架构。公司营收从2006年上市之际的4.22亿元,上升到今年前三季度的86.21亿元;公司净利润也从0.38亿元,上升到14.78亿元。 天康生物为何选择布局养殖全产业链?最强猪周期下如何烫平业绩波动?非洲猪瘟下养殖企业有何良方? 日前, 最强猪周期 史上最强猪周期到来,生猪养殖企业享受了一波业绩红利。但进入9月份,猪价明显下滑,10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出现了自2019年3月份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猪价下行拐点出现。而养猪企业应对最强猪周期的模式,彰显着管理者的智慧。 高峰:生猪养殖一直被视为强周期行业,养殖企业业绩随着猪肉价格波动很大? 杨焰:经济有周期,养殖更是个强周期行业。猪、禽,这两种中国人消费的主要肉食品,周期性都比较强,这是所有从事养殖行业的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 规避猪周期风险,企业就得做产业链。企业可以自己做,或者与食品企业携手合作,但一定要从养殖端走向食品端,增加产品附加值。现在国家也即将推出生猪期货。我们正与大连期货交易所探讨,如何利用期货工具规避生猪养殖的强周期性。 天康生物是一个多元化企业,我们称为“横向一体化”,既有养殖,也有动物疫苗和饲料业务,不同业务之间形成互补,这对规避业绩因为周期大起大落也是一种办法。 高峰:国外是如何缓解猪周期的? 杨焰:国外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猪周期采取了各种办法。在欧洲,主要通过农业协会协调,养猪扩产需要经过协会批准;在美国,主要依靠芝加哥生猪期货价格调节生猪产量。 目前,我国计划推出生猪期货引导养殖预期。此外,国家也号召产业化、规模化的养殖企业有序发展。规模化企业的调控能力,以及对市场的认知能力都远远强于散养户。事实上,每一次猪周期的发生和结束,都是以散养户的大量涌入和散养户的大量退出为标志的。 高峰:公司应对猪周期采取了哪些措施? 杨焰:对天康生物来说,我们抵御猪周期,首先是保持养殖的适度规模,不搞跟风式扩产,而是按照自己的规划稳健发展。其次,要把猪养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持养殖业务持续的竞争力。 再就是产业链保护。猪周期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是因为现金流断了。我们有句行话叫“猪吃猪”,猪吃的不是饲料,而是现金流。意思是,企业需要卖猪赚钱买饲料来继续喂猪,所以核心就是现金流。天康通过构建横向产业链,让公司几大产业板块相互协调,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现金流,从而抵御猪周期风险。 扩产需有序理性 根据国内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拟建养猪项目测算,未来我国新增养殖生猪规模将达到20亿头。有业内人士预计,如果这些新增产能全部转化,未来猪肉价格将跌到10元/斤以下,甚至可能跌到每斤4元至5元。 高峰:有报道指,国内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拟建养猪项目总产能达20亿头,公司对此如何判断? 杨焰: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总量也就在6亿到7亿头之间。企业很清楚,产量一旦增加,猪价必然下跌,届时一地鸡毛,这样谁还会大规模扩张。生猪养殖就是市场化的供求关系,真养20亿头猪,给谁吃去,这是不可能的。 高峰:目前,公司在新疆、河南和甘肃三地的生猪养殖产能建设进展如何?未来会否在其他地区进一步扩展养殖产能? 杨焰:我们近期生猪养殖的目标是300万头,具体看,新疆100万头的养殖布局目前基本完成,河南100万头还剩育肥环节的工作,甘肃已经完成30万头,这两年将完成100万头的目标。 完成300万头目标的同时,公司将根据市场,及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适度扩大养殖规模。但目前公司的重点是从养猪转向商品肉销售。因为猪周期无法避免,公司需要进行产业链布局。 养一头猪,行情好可能多赚一点。但如果把肉卖好,从消费环节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肉,实现销售环节的盈利,而不是单单依靠养殖,这样企业面对的周期风险将大为降低。所以公司需要延伸产业链,从养猪卖猪转向卖肉,卖猪肉预调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高峰:规模化养猪企业会否取代散养,对猪价形成垄断? 杨焰:规模化养猪也有一些先天性弱点。首先,养猪是一个典型的与土地挂钩的行业,出栏一头猪要对应相应土地。规模养殖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大量土地配套。 其次,中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规模化猪场可以解决集中屠宰的城市供应问题,但是在绝大多数农村,规模化屠宰和冷鲜肉链条目前仍无法覆盖到农村市场。因此农村的需求还是中小散养户供应为主。 最后是疾病防控。遇到重大疫情时,多点式布局对疫病防治在宏观上还是有帮助的。中国经济规模太大,未来养猪行业估计仍然是以规模化养殖和农场家庭散养相结合的模式继续发展。 抗击非洲猪瘟疫情 近年来,随着环保整治、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猪周期”规律不断被打乱。但天康生物地处新疆,远离疫情重灾区,养殖密度低,而新疆干燥少雨的气候有效减弱了病毒传播,让公司获得得天独厚的避疫条件。 高峰:非洲猪瘟疫情下,公司作为养殖企业受到哪些影响? 杨焰:主要是人流物流上受到一些影响,公司通过与当地政府积极协调去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员工也相当辛苦,住在厂区的员工需要在厂区里上岗值班两个月才能回家,员工付出很多,我们也很感动。 物流方面的困难,有些是企业主动作为能够化解的,有些是企业自身解决不了,这还要等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情况才能明显好转。 高峰:非洲猪瘟持续多年,在疫情防控方面公司积累了哪些经验? 杨焰:非瘟疫情持续近两年,从开始对疫情认识不够全面,到目前认识逐渐清晰,我们主要积累了两方面经验:首先是防疫管理必须落到实处。以往有些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没有完全落实。这次疫情对行业冲击很大,防疫制度一旦有松懈,这个病一定会找上门。 其次是严格实施人畜隔离。以往认为养猪很简单,饿了就喂,该吃吃该喝喝,但疫情来了之后一切都变得异常严格。比如我们新招聘的员工,首先要在酒店隔离一周,检疫安全后,来到养殖场的隔离区再隔离一周,才能进入生产区。所有员工的个人物品不能带进生产区。 对于非洲猪瘟,我们既要高度重视,但也不能过度恐惧。只要及早发现,疫情是可以控制住的,我们的养殖场,疫情控制还是比较成功的。 高峰:公司地处新疆,当地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小,新疆发展生猪养殖有哪些优势? 杨焰:非洲猪瘟对新疆影响较小,主要还是新疆养殖密度小。在新疆生猪养殖有三大优势,一是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养殖密度相对低,疫病风险就比较小。 二是养殖的饲料原料比较丰富,新疆是粮食和棉花产区,饲料原料中的玉米和棉粕丰富,价格也比较低廉,利好养殖行业。 三是环保的压力比较轻。在新疆,一个养殖场周边,可能方圆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都见不到人,土地面积大,承载的环保压力就比较小。 疫苗研发持续投入 非洲猪瘟目前没有可以批量使用的疫苗,所以无法预防,传染性极强,一旦发现,只能捕杀,同时非洲猪瘟还有较长的潜伏期。但随着疫苗研发的深入,非洲猪瘟有望迎来最终解决方案。 高峰:目前,公司制药事业部已拥有口蹄疫疫苗、猪系列疫苗、禽流感疫苗三大生产基地,公司在疫苗研发上有哪些新项目和技术储备? 杨焰:目前公司在上海和新疆都有研发中心,共有150多人专职从事疫苗研发工作。未来疫苗研发布局有两个方向,一是建立对生产技术的平台化,让产品质量更好成本更低。 二是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同步推进,共同研发联苗。给动物注射疫苗很麻烦,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需要接种不少疫苗。而通过技术研发将几种疫苗联合为一次接种,研发联苗新产品,可以提高养殖效率。这两三年我们可能有五六种联苗产品要上市。 另外,我们参与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目前临床实验已基本结束,未来天康生物肯定能够得到生产资格。 高峰:公司在疫苗产品领域有哪些布局? 杨焰:公司加深对市场的分析调研,市场苗的比重在增加。市场苗方面,随着公司新的联苗产品推出,品质不断提升,市场苗比重将会逐年增加。我们确定的目标是,未来三年内,公司疫苗产品收入要翻一番,保持年增长30%的幅度。 高峰:公司的P3实验室建设进展如何?未来是否有望参与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项目?另外公司参与非洲猪瘟候选疫苗临床试验进展如何? 杨焰:天康P3实验室验已通过农业部验收。P3实验室为今后公司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传染病研究,以及一些重大突发疫病的疫苗研发,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天康也积极参与了哈兽研和其他科研单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包括承担了部分临床工作,现在试验的结果、数据都由农业部第三方采集评估,目前结果仍待评估分析。 突破“猪的芯片” 据布瑞克农业数据预测,2020年国内种猪进口量将超过2万头,创历史新高,2021年将延续这一态势,而这正暴露了国内种猪发展的软肋。 高峰:现在国内的原种猪很多是靠进口,有评论指出养种猪就是做“猪的芯片”,目前公司种猪繁育业务情况如何? 杨焰:种猪是这些年我们作为养殖企业,一直比较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基本一两年就要从国外进口种猪,称为引种猪。国内现有的瘦肉型猪品种,基本都要从欧洲和美国进口,这已经延续了很多年。现在国内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只要有足够规模的基因库,企业自身就可以投入育种研究。但过去国内规模化养殖的企业不多,大部分是散养,导致没有能力投入到育种研究。而仅仅依靠天康,或者温氏、牧原等企业也有局限,这需要全行业联合起来,投入到育种研究中。 目前行业已经有计划联合育种。新疆环境干净,疫情较少,企业可以联合在新疆培育中国自己的种猪品种,供应全国。我相信生猪育种这个行业目标,只要联合起来一定能做成。 高峰:在下游需求低迷背景下,公司饲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和销量双增长,公司饲料业务有何优势和经验? 杨焰:天康生物的饲料业务目前主要在新疆、河南、东北地区,去年下半年进入陕甘宁市场。最近两三年,天康的饲料业务增长比较好。 这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三年前公司就已着手进行组织调整,从以往的产品仅仅卖给经销商,到现在提出产品加服务,除了卖产品还要为养殖户提供售后服务,实现双轮驱动。 二是我们的饲料产品进入陕甘宁市场,销售从零开始实现快速增长。明年公司将在陕甘宁地区新建三个饲料厂。 三是管理制度上,对激励政策的绩效管理进行调整变革,从以往卖多少产品给多少提成,改变为管理抓得更细,激励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高峰:公司早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激励基金制度,激励机制对企业做强做大有哪些实质作用,目前公司激励机制实施情况如何? 杨焰:长期来说,国有企业还是要搞股权激励。因为只有当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大家的利益和企业目标一致,这样企业经营才能有效,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利益和目标不一致的时候,企业管理起来还是很难。 激励基金的实施,这几年确实给天康带来了一些实质性效果,至少大家知道今年干的工作,我的付出有多少,回报在哪儿。激励结果和员工的付出是相对应的,这才是有效的激励。今年的激励金额就比较大,这种激励是扎扎实实的,我们这几年也是富有成效的。 高峰:天康生物孕育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业如何在经营管理中发挥发扬兵团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 杨焰:天康生物诞生于兵团,到今天已经成立28年了。企业始终坚持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市场经济如何变化,这种精神需要长久保持。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继续推进,尤其是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会议后,天康作为新疆企业要顺势而为把企业办好,企业职工安心在新疆工作,就是对新疆工作最大的支持;天康也希望借着东风把企业做强做大,成为A股市场优秀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