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涨声迭起之下,“二师兄”猪肉市场也不甘落后,纷纷传来捷报。 6日晚间,牧原股份披露了业绩预告,净利大增。 根据公告,截止到上半年,公司预计2020年前二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亿-110亿元,去年同期亏损约1.56亿元,扭亏为盈。 具体来看,2020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678.1万头,其中,商品猪396.7万头,仔猪273.1万头,种猪8.3万头;截至6月底,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存栏为191.1万头。其中,6月销售生猪152.3万头,销售收入46.58亿元;其商品猪销售均价31.41元/公斤,比2020年5月份上涨19.89%。 这一数字显然令市场为之一振,毕竟上半年的成绩单完全碾压2019年全年的净利润(61.14亿元)。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生猪产能大幅下降,猪肉市场供需矛盾突出,2020 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是导致报告期净利润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 ——牧原股份 公司归母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开源证券 猪企频传业绩捷报 而除了这一“养猪一哥”之外,其他猪企的业绩披露也较为亮眼。 正邦科技今年1-6月累计销售生猪272.54万头,同比下降11.90%;累计销售收入107.12亿元,同比增长137.26%;公司累计销售生猪收入107.12亿元,同比增长137.26%; 天邦股份预计今年1-6月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4.8亿元-15.8亿元,同比增长502.90%-530.12%,而其去年上半年亏损3.67亿元; 天康生物今年1-6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42.51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4.22%;累计销售收入12.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4.25%; 金新农今年1-6月累计出栏生猪17.50万头,累计销售收入4.99亿元;公司去年同期累计出栏生猪22.89万头,累计销售收入3.21亿元。 傲农生物今年1-6月累计销售生猪47.35万头,销售量同比增长40.30%;截止到6月末,公司生猪存栏50.95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87.04%,环比增长20.17%... 而受益于市场对猪企业绩“节节高”的乐观预期,相关入局的龙头标的股价表现也彰显了较强的存在感。 截止到收盘,牧原股份收于87.00元,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38%,其实控人秦英林更是身价翻倍,挺进中国前四大富豪的队列。 数据来源:Wind 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众所周知,近年来养猪成了人们口中相传的一门好生意。 在非洲猪瘟带来的洗牌之下,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获得了一次转型的新生。 承载着去年周期性涨价逻辑的乐观之情,不少企业都跃跃欲试,不畏疫情的冲击,依旧对其加以看好。 “目前我国养猪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共计33万余家,其中,河北省以2.9万家排名第一,云南、山东分列二三名...二季度养猪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178%。”——公开数据 事实证明,这一步策略没有走窄。 虽然今年上半年的猪肉价格整体呈现V型之势,波动性较为明显,但基于供给面偏紧 ,生猪销售价格整体还是处于高位运行区间(6月下旬生猪价格上涨5.3%)。 猪肉平均批发价格 数据来源:国信证券 尤其是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叠加上半年的节日效应刺激了猪肉消费需求的释放,猪价迎来季节性反弹起点,提升明显,进而带动了养殖端补栏的积极性;再加上近来生猪调运严打行动和南方暴雨等因素加大调运压力,且海外肉联厂聚集性疫情频发,导致我国猪肉进口量的收窄预期明显,以及北京疫情突发使得冻品受到严查等因素也都让猪价的看涨信心得到支撑。 22 个省市生猪/仔猪/猪肉平均价格(单位:元/千克) 数据来源:国信证券 正是看中了这一景气现状,不少入局企业继续一鼓作气加注,积极扩产。 6月8日,牧原股份以自有资金出资设立房山牧原、枣阳牧原等14家子公司;子公司牧原肉食设立开鲁肉食、上蔡肉食、颍上肉食。 “从公司的发展战略上看,今年重点工作的第一位仍然是快速扩大养殖产能。”——牧原股份 6月30日,新希望拟继续加大在生猪养殖业务的投资力度,建设12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33.41亿元,计划新增生猪养殖285万头; 7月1日,正邦科技披露定增募资预案,拟募资不超过80亿元,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业务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32.19亿元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业务; 7月6日,傲农生物拟对诏安优农实施的募投项目进行变更,由建设存栏4000头纯种母猪扩繁场变更为建设存栏10000头商品母猪场,扩大母猪养殖规模,助力地方保障生猪市场供应... 这一扩容产能也使得市场提前对入局企业的经营情况产生积极心态,但就下半年而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养猪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其间的泡沫或将在市场不确定性加剧下而增大,乃至或具有破裂的风险。 下半年猪价怎么走? “总体判断,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有望保持稳步回落的态势,并可能随着季节性和节日性的需求变化而有所波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 整体来看,猪价还是与供求关系紧密相关,其中,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依旧是重要判断指标。虽然7-8月市场处于断档期,或将继续使得猪价处于高位偏强运行,但随着后续中央储备冻猪肉多频次投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或会抑制猪价上涨的空间,再加上非瘟疫情常态化叠加饲料禁抗期的来临,基于优胜劣汰逻辑,具备一定的规模化优势、出栏增长确定性强的龙头企业或继续受到关注:如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等。 牧原股份的产能预期 数据来源:开源证券 毕竟,相较于中小养殖户,猪企的优势较为显著,尤其是在一条龙的模式下具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壁垒,养殖管理得到保障;防疫防范措施较为严格,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再加上成本管控能力较好,经营抗风险能力得到强化,进而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长期成长逻辑。 资源来源:开源证券 龙头活跃第一线也承压? 就拿本文的牧原股份来说,一直以来,其专注于规模一体化的全自营养殖模式,在探索标准化、自动化的过程中,通过“自育肥”+“二元轮回杂交”的组合策略,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以及销售优势,进而有利于增厚其盈利空间。 公司的养殖模式 资料来源:开源证券 公司的出栏量情况 数据来源:开源证券 但基于业务过于单一,再加上高强度的扩张进程,或将为其带来一定的经营隐忧,毕竟随着产能的扩容,公司的债务规模也随之上升(短期融资券为主),且对总负债规模也加以施压。根据2020年一季报,公司总负债达到300.56亿元,流动负债率达到84.07%,呈现不断攀升之势。 公司的负债情况 数据来源:Wind 无独有偶,另一规模化的猪企业新希望也面临着同样的负债压力。 基于生猪养殖业务的扩张,2017年-2019年,新希望负债合计分别为162.16亿、206.08亿、315.67亿,其中,流动负债分别为132.8亿、183.6亿、262亿,占总负债的八成以上;对应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8.20%、42.98%、49.15%,呈现上扬之势,其债券期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数据来源:太平洋证券 同行业可比公司估值对比(亿元) 数据来源:平安证券 结语 就目前的市场格局来说,随着行业的整合,中小散户的离场使得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继续发挥作用,强者愈强,以牧原股份为首的标的或将通过吸收扩张红利而先行受益,进而加快资本市场对生猪板块的估值重塑进程。 然而,进入下半年后,猪价虽在6月后企稳回升,但其波动性或将在供需失衡、原材料价格波动、疫情风险等因素中发挥作用,存有一定的回调空间,尤其是随着产能逐渐恢复,猪价或开启下行通道,而届时龙头业绩表现也或受到一定的影响,显出一定的分化。
牧原股份7月6日晚披露上半年业绩预告,预盈105亿元-110亿元。而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为61.14亿元。牧原股份称,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国内生猪产能下降,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同比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生猪供给仍将偏紧,猪价将保持高位运行。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加仓”动力十足,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龙头企业纷纷扩大生猪产能。 业绩喜人 与牧原股份类似,多家猪企销售收入和业绩喜人。 天邦股份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亿元-15.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67亿元。公司称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今年上半年,生猪销售价格高位运行,公司商品猪出栏价格较去年同期上升336.11%,销售收入同比上升67.14%。同时,公司商品猪销售构成中仔猪和种猪的占比较高,相应的毛利率也较高。 正邦科技披露,今年1-6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272.54万头,同比下降11.90%;累计销售收入107.12亿元,同比增长137.26%。天康生物称,今年1-6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42.51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4.22%;累计销售收入12.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4.25%。金新农1-6月累计出栏生猪17.50万头(其中托管出栏生猪3.17万头),累计销售收入4.99亿元。公司去年同期累计出栏生猪22.89万头,累计销售收入3.21亿元。 维持高位 针对下半年猪价走势,机构普遍认为将高位运行。 近期生猪价格涨势较猛。方正证券研报指出,主要由于产能仍未恢复,再加上5月价格超跌带来的提前抛售,造成当前全国肥猪处于断档期,价格超预期上涨,养殖端惜售情绪浓厚,后续仍有上涨空间。南方雨季等因素影响生猪产能恢复,叠加进口肉减少,下半年生猪供给偏紧,猪价将保持高位运行。 根据涌益咨询报告,海外受疫情影响,部分工厂停工;我国6-7月份猪肉进口订单减少。从库存看,目前国内屠宰企业内部库存总计约30万-40万吨。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国内供给或持续偏紧,三季度猪价预计继续上行,有望达到40元/公斤高位。 百川盈孚预计,市场标猪供应依旧紧俏。供应短缺,养殖端挺价意愿仍较强;消费者多以消费鲜猪肉为主,加剧了优质猪源供给短缺局面。随着猪价接连上涨,屠宰企业压价意愿浓厚。加上冻肉陆续投放,牵制猪价行情。整体看,在短期激烈的供需博弈下,猪价或稳中震荡运行。 跑马圈地 扩大产能成为养殖企业的共识。 牧原股份6月8日公告,以自有资金出资设立房山牧原、枣阳牧原等14家子公司;子公司牧原肉食设立开鲁肉食、上蔡肉食、颍上肉食。牧原股份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未来公司将在已经形成产能聚集效应的区域建设屠宰产能,但从公司的发展战略上看,今年重点工作的第一位仍然是快速扩大养殖产能。 新希望6月30日公告称,拟继续加大在生猪养殖业务的投资力度,建设12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33.41亿元,计划新增生猪养殖285万头。正邦科技紧随其后,公司7月1日披露定增募资预案,拟募资不超过8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业务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32.19亿元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业务,剩余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傲农生物7月6日晚披露,拟对诏安优农实施的募投项目进行变更,由建设存栏4000头纯种母猪扩繁场变更为建设存栏10000头商品母猪场,扩大母猪养殖规模,助力地方保障生猪市场供应。
生猪养殖上市公司2020年再掀扩产潮。29日晚,正邦科技、新希望两大生猪养殖头部企业齐发公告,其中前者拟通过定增加码生猪养殖业务并引入战投,后者则在全国持续扩张生猪业务版图。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牧原股份、傲农生物、天邦股份、京基智农、金新农等近10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告加码生猪养殖产业。 正邦科技:引入战投加码主业 正邦科技定增预案显示,公司拟以13.16 元/股的价格,向正邦集团、江西永联、邦鼎投资、邦友投资以及宏桂投资等5名投资对象合计募资80亿元,用于沾化正邦存栏10万头生猪的育肥场“种养结合”基地建设等多个养殖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据披露,项目建设与补流的比例大致为4:6。经记者统计,待15个养殖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约380万头的生猪出栏规模,项目建设期为9个月或2年不等。 而由披露的定增对象可知,此次定增不仅有自家人站台,也有战略投资者入局。 预案显示,正邦集团为正邦科技控股股东,江西永联、邦鼎投资和邦友投资均为正邦科技实控人林印孙控制的公司。据披露,林印孙控制上述公司97.2%的股权,正邦科技董事长程凡贵控制上述公司2.8%的股权。 另一名认购对象宏桂投资,则为正邦科技本次定增引入的战投。预案显示,宏桂投资拟出资5亿元,认购3799.39万股定增股份。定增完成后,宏桂投资将持有公司1.22%股权。 股权结构显示,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宏桂资本”) 持有广西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一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99.97%的份额,后者持有宏桂投资99.6%的份额。 这家来自广西的国资属性战投,究竟能给正邦科技带来怎样的战略资源以及协同效应? 对此,公司表示,宏桂资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属国有独资企业,同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此外,公司认为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合作优势,一是养殖用地资源;二是生猪饲料产品;三是仓储、物流。 正邦科技表示,广西是上市公司的重要市场,宏桂资本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导旗下企业将拥有的养殖用地资源,以土地流转等合法方式提供给公司用于生猪规模化养殖。 新希望:“从南到北”积极扩张 同一日晚间,新希望披露,公司决定继续加大在生猪养殖业务的投资力度,计划建设12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33.41亿元。所有项目满负荷生产后,每年将新增商品猪达285万头。 公告显示,公司拟在河北廊坊、山东烟台、湖南邵阳、江苏镇江、四川宜宾、海南海口等12地布局生猪养殖项目。其中,在海南海口,公司计划投资逾5亿元进行项目建设。 具体来看,海南海口红明农场二队项目将由公司控股公司海南新六农垦农牧科技(公司全资子公司西藏新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海南农垦草畜猪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9%)投资建设,海南海口红明农场六队项目则由公司参股公司海南农垦新希望农牧科技(西藏新好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9%,海南农垦草畜猪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投资建设。 股东信息显示,海南农垦草畜猪业有限公司是海垦控股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成立于2017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孙志刚。 公司表示,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对优势养殖资源的占有率,不仅有利于推进公司的区域产业布局,更能为当地肉品供应和肉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推动当地猪品种改良,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事实上,新希望今年以来已多次在生猪业务上进行布局。今年3月底,在披露2019年年报的同时,新希望还发布了一份2020年定增预案,拟向控股股东新希望集团及关联方南方希望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4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猪养殖业务以及补流。而早在今年3月初,新希望就披露计划建设10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43.5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31.62亿元,生物性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约11.96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牧原股份、傲农生物、天邦股份、京基智农、金新农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告加码生猪养殖产业,其中行业新进者京基智农在今年6月初就曾披露,计划出资近30亿元投建生猪养殖项目。
“奶企担”是什么?据了解,这是西部担保植根于本土,专门针对宁夏奶牛养殖行业融资困局设计的产品,利用担保机构“防火墙”作用化解互保风险,拆解互保链,真正达到将系统风险“连根拔起”,让企业加快活起来、活更好。 “随着国家政策春风的照拂,又逢宁夏奶业巨头夏进乳业与新希望强强联盟等机遇,现如今,奶产业也成了继枸杞、葡萄酒之后宁夏的新名片。”日前,宁夏NSY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奶牛养殖行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夏进乳业长期的生鲜乳供应企业,要进一步扩规模、强龙头、做品牌,资金需求也随之激增,得益于西部(银川)担保有限公司为企业专门定制的低成本创新服务,此次获得担保资金1000万元,用来建设新型现代化牛棚,并购入500头荷斯坦奶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服务,西部担保首当其冲积极探路。NSY公司便是西部担保创新产品定制低成本服务的典型企业之一。针对奶牛养殖企业融资难的痛点,搭建银企桥梁,与光大银行抱团合作打好组合拳,继“农户担”、“校易担”等特色产品后,再度量身打造宁夏唯一一款专门针对服务奶牛养殖企业的特色产品――“奶企担”,精准聚焦奶牛养殖行业,破解奶企融资困局,促进宁夏奶业健康发展,从而延伸至产业链,融合发展乳品加工、牧草种植等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一条新路子,顺利保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 宁夏NSY农牧有限公司牛棚建成前后。 利好政策成行业发展“催化剂”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全国“两会”工作部署,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作为“六稳”工作之一,金融活水怎样更好地滋润实体经济? 奶产业是宁夏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在宁夏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合力推动下,特别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各金融机构主动发挥金融服务和保障实体经济发展职能,推政策、抓落实,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聚集效应,加大对奶牛养殖行业的支持力度。经过自上而下共同努力,宁夏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奶牛繁育基地和核心奶源生产基地,全区奶牛存栏超过60万头,居全国第9位。正如今年宁夏两会上指出,“目前,宁夏奶业不仅在奶牛饲养、奶源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了高标准、高起点的发展,而且也在牧场规模、奶牛品种、牛奶品质等领域从国内名不见经传一举跃居全国首位,对于地域小省区而言,成绩来之不易。” 2019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宁夏明确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确定了到2022年奶源基地日产优质生鲜乳7000吨以上的目标;8月,宁夏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9月,蒙牛集团与银川市签署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项目合作协议;今年1月,伊利集团与吴忠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200亿元精品奶产业园;4月,蒙牛集团(灵武)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项目落地灵武市。 为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保障产业发展,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把关,要求相关部门主动做好对接、搞好服务,细化项目配套规划,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种养、加工、包装、销售等衔接融合、相互配套,不断拉伸链条、做大规模、丰富品种、拓宽市场,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对于宁夏奶产业,目前最好的资源就是政策红利,借助这股“东风”,区域内奶牛养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 宁夏NSY农牧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给奶牛喂饲料。 先天不足成融资路上“拦路虎” 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生命线”。随着奶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奶牛养殖企业建设、发展、扩大对融资需求也更加迫切。但由于奶牛养殖企业普遍面临农村住所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制、养殖场地又多为租赁、缺乏有效抵押物,无法在银行获取贷款的现状,因此形成了大部分奶农以互保互担形式贷款融资的局面,一旦一家奶农遇到困难,风险将相互传染连带,并可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传染至整个行业,造成系统性风险。加之今年开春以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奶牛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一些中小微奶企的流动资金甚至经营陷入困境。 宁夏奥巴牛农牧有限公司和宁夏鸿德瑞农牧有限公司为西部担保送去感谢的锦旗。 “奶企担”为企业送去融资“及时雨” 硬骨头要“硬啃”,更要“巧啃”,要有精准对标奶牛养殖行业的创新产品。西部担保“奶企担”应需而生,专为化解奶企互保风险,担保方式灵活,分企施策高度匹配企业现金流,银担联动审批高效、办理流程简便,最高额度达3000万元,担保费率低至0.8%,相较一般企业降低了50%,且无监管费等其他任何费用,为宁夏奶牛养殖企业实实在在节省成本,让奶农挺直“腰杆子”。公式 据了解,NSY公司成立于2017年底,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牧场占地面积300亩,牛棚3座,奶牛存栏量2643头,是夏进乳业2018年、2019年的主要供应商,随着夏进被新希望乳业收购,生鲜乳供应量增长,企业扩大规模的融资诉求迫在眉睫。而该企业一直以来是以三户联保的形式从银行融资,长期的互保关系风险逐渐暴露,互保链条链上有一家企业发生风险,将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相较于缺乏真实抵押物的担保贷款,互保联保的风控更难掌握,影响更广。”西部担保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养殖企业较于一般生产企业具有特殊性,由于缺乏抵押物,融资更加困难,所以互保融资情况在奶牛养殖企业中间很普遍。而“奶企担”植根于本土,是专门针对宁夏奶牛养殖行业融资困局设计的产品,利用担保机构“防火墙”作用化解互保风险,拆解互保链,真正达到将系统风险“连根拔起”,让企业加快活起来、活更好。除了为NSY公司担保融资,后续还会积极对接另外两家企业,“大圈化小”,逐一击破链条上的环节,如此一来,将会使互保企业的负债降低2000万元左右。 下一步,西部担保计划将“奶企担”拆解互保链的产品模式打造成标杆,逐步在全区推广,不但切实深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还要培养企业对担保机构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使企业面对融资难题时不再到处求人担保或者民间借贷,而是借助于专业担保机构,解决银行贷款没有足够抵押物或因经营不善无法满足风控条件融不到资的“拦路虎”。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建立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带动包装加工、牧草种植、物流行业等第三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将“输血”与“造血”无缝衔接,解决宁夏区域内更多就业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位于吴忠市的宁夏奥巴牛农牧有限公司,是宁夏重点奶牛养殖企业,主要为蒙牛集团供应牛奶原料。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该企业在保证持续生产基础上,第一时间启动紧急防控措施,针对鲜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保障鲜奶安全生产和市场供应。“助力抗击疫情,保证市场上牛奶供应充足是最紧要的事,可流动资金告竭问题非常棘手”。奥巴牛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养殖业是需要持续运作的行业,从奶牛数量的增加及饲料是否充足,到奶牛生病的医药救助,再到原奶的运输等,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如果一环出现问题,带来的必然是连锁反应……面对奶企的困境,西部担保火速响应,开辟绿色通道,以线上形式完成客户资料收集。随后,主动前往企业所在地上门服务,有效避免客户在疫情期间往返两地带来的潜在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扶持方案,通过“活牛抵押”的担保模式,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奶企担”产品服务。并针对抗疫期间重点支持企业,科学合理设置同一行业相同评标指标,进行批量操作,积极加快项目进度。 目前,西部担保已成功为3家奶牛养殖企业办理了70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的担保贷款业务,正在对接的还有十几家,精准帮扶的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了奶企的燃眉之急,深受奶牛养殖企业好评。疫情期间,西部担保为宁夏奥巴牛农牧有限公司和宁夏鸿德瑞农牧有限公司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以最快的速度送去融资“及时雨”,这两家企业更是为西部担保送去了感谢的锦旗。
□本报记者 潘宇静 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近期发布公告拟扩产。其中,牧原股份披露新设14家子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3家孙公司开展生猪屠宰业务,并拟使用自有资金向49家子公司合计增资约52.08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生猪出栏量环比高增长,带动企业利润走高,叠加整体产能持续扩张,生猪养殖企业业绩将加速释放。 扩大养殖规模 牧原股份6月7日晚公告,以自有资金出资设立房山牧原、枣阳牧原、绵竹牧原、武鸣牧原、南昌牧原、睢宁牧原、宿豫牧原、清江浦牧原、淮阴牧原、宝应牧原、高港牧原、栖霞牧原、乌拉特前旗牧原、太子河牧原;子公司牧原肉食以自有资金出资设立开鲁肉食、上蔡肉食、颍上肉食。上述17家公司拟定注册资本金共5.8亿元。 牧原股份表示,随着公司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结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将进一步打造集科研、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为一体的生猪产业链。在上述14个地区设立子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有利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获取规模经济效益。 公司同时表示,子公司牧原肉食在3个地区设立子公司,开展生猪屠宰业务,是着眼于公司业务布局的完善和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是根据行业形势的变化以及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的考虑,是公司由养殖环节向下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公司未来发展意义重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 公告显示,拟对49家子公司进行增资,增资金额合计约52.08亿元。牧原股份称,本次增资有利于子公司的经营发展,提升竞争力和生产经营规模。增资完成后,上述子公司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业绩加速释放 近期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发布扩产公告。 6月8日,深圳“菜篮子”企业京基智农首个签约的跨省生猪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建成达产可实现年出栏商品猪30万头,标志着京基智农生猪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养殖进入加速实施阶段。京基智农表示,项目陆续投资建设,有利于公司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并为后续生猪养殖项目提供人员支撑、技术支撑和体系支撑,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助力各地政府保障生猪市场供应。 新五丰近期公告称,拟以1496.84万元收购广州聚力科技全资子公司广州壮壮科技90%股权,并向其增资3600万元。新五丰表示,本次交易将有利于自身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增加自建猪场规模,加快新五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拓展广东当地的生猪市场。 唐人神公告,与云南省禄丰县人民政府签署《年出栏10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项目投资协议书》。养殖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公告显示,该投资项目建设包括苗猪场、母猪场、育肥场等,做大做强公司生猪全产业链。唐人神表示,投资项目达产后,有利于加速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养猪业的发展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产业扶贫、助农增收等功能。 天风证券认为,规模猪场未来几年有望快速扩张。短期看,预计二三季度猪价有望上涨,且上市公司出栏量有望环比高增长,从而带动利润走高。 5月销售收入大增 截至6月8日,多家生猪养殖企业披露5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生猪销售收入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 金新农5月生猪销售合计4.39万头,销售收入1.21亿元,环比增长95.21%,同比增长77.37%。正邦科技5月销售生猪49.62万头,销售收入18.26亿元,环比下降13.76%,同比增长138.12%。牧原股份5月销售生猪144.7万头,销售收入40.67亿元,4月份销售收入为39.90亿元,去年5月为12.03亿元。新希望5月销售生猪49.31万头,销售收入16亿元,环比增长38%,同比增长318%。 新希望表示,生猪销量同比、环比上升幅度较大,主要是2019年四季度坚定落实养猪战略,保持较大力度的仔猪投放。同时,生猪价格上涨,生猪销量上升。牧原股份在公告中表示,5月中旬之前,公司商品猪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之后呈现回升态势。 华创证券农林牧渔团队指出,猪价之前大幅回落并非生猪供应拐点已现,而是受猪肉消费恢复迟缓、出栏大猪偏多以及进口冻肉报价下行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披露的5月月报显示,出栏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目前猪价已经止跌回升。 方正证券研报显示,拥有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和成本管控能力的企业将充分受益于整个行业升级,持续看好防控和成本管控能力强的公司,预计随着产能的持续扩张,相关公司业绩将加速释放。
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8份建议。林印孙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建议特别提到,要使我国生猪产能恢复正常水平,必须发挥养殖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帮助中小户复养,建议对养殖骨干企业给予特殊的融资支持政策。 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 林印孙称,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不少中小型养殖户出现母猪死亡、仔猪无处购买的现象,致使生猪复产、扩产面临困境。要使我国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必须帮助中小养殖户复养。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养殖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但目前养殖骨干企业在带动中小养殖户复养过程中,普遍遭遇资金不足的难题。林印孙举例称,正邦集团2019年专门成立子公司,下设120多个养殖服务部,通过提供猪源、饲料及技术服务等方式,带动上万个中小型养殖企业及养殖户复养、散养和合作养猪。在这个过程中,正邦集团为帮助中小户利用已有栏舍复养垫付了大量资金,还提供了大量贷款。 为了更好地发挥养殖骨干企业在生猪保产保供稳价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小户尽快复工复产、保产保供,林印孙建议通过三条渠道对养殖骨干企业给予特殊的融资支持政策:一是金融机构尽量满足养殖骨干企业的贷款需要;二是政府财政主导的相关基金,比如菜篮子基金、农业基金等,优先支持养殖骨干企业发展;三是放宽养殖等农业上市公司融资条件。 生猪供给趋于缓和 林印孙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8年开始,我国生猪产能下降,生猪供应出现缺口,猪肉涨价。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复产工作,政策不断落实到位,包括正邦集团在内的大型农牧龙头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扩产,保障市场供应。2020年二季度,随着生猪供应量的提升,市场供给趋于缓和,猪肉价格呈现稳步下降趋势,消费者也从中获利。 “在此期间,正邦集团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第一,克服非洲猪瘟的影响,投入上亿元采购设备,注重加强生物安全防控;第二,带动中小农户一起发展;第三,平衡供应,平抑物价;第四,制定并实现发展目标。”林印孙介绍,当前正邦集团育肥商品猪主要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养殖,此种模式是根据公司自繁自养的成熟管理经验,将肥猪养殖业务链进行拆分,构建与农户合作养殖、分工协作的新型业务模式。公司与农户根据权责对等原则,结算成本和收益,各负其责,各享其利,在肥猪养殖业务上形成紧密的长期合作业务形态。 扩大生猪养殖规模 林印孙称,2020年正邦集团将继续推动饲料和生猪养殖板块总体发展战略。 在饲料业务板块,首先,将保持饲料总销量适度增长,争取猪料毛利水平有所提升;其次,聚焦产品力的提升,将突出对优质客户的帮扶力度,加大力度开发直销猪场客户群;第三,猪料产品向前端料倾斜,进一步提升产品盈利水平。 在生猪养殖板块,公司将继续加强生猪育种工作,提升生物安全防控力度,推动生猪业务扩大规模。一是从源头上优化生猪品质和养殖性能,为2020年乃至更长时期公司生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奠定基础。二是继续做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控,贯彻好公司总体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和执行标准。三是充分释放产能。2019年公司生猪出栏量为578.40万头,预计2020年生猪出栏900万-1100万头。四是继续向下游延伸产业,进入生猪屠宰行业。五是适度发展家禽养殖业务。公司利用禽饲料营养技术研发和广泛的营销网络资源优势,结合“公司+农户”的业务模式,尝试开展家禽养殖业务。
5月22日消息,两会召开,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今年带来两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增强对种养结合与规模化奶牛养殖行业支持的建议》、《关于东北黑土地耕地保护的建议》。 冷友斌建议国家增强对种养结合与规模化奶牛养殖行业的支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适养区政府提供更多规模和集约化奶牛养殖用地,增强对“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相结合的综合产业模式推广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模范效用,复制先进成熟粪污处理经验。 同时,他还建议增强有机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种植,消纳有机废弃物,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鼓励养殖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稳定规模化牧场对干草的持续供应需求。 以下为建议详情: 关于增强对种养结合与规模化奶牛养殖行业支持的建议 我国是全球前三的乳品生产国和消费大国。但乳品在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中还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300克标准,尤其是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农村居民还很少或没有喝上牛奶,奶类消费增长蕴含着巨大潜力。 近年来,我国奶业格局正加紧规模化、集约化进程,逐步提高规模牧场的饲养条件、产业素质和生产水平。但是在规模化奶牛养殖的进程中,高污染、高成本以及产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均制约规模化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规模化奶牛养殖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规模化奶牛养殖粪污产量大,消纳粪污土地少。 2、“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相结合的综合产业模式较少。粪肥利用专业化服务组织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机械化水平低、服务能力弱,粪肥无法真正做到适时适量科学还田利用。 3、奶牛养殖饲草成本偏高。进口苜蓿营养指标相对稳定,但进口苜蓿干草成本过高,国内规模化奶牛养殖行业急需寻求优质国产苜蓿代替进口苜蓿。 4、现代化规模化牧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产业体系,当前,优质规模化牧场养殖配套机械设备及购牛方面政策性补贴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规模化牧场发展的主要瓶颈,急需给与技术、财政及融资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冷友斌建议国家增强对种养结合与规模化奶牛养殖行业的支持,具体建议如下: 1、增强对规模和集约化奶牛养殖行业的土地资源支持。建议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适养区政府提供更多规模和集约化奶牛养殖用地。 2、增强对“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相结合的综合产业模式推广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模范效用,复制先进成熟粪污处理经验。 3、建议国家在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过程中,考虑强调优先原则、成本最低原则和就地就近施用原则。 4、建议增强有机农产品种植,消纳有机废弃物,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5、建议国家对规模化养殖场的属地周边配套一定规模的苜蓿种植基地并保证饲草料种植地的长期稳定性,积极扶持牧草种植的快速发展,鼓励养殖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稳定规模化牧场对干草的持续供应需求。 6、对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养殖行业给予技术、财政、融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对于环保达标的养殖行业企业推行排污费减免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压力。 关于东北黑土地耕地保护的建议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著称。黑土地耕地面积占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0.6%,占中国耕地面积的10.0%。作为稀缺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区”逐渐变成了“生态脆弱区”,影响东北地区农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如何能更好地保护黑土地,又能不断地提高黑土地的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黑土区耕地存在的问题 1、开垦后期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导致耕地地力下降 2、黑土地环境质量存在着潜在被污染的风险 二、黑土区耕地保护的建议 1、加强黑土地保护的研究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和土壤耕作制度。在东北黑土区根据气候特点和种植业布局,建立合理轮作制度;通过有机物料(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水养库容,不断促进黑土地质量提升。 2、强化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落实科技-管理-生产三位一体,实现技术研发的原创性、系统性和应用性。建议相关立项部门联合设立黑土地保护项目,将项目的科学问题、技术研发、技术设计和项目实施作为一个系统操作。 3、鼓励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全面推进机械化、配套相应的补贴政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机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现代农机装备和规模种植优势,做到与生产规模相匹配。国家对新型经营主体购置大型农机具予以补贴,同时对黑土地保护利用过程中的关键作业环节给予补贴。 4、加强宣传力度和科技培训强度,提高黑土地保护意识。通过各级媒体报道我国黑土地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强调东北黑土区在我国粮食生产尤其是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黑土地保护的意识,实现黑土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长期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