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进行资本补充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热度。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已有多家银行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均较去年1月份有所增长,尤其是今年1月份的发行规模高达410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14亿元。 国海证券(行情000750,诊股)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靳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1月份以来,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均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延续了增长态势。2020年疫情发生后,银行资本金消耗较快,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已成为不少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方式。在监管层关于“拓宽银行资本金发行渠道”政策的引导下,发行二级资本债仍将是众多银行后续融资的重要工具之一。 3家上市银行合计发行 410亿元二级资本债 刚刚过去的2020年,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范围和力度持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57家银行发行71只二级资本债,累计发行规模超过6000亿元大关,达6112.9亿元。 进入2021年后,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热情不减。据中国货币网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1月份,已有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港股01398)、渤海银行(港股09668)和晋商银行(港股02558)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分别为300亿元、90亿元和20亿元;3家银行合计发行二级资本债达410亿元。 与之相比,2020年同期发行二级资本债的银行仅有2家,合计发行规模仅为14亿元。对比可见,不仅今年首月发行二级资本债的银行数量超过去年同期,发行规模更是出现激增,达到去年同期的29.29倍。 信息显示,上述3家发债银行的评级均较高,主体信用评级均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此外,工商银行及渤海银行此次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A”,晋商银行此次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 在加快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背景下,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补充资本的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所重视。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港股01658)日前对外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在取得股东大会及相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前提下,未来两年内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 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港股03328)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由于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需要提升资本充足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二级资本债作为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虽然无法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但因其发行相对便利,仍是银行补充资本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已发行二级资本债的银行也在发行公告中表示,二级资本债的市场化发行具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优势,将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有助于快速补充资本总额。 今年1月份发行二级资本债的3家银行均为上市银行,除“A+H”股上市的工商银行外,渤海银行与晋商银行均为H股上市银行。靳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解释称,前期受“包商银行减计”的影响,机构在投资银行二级资本债时要求变高,导致部分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受到一定影响。未来,打破刚兑信仰是银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也会相应出现分化。“但也不必过分悲观,随着市场信用风险的下降,后续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数量也会边际性回暖。” “补血”工具多样化 银行补充资本屡有斩获 除了二级资本债方兴未艾外,进入2021年后,随着商业银行对资本补充力度的持续加大,作为外源性资本补充的IPO、定增、永续债等发行途径也在1月份各有斩获。 2021年1月21日,重庆银行(行情601963,诊股)(港股01963)完成A股上市申购,近期将上市交易。此次重庆银行公开发行A股约3.47亿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每股发行价格为10.83元,远高于该行每股6港元的H股发行价。通过此次A股发行,重庆银行实际募资37.63亿元。 2013年11月份,重庆银行完成H股上市。此次成功发行A股后,不但使A股上市银行数量增至38家,重庆银行也将成为第15家“A+H”股上市银行。此外,上海农商行、齐鲁银行、绍兴瑞丰农商行的A股IPO均已过会,年内或将有更多中小银行登陆A股市场。 另有多家商业银行的永续债和定增方案在1月份成功发行或获批通过。在监管部门大力支持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补血”工具也愈发多样化。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银行的“补血”途径越走越宽,涵盖多种资本补充工具,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提升自身资本实力,另一方面有利于银行开展中长期业务,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关于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要求,推动资本工具创新发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保监会结合国内外实践,设计完善了转股型资本债券相关制度,并已批复浙江稠州银行、宁波通商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转股型资本债券。2021年1月20日,宁波通商银行成功发行首单转股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共5亿元,票面利率4.80%,全场认购倍数2.1倍。 转股型资本债券是一种含权的资本补充工具,与此前发行的减记型资本债券相比,当风险事件触发时,减记型资本债券将直接减记,转股型资本债券可转为股权并参与发行人剩余资产分配。从国际实践看,转股型资本债券具有转股的保护功能,有利于加强投资者保护,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可,已得到广泛应用。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银保监会进一步加强创新力度,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通过发行转股型资本债券补充资本,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完)
你知道我国共有多少家银行吗?他们的日子都还好吗? 4607家,这是银保监会在2020年6月份公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家底”。而其中的4000多家机构都为中小银行,它们的名气虽然没有六大行响亮,但怀着深耕地方经济,服务民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宗旨,撑起了金融服务的半边天。 展望2021年,中小银行面临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不良贷款承压、揽储渠道减少、增资“补血”面临困境;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加速“抱团取暖”,走出特色化经营路线,用精耕细作的方式加速发展。 资产质量整体承压 “2021年的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疫情之下由于中小企业个人问题导致的银行不良贷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皓表示,有一批中小银行需要重组。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发布的《2021年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当前,中国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较高,不排除个别银行会重现类似包商银行的风险事件。与这些银行信用相关的同业拆借、同业存款、资本工具的风险值得关注。 对于上述观点,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赞同,“毕竟中小银行的经营波动大,稳定性比起大行弱,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不过,奚君羊认为,比起2020年,今年的情况会有明显改善。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2021年,信贷大量投放造成的潜在不良积累可能仍会持续,中小银行作为小微、三农和民营企业信贷服务主力军,其不良的积累压力较大,相对应的资本补充压力也较大。 受服务小微企业的天然属性影响,2020年中小银行面临了不小的调整。央行接连颁布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但这对中小银行本身的经营也造成了不小的反推力。 2020年12月28日,全国首例村镇银行解散获批,这对全国1641家村镇银行不失为一个警钟,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中小银行的风险是否已全面蔓延? 联合资信认为,值得关注的是改善资产质量的方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至10月商业银行核销不良贷款总额较2018、2019年度同期相比,增长约15%,核销力度明显提升,这也与监管部门指导商业银行加大不良核销力度的政策方向一致。 联合资信进一步指出,2021年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会呈上升态势,但具备一定的风险覆盖能力。同时,银行表现也因其所处区域不同而有所分化。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资产质量相对乐观。而本身存在较重资产质量历史包袱的地区,例如山东、内蒙古、山西等省份,或需外部干预以对当地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进行改善。事实上,此类地区目前已有相关举措,正在部署通过发行地方专项债、中小银行合并改组等方式,帮助当地银行出清不良贷款、有效改善资产质量。 针对中小银行存在的潜在风险,周皓强调,由于我国四大行占90%左右的资产规模,因此中小银行从规模上而言不会产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不过会有一些区域性的个别风险点。“这些债务情况只要银保监会和央行预见的早,专项债补充资本的政策落实的好,主要风险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互联网吸储“被冰封” 与此同时,吸储困难一直制约着中小银行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当下,不少中小银行一度通过互联网巨头渠道,批量获客,快速吸储。 但这一吸储渠道背后的风险隐现。“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也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2020年12月15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的流动性特点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 去年底,支付宝率先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随后多家互联网平台纷纷跟进。这条吸储之路凉了,对中小银行无疑是个重击。专家认为,目前中小银行面临的吸储困境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将是长期的困境。 “由于中小银行的经营特质和监管要求,其负债压力是长期性的。”陶金表示,高息存款产品的强监管使得中小银行很难实现有效、可持续性地吸收低成本资金。短期来看,积极参与同业市场,通过发行大额存单等方式缓解短期的负债问题,是中小银行较合理的选择。 奚君羊坦言,目前来看,中小银行在揽储方面将处于持续的困境中。“被斩断存档计息和互联网揽储之路的中小银行,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营销、宣传、服务等特点来吸引存款。但也只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略有改善,对中小银行来说存款来源不足将会是长期问题”。 那么,中小银行能否学习大行的例子,通过建立理财子公司多多揽储?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包括: 一是资本实力,目前设立理财子公司最低资本要求高达10亿元,一些体量较小的银行可能不具备这种实力。 二是人才储备和科技系统,理财子公司对产品研发能力和科技系统要求较高,部分中小银行可能无法达到这种要求。 三是客户资源,中小银行一般是区域性银行,缺少大行遍布全国的网点和广泛的客户资源。 揽储困境对于中小银行的未来发展无疑是一种限制。“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奚君羊表示,存款不流失的话,能让中小银行维持眼下蛋糕的规模,但无法增加规模。中小银行未来的业绩提升不能指望依靠提高规模,而是要靠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金投向的安全性,通过提升效率促进中小银行发展。 “中期看,央行还有必要更加关注中小银行的流行性状况,保证中小银行在短期的资金充裕和相对低的成本。”陶金指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是要推进存款端利率市场化,在严格监管框架下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减少非市场因素的限制,让中小银行至少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更多资金。 补充资本渠道受限 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需求迫切,但IPO情况并不乐观。与2019年8家银行上市相比,2020年仅厦门银行(行情601187,诊股)1家银行登陆A股。目前A股排队上市的13家银行中,有8家为农商行,中小银行增资需求仍然急切。 1月7日,2021年A股首家IPO过会银行诞生,绍兴瑞丰农商行候场4年终获放行。如今开年即有一家银行成功过会,这是否意味着今年银行上市要提速了?中小银行还能以何种方式增资?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银行业通过实现IPO补充资本,完善公司治理,“这个方向是确定的”,但IPO是否会提速还有待观察。 根据联合资信发布的报告,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较为有限,内生资本来源于盈利能力和超额拨备,但二者目前都因为资产质量的原因被严重削弱。其中,农村金融机构补充资本的需求最为迫切,城商行次之。究其原因,均是由于资产质量迅速恶化侵蚀了资本,导致资本水平严重不足。 陶金指出,不同的资本补充压力程度、不同风险暴露程度的中小银行,其补充资本的方式和规模需要考虑不同的方式。“若银行资本补充压力较大、内源融资能力较弱,则需要通过争取发行资本债、引入战投甚至重组等方式多渠道及时补充资本,而上市中小银行则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四季度包商银行二级资本债全额减记的事件,对中小银行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带来一定冲击。据联合资信梳理,截至2020年11月25日,尚在存续期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超4万亿元,涉及530只债券,发行人数量约280个。这其中,已有七家停止披露数据,其中三家农商行已因不配合提供资料被评级机构终止评级。 对于中小银行增资困境,陶金认为,政府适当给予帮助是必要的,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一定比例用于中小银行补充资本,2021年可继续对个别地区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好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进行专项债的安排。 2020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目前,包括广西、广东、山西、四川、陕西、浙江等多省中小银行专项债已密集启动发行。其中,广东省100亿元资金将分别为郁南农信社、普宁农商行、揭东农商行和罗定农商行等4家金融机构增资;浙江省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50亿元专项债全部用于温州银行补充资本金;广西壮族自治区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券总计118亿元,将用于支持21家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不过,这也将取决于各地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对当地中小银行支持的意愿。奚君羊表示,鉴于疫情后,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不是特别宽裕,目前没有可以依据的政策出台,如果通过负债方式追加对当地银行的补充,压力也会比较大。 令人欣喜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纳入公报,政策定位进一步提升。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港股06178)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预计,监管部门将完善资本补充工具安排,支持各类资本工具发行,2021年有望成为资本补充大年。 中小银行应“精耕细作”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尽管来自各方面的经营压力和风险似乎把中小银行逼到“山穷水尽”,但他们也逐渐找到了“抱团取暖”的方式。 2020年,中小银行掀起了“抱团取暖”的小高潮,四川、山西、陕西和河南等多地有7起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涉及近30家银行机构,数量超过往年。 在专家看来,抱团取暖、合并重组的趋势将在2021年继续,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银行资金和规模小的问题。 不过,在取暖的同时也要警惕风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此前在第二届小微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小银行在处置风险时不能简单的拉郎配。这样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破坏金融机构体系的完整性,立足本土、小而精的农信社受到打击,出现越来越多大型农村金融机构,转而追求大项目、大客户和跨区经营,不利于农信社下沉重心进行更好的“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 泽平宏观也认为,在中小银行经营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能够提高抗风险能力。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小银行快速发展的阶段告一段落,未来需要差异化经营,塑造自身优势,业务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舍才有得。奚君羊直言,中小银行需要专门针对自己有优势的目标客户设计产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市场空缺,并放弃其他客户,摆脱全面开展经营业务的战略。 在陶金看来,中小银行存续的重要意义以及他们的经营基础就是服务当地的中小微企业,多年扎根地方的经营为很多中小银行带来了服务的针对性,这些针对性服务是当地中小微企业所急需,而大型银行往往不能有效提供的。因此,中小银行的道路就是通过开发更多新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增强客户粘性,提升经营可持续性。 陶金还特别提到了风控和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小银行在面临激烈竞争时,需要去开拓创新业务和缝隙业务,形成本行特色业务或产品,但同时对应的风控也不可或缺。 “事实证明,部分中小银行注重深度应用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对客户的风险识别,他们的不良率往往也是相对较低的,因此金融科技的自身研发或购买,还是能够本质上提升银行个人信用贷款业务的风控水平。”陶金称。
2020年全年,20余家险企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总金额近千亿元,发行总额创出数年来新高。 鼎和保险增资项目挂牌招标 保险业“补血”有点忙 ● 鼎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鼎和保险”)增资项目本周四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招标,计划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与以往增资不同的是,该项目是在交易所公开招标,拟募集资金总额等视征集情况而定。 近段时间,谋求增资的险企不止鼎和保险一家。分析人士称,增资是险企“补血”的重要手段之一,险企通过增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等方式,打造更为安全的给偿付能力“缓冲垫”,为公司长远发展铺路。 公开方式招标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鼎和保险称,本次增资所涉产权权属清晰,已履行相应程序,经过有效的内部决策,并获得相应批准等事项。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上以公司股权为标的物、在交易所公开“招商引资”,在业内十分少见。另一方面,此次项目拟募集资金总额与拟新增注册资本均视征集情况而定,拟增资价格并未明确列出。 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鼎和保险最新偿付能力报告,发现其股东均为“电网系”,分别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南方电网财务有限公司,对应持股比例分别为20%、14%、14%、14%、14%、14%、10%。 项目信息显示,该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与增资,单个意向投资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同时,增资完成后原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不低于50%,新增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不超过50%。如果此次增资达成,鼎和保险或将迎来“电网系”以外的一个或多个新股东。 险企补血进行时 前不久,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核准紫金保险增发35亿股新股,注册资本金从25亿元增加至60亿元,增资额为35亿元。此外,近一年增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险企还有中法人寿(增资28亿元)、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增资15.6亿元)等。2020年12月,安联中国披露拟增资12亿元。 除了增资,不少险企还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强势“补血”。 2020年12月末,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阳光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同意合众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 据公开信息统计,2020年全年,20余家险企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总金额近千亿元,发行总额创出数年来新高。 其实,险企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补血”更为普遍。业内人士表示,资本补充债券的融资成本更低,审批标准和发行程序相对简单,资本补充周期更短,且不会稀释股东股权;此外,险企无需付出流动性溢价,还可进行二级市场交易,投资者认购更加活跃。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补充银行资本,政策层面的定位之高,反映了其重要性与紧迫性。 “可以预见,2021年银行业对资本补充的需求较为迫切。这既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强化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的现实要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部分难以从现有市场化渠道获得资本金补充,但是又面临着资本缺口的小银行,很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政策层面关注的重点。” 资本补充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多位专家分析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通过夯实资本,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持续维护银行业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总体来看,受2020年上半年疫情冲击影响,银行一方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需要更多的资本金;另一方面,收入、利润受到影响,通过利润留存内源补充资本空间缩小。鼓励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有利于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经济稳定恢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风险防范角度看,专家认为,受疫情影响,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压力客观存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一些风险暴露。作为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适时补充资本具有提升银行业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4.41%,虽然较年初下降了0.1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10.5%的监管要求。专家对此普遍认为,整体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处于较高水平,但从结构上来看,个别中小银行面临资本缺口。 “整体上资本补充压力不大,但从结构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且二者的资本补充手段相较国有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为单一。在当前银行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下行的大环境下,银行为保持盈利能力而‘以量补价’的措施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更高,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可能面临资本补充压力。”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李茜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在这个时候强调夯实资本基础去应对可能的风险,尤其是对一些存在资本缺口的中小机构而言,不仅有利于自身长期可持续经营,对于提升整个银行业系统的稳定性也是非常必要的。”曾刚强调。 加强关注“结构性失衡”问题 随着既往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包括发行普通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传统“补血”方式正持续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国资本补充工具层面创新非常多,现有的资本补充渠道很多也很通畅,为银行提供了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来源。”曾刚认为。 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市场结构失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业内专家分析称,受疫情及经营压力影响,一部分中小银行靠利润留存、IPO上市、市场化引入投资者来进行资本补充已经很难。与此同时,很多小银行也达不到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面临资本缺口的中小银行已经无法从市场化资本补充渠道获得足够的资本来源。 “这些难以从现有市场化渠道获得资本金补充,但是又面临资本缺口的小银行,很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政策层面关注的重点。”曾刚认为。 事实上,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一直受到关注。2020年以来,监管层也在积极推动落实专门政策以进一步增加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渠道。“对少数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进行资本补充的机构,积极推动依法依规筹措政府性资金支持。尽快落实省级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最新政策,并把补充资本和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此前表示。 近期,各地专项债已陆续开闸落地。自财政部下达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后,2020年12月,广东省政府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助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发行规模为100亿元。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是2020年的一项创新。未来还应细化相关标准,并完善退出机制。”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智库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强化分类施策 除了部分小银行急需补充资本夯实抵御风险的能力外,实际上,我国大型银行也因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而面临较大压力。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对于大型银行而言,资本金的监管规则正在逐渐趋于强化。 2020年9月30日,央行、银保监会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16%;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杠杆比率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得低于6%。12月3日,央行、银保监会正式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 专家预计,2021年,监管部门很可能会提出对进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序列的部分银行追加资本要求。而针对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不同的现实情况,未来政策层面需要进一步“分类施策”。 “对于国有大型银行等重要性银行而言,下一步要继续拓展完善资本补充工具,特别是创新发行损失吸收工具;在中小银行层面,要尽可能加强对其通过市场化融资渠道进行资本补充的支持,同时对于达不到市场融资标准要求的个别小银行,进一步研究专项资本补充改革方案,以促进资本补充和风险化解。”曾刚建议。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5日讯昨日,浩丰科技(300419.SZ)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下发的重组问询函。此次是浩丰科技就收购北京信远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的公司”或“信远通”)收到的第三封问询函。 据中国经济网此前报道,浩丰科技在披露交易预案时,就曾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2019年4月20日,浩丰科技披露了《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2020年4月21日,深交所下发问询函提出了4个问题,其中因标的连续两年亏损,深交所要求浩丰科技说明收购亏损资产的具体原因,本次交易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是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改善财务状况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9月30日,浩丰科技披露了《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以下简称“报告书”),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孙成文、张刚、张健、王磊、杨静、赵红宇、陈昌峰、陈蓉(以下合称“交易对方”)所持的信远通100%股权,同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浩丰科技将持有信远通100%股权。 根据北京国融兴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2020年6月30日作为评估基准日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国融兴华评报字S[2020]第008号),标的资产的评估价值为3.54亿元,相比母公司账面净资产增值率为24697.92%,相比合并口径账面净资产增值率为1620.52%。双方以标的资产的评估价值为基础,经协商确定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为3.54亿元。 此次交易对价采用发行股份的方式进行支付,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4.57元/股,据此计算发行股份数量为7746.17万股。 此次交易中,浩丰科技向孙成文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标的公司30%股权,孙成文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因此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10月21日,深交所再度下发《关于对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创业板许可类重组问询函〔2020〕第34号),就收购提出了14个问题。12月17日,浩丰科技披露的《关于对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以下简称《回复公告》)显示,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标的公司100%股权。 12月24日,深交所第三次下发问询函。在此次问询函中,深交所就浩丰科技收购信远通以及回复公告内容提出了10个问题。 其中,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指出,《回复公告》显示,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为525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172亿元,2018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22%,与P127页相关数据不符合,请补充说明相关数据来源及测算依据、前后存在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 以下为原文: 关于对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 创业板许可类重组问询函〔2020〕第47号 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0年9月30日,你公司直通披露了《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以下简称“报告书”),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北京信远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的公司”)100%股权。12月17日,公司披露了《关于对北京浩丰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以下简称《回复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标的公司100%股权。我部对相关内容表示关注,请公司进一步核实说明以下问题并充分提示风险: 1.《回复公告》显示,标的公司固定资产主要为电子设备及支撑研发环境的专有设备,多数设备仅1至2台,且存在借入设备进行研发测试、向关联方借款等情形。 (1)请进一步补充披露标的公司各报告期内固定资产的具体构成,并结合标的公司业务开展所需固定资产具体情况、人员构成、研发投入及产出等说明标的公司固定资产能否满足其生产经营需求,并结合同行业公司情况进行充分风险提示。 (2)请补充说明部分产品厂商向标的公司出借设备的背景及原因、标的公司是否需要支付相关费用、是否符合行业惯例、是否存在合理的商业逻辑,各报告期相关厂商与标的公司业务往来的具体情况,相关厂商与标的公司、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董监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借入设备的原值、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具体研发用途等情况。 (3)请补充披露各报告期与关联方资金往来的起止日期、利息费用及确认情况。请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请会计师就问题(3)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2.关于标的公司主要产品及核心竞争力,请就下列事项进行补充说明或披露: (1)《回复公告》显示,标的公司在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云资源管理等技术层面自研了相关产品,行业目前主要基于开源代码定制开发,请按照可对比口径补充说明标的公司是否基于开源代码研发相关产品,并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具体情况完善行业现状。 (2)《回复公告》显示,标的公司在国产主机融合演进、多业务融合优化、全国产化超融合云数据中心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与华为、新华三、深信服等同行业公司相比,标的公司突破了只能在虚拟机上计算的技术瓶颈,创新研发了在物理机上运行应用系统的融合技术、申威/ARM/x86指令集异构融合技术,拓宽了超融合系统的应用领域。请结合行业技术发展情况及主流技术路径、市场竞争格局、同行业公司情况、标的公司关键技术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一步补充说明标的公司核心竞争力及竞争优势的具体内容,并补充列示行业主流关键技术参数及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 (3)请结合“XFusion云资源管理平台+模块化机房及智能网络产品组合”的应用场景、市场空间等补充说明同行业公司均未提及同类产品的原因。请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3.标的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获得项目订单,截至12月17日,标的公司已签订的在手订单合同金额合计11,253.25万元。 (1)请补充披露标的公司在招投标等取得订单过程中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2)请进一步补充披露标的公司在手订单的预计执行周期、交付时间、收入确认时间、业绩承诺期各期的承诺覆盖情况。请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请会计师就问题(2)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4.《回复公告》显示,标的公司业务现场仅需1至2人即可完成实施工作,标的公司2020年1-6月向主要客户派驻人员数大幅提高。请补充说明标的公司与前五大客户的业务及合作模式、派驻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及内容、报告期内是否发生较大变化、2020年派驻人员大幅提高的原因及合理性。请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5.《回复公告》显示,标的公司2017年与联想公司合作展开超融合产品的代理销售和技术服务,自主品牌的超融合系统在解放军某部队开展了小规模试用,2018年成为申威生态圈中超融合方向的主力合作厂商。 (1)请进一步补充说明前述事项相关合同、各项目资源投入、具体销售情况或研发成果、2017年相关产品与现有产品的区别、在解放军某部队开展小规模试用的具体产品以及与公司的研发投入及成果是否匹配。 (2)请补充说明申威生态圈的竞争格局,标的公司成为“申威生态圈中超融合方向的主力合作厂商的”判断依据及其他可对比厂商的具体情况。请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6.本次交易对标的公司按照母公司报表口径与全资子公司北京信远通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远云”)分别评估,《回复公告》列示了标的公司预测期合并口径财务数据,并对信远云无形资产评估采用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以及分成率、技术收益期、折现率等关键指标进行了修正。 (1)《回复公告》显示,标的公司预测期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均低于历史水平,请补充披露预测期相关费用率较低的原因及合理性。 (2)《回复公告》显示,信远云2021年收入增长率达51.59%,其订单主要通过标的公司获取,请结合信远云与标的公司交易及定价模式等补充说明收入增长率的预测依据。 (3)请进一步补充说明对信远云无形资产评估采用的评估方法、评估结果以及分成率、技术收益期、折现率等关键指标进行修正的原因及合理性,可比案例是否具有可比性,并结合关键指标的调整情况说明是否存在评估不谨慎的情形。 (4)请补充说明确定母公司及子公司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参数时选择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标准,与同行业公司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请独立财务顾问及评估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7.《回复公告》显示,本次拟募集24,700.00万元用于软件定义融合存储系统研发项目、大数据管理和开发平台项目等相关业务。 (1)报告书显示,标的公司预测现金流中未包含募集配套资金投入带来的收益,请结合募投项目单独核算的可行性补充披露预测期内募投项目收益与标的公司预测收益的具体区分方法。 (2)《回复公告》显示,软件定义融合存储系统项目预计在运营期第三年达产率达到80%,达产年可实现120,000.00TB销售规模,单价均为2200元/TB,请补充说明“项目达产”的判断标准,运营期第三年达产率实现80%的判断依据、合理性和可实现性,销售单价的确定依据、价格保持稳定的原因及合理性。 (3)请进一步补充披露大数据管理和开发平台研发项目运营期数量(节点)、单价等的预测依据及合理性。 (4)《回复公告》显示,募投项目预期收益测算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与标的公司预测期数据存在较大差异,请进一步补充说明相关参数的测算依据和合理性,与标的公司预测期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如较历史数据发生较大变化,请说明原因及合理性。请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8.《回复公告》显示,本次拟以现金收购孙成文持有标的公司股份,请补充披露是否存在切实可行措施保障补偿义务的履行。请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9.请补充披露目前国产芯片服务器市场的市场格局,包括总体规模、各主要国产芯片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 10.《回复公告》显示,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为525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172亿元,2018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22%,与P127页相关数据不符合,请补充说明相关数据来源及测算依据、前后存在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请独立财务顾问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请你公司就上述问题做出书面说明,并在1月4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我部。 特此函告。 深圳证券交易所 创业板公司管理部 2020年12月24日
继广东、山西两省之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专项债,也将在12月25日正式登场,发行金额分别为118亿元、50亿元。至此,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规模已达421亿元。 四省区专项债均采用了注资的形式,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但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根据披露,山西、浙江、广东三省均采取了间接入股的方式,而广西则采用了转股协议存款的方式。 同时,四地专项债入股中小银行后的到期退出方式,也有所差异。其中,广东、浙江、山西均披露,债券形成的股权,将在到期后通过市场化转让退出,退出资金用于专项债的还本付息。山西还提及,债券到期后如长期持有,将另外筹集资金偿付。而广西并未披露专项债到期后的股权处置方式,偿债资金主要来自相应银行经营收益。 不同的退出方式,也将对融资银行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温州银行,专项债到期后,入股形成的股权,将随着该行净资产的增加升值,届时转让股权收入,便足以覆盖偿付资金。而以银行自身经营回报为主要偿还来源,在规模扩张、前期债券亦须兑付的情况下,相关银行仍将面临偿付和资本补充压力。 两种模式 根据广西12月21日披露,25日发行的118亿元专项债,将分为三期发行,用于补充包括城商行、农商行等在内的21家中小银行资本金。而浙江也将在同一天发行50亿元专项债,用于补充温州银行资本。 此前,广东、山西两省,已于12月7日、23日,分别发行了100亿元、153亿元专项债,用于补充当地四家农村金融机构、五家城商行的资本。上述四省区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均采用了注资的形式。但在具体形式上,广西与山西、浙江、广东有所不同。 披露显示,山西、浙江、广东三省,分别通过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西金控”)、温州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温州国金”)、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粤财控股”),以间接入股的方式,间接入股相关银行。 而广西采用的方式,则是由当地财政通过可转股协议存款的方式,补充各家其他一级资本。以南宁武鸣农信社为例,专项债发行后,由武鸣财政局以转股协议存款的方式,用于补充武鸣农信社资本金。 在专项债退出路径上,广西也与上述三省不同。浙江、广东等四省区均披露,专项债资金注入后形成的股权,将通过市场化转让的方式退出,所得资金用于专项债的还本付息,具体来源包括所持股权分红、市场化转让或银行回购。 以温州银行为例,根据预计测算,专项债通过入股持有的温州银行股份,通过逐步转让,债券到期时预计可取得转让收入80.94亿元,在偿债资金来源中占比超过80%,为偿债资金的主要来源。 广东揭东农商行也是如此。测算显示,注资的专项债到期时,通过转让入股持有的该行股份升值,预计可回收资金6.6亿元,虽然不是最大的偿债资金来源,但占比也接近25%。 广西专项债入股银行的方式,虽然也是协议存款转股,但在偿债资金来源时,并未将股权转让收入列入,相关银行的经营收益,仍是偿债主要来源。 预期收入测算显示,在债券存续期内,武鸣农信社预计可实现利息收入约92.3亿元,金融机构往来收入12亿元,加上其他业务收入,预计届时合计可实现收入116.6亿元,同期预计成本53.97亿元,预期总收益为62.7亿元,预期债券本息覆盖率为22.67倍。 对北部湾的偿债能力,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根据测算,专项债发行、注资后的未来十年,北部湾银行累计可实现净利润425亿元,预计可留存利润298亿元,如果全额实现,债券本息覆盖率为43.83倍。按预计数的90%计算,覆盖率也达到39.44倍。 除了披露较为简单的山西,其他三省区中,只有广东普宁农商行的还款来源,主要依赖信贷资产经营。根据预测,粤财控股持有该行股份期间,预计累计可得分红5070万元、股权转让3.63亿元、信贷资产回收56亿元。 缓解偿债压力 专项债间接入股、协议存款转股出现之前,银行补充其他资本的工具,主要包括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可转债。其中,可转债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优先股、永续债可补充其他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债则用于补充二级资本。 除了优先股,其他几种资本补充工具,大多均需到期赎回。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到期后,对于内生资本补充能力有限的中小银行,特别是农信社、农商行来说,将会产生偿付、资本充足率压力。 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温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54%,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9.15%,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净额均为152.8亿元,资本净额则为192.88亿元,风险加权资产则为1671.45亿元。 此次专项债补充资本之前,温州银行多次通过债券补充资本。2015年至2018年,温州银行发行了三笔、共计4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期限均为10年,均在第五年末附有赎回权,兑付期限则在2025年至2028年间。 按照发行时间,如果选择到期赎回,温州银行将要在今年底到2023年将这些债券赎回。如果不在发行第五年底赎回,也要在2025年至2028年到期时兑付。这与专项债偿付时间接近,总计金额达到40亿元的资本工具兑付,专项债若不采取转股的方式,该行将面临很大的偿付压力。 随着业务、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也会带来资本补充压力。如果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一样赎回,会进一步影响资本充足率。此次资本补充后,预计2030年温州银行资产可达6000亿元,这势必会产生大量资本补充需求。 而专项债转股的退出方式,不仅减轻了相关银行的偿付压力,也留存了资本,有利于提高资本稳定性。 根据披露,浙江向温州银行注资的50亿元专项债,计划在2021年至2023年,每年转让不超1亿股,剩余部分则从2026年起分五年逐步转让。债券存续时间,预计可取得分红12.95亿元,在各类偿付资金中占比最少。 专项债转为股份后,对应分红在偿付资金中占比最少。如广东揭东农商行,其偿债资金来源包括分红、财产信托收益、市场化转股。其中,债券存续期间,预计可通过入股从该行累计分红6620万元;通过委托粤财信托成立财产权信托,累计获得现金18.8亿元,股权转让获得现金6.6亿元。 操作障碍有待明确 倘若不选择将转股的协议存款,以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而是到期偿付,相关银行届时将面临不小的偿付、资本压力。 以北部湾银行为例,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北部湾银行分两次发行了40亿元二级资本债,并在2020年发行了30亿元永续债。其中,二级资本债存续期十年,发行人在第五年末附有赎回权。永续债虽然没有约定期限,也有发行第五年赎回权的附设条款。 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该行不良率为1.12%,拨备前利润33.4亿元,净利润则为13.89亿元。据此测算,该行同期接近20亿元、60%的利润,都用于提高拨备水平。 根据专项债披露,预计未来十年,北部湾银行累计可实现净利润425亿元,预计可留存利润298亿元。虽然预期利润增长较为可观,但计提拨备之后,偿还债务的压力仍然不小。 三季报示,截至今年9月底,北部湾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26%,一级、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1%、11.04%,资本净额为281.4亿元,一级、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217.8亿元、187.7亿元。静态条件下,上述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在净资本中的占比达到25%左右。考虑到期赎回因素,该行本来就有继续补充资本的需求。 根据预计,此次专项债补充资本后,北部湾银行的资产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2030年将达1.23万亿元。 在监管规则上,协议存款及其转股,目前也没有明确界定。协议存款具有金额大、期限长的特点,期限、利率、结付息方式、违约处罚等,均可由双方商定,且享有“不惩息”等优惠。 业内人士介绍,协议存款不属于同业存款,不需缴纳存款准备金,但协议存款主要面向保险、社保等办理。通过协议存款转股的方式注资,是否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以及发生风险后的偿付顺序,目前都没有明确依据。 收益颇佳 披露信息显示,在债券存续期,武鸣农信社预计可实现总收入116.6亿元,对应总成本53.97亿元,预期总收益为62.7亿元。而在同期,专项债预期成本支出总计2.77亿元。 但在披露信息中,广西方面未提及专项债资金,通过协议存款转股到期退出后可获得的总收益情况。而按照浙江、广东两省的收入、成本测算,专项债注资中小银行后,退出后所获收益,要远高于的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的水平。 浙江专项债披露显示,此次资本补充后,预计2030年温州银行总资产可达6000亿元,资产利润率将从0.3%,逐步上升0.8%,十年可累计实现净利润257.86亿元,每年分红比例约为40%。 根据测算,在上述情境下,温州银行每股资产价格逐年上升,未来十年将从2.95元股上升到6.32元股。到期后,专项债形成的股份,预计股份转让可得收入80.94亿元,加上预计分红12.95亿元,收入预计达到93.89亿元,净收入则为86.1亿元。偿还本金后,可实现36亿元。据此计算,专项债的预期收益率,达到70%以上,年化收益超过7%。 揭东农商行也是如此。根据预计,专项债到期时,揭东农商行的每股净资产,将从目前的2.19元增长到4.93元,处置股份收益可得6.6亿元。加上股份分红、财产信托取得现金,专项债预计累计收入为26亿元,而总成本为18.2亿元,净收入预计可达7.8亿元。相较于14亿元的本金,预计收益率也超过50%。 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广东省在注资的同时,还制定了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等银行,作为普宁农商行、揭东农商行等四家银行的战略合作单位。而在广东乃至全国农商行系统,南海、顺德两家农商行的资产规模、经营,都有较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