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梁中华 纵观200多年的历史,国际黄金价格的飙升,恰恰就是开始于纸币脱钩黄金后的时代。在1971年之前的180年时间里,黄金价格只上涨了1.3倍,年化涨幅不到0.5%;而从1971年至今的近50年里,黄金价格上涨了将近36倍,年化涨幅达到了7.6%。 相对而言,纸币大幅贬值。从1971年至今,美元对黄金贬值了97%,而在1971年之前的近200年里,美元兑黄金只贬值了57%。也就是说,如果1971年发行的美元纸币的含金量是100%的话,那现在发行的美元的含金量只有3%了,果真成了“纸币”。 其它纸币的贬值幅度更大。1971年以来,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印尼、阿根廷、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仅仅对美元的贬值幅度都有90%以上;印度、菲律宾、韩国货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也有50%以上。如果考虑到美元对黄金的贬值幅度,大多数新兴货币对黄金的贬值幅度都在99%以上。所以如果我们拉长历史来看,外资进入新兴经济体时对汇率的考虑还是不无道理的。 主要发达经济体中,1971年以来,英国、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货币对美元也有贬值,但幅度远远小于新兴经济体。德国、新加坡、日本、瑞士货币对美元有明显的升值,但考虑到美元兑黄金的贬值幅度,所有的纸币对黄金都是大幅贬值的。 黄金大幅升值、纸币大幅贬值,背后主要是相对稀缺性的变化。从1929年至今,美元纸币增长了330倍,而美国经济实际增长了16倍,黄金存量只增长了6.7倍。从1971年开始算,美元纸币增长了21倍,美国经济实际增长2.7倍,黄金只增长了1.1倍。 黄金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慢于纸币的“印刷”速度,也远远低于其他商品的生产速度。物以稀为贵,相对稀缺性是黄金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升力量。 通胀消失了?没有通缩就是通胀 从理论上来说,纸币的超发必然会带来纸币标价的商品价格的上涨。道理很简单,如果美联储突然宣布现存的市场上的每1美元,立即变成2美元来使用,那所有用美元纸币标价的商品的价格都要翻倍。这个例子虽然比较极端,但事实上美联储就是这么缓慢的超发货币的,当纸币的印刷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中商品、资产生产速度的时候,就会带来以纸币衡量的商品、资产价格的上涨。 所以回顾美国100多年的通胀历史,每一波通胀水平的大幅上行,往往都伴随有货币的超发。尤其是战争时期,为了解决政府开支急剧增加的问题,多印刷纸币往往是比较省时省力的做法。美国内战、二战期间都出现了通胀大幅飙升的情况,70年代滞胀的发生和前期的货币超发也有着必然联系。 从1860年至今的160年时间里,前110年美国的通胀上涨了4.7倍,年化只有1.6%;而后50年美国的通胀涨幅达到了5.5倍,年化高达3.9%。也就是说美国物价水平的飙升也是开始于1971年之后的纸币泛滥时代。 而且在1971年之前的110年时间里,美国97%的物价上涨是集中在内战、一战、二战的10多年时间里,也是和纸币超发有关的;其余100年时间中基本上没有什么涨价。 然而2000年以后,美国经济大幅下台阶,货币超发的现象更为严重,美国却再没有出现过“像样”的通货膨胀。是不是纸币超发对通胀没起作用呢?并非如此。如果再仔细看一下,在1971年之前的110年中,有35%的时间美国CPI同比为负值,即整体物价绝对水平的下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明显的通缩。 其实在纸币发行稳定的情况下,物价为负很正常,因为供需都在波动,供给小于需求的时候,物价上涨;等到供给逐渐大于需求的时候,上涨的物价再跌回来。 但是纸币大幅超发情况下,上涨的物价很难再跌回来。尤其是现代货币政策体系下,通胀又是货币政策紧盯的目标,一旦通胀低于2%,货币超发就开启了,通胀就很难低于0值。所以从1971年至今,美国CPI同比基本上没有出现过负值。 试想一下,当经济需求不行的时候,如果货币没有超发,之前上涨的价格可能就会跌回来,那可能就会有很多时间的通胀是负值。所以并不是2000年之后的货币超发没有带来通胀,而是如果没有货币超发,通胀水平可能会更低,货币超发对通胀仍是有推动作用的。 贫富分化的视角——资产的“通胀”更严重 2000年以来,尽管没有特别高的通胀,但全球的资产泡沫却一波接着一波。例如,美国先是经历一波股市泡沫破灭,房地产泡沫起来,07年房地产泡沫也破灭,股市泡沫又起来,今年股市泡沫又破灭。从历史上来看,资产泡沫也对纸币的利率政策非常敏感。 其实不仅仅是2000年以来,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来看,资产的价格也更加受益于纸币的超发。从1971年至今,黄金、美股、房地产等资产类价格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其它消费类商品的价格涨幅(即通胀的涨幅),也超过了居民名义或实际收入的增长。而且1971年以来的资产价格上涨速度,要明显快于1971年之前。 道理很简单,多印刷出来的纸币,总要有个流向,要么就是去购买消费类的商品,体现为我们统计的CPI、PPI的上行;要么就是去购买资产类的商品,推升股价、房价、金价等。 为何2000年以后商品类的通胀要明显弱于资产类的通胀呢?未来到底是商品涨价,还是资产涨价?尽管解释全球低通胀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贫富分化或许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假设一个经济体有10单位居民,其中2单位是“富人”,8单位是“穷人”。如果央行发行的纸币流到8单位穷人那里,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很高,衣食住行的价格可能很快就涨起来了。但如果纸币流到了2单位富人那里,衣食住行都有了,怎么办呢?要储藏财富就会购买资产,就会体现为资产价格的上涨。 我们在去年发布的《全球的百年变局:从一个数字游戏说起》专题中,就详细讨论过全球贫富分化产生的根源和影响的问题,随着经济的自然增长,收入、财富的分化都是很难避免的。这也意味着不断超发的纸币,会越来越多的流向少数人手中。 上次全球贫富分化的高点是在20世纪初期,之后经历了战争、经济危机后,贫富分化降至低点。70-80年代滞胀时期,也恰好是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的时候。 当前又到了全球贫富分化的一个高点,所以未来可能很难看到消费类商品的通胀,而更多会体现为资产类商品的涨价。而且资产泡沫的体量足够大以后,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也越来越关注资产价格的走势问题,导致资产泡沫易升难降。美股暴跌一段时间后,美联储立刻加快“印钞”步伐,放出各种大招。未来如果美股再暴跌,确实不排除美联储会像日本央行那样操作。所以往前看,资产泡沫仍会一个接着一个的演绎。 如果能够做一个考虑了资产类商品涨价幅度的指标,那全球的通胀水平肯定不会像现在统计方法得出来的那么低。 提高稀缺资产配置比例:买黄金=买茅台 只要有货币超发,就会有涨价,不管是消费类商品的涨价还是资产类商品的涨价,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所以拉长时间来看,如果一直持有货币现金,要么买不起商品,要么买不起资产,财富配置一定要和“印钞机”进行赛跑。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才能长期跑赢货币超发呢? 我们不妨研究下对抗货币超发最重要的工具——黄金的属性。黄金的第一大属性是稀缺性。截至2019年末,已经开采到地面上的黄金总存量有19.7万吨,已经探明的地面下的黄金储量还剩下4.7万吨,总存量是极其有限的。所以黄金的开采非常困难,过去的120年里,黄金存量的年均增速只有1.5%,即使考虑到技术的进步,过去20年中的黄金存量增速也只有1.6%,并没有明显加快。所以黄金的增长速度远远慢于纸币的印刷速度,保证了其纸币衡量的价格能够上涨。 黄金的另一大属性是能够长期“存活”,可以承担储藏财富的功能。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我们买一堆白菜放在家里储藏财富,那可能几天白菜就全部变质坏掉了。但黄金基本上无法销毁,抗腐蚀,几乎无折旧,所以只要是开采出的黄金几乎全部以某种形式留存于世,并有可能回收利用。如果储藏黄金在家里,其内在价值基本上没有什么耗损。 所以从长期来看,如果纸币不断超发,只要供给速度较慢、能够长期存活下来的资产,其以纸币标价的名义价格都是受益的。不仅仅是黄金,大类资产中也有一些其它类似资产,比如茅台酒,也符合这种特性。 茅台酒每年的供给速度非常缓慢,不会突然大幅增加产量;茅台酒如果长期储存的话,放得越久品质越好,内在价值不仅不会耗损,还会有提升。所以茅台酒和黄金的特性是类似的,甚至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拎一瓶茅台酒可以很容易变换成现金。 所以茅台公司生产的不仅仅是白酒,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货币”。我们发现,茅台公司的股价和黄金价格的走势有很大相关性,因为它们都受益于货币的超发。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在当前时点去推荐茅台个股,这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我们只是以此为例提供一种纸币滥发情况下的资产配置思路。 所以,能够长期存活下来的优质公司的权益资产,也会受益于货币的超发。过去十几年,A股整体指数没有什么上涨。但如果我们将最核心优质的50个公司的股价列出来看下,基本是一路上涨的,每一轮系统性危机导致的短期调整,都提供了长期来看非常好的买点。而且在纸币泛滥、优质资产有限的情况下,长期来看,真正的优质资产也会受益更多。 这也为我们的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了一种思路。如果我们将经济中的资产划分为两种,“好资产”和“差资产”。在货币不断超发的情况下,一种投资模式是去炒“差资产”,赚短期的快钱,但这种模式更多是互相“收割”的零和游戏,长期来看,“赢家”的数量可能未必有彩票中大奖的数量多。当然也有个别极其锋利的“镰刀”,可以采取这种模式。 另一种投资模式是持有“好资产”,在合适的时点买入,长期持有,只要能够躲过由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大幅调整,长期的回报就不会差。当然这种模式也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市场狂热的时候不眼红,在市场恐慌的时候能够看到机会。就像美股中的优质公司,在市场大跌的时候也出现调整,但恐慌过后,基本又创了新高。 具体选择哪一种,还是要看自己最擅长什么。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贸易问题,经济下行。 (本文作者介绍: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
近期,国际金价一路上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如何?小编走访几家黄金卖场发现,“五一”假期期间,黄金饰品消费回暖。 由于疫情扰动,中国市场的黄金销售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4月28日,中国黄金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148.63吨,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48.20%。其中:黄金首饰92.04吨,同比下降51.06%;金条及金币37.67吨,同比下降46.97%。 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涛:疫情爆发以来,全国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叠加金价上涨因素,黄金首饰和金条消费均受到较大影响。 不过,目前黄金消费和投资需求呈现回暖态势。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为促进消费,多家黄金卖场推出了黄金饰品打折活动,小编在周大福金店看到,“五一”活动期间,计价类黄金每克优惠40元。 小编看到,不少消费者来咨询或购买黄金首饰。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销售人员:虽然不少人来购买的黄金首饰,但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客流比上往年下降了不少,但销售额还可以。 女消费者:主要想着“五一”期间肯定有打折活动,选购一件手镯送给父母。 男消费者:想买点黄金工艺品,既保值又增值,也算是一种投资吧。 除了实体店,小编也了解到,“五一”期间,不少金店在线上纷纷开展直播带货,也有各种折扣活动。 在淘宝直播上,周生生旗舰店有超过4万人在观看直播,主播不断展示黄金饰品,观众踊跃询问黄金首饰的情况。 不过,该店的金价比周大福的贵了几块钱。例如。足金饰品价格每克502元,金片金条每克491元。 黄金消费回暖跟金价的大幅上调有关。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初,国际黄金价格以1517.18美元/盎司开盘,于4月14日创下7年多来的新高1747.43美元/盎司,目前,国际黄金价格在1700美元/盎司上线振荡。 有贵金属专家认为,黄金上行还有很大空间,总体环境对黄金依然是看涨的,眼下的波动只是路上的一些波折。5月金价触及1800美元/盎司的可能并非不存在。 随着受疫情全球蔓延、原油价格暴跌等事件影响,黄金避险功能受到追捧,黄金ETF的持有量在近期连续增长。 世界黄金协会4月30日发布的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同比增长1%至1083.8吨,较为稳定。 报告指出,疫情提升了人们对黄金的避险投资需求,黄金ETF在一季度流入达298吨,将全球黄金ETF持有量推高至创纪录的3185吨。 根据黄金信息网站对全球8大主要黄金ETF的监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4日,全球8大黄金ETFs持仓总量为1797.974吨,与上一交易日增加4.08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