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全球各大机构的全球智能手机数据接连出炉,苹果再度崛起登顶全球销量第一,小米实现2020年Q4最高增速,当季保持全球第三。 Canalys发布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全球回暖,出货量达到3.596亿部,同比小幅下降2%。 具体来看,苹果的出货量为8180万台,市场份额为23%,排名第一。这是本季度所有厂商中最大出货量,为苹果带来23.4%的市场份额和22.2%的出货量同比增长,同时新iphone再中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也使苹果实现了史上首次单季度营收突破1000亿美元的纪录。 昨日iphone公布的财报也显示,仅来自 iPhone 的营收就高达 655.97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559.57 亿美元同比增加了 17.22%,营收占比为 58.9%,其中,大中华区的营收从去年同期的 135.78 亿美元增长到 213.13 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57%。 Canalys研究员分析认为,本季iPhone 12非常成功,产品取消充电器的做法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此外,苹果还实施了以渠道为中心的增长计划,以中小企业客户为目标,促进了市场对iPhone系列的需求。 而在全球排行榜排名第二的是三星,其出货量为6200万台,市场份额为17%,但增长率却严重同比下滑12%。前五大厂商中,小米凭借31%的同比增长实现全球增速第一,当季度出货量达4340万台,市场份额维持全球第三。此外,OPPO和vivo近些年基本稳定在前五的位置,整体上变化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排行榜中,作为去年排行榜第三的华为份额同比大幅下滑。而主要原因就是来自美国在供应链端对华为的制裁,致使华为在芯片供应上严重短缺,且至今依然没有获得全面解封。 小米在四季度实现的超高增速,也有部分原因来自华为受到美国制裁后,其手机业务所释放出的市场空间,华为的受限不仅让苹果在高端市场得到受益,短期内小米、OPPO、vivo 也在中低端市场份额也迅速提升,渠道建设方面积极扩张,争相抢夺华为遍布全国的资源。不过,目前华为拆分荣耀的做法也将带来新的改变,荣耀几乎全面继承了华为的优势,但仍然面临重塑品牌与渠道的挑战。 此外,大陆市场方面,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达到8400万部,同比下降4%。2020年全年出货同比下跌11%。 第四季度,华为(包括荣耀)出货1880万台,市场份额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41%下降至22%,出货量同比萎缩将近5成,但仍排在销量第一位。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复苏势头明显,疫情带来的重创已基本修复。随着疫情的持续蔓延,后疫情时代产生远程办公等沟通需要,使智能手机产品变得不可或缺。而疫苗的推出也在提振信心。总体而言,20201年的手机行业预期是乐观的。 随着5G手机的价格逐渐降低以及运营商布网建设逐步完成、套餐资费有望继续下探、各项5G技术也将加快脚步进入到成熟期,5G手机用户的连网体验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5G手机的换机需求将会持续增加,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有望迎来反弹。但也要注意,当前行业竞争也在持续加剧,市场将迎来新一波的震荡和行业洗牌。
虽然苹果造车的传闻几乎每年都会传出来,但是近期有关产业链备货、汽车提前问世的消息格外引人瞩目。从日渐崛起的新能源产业链,到苹果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苹果造车的“盲盒”正待拆解。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链业内人士发现,业内对苹果造车的能力维持谨慎乐观,但是对能否提前推出汽车持怀疑态度;此外,苹果软件生态对汽车产业的智能化革新也颇受期待,软件价值崛起,而苹果手机产业链部分公司已经开始跨界备车。 汽车智能化趋势 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传闻代号为“泰坦计划”的造车项目启动,并且多次向特斯拉等公司挖人,之后又传出苹果内部在自主造车还是技术供应商的角色上出现分歧。 据媒体报道,苹果近期向和大、贸联-KY、和勤、富田等台湾汽车零组件厂提出备货要求;预计2021年9月推出APPle Car,比原先规划提早至少两年,相关台厂因为提前备货,订单饱满;此外,苹果正在与台积电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芯片,并探索在美国建立工厂的可能性。 苹果造车、汽车最早2021年问世的消息,遭到了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的质疑,其认为市场对于Apple Car过于乐观,目前苹果造车面临着研发设计、供应商、市场竞争力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郭明錤表示,Apple Car若要成功,关键不在硬件,而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但是苹果并没有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 业内也有乐观声音。时代伯乐汽车行业研究员朱自清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新车发布时点是可以灵活操作的事,往往车企都是提前三年发布新车;对于造车本身,预计苹果应该不会过深介入传统的汽车制造,毕竟这个领域毛利率低,更多可能会找代工或者贴标生产,而重点发力应该在智能驾驶领域,能结合自身的优势。 据介绍,宏观趋势上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持续爆发,欧洲各国政策方面纷纷设置禁售燃油车时间点,保持了智能化、电动化的方向不变;另一方面,在技术上,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自动驾驶等方面更加成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对苹果造车提供了机遇。 据工信部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汽车销量将达130万辆,远超行业预期;基础设施方面,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4.3万座、换电站528座,各类充电桩150万个,建成“十纵十横两环”约4.9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时代、智能互联网汽车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各国禁售燃油车计划,大多数在2030年至2040年,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已定,肯定会吸引越来越多行业巨头跨界入局,苹果造车如果能在最近三年内落地,预计会加速这一趋势。 意大利某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相信苹果有财力,有资源,以及强大的供应商管控能力,相信苹果可以将消费电子供应链管控优势发挥在汽车行业,但是苹果一旦涉足造车,同样需要面临产能瓶颈与质量管控的问题。“造一辆车对苹果是分分钟的事,难的是上规模之后,如何保证品质。这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都需要面临的问题。” 软件定义汽车价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苹果造车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对行业生态系统的变革。 汽车分析师张翔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如果苹果造车,将成为第一家手机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会带动更多的手机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造车。苹果作为科技公司,软硬并举,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应用,可以平移到汽车领域,预计对汽车软件会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苹果造车,可能会让自己的车与其他汽车差异化竞争,并且为自家的车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张翔表示。 如果以特斯拉为参考,软件价值已经成为估值关键因素。根据摩根士丹利汽车行业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预测,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将从汽车销售向高毛利的软件和服务收入转变。去年11月,摩根士丹利在最近三年里第一次建议买入特斯拉股票,汽车软件正是特斯拉的关键价值。据国信证券(行情002736,诊股)预测,软件销售收入在2025年将占特斯拉总体收入的14%。 而特斯拉推出的完全自动驾驶功能(FSD)是全球售价最高的汽车自动辅助驾驶产品。2020年7月起,FSD在国内售价从5.6万元上涨至6.4万元,相当于Model 3最低售价的1/4;在北美市场,FSD最近涨价至1万美元,特斯拉CEO马斯克甚至表示,未来FSD价格可能突破10万美元。 从整个行业来看,软件成本比重也在迅速提升。据德勤测算,预计到2030年,软件成本占整车物料清单的比重将从目前不到10%增长到50%,这里的软件包括程序开发、AI算法、操作系统,以及软硬件一体化程度高的控制器、芯片等电子硬件。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集成度更高,间接降低了硬件升级换代成本。以特斯拉为例,高度集成车内仅有车身控制器和中央控制器,车辆可以通过匹配的软件对预埋硬件进行在线升级(OTA),使得汽车这种低更换频率的耐用消费品,也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持续迭代升级。 朱自清表示,OTA是未来的趋势,软硬解耦是OTA发展的需要,所以持续升级实质上是涉及软件和硬件关系的。前述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向记者表示,长远来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智能化变革,未来汽车数量未必会增多,而更关键在于提供 “智能出行体验”。 巨头产业链的重合 朱自清表示,参照苹果手机进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事实上并没有给中国手机产业带来威胁,反而促进了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特斯拉进入中国与苹果手机进入中国类似,优化了中国汽车产业链,发展了一批国内优秀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爆出苹果造车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地区企业,而非老牌欧美汽车零配件厂商,并且与特斯拉供应商高度重合。 消息中所指的备货苹果汽车的企业中,和大工业为内齿轮制造厂商,特斯拉供应商,生产重型机车、汽车及产业机械之齿轮等传动零组件,产品主要外销欧美等。财报显示,从2020年9月份公司营业收入开始恢复增长,到11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出现了明显转机,并且正在进行扩产。另外,贸联-KY被称为特斯拉概念股的指标性大厂,从事汽车线束生产,营业利润率已创历史新高。 A股从事新能源车载充电机业务的某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特斯拉挖了很多苹果的人去做采购,采购对象也是以原有苹果供应链企业为主。该负责人表示,苹果有财力、有资源,更重要的是强大的供应商管控能力,这个优势相信可以发挥到汽车行业,而强调自主可控是巨头们一致目标。 朱自清指出,对于汽车来说,核心的部件,比如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系统,未来肯定是掌握在整车厂手里;手机也是一样,核心的东西手机厂商肯定要拿在自己手中。苹果在智能手机也正是如此布局,从基带芯片到电源管理芯片,从自研到收购,一步步掌控手机核心;而特斯拉在采用自研芯片及平台后,较之前使用英伟达芯片的自动驾驶平台成本降低了20%。 产业链跨界“备车” 从造车进展来看,苹果手机产业链公司已瞄向了汽车领域,结合所长,跨界布局。 其中,富士康动作频频。去年,富士康不仅发布了电动汽车底盘和软件平台“MIH EV开放平台”,宣布2024年将推出固态电池;富士康还化身“白衣骑士”,计划向拜腾汽车投资2亿美元,目标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批量生产拜腾汽车旗下概念车型M-Byte。 此前,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称,全球电动车市场2025年~2030年将达到每年3600万辆的规模,而富士康的目标是2025年至2027年间拿下电动汽车市场10%的份额。目前富士康正在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商谈合作,未来约300万辆汽车将使用其平台。 电子产业分析师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如果苹果造车,会有机会考虑原供应链厂商,但估计还是以台企和外资厂商为主导。 不过,朱自清表示,参照苹果手机进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苹果促进了中国的手机产业链优化、升级;特斯拉对中国产业链的影响也经历了类似历程,已经对中国汽车产业链进行了优化,发展了一批国内优秀的供应商,所以国内供应链也有望在苹果造车中“分一杯羹”。 A股中,蓝思科技(行情300433,诊股)既是苹果盖板供应商,也是特斯拉的全球一级核心供应商。去年公司抛出了募资150亿元的定增方案,其中募投项目之一是投资45亿元建设“长沙园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项目”。蓝思科技2019年年报显示,大尺寸防护玻璃在2019年营收达到37.94亿元,同比增长近4成,系蓝思科技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西南证券(行情600369,诊股)研报显示,公司当前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是中控屏及B柱的主要配套商。 另一家苹果、特斯拉供应商安洁科技(行情002635,诊股)就将业务发展目标定位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去年公司披露定增募集资金15亿元,其中4亿元投入新能源汽车及信息存储设备零组件扩产项目。 据透露,目前安洁科技已为国际知名新能源汽车客户配套金属件,目前也正在切入新能源汽车MIM件业务。 水晶光电(行情002273,诊股)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指出,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是公司的重要部分,公司已有产品用于车载摄像头,平行显示系统(HUD)产品目前和整车厂合作正小批量生产中。 近期,半导体公司也重金布局汽车芯片业务。今年1月,闻泰科技(行情600745,诊股)控股股东闻天下投资建设的12英寸车规级晶圆制造项目开工建设。另外,华润微(行情688396,诊股)、长电科技(行情600584,诊股)、通富微电(行情002156,诊股)等发布的定增方案中,涉及到功率半导体封测、车载品智能封装测试、汽车电子等相关项目。
2020年被视作5G手机普及年,新年伊始,从各大手机厂商的排兵布阵情况来看,即将到来的5G大战恐比此前想象得更加惨烈。 来自中国信通院1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合计上市了35款5G手机。随着2019年12月26日OPPO推出首款5G双模手机Reno 3系列,四大头部国产手机厂商均发布了自家的5G终端产品。价格方面,1月7日,小米旗下Redmi K30 5G手机正式开售,1999元的起售价直接将5G手机价格击穿2000元。 对于一些新兴手机厂商来说,从4G转向5G的过渡期无疑也向现有头部厂商格局发起挑战的机遇期。就在Redmi K30 5G手机发售当天,realme官方也发微博称“1月7日是个好日子,那就7号见”,颇有隔空过招之意。 当日,realme在推出旗下首款2500元级别的双模手机5G手机真我X50 5G的同时,也放出了一个更加重磅的消息:正式宣布将在中国市场放弃推出4G产品,全面切入5G产品。 “目前国内市场头部品牌已经占据了95%,只有5%的市场空间留给其他的品牌,我们是为了更大的梦想而来的。”1月7日,realme创始人、CEO李炳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半年从万元档滑至千元档 手机厂商加快5G排兵布阵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2019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上5G手机的出货量为1376.9万部,其中12月份单月的出货量为541.4万部,占全年出货量的近四成。市场人士也普遍认为,2020年有望迎来大规模的5G手机换机潮。 与此同时,5G手机市场的厮杀比很多人预期更早。2019年6月份5G商用正式落地之际,动辄近万元的5G手机产品曾让很多消费者感叹高攀不起,2个月后,vivo旗下子品牌iQQQ的首款5G手机直接把价格落至3000元档,而到了12月份,小米Redmi K30让5G手机的定价首次低于了2000元。 “5G手机的价格战比预期来得惨烈一些。”李炳忠表示,“现在2000元以下的5G手机已经出现了。2020年5G的竞争是白热化的”。 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预测,2020年,中国市场5G手机产品预计将突破100款,5G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将超过1.5亿台,并将于三季度至四季度覆盖至2000元以下中端及中低端价位段。 IDC此前预测,2020年,国内5G市场将由更快下探至主流价位段的终端设备拉动。IDC预计,2020年内,将有超过20%的5G手机低于2000元的价位。 为抓住2020年5G普及年这个关键时间点,各大手机厂商也在加快排兵布阵的步伐。vivo副总裁、中国市场总裁刘宏此前表示,2020年将实现从1000元到6000元以上全价位段5G智能手机覆盖。明年上半年之前,vivo就会推出两千元以下的5G手机。更早前,雷军曾放话,2020年小米将至少发布10款5G手机。 realme方面也早于去年12月份宣布了自己的5G战略:2020年在国内将实现从千元入门到高端旗舰的全价位段5G机型覆盖。 李炳忠告诉记者,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realme会推出搭载865芯片的5G旗舰产品,同时,作为5G的普及者,realme也会推出价格段下探至1500元左右的产品。 行业期待新鲜血液 realme从活下来到发起挑战 李炳忠坦言,手机行业在国内不再是红海,哪一天某个手机品牌不见了,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如果是单纯地打价格战,追求销量,在我看来没有任何的意义。”他强调,realme将坚持精品策略,用产品打动消费者。 而从4G转向5G的过程,对于新兴手机厂商们来说,未必不是一个撬动目前“铁板一块”的头部厂商格局的机会。IDC去年11月份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华为、vivo、OPPO、小米和苹果依然包揽了中国智能机市场的前五名,“其它”厂商的市场份额仅有5.1%。 “目前无论是从消费者,还是渠道商而言,大家都希望有一些新的品牌。”李炳忠表示。作为一个创建不到两年、崛起于海外市场的新兴互联网手机品牌,realme一直强调自己回归中国市场是“为5G而来”,此后动作亦堪称激进,毫不掩饰自己的勃勃野心。 1月7日,realme正式宣布,2020年在中国市场将全面切入5G产品,不再推出4G产品。 “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决定,但对realme来说,这个决定不算太难。”李炳忠表示,“因为realme非常年轻,我们是目前包袱最轻的厂家,对于5G是轻装上阵。” 而在如何提升realme在国内市场的操盘能力的问题上,李炳忠告诉记者,一是在研发、技术和产品开发层面,快速完成从入门到旗舰产品的覆盖,给消费者带来“越级”的体验;二是在中国市场,除了目前的线上渠道,还将大胆尝试线下渠道,在线下探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轻资产模式。他透露,继去年12月份在杭州开业第一家线下店,未来realme会在全国很多城市开建服务、销售二合一店面。 “对于realme来讲,国内有非常大的机会。国内(市场格局变化)暂时不好预测,但是我们有很大的决心,”李炳忠告诉记者。
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有一个古渡口,名叫风陵渡。 从黄土高原奔腾南下的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急弯。过了风陵渡,再冲破三门峡,浩浩黄水便可以汪洋恣肆地驰骋在中原大地,气吞万里,奔流入海。 在中国,文人史家喜用“风陵渡”来比喻重大转折;小到一个人,一间公司,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王朝,莫不如是。 今年12月以来,港股市场小米集团(1810.HK)的股价持续上涨,从最低23.4港元上涨到35.25港元,连续创上市以来新高。 看K线,这是再平静不过的一波上涨;然而对于我而言,这几日的行情,当属于无声处听惊雷。小米的历史之舟,已经缓缓驶过风陵渡口;未来将是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为什么这样讲? 1驶过“风陵渡” 让我们把镜头拉到小米上市前: 早在2018年初曾经有雷军“定调”小米的估值为2000亿美元的消息传出。后来当年4月港交所落实“新政”,开放同股不同权的企业赴港上市,于是小米获得了挂牌港交所的机会。 但是那一年美联储加息,全球资本市场凄凄惨惨戚戚,导致小米的估值一路下调。2000亿美元,人人都知道是梦想。但后来下调到1000亿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心动的;这个数值也一度被认为是小米的IPO估值。 后来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战略配售基金,甚至包括中国有6家基金公司也在凑这场“盛宴”。然而架不住市场越跌越惨,小米的估值也一路下调——850亿、790亿、680亿……直到最后IPO的估值萎缩到540亿! 持续下调估值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个期间参与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在上市之前已经浮亏。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计算: 不考虑战略基金的一系列收费,也不考虑交易成本,单纯计算股价: 而我们知道,小米上市前大量战略配售基金的估值都是在680亿~850亿美元之间,因此,翻译成股价语言就是:在21~26港元的区间内,积累了大量被“套牢”的资金;换句话说,这个区间的卖压会非常非常大。 能够冲破这一波卖压,小米的股价上方就不再有阻力;而如果冲不破这一波卖压,则价格将会长期在21~26这个箱体内震荡。。。这就好比风陵渡口,冲过去,一马平川;冲不过去,就要在激流浅滩中倾覆。 我们不妨看看小米今年8月27日到12月2日的股价图。 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小米的股价基本上在20-28之间徘徊震荡。 其盘面语言便是:那些被“战略配售”套牢的资金的成本位所构成的密集的卖压与看好小米未来的买盘的博弈。 想要突破这些卖压,多方一定要有强大的盈利或增长逻辑支撑,才肯用真金白银去“接”这些卖盘。当然,如果看多的逻辑十分强大,那么这些被套资金也会松绑翻多,完成华丽的转身。如果逻辑被证伪,买盘式弱,价格就被按回去了。 可以说,从8月下旬到12月中旬,4个多月的时间,小米的多头就在和上市前被战略基金套牢的那些卖盘反复斗争: 8月27日,受半年报利好刺激,股价跳上20港元,进入前面提到的这个“沽压密集区”。 随后股价一路冲上26之后,被迅速打下来,回到20附近;然后便在“21-26”这个区间徘徊。 11月24日,小米股价摸高28.4港元高开,随后再次被打下来,直到12月2日的日内低点23.4港元。 终于,12月14日,股价冲破28.4港元的高位,开始持续冲击新高。 ——至此,漫长的博弈结束,多头,并承受住了密集沽压的考验,宣告获胜,而上市前战略基金的成本位已经收复。换句话说,小米上市前的最大“阻力”已经清除。 至于支撑多头并通过真金白银下注买买买的信念,还是对未来小米基本面的预期。目前市场对小米的看法,已经从一个单纯的手机制造商,转变为互联网科技公司。智能手机的背后,AIoT和互联网服务的完整生态,已经初具雏形。 2 智能手机:基本盘 先说智能手机业务。 过去人们认为小米是一家手机制造商;但是经过2018年的组织架构与战略调整,小米朝着互联网企业的方向演进。 2018年的组织构架和战略调整,主要是两大动作。一,将小米和Redmi品牌分拆;二,推动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发展。 拆分红米,其实是多品牌战略的一部分。过去小米曾忽视了高端机市场,在拆分小米和红米之后,价格差异化的策略取得明显的成果。近期推出5299元的小米10至尊纪念款,以及即将推出的小米11,在高端机的领域有一定竞争力。而红米在中低端机领域也有一定竞争力。 从数据来看,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在2020年三季度明显飙升。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全球疫情严重,其许多国外品牌产能受阻;第二是华为受芯片的影响,导致后劲不足;第三是小米的价格差异化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市场开始接受小米的品牌形象。 价格差异化战略的成果另一方面体现在毛利率的轻微抬升。2017-2018年,小米手机业务毛利率普遍在6%附近徘徊;2019年开始多品牌战略之后,毛利率抬升到8%。随着差异化品牌的策略进一步深化,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抬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的境外业务表现出非常迅猛的增长。2020Q3全部境外收入折合人民币398亿元,同比增长52%。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仅次于苹果和三星,全球市占率为13.5%。 其中西欧市场的单季出货量同比增长107%,排名第三,且目前西欧市场的市占率为13.3%,其中西班牙市占率已经高达三分之一;中东欧市占率更高,达到26.1%,在波兰、乌克兰、俄罗斯等中东欧大国出货量稳居第一或第二。在印度则保持出货量第一,市占率为高达26.9%。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受海外疫情影响,世界主要其它手机生产商产能不足,而小米则填补了这块市场。小米智能手机在海外的表现一向不逊于国内;而此次疫情影响之下,海外市场表现更为强劲。 此外,今年小米爆款和中高端机表现相当亮眼,入门机型Redmi9系列自2020年6月发售后一个季度全球销量已超1400万台。在2020年前10个月内,小米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人民币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已超800万台。 这促使了小米手机整体ASP在Q3提升到了1021元,同比去年依旧有上升,与此同时,中国大陆手机业务的ASP同比增加14.7%,这可看出小米手机的中高端战略在慢慢出成果,现在市场成功验证了小米完全可以卖好4000元和4000元以上的产品。 小米海外经过一轮快速的扩张之后,手机全球市占率进入前三,现在基本能判断手机行业未来将长期呈现四分天下的格局,非常稳固,CR4的市场占有率也会持续提升,小米有机会因此而长期受益。未来小米在海外中高端市场要继续渗透,据此,我们可以继续期待未来小米手机ASP的表现,大概率还是会维持上升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小米即将发布的年度旗舰新机——小米11,其发售价和新技术将持续验证以上逻辑。 3 AIoT与互联网:转动的飞轮 近来有一种论调,认为华为遭遇芯片断供,手机产能后劲不足,被迫拆分荣耀以求自保。有人认为,小米的机会来了;小米可以吃到华为这一波市场份额。 这样讲当然没错。 但是我想指出的是,小米的崛起绝不是对华为的简单复刻。 经历了2018年的组织架构与发展战略调整,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品”服务得到明显的发展。 IoT,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互联的概念,也称“物联网”。即通过智能设备将家居、办公、出行、学习、社交等生活方方面面需要涉及的硬件设备“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系统。小米是中国最早致力于IoT与智能生活的企业之一。 站在这个角度,手机与其它生活日用消费品一样,只是小米智能生态圈里面的众多入口之一。 根据亚马逊的“飞轮”理论,互联网企业的特征是,不论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入,都能形成闭环,并且带来增长——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成为具有高增长潜力的“飞轮”。亚马逊“飞轮”的三大入口分别是:Prime会员、Marketplace和AWS云服务。 对于小米而言,曾经有分析师引用亚马逊“飞轮”理论去分析小米的“手机+IoT”战略,认为小米的商业模式存在三个飞轮: (1)智能手机 (2)IoT生态链 (3)互联网服务 以前,小米的三大飞轮对手机的依赖比较高,手机几乎是全部流量的入口。现在,随着智能家居的产品形态以及模式越来越丰富,三大飞轮的入口明显增加,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截至2020年三季度,小米连接设备数已达到2.89亿台,拥有5个及以上连接至小米IoT平台上的设备的用户数已达到560万,小米已成为全球具有规模的消费级AIoT平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8·11大会上,小米将原先战略“手机+IoT”的提法改成了“手机×AIoT”,当然一方面是对AI(人工智能)与硬核科技理念的强化,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强调手机与智能生活之间产生的协同递增效应。 如果说智能手机是小米的基本盘,那么基于智能手机而衍生出来的AIoT业务和互联网服务,则是未来小米估值的星辰大海。现在小米智能手机的基本盘越扎越稳,接下来的逻辑就是AIoT和互联网业务的飞轮开始启动。 4 千亿美元市值的小米才真正配得上星辰大海 2018年7月9日,小米成功登陆港交所。在庆功宴上,雷军曾经许下宏愿: “要让在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1倍”。 后来随着小米股价的持续走低,雷军的豪言壮语人们已经差不多快忘了。 然而,到今天为止,小米的股价与上市相比,已经翻了1倍多。IPO首日买入小米的投资者,只要拿到今天,的确是赚了1倍。 如今,小米市值已超过千亿美元,进入星辰大海的阶段。。。 资本市场,真是什么都可能发生。 就像今年3月份传出蔚来汽车因质量问题召回,叠加债务问题,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蔚来即将破产。然而7月份,合肥市政府出资之后,蔚来峰回路转,如今已经实现量产。股价从低点已经翻了十几倍。 然而事实上,就在合肥市政府收购蔚来这则消息传出来之后,还有不少人、甚至是大佬级别的人仍在执拗地认为:蔚来不值得投,合肥市被忽悠了。 私募大佬韩广斌说得好:人们永远抱着偏见,死不悔改。直到被市场教育、教育、再教育。 但伟大的投资者,都从来不会认死理:而这一点的确很难很难做到。 最后,还是请您抱着欣赏的视角,多看几遍这张小米上市以来的股价图。它几乎符合了“圆底反转”的全部特征——急跌、缓跌、震荡、磨底、反弹、调整、缓涨、急涨、调整。 凡是这种“圆底反转”,其背后的逻辑都不是简单的,都是经历了组织架构与发展战略的调整,并且伴随着市场观念与事实的复杂漫长的博弈。股价的运动所体现出来的是,投资者从否定、到冷静、到反思、再到重新认识、最终通过真金白银下注。 事实上,一旦完成了这种圆底反转,可以说这家公司与最开始下跌的时候,已经不是同一个物种了。 如果非得要给这次近乎完美的“逆袭”下一个结论,最接近当前市场逻辑的一句话或会是:千亿美元市值的小米,才真正配得上此后的星辰大海。这并不为过。
令人头疼的2020年终于离我们远去,2021年崭新出场。 俗话说得好,新年新气象,撕撕更健康。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游戏界发生了两件“革命性”的大事。 01 风向变了 第一件与国产游戏双巨头之一的网易有关。昨天,网易游戏发布公告,关于其代理的《我的世界》(Minecraft)中国版在运营期间被《迷你世界》及《奶块》侵权一案的判决结果终于出炉。 根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相继作出的一审判决,《迷你世界》及《奶块》所属公司应立即删除侵权画面和元素,并分别赔偿网易2113.24 万元和2000 万元。这不但是网易的大获全胜,更是游戏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前进一大步的重要体现。 早在去年11月末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大大就通过讲话表示了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今天,民法典正式施行,中国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规定共有52条。 可以说,这部法典开启了我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新时代。以往国产游戏你抄我、我抄你的乱象今后将得到严厉打击,“换皮即可收割”的套路,终将成为历史。 第二件事则是今天的热点话题,当事双方分别是国产游戏和手机两大巨头腾讯、华为。两位大佬可以说是各自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怎么这次闹上矛盾了? 先是,华为游戏社区昨夜凌晨发布了“致华为游戏中心腾讯游戏用户”公告,称“腾讯游戏单方面就双方合作做出重大变更,导致双方的继续合作产生重大障碍。经过我司法务的谨慎评估,我们不得不依照腾讯单方面要求暂停相关合作,将腾讯游戏从华为平台下架。” 之后,腾讯游戏方面也回应称,因华为手机游戏平台与我们的《手机游戏推广项目协议》未能如期续约,导致今天凌晨腾讯游戏的相关产品被突然下架。目前我们正积极与华为手机游戏平台沟通协商,争取尽快恢复。给各位用户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纳尼?以后华为手机玩不了王者、吃鸡了?别激动,先冷静一下。我们不禁要问,新年伊始,连两大男神女神玄彬孙艺珍都官宣在一起了,手机与游戏界两尊大神为什么突然闹“分手”了? 细看华为这份公告的意思,重点在于“腾讯游戏单方面做出重大变更”,那么,这个变更到底是什么? 根据业内人士和此前相关的新闻报道透露,主要还是“游戏分成”这档子事儿。 近期,《使命召唤手游》国服版本发布,这款手游去年夺得了TGA“年度最佳手游”桂的冠,不但品质高,并且借助“使命召唤”这个人气IP的吸引力,有望成为和平精英之后腾讯下一个FPS爆款。 据称,在这款手游上,腾讯希望能够将分成比例提升至3:7,但未达成分成比调整协议。12月25日游戏发布当天,腾讯一度未将《使命召唤手游》的游戏安装包提供给华为。腾讯最后还是提供了安装包,但华为下线了原本为《使命召唤手游》配套的商店推广资源。现在看来,《使命召唤手游》事件是双方今日正式“终止合作”的前奏。 不过话说回来,个人认为,这个事情其实从大体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问题,毕竟作为大家都是代表中国科技领域最强的巨头,低头不见抬头见,说是一家人都不为过。这些小范围商业合作方面出现的小摩擦,其实都是短暂的小事情,以后合作的日子还长着呢。 所以这并不是什么无法妥协的矛盾,商业利益而已,总能协调的,对吧。不出意外的话,双方谈妥了条件,过不了多久两家还是重归于好,使用华为手机的朋友大可太不必担心这事儿。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多想想腾讯华为今天举动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某种“革命性”的意义。只有领悟到这一层含义才能明白,国产游戏的风向,已经变了。 02 内容为王时代到来 关于这场矛盾,想必大家最关心的是,到底哪一方面出的问题? 先来看看矛盾的核心“分成比例”。对手游来说,用户是核心,渠道就是手游与用户产生联系的“鹊桥”。道理很简单,虽然人人都有手机,但是你得有下载游戏的地方吧。所谓渠道,就是为用户提供可以下载游戏的应用商店。 所以,掌握了渠道就能硬气。数据统计,2019年,安卓手机占中国市场份额高达87%,接近九成。在安卓手机之中,2019年,由华为、OPPO、VIVO等组成的硬核联盟在安卓手游渠道里渗透率高达65.7%。 简单的数学题,100个中国人里面,就有57个人用硬核联盟里的应用商店下载游戏。所以,安卓在国内可以理直气壮地跟游戏厂商五五分成。然而,国外谷歌和苹果平台与游戏厂商之间的分成比例则是三七开。因此,国内的安卓手机到了国外也要入乡随俗,把分成比例压低。否则人家游戏厂商不在你这上架,面对苹果手机,竞争力就矮了一截。这导致游戏厂商的利润压力会很大。 游戏行业的剧变,在股市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疫情之下,“宅家经济”崛起,游戏是最为受益的板块之一。但是自7月中旬以来,A股游戏板块经历了长达四个多月的惨淡行情,股价跌30%、40%的游戏股龙头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惨遭腰斩。 游戏行业这么火,为什么股市游戏板块如此惨淡?这还要从 “买量模式”的退烧开始说起。曾经,游戏行业的买量回报率极高,游戏公司通过低廉的成本就可以得到较高的收益。也就是说,只要是款游戏,上架、买量就能躺着收钱。这也是为什么渠道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是,今年这一切慢慢发生了变化。 今年最火的游戏是什么?10月,全球手机游戏收入排行榜前三名依次为《原神》、《王者荣耀》、《PUBG手游》;11月,前三名依然是这老三位,排名变成了《王者荣耀》、《PUBG手游》、《原神》。《万国觉醒》也连续两个月位居第六位。 重点是,米哈游的《原神》和莉莉丝《万国觉醒》均未在国内任何安卓应用商店上架。这说明什么?九成份额又怎样,只要游戏做得好,离开安卓,照样能赚得盆满钵满。 存量时代,买量越来越行不通了。而靠着安卓这条“大腿”还走着老路的国产游戏,正在慢慢被市场淘汰。 此一时,彼一时。以前谁掌握着渠道谁说了算,走高速公路要交过桥费,天经地义。现在呢?国产游戏厂商和用户都在成熟,将来,肯定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只要能出精品,酒香不怕巷子深。 关于分成比例这件事,双方都有各自的理论。依我看,谁也没错,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行业洗牌之时,话语权正在双方之间传递,相互之间的出现协调上的问题肯定是会发生的。 比起两败俱伤,大家坐下来讨论讨论,和气生财,何乐而不为呢? 03 结语 华为和腾讯发生商业上的小摩擦,再正常不过了。说实话,不摩擦,才是不健康的表现。 其实,游戏行业永远是内容为王。只要游戏做得好,不愁没有用户来玩。暴雪只有8款自家游戏的战网平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不然就switch那落后一个世代的硬件水平,凭什么连续两年登顶主机销量排行榜?因为在其他地方,你玩不到《塞尔达·旷野之息》、《马里奥·奥德赛》,也玩不到《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呀。
12月31日,2020年A股交易正式收官。回顾过去一年的股市走势,白电三巨头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各自走出了独特的“增长曲线”。 截至今日收盘,格力股价年内跌去2.21%,老对手美的集团大涨74%,总市值接近格力的两倍。 海尔智家刚刚通过发行H股吸收合并海尔电器全部,实现智家业务板块整体上市,A股年内涨超52%,港股6日涨超10%。 回望2020年,格力电器在董明珠的领导下,尝试了各种维度上的创新,探索了“新业务”“新渠道”“新回购”,甚至新的董秘人选。 然而,屡次“尝新”后的格力电器,在业绩数据和资本市场的表现中,似乎都不尽如人意。新的一年,董明珠将带领格力电器走向何处,仍是一个问号。 新业务:5G手机销量惨淡,空调外收入占比低 今年12月,在手机圈沉寂已久的董明珠突然又有新动作。12月7日下午,格力商城悄然上线了首款5G手机。 不过,此次发布的5G手机新品,并未延用此前格力手机的品牌,而是更名为“大松TOSOT”品牌。 与以往高调宣言“做世界第二”“超越小米”、“卖1亿部”不同,董明珠此次异常低调,鲜少在公开场合为大松5G手机宣传。 业内人士猜测,或许是试水手机业务五年仍未打开局面,过去三代格力手机黯淡的销量让董明珠失去了信心。 此次推出的大松5G手机仍然无法逃脱销量惨淡的结局。格力商城显示,上线24天,大松5G手机仅售出3816部。而此前的格力一代、格力色界、格力三代手机均已下架。 面对这样的成绩,董明珠似乎并未气馁,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销量不突出,但最起码没有失败,手机还会做下去。 业内人士认为,董明珠不肯放弃手机业务的一大原因,是格力电器近年来的多元化战略迟迟无进展。 2019年底高瓴资本入主格力电器时,市场上曾传出利好信号,业内普遍认为高瓴的加入将有助于格力电器完成多元化甚至国际化的转型。 然而一年过去,从格力电器的主营业务构成来看,仍是空调主业一枝独大。今年上半年,格力空调收入占比60%,生活电器收入占比不足4%。 与此同时,格力空调也被美的大幅反超,上半年美的空调营收640亿元,超出格力230亿元。格力将空调收入下滑归因于新冠疫情导致终端销售、安装受限,消费需求减弱。 空调不好卖,两大老对手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的业务布局却已相对均衡多元。上半年,美的集团暖通空调、消费电器收入各占46%、38%,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收入也占近7%。 海尔智家冰洗业务占比49%,空调、厨电、水家电业务各占18%、15%、5%。 这给格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过去一年,董明珠在全国各地巡回直播中,将带货重心放在了介绍蒸烤机、消毒柜、电饭煲、净化器等生活家电品类上。 从格力商城首页的商品排序也可略窥一二,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生活家电、手机数码等类别均排在空调上方,似乎极力想抹掉格力的“空调”烙印。 新渠道:四成收入靠直播,线下经销商利益难保 4月今年5月,董明珠在快手直播3小时,总销售额实现3.1亿元,已接近格力电器2019年全年的线上销售成绩。 这次快手直播的销售情况给了董明珠很大的信心,随后她表示要将直播“常态化”,不久便开启了全国巡回直播。 截至今日,董明珠在2020年共直播带货13场,总销售额达476亿元,成为企业家阵营中当之无愧的“带货王”,直播带货也成为拉动格力电器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自4月份首播至9月底,董明珠直播带货10场,总销售额共416.8亿元。若上述直播带货销售额全部计入当期收入,则占格力电器第二、三季度总营收的49%。 第二季度,格力电器营收491.06亿元,上年同期为567.49亿元;第三季度,格力电器营收563.87亿元,同比下滑2.35%,较美的少213亿元。 业内人士直言,倘若没有董明珠直播带货,格力电器的营收数据可能会更“难看”。 然而,营收虽有追平上年同期的趋势,一味追求低价、让利促销的直播套路却令格力二、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下滑40.53%、12.32%。 在今年6月召开的格力电器2019年度股东大会上,谈及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董明珠表示,线上线下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符合这个时代潮流的新零售,“我们也在慢慢转变观念”。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称,格力历史上长期依赖于传统区域经销商出货,即使国美、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要与格力合作,也必须找格力当地的区域经销商拿货。 “长此以往,销售渠道不够扁平化,效率较低,多了一层经销商的加价,价格也没有优势。” 梁振鹏认为,格力渠道变革的阻力也很大,京海担保作为格力电器的第三大股东,又是经销商联盟,出于自身利益不希望格力的出货全部由厂家总部直接对接零售商,像董明珠直播带货这种直接对接消费者的销售方式,也使得经销商利益没有保证。 新回购:股价年内跌2.2%,美的海尔大涨 截至12月31日收盘,格力电器股价报61.94元/股,较一年前的63.34元/股下跌2.21%。而美的集团、海尔智家(A股)分别较去年今日的收盘价上涨了73.55%、52.85%。 格力电器最新市值3698亿元,老对手美的集团已超6912亿元,已接近格力电器总市值的两倍。 而海尔智家,近日通过新发行H股吸收合并海尔电器全部,实现智家业务板块整体上市,业内对海尔智家业务协同后的提效和增值空间普遍看好。 近段时间以来,花旗银行、安信证券、中泰证券等多家机构纷纷给出“买入”评级,均认为海尔智家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表现将更加优秀。 于港股完成整合上市后的海尔智家确实表现抢眼,6个交易日中有4日股价上涨,涨幅超10.84%。截至发稿,海尔智家A、D、H股的市值分别为2486亿元、100亿欧元、2954亿港元。 与美的集团、海尔智家股价一路高走形成对比,格力电器的股价自2020年伊始便走了下坡路,从年初68.15元跌至最低点46.75元后触底反弹,随后波动上升。进入12月后,格力电器股价再次走跌。 为提振股价,今年7月16日,格力电器首次实行社会股份回购。截至11月30日,格力电器累计回购公司股份9418万股,占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总股本的1.57%,支付总金额51.82亿元。 然而第一轮回购未获期待的效果。7月16日首次实行股份回购后,格力电器的股价不升反降,从16日的收盘价55.99元/股一路下跌,最低时跌到了51.59元/股。 今年8月17日,格力电器十几年“元老”、董事会秘书望靖东递交书面辞职报告。11月初,广东证监局网站披露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望靖东陷入内幕交易风波,此前为何突然辞职似乎有了答案。 格力董秘一职先是由格力电器董事张伟代行,满三个月后,则由董明珠暂时代行。谁将成为格力电器董秘一职的正式继任者,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12月27日,格力电器敲定新董秘,董事会同意聘任邓晓博先生为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公告显示,邓晓博此前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任董事长一职,2020年11月刚刚加入格力电器。 对于邓晓博的“空降”,业内猜测纷纭。某业内人士对搜狐财经表示,从新任董秘的履历来看,董明珠仍倾向于具有大型国有集团背景的人选,在管理理念上更容易达成一致,不过这也会不利于给管理层带来新活力,董明珠仍在走“老路子”。 梁振鹏则认为,虽然从业务上看,陕煤与格力电器毫无关系,但董事会秘书的首要条件是对财务要非常精通,并且有管理经验,不一定要局限于某一个行业。邓晓博也担任过财务公司的董事长,在这方面经验丰富。
12月28日,光大银行正式发布手机银行8.0,新版本延续了该行“财富+”的手机银行品牌定位,积极打造“一个更懂财富管理的手机银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智慧的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光大手机银行8.0全新推出专业财富版本,充分发挥光大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构建财富管理平台型生态圈,上线AI智能视讯、银证联合开户等业内领先功能,增加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便民服务,大幅提升了客户财富管理体验。 据了解,全新财富版本支持理财、存款、基金、信托、私募、国债、贵金属等全品类投资产品,并提供人气排行榜单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投资需求,助力客户财富增长;同时,根据客户属性,财富版本推出面向成人、养老、少儿、健康等多品类保险产品,实现客户财富保障;本次财富版还推出月度账单服务,光大银行采用行业内领先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将历史数据进行整理,客户可查询2003年至今的交易明细,并在线开具电子证明,让客户对财务状况心中有数。 为进一步提升智能化客户服务体验,光大手机银行8.0财富版可直通理财客服专线,并应用生物感知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上线AI数字人客服和AI智能视讯功能。 AI数字人客服具有虚拟人形象,结合手势、表情等拟人化动作向客户提供业务咨询和理财推荐服务,让客户体验更加真实、更有“温度”;AI智能视讯则打通了全品类私募产品线上化销售的业务断点,光大手机银行8.0先进的智能技术手段可以记录完整的风险揭示环节,支持客户随时随地线上购买全品类的私募产品,有效简化了客户的操作流程,切实解决了部分产品仅支持线下人工进行产品风险揭示对客户带来的不便。 未来,光大手机银行将以金融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财富管理为特色,全力打造“一流在线财富管理银行”,切实服务民生普惠和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