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记者李延霞)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85.3亿张,2019年新增发卡量7亿张,同比增长8.9%。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认为,当前我国银行卡产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银行卡欺诈率持续下降,整体风险平稳可控。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银行卡未偿信贷余额7.5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银行卡欺诈率为0.87BP(1个BP是万分之一),连续两年下降。 蓝皮书认为,在金融科技加速融合、支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银行卡产业将在发展普惠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建设支付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
疫情之下,信用卡的发卡量仍在小幅上升。近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56亿张,环比增长0.99%。 但与业界此前猜想不同的是,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854.28亿元,环比下降7.02%。 “二季度开始,不少银行加强了催收的力度,这是原因之一。同时,按照统计周期,上半年的不良还没有纳入逾期未偿中,预计三季度或者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会进一步升高。”多位业内人士称。 信用卡发卡量小幅回升 近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银行账户数量增幅回升,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恢复增长,支付系统业务量持续增长,全国支付体系运行总体平稳。 在发卡量上,截至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86.58亿张,环比增长1.52%,增速较上季度末上升0.21个百分点。其中,借记卡在用发卡数量79.02亿张,环比增长1.57%;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56亿张,环比增长0.99%。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6.18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4张。 另外,银行卡应偿信贷规模回升。截至二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7.91万亿元,环比增长1.92%;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50万亿元,环比增长3.26%。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37万元,授信使用率为41.88%。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54.28亿元,环比下降7.02%,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4%。 当前已发布半年报的银行也从数据上印证了上半年信用卡发卡量稳步上升的状态。例如,上海银行半年报显示,信用卡累计卡量986.33万张,新增卡量88.78万张,较2019年末增长9.89%,线上渠道获客近53万户,同比增长260%;信用卡交易额635.09亿元,同比增长4.42%。 江苏银行半年报显示,信用卡累计发卡365.38万张,同比增长65.18%,报告期内新增57.28万张;信用卡透支余额192亿元,同比增长15.63%。 “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是以统计时间向前推半年作为账期截止,即今年二季度统计的是2019年12月31日账期之前信用卡逾期超过半年没有偿还的信贷总额,也就是说因疫情造成的逾期情况按照统计周期尚未纳入统计。”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董峥称。 董峥表示,每季度统计的逾期金额是截止到统计日期前半年(180天)的账期内总额,由于所涉信用卡基本都处于停卡禁用状态,因此该金额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新增主要来自统计时间上一个季度递延过来的总额。 不良率可能继续上升 影响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的因素,主要是来自发卡银行的风控政策和催收情况。去年四季度以来,发卡银行对大量的风险及潜在风险用户通过降额、终止用卡等措施,有效扭转了信用卡风险继续上行的趋势。同时,债务催收力度的加强也对这部分债务上涨起到抑制作用。从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来看,在2019年四季度为742.66亿元,而去年三季度为919.16亿元。 在疫情较为严重的今年第一季度,因信用卡债务催收停滞,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重返918.75亿元,二季度仍在854.28亿元的高位。 从已公布半年报的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来看,江苏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59%,较2019年末增长0.25个百分点;上海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84%,较2019年末增长0.21个百分点。 今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和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加强了风控措施,陆续多次发布公告称,将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例如,8月1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称,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 “如持有我行信用卡开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导致交易失败,我行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止付、冻结、锁卡等管控措施。为保证用卡正常,请您妥善保管与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凭证,以便配合我行核实。”上述公告显示。 7月10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同样称,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现、欺诈、恶意刷单等违法或虚假消费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权益、奖品或增值服务;不得以任何舞弊手段、非法工具恶意获取权益或优惠;信用卡透支应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证券市场、生产经营、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6月29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称,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消费者日常、高频、小额的消费需求,方便消费者生活。但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还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一位股份制大行信用卡中心人士称,疫情之下,信用卡在一季度所受影响非常大,从二季度开始,银行信用卡催收、还款金额有了很大好转。上述人士认为,三、四季度信用卡不良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但整体上风险可控。随着宏观经济景气度提升,预计信用卡风险也将逐步回归正常水平,不会出现国际上过去信用卡不良大面积爆发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银行为获取更多利润,允许持卡人将信用卡额度内的资金变现转入借记卡账户。董峥称,在上述情况中,发卡行被套现后无法判断资金去向,会存在风险点。发卡行在发放现金贷时应严格限制资金用途,要求用户提供用款证明等。
1 关于中国信用卡市场,你所见到的媒体报道、研究报告,几乎都会强调一个事实: 相比成熟市场,中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依然偏低,因此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截至一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 7.49 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3张。 鉴于中国存在显著的发展不均衡,因此平均下来的数据,往往经不起推敲。 分母端,我国尚有40%的常住人口在农村,他们不大可能是信用卡用户,却被平均了。 分子端,花呗、借呗以及微粒贷等产品,用户量均在数亿级别,它们在本质上与信用卡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分母端被高估,分子端被低估,导致广义信用卡的人均持卡量,远不止于此。 中金公司最近一份研究报告给出的测算结果是:1.76张。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广义消费信贷的增速都有所放缓。”中金公司称。 2 先说分母。 人均持卡量这项指标,通常就是以人口总量作为分母。 但是无视各国发展程度的差异,将人口总量与信用卡潜在客群划上等号,得出的结论存在失真。 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超过80%,其中德国、日本等国更是超过90%。 而中国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60%。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前我国城镇人口为8.5亿,乡村人口为5.5亿。 尽管移动互联网相对普及,但是面签要求的存在,意味着在银行网点匮乏的农村,居民们很难成为信用卡用户。而征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也限制了农村居民获得信用卡服务的可能。 简而言之,在信用卡渗透率极高的发达国家,以人口总量作为分母计算人均持卡量相对科学;而在发展高度不均衡的中国,并不适合直接以人口总量作为分母。 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的观点是,信用卡发卡目标人群不应该以全国人口基数来参考计算,而是要按照信用卡发卡标准,再考虑地域、年龄、职业等因素后,实际适合发卡的用户基数就可想而知了。他估测实际持卡人数约为5亿左右,即全国人口基数的1/3强。 按照2019年末总计在用卡量7.46亿张与估测实际持卡人数量5亿人计算,人均持卡量约为1.5张(7.46亿张/5亿人=1.49张/人)。董峥认为,这个结果从侧面验证了现在信用卡发卡获客遭遇到严重瓶颈的现象,加之各发卡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多头授信的风险也非常突出。 3 再来看分子。 官方口径是,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9亿张。 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已经相当发达,以蚂蚁集团的花呗、借呗,以及腾讯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为代表的消费金融产品,在功能、客群等方面均高度接近信用卡。 另一方面,这两年快速兴起的各类信用支付产品,正是前些年被叫停的虚拟信用卡。此外,还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的类信用卡产品。 从公开数据来看,截止到2019年9月,开通花呗的人数达到3亿,其中大部分都是80后和90后。而借呗早在2017年累计放款用户就超过了1个亿。 微众银行财报显示,去年末,该行个人有效客户突破2亿人,比年初增长68%,覆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600座城市。 如果将这些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都纳入广义信用卡范畴,那么在用发卡量数据将远高于官方口径。 中金公司通过对分母、分子进行调整之后,得出的中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为1.76张,超过了新加坡2018年的1.6张,接近韩国2019年的1.98张。 这就颠覆了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个认知——中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中金公司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广义消费信贷的增速都有所放缓。 不过,中金公司对市场前景保持乐观:中国经济增长、社会消费贡献度提升和消费信贷渗透率提高,决定了未来消费信贷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消费金融市场规模高达66万亿元,未来1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6%。 4 从0.53张到1.76张,这种反差比看起来还要强烈,可以说是天上地下。 在人均持卡量0.53张的情况下,意味着还有接近一半的目标客群没有被覆盖,这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而言,都是好消息,足以鼓舞它们继续大干快上。 反之,在人均1.76张的情况下,市场全面进入了存量竞争。尤其在信用卡竞争激烈的大中城市,人均持卡量还要更高。 如果你去问信用卡从业者,他们会用业务经验告诉你,实际情况究竟是人均0.53张还是1.76张。 在谈及市场潜力的时候,我们往往喜欢夸大分母,于是14亿人就成了最好的心理安慰——市场距离天花板还远着呢。 与此同时,在分析竞品的时候,我们是否充分考虑到了跨界玩家的冲击呢? 对分母、分子的不同认知,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乃至作出截然不同的战略决策。 当前的信用卡市场,竞争态势应该远比官方数据所呈现出来的要更惨烈。 对信用卡发卡机构而言,它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增量空间的逐渐见顶,更要面临存量用户被新金融巨头夺走的威胁。 不管是场景和流量,还是用户体验,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还是那句话:时间不多了。
越来越多的小型地方商业银行加入了信用卡发卡大军。近几年银行业高举零售金融转型大旗,使得越来越多的银行经营者意识到,信用卡业务在带来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也是银行增强与零售客户关系黏性的利器。 在发卡环节,与大型零售、娱乐行业的互联网平台合作,是区域性银行快速突破用户数量的捷径,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带来的风险波动,也让过去几年信用卡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的银行感受到了压力。 区域银行线上加速突破 根据多家银行年报披露,截至2019年末,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分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均在一亿张以上。第二梯队的是中信、招行、广发、民生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发卡量在数千万量级不等。上海银行、中原银行等体量较大的城商行,发卡量在几十万到数百万张之间不等,到2019年末,已有8家地方商业银行达发卡突破百万。 业内普遍认为,百万发卡量是小型地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重要指标之一。尽管多数小型银行尚难达到,但并未减少它们的零售金融线上化、数据化转型热情。 例如乌鲁木齐银行,2019年上半年与京东数科合作,发行了京东金融分期卡,持卡人累计消费大于等于600元的交易,将在账单日自动汇总转成12期分期交易。 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多家区域性银行还发行了跨平台权益结合的信用卡,长沙银行、云南农信、江西银行、民泰银行、乌鲁木齐银行、长安银行、东莞农商行等银行发布京东金融爱奇艺联名卡,权益包括持卡人在爱奇艺看剧可获赠京豆(京豆为与京东商城相关的权益)、开卡有机会获赠爱奇艺VIP黄金会员季卡、每周消费3笔直充7天爱奇艺VIP会员、消费达标免费领取相关会员或电影立减券、京东支付笔笔立减等。 此外,今年上半年厦门银行也发行了美团联名信用卡,在福建、重庆地区有厦门银行网点的城市公开发行。此前,青岛银行、上海银行也已发行美团联名信用卡。 2019年,哈尔滨银行成为首家发行腾讯微加联名卡的城商行;线上影音类平台的用户数量多,用户群体年轻,也受到银行信用卡机构的青睐。去年,北京银行发行了芒果tv联名信用卡,西安银行、锦州银行分别发行了爱奇艺联名信用卡。在电商、网约车领域,晋商银行推出了苏宁易购联名卡,北京农商发行凤凰首约联名信用卡,青岛农商发行了米图出行联名信用卡。 信用卡科技赋能 “从获客驱动向交易驱动转变,重点推进客户的有效积累与经营,强化风险管理,优化业务结构,”上海银行在其2019年年报中称,该行正在稳步向“成为首家迈入千万级发卡行的城商行”的战略目标迈进。 截至2019年末,上海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897.55万张,较上年末增长23.92%,信用卡贷款余额335.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0%。报告期间,上海银行信用卡交易额1275.38亿元,同比增长17.31%。2019年末,上海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63%,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 据央行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46亿张,同比增长8.78%。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3张,同比增长8.36%。其中,四季度,银行卡新发卡量增速放缓,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新发卡0.45亿张,环比下降15.95%。 在2019年信用卡新增发卡量整体放缓的背景下,上海银行信用卡的增速表现十分抢眼,但从增长速度方面来比较,跑得最快的地方商业银行是中原银行。 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原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99.77万张,较上年末新增96.89万张,共激活152.88万张。信用卡客户达到177.63万户,较年初新增82.00万户,提升85.7%。信用卡月活跃客户达到111.49万户,较年初新增51.55万户,提升86.0%。截至2019年末,中原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91.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6%。全年累计交易额580.4亿元,增幅253.51%。信用卡业务收入总计4.01亿元,同比增长301%。 “通过创新产品、场景获客,不断深入客户经营。借助大数据赋能从产品偏好、潜在价值等角度对客户进行全面精准画像,强化客户洞察力度,实现对客户的精准、主动营销与差异化经营,不断提高生息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组合配置,提升信用卡业务综合效益。”中原银行在年报中称。 关注信用卡资产质量 多数银行并未在一季报中披露信用卡业务详细的资产质量数据,但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我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7.57万亿元,环比增长1.17%;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26万亿元,环比下降4.30%。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35万元,授信使用率为41.34%。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18.75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7%,较上一季度环比上升了0.29个百分点。 实际上,自2019年一季度开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呈逐季攀升的趋势,一季度797.43亿元,二季度838.84亿元,三季度919.16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占比同样如此,从1.15%上升到1.17%,第三季度达到年内高点1.24%。据多家媒体报道,三季度末监管部门对多家银行发出窗口指导,要求控制信用卡增速,包括新发卡和资产规模。到2019年四季度末,上述两个指标已分别回落至742.66亿元,0.98%。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据记者了解,多家城商行、农商行并未收到监管部门的控制信用卡增速的调控政策。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中型银行在信用卡市场中比重大,区域性银行处于尾部,对行业整体统计指标的影响有限。 但这并非意味着区域性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可以被忽略。一季报显示,上海银行2020年一季度信用卡不良率1.74%,较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同时,该行还主动降低了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资产规模,一季度末,其消费贷款余额1,620.26亿元,占个人贷款和垫款比例为51.87%, 较上年末下降2.58个百分点;信用卡贷款余额305.9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73%。 截至目前,中原银行则尚未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小型区域性银行风控能力、人员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与大型银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面对疫情影响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更需做好扎实的风控。 天风证券在近日一份报告中指出,一季度信用卡业务受到冲击较大,且由于前期入催且未能回收的信用卡逾期贷款在二季度逐步进入不良,预计二季度信用卡贷款不良生成压力加大。4月末信用卡分期ABS的逾期率开始下降,由于逾期率的前瞻性,虽然不良率依然升高,但信用卡资产质量有好转趋势,随着消费复苏、经济抬升,预计三、四季度信用卡资产质量将会改善。
【深度】信用卡告急,共债者失守“最后一道防线” 共债人群中一条广为传播的经验是,当网贷和信用卡同时出现欠款,要扛住网贷催收压力,力保信用卡,避免征信出现污点。不过在新的风控趋势和变量之下,越来越多的共债者正在丧失信用卡这最后一道防线。 记者 |张晓琪 刘正借的网贷全面逾期已经超过30天。 这位90后不久前将微信名改为“人在泉州漂泊失联”,隐晦地透露了自己当前窘迫的处境:近10个网贷平台还不出钱来,就连他最重视还款的3张信用卡也快保不住了。 像刘正这样的负债者在银行体系内被称作“共债人群”,被视为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抬头的“元凶”,也是近期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控中高度警惕的人群。他们的特点是多头负债,负债平台横跨各类p2p平台、消费金融机构、银行信用卡,通过借新还旧维持债务滚动。 共债人群中一条广为传播的经验是,当网贷和信用卡同时出现欠款,要扛住网贷催收压力,力保信用卡,避免征信出现污点。 但实际情况却是,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发卡大潮和2018年以来网贷行业频繁出事等因素,信用卡不良率持续上升,监管和行业愈加关注信用卡资产质量问题。 9月2日,监管发文支持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影响未来信用卡不良生成又添新变量。 越来越多的共债者正在丧失信用卡这最后一道防线。 保不住的信用卡 刘正来自四川,初中辍学后就孤身一人来到泉州,在当地一家制鞋小黑厂打工,没有社保,工资年末结算一次。闲时会玩玩在线赌博,却在不知不觉中越玩越大。 他刚刚更换了手机号码,原号码绑定太多网贷平台和信用卡账户,不能丢但也不敢用;新号码仅限和少数几个亲人联系,很少拨出,不接外地电话,但会用手机上网和处境相似但素未谋面的兄弟“相互勉励”。 催收机构无孔不入。到QQ空间留言,搜出他多年前开的帖子在底下评论,上门催收。甚至有催收方爆了他的通讯录,给原手机号码里近期所有联系对象发催收短信,施加还款压力。 他逾期的近十个网贷平台包括捷信、分期乐、来分期、桔子分期、买单侠、京东白条等,逾期欠款约2万。很快,他艰难维持还款的信用卡也要保不住了。 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持有的三张信用卡额度都已经用完,总欠款达四万。在陷入债务危机后,他先是按照发卡行规定的最低还款额度勉力维持,不过很快连最低还款也支付不起,开始找中介代还。这种代还实际上是拿下一期账单的额度偿还本期欠款。委托还款后,以刷卡消费形式将还款金额刷出返还给中介,将账单顺延到下期,中介收取手续费。按照刘正的设想,只要能付得起手续费,理论上可以将账单一直滚动下去。 通过这种方式,刘正的三张信用卡也才苟延残喘不到一个月。 今年9月,他其中一张招行信用卡额度由2.2万元降到五千,断了他最后的“保卡”希望。 “降额后连找人代还也不行了,相当于还完卡债后没有额度把钱刷出来给人家,接下来就坐等信用卡逾期了。”刘正说。 刘正所在的微信群聚集了近150名共债者。逾期不久的入群者大多焦虑、恐惧,习惯开启连珠炮式的发问,逾期已久的“老油条”常以过来人身份传授经验。 当中一条广受认可的经验是,当网贷和信用卡同时出现欠款,一定要扛住网贷催收压力,力保信用卡,避免征信出现污点。 “大部分网贷平台不纳入征信,最多就是爆通讯录,打电话、发短信骚扰或者恐吓,熬一熬就过去了。信用卡不一样,虽然银行催收手段相对温和,但会导致个人征信出现污点,千万不要逾期。”一位共债者告诫界面新闻记者。 实际情况却是,越来越多的共债者正在丧失信用卡这最后一道防线。 自2018年三季度起,信用卡不良率开始上升,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2019年半年报中披露信用卡资产质量数据的10家上市银行中,7家银行不良率上升,仅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成都银行三家下降。 部分上市银行信用卡资产质量数据 制表:界面新闻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838.84亿元,环比增长5.19%。 一位股份行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近两年信用卡逾期高发人群与共债风险紧密相关,大致可分为两类人群:一是借旧换新的共债者,包括蓝领及部份经营不善的小企业主;二是套取信用卡资金投资P2P理财的投资者,当中不乏白领。 2018年网贷平台集中出事产生连锁反应,共债者借新还旧链条断裂,难以从网贷平台筹措资金归还欠款;投资者本金损失,无法归还从银行得到的低利率资金。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邱冠华在研报中指出,表面上看共债者只是杠杆率较高的个体,用银行资金投资P2P理财、将资金投入经营领域、借新还旧三条链条的加入使得共债风险链条变得异常脆弱。无论是共债者还是投资者,其核心还款来源都不是自身收入,而是网贷平台的贷款或盈利。2018年网贷平台爆雷直接导致共债风险通过共债者和投资者两条主线,向银行表内传导。 大跃进的反噬 某股份行信用卡风控负责人认为,信用卡风险上升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监管对P2P平台整治影响了部分网贷公司,导致共债人群的资金链断裂,间接影响到信用卡上的风险表现;二是扫黑除恶下部分催收公司受到冲击,而贷后催收是信用卡风控重要一环;三是经济形势导致不良率上行。 “大环境对各家银行多多少少会产生冲击,影响各家银行信用卡资产差异的重要变量是,在过去两年发卡大潮中,是否守住风控底线,或者是说把底线放低了多少。”一位信用卡资深人士说道。 数据显示,2017年和2018年信用卡发卡高歌猛进,发卡增速均呈两位数增长。 根据央行公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截至2017年末,全国信用卡(包括借贷合一卡)累计发卡数量达5.88亿张,同比增长达26.35%;2018年末累计发卡数量达到6.86亿张,同比增速达16.73%。 股份行发卡增速最为明显,2017年多家股份行发卡增速超过50%。2017年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新增发卡量分别为1040.22万张、1509万张、1219.04万张,同比增长119.37%、80.0%、74.02%。 2018年中信、平安、光大新发卡量超过1500万张。其中平安银行发卡增速由2017年的80%下滑至2018年的15.1%;2018年中信、光大发卡增速下降至43.44%、64.09%,增速依然强劲。 浦发银行虽然未单独披露新发卡量,但其两年累积发卡量增速在上市银行均排名前列。2017年浦发信用卡累计发卡4116.52万张,同比增长49.24%;2018年累计发卡5650.54万张,同比增长37.26%。 “发卡增速高与不良率抬升没有必然关系,”上述风控负责人指出,”我们看到一家银行新发上千万信用卡觉得有点夸张,但如果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这个数字并没有大到不合理。” 但上述资深人士认为,过去两年信用卡发卡大潮中银行风险敞口相对较大,发卡门槛有所降低,伴随经济下行压力,部份客户资质加速恶化导致不良激增。这部分客群具有多头借贷的特性,抗风险能力较弱。 “贷前发卡审批是整个信用卡风控最重要的一环,后续风控手段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他强调。 “怎么理解降低发卡门槛,每家银行都会根据风控模型给申请者打分,早些年可能要打到80分才能通过审批,2018年可能到70分就可以批下来。各家银行或多或少放松了尺度,只是程度各有不同。”另一位风控人士透露。 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某些激进的银行甚至将发卡审批权限下放到分行。绝大部分银行的信用卡都由卡中心统一审批,进行集中管理,分行风控水平参差不齐,下放审批权存在隐患。尤其将一些几十万的高额现金贷也下放到分行,风险显而易见。” 上述股份行信用卡风控负责人坦言,过去两年守住风控底线真的很难,压力主要来自同业。 “各家银行对彼此业务盯得很紧,内部检视压力挺大。不光我们,很多银行风险团队都会被检视人员问,你看某某行挣了几百亿,你们挣了多少亿,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人家发卡政策放松了,你们是不是也该松一松。” 他透露,信用卡业务突飞猛进的浦发银行是让他们倍感压力的银行之一。2017年浦发银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总收入487.51亿元,增速高达125%。2018年开年后仅用三个月,其信用卡营业收入就突破百亿,全年收入达552.78亿元。 “当时各家银行开会碰到浦发的同事,大家还会开玩笑跟他们说,你们害得我们被检视。”他回忆道,“从风险角度讲,就是你顶不顶得住同业压力。顶不住,就只好这么做,等过几年风险上升了再说。“ 2018年下半年开始,信用卡不良加速暴露。浦发银行2018年末信用卡不良率同比上升0.49个百分点,2019上半年较2018年末继续增长0.57个百分点,增速继续扩大。2019年上半年交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2.49%,比上年末突然大幅提升0.97个百分点。 上述风控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述不良率尚不能完全体现信用卡实际资产质量。“不良率跟每家银行核销有关,核销多一点,不良率的数字就好看一些。各家银行核销标准存在差异,但银行沉淀利润越高,就有更多空间提取拨备进行核销。 “但计提拨备会影响当期利润,我们私下了解到,有部分银行2018年或2019年上半年信用卡中心利润出现下滑。很有可能就是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应对资产恶化,拖累了利润,为前期激进做法付出了代价。”他补充道。 不良拐点在哪里 去年开始,行业已经关注到信用卡资产质量问题,少部分嗅觉灵敏的银行在2018年初就已采取管控措施。 “我们从2018年初开始控制发卡增速,是动手比较早的银行。行业普遍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初开始有动作,因此可以看到上半年各行发卡速度明显慢下来。”一位上市银行高管告诉记者。 近日有报道称,7月底监管召集部分银行分管管理层前往北京开会,要求银行控制信用卡业务,下半年不得新增规模,不得下发考核指标。 该高管表示,其所在银行并没有收到明确的窗口指导。“但监管开了好几次会都在强调,感觉信用卡风险在上升,总的来讲觉得发展激进了一些,所以特别强调各家银行要控制好风险,”他指出,“倒没有明说不能发展太快,但我们解读的话,或多或少有这个意思。” 当前信用卡风险政策调整主要围绕防范共债风险展开。一方面发卡端谨慎授信。某股份行信用卡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该行主要以低风险客群为准入对象,例如缴纳社保、公积金、个税和有房等优质职业客群。 界面新闻记者走访过程中,广发银行信用卡推销员工告诉记者,如果是工厂蓝领,即便工厂缴纳社保也比较难批下来,原因是蓝领换工作频率太高。 这与此前发卡大潮的情形形成对比。 刘正告诉界面新闻,他个人的第一张信用卡是邮储银行的,是2018年在贵人鸟工厂打工时办理的,当时银行办卡人员在工厂门口支起摊子免费办理。第二、第三张信用卡则是通过某个给银行导流的app办理,每张卡审批通过可获得一百元返现。 发卡端另一个重要举措是控制信用卡授信额度,严格执行“刚性扣减”。“刚性扣减”是指银行给信用卡持卡人授信额度时需扣除用户在其他银行已获得的额度,比如银行核定该用户授信额度是10万元,客户在其他银行已有6万元额度,则该银行最多只能给这位客户4万元额度。 “今年监管对‘刚性扣减’检查得非常严格,我们也在严格执行。”华南某股份行信用卡人士透露。 针对存量“共债客群”,各家银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循序渐进地降额。上述股份行信用卡人士表示,该行系统自动按规则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对预警的客户采取下调额度或限制交易,以控制并降低高风险客户占比。 信用卡不良拐点什么时候会出现? 该股份行信用卡人士表示,该行新发放业务的资产质量稳定向好,总体预计下半年信用卡不良新增将趋于平稳。 “我们动手比其他银行快了接近一年,内部定下的目标是今年三季度、四季度不良早期指标停止上升,甚至开始有一点下降。最近两个月这个指标已经在往下走了,但不排除会有反复,要持续6个月才能判断已经形成趋势。”上述上市银行高管透露。 他补充道:“行业不良拐点肯定比我们慢,具体时间很难讲。大家肯定都是在做控制,但不好说什么时候能够出头,因为经济大环境还不明朗。” 在业内人士看来,还有一个新的变量会影响信用卡不良生成。 9月2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支持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加大对网贷领域失信人的惩戒力度。 “大多数共债客群倾向于先还信用卡,尽量不让征信出现污点。现在将网贷平台和银行拉到同一水平线,就考验各家机构的催收水平,问题是银行催收手段较网贷平台相对温和,在催收上不占优势,对银行短期不良是个压力。”有业内人士表示。 但上述银行高管认为,网贷平台纳入征信重要意义体现在解决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有效防范多头借贷与共债风险。目前银行掌握网贷平台借贷数据是缺失的,除了央行征信中心、百行征信,还要需要向多家第三方平台购买数据。即便如此,也是盲人摸象,没有一家平台数据是完整的。” “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我们希望发卡审批时能借助完整数据看清客户的风险,最大程度降低逾期可能性。从源头把控住客户质量,而不是等客户逾期,再去头疼还款顺序问题。”他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