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快手科技的申购热度持续攀升,投资者的目光重新转回了港股新股市场。 其实,今年以来,自从一些在美上市的互联网龙头公司不断传出将回归港股进行二次上市的计划后,次新股板块就开始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有不少数量在去年四季度上市的次新股公司,其今年以来的累计升幅已超过50%,有两只次新股期间的累计升幅已成功实现翻一番以上。 国内领先的专业工业气体公司 上市后累计升幅逾140%持续引领次新股行情 其中之一,便是一家业内领先的专业工业气体公司CHINA GAS INDUSTRY INVESTMENT HOLDINGS CO. LTD.(港股上市名称CGII HLDGS,代码01940)。该公司上市之后从最低的1.45港元最高升至4.75港元,累计升幅逾140%。 (图片来源:富途牛牛) 经统计发现,该数据在众多港股次新股中排名相当靠前,这代表着该公司股价的良好表现,持续带旺了整个港股的次新股板块,因而逐渐受到市场的进一步关注和挖掘。 据了解,成立于2006年的CHINA GAS INDUSTRY INVESTMENT HOLDINGS CO. LTD.(中国工业气体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由河钢集团、中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创建的基金所控股,公司主要从事供应管道工业气体、供应液化工业气体及液化天然气相关业务,包括供应液化天然气及提供气体输送服务。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收益计,公司为京津冀区域第二大的工业气体供应商。 成功上市后的CGII HLDGS,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大的估值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离不开港股重启的牛市大背景,另一方面亦当然与公司所在赛道的未来发展前景、行业领先位置及公司较为稳定扎实的基本面密不可分。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究这些因素的同时,顺带思考一下该公司是否具备充足的成长能力,以及相关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首先,从行业竞争格局来入手。据招股书所示,CGII HLDGS为京津冀区域第二大的工业气体供应商,占据了约8.5%的市场份额,这些直观的数据也许不能完全展示出该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当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下图所示的公司A、公司C分别指的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气体和医疗气体以及相关服务的供应商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美国500强企业空气与化工产品公司的时候,难免会对公司认可度程度往上提升几分,说明了未来公司有机会受益于行业的“国产替代”等大趋势。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其次,我们看到京津冀区域的工业气体市场集中度其实并不高,从数量来看,京津冀区域工业气体行业有大约50到100家独立的工业气体供应商,而按2019年收入数据计算,前五大参与者合计约占据了33.3%的市场份额,按中长期来看,相比于成熟度较高的参与者数量较少的寡头垄断产业发展阶段,行业前五大参与者的市场份额占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京津冀区域是中国领先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我们知道钢铁行业是工业气体使用量最多的产业之一。在2019 年,京津冀区域钢铁总产量约占中国钢铁总产量四分之一,对应的,京津冀区域工业气体行业约占全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约17.3%。目前,中国钢铁业正面临转型,落后产能将被陆续关停,淘汰出市场,因而钢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会继续提升,钢铁业转型或深刻地影响工业气体市场走势。 总体来看,工业气体行业的集中度提升趋势将有机会跟随下游行业格局的变化而变化,于对不断变化的政策的适应能力较弱以及拥有相对狭窄的客户群的这类中小型公司可能受到严重影响,换而言之,领先的、排名靠前、综合实力更强的行业或区域龙头企业将有机会受益,市场份额或得到持续扩张。 未来,受到国家政策支持(指的是2015年公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京津冀区域产生的工业气体收入将受到该地区的下游需求所推动,预期于2024年收入将增加至约人民币384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8.5%,其中,独立供应商预期所获得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将会更高,达到10.7%。近年来,大型下游客户更愿意将工业气体生产业务外包给经验更加丰富和专业的独立供应商来操作,这股趋势目前正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因此,综合上述,作为京津冀区域工业气体行业专业、独立且领先的唯一国内上市公司——CGII HLDGS,其不但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在未来公司还可以有充足的市场空间获得成长,更可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与行业集中度提升等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有稳定的发展模式和扎实的基本面的CGII HLDGS 未来潜力释放的最大看点:开拓的特种气体目标市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CGII HLDGS主要经营管道工业气体及液化工业气体的供应,亦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液化天然气相关业务。其中,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空气分离装置生产的管道工业气体。管道工业气体的供应产生的收益分别占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益约66.4%、62.8%、71.4%及75.6%。 据招股书的资料显示,于往绩记录期内,该公司所有的管道工业气体供应收益均来自对河钢成员集团的成员公司的销售。目前公司已与河钢成员集团发展成互惠互利的战略关系,并成为其独家的管道工业气体供应商,因而公司的客户群就显得非常集中,集中度较高,2019年公司的五大客户占其收入高达87.8%,最大的客户则占其收入的83.6%。并且公司大部分的服务合同均被锁定在15-30年,所以我们才说公司拥有稳定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围绕着中国领先的钢铁生产商河钢成员集团的数家成员公司,对其提供工业气体及液化工业气体的供应,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及,其未来有望拓展更多的客户,不但在河钢集团内部,也在其他的行业,比如说类似化工、医疗、电子、高端制造等符合河北省和京津冀区域转型规划的产业当中找到更多的有代表性的客户群体。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除此之外,我们能较为清晰地看到,公司所拥有的稳定发展模式,正持续地为其基本面“添砖加瓦”。财务数据方面,2017至2019年期间,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0.27亿、11.46亿及13.05亿,复合年增长率达12.7%;毛利分别为1.68亿、2.19亿及2.82亿,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16.3%、19.1%、21.6%;纯利分别为7,999万、1.20亿、1.34亿,复合年增长率达29.8%,而对应的纯利率为7.8%、10.5%、10.3%;另外,不考虑上市费用等一次性支出的情况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公司盈利情况的经调整纯利分别为7,999万、1.22亿及1.54亿,复合年增长率则高达38.7%。 从这些数据来看,即使作为模式稳定的、拥有长期合约和长期客户群体的独家工业气体提供商,其依然可以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来持续改善盈利能力,通过开拓新产品、新业务来持续捕捉市场机会和提升盈利水平和能力。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7-2019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负债权益比率来看,前者约处于22-36%的区间,后者则约为12-19%区间水平,反映出较低的杠杆比率,表示财务风险和财务压力均较低。 总体上来说,这样的商业模式,无论在确定性和持续性上面均具备不断创造自由现金流的根基或优势。而稳定性强这是否代表着成长性不足,我们是并不认可这个观点的,我们反而对公司的潜力释放抱有更大的期待。 我们从招股书中找到公司的募资用途,超过90%的募集资金将计划用于中气投(唐山)厂房的发展采购及搬迁空气分离装置。公司亦在招股书清晰地表述过其未来的发展策略,其中之一就是其计划于中气投(唐山)厂房生产特种气体及混合惰性气体,以便于全面运作后开发该等新产品。 特种气体由于其高价值和化学性质,以气缸或杜瓦瓶交付给客户,距离对特种气体构成的限制较小。因此可使得公司有机会继续扩大潜在客户,打破地域限制,其可以就特种气体及混合惰性气体建立全国销售网络。特种气体及混合稀有气体的市价及利润率预期高于其他气体,这将帮助公司未来进一步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另外,我们也在招股书中发现,特种气体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行业的生产及制造过程之中,换而言之,中国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将给特种气体带来庞大的需求。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电子行业所用高纯度特种气体的工业化被列为连同大规模整合发展的主要特殊项目,这里可以看到特种气体的工业化方向是受到国家的政策鼓励和支持的。 去年美国政府在商业芯片采购方面不断打压中国,这将决定了中国日后定必将大力推动电子工业发展,尤其是芯片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众所周知,在研发制造芯片的过程中,特种气体的供给尤为重要,而中国在努力研发制造各种电子半导体以及智能产品的过程中,高质量、高纯度的特种气体是不可或缺的,预期将快速拉动整个特种气体的制造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同样给了具备领先的综合实力的工业气体生产商带来历史性机遇。CGII HLDGS集中优势所倾力募投押注的中气投(唐山)厂房,随着该厂房的产能和新品落地,将成为在以京津冀地区为大本营并拥有行业领先位置的CGII HLDGS,其未来有望通过成功辐射至长三角、珠三角等中国电子集群发展的各大基地,进而最终实现突围。 因此,持续开拓的特种气体目标市场空间和抢占在国内市场份额,这些都是CGII HLDGS未来发展及潜力持续释放的看点之一,值得投资者关注。
经济日报乌鲁木齐讯(记者马呈忠)日前,记者从新疆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2020年,新疆数字经济产值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 2020年,新疆出台5G基站直供电政策,建成5G基站6272个,覆盖全疆所有地级市;推动长城集团、中科曙光落地乌鲁木齐并建厂投产,带动乌鲁木齐信创基地加快建设。随着新疆数字经济快速壮大,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目前,新疆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新能源、油气开采、装备制造等20多个重点行业。同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疆企上云”企业达2万多家。 新疆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尼加提·司马义表示,新疆将以5G建设为牵引,统筹建设大数据中心,加强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数字产业链布局。
2020年工业利润实现增长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产业循环逐步畅通,市场需求持续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稳步提升。 一、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 企业利润逐季回升,单月连续7个月较快增长。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8%。生产和销售稳定恢复,为利润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分季度看,今年利润呈现“由负转正、逐季加快”的走势。受疫情严重冲击影响,一季度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6.7%,随着“六稳”“六保”任务不断落实落细,企业复工复产水平稳步提升,二季度利润增长4.8%,增速实现由负转正,三季度增速回升至15.9%,四季度进一步加速至20.8%。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1%,增速比11月加快4.6个百分点,继5月份实现月度增速由负转正后,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利润增长面超过六成,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分行业看,2020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利润比上年增长,比前三季度增加5个,其中15个行业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利润增长的行业面为63.4%。分门类看,2020年,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7.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6.5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5个百分点,拉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4个百分点;采矿业利润下降31.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5.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4.9%,增速加快2.3个百分点。 单位成本连续下降,盈利能力有所增强。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2.5万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89元,比上年下降0.11元,比前三季度下降0.35元。其中,四季度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52元,比三季度下降0.65元,连续两个季度同比、环比均下降。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月度营业收入利润率自5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同比提高。 企业亏损面逐季缩小,亏损程度不断减轻。20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7.3%,比3月末的34.8%大幅下降17.5个百分点,比6月末、9月末分别下降8.7和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虽比上年增长2.8%,但增亏幅度比前三季度减少15.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亏损额呈现“由升转降、降幅扩大”的走势。一、二季度亏损企业亏损额分别增长42.9%和13.1%,三季度转为下降21.4%,四季度亏损额进一步下降33.0%。 二、主要工业板块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装备制造业利润率先恢复且增长稳健。受益于环保标准切换、基建项目推进和宅经济带动,装备制造业盈利率先恢复,二季度利润增长实现由负转正,三、四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2020年,装备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0.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7个百分点,对制造业整体带动作用明显。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子等行业增长较快,全年利润分别增长13.0%、24.4%和17.2%;汽车和电气机械行业利润延续稳定增长,与前三季度相比向好态势进一步增强。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6.4%,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是利润增长最快的工业行业板块,自二季度增速转正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7.8%,比2019年提高1.9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工业利润结构的不断优化。 原材料制造业累计利润增长实现由负转正。随着上下游产业链逐步畅通,在国内市场需求回暖以及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在年初大幅下滑后快速修复、逐季改善。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原材料制造业利润连续两个季度较快增长,对全年利润增速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原材料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5%,1—11月份为下降1.7%,全年利润增长实现由负转正。其中,石油加工和钢铁行业累计利润降幅明显收窄,全年分别下降26.5%和7.5%,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9.7和11.2个百分点;化工行业累计利润增长20.9%,前三季度为下降17.7%;有色行业利润增长20.3%,增速进一步加快。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恢复不断巩固。2020年,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5.1%,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造纸和医药等疫情相关行业利润分别增长21.2%和12.8%,增速比前三季度分别加快7.9和4.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饮料茶、纺织等必需消费品行业利润延续稳定增长,增速在5%—10%之间;服装、皮革、化纤、文娱用品、家具制造等非必需消费品行业利润降幅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收窄。 三、各类市场主体利润改善 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利润全面提升。国有控股企业利润降幅明显收窄。2020年,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2.9%,但降幅较前三季度大幅收窄11.4个百分点,其中三、四两个季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私营企业利润增长由降转升。私营企业全年利润比上年增长3.1%,前三季度为下降0.5%。外资企业利润增长加快。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增长7.0%,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4.4个百分点,自二季度增速转正以来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0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定恢复,企业盈利实现了快速企稳、持续向好。同时也要看到,工业企业仍面临着应收账款较快增长、库存增加和现金流压力较大等问题。2021年,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不断巩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5%,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四季度,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5.0%,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8.4 %,比上年同期上升0.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4.3%,比上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 分主要行业看,四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2.6%,食品制造业为74.3%,纺织业为74.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71.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8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81.2%,通用设备制造业为80.8%,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9.8%,汽车制造业为8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8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80.8%。 2020年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四季度 全年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同期增减(百分点) 产能利用率(%) 比上年增减(百分点) 工业 78.0 0.5 74.5 -2.1 其中:采矿业 75.0 -0.1 72.2 -2.2 制造业 78.4 0.4 74.9 -2.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4.3 0.7 71.5 -0.6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72.6 1.1 69.8 -0.8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90.8 -0.9 90.1 -1.1 食品制造业 74.3 1.6 70.4 -2.5 纺织业 74.7 -4.9 73.1 -5.3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7.2 1.2 74.5 -0.7 医药制造业 78.5 2.1 75.0 -1.6 化学纤维制造业 84.5 0.8 80.5 -2.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1.1 -0.1 68.0 -2.3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2.0 1.8 78.8 -1.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81.2 1.7 78.5 -1.3 通用设备制造业 80.8 1.3 77.3 -1.3 专用设备制造业 79.8 -0.3 77.0 -1.8 汽车制造业 80.5 2.0 73.5 -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82.0 3.0 78.1 -1.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0.8 -1.8 77.7 -2.9 附注 1、指标解释 产能利用率:是指实际产出与生产能力(均以价值量计量)的比率。 企业的实际产出是指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总产值;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报告期内,在劳动力、原材料、燃料、运输等保证供给的情况下,生产设备(机械)保持正常运行,企业可实现的、并能长期维持的产品产出。 2、调查方法及范围 大中型企业全面调查,小微企业抽样调查,调查共涉及工业企业9万家左右。 小微企业按抽样方法推算总体,与大中型企业调查数据合成,计算出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 本调查按季进行,数据未经季节调整。 3、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3%(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较11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1.10%。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11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7%,增速与上月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加快0.7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股份制企业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5%;私营企业增长7.6%。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纺织业增长5.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7%,汽车制造业增长9.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8.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 分地区看,12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中部地区增长6.9%,西部地区增长4.5%,东北地区增长8.3%。 分产品看,12月份,612种产品中有417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2034万吨,同比增长12.8%;水泥21333万吨,增长6.3%;十种有色金属575万吨,增长8.6%;乙烯208万吨,增长11.3%;汽车280.4万辆,增长6.5%,其中,新能源汽车23.8万辆,增长55.6%;发电量7277亿千瓦时,增长9.1%;原油加工量6000万吨,增长2.1%。 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与上年同月持平;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75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5%。 2020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12月 1—12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7.3 … 2.8 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4.9 … 0.5 制造业 … 7.7 … 3.4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 … 13.1 … 7.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6.1 … 2.0 分经济类型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6.4 … 2.2 其中:股份制企业 … 7.0 … 3.0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8.5 … 2.4 其中:私营企业 … 7.6 … 3.7 主要行业增加值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5 … -1.5 食品制造业 … 2.4 … 1.5 纺织业 … 5.2 … 0.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7.5 … 3.4 医药制造业 … 16.9 … 5.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5.9 … 1.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7.5 … 2.8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0.7 … 6.7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3.8 … 2.5 金属制品业 … 13.0 … 5.2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1.1 … 5.1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7 … 6.3 汽车制造业 … 9.7 … 6.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8.7 … -0.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5.6 … 8.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11.4 … 7.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5.4 … 1.9 主要产品产量 布(亿米) 38 -4.3 371 -15.7 硫酸(折100%)(万吨) 801 6.3 8332 -1.2 烧碱(折100%)(万吨) 338 8.3 3643 5.7 乙烯(万吨) 208 11.3 2160 4.9 化学纤维(万吨) 604 12.2 6168 3.4 水泥(万吨) 21333 6.3 237691 1.6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8378 2.4 94572 1.3 生铁(万吨) 7422 5.4 88752 4.3 粗钢(万吨) 9125 7.7 105300 5.2 钢材(万吨) 12034 12.8 132489 7.7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575 8.6 6168 5.5 其中:原铝(电解铝)(万吨) 327 7.6 3708 4.9 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5 32.4 45 5.9 工业机器人(套) 29706 32.4 237068 19.1 汽车(万辆) 280.4 6.5 2462.5 -1.4 其中:轿车(万辆) 106.2 11.0 928.6 -8.3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万辆) 100.8 4.9 853.2 1.5 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 23.8 55.6 145.6 17.3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 1690 31.9 14168 30.3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 4465 42.3 37800 12.7 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 16496 -2.6 147193 -9.5 其中:智能手机(万台) 12355 6.2 110301 -5.0 集成电路(亿块) 276 20.8 2613 16.2 原煤(万吨) 35189 3.2 384374 0.9 焦炭(万吨) 3972 1.2 47116 0.0 原油(万吨) 1627 0.9 19492 1.6 原油加工量(万吨) 6000 2.1 67441 3.0 天然气(亿立方米) 187 13.7 1888 9.8 发电量(亿千瓦时) 7277 9.1 74170 2.7 火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5647 9.2 52799 1.2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764 11.3 12140 5.3 核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353 6.2 3663 5.1 风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409 7.1 4146 10.5 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104 8.9 1421 8.5 产品销售率(%) 98.4 0.0(百分点) 97.9 -0.1(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 12753 9.5 122796 -0.3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12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12月 0.60 2020年 1月 -2.32 2月 -24.01 3月 30.11 4月 1.89 5月 1.39 6月 1.37 7月 0.90 8月 1.08 9月 1.09 10月 0.79 11月 1.03 12月 1.10
[摘要]分地区看,12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中部地区增长6.9%,西部地区增长4.5%,东北地区增长8.3%。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3%(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较11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1.10%。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11月份加快2.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7%,增速与上月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加快0.7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股份制企业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5%;私营企业增长7.6%。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5%,纺织业增长5.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7%,汽车制造业增长9.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8.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 分地区看,12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中部地区增长6.9%,西部地区增长4.5%,东北地区增长8.3%。 分产品看,12月份,612种产品中有417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2034万吨,同比增长12.8%;水泥21333万吨,增长6.3%;十种有色金属575万吨,增长8.6%;乙烯208万吨,增长11.3%;汽车280.4万辆,增长6.5%,其中,新能源汽车23.8万辆,增长55.6%;发电量7277亿千瓦时,增长9.1%;原油加工量6000万吨,增长2.1%。 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与上年同月持平;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75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5%。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摘要]宁吉喆表示,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2012年突破50万亿元,2020年又突破100万亿元。20年内,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宏观调控成效显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好于预期。 以下为发布会要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2020年面对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国民经济在一季度下降后逐季恢复,您怎么样评价全年经济运行的表现?我们全年目标任务是否完成?谢谢。 宁吉喆: “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3月下旬,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4月中旬,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超过了90%。二季度GDP增长3.2%,由负转正。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全年经济增长2.3%,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1万亿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全球有18个,现在大多数国家的数据还没出来,根据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我们是唯一正增长的,也是全年唯一正增长的。2020年我国GDP达到101.6万亿元,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的大台阶。 二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贫困地区农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0年贫困人口较多的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七个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增速0.2-1.7个百分点。 三是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季度的经济增长指标恢复至常态水平,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全年就业物价预期目标较好完成,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5%,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国际收支总体改善,2020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21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086亿美元。单位GDP能耗实现了下降,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好于预期。 四是“六稳”“六保”落地显效。居民就业得到保障,12月份,全国25-59岁就业主体人口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7%,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这表明兜底保障的力度加大。市场主体活力增强,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4%,连续6个月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粮食能源供给增加,2020年粮食总产量13390亿斤,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比上年增长2.8%左右。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行业的增长面持续拓展,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比前三季度增加5个。基层运转得到较好维护,1-11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基层“三保”有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扶贫支出分别增长9.8%、9.5%、9.2%。 五是改革开放创造发展奇迹。多种所有制企业效益均得到改善。11月份,国有控股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6个月正增长。1-11月,外商及港澳台投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3%,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私营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8%,前三季度是下降0.5%,表明多种所有制工业企业效益全面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78%,比三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放管服”改革成效继续显现,1-11月,日均新设企业2.2万户,日均净增1.2万户。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快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4.3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8%。外贸外资增长好于预期,在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大幅萎缩的情况下,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9%。1-1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3%。 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突破,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第一批脱贫攻坚普查结果显示,138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得到保障。污染防治效果显著,2020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达87%,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成效,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五年超过6000万人,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障覆盖近10亿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2020年我国GDP已经超过100万亿元,对中国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哪些重要意义?谢谢。 宁吉喆: 这个题目很抓住要害。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第一,这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1.6万亿元人民币,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2012年突破了50万亿元,2020年又突破100万亿元。20年内,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成就举世瞩目。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第二,这标志着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过去一年持续涌现。“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开放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载人潜水艇“奋斗号”下潜突破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成功研制。“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5.5万公里,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2亿,均居世界第一。信息、商务、研发、营销等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这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挖掘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潜力。我国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中等收入群体也是世界最大的,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超过55万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也接近45万亿元,这将助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进一步发挥。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比较大,创新能力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需要艰苦奋斗,不懈努力。谢谢。 路透社记者: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12月份的增长也比较乏力,这是不是和疫情情况有关?请问2021年会出台哪些刺激消费的政策?2021年投资和出口的情况会如何?谢谢。 宁吉喆: 你及时阅读了数据,提出了问题。正像你所指出的,消费在经济当中起到基础的作用。过去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全年看仍然是负增长,但是三四季度已经转正,特别是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达到了4.6%,这个速度已经开始接近前几年的正常水平。12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略有一点波动,确实也是受到几个地方散发疫情的影响。但是从整个大势来看,我国消费在生产供给不断增强的同时,还是能够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从2021年的情况看,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因素是比较多的,我国经济有基础也有条件延续稳健复苏态势。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正在显现。 一是物质基础雄厚。目前我国农业基础地位是巩固的,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都超过1.3万亿斤。工业主导作用增强,工业增加值超过30万亿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保障作用增强。这是2021年我们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支持经济持续恢复,确保人民基本生活的强大物质基础。 二是产业体系完整。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一,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过去一年,面对疫情的冲击,产业体系显示出强大的组织调整能力和韧性。2021年,面临不确定性的考验,我国完整的生产协作体系和配套能力将会继续发挥有效作用。 三是市场空间广阔。我国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是明显的,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将拉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新的一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发展的立足之地和回旋空间。 四是科技实力强大,我国科技创新日趋活跃,研发投入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专利申请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们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无论是前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去年疫情冲击,这点都没有改变。产业的数字化、数字的产业化趋势明显,反过来也促进更多线上消费的实现。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五是人力资源丰富。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居世界前列,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近9亿,技能人才达到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也居世界首位。这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撑。 特别是党的坚强领导、显著的制度优势是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日臻成熟的经济治理能力,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成效的制胜法宝。 尽管近期一些地方疫情散发,但总的看,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的态势仍在持续,近期国内一些地方出现散发病例乃至局部聚集性疫情,这对经济持续恢复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你刚才讲12月份市场零售增速回落,也是一个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