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后退、转弯、装卸,一气呵成!在全球最大稀土矿——内蒙古包钢白云鄂博矿区的巨大矿坑里,高6.8米、载重170吨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自动穿梭。由中国移动联合包钢集团打造的这座“5G+智慧矿区”,每年节约人员、能源、耗材成本达3000万元,生产运营、调度的智能化管理,还可让矿区综合效益提升10%以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迈上新台阶。步入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总装车间,自动引导送货小车在整洁的装配线旁自动穿行。仪表板安装工位上,一台六轴机器人挥舞着“手臂”,通过视觉识别系统,将几十公斤重的仪表板总成灵巧地放入车内,螺栓随即自动拧紧,整个过程不到20秒,不仅比传统手工搬运安装更精准,用时也节省了一半。1400多台工业机器人以及众多人工智能装备的应用,让制造全过程实现了智能化和数字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好确保了产品品质。“2016年到2019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4.54万亿元增至31.71万亿元,年均增长5.9%,远高于同期世界工业2.9%的年均增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28.1%,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4G网络,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交易额均居世界首位。——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拥有“手”“脚”“眼睛”“大脑”的联想晨星工业机器人,自主移动到国产大飞机需要喷漆的零件处,将拍摄的3D视频通过5G网络发送到远端的设备上。操作人员戴上AR眼镜,根据感知信息,通过手柄对机器人下达控制指令。在完成复杂喷涂工作的同时,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检查喷涂质量……联想集团是我国5000多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中的一员。“从2016年起,我们开始分享自身智能化转型的经验和技术。”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说,截至目前,联想工业智能化平台已经帮助50余家中小型部件制造商进行智能化改造,还为多个行业的上百家大型制造企业提供数据智能解决方案。工信部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培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截至2020年9月底,建成超过7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到4000万套,工业APP超过35万个;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7%和72.1%。“目前我国已建成670多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辛国斌说,上述项目完成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4.9%,能源利用率提升19.8%,运营成本降低25.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5.5%。——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兴起,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登录云设计平台,输入所在城市和小区名字,通过全国房产户型大数据,一键生成户型三维立体图,即可根据用户需要智能设计家居产品,短短十几秒就能生成几十张效果图,供用户选择……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定制化服务已成为家具设计行业主流。“十三五”期间,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加速应用,探索形成了基于5G+AI的质量检测与控制、基于5G+AR/VR的人机交互与显示、基于区块链的制造资源组织等典型应用场景。“当前,融合应用已覆盖30余个重点行业,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有力推动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助推了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辛国斌说,“十三五”期间,我国初步形成了以1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重点、以100余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补充的制造业创新网络。2020年,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十四位,比2015年上升15位。(记者 王 政)《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5日 第 01 版)
2021年1月6日,伴随着打下第一根桩的机器轰鸣声,山河智能工业城三期项目正式宣布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5.1亿元,总规划用地426亩,预计在2022年全面达产后,山河工业城将实现产值超200亿元。 山河智能迎来了三期项目开工的“第一响”,也迎来了二期项目的顺利竣工。二期项目中的核心建筑为山河智能的总部大楼,是山河智能的“大脑”和“中枢”,三期项目建设则是山河智能下阶段加速发展的新引擎。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表示:“随着公司版图的不断扩大,业务辐射全球,这个‘中枢’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支撑山河实现业绩大增长、实现几百亿元产值的大载体。在工业城三期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打造智能化的生产业,采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山河智能工厂、产品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未来,山河智能将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构建一个智能、生态、共赢的产业集群和智能制造高地,助力山河智能向全球20强挺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山河智能提出了“三年200亿,五年再翻番,全球20强”的战略目标。三期项目建设将围绕高端负极材料、挖掘机、应急救援装备等领域展开,这三个领域也是山河智能未来的强势增长点,是山河智能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 山河智能的挖掘机产业在近年来一直呈上升的趋势。2020年12月25日,山河智能挖掘机经销商年会发布消息,截至2020年11月,山河智能挖掘机销量增速同比超过50%,大幅领先行业平均增速。为了巩固这一发展势头,早日实现挺进“万台俱乐部”的阶段性目标,在工业城三期项目的规划中挖掘机智能制造产房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伴随着三期项目的推进,挖掘机的产能将获得成倍扩张。三期项目现场负责人表示:“目前,项目已进入启动和基础施工阶段。项目整体建设工作将持续2年多时间。三期项目将采取分步建设分步投产策略,争取早日按计划投产。”
12月27日,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包钢股份申报的“1280MPa贝马复相贝氏体钢轨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中国工业大奖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历届获奖企业和项目都代表当时我国工业发展的巅峰水平。本届评选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牵头组织14家单位主办,授予16家企业、14个项目中国工业大奖,12家企业、21个项目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14家企业、16个项目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获奖企业和项目在自主创新、高端引领、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特别在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和瓶颈问题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成果,在转型升级、质量品牌、绿色发展、环境友好、开放合作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引领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280MPa贝马复相贝氏体钢轨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在国铁集团支持下,由包钢股份、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特冶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院校共同研发,融合材料学、冶金学、材料成型与控制、计算机仿真模拟、焊接综合技术等多学科研究,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280MPa贝马复相贝氏体热轧钢轨产品。项目形成贝氏体钢轨成套集成技术,制定国际首个贝氏体钢轨技术条件,带动铁路道岔及正线钢轨使用安全性提升,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实现行业安全、节能、绿色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走中国特色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典范。 项目产品在道岔应用、正线轨应用方面取得成功。以其为原料制造的组合辙叉及尖轨等在朔黄线、大秦线、石太线等铁路线铺设运行,使用寿命为高锰钢辙叉的3至4倍,实现道岔产品的升级换代;百米75kg/m1280MPa贝氏体热轧钢轨在大秦线实现国内首次试铺,累计通过总重超过6亿吨,以优异的强韧匹配特性得到用户认可。 2009年至今,包钢股份已陆续开发出9种规格全系列贝氏体钢轨。包钢股份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强韧性贝马复相贝氏体钢轨关键技术研究”正在攻关中,将开发更高强度的1380MPa级贝马复相贝氏体热处理钢轨,扩大品种系列,满足用户更高端需求。
12月24日,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召开。会议总结2020年及“十三五”交通运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工作,强调2021年要重点做好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当好先行等12个方面的工作,为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前列好了规划蓝图,布局良好开端。 国内基建高端装备龙头企业 中铁工业营收订单双增长 轨道交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工程机械的发展推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作为国内基建高端装备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中铁工业的发展轨迹也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公开资料显示,中铁工业(SH.600528)是专业从事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和综合服务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隶属于世界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业务范围涵盖隧道掘进设备、铁路道岔、钢桥梁、大型铁路施工机械以及新型轨道交通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和技术服务等。 值得关注的是,中铁工业2020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02亿元,同比增长18.68%;归母净利润14.03亿元,同比增长10.77%。此外,据此前中铁工业披露的重大合同签约公告显示,2020年1-9月,中铁工业完成新签合同额309.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26%。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新签合同额106.79亿元,同比增长49.7%。 营收订单双增长,作为盾构机、道岔、桥梁钢结构龙头企业,中铁工业高端产品盾构机明显直接受益于地铁建设重启及加快,同时川藏铁路建设明显加快,水利水电项目又有新突破。2020年9月底,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中铁工业作为川藏铁路采用的极端装备的研制主体,有望从中深度受益。同时国家基建建设力度的加大,也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装备需求。 行业空间彻底打开 中铁工业把握时代机遇受益行业发展 近日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中再度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正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国家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轨道交通行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叠加“一带一路”推动,盾构机海外需求将快速增长,公司所处行业空间彻底打开。中铁工业从中深度受益,新签订单保持持续增长,业绩也得以实现不断上升。 把握时代机遇,中铁工业注重业务技术发展,不断寻求技术突破。作为基建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铁工业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一次次挑战基建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难题,用改革创新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据悉,中铁工业隧道掘进装备进入采矿、水利等新领域,盾构机产销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钢结构产量突破110万吨并完成海外落地建厂,桥梁钢结构制造成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内最大、最先进重载高锰钢辙叉基地投入生产,工程服务业绩快速增长,环保产业PPP项目落地…… 招商证券此前研究报告指出,受益于基建发力,中铁工业新签订单持续增长,在手订单保障未来业绩,水灾等重建项目提供新增量,业绩有望加速。
12月29日,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创电气”)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代码为688698。 对于伟创电气的成功上市,财富书坊创始人周锡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近年来业绩稳健,成功上市后有利于公司缓解流动性资金,充裕的资金能提升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同时有利于公司战略扩张,进一步整体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经营实力和盈利水平,未来其发展之路或将进入加速期。” 主营业务发展稳健 伟创电气成立于2013年10月,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变频器、伺服系统与运动控制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6.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权益3.3亿元。 本次伟创电气发行45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8亿元,其中3.63亿元拟投入募投项目,分别用于苏州二期变频器及伺服系统自动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苏州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募投项目的27.54%。 伟创电气方面表示:“上述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实力,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伟创电气一直专注于电气传动与工业控制领域,公司的变频器、伺服系统与运动控制器功率范围广,覆盖行业广泛,是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重要的供应商。2017至2019年,公司低压变频器市场份额由1.61%增长至1.80%,伺服系统市场份额由0.19%增长至0.55%。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23亿元、3.57亿元、4.46亿元及4.19亿元;净利润0.32亿元、0.35亿元、0.58亿元及0.7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伟创电气保持强劲的研发力度,不断研制成功并推出功能更强、质量更优和效率更高的新产品。2017年度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分别为10.48%、10.29%、9.63%和7.32%。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伟创电气已获授权专利共计100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 “伟创电气此次成功上市,意味着A股市场即将增添一家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受限于公司营业收入的规模,公司技术研发投入与同行相比不算太高,本次募资有利于公司加快生产服务能力及研发能力的提升,加速新产品开发进度。”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记者表示。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工业自动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起步的,从发展路径上看,大部分企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和各种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也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与外商合作合资生产工控自动化产品。 据IHSMarkit统计,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实践,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2019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产品+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865亿元,同比增长1.9%。伴随供给侧改革进入后周期,预计2020年之后市场需求将逐步回调企稳,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87亿元。 谈及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前景,周锡冰向记者说道:“随着5G的普及,物联网技术将推动工业自动化的转型和升级,由此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这将体现在,人工成本上涨,迫使无人化工厂的工业自动化需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反哺工业自动化;规模化制造趋势和高效率需要工业自动化技术;工业智能化的到来,也让工业自动化如虎添翼等。” “长远来看,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几乎遍及所有工业领域,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均需要大量工业自动化系统。”张孝荣向记者说道:“但是,目前市场上品种繁多,竞争激烈,尤其是国内企业限于自身能力,处于中低端市场。在高端产品的关键技术研发制造上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可谓是发展前景广阔,发展道路艰难。” 基于目前的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伟创电气表示,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约为5.35亿元至5.51亿元,同比增长19.91%至23.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约为0.83亿元至0.85亿元,同比增长43.86%至48.11%。
2020年12月29日,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伟创电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锣上市,股票简称:伟创电气,股票代码:688698。伟创电气此次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未来发展之路将进入加速期。伟创电气在上交所敲锣上市据了解,伟创电气成立于2013年10月,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变频器、伺服系统与运动控制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伟创电气已获授权专利共计100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本次伟创电气发行45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8,375万元,其中36,309.86万元拟投入募投项目,分别用于苏州二期变频器及伺服系统自动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苏州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募投项目的27.54%。上述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实力,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营业务稳步提升公司主要从事变频器、伺服系统与运动控制器等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为制造业自动化设备生产商及其下游制造工厂提供工控产品实现收入及盈利。凭借自身较强的竞争优势,2017年至2020年6月,伟创电气营业收入分别为3.23亿元、3.57亿元、4.46亿元及2.62亿;净利润分别为0.32亿元、0.35亿元、0.58亿元及0.51亿元。伟创电气此次成功上市,意味着A股市场即将增添一家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募投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利于加快公司生产服务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保持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整体提升公司的竞争能力、经营实力和盈利水平。行业前景广阔我国工业自动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起步的,从发展路径上看,大部分企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和各种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也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引进国外技术,与外商合作合资生产工控自动化产品。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实践,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 2019 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产品+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865亿元,同比增长1.9%。伴随供给侧改革进入后周期,预计2020年之后市场需求将逐步回调企稳,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87亿元。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几乎遍及所有工业领域,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均需要大量工业自动化系统,市场潜力巨大。伟创电气正以前瞻性的思维和视角,密切关注国内外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发展最新动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经营理念做大做强变频器、伺服系统与运动控制器和智能物联网等核心业务,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好产品、好服务,通过自身努力,为促进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12月27日,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在北京揭晓,全国一批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工业企业和项目受到表彰。来自江苏省常州市的中天钢铁集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该市江苏武进不锈(603878)股份有限公司获提名奖。至此,常州拥有四项中国工业大奖和三项提名奖,成为全国地级市中获奖最多的城市。 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被称为工业领域的“奥斯卡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常州今年成为唯一一个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地级市。 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吴冬华表示:“常州市有强劲、厚实的制造业基础,当地企业家精神也体现得非常明显,这些企业家个个都精神抖擞、奋发有为的。他们深知,大奖的争创不仅能够使企业更加高质量地发展,而且能够带动常州市以及江苏省的工业高质量发展。” 本届中国工业大奖共产生企业奖16个、项目奖14个;提名奖企业14家、项目16个。同批入选的企业和项目还有科大讯飞(002230)、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等“中国制造”和“单项冠军”。 江苏省常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顾森贤表示:“中国工业大奖,是衡量一个城市工业的最高标杆,用标杆这种精神引领常州整个工业的发展,梳理出解决‘卡脖子’、进口替代,包括这个领域当中最有先进代表元素的这样的企业。” 事实上,仅今年上半年,中天钢铁集团就研发新品37项,提前布局了“5G+工业互联网”建设,总投资1000亿元的绿色精品钢示范工程也于今年8月开工。 中天钢铁集团副总裁李军表示:“对我们多年来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履行工业脊梁使命的认可。只有钢铁强,我们的工业基础才强,我们国家才有综合竞争力,这就是我们坚持创业发展、创新发展的不懈动力。” 近年来,围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等,常州全力打造升级版工业明星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产业全国领先,拥有200多个国内外“隐形冠军”,100多个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凭借对智能制造的执念,今年1到11月,常州工业经济逆风飞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3%。 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表示:“制造业比重大的地区,同样可以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关键是制造业的水平要比其他地方的要高。由制造大市变成制造强市,必须要突出的是信息化和智能化,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常州的产业实际上已经脱胎换骨。” 据悉,近日发布的全国先进制造业50强城市榜单中,常州排名从去年的23位上升到17位。面向“十四五”,常州已提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着力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李昌桂 吴文龙 朱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