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增速与9月份持平。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78%。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 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增速较9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7.5%,回落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回落0.5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10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0%;私营企业增长8.2%。 分行业看,10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4.8%,纺织业增长9.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0%,汽车制造业增长14.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0.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7.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 分地区看,10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7.6%,中部地区增长7.0%,西部地区增长6.1%,东北地区增长5.9%。 分产品看,10月份,612产品中有427种产品同比增长。钢材11848万吨,同比增长14.2%;水泥24100万吨,增长9.6%;十种有色金属545万吨,增长9.0%;乙烯202万吨,增长16.5%;汽车248.1万辆,增长11.1%,其中,新能源汽车16.5万辆,增长94.1%;发电量6094亿千瓦时,增长4.6%;原油加工量5982万吨,增长2.6%。 10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4%,较上年同月上升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26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3%。 2020年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10月 1—10月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同比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6.9 … 1.8 分三大门类 采矿业 … 3.5 … -0.2 制造业 … 7.5 … 2.4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 … 6.3 … 5.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0 … 1.1 分经济类型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5.4 … 1.4 其中:股份制企业 … 6.9 … 2.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7.0 … 1.0 其中:私营企业 … 8.2 … 2.8 主要行业增加值 农副食品加工业 … 4.8 … -2.5 食品制造业 … 5.1 … 1.3 纺织业 … 9.5 … -0.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8.8 … 2.3 医药制造业 … 8.2 … 3.5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1.5 … 0.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9.3 … 1.7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1.2 … 5.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7 … 2.2 金属制品业 … 14.1 … 3.1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3.1 … 3.7 专用设备制造业 … 8.0 … 5.4 汽车制造业 … 14.7 … 5.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0.7 … -1.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7.6 … 7.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5.0 … 6.9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3.6 … 1.2 主要产品产量 布(亿米) 35 -0.6 299 -18.5 硫酸(折100%)(万吨) 722 2.1 6796 -3.0 烧碱(折100%)(万吨) 316 11.2 2948 3.1 乙烯(万吨) 202 16.5 1749 2.8 化学纤维(万吨) 561 3.7 4985 0.3 水泥(万吨) 24100 9.6 191988 0.4 平板玻璃(万重量箱) 8096 1.7 77798 0.5 生铁(万吨) 7617 9.4 74170 4.3 粗钢(万吨) 9220 12.7 87393 5.5 钢材(万吨) 11848 14.2 108328 6.5 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545 9.0 5069 4.3 其中:原铝(电解铝)(万吨) 320 9.7 3063 3.5 金属切削机床(万台) 4 29.0 36 0.6 工业机器人(套) 21467 38.5 183447 21.0 汽车(万辆) 248.1 11.1 1897.9 -4.1 其中:轿车(万辆) 96.4 7.5 718.1 -12.4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万辆) 88.5 12.3 651.6 -0.2 其中:新能源汽车(万辆) 16.5 94.1 93.7 -2.8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 1528 86.0 10889 28.7 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 3946 28.0 29539 8.3 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 13101 -10.7 114590 -5.9 其中:智能手机(万台) 9603 -5.4 85450 2.6 集成电路(亿块) 273 20.4 2114 15.5 原煤(万吨) 33663 1.4 312743 0.1 焦炭(万吨) 4000 2.2 39099 -0.7 原油(万吨) 1641 1.4 16266 1.7 原油加工量(万吨) 5982 2.6 55518 2.9 天然气(亿立方米) 163 11.9 1534 9.0 发电量(亿千瓦时) 6094 4.6 60288 1.4 火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3991 -1.5 42333 -0.4 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1349 25.4 10444 4.2 核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287 -0.3 2987 5.7 风力发电量(亿千瓦时) 351 14.7 3327 10.5 太阳能发电量(亿千瓦时) 116 8.1 1196 7.9 产品销售率(%) 98.4 0.8(百分点) 97.7 -0.4(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亿元) 11268 4.3 97872 -2.2 附注 1、指标解释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交给外贸部门出口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一)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调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生产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具体请参见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10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月份 环比增速(%) 2019年 10月 0.38 11月 0.86 12月 0.62 2020年 1月 -2.39 2月 -23.95 3月 30.23 4月 1.96 5月 1.36 6月 1.37 7月 0.96 8月 1.07 9月 1.15 10月 0.78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贵阳11月17日讯 据贵州省统计局消息,10月份,为进一步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贵州省研究推进十大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夯实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基础。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继续扩大生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工业生产平稳回升 今年以来,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八个月实现正增长,整体呈现平稳回升态势。其中,10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7.2%,为4月份以来当月最高增速,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1-10月份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3.3%,增速逐月攀升,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1.5个、0.6个百分点。 新增企业拉动明显 贵州省加快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攻坚行动,支持新建项目快速投产达产,积极推进上规入统,切实发挥新入统企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10月份,全省新增上规入库工业企业55家,比上月增加2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3家。10月份新增企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当月增加值增长贡献率7.5%,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5个百分点;1-10月份对全省累计增加值增长贡献率8.0%,拉动增长0.3个百分点。 特色产业增长强劲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贵州省紧紧围绕蔬菜、辣椒、茶叶等十二大特色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积极贯彻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农副食品加工强势增长。10月份,贵州省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增速比上月大幅提高10.2个百分点,为今年当月最高增速。分行业看,蔬菜加菌类水果和坚果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6%,饲料加工增长28.0%,屠宰和肉类加工业增长4.7%;分产品看,冷冻蔬菜、饲料和熟肉制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9.7%、31.4%和3.9%。 精制茶加工增势迅猛。贵州省克服疫情影响,抢抓茶叶采摘、生产和销售,茶产业实现稳定发展。全省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业在4月份即实现增加值当月增速扭负为正,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10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9.9%。其中,茶叶产量1871.5吨,同比增长1.7%。 传统行业支撑有力 10月份,贵州省酒、煤炭、基础材料等传统行业保持平稳增长,成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稳回升的坚实基础。 酒饮料行业稳健运行。酒饮料行业作为全省第一大工业行业,10月份增加值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占比近三成,是全省工业经济“稳”的重要基石。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酒饮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36.6%。其中,白酒产量2.3万千升,同比增长3.6%。 煤炭开采明显好转。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煤炭开采业增加值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5.2%,增加值同比增长12.5%,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其中,原煤产量1148.93万吨,同比增长10.8%。 基础材料稳中有升。受基建投资项目拉动,基础材料制造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钢铁行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21.2%,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4个百分点;有色冶炼增长16.6%,拉动增长0.6个百分点;建材增加值增长8.3%,增速为本年来当月最高,拉动增长0.6个百分点。其中,钢材、氧化铝、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增长9.4%、1.6%和5.4%。 装备制造业带动增强 装备制造业增长加快,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品产量明显增加。10月份,贵州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继续保持下半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1-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3%,累计增速首次扭负为正。 汽车制造延续高速运行态势。下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增速始终在45%以上,主要产品产量大幅提升。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1%,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汽车产量0.84万辆,同比增长118.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0.46万辆,为本年新增产品。 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快速增长。全省规模以上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从8月份起连续三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4%,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拉动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电动机22.1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8.3%;钢丝绳1.05万吨,增长18.0%;钢绞线2.07万吨,增长32.7%。
在11月2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赵泽良表示,将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网络强国建设任务,做好顶层规划,从顶层上设计我国网络安全工作、信息化工作、网络空间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同时推进互联网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卫星互联网、量子计算、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多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各个方面。 作为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互联网也迎来更多支持举措。以浙江为例,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透露,预计到年底,浙江全省“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将连接工业设备5000万台,服务工业企业将超过10万家,开发集成工业APP超3万款,尤其是基于浙江中小企业众多、产业集群发达的特点,探索形成的“平台赋能服务商、服务商服务中小企业”的业务模式,成倍放大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能力,大规模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浙江将充分发挥杭州技术创新应用活跃、宁波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努力推动形成杭甬双核机制、全省协同共进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力争建设成为工业互联网的国家示范区。”朱国贤说。 当天会上还透露,以“数字赋能 共创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将于11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同期,还将举办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等活动。 “今年以来,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深刻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秉持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努力推动全球网络空间向更加包容、平衡、共赢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赵泽良表示,论坛将持续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秉持开放、平等、互信、共赢理念,促进全球数字赋能与经济复苏,携手各方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郭倩)
中证网讯(记者倪铭娅)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10月27日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产需求逐步恢复,产业循环持续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稳步回升。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3665.0亿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1—8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利润增长15.9%,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1.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逐季回升。 朱虹表示,企业盈利状况逐季好转。一是生产销售快速恢复,利润逐季好转。受益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工业企业生产销售迅速恢复、稳健增长,供需关系持续改善。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营业收入增长4.8%,均呈逐季回升态势。在收入稳步回升的带动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一季度下降36.7%,到二季度增长4.8%,再到三季度加快回升至15.9%,呈现 “由降转升、增长加快”的走势。 二是利润增长的行业增多,重点行业拉动明显。三季度,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比二季度增加6个;其中24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两位数。新增利润最多的行业主要是:汽车制造业增长53.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2.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9.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6.8%,这六个行业合计拉动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0个百分点。 三是单位成本下降,盈利能力增强。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比二季度下降0.71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53元,有效缓解了上半年成本大幅上升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压力。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提高0.64个百分点,在二季度同比由降转升的基础上提升幅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亏损面缩小。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21.4%,二季度为增长13.1%。9月末,企业亏损面比6月末下降3.9个百分点。
天眼查App显示,10月28日,震坤行工业超市(上海)有限公司(下称“震坤行工业超市”)获得3.15亿美元E轮股权融资,这也是迄今中国工业用品领域最大一笔单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云锋基金领投,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投海外联合领投,普洛斯建发基金、建发新兴投资跟投,老股东钟鼎资本、元生资本、腾讯、老虎基金、经纬中国、君联资本、同创伟业持续跟投,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据了解,震坤行工业超市是一个一站式MRO工业用品采购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设备维护、修理和运行等工业用品采购服务,经营包括30多万种工厂使用的备品备件、辅料和易耗品。通过建立区域总仓、区域服务中心,利用在线智能仓储、智能小仓库为用户实现零库存管理。 云锋基金成立于2010年初,是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的名字命名而成,并联合一批行业领袖、成功企业家和成功创业者共同发起创立的私募基金。目前云锋基金旗下拥有多支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和专项基金。云锋基金主要涉足互联网、医疗、大文娱、金融、物流与消费等领域。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数据显示,我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产业循环持续改善,工业企业利润稳步回升。其中,三季度利润增长15.9%,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1.1个百分点。利润增长的行业显著增多,24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两位数,装备制造领域汽车、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拉动明显。 行业利润逐季好转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总体来看,受益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正快速恢复。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营业收入增长4.8%,均呈逐季回升态势。在收入稳步回升的带动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一季度下降36.7%,到二季度增长4.8%,再到三季度加快回升至15.9%,呈现“由降转升、增长加快”的走势。 三季度以来,多个行业景气度明显回升,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企业亏损额也大幅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21.4%,二季度为增长13.1%。9月末,企业亏损面比6月末下降3.9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将实现小幅正增长。景气行业数量持续增加,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在三季度表现亮眼,带动整体制造业累计利润如期转正。 具体来看,三季度在31个利润同比增加的行业中,24个行业利润增速超过两位数。其中,新增利润最多的行业主要是:汽车制造业增长53.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2.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9.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6.8%,这六个行业合计拉动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0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景气持续机构看好汽车、工程机械 受益于环保标准切换、基建项目加快推进以及促消费等多项政策扶持,装备制造业二季度以来表现持续向好。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5%。其中,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当季分别增长26.0%、28.2%和63.5%,三季度均继续保持20%以上较快增长。 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17.4%。其中,乘用车销量实现自5月以来第5个月度正增长。此外,今年前9月重卡整体市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39%,4月-9月更实现了“六连涨”。 浙商证券分析师王敬认为,乘用车销量连续三个月双位数增长,三四五线城市需求已经恢复,行业需求全面回暖,预计四季度乘用车销量有望同比增长10%以上,2021年全年销量增速有望达到12%-15%。中银证券也指出,随着各地利好政策延续,基建带动工程车等需求回升,预计10月汽车销量持续向好,并有望迎来持续2-3年的上行周期。 利润增速居前的机械设备领域也被持续看好。汽车及3C制造业的恢复有望提升制造企业的扩产意愿,拉动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为23194套,同比大幅增长51.4%,增速创2018年以来新高。万联证券认为,长期来看,产业升级叠加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大,工业机器人向一般工业领域渗透,产业链迎来国产化良机。 基本面强劲的工程机械行业业绩也非常抢眼。2020年前9个月,国内基建、新能源等下游行业需求保持高景气,行业呈现“旺季延后、淡季不淡”的特征。9月挖掘机和叉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65%和72%,持续超预期。即将披露三季报业绩的中联重科表示,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5亿-58亿元,同比增长58%-67%。国内叉车龙头制造商杭叉集团三季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2.08亿元,同比增长21.61%;归母净利润6.27亿元,同比增长31.06%。 太平洋证券表示,目前工程机械基本面依然强劲,预计10月份挖掘机销售同比增长50%以上,四季度仍然高增长。行业销售数据依旧强劲背景下,持续看好业绩超预期的龙头企业。(韦夏怡 班娟娟)
10月28日,震坤行工业超市(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震坤行工业超市)宣布获得3.15亿美元E轮股权融资,是迄今工业用品领域最大一笔单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云锋基金领投,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国调基金”)、中投海外联合领投,普洛斯建发基金、建发新兴投资跟投,老股东钟鼎资本、元生资本、腾讯、老虎基金、经纬中国、君联资本、同创伟业持续跟投,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本次融资代表多家顶尖金融投资机构、产业投资者对震坤行工业超市增长潜力及市场价值的高度认可。截至目前,震坤行工业超市已累计融资超45亿元人民币。 作为数字化的工业用品服务平台,震坤行工业超市专注于中国企业的工业用品采购市场,包括工业辅料、易耗品和备品备件等。通过全链条数字化改造能力,重构中国传统工业用品采购渠道。主要体现为交易平台、数字化工具、智能化服务走向融合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为工业用品领域提供综合整体的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成为中国工业用品行业中业务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龙头企业。 据悉,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持续的市场、品类和服务拓展,技术研发和团队建设。基于提升纵深产业链的服务能力,拓展上下游及服务场景,不断筑高竞争壁垒,打造“自营+第三方”的平台型组织。 震坤行工业超市董事长兼CEO陈龙表示:“感谢本轮云锋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投海外、普洛斯建发基金、建发新兴投资及老投资人对公司的大力支持及信任。更多资金的注入,为震坤行工业超市长期构建数字化的工业用品服务平台提供保障。震坤行工业超市致力于成为平台型生态型企业,将持续发力提升数字化及供应链能力,成为工业用品行业的‘基础设施’,服务好每一位合作伙伴。同时继续专注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助力企业实现高效、透明、协同的工业用品采购。” 本轮领投方云锋基金合伙人李娜表示:“云锋基金长期关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投资机会。在万亿规模的工业用品行业,存在巨大的产业效率提升空间。震坤行工业超市是国内领先的工业用品B2B服务平台,陈龙先生带领的管理团队在制造业深耕多年,并对行业未来的趋势有深刻洞察;我们相信公司将通过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赋能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贡献重要力量。云锋基金将秉持企业家精神,以独特的生态优势持续陪伴并支持优秀的企业,与企业家共同成长,共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