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不少人已开始准备年货。其中,最令人关心的就是快递发货到哪天、春节期间快递服务如何、服务是否有保障。 “我们春节期间不打烊。”圆通速递的回复无疑给消费者吃了颗定心丸。近日,圆通快递官网发布公告称,2021年春节期间,圆通将时效保障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国209个城市,全国省会城市全覆盖。顺丰速运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节期间会安排部分网点进行值班。一二线城市可以保证正常收寄,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员较少,寄递时效性会相对弱一点。 1月2日,顺丰航空第62架全货机平稳飞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正式向机队报到,随后将投入航线运营。 据了解,顺丰航空是目前国内运营全货机数量最多的货运航空公司,随着新运力的加入,顺丰航空的航空物流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申通快递也在官网发布了2021年“过年不打烊”公告。据公告,申通在2月4日至2月19日期间,将持续提供寄递服务。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12日(农历正月初一)的服务时间会酌情调整。 韵达快递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从2月4日至2月19日,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寄递服务。中通、百世、德邦等多家公司也相继表示,在春节期间均不停运。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因素,河北省部分地区邮政快递业务的揽收与运递服务受到了一定影响。根据河北省石家庄邮政管理局的数据统计,截至1月7日上午9时,石家庄正常营业的快递网点有214个,已参加核酸检测合格在岗的快递小哥有1100多人。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1月8日,河北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交通检疫组印发了《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市和邢台市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工作邮政快递方案》,确保邮政快递业疫情期间正常服务运行。 据河北省石家庄市邮政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刘媛介绍,在做好在岗快递小哥防护的同时,各寄递企业必须在分拨中心、网点每4小时至6小时对快件进行一次消杀,尤其是对国际件、中高风险地区来件全面消杀,增加消杀频次。
元旦春节猪肉、蔬菜、水果涨价吗?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预计农产品总体价格将呈季节性波动上涨走势,但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城乡居民碗里不会缺粮缺油,也不会缺肉少菜。 农业农村部今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及元旦春节期间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生产形势。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介绍,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充足、市场运行基本正常。其中,粮食价格在连续多年低迷后恢复性上涨,玉米价格前期涨幅较大,近期随着上市量增加,价格有所企稳,稻谷、小麦价格小幅上涨后保持稳定;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猪肉价格连续3个月下跌,近期受需求拉动小幅反弹,禽肉禽蛋价格低位运行;蔬菜、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基本符合常年规律,葱、姜等个别小宗品种涨幅较大,但蔬菜供给总体是有保障的。 进入元旦春节这样的传统消费旺季,“米袋子”市场具体供应形势如何?唐珂表示,近年来我国粮价持续低位运行,今年受疫情、灾情及资本炒作等影响,部分品种价格呈阶段性恢复上涨走势,但总体仍然保持基本稳定。随着秋粮丰收上市,稻谷粮源供给充足,南方的籼稻、籼米价格稳中偏强,北方的梗稻、梗米相对偏弱。从小麦的价格来看,是小幅上涨后企稳。今年我国小麦、稻谷产量均稳中有增,库存依然处于历史高位,预计后期口粮总体价格将继续以稳为主。
据宁波舟山港生产快报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0.3万标准箱,同比去年春节增长29%。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宁波舟山港多措并举确保物流链畅通的强力支撑。 春节前夕,受周边进出口企业订单充足、急需出口货物储备较多、航运企业运力投入增加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宁波舟山港今年节前出货量较往年出现明显增长,给港口顺畅生产带来了不小压力。对此,宁波舟山港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春节生产目标,提前布局、多措并举,扎扎实实打好春节港口生产攻坚战。 对外,宁波舟山港一方面积极对接上级政府和口岸单位,全力落实相关空箱优惠政策,为宁波舟山港腹地外贸企业提前争取到了近20万标准箱的空箱,缓解宁波出口企业缺箱情况,有效避免了出口货物集中拥堵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密切与船公司交流,通过提前调整航线,较好地缓解大船紧密到港压力,降低大型船舶的待港时间;优化中转路径,减少了国际中转箱在港区码头间的转码头业务,进一步提高了国际中转的效率。 对内,宁波舟山港依托数字化手段,在梅东公司实现“边卸边提+车船直提”的作业模式,通过船代、船公司、外堆场的紧密配合,缩短整体通关时间,使进口空箱第一时间被安排提运出港,降低了场地堆存压力;运用大数据资源,打通集装箱信息互联互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了集装箱进出口业务全程操作无纸化、物流节点可视化、数据信息透明化,提升集卡车辆全程重载率和码头运转效率。 此外,宁波舟山港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倡议和要求,通过线下“家访”,线上视频“喊话”的方式,耐心细致做好返乡员工的思想工作,鼓励员工留甬,确保了春节期间生产能力保持高位运行。
记者日前从苏宁了解到,全国超8000家苏宁零售云门店春节假期“不打烊”,家电3C产品销售火爆。围绕乡镇零售云的发展,2021年零售云计划新增4000家门店,打造涵盖线下零售云电器店、苏宁小店和苏宁有货在内的零售云子集团。 据部分零售云加盟老板介绍,春节假期前几天,当地很多店面没有开门营业,零售云不仅在直播和社群化服务上,符合本地人社交习惯,商品也更丰富,再加上配送安装跟得上,销售有了很大提高。 据悉,借助年货节和春节假期的热销,苏宁零售云一季度的新增目标定为600家。此前零售云门店曾创下“18个月连开3650店”的记录。
2021年春节假期画上句号,不少消费者忙着在社交平台晒出“消费清单”,部分小微企业则亮出数据喜人的春节“收入清单”。 小微企业春节收入情况究竟如何?与其期望值对比有何变化?为一探究竟,记者2月19日采访了分布于多个区域、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和创业者。 上海凯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周玲告诉记者,“凯洋餐饮主营奶茶等食品零售,去年受疫情影响较大,好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2020年公司全年享受生活服务免征增值税,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也从5年延长到8年,大大减轻了公司负担。今年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门店客流量大增。春节期间我们营业收入超过3.5万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50%。” 民以食为天,客以宿为安。这个春节虽然不能追寻诗和远方,但本地用户的民宿消费潜力仍不可小觑。据木鸟民宿春节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订单相较2020年春节增长高达22倍,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期的90%。从订单分布城市数据来看,热衷于本地游的城市中,上海排名首位。 “春节期间,大家都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我们也为此及时改变了营销策略,最终营业额超出预期。”谈及秘诀,上海若初民宿房东李女士向记者透露,此前她们不接整租的订单,但考虑到上海本地顾客的需求,她们在春节前一个月就将整租业务搬到线上。 休闲娱乐行业也人气十足。NINES推理馆是杭州首家明星大侦探类全实景侦探剧情推理馆,公司市场运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春节期间的经营情况确实比预期好很多,可能大家不像往年一样集中拜年、饭店聚餐了,5人起就能‘支摊’的剧本杀颇受欢迎,从正月初二开始,门店满场率基本在70%左右。” 新型消费还给创业者带来惊喜。在广州市开办服装工作室的蕾蕾(化名)告诉记者,“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我生平第一次未返乡过年而是留在工作地,还提前把春装新品整理出来线上直播售卖,没曾想效果很不错。”蕾蕾从正月初三开始连续直播3天,累计成交近500单,“在距离我创业即将满一周年的时间里,这张‘春节成绩单’可以说是最好的周年礼物,牛年超级牛。” 春节不打烊,企业生产忙。宁波某小型轴承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他们工厂并未停工,在给就地过年的外来工作人员送红包的同时也迎来了业绩小阳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记者表示,春节期间,小微企业营收转好,主要得益于各地出台就地过年的促消费政策,消费者潜在的消费需求被释放出来,春节假日消费行情向好。此外,配合春节就地过年倡议,各地纷纷采取发放消费券、折扣促销、预约服务等方式促进假日消费,同时稳定生活必需品物价、畅通物流配送等举措,增强消费者体验,让就地过年更有年味。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传统的春节假期一直对消费是有强刺激效应的,今年随着主要城市就地过年的倡导,虽然铁路输运数据明显下滑,但一些重点城市的餐饮、电影消费明显提升。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线上消费呈现爆发性增长,而且线上消费的商家很多都是小微企业。” 谈及接下来政策面及小微企业等各方该如何形成合力,让年度成绩单更亮眼?刘向东表示,第一,有关部门和小微企业要适应新型消费和消费多样化的趋势,在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的同时,更多地采用数字化手段引导新型消费;第二,结合消费升级的需要提供相适应的供给,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第三,还要加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同时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共同面向消费者提供更便利的无接触交易服务,提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能力,制定面向消费者的细分市场,激发消费潜力充分释放。
早料到这个春节档会火爆,没想到竟然火爆到如此程度。 公开信息显示,大年初一全国单日电影总票房达到17.36亿元,不仅胜过了疫情尚未爆发时的2019年大年初一,还创下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的最高纪录。来自灯塔专业版的实时数据也显示,截至2月15日晚20时46分,2021春节档期内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60亿元,继续刷新着春节档票房影史纪录;其中,《唐人街探案3》以近31亿暂列春节档总票房第一,《你好,李焕英》超过17亿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刺杀小说家》票房也超过了4亿。 正当市场为春节档票房的一路高歌猛进而振奋之时,却有不少人颇有微词,只因电影票价实在是贵得“令人发指”,堪称是“史上最贵春节档”。 就拿最火的《唐探3》和《你好,李焕英》来说,在北京,随便一个电影院的票价都是八九十元甚至是一百多元,照平时价格直接翻倍,让人直呼“看不起”。这还不算啥,个别影院的票价居然卖到了680元一张,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不止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的春节档票价亦是不菲,这免不了会让人心生质疑:按照“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的计算公式,票房的暴涨完全有可能是高票价抬起来的,而观影人数却可能不升反降。 事实上,春节档的高票价已然“劝退”了不少人,我身边就有好多朋友表示要等到节后再去观影。而若是打开社交媒体,你一定会发现各种各样吐槽的文字: “花100块钱看《唐探3》,是因为可以坐在刘昊然的腿上看电影吗?” “看电影本是春节期间一件乐事,但这么高的票价实在是给人添堵。” 其实,这并不是首个因电影票涨价而引来争议的春节档,2019年春节档期间的电影票价同样涨幅明显,这让“电影票自由”成为了像“车厘子自由”一样的网络流行词。而当年的高票价也着实“劝退”了很多观众,根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19春节档数据洞察》,2月4日除夕至2月10日大年初六的2019年春节档综合票房超过58亿元,同比增长1.4%,但这更多要得益于票价上涨拉高了整体票房,因为观影人次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0.3%。 春节档的电影票为何如此之贵?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二。 一方面,春节假期市场供需变化使然。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全民放假让市场上的观影需求暴涨,而“大年三十看春晚,正月初一看电影”也正在成为国人过年的一种潮流,正因为周期长、流量大、合家欢等利好的缘故,春节档自然就成了国产电影的“兵家必争之地”,各种优质影片都会选择在这一档期上线。如此一来,按照经济学中最简单的供需定理,一面是需求激增,另一面是优质供给面世,电影票价上涨自然就在所难免。 于今年的春节档而言,“就地过年”的因素也需要考虑进来。由于很多“异乡人”没有回老家过年,相当一部分观众都留在了一二线城市,无形之中又进一步增加了一二线城市的观影需求量,票价也就被推高了。 另一方面,影院对于前期经营亏损的弥补。 众所周知,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冲击,而电影行业无疑是最为严重的领域之一。 国内影院自2020年1月下旬暂停营业以来,整个行业足足经历了近6个月的停摆,尤其是错过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春节档、情人节档和五一档,让电影票房收入直接跌入谷底。虽然7月下旬影院重启经营,但受到上座率、优质新片缺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客流量并没有因影院的复工就立即恢复正常水平。 这些使得影院在很长时间里都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根据2020年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家协会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的统计结果显示,受疫情持续影响,在参与调研的187家影院当中,将近半数的影院账上资金不足,现金流告急,半只脚踩出了悬崖,多达42%的影院认为自己有“关门大吉”的风险,只有10%的影院有可能转手继续经营,还有28%的影院表示“等待总部统一安排”。另有报道显示,最严重的时候,很多影院从业者都不得不选择转行摆摊、微商、送外卖来维持生计。 如今,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国人被严重压抑的观影需求正逐步得到释放,而时隔一年重新回归的春节档,无疑是行业重整旗鼓的一个绝佳时机,从业者当然急需抓住这个红利期来弥补去年的亏损,其中亦不排除一些濒临倒闭的影院,他们已顾不上考虑长远的发展,只能靠涨价来缓解燃眉之急了。 值得一提的是,受各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很多城市都规定了影院观众的上座率每场不能高于75%,有些城市和地区还会更低,导致影院的接待能力比正常时期有所下降,再加上春节期间的人工、防控措施和物资消耗,均会增加影院的运营成本,而这些也都可能会在票价上得到体现。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几个不能忽视的客观因素: 比如,自2014年开始影响电影市场的线上“票补”手段,于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取消,意味着前些年9.9元、19.9元的便宜票价已是一去不复返; 再比如,为了迎合消费升级浪潮,不少影院大刀阔斧地升级设备改善环境,各种IMAX、4D、杜比影院接连闪亮登场,而各项成本投入的增加也会抬高票价。 经过上述分析,各位或许能够对于春节档电影票涨价这一现象多点理解,电影行业回血依旧不易,涨价某种意义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市场经济的本质正是在于自由选择,如果真的嫌贵,我们大可将自己的观影日程往后延几天,等到春节过后再兑现也不迟。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相比于春节档电影票的短期提价,为了追求高票房而不停地涨价才更令人担忧。 客观地讲,电影是最典型的大众化艺术,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各种文艺样式中大众属性最强的那一种。这里的“大众”,不仅是指内容和剧情上的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更包括电影票价对于普通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的亲和力,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参与进来。 在全社会促消费扩内需的今天,电影消费无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持续抬高电影票价,继而忽略了电影消费的大众属性,其后果必定是越来越多的观众都选择远离影院,电影也将随之变成了一种远离大众生活、只属于少部分人的奢侈品。这不仅会有损于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毕竟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没有大众的买单,电影产业势必不能发展到今天这般地步。“树高千尺不忘根”,切勿让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面对高涨的票价望而却步。
今年的电影春节档谁主沉浮? 灯塔专业版截图 《唐人街探案3》(简称《唐探3》)成为春节档大热门,仅36小时预售总票房破1亿。截至1月31日晚发稿前,预售票房已达1.14亿元,领跑2021年春节档预售大盘。媒体预测该片票房上限高达50亿元。据悉,《唐探3》成本在5亿元左右,若实现上述预期,出品方万达电影(002739)则获益匪浅。 今年11部影片定档春节档。相比于《唐探3》被热捧,其他几部影片热度不温不火。春节档第二梯队的《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预售票房分别为2015万元、754.5万元,票房预期上限分别为19.5亿元、11亿元。 包括万达电影、华谊兄弟(300027)在内共有8家A股影视公司参与春节档,春节档表现能否为各家公司带来业绩“开门红”将受到市场关注。 格局分明 目前共11部影片定档2021年春节档。其中,8部影片计划于大年初一上映,总数较2019年增加3部,供给相对充足。《唐人街探案3》、《人潮汹涌》、《熊出没.狂野大陆》属喜剧题材,《侍神令》和《刺杀小说家》偏奇幻类型。而《唐人街探案3》是《唐人街探案》系列原班人马打造的续作;动画片《熊出没.狂野大陆》是《熊出没》系列IP续作。 《唐探3》海报 截至1月31日,综合淘票票和猫眼数据,万达电影出品的《唐人街探案3》凭借前作优秀的口碑,想看人数累积超过1162万人,远超其他影片。北京文化(000802)出品的喜剧电影《你好,李焕英》想看人数达142万人;华谊兄弟参与出品的《侍神令》想看人数81万人;华策影视(300133)主控的奇幻动作电影《刺杀小说家》想看人数达到87.6万人;华强方特出品的IP系列动画电影《熊出没.狂野大陆》想看人数73万人;光线传媒(300251)参与出品的喜剧犯罪电影《人潮汹涌》想看人数34万人。 灯塔专业版截图 对于届时的票房格局,北京一位资深电影观察者认为,《唐人街探案3》将是第一档,《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处于第二档,其余影片共处一档。该观点得到多数业者的认同。 灯塔专业版中有媒体对于《唐人街探案3》票房给出了42.5亿元-50亿元的预期,拓普数据则为45亿元,中金公司(601995)认为乐观情况可达42.78亿元。另一部热门影片《刺杀小说家》则没有这么被看好,拓普数据给出的预期仅9亿元。而拓普数据预计《你好,李焕英》票房为18亿元。 《你好,李焕英》海报 疫情对部分影片的票房构成一定影响。比如部分父母为了避免风险,不会选择带儿童去公共场所。从2020年7月-8月动画电影票房成绩便可见一斑。因而《哪吒重生》《熊出没》会有一定的票房损失。当然如果疫情抑制显著有效,也不排除两部影片走票房长线,取得不错的票房佳绩,具体视质量而定。 今年春节档部分影片成本较高,相关出品方收益回报和风险不同。记者采访获悉,《唐探3》成本或在5亿元以上,《刺杀小说家》成本在4亿元-5亿元。以目前的预期来看,万达电影的收益预期较好,而《刺杀小说家》的主控方华策影视则面临一定风险。 《刺杀小说家》海报 “《唐人街探案3》的市场预期超过50亿,我觉得难度很大。”北京某影视公司中层人士告诉记者,横向对比看,《唐人街探案3》将决定整个春节档的走向。如果该片能取得不错表现,春节档还是值得期待的。 记者注意到,几乎全部头部影视上市公司都参与到春节档影片中,其中部分为主投主控,多数是参投形式。 春节档影片涉及的上市公司 来源:天风证券 票房预期不一 部分券商机构对今年春节档给出乐观预期。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随着疫苗落地、内容供给充分,在疫情可控情况下,春节档电影票房有望加速复苏,观影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预计中性情形下观影人次较2019年增长15.0%至1.51亿人次。根据上述假设,其预计2021年春节档票房(不含服务费)在保守、中性、乐观情形下分别为58.09亿元、64.25亿元、70.53亿元,分别较2019年增长5.5%、16.7%、28.1%。广发证券则预计2021年春节档不含服务费票房约62亿元-65亿元。 相比于前述乐观预期,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了一些不同看法。“今年春节档感觉悬,目前形势还不好说,主要取决于疫情态势。”北京某券商传媒分析师叶明(化名)指出,往年返乡带动三、四线城市票房。目前这些区域普遍采取措施限制流动,可能造成一、二线城市票房好于预期,但总体盘子大概率下滑。叶明认为可以参考元旦假期的票房表现,当时单日平均票房约6亿元,按照7天算春节档票房或在45亿元左右。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研究员田晨(化名)坦言,目前的疫情态势对春节档上座率会造成影响,票房上限由场次和上座率决定。 影视公司“雷声不断” 受疫情影响,众多影视公司去年业绩整体不理想,而参与本次春节档无疑希望打响“头炮”。 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院线端,多家公司旗下影院直到去年7月中旬才恢复营业。金逸影视(002905)预计2020年亏损4.56亿元–5.7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07亿元。横店影视(603103)预计2020年亏损4.9亿元至4.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01亿元。 万达电影则叠加商誉减值因素,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9-67亿元,上年同期为154亿元。公司预计归母净利亏损61.5亿元-69.5亿元,主要系拟计提40亿元-45亿元商誉及资产减值准备所致。 内容端亦传来噩耗。曾经的“爆款发动机”北京文化风光不再。公司预计2020年亏损6.4亿元–7.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3.06亿元。北京文化特别提及,主要项目包括由公司投资制作的古装电视剧,受主要演员社会舆论事件影响,该剧能否播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据悉,北京文化所指的演员正是陷入舆论风波的郑爽。 纵然出品了去年的票房冠军《八佰》,但华谊兄弟预计2020年亏损7.85亿元—9.8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高达39.78亿元。 光线传媒是少数盈利的影视上市公司,公司预计2020年盈利2.3亿元–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