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0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33万亿元,同比多增2.31万亿元。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央行称,初步统计,2020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2万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33万亿元,同比多增2.31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82亿元,同比多增3385亿元;委托贷款减少2306亿元,同比少减2627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295亿元,同比多减222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862亿元,同比多增425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33万亿元,同比多1.76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79万亿元,同比多1.3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461亿元,同比多1256亿元。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099亿元。 从结构看,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9.2%,同比低9.4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1.7%,同比高1.6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1%,同比高2.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0.6%,同比低1.2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9%,同比高2.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6%,同比高5.3个百分点;政府债券占比18.2%,同比高1.4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1.2%,同比高0.4个百分点。 央行同日还发布2020年6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初步统计,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委托贷款余额为11.22万亿元,同比下降5.6%;信托贷款余额为7.32万亿元,同比下降7.2%;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72万亿元,同比下降1.3%;企业债券余额为26.8万亿元,同比增长21.5%;政府债券余额为4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6万亿元,同比增长6.6%。 从结构看,6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3%,同比高0.3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9%,与上年同期持平;委托贷款余额占比4.1%,同比低0.8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2.7%,同比低0.6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4%,同比低0.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9%,同比高0.8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5.3%,同比高0.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8%,同比低0.2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微摄 央行今日发布2020年6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委托贷款余额为11.22万亿元,同比下降5.6%;信托贷款余额为7.32万亿元,同比下降7.2%;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72万亿元,同比下降1.3%;企业债券余额为26.8万亿元,同比增长21.5%;政府债券余额为4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6万亿元,同比增长6.6%。 从结构看,6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3%,同比高0.3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9%,与上年同期持平;委托贷款余额占比4.1%,同比低0.8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2.7%,同比低0.6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4%,同比低0.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9%,同比高0.8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5.3%,同比高0.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8%,同比低0.2个百分点。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2019年12月起,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2019年9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企业债券”统计,将“交易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纳入“企业债券”指标;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2018年7月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单独列示。 注3:文内同比数据为可比口径。
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每年高考第一堂语文卷结束,铺天盖地都是讨论作文。难道是大家毕业很多年后,依然对作文情有独钟?发现根本不是,因为除了作文可以说两句,其他的都不会。现在沪指突破3400点,成交连续3天超1.5万亿,A股到了什么阶段?别的你可以不会,但是资金是命脉。只要大妈没给你推荐股票,你就不要错过机会。 资金永远都是行情的第一推手。外资通常是一个风向标,目前为止外资净流入A股已经超过1700亿,出现多只股票被买爆的现象。7月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超过550亿,市值突破1.9万亿,沪股通占比将近60%,市值超过1万亿,深股通占比将近40%,市值超过8500亿。同期,新基金发行了560只,规模超过8000亿,其中超过6700亿为权益类基金,同比增长超过256%。 除了北上资金、公募基金,现在各路资金都在开始加杠杆,截止7月7日,两融余额已经达到1.26万亿,7月5个交易日融资买入7447亿,余额增加986亿。7月7日的融资买入是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235%。不过,现在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只有2.12%。而2015年6月12日上证站上5178.19点高位时,两融余额达到2.23万亿,占流通市值比例3.86%,意味着此时的两融余额距离2015年巅峰还有76%的增长空间,流通市值占比至少还有1.7%的上升空间。 资金永远都是一种数字游戏,那么是否意意味着A股能跑出2015年的疯狂呢?很显然,2015年的疯狂不可复制。2015年除了外资,除了两融,场外的杠杆资金蜂拥而入,券商测算超过两万亿,甚至有的测算超过4.8万亿。2015年之后,监管大规模清理场外杠杆资金,拦截各种场外配资入场的通路。 现在市场除了居民为首的私营部门大规模资金进场,10倍,甚至30倍的杠杆资金已经极少,一个衡量行情跟风险的重要指标就是两融。那么什么时候从两融看到机会,又怎么看到风险呢? 2015年6月11日,也就是牛市崩盘的前夜,两融余额达到2.21万亿,占流通市值的3.88%。那一天,沪深300权重股已经出现颓势。第二天,也就是6月12日,股指达到巅峰,融资买入2188亿,比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102亿,两融余额继续推高到2.23万亿。那个周末,很多基金经理都跟着老婆或者情人去逍遥快乐,他们自信是因为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比前一个交易日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到3.86,意味着资金的赚钱效应明显。 可是很多人忘记了当天有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融券卖出量增加了17%。 那些周末归来的基金经理们开盘就迎来了当头一棒,沪深300权重龙头股开始暴跌,跌幅高到2.14%,他们继续通过融资加杠杆买入,将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推高到3.95%。可是他们的激进在6月16日遭遇更大的麻烦,沪深300暴跌2.99%,他们将融资杠杆进行回撤将近400亿,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飙升到4.11%。 机构们趁着6月17日的反弹,大规模通过融券做空。部分后知后觉的中小投资者还在继续通过融资加杠杆来抢反弹。到6月18日,两融余额创出历史记录的2.27万亿,占流通市值4.24%。这种资金炮制的幻想很快如潮水一样退却,6月19日两融余额减少150亿以上,沪深300跌幅高达5.95%,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攀升到4.51%。股灾让整个市场哀鸿遍野! 现在回归到当下,2015年的牛市怎么来的?没有由来,当时地方债高企,甚至有的地方出现实质性的破产,需要一场牛市推高股指,缓解质押压力。毕竟中国股市60%以上都是国有股,股指上去,大水就能覆盖各种债务危机。现在,疫情影响了至少6个月,全球疫情没有缓解的迹象,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迹象,全球供应链处于停滞状态。 现在国内的投资与消费,短期内难以看到报复性增长,甚至不少的行业龙头股的业绩同比会出现下滑趋势,按照正常的估值逻辑,那是需要向下修正的。问题就来了,现在没有增长的业绩,也没有增长的预期,那么牛市的基础呢?除了钱多,还有就是疫情防控能力超越欧美,已经成为一种估值溢价了。 钱多永远都是最大的理由。问题的关键是,流动性的东西是最靠不住的,转瞬之间就能抽身走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一地鸡毛。那么,现在居民为首的私营部门钱没地方去,进入股市如果只是一种开始,我们怎么判断进场和撤离呢? 当股指拉升,两融余额总量增加,而跟流通市值的占比下降,意味着杠杆资金是盈利的。当股指下滑,两融余额下降,跟流通市值的占比攀升,意味着杠杆资金的亏损幅度在扩大。记住了,两融余额指标是一把双刃剑,刻舟求剑者,小心亏得爹妈都不认识。当然,还有一个绝对指标,那就是当大妈开始给你推荐股票的时候,危险就来了。面对扑面而来的行情,也许,老百姓会说,现在是铁拐李卖打药,先把自己整好了再说。
截至6月29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831.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41.63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5360.5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45.24亿元;两市合计11192.0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86.87亿元。
截至6月18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747.0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0.74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5260.2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8.9亿元;两市合计11007.2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49.64亿元。
截至6月10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661.3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8.14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5119.5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28亿元;两市合计10780.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0.42亿元。
作者 | 徐佳雯 近日,“国民零钱理财神器”余额宝的收益率再创新低引发热议。据Wind显示,截至6月2日,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低至1.5000%,已低于银行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不仅如此,近年来余额宝的规模也持续下滑。据Wind数据显示,自2018年一季度开始,天弘余额宝的产品规模骤降,两年内缩水超三成。 除余额宝之外,近年以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集体下滑。据Wind显示,今年以来,720只货币基金产品中,年内收益率超过2%的产品仅占两成。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现金管理组负责人魏桢表示,货币基金收益率走低是由基本面与政策面共同决定的趋势性变化。 魏桢称,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可以选择货基与短期理财债基,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客户适合纯债型与一级债基,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客户可投资二级债基与部分偏股型混基。 货基年化收益率持续走低 作为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产品,天弘余额宝自2013年成立以来,就备受投资者的青睐。 据公开资料显示,余额宝成立之初始终保持较高的回报率,2013年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曾超6.3%,超过很多银行5年定期的存款利率。 据Wind显示,天弘余额宝自成立以来回报率达27.21%。而近一年来,余额宝收益率大幅下滑,近半年内收益率跌破2%,近3个月内,余额宝收益率为0.46%。 截至6月2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下滑至1.5000%。搜狐财经测算,按照余额宝最高的七日年化收益率6.3%计算,存入10万元单日收益达17.2元。而按照目前余额宝1.500%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单日收益仅获收益4.11元。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除收益率骤降外,自2018年一季度开始天弘余额宝的规模也明显缩水。据Wind显示,2018年一季度末,天弘余额宝的产品规模达到成立以来的峰值19698.31亿元。 随着产品收益率的走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天弘余额宝的产品规模下滑至12585.05亿元,两年内缩水36.11%。 流动性宽松将推动货基收益率下行 事实上,除余额宝之外,近年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集体下滑。据Wind显示,截至6月2日,今年以来,720只货币基金中仅159只产品年内收益率超过1.00%。 针对目前货币基金收益率集体走低的现象,博时基金魏桢表示,货币基金收益率走低是由基本面与政策面共同决定的趋势性变化。 魏桢称,2018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大环境下货币政策开启一轮宽松周期,货币市场利率不断走低,以R007月度均值为例,从2019年12月的2.59%下行至当前的1.6%。 此外,今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货币基金收益收缩的趋势。为了促使国内经济运行早日回归正轨,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央行通过降准降息与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来支持实体经济,银行间流动性进一步宽松,从而推动货基收益率加速下行。 关于目前的状态下,投资者应如何选择可替代的理财产品,魏桢表示,投资者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风险偏好与投资收益诉求,养成“一份波动,一份收益”的理财意识。 魏桢认为,货基收益率下行只是目前广谱利率下行的一个缩影,货币基金作为经典的替代活期存款的流动性最好的投资工具,其核心竞争力是高流动性、低风险和能无缝嵌入到日常支付场景,适合风险偏好最低的投资者。 此外,魏桢称,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可以选择货基与短期理财债基,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客户适合纯债型与一级债基,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客户可投资二级债基与部分偏股型混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