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工商联正式发布了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榜单显示,江苏共有90家企业入围“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苏宁控股集团以6652.59亿元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二位,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第一位,蝉联互联网零售行业第一。 从营收情况看,江苏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49万亿元,共有11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在排名前10的民营企业中,江苏占2席,分别为苏宁控股集团和恒力集团。记者了解到,这是苏宁控股集团连续第十一年入围该榜单,今年8月其旗下子集团苏宁易购连续第四年入围世界500强。 从整体实力、产业结构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考量,民营企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稳步推进,苏企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记者了解到,近日为大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引导产业链集群协同发展,长三角地区企业家召开圆桌会议。 作为长三角区域最大的民营企业,苏宁提议创建长三角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联盟,通过协同软件信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底层硬件、系统平台、软件应用、行业应用、产业实践等全链路的企业和组织,推动长三角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循环畅通。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长三角发展要实现“优中创优”,最终体现在环境建设、民生发展、效益提升等关键指标上,而其中的核心在于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张近东建议,企业间要打通供应链,行业间要构筑产业链,通过模式共享、资源互通、能力互联,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打造开放共赢的产业链生态体系。
对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调查显示,2019年94.60%的500强企业主动实施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去年,民企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展取得新成就。但是,民营企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企业内部挖潜和政策外部扶持共同解决。 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9月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及“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全国工商联表示,2019年民营企业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调研显示,94.60%的500强企业主动实施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部分经营指标增长幅度继续放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经贸摩擦影响持续显现,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企业内部挖潜和政策外部扶持共同解决。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荣介绍,今年共有5761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了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取得新突破,达202.04亿元,较上年增加16.18亿元。其中,华为投资控股以8588.33亿元营收排名第一,苏宁控股、正威国际分列二三位,营收分别为6652.59亿元、6138.99亿元。 入围门槛新突破的背后是国内民营企业在优化规模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报告》指出,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30.1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85%。资产总额36.9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78%。税后净利润1.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06%。共有19家民营企业500强入围世界500强。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入围企业共331家,其中,制造业企业288家,继续占据民营企业500强的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共有164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增加7家,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总额分别占500强的59.34%和36.34%。“相关数据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黄荣说。 “走出去”更加谨慎 考虑到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民营企业500强“走出去”更加谨慎,不少企业减缓了全球化布局和投资力度。 《报告》显示,2019年民营企业500强出口总额1212.4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10.14亿美元,降幅14.77%。民营企业500强的海外投资明显减缓,海外投资项目(企业)较上年减少487项(家),降幅超过20%,仅有1858项(家),海外雇员人数和海外营业收入明显减少。投资“一带”沿线和“一路”沿线的企业数量,分别较上年减少6.70%、24.55%。 有民营企业家表示,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人才、信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及东道国法律政策不完善是目前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面临的主要外部障碍。 与此同时,国家战略实施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更多企业选择投身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民营企业500强中,有471家企业参与了各类国家战略,占比94.20%。其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尤其受到欢迎,分别有152家、100家和97家民营企业参与,分别占500强企业的30.40%、20.00%、19.40%。 2019年,民营企业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取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数超过17万项,比上一年增长7.5%。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掌握了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也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仍面临多种考验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调研显示,91.88%的实际填报企业认为所在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措施执行力度较大,比上年高2.82个百分点。 受惠于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民营企业500强主动优化调整发展战略。2019年,实际填报的431家500强企业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企业204家,占民营企业500强的40.80%;进一步拓展市场的企业200家,占40.00%;提升企业附加值的企业192家,占38.40%;增加研发费用投入的企业185家,占37.00%。 “通过对民营企业500强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部分经营指标增长幅度继续放缓。”黄荣指出,随着民营企业500强规模的扩大,营业收入增幅、税后净利润增幅、资产总额增幅放缓,比上年分别下降10.59个、5.81个、15.99个百分点。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增幅、税后净利润增幅、净资产总额增幅,比上年分别下降5.46个、12.98个、14.13个百分点。 “缴税负担、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依然是民营企业500强最主要的成本负担,企业盈利面临更多的挑战。”黄荣说。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报告》显示,感到融资难融资贵的500强企业数量继续增长,从2017年的254家增长到2019年的274家;直接融资占比依然偏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企业占比分别为45.40%、21.80%,分别较上年减少10.63%、10.66%。 从企业本身来看,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乐江指出,我国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程度、内部治理结构、质量品牌效益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这份榜单既是头部民营企业的“体检单”,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们将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应有贡献。”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曾诗阳)
9月10日,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在北京召开。峰会发布了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杉杉控股有限公司以505.5亿元营收排名第160名,同时入选“2020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榜单”,位列第88名。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共有5761家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民营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30.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85%;资产总额36.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78%;税后净利润1.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6%;入围门槛达202.04亿元,比上年提高16.18亿元。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10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000亿元,57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000亿元,106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337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在1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
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10日在京举行,会议同时发布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营收8588.33亿元蝉联第一,苏宁、正威国际分列第二、三位,营收分别为6652.59亿元、6138.99亿元,排名前10的企业营收均超过3000亿元。 今年榜单中较为知名的企业还有:联想第7位、小米第18位、百度第50位,它们的排名相较去年均有上升。 对比去年榜单可见,今年榜单的入围门槛达202.04亿元,比上年增加16.18亿元;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89.18亿元,比上年增加3.56亿元;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达289.51亿元,比上年增加48.39亿元。 同时,今年入围榜单企业的经营效益和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今年入围榜单的企业,营收总额为30.17万亿元,同比增长5.85%;资产总额36.96万亿元,同比增长6.78%;税后净利润1.39万亿元,同比增长8.06%。 产业结构方面,今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第二产业有331家,其中制造业企业288家,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入围企业164家,比上年增加7家,资产总额和营收总额分别占今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59.34%和36.34%。 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稳步增强。今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超过3%的企业321家,其中超过10%的企业186家;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的企业59家,其中超过10%的企业5家。 同时,今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402家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408家企业通过自筹资金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分别占500强企业的80.4%、81.6%。民营企业500强有效专利数量增长8.46%,国际专利数量增长明显。 不过,今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也面临一些困难。报告显示,缴税负担、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依然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最主要的成本负担,企业盈利面临更多挑战。 同时,企业投融资活动更加谨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开展并购重组活动较上年减少30.73%;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尚未有效缓解,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感到融资、难融资贵的企业数量继续增长。
据悉,此次共有33家民营企业,包括14家新晋获奖企业和19家连续两年获奖企业成功获选为“2020中国卓越管理公司”。新上榜的14家企业中,占据前三名的行业分别是代表新兴服务业的消费、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占比从2019年的7%增长到2020年的21%,体现出中国民营企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新加坡银行香港分行首席执行官兼大中华暨北亚环球市场总监陈学彬表示:“不断地寻找创新和差异化的新方法,以实现长期增长,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特别是在我们当今世界面临经济和社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但除此之外,可持续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显然正在重新定义企业生态系统,许多公司和企业家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在长期内保持相关性和经济可行性。” 德勤中国卓越管理项目主管合伙人赵健表示:“德勤希望通过BMC项目,帮助更多的民营企业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走向国际,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同日,德勤中国发布的《2020中国卓越管理公司项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疫情的全球蔓延和中美贸易摩擦深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动荡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海外需求的疲软和供应链阻断等影响令中国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遇到诸多挑战。尽管政府在疫情期间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并在两会中强调了鼓励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整体方向,民营企业家们依然面临疫后业务复苏的压力,需要思考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坚持创新投入,提升企业韧实力,走向高质量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谭嘉因教授表示:“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民营企业,我们认为打造核心竞争力仍是构建全面系统管理能力的关键。从今年的BMC评选中,我们观察到中国的一批卓越管理民营企业已经引领众多行业发展,BMC项目对民企而言,是一次展示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中文版总主编何刚认为:“疫情加速了企业运营和商业模式在线化的进程,对民企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基建’的加快推进为创新科技型民企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民企带来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契机。” 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影响下,更凸显了民营企业构建“第二曲线”的迫切性,需要他们突破传统商业模式,强化创新机制,寻求新的市场和突破点。BMC企业强调全面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通过多轮调研与访谈,德勤发现以下四个维度是卓越企业在疫后背景下“向远而生”的主要投入焦点,通过提升企业“韧实力”实现跨越经济周期的发展: 一是战略上发展善经济。企业应将“社会企业”作为其战略发展的核心,将企业收入和盈利增长与解决社会问题、提升社会整体福利相结合。二是能力上加强数字化生态建设。“新基建”的推行将增强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技术支撑,促进更多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的产生。三是承诺上发展敏捷领导力,关注人才传承与培养。突破困境实现卓越运营,敏捷领导力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素质之一。四是财务实力上加强现金储备和成本控制。在财务实力方面,企业的韧性表现在财务策略稳健、有良好的现金储备和成本管控能力。 德勤中国副主席、中国民营企业与私人客户服务主管合伙人周锦昌表示:“站在备战未来的门槛,一流民营企业除了强调自身财务实力提升,更应注重‘系统化’软实力构建,从独特的核心价值和战略目标、出色的‘以客户为中心’整合价值的经营能力、精益化管理与卓越运营能力等多维度凸显自身核心竞争力。”
后疫情时代,民营企业如何存得下、立得住、行得稳、走得远?民企如何实现更快发展,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 “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尚未结束,将继续通过外贸外资、产业链供应链、市场预期等渠道对企业造成影响。不少企业面临需求不足、订单不足、流动性不足、生产成本上升等困难,利润空间被压缩,有的企业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8月28日,在2020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峰会上,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称。 陈四清表示,应对疫情大考,企业首先要增强生存能力,在疫情冲击中存活下来;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在困难局面中激发活力;三是加快转型升级,在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另外,提高开拓能力,在高水平开放中勇立潮头,虽然当前逆全球化抬头、保护主义上升,但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 “以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经营主动性不强,受外部影响大。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可以更好地享受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红利,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实现供给侧的不断改善。”陈四清称。 今年以来,疫情通过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陈四清认为,金融机构、大型银行要与企业一道,适应新发展格局下供给体系和需求体系的新变化、新特点,发挥好“雪中送炭”、“渡口撑舟”的作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企业共生共荣、共同成长。 陈四清强调,后疫情时代,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能力要做到四个“全”:一是服务好全量民营企业,统筹做好对大中小微和普惠客户的全量民营客户服务,促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繁荣局面;二是服务好全生命周期。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构建从企业孕育孵化到发展壮大一条龙的新动能金融服务体系;另外,服务好全产业链。以“链式”金融的源头活水,打通上下游梗阻和堵点,切实支持民营企业稳链、补链和强链;最后,服务好全生态。由传统的融资服务向“融智”服务延伸,重点是向民营企业赋能,助力打造民营企业持续健康成长的生态圈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