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汽车旗下观致7于8月27日晚正式发布。此前宝能集团在资金上累计为观致汽车投资超过200亿元,观致7为宝能入主观致后首款战略车型。观致7此次共推出6款车型,预售价格区间为10.98万-16.18万元,同时推出观致文旅地图,旨在进一步助力观致汽车品牌焕新。 在动力方面,观致7匹配了1.6T和1.8T两款发动机,1.6T发动机可输出最大功率达到150kW,峰值扭矩280Nm;1.8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170kW,峰值扭矩300Nm。传动系统方面,观致7全系匹配格特拉克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传动效率高达96%。 在辅助驾驶方面,观致7搭载了定速巡航、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FCW正向碰撞警告、AEB自动紧急刹车、TSR交通标识别和驾驶员疲劳预警系统等。上述智能化配置在满足消费者对科技感追求的同时,也为行驶安全提供一份保障。 在车联网方面,观致7配备了12.3英尺的液晶仪表和14.6英尺超大尺寸中控屏,内置全新升级的Mr.Q智慧人机交互系统及科大讯飞语音控制系统,用以满足对于导航、车控、娱乐等车联需求。该系统同时支持安卓和苹果手机互联,并实现安卓系统的手机与中控大屏的双向操作。 另外,观致7还搭载了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PM2.5过滤装置、负离子发生器、CN95级空调滤芯等健康配置。 宝能方面表示,从观致7开始,观致会保持每年推出1-2款全新车型的节奏,到2025年实现从轿车、SUV到MPV、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型、从A0级到B级车型的覆盖,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产品选择。 业内专家介绍,观致品牌诞生于2007年,用了近6年时间打造出第一款产品观致3,但是上市后一直叫好不叫座。2017年底宝能执掌观致,为巩固宝能集团在汽车领域的版图,此前宝能集团在资金上累计为观致汽车投资超过200亿元,观致7为首款战略车型。观致7的推出能否打破观致“叫好不叫座”的魔咒将在上市后的几个月内揭晓。(俞立严)
在资本市场活跃的宝能集团收购高端品牌观致汽车两年后终于推出首款产品,观致汽车第三款产品“观致7”于7月27日晚正式发布。新车定位于紧凑型SUV,主要受众群为25岁-35岁的年轻消费者。分析人士指出,观致品牌在华的发展道路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后续发展值得关注。 在动力方面,观致7将搭载1.6T和1.8T两种发动机。其中,1.6T车型最大马力为204Ps,最大扭矩280N·m;1.8T车型最大马力为231Ps,最大扭矩300N·m。观致7采用全新家族设计语言,基本保留了观致MILE II概念车的前脸风格;观致7的全液晶仪表采用12.3寸IPS屏和14.6英寸大屏,配备车联网系统,可支持OTA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观致7是宝能集团收购观致汽车两年后推出的首款产品。2017年底,宝能集团以66.3亿元收购了观致汽车51%的股份。随后,宝能集团对观致汽车加大了投入,并在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调整。据宝能集团介绍,其对观致汽车的投入累计已超过200亿元。 宝能集团还为观致汽车引入日系管理团队。2019年2月,宝能集团聘请前日产―雷诺联盟全球新能源总监矢岛和男,担任观致CEO。观致COO等也均为日系高管。 在研发方面,观致汽车与宝能集团协同发展。2019年12月,宝能汽车、观致汽车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发挥各自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本次发布会上,观致汽车透露了2025年前的产品规划,从观致7开始,观致会保持每年推出1-2款全新车型。到2025年,实现从轿车、SUV到MPV、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型、从A0级到B级车型的覆盖。 分析人士指出,观致在华的发展道路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推出新车是好现象。观致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国内终端渠道的拓展,包括对普通地级市的覆盖,这需要宝能方面予以解决。另外,宝能旗下联动云租车的共享业务对观致未来也或有帮助。(俞立严)
跟所有其他跨界造车的企业一样,宝能汽车自成立之初起,始终面临着外界的质疑:宝能造车,胜算几何?在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企业所跨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跨界造车的宝能 2019年的最后一天,长安汽车将所持有的深圳制造研发基地(原长安PSA)50%股权全部转让给深圳前海锐致投资有限公司,转让金额为16.3亿元。 此次转让协议的签署,意味着PSA在中国的合伙人角色已正式易主,而新股东的身份,则为近几年雄心勃勃进军造车领域的宝能集团。 跨界造车的宝能集团,在3年前正式进入汽车行业。 2017年3月,宝能集团以10亿元注册成立宝能汽车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宝能斥资66.3亿元收购观致汽车51%的股份,获得汽车生产资质,后续宝能股份增持至63%。 自2017年10月以来,宝能先后在昆山、西安、广州、贵阳、昆明等地开展布局,建设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先进材料、技术研究的5大汽车制造基地。 根据宝能官网信息,宝能对业务板块重新划分为了高端制造、国际物流、综合开发、民生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并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实施的核心产业。 跟所有其他跨界造车的企业一样,宝能汽车自成立之初起,始终面临着外界的质疑:宝能造车,胜算几何?在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企业所跨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造车关键词:资金、技术与规模 汽车,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智能硬件,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工业产品,其复杂性决定了造车是一个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规模经济等三大特征于一体的特殊行业。 一、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汽车行业 众所周知,造车是个烧钱的玩意儿,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车企的钱都烧在哪里了。 1.烧钱的投资周期 一款汽车从研发到投入市场,不同车企有着不同的开发周期,但一般来说,2年时间是最低限度要求。 其中,通用汽车的全新产品开发周期约为48-60个月,德国大众约为48 个月;丰田汽车约为38 个月,本田汽车最短为26 个月;长安汽车约为42.5 个月,上汽约为39 个月。 2.烧钱的研发投入 2018年,世界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为大众集团,研发投入高达158亿美元(约1106亿人民币),研发占比为5.7%。 排名第二的丰田集团,研发投入为100亿美元(约700亿人民币),研发占比为3.9%。 从国内来看,排在第一名的为上汽集团,2018年研发投入约为62亿元,研发占比为1.33%。 排在第二名的比亚迪,研发投入为37亿元,研发占比为6.87%。 在研发投入上,国内头部车企与世界头部车企的差距巨大,国内研发投入最多的上汽集团,仅为大众集团研发投入的5%,全国所有车企研发投入的加总,竟比不上丰田集团一家的多。 要想缩小与世界品牌之间的实力鸿沟,国内车企任重道远。 3.烧钱的设备投入 高投入的车厂建造、高成本的设备购置、高成本的模具开发、高薪酬的技术人员……都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 蔚来CEO李斌曾公开称:没有200亿不要造车。2016年-2017年,蔚来汽车净亏损分别为25.73亿元、50.21亿元,到了2018年-2019年,蔚来亏损高达233.28亿元、114.13亿元,直接上到了百亿元的级别。 四年累计亏损423.35亿元,平均每日烧钱2897万。 二、作为技术密集型的汽车行业 在燃油车时代,对应汽车核心技术的,是汽车的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的完美组合程度,决定了汽车性能、舒适度与操控性的好坏。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其核心部件为:电池(动力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电机系统)、电控(整车控制),简称“三电系统”。三电之中,动力电池又是三大核心之首,因为,电池的好坏,决定了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与耐用性。 无论对于新势力车企,还是从燃油向新能源转变的传统车企来说,电池技术是必须突破的一道关卡。 三、作为规模经济型的汽车行业 汽车制造,属于最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可以说,没有规模经济,便没有汽车产业的存在。 目前,以大众、丰田和通用为首的三大巨头,年销量已基本稳定在千万辆规模,而在高端市场方面,以ABB(奔驰、宝马和奥迪)为代表的品牌,销量规模一般也能保持在200万辆以上。 综上所述,对于汽车企业,资金是基础,技术是核心,规模是王道,三者缺一不可。 为逆势造车英雄们叫好 特斯拉,从2003年成立到第一代Roadster交付,花了5年时间;到2015年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花了12年时间;到2017年年销售量超10万辆,花了14年时间;到目前为止,仍未能有效解决产能问题,未能实现年度盈利。 强如特斯拉,即使在已经相比燃油车门槛较低的电动车行业里,也磕磕碰碰、摸爬滚打地摸索了17年,技术沉淀了17年,才有了目前的勉强算得上的“站得住脚”。 由此可见,造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需要耐得住寂寞。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销量,迎来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而从成立研发中心到自建生产基地的百亿级投入,从对观致数十亿注资抢救到全球专家人才的引进,宝能在汽车行业最重要的几项收购与布局,刚好发生在行业寒冬时期。 在行业低谷期的逆势操作,看得出来,宝能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不是一时脑热,而是作了规划、有备而来的,真金白银、豪掷千亿的投资数额,也充分表明了宝能在造车方面的信心与决心。 相比其他从零开始的造车新势力,在资金实力、产业布局方面具有优势的宝能在造车上已经领先了半个身位,但与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传统品牌车企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因此,对于跨界造车的宝能,有些人表示并不看好,或者直接质疑其造车动机。 面对外界的质疑,面对传统车企的四方围剿,宝能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技术研发,尽快补齐短板,并抓好质量管理,一步一个脚印地打磨出好产品,把产品放在市场上接受消费者的检阅,以产品说话,让市场投票。 但不管结果怎么样,在一个重资产、长周期、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用户挑剔程度极高、深处寒冬之中的行业里,对于那些不靠PPT包装、不讲故事、自掏腰包、认认真真地专心造车,推动国内汽车产业进步的企业,我们都应该对其给予支持和肯定,而不是一味地、苛刻地批评和吐槽。 无论成功与否,造车英雄者们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都值得我们的尊敬和鼓励,民族汽车品牌的崛起,需要他们的勇气、精神和投入。 “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 ——(美国)威尔·罗杰斯
如果不算持股比例变化达5%所需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或许宝能将最后一次出现在万科投资者视野里了。 压轴的故事并不显眼,隐藏在万科的一份解除质押公告里。据万科12月17日晚间公告显示,宝能系旗下钜盛华与前海人寿于公告日期合计持股比例为5.38%,共607,645,705股。 该公告指出,钜盛华将其持有并质押给万联证券的万科41,652,275股股份办理解除质押,占万科总股本的0.37%。解押完成后,钜盛华累计质押股份数量降至491,980,251,占万科总股本4.35%。 按照宝能在过去这段时间里的惯例,解押即意味着减持,即钜盛华至少将减持0.37%的股份。而只要前海人寿将手中从未质押的股权减持超0.01%,宝能的持股比例将降至5%以下。 换而言之,万宝之争历时4年多,终将落下帷幕。一直被质疑是“野蛮人”,活跃在万科公告里的宝能,终究还是要迎来那句—— “别了,万科!” 你好,万科 这或许是21世纪以来资本市场上最惊心动魄的商业故事之一,潮汕商人姚振华撬动万能险、浙商银行资金等,向当时销售规模最大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发起进攻,涉及面之广,市场为之触动,万科创始人王石此后亦为之离场。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2015年7月11日,那也是一封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从当年1月至7月,前海人寿在深交所不断买入卖出,于7月10日,持有万科股份达到552,727,926股,占当时万科总股本的5%。 随后的十个交易日,宝能再次分别通过前海人寿以及钜盛华买入万科102,945,738股和449,615,060股,分别占当时万科总股本的0.93%及4.07%。 前后两次交易,让宝能合计持股达到了10%,其中,前海人寿持股5.93%,钜盛华持股4.07%,一举成为万科的第三大股东。 彼时的万科虽有防范,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场多方混战的开始。当时,万科总裁郁亮在业绩会上将宝能举牌称为对万科的肯定,并一再表示“欢迎所有的投资者来买万科的股票”。 据王石当年12月份在北京万科内部谈话时的表态,在宝能增持至10%的这一刻,他与姚振华在冯仑的办公室交谈了4个小时,姚振华承诺,成为大股东之后,王石还是旗手。只是王石并不欢迎宝能,只因宝能信用不足、能力不够、短债长投、风险巨大,以及华润作为大股东角色有重要作用。 但暴风雨来得总是非常猛烈。当年8月,宝能系便再次通过前海人寿以及钜盛华买入万科0.73%及0.08%,并通过一系列资管计划持有467,138,612股万科股份,占比4.23%。至此,所持万科股份增加至15.04%,并一举超过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随后,华润耗资4.97亿元,分别于当年8月31日和9月1日两次增持,重夺万科大股东之位,持股比例升至15.29%。 只是,这个位置坐没多久,就再次被宝能反超,于11月27日,钜盛华买入万科,宝能系再次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并于随后的12月4日,再次举牌万科,持股比例增至20.008%。 此举一举敲定了宝能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虽然此后安邦两次入股万科合计持有7.01%股权,但其究竟是与宝能一样为险资入侵还是万科华润拉来的盟友,至今都尚无定论。 股权上反超无望,战场只能转向台前。为了阻止姚振华,万科先是于12月18日宣布临时停牌,原因采用了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以及收购资产。这一动作与当年“君万之争”如出一辙,通过停牌赢取时间,狙击宝能。 隔年3月,万科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其拟以新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深圳地铁资产。这一动作完成,深铁将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但万科没料到的是,股权被大幅稀释的华润,一改原本支持的态度,倒向宝能,与后者一样,均对该重组预案表达强烈反对。 至此,万科控制权的争夺到了拼刺刀的阶段,引入黑石、举报资管计划、工会委员会起诉等等各种狙击手段不一而足。 故事的最后,华润决定退出这场争夺,将股权转给深铁。同时,在股权之争期间,拿下万科14.07%股权的恒大,将手中的股份转让给深铁。让深铁最终持有万科29.38%股权,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这是2017年的夏天,此时的宝能,通过前海人寿、钜盛华以及9个资管计划,持股比例已达25.4%,是万科的第二大股东,只是在多方的压力下,姚振华也萌生了退意。 别了,万科 持股比例的最高点定格在了25.4%,2018年的夏天,宝能正式宣布将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清算处置9个资管计划所持股份。 宣布该计划后,宝能耗时半年,陆续通过大宗交易将相关资管计划出清,其中包括南方资本管理的安盛1号、2号、3号,广钜1号、2号;泰信基金管理1的泰信1号;西部利得基金管理的金裕1号、宝禄1号;东兴证券管理的东兴7号。 2018年9月19日,宝能通过大宗交易将最后一笔资管计划宝禄1号清空。至此,合共持股10.34%的资管计划全部清空。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此前统计,上述资管计划成交价格区间20.64元/股至29.92元/股,成交总价约278.84亿元。平均持股成本为18.89元/股,即成本价为215.71亿元。即若不计算资管计划的融资成本,以及万科股份分红等因素,宝能在这方面赚了63.13亿元。 在清空资管计划期间,前海人寿还减持合共42,139,882股,减持价格在22元/股至27.11元/股。简单计算,套现9.57亿元至10.34亿元。 大撤退发生在万科增发股份之后。今年4月8日,万科完成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成功配发及发行总数为2.63亿股的新H股,受此影响,万科已发行股份总数由110.39亿股增加至113.02亿股,钜盛华、前海人寿持股数不变,持股比例由14.67%被动稀释至14.33%,被动减持比例为0.34%。 此后至11月22日,钜盛华、前海人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万科A股股票489,593,777股,合计占万科总股本的4.33%。 减持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从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期间,钜盛华、前海人寿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482,741,148股,减持比例达4.27%,减持价格区间位于26元/股至31.44元/股。简单计算,今年下半年宝能减持成交金额达128.51亿元至134.3亿元。 在此之后,宝能更是迈上了减持的快车道。据万科12月的三封股东解除股份质押公告显示,截至12月17日,宝能系旗下钜盛华与前海人寿合计持股比例为5.38%,共607,645,705股。 其中在12月5日至12月13日短短6个交易日期间,宝能股权由8.87%降至6.17%,合计减持万科2.7%股份,平均每日减持0.45%。随后至12月17日2个交易日,减持0.79%,平均每日减持0.395%。按照这样的减持速度,宝能大概率会在今年年底前后完成对万科的清仓。 按照万科20日均价28.21元/股计算,宝能此次减持合计套现约147.2亿元。总得来看,截至目前,宝能套现约564亿元。 此外,按照深铁入主后,万科的三次分红计算,宝能在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分别获得分红25.62亿元、29.19亿元以及17.33亿元,累计分红收益达72.14亿元。 资本的步伐不会停滞,很快宝能将要告别万科,而它或许已经有了新的目标。
“万宝之争”之争套现数百亿后 姚振华再次搅动A股 增持南宁百货连拉六涨停! 短期炒作还是长期持有?宝能系仍存争议。 看似平静的A股暗流涌动,大鳄潜行。 今年以来,宝能系从万科逐渐撤退,套现数百亿资金,如今姚老板又有了新的动作。 12月4日,南宁百货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南宁富天增持股份,超过原第一大股东南宁沛宁。 根据工商资料,南宁富天的实际控制人为姚振华,南宁沛宁属南宁国资委。姚老板新的“炒股”路线就此公开,开始与南宁市国资委角力。 12月11日,南宁百货已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收于7.11元/股,市值38.72亿。 仅通过增持,姚振华就实现了快要翻倍的浮盈。他的投资逻辑究竟是什么? 姚老板的新标的 姚振华又回来了。 12月4日,南宁百货公告,第二大股东南宁富天通过司法竞拍,获得公司2291.23万股股份,成交价格8385.91万元,占公司股份比例为4.2% 启信宝信息显示,南宁富天由由深圳华利通投资有限公司100%持有,属于宝能系钜盛华旗下间接全资控股公司。 这不是宝能系第一次买南宁百货。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宝能旗下的前海人寿就不断增持南宁百货。 2015年9月,在举牌万科A(SZ000002)两个月后,前海人寿首次举牌南宁百货,增持2728万股,占总股份的5.01%。随后经过多次增持,到2016年,前海人寿持有的南宁百货股份稳定在14.65%。 加上最新增持的股份,总共将持股18.85%,成为南宁百货第一大股东。 百货行业以各地国资控股居多,南宁百货也不例外。原第一大股东南宁沛宁即为南宁国资委所属,当前持18.26%股份,宝能系的增持不断挑战南宁国资委的地位。 目前,南宁沛宁与另一国资背景的股东南宁农工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宁农工商”,持有公司2.94%的股份)协商,双方将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持有的南宁百货股份上升到21.2%,力压宝能系,差距仅为2.35%。 宝能系这一出手,迅即引起资本市场对低迷的百货版块的关注。在电商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百货作为传统零售渠道,并不被看好,南宁百货财报显示的营收也不断缩水,近三年甚至出现连续两年亏损。 此时增持南宁百货,姚振华的算盘其实打得很响,也与当时举牌万科的逻辑类似,就是看上了公司潜在的土地和房地产资产。 2015年,南宁百货发布了《关于旧百货大楼片区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预公告》,政府拟对南宁百货大楼所在土地进行征收。 彼时,南宁百货的自持物业面积为15万平米,其中涉及拆迁的百货大楼所在朝阳路地段7.5万平米,按照相关征收补偿文件方案计算,其价值可达22.5亿;整个南宁百货的物业隐藏价值,也远高于市场价值。 有投资者认为,姚振华是看到了南宁百货隐藏的价值,认为它的股价被低估了。而连续六个涨停后,以及更多的股价波动后,宝能系将做何打算?其对南宁百货是短期炒作还是长期投资? 根据宝能系的有关公告,它表示并不谋求对南宁百货的控股权,任由市场想像。 而南宁百货,只是曾被称为“野蛮人”、“妖精”,被罚10年禁入保险业的姚老板买的资产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多元化资本布局 对南宁百货的增持,是姚振华继万宝之争、举牌格力之后在A股的又一大动作。 这很可能只是开端而非终结。 原因是宝能系又有钱了。从2018年4月份开始,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和前海人寿逐渐减持万科,从25.4%的持股比例,一路减持到最新的10%以下,套现约400亿。 除了万科,宝能系目前还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如华侨城8.98%,中炬高新24.92%,韶能股份19.95%,明星电力5.02%,宝新金融15.41%,南宁百货14.65%,南玻集团25.61%,合肥百货6.72%。 姚老板不仅在资本市场玩得转,在实体的产业中也想有所作为。然而房地产方面的布局和进展,似乎并不顺利。 2018年11月,宝能集团旗下主打产业地产的宝能城发,在引入的职业经理人余英离开后并入宝能地产,成为宝能地产的全资子公司。 今年以来,宝能地产已先后在济南章丘、云南腾冲、天津静海等处拿地,据不完全统计耗资超过130亿元。 宝能地产计划不晚于2022年上市。其制定的业绩目标是:2017-2022年合计销售9767亿元;2022年规模做到行业前八名,利润超过400亿元,公司估值5000亿-7000亿。 但根据第三方机构监测显示,2017-2018年宝能地产的销售额仅为119亿元、66.6亿元,2019年前11月销售仍不足百亿,排名已在150之外,与其制定的目标相差甚远。 姚振华还在押宝新能源汽车。继多家房企宣布转型跨界造汽车后,宝能也加入了混战。早在万宝之争还未结束的时候,宝能可能就已经开始布局汽车产业链了。 2017年12月,宝能入股观致汽车,以资本并购的方式正式入局汽车领域。2018年3月,姚振华又公开承诺宝能将会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车研发,连续投入5年。2019年1月,宝能又从观致外方股东处收购12%股份,持股升至63%。 2019年9月,姚振华对外宣布,“准备用5-10年的时间,把宝能汽车做成知名品牌,在此基础上,再用5-10年的时间,把宝能汽车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汽车品牌。” 根据宝能官网的信息,宝能汽车已经在西安、广州、贵阳、昆明、昆山等重点地域开展布局,建设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先进材料、技术研究的汽车基地。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隔行如隔山,汽车行业门槛高,并不是纯粹靠资本砸,就一定能造出好车来。 “姚振华是资本运作的好手,造汽车需要选址建厂,建厂需要圈地,造新能源汽车也能成为一系列资本运作的名头,也能和房地产主业产生关联”,一名分析人士认为,宝能系构建了一张大网,从上市公司到实体产业,但最终能支撑其长远发展的,仍要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