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视窗(2020年第1期)——国内外因素向好,市场信心回升 基金经理论市:国内外因素向好,市场信心回升 2020年开年,国内方面,市场迎来央行降准落地,证券法修订案获得人大常委会通过,以及新三板改革方案出台等。国外方面,美股不断创历史新高。多重利好因素叠加,最终上周上证综指收涨2.62%,深证综指收涨3.71%,中小板综和创业板综指分别收涨4.22%和3.7%。结构上看,中小盘股显著跑赢,表现在中证1000和中小板综指涨幅均接近4%,而上证50指数仅上涨2%,绝对值差异较大。成交量方面,两市日均成交额同比再度上升24.4%,逼近6500亿,说明场外资金开始涌入,市场信心开始回升。 行业方面,本周涨幅前三位的中信一级行业为建材(6.59%),农林牧渔(6.45%)和建筑(6.21%)。另外传媒,纺织服装,电子等行业也表现较好。建材板块持续受到经济增长预期修复的支撑,加之直接受益于地产竣工回暖,龙头公司持续上涨。农业板块前期跌幅较大,因今年春节较往年提前,市场预期需求回暖或带动养殖板块反弹。涨幅后三位为食品饮料(-1.39%),餐饮旅游(1.48%),和交运(1.75%)。其余表现较差的板块包括银行,电力,钢铁等。食品饮料龙头公司发布年报预告和2020年经营计划,低于市场预期,股价大幅回调拖累行业指数大幅跑输市场。而餐饮旅游和交运行业主要是受到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利空影响。 展望2020年,我们对于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短期看,市场对于经济衰退的预期大幅降低,而国际各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均保持较为宽松的态势,尤其是国内的无风险利率仍处于相对高位,下行空间较大。国内方面,2019年11月和12月的经济数据有望连续回暖,2020权益市场资金面改善是主要看点,随着全面降准落地,货币政策或仍有边际放松空间,而保险,外资,银行理财等场外资金体量庞大,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推进,增量资金可期。 债市直通车 债市利空与利好并存,短期市场窄幅波动。2019年末国债收益率一直在10个BP以内波动,方向性减弱。PMI、工业品价格反弹,产出活跃并未导致市场下跌,主要由于货币政策不断放松,短期资金面环境进入更加宽松状态。 2019年是近年来市场波动最小的一年,全年国债收益率上下波动30BP以内。然而预计2020年收益率仍会保持相对低的波动。收益率波动降低的根源是经济周期弱化。一方面,传统的房地产周期呈现销售、投资、开工、竣工三年周期,2016年以后周期减弱,城市分化现象显现。地产的韧性也延缓了经济下行速度。另一方面,货币周期减弱,货币增速维持在相当稳定的水平上,货币供给波动很小。在低波动时代做好信用债配置更具价值。 展望2020年上半年债市,我们面临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经济基本面短期对债市不够有利,但长期仍有支撑。在低库存效应和稳增长政策支持下,一季度经济有望阶段性企稳。另外在基数效应的影响下,一季度通胀较可能创出全年高点,随后可能下行。这些是较为不利的因素。但从中长期来看,地产销售持续放缓,会传导到地产投资,年内地产投资压力仍会显现。对债市最大的支撑来自货币政策,近期央行下调公开市场利率,并全面降准,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动力下,未来货币政策还有少量放松空间。但考虑到银行利差压缩至较低水平,叠加资管行业监管影响,银行的资产配置难度较大,目前的收益率水平较难满足机构的要求。此外,地方专项债发行会影响短期市场供求关系。可见,债市一季度面临错综复杂的环境,可能延续短期振荡的走势,趋势不明朗。信用事件难以出现系统性好转,未来信用分化或将持续,投资需要提高信用资质把控,需做好信用债配置。
央行4年来首次下调7天逆回购利率,债牛再度启动? 11月18日,央行开展1800亿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调至2.5%,较上次下调5个基点,距离最近的一次下调发生在2015年10月27日。这也是10月25日以来首次开展7天期逆回购。11月5日,同为货币市场利率的MLF(中期借贷便利)招标利率同样下调5bp。 18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近1.1个百分点,截至午盘报3.225%。“相当于调低了利率走廊的下限,是政策性微调,控制释放量,降低融资成本,债市反应较强,但预计此后仍然会以区间震荡为主。”中航信托债券投资经理朱伟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这是四年多来首次下调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央行政策利率一般都是联动调节,没有单独调节MLF利率而不调节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现象。对于银行,下调利率有利于降低平均边际资金成本,特别是对于银行间市场资金融入量较大、民企信贷占比较高的中小银行,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其负债端成本。”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对记者表示,本周三将公布新的LPR(贷款报价利率)报价,央行在此之前下调MLF利率和OMO利率,可以充分引导LPR利率下行,推动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 铺路本月LPR下行 央行逆周期调节政策继续发力。11月18日当日无逆回购到期。 截至上午10点,DR001较上交易日下降1.78BP收至2.69%,DR007较上交易日下降7.92BP收至2.70%,资金面压力有所缓解。10年期国债主力连续上涨0.40%,债市全面向好。 “此次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有望扭转此前4个月货币市场利率整体边际走高,且8月和10月的DR007平均利率水平已高于上年同期的状况,意味着从11月开始,‘宽货币’势头有望恢复。”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各界也预计,本周三LPR报价利率有望下行。“央行在此之前下调MLF利率和OMO利率,可以充分引导LPR利率下行,推动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下调OMO利率的时点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前后比较好,这样可以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起到相互配合的作用。”解运亮表示。 11月16日,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方面强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另一方面,强调需警惕通胀预期发散,货币政策会预调微调以稳定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对记者表示,逆周期调节仍需信用端发力。10月M2增速维持平稳,M1增速仍在3.3%的低位徘徊,其实也印证了当前经济面临的压力在于信用端需求不足。M2增速相对平稳则体现了当前货币政策在流动性供给端相对稳健的调控策略。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适当地提升M2增速,压低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水平,也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刺激银行信贷投放意愿,同时引导LPR利率进一步走低。 债市大涨,未来或以区间震荡为主 10月以来,债市悲观情绪弥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8月接近3%的最低点一路攀升至3.4%附近,此前央行的十足定力也使得债券交易员开始做空债市。 不过,随着MLF、逆回购利率的调降,债市悲观情绪有所缓解,11月18日债市大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3.2%附近。 “部分银行理财配置盘有资金配置的需求,因此对于利率债仍然是保持越跌越买的观点,就通胀而言,虽然的确制约了部分央行政策空间,但主要关注的还是核心通胀。”某股份行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 未来,各界预计政策微调仍将持续,但比起降准,央行更可能运用更为低调的工具。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MLF利率调降可能会在2020年春天后出现,但鉴于10月经济运行数据仍存下行压力,MLF调降提前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不过,多位债市交易员提及,鉴于后续央行难以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且地方政府债的后续发行可能造成挤出效应,目前仍对债市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国务院早在9月就明确提前下达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但目前实际额度尚未下达。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认为,在当前的政策观察窗口,即便加速推进专项债额度下发,最快也要等到12月,考虑到专项债发行与基建投资之间的滞后效应,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形成有效投资。野村证券预计,明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提升至超过3万亿元的水平,较今年的2.15万亿元大幅攀升。 相比之下,此前外资对债市的看法较中资更为乐观。瑞银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监孙祺近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前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较为谨慎,引发了市场对于近期货币政策调整的顾虑,相比之下,外资的观点更为积极。当收益率攀升至3.3%时,虽然外资并不会大幅加仓做多,但的确会出现试探性买入的现象,整体而言外资的买入意向要比中资更强。加之中美利差目前维持在近150bp,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人民币债券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