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港集团之后,万科A于12月27日晚间宣布参与投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下称“国企混改基金”),且投资金额高达30亿元。 这个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诚通”)牵头成立的国企混改基金,目前注册资本为707亿元,系推动国企改革的又一个重磅基金。据工商资料显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已于2020年12月24日正式注册成立,目前20位股东已全部确定,除已经公告的上港集团、万科A外,还有多家央企、国企单位参与。 万科A最新公告显示,12月24日,公司下属子公司海南中万启盛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海南中万启盛”)签署了《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股东协议》,公司与中国诚通等股东共同投资设立国企混改基金。 据披露,国企混改基金的认缴出资总额为707亿元,投资方式为主要通过股权投资和创设、参股子基金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投资活动,投资领域为重点投向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反向混改项目。万科A下属子公司海南中万启盛认缴出资金额为30亿元,占国企混改基金的比例为4.24%。 中国诚通在国企混改基金的认缴出资金额为240亿元,占国企混改基金的比例为33.95%。国企混改基金将聘请中国诚通的子公司担任基金的管理公司,负责基金的日常运营和投资决策。 万科A表示,公司下属子公司以自有资金参与投资国企混改基金,是基于公司既定的发展战略,以及管理公司团队拥有的丰富投资经验而做出的投资决策,本次投资有助于公司参与混改,助力业务发展。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在国企混改基金707亿元注册资本中,除了中国诚通之外,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旗下三峡投资、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中建材联合投资、中国国新等三家央企各出资60亿元,分别持股8.49%;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南方电网旗下南方电网资本等两家央企各出资50亿元,分别持股7.07%;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管委会旗下机构出资30亿元,持股4.24%;中广核集团旗下中广核资本、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各出资20亿元,分别持股2.83%;此外,还有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华侨城集团、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申能集团、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中国电子集团等单位参股。 其中,参与国企混改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有:万科A投资30亿元,占比4.24%;海通证券子公司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占比1.41%;上港集团投资7.5亿元,占比1.06%。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企混改基金将重点投向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反向混改项目,预计总规模高达2000亿元,力争在今年内落地运营。 中国诚通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日前发表了署名文章《努力实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高质量发展》。朱碧新在文中表示,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时期。中国诚通集团将进一步聚焦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充分发挥好基金投资引领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特别是用好“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和“中国国有企业混改基金”,重点支持中央企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培育等重大战略性项目,助力国有企业加大混改力度,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混改的渠道,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日前,南方航空全资子公司南航物流增资扩股,引入8家投资者,预计共增资33.55亿元。增资后南方航空持有南航物流55%股权,仍为其控股股东。至此,继东航物流混改、国航货运混改之后,三大央企航司的货运混改相继落地。 近年来,从集团到子公司,从货运到通航板块,央企航司的混改工作全面开花,并且加速落地。在混改路径方面三管齐下——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已成为央企航司混改的“标配”。 货运混改落地 民航业是央企混改的重要领域之一。作为特殊功能性央企,航空央企一直走在混改前列。2016年9月,国家明确了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6+1”试点名单。其中东航集团旗下的东航物流即在首批混改试点企业之列。 “航空业是一个典型的高负债、重资产的行业,运营波动会对整个债务危机产生很大的影响。整个混改的最核心原因还是顺应中央的要求,降低负债率水平。”长期研究航空领域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2017年6月,东航物流引入联想控股、普洛斯投资、德邦物流等在内的非国有资本进行增资扩股,并实施了员工持股。由此,东航集团持股比例降至45%,成为央企混改中首家放弃绝对控股权的国有企业。国航则于2018年表示正在推进旗下航空货运物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年,国货航从上市公司中国国航体系中置出。2019年7月,南航集团层面宣布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合计增资300亿元用于公司航空主业。 进入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央企航司的混改进程明显提速。继东航物流之后,国航与南航也主要选择以货运板块作为混改工作的突破口。今年8月、9月,国货航、南航物流相继披露拟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 而在此次南航物流混改落地前,国货航刚于今年11月宣告混改完成,菜鸟网络、深圳国际、国改双百发展基金和国货航员工持股平台等在内的投资者,向国货航增资48.52亿元。 “为什么会选择货运板块为切入口,其实是有比较深的考虑,货运板块作为试点非常合适。首先它的体量不算特别大,相对客运来说体量比较小,其次货运的经营都不太好,业务长期在盈亏线挣扎,不太赚钱,不改不行,寄希望于改革能够提升整个板块的效益。再次,存在上市的通道,因为三大航的客运已经上市了,那么只有货运业务可以把它剥离出来上市,那么这就是一个特别明确的发展预期。”民航专家林智杰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央企航司混改还从货运物流板块扩大至其他板块。今年3月,南航拟对旗下通航业务板块的南航通航进行混改,11月,南航通航完成了混改,引入南网产业投资集团、双百一号、南航资本控股等投资主体,并开放员工持股。 混改路径类似 梳理央企航司的混改路径,三大航司均一致选择了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员工持股的类似路径。 “改革路径比较相似是因为这确实是一味良药。首先增资能够增强货运业务的资本实力,多给钱多买飞机。第二,引进战略投资者能够实行战略的协同。比如说像物流地产的,仓储的,地面运输的等等,有希望形成‘天地合一’的一个门到门的物流能力。第三,员工持股能够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把大家的钱袋子和企业的效益挂钩。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应该是有特别大的一个提升。”林智杰向记者表示。 在引资方案的差异性方面,东航物流是混改后原股东持股比例最低的,且并未保留控股权。另外,国货航在今年混改前早已从国航的上市公司体系中剥离,因此,目前仅有南航物流还在央企航司的上市公司体系中。 方案显示,混改完成后,南航物流的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18.18亿元,南航、普洛斯隐山资本、钟鼎资本、国改双百基金、君联逸格、中国外运、中金启辰、中金浦成、珠海员祺(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55%、10%、10%、10%、5%、3%、1.9%、0.6%、4.5%的股权,南航股份仍保持控股地位。 这也意味着,南航物流的混改工作,不会导致南航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对南航当期经营业绩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实际上,在今年疫情冲击的特殊背景下,各大航司的货运业务板块反而成为亮点。疫情对客运航司的影响是全面的,人员流动减少后,客运航司整体收入停滞,但相对来讲,航空货运的业务在整个周期里的影响相对更小。 从业绩表现看,南方航空已于今年第三季度扭亏为盈,期间实现营业收入263.86亿元,净利润7.11亿元。在三大航中唯一实现单季度扭亏,之所以南方航空率先实现单季度盈利,据业内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货运业务对其业绩的贡献。 “今年三大航的货运都很赚钱,但今年是疫情下的一个特殊时期,今年赚钱不代表明年能赚钱,不代表后年能赚钱。从大的形势上看,目前航空货运的经营状况也不是太好,特别是面临着快递物流商的竞争,顺丰、圆通,以及国外的联邦快递等等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林智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东航物流在混改进程方面已更进一步,目前公司已经披露招股说明书,正在冲刺上市阶段。而东航物流示范效应在前,南航物流、国货航是否筹划上市亦值得关注。
12月19日,天津津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津联控股”)携手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实集团”),在万丽天津宾馆举行天津医药集团混改签约仪式,标志着天津医药集团混改取得重大成果。 据悉,天津医药集团是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制药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979年的天津市医药管理局。经过40余年的发展,形成五大业务板块,科研、生产、商业销售一体化运作,控股中新药业、天药股份2家上市公司和迈达科技1家新三板上市公司,与葛兰素史克、大冢等跨国知名制药公司合作组建合资企业10余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 天津医药集团混改项目于2020年9月29日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交易,津沪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摘得医药集团67%股权。本次混改项目成功签约,将推动天津医药集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显著提升天津医药集团的科技创新与市场化运营能力,最大化激发天津医药集团的发展潜力,促进其立足主业、扎根天津,实现转型升级,为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悉,上海上实集团为参与医药集团混改,牵头成立津沪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后者的注册资本50亿元。“津沪深”具象化代表着在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之间的跨领域共赢,也代表着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之间的跨区域协作。对于参与其中的三地优质企业而言,此次天津医药集团混改是一个集中展现实力与格局的舞台,各方正齐心协力,毫无保留地输出各自的专业特长及资源优势,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既为了眼前的企业发展,也为了健康中国的诗和远方。 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体现在天津医药集团层面,在其股东方津联投资也同样体现。今年11月,津联投资100%并入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这一举措将加强对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新兴领域的重新规划,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和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津联控股方面表示,此次与上实集团的合作,更是开启了津沪两地大型国有集团强强联手的改革新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联姻”的优势就能体现出来,双方的协同赋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都将推动天津医药集团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从地方走向全国,再从全国走向世界。
12月20日,天津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医药集团”)旗下2家上市公司天药股份、中新药业集中发布控股股东混改进展公告,2家公司称,接到天津医药集团通知,在天津医药集团67%股权公开挂牌转让项目中,截至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结束,津沪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津沪深医药”)为唯一摘牌方,津沪深医药为天津医药集团混改项目的最终受让方。 截止目前,天津医药集团是天津市第20家成功混改的市管企业,至此,天津市市管竞争类企业完成混改的已占总数的83%。 天津医药集团混改落地 天药股份公告内容显示,间接控股股东天津医药集团收到控股股东渤海国资的通知,渤海国资和津沪深医药于12月19日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津沪深医药拟收购天津医药集团67%的股权,将成为天津医药集团的控股股东,间接控制公司股份比例超过30%。本次受让方为津沪深医药,受让方无实际控制人。本次混合所有制改革若能顺利实施,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 资料显示,天药股份作为以皮质激素类和氨基酸类药物为核心的“原料药+制剂”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天药股份原料药版图覆盖地塞米松系列、倍他米松系列、泼尼松系列、甲泼尼龙系列等40余个品种,多个原料药产品通过了美国FDA认证,8个产品获得了欧洲CEP证书。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混改成功后天药股份有机会引入更多的外部资源,结合当前公司在皮质激素类和氨基酸类药物领域的龙头优势,将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经营活力、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同日,中新药业也发布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天津医药集团关于天津医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的通知。渤海国资和津沪深医药于12月19日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截至公告披露日,天津医药集团持有中新药业42.80%股权。本次混合所有制改革若能顺利实施,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记者表示,“从企业层面看,双方各种渠道打通,有利于互补进入对方供应链,获得协同,从津沪两地混改看,经济活跃的京津冀和长三角的一次深度合作,为未来混改的地域化合作打开思路。” 记者采访了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他表示:“变更实控人可以提升上市公司未来发展业绩的预期,加强投资者对其成长性的信心。” 津沪两地国企联手 天眼查数据显示,天津医药集团是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制药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979年的天津市医药管理局。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以绿色中药、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与生物药、特色医疗器械、现代商业物流五大板块为主体,科研、生产、商业销售一体化运作。控股中新药业、天药股份2家上市公司和迈达科技1家新三板上市公司。渤海国资持有天津医药集团100%股权。 据了解,此次摘得天津医药集团股权的津沪深医药是上海上实集团为参与天津医药集团混改专门牵头成立的,注册资本50亿元。上实集团1981年7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目前由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控股,业务涵盖医药医疗、基建环保、房地产和区域开发、消费品、金融服务和投资五大领域。上实集团拥有包括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国资入主后将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哪些影响?“强强联合”“协同效应”成为并购关键词。 沈萌告诉记者,上实集团具有更丰富的市场化国企改革和运营经验,可以为天津企业带来更符合其发展的资源,特别是管理、营销、研发等方面。 在盘和林看来,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后,上实集团的医药产业链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上实集团原来是注册在香港的上海国资窗口企业,对于天药股份,同时获得多地区优势,还都是热点地区医药市场。 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控人变化带给公司的影响主要还是要通过公司的业绩、股价来反映,时间是块好的试金石,业绩和股价的变化能检验出新实控人入主后的战略调整是否合适。”
截至目前,奇瑞混改项目已推进一年有余,在屡传变局下,无论是即墨项目,还是上市进展,仍遥遥无期,汽车业务面临的困局,并未获破解“良方”。 近日,奇瑞混改再生风波。 有媒体报道称,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正寻求60亿元规模的融资重组,在支付奇瑞方面近百亿元收购款后,后续资金出现断供。 而背后原因,不少意见直指作为出资方的青岛市即墨国资在偿还了部分资金后,不愿再继续投入,但作为投资通道的青岛五道口基金管理人无力解决后续的100多亿元资金问题。 对此,青岛五道口率先予以否认,称收购资金已全部付清;而去年底代表新股东方出任奇瑞副董事长的周建民,在沉寂多时后回应称不存在重新融资,混改顺利进行;反观以尹同跃为首的“老奇瑞人”方面,在此次风波中颇为静默。 这已是奇瑞年内第三次传出混改“生变”。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去年底增资扩股成交公告显示,青岛五道口将认购奇瑞控股30.99%股份和奇瑞汽车股份18.51%股份。但在青岛五道口声称收购资金已付清背后,时代财经查阅天眼查数据获悉,青岛五道口虽已成为奇瑞控股持股比例46.77%的大股东,但并未直接持股奇瑞汽车股份。 对于奇瑞混改屡传变局,12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称,对于青岛方面来说,奇瑞汽车才是最重要的资产,一旦无法完成对奇瑞汽车业务的控制,其所参与的奇瑞增资扩股项目或意义不大。 混改屡生风波 即墨项目进展缓慢 截至目前,奇瑞混改项目大约已推进一年。 去年12月4日,长江产权交易所网站上发布了奇瑞增资扩股成交公告。最终,青岛五道口打败“大热门”腾兴长三角,宣告将以75.9亿元认购奇瑞控股30.99%股份、68.6亿认购奇瑞汽车股份18.51%股份,合共144.5亿,分别成为两家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 随后,在年底经历系列工商变更、管理层大变动等动作后,奇瑞混改沉寂了很长一段的时间。直至今年下半年,因多起生变传闻,奇瑞混改屡陷舆论漩涡。 今年6月,有传闻称,青岛五道口第三期资金50亿元尚未到位,导致股权交割延期。今年7月,奇瑞控股被曝最终受益人发生变更,从山东国资委、芜湖国资委变更为仅芜湖国资委,引发混改或出现变化的猜测。 上述消息虽均遭官方否认,但奇瑞混改疑云仍重重。而此次青岛五道口寻求60亿元规模融资重组背后,更有消息直指青岛市即墨国资不愿再继续往奇瑞混改项目投入资金。 有不具名业界人士对时代财经称,混改再生风波,或与奇瑞控股在股权结构上剥离奇瑞汽车有关。 据媒体报道称,今年8月底,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取代奇瑞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的大股东,奇瑞控股则退出股东行列。 时代财经查阅天眼查数据获悉,持股奇瑞汽车31.56%股份的安徽信用担保集团,背后为安徽省人民政府百分百持股的国有独资企业,此外,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奇瑞汽车21.73%和21.32%股份,为第二、第三大股东。而此前欲认购18.51%股份的青岛五道口,并未直接持股奇瑞汽车,也无法通过作为奇瑞控股的第一大股东间接控制奇瑞汽车。 在业界看来,奇瑞控股虽业务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商用车、金融公司、造船、航空发动机、矿业公司、农业机械等,但有实质乘用车业务的奇瑞汽车股份,才是奇瑞最重要资产,也是青岛方面此前最看重的业务板块。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2月20日,青岛即墨区与奇瑞控股集团在济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告奇瑞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定即墨区。但如今一年过去了,该项目推进缓慢,而关于项目的具体细节也未有更多消息披露。 彼时,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现场发言时,更是着重强调奇瑞的根基在安徽芜湖,“奇瑞的根在芜湖,发展在芜湖,开拓山东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新增量,加快推进新能源战略、国际化战略创造了重要机遇。” 对此,时代财经亦就奇瑞混改情况、在即墨建厂进展等问题采访了奇瑞方面,但截至发稿前暂未取得回应。 此外,时代财经留意到,关于即墨建厂进展事宜,奇瑞控股和即墨区方面前后说法似乎也并不一致。时代财经在奇瑞控股官方微博上看到,其8月31日曾发布声明称,奇瑞在青岛规划的新项目已进入开工准备阶段。 而据青岛新闻网11月25日报道,即墨区政府在答复网友提问时称,由于汽车主机场选址涉及事项较多,目前,即墨区汽车城管委正在与奇瑞就在即建厂事宜详细深入洽谈,已达成初步一致,待时机成熟,即墨区政府将对外发布相关进展情况。 三个月前已进入开工准备阶段的项目,为何如今却刚达成建厂事宜初步一致? “即墨项目没有太大进展,相关方面肯定也会失望。”贾新光对时代财经称,五道口参加混改,却没有控制权,或注定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前,对于增资扩股募集到的资金用途,奇瑞方面在受访时称,主要将投入研发和新业务,包括新能源、移动出行、智能驾驶与国际业务。但在奇瑞看似水涨船高的销量数字背后,混改所带来的变化并不明显,高端化、新能源等困局依然未解。 据奇瑞控股官方数据显示,其11月销售汽车10.19万辆,同比增长36.4%,单月销量和增速创近年来的历史新高。而今年前11月,奇瑞累计销量为61.5万辆,同比下滑5.64%,但出口业务表现可圈可点,前11月累计出口汽车10.01万辆,同比增长15%。 助攻奇瑞销量增长的功臣,主要为奇瑞瑞虎8、奇瑞控股捷途系列等中低端产品。 官方数据显示,瑞虎8系列11月份销售20677辆,同比增长52.6%。而聚焦较为低端市场的捷途系列,11月销量为20507辆,同比增幅44%,同样创下单月销量历史新高,其中,以捷途X70 PLUS为代表的70系产品11月终端销量达到12116辆,以全新一代捷途X90为代表的90系产品销量达到8391辆。 而反观旗下高端品牌星途的销量,奇瑞控股并未宣于口。但据中汽协批售数据显示,星途LX 11月销量为1292辆,今年累计销量3625辆;星途TXL 11月销量为1189辆,今年累计销量为12099辆。此前预计于今年4月上市的星途VX则一再“跳票”,目前仍处预售阶段。 中低端热销,冲高乏力背后,有业界人士对时代财经称,或与旗下产品搭载的技术较为同质化有关,这也导致目前奇瑞旗下各大品牌的区隔界限并不明显。 今年下半年,瑞虎8Plus、捷途X70 Plus、星途新TXL在极短时间内相继迎来上市,但售价截然不同的三者,无论是内饰,还是核心“三大件”方面却大同小异。以三者同为1.6T的低配版本对比,同样搭载奇瑞引以为傲的那台1.6T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星途TXL较瑞虎8 PLUS车型贵一万多,比捷途X70 PLUS贵3万多。 而新能源业务方面,以纯电动SUV蚂蚁、微型纯电动小蚂蚁为代表的“蚂蚁家族”,11月虽同比增长239.3%,但单月销量只有7620辆,占奇瑞总销量约7.4%。而据中汽协批售数据显示,奇瑞蚂蚁11月销量为349辆,累计销量为981辆。 上市加速?尹同跃感叹被时代抛弃 据奇瑞控股官微9月发布的消息称,增资扩股完成后,奇瑞已经将加快上市工作提上重要日程。 彼时,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表示,过去奇瑞一直埋头于技术创新,资本市场运作方面的实践经验不多,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没有上市的整车企业。“希望通过此次引入新资本,借助他们在资本、人才、机制变革等方面的能力,实现深层次变革。” 按照官方说法,新股东派来的新董事中,不少是银行、证券行业的专家,对于推动奇瑞下一步的上市工作很有帮助。 事实上,去年12月,在增资扩股项目成功摘牌后,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率先进行了一系列工商信息变更,涉及股东股权、注册资本和管理层等方面。 其中,方德才、张屏、李丛山等7位高管退出奇瑞控股,新增周建民、赵振华、焦树阁、郑明辉、杨虹、李锐锋和杨小平7位高管。奇瑞汽车股份方面的变动更大,共有29位高管退出,同时新增周健男、周建民、严琛、林隆华、张劲松、夏峰、黄祖超、陈翔、邢晖、李锐锋等人。 而周建民一度被外界视为奇瑞上市的关键先生之一。不过,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在参与奇瑞混改之前,周建民投资、任职的企业主要业务涵盖广告、教育和计算机软硬件开放等,而其担任股东的山东大风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一事,则让外界对其能否成功推动奇瑞上市抱怀疑态度。 与此同时,要实现上市,财务要求仍是一大难关。事实上,奇瑞的盈利能力并不理想,截至2019年6月30日,奇瑞控股的净利润为-1.55亿元。 而今年年中,奇瑞还深陷负债高达700亿漩涡。据尹同跃彼时回应称,这是因为公开报表包含了奇瑞集团旗下奇瑞金融公司对外开展汽车贷款业务的约400亿负债。剔除后,奇瑞整体的负债率在合理范围之内。 “奇瑞现在各项动作都比较迟缓,内部应该存在问题,只是这种问题外界尚不知晓。”12月16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对时代财经表示。 今年以来,包括威马、合众、天际等一众新造车企业纷纷宣布寻求A股IPO,而传统车企吉利、东风等也在加速回A,希望为新能源业务、新一代汽车和前瞻技术开发项目等获取更多的融资渠道。在此轮大趋势下,奇瑞显然依然“慢半拍”。 而美股造车新势力三强在今年下半年齐聚华尔街后,表现更是堪称亮眼,在业界看来,随着汽车行业赛道的切换,估值体系正不断更新重构,留给传统车企的转身时间越来越紧逼。 对此,尹同跃似乎感触良多。 “我是一个代表旧时代的老人,做传统汽车的(人)惯性太大,(面临的)转变太大。”在今年11月底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尹同跃曾公开感叹道,“现在每一次和互联网企业以及里面的年轻人打一次交道,就觉得自己老了十岁,时代正在把我抛弃,太快了。”
深挖品牌潜力释放创新动力注入混改活力 “三力合一”推动百年白药脱胎换骨 云南白药,一个有着深厚底蕴的百年民族品牌,承载着中国人的百年记忆。 进入资本市场后,这家老字号公司也在不断创造新的纪录。它是A股市场第一只Tenbagger(十年十倍)股票,价值投资者标配的“白马股”。1993年公司登陆A股市场,彼时发行总市值不过8.28亿元,如今的云南白药市值已超过1400亿元(截至12月11日),上市至今市值增长超过160倍。 在混改两个阶段工作圆满完成一周年之际,在资本市场3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上证报记者走进云南白药,倾听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汪戎回顾发展历程、总结混改成果。“我们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让云南白药这个卓越品牌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居安思危的紧迫感,为云南白药提供了发展的不竭动力。 百年白药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如今的云南白药,已搭建形成全面完整的战略发展框架,这个“百年老中医”通过持续强筋健骨,向着“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目标,疾步前行。 ■ 云南省政府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特殊性,为混改方案划出了4条清晰底线:一是战略资本的引进采用“增资扩股”而非“股权转让”方式,且必须以现金出资;二是混改主体选择白药控股而非上市公司;三是股权设计上采用无实际控制人模式,让民营大股东与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保持一致;四是管理团队去行政化,所有董监高人员全部取消国企领导身份及行政级别、待遇,由公司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开展市场化的选聘及考核。 1993年12月15日,云南白药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此后的20年(1993年至2013年),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尤值一提的是,1999年公司在以王明辉为掌舵者的优秀管理层的带领下,完成了从“单方”向“产品系列化”的延伸,并成功切入消费品领域,挖掘了白药的强大品牌价值,公司收入开始猛进。在竞争较为激烈的OTC市场及消费品市场,品牌效应为企业带来了强大议价力。 但2014年后,在医改深化、行业格局转型变革和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云南白药的经营业绩增长开始出现结构性的放缓。 “当时的云南白药,发展虽然很稳健,但也遇到了明显瓶颈,企业的增长曲线和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不匹配,必须通过改革来激活。”用汪戎的话说,云南白药彼时需要涅槃重生。这个品牌百年的积淀在等待被重构、被激发。 适逢云南省要培育优势产业,大健康产业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首着力发展,进而亟需通过激活龙头企业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然而决策者也有顾虑:不推混改,企业尚能平稳发展,没有风险;力推混改,除了需要面对种种复杂矛盾,还要思虑周全以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贱卖甚至混改失败等风险。混改与否,考验着参与各方的勇气和担当。 作为第一家上市的省属国有企业,也是全国大健康产业领域的佼佼者,云南白药面对云南省产业布局发展的现实诉求、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企业发展的内生迫切需要,力推混改。 在汪戎看来,混改方案“充满智慧和担当”。在这个方案中,云南省政府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特殊性,为方案划出了4条清晰底线:一是战略资本的引进采用“增资扩股”而非“股权转让”方式,且必须以现金出资;二是混改主体选择白药控股而非上市公司;三是股权设计上采用无实际控制人模式,让民营大股东与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保持一致,双方都无法实现单一控股和“一股独大”;四是管理团队去行政化,所有董监高人员全部取消国企领导身份及行政级别、待遇,由公司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开展市场化的选聘及考核。 方案既定,云南省“广发英雄帖”,多名行业巨头应约而至。2016年12月,白药控股混改方案公布,来自福建的民企新华都集团斥资200多亿元入股白药控股。 为何最终选定新华都?据汪戎透露,在谈判中,各个潜在合作方对云南省拟订的白药混改方案难以达成一致,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增资扩股要求投入巨大的现金额度,二是非上市公司作为混改平台所隐含的退出风险。对于投资决策体系极为细密的大型投资企业而言,上述投资结构显然意味着较高的资金压力以及诸多的不确定性。但对于云南省而言,简单的国有股权转让显然无法达成底线目标,若直接在上市子公司层面开展改革,又很难保证改革的系统性和彻底性。 面对苛刻的条件,新华都表示愿意接受改革方案关于“在控股层面混改”“增资扩股”“股权比例设置”等全部条件,愿意“股权锁定6年”,并表示将集中优势资源全力以赴支持白药加快发展。 至于产业方面的协同性,汪戎说:“必须有取舍。我们认真彻底地思考过,白药的战略发展需要从以内生增长为主,向内生与外延相结合方向转型,需要在国际舞台上进行资源重组,而新华都可以为云南白药赋能。”据介绍,云南白药自1993年进入资本市场至混改之前,鲜有过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以内生发展为主。面对企业的迅速成长,越来越需要有规模的并购重组、资本运作来帮助云南白药打开成长空间。 2017年6月,江苏鱼跃再向白药控股增资50多亿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至此,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及江苏鱼跃分别持有白药控股45%、45%、10%的股权,白药控股实现了混改方案的股权结构调整目标。 ■ 交易作为云南白药整体改革部署的延续,旨在通过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白药控股,整合优势资源、缩减管理层级、避免潜在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对当前国企改革政策要求的积极实践。 2018年7月9日,云南白药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启动,云南白药整体上市工作就此展开。 交易完成后,云南省国资委与新华都及其一致行动人转为直接持有上市公司云南白药的股份,且持有股份数量一致,均为25.14%。 对于此次重组的缘由,云南白药方面表示,“交易作为云南白药整体改革部署的延续,旨在通过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白药控股,整合优势资源、缩减管理层级、避免潜在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对当前国企改革政策要求的积极实践。” “吸收合并在混改初期就已经有了考虑,整体上市是混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汪戎说,“白药控股完成混改以后,面临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云南白药95%以上的经营业务、经营性资源都集中在上市公司,新引入的巨量现金资产却集中在控股公司。管理架构重叠,经营决策受到影响,对新项目的资源整合也不利于协调、平衡,潜在的同业竞争风险会逐渐显现……”基于以上考虑,云南省对白药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设计,从一开始就包括了在母公司层面增资扩股和推动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母公司两大步骤,构成一个整体方案。 相对于白药控股层面的混改,云南白药对白药控股的“反向吸并、整体上市”独特的混改路径,也让云南白药混改受到广泛关注。 2019年7月,随着吸收合并的正式完成,云南白药混改大幕也随之落下。 混改不仅让国有资本实现了保值增值,国资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吸收合并前,云南省国资委通过白药控股间接持有云南白药18.68%的股权,吸收合并之后持股比例则增至25.14%。 “一股独大”的决策权力被打破,云南白药实施了更为彻底的法人治理模式,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化反应速度,进而大大提升了经营的效率。 如果国资和民企股东意见不一致怎么办?面对记者的提问,汪戎笑称“目前来看运行平稳”。他进一步解释道,“事实上,这种无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决定了大事情必须达成一致才可以做,因此协调和沟通就变得特别重要。现在各方都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取向。” ■ 混改的最大好处不是云南白药得到了200多亿元的“真金白银”,也不在于能否给云南白药管理者和员工增加了工资待遇,关键在于给了云南白药市场化的考评机制、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市场化的分配机制,以及国有股东和民营股东平等携手共赢的体制机制变革。 国企混改究竟改什么?云南白药的混改为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及示范。 “当前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个顽疾就是‘一股独大’,解决的方式就是搞‘二次混改’,即通过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再次降低国有股权比重,改变国资监管部门管理上市公司的模式,转变企业自身的经营机制。在这些方面,白药模式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记者表示。 吴刚梁表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上市公司中的主力军,资本市场也是推动国资国企改革重要平台。和各地产权交易市场相比,证券市场上的国有股权交易额大,定价更加合理有效,操作模式成熟。另外,资本市场还是推进国企内部治理的重要力量。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更多地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引进资本是手段,转机制、增活力才是目的。多位市场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混改的最大好处不是云南白药得到了200多亿元的“真金白银”,也不在于能否给云南白药管理者和员工增加了工资待遇,关键在于给了云南白药市场化的考评机制、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市场化的分配机制,以及国有股东和民营股东平等携手共赢的体制机制变革。 最显著的是,云南白药激励机制的改变,真正发挥了人才优势,从而为云南白药带来了不一样的智慧资源。 董事长王明辉在一次集团会上对员工们这样说:“在目前这个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乌卡时代(VUCA),企业竞争已经从成本竞争、产品竞争上升到了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在什么样的范围内配置人力资源,就决定企业能成为什么量级的企业。” 那么,今天的云南白药是在什么样的范围招募人才?又究竟想成为一家怎样的企业? “云南白药未来将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并得到全球的尊重。”汪戎说,混改前的云南白药受传统体制约束,在人才的引进和收入分配上都受到了局限和制约。随着混改的完成,想要“走出去”的云南白药参照国际化的薪酬水平和激励机制,快速加大了国际化人才的引进。 从引进全球仿制药排名第一的以色列梯瓦制药公司前CEO,到韩国高级研发专家团队、中国香港并购团队进入云南白药,再通过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云南白药上海国际中心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如今的云南白药人才济济。 2019年7月完成整体上市后,当年12月云南白药就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今年4月份又推出了期权激励计划,上千人次的核心骨干、员工由此与公司的前途、股东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 “股权多元又非一股独大,团队和员工以股权为纽带形成长效机制,这是最适合竞争性行业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汪戎表示,混改得到了企业经营班子和全体员工的拥护和支持。“特别是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计划的兑现,让员工真正成为了企业的股东和主人,从而焕发了员工的真正热情和创新动力,为企业成长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和人才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外界看来,云南白药的成长与公司的管理团队密不可分,核心高管在白药的任职时间长且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面对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公司在高度职业化的管理团队带领下持续创新,深挖“云南白药”品牌价值,实现了云南白药由单一的白药系列向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 混改后的云南白药,笃定迈步在“新白药大健康”征程中,迭代升级“强中央突两翼”战略。“强中央”即坚持做强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医药物流4个板块;“突两翼”是创新推动骨伤科和医美、生物医药领域的新品研发。 企业的成长源于对价值的创造。面对医药产业内部竞争和分化的愈演愈烈,面对中国制药企业与世界级巨头之间的较大差距,面对新的产业格局,对市场有着极高敏锐度的云南白药,其未来的发展赛道将如何开启?又如何令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汪戎表示,未来中医药仍会是云南白药的核心支柱和产业根基,但随着产业边界不断被打破和重新定义,公司将不再局限于传统中医药范畴,而是要充分理解和适应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顺应大众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势和世界医药产业的发展潮流。 混改后的云南白药,笃定迈步在“新白药大健康”征程中,迭代升级“强中央突两翼”战略。“强中央”即坚持做强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医药物流4个板块;“突两翼”是创新推动骨伤科和医美、生物医药领域的新品研发。 “这样一个全新的业务架构和空间布局实施后,必将极大地提升云南白药的科技创新能力,极大地强化整合国际资源能力,特别是引进顶尖国际人才团队的能力,进而带动云南生物制药业的整体提升,形成云南大健康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制造基础。”汪戎对记者说。 未来,云南白药希望在医疗和医药两个核心领域,通过战略合作、开发引进、投资并购、创新服务等多措并举来打造云南白药新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过去的云南白药更像是一家工业制造型企业,未来会不断出现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据汪戎介绍,云南白药将持续稳固现有业务,并逐渐发力于医美和骨伤科两翼,在厚实的根基上不断蓬勃生发出新的枝芽。 例如,在公司具有独特优势的骨伤科领域,基于云南白药的长期积累优势,公司未来中长期计划重点布局骨科和伤口护理等领域,以自主创新、整合重组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以新产品引进和医学研究中心构建为突破,基于云南白药在骨伤科领域的长期积累,整合国内外优质产业资源,打造成为高度专业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医美领域,云南白药今年在上海设立国际中心和美肤实体企业。9月,日本POLA集团旗下的POLA化成工业与云南白药签约,将围绕天然药用植物护肤化妆品新成分研发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全球肌肤健康管理以及植物护肤的新走向。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愈发看重,而在品质的背后则是技术的“PK”。 不断在变革中突破,于传承中创新,才是百年云南白药永葆活力的秘诀所在。混改不是点石成金,从某种角度而言,混改更像是助燃剂,其产生的动能正在云南白药各个产业逐渐释放。 “如果没有混改,我们今天选择的赛道、要做的事,能做到什么程度、在未来竞争中成功概率有多大,可能都会不一样。”汪戎总结道。 深挖品牌潜力、释放创新动力、注入混改活力,百年品牌云南白药如今依然朝气蓬勃,后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