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南航物流的混改战投方揭晓,中国外运+普洛斯隐山资本+钟鼎资本+君联资本+中金资本+国改双百基金+员工持股平台组成豪华阵容,对南航物流增资人民币33.55亿元。初步估算,南航物流目前估值约为75亿元。 南航物流混改落地也意味着三大航物流公司混改全部敲定投资方。眼下,航空物流市场已初步形成国货航+菜鸟、东航物流+德邦、南航物流+普洛斯的竞争格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民航局今年9月印发的《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提到,鼓励航空货运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打破所有制限制,共同参与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营等。 详情请扫二维码↓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国企改革以来,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12月19日,天津医药集团举行混改签约仪式,意味着天津医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实质突破,这一重大成果备受外界关注。 国企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国企混改可以提高国企效率,带动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同时可以为民营企业带来发展空间和机遇。天津医药集团作为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制药集团,在医药科研、生产、商业销售方面具有强大实力,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格局,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天药集团也迫切希望通过改革促进进一步的发展,释放新活力。 国企在资本和品牌号召力方面独具优势,但是在搞活体制机制,强化创新能力上,国企仍与世界一流企业存在差距。而民企在机制、体制方面灵活,创新能力强,通过国企民企混改,可以发挥国企的资源优势和民企的体制灵活优势,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提升竞争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发布多项指导政策积极鼓励、推进国企混改,此次天津医药集团成功签约混改,是天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求下的重大成果。 2020年底,国企混改潮起,多家国企拉开了混改大幕。天津市密集推出近30个国企混改项目,主要涉及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建筑施工、商贸旅游、投融资服务、公共服务、金融、医药等行业和领域。成功签约的天津医药集团混改项目,可以说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混改项目之一,未来或将成为医药行业内国企民企融合共赢发展的典型案例。
昨天由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指导、北京市国资委主办、北京产权交易所承办的“2020年央企·京企混改项目联合推介会”在京举行。来自在京央企、北京市地方企业的83个混改项目在推介会上联袂登场,拟融资金额超过6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量占比超过6成。 推介会现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首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京能集团江苏盐城60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等6个项目分别进行路演推介。 记者注意到,本次推介会上高新技术企业云集,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等,相关项目达到51个,在全部推介项目中占比超过60%。这些混改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目标明确,对引战后的企业治理、资源协同等有明确方案,尤其注重改革的高匹配度、高认同感和高协同性。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在京央企和北京地方企业合作契合度高,双方推出的项目在产业类别、改革思路、未来发展方面高度契合,与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高度符合,双方通过股权融合协同发展的前景广阔。 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局长贾立克在致辞时表示,央企混改已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央企实施混改项目4000多项,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1.5万亿元,混改企业户数占比较2012年底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已超过70%。 市国资委主任张贵林表示,推介会将推动市管国有资本和其他各类资本的整合、加快推进混改项目落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共同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国资委积极推进市管企业混改。据介绍,截至目前,共有3家一级企业完成整体上市,5家企业纳入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名单,10家一级企业主要资产已集中在上市公司,市管国有控股或第一大股东的上市公司已达69家,总市值超过1.5万亿,市管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超过73%。 此外,超过80%的北京市管一级企业与央企开展股权合作,与100余户中关村园区企业实施混改。今年,100余家市管国有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实施混改,引入外部资本超过150亿元。
“印记2020·应变局开新局”(三) 从中央到地方祭出组合拳发力上市,混改项目批量涌现,重组整合大戏接连上演……即将收官的2020年,一系列举措推动国企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 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全面启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系列具体政策出台,明年多领域国企改革将有新突破,其中包括分层分类多路径推进混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速加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扩围升级,而资本市场将是重要平台,红利将加速释放。 掀高潮 混改重组提速批量落地 继5天前新能源汽车电机业务混改挂牌之后,12月15日上午,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又一家混改企业——湖南中车尚驱电气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同日,在2020年央企·京企混改项目联合推介会上,来自在京中央企业、北京市地方企业共83个拟混改项目、投资合作项目联袂登场,涉及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商务、旅游、新型建材等多个行业,项目总规模超过6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数量占比超过60%。同时,北京市国企混改项目推介专区正式启动。 今年,尤其是8月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启动以来,作为国企改革“突破口”,混改力度和热度均持续攀升。“深化推进双向混改,资本市场成为混改重要平台,并购重组成为混改重要手段,集中推介项目成为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混改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如是总结今年的亮点。 与此同时,国资布局优化调整也在加速推进。中国化工集团和中化集团合并重组正在进行中;中国宝武和太钢集团联合重组,不锈钢产能提升至1000万吨;山西大力推进省属煤矿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组建了山西焦煤集团和晋能控股集团;山东启动实施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等一批主业相近的企业联合重组,并将分布在10多户省属企业中的非主业文化旅游、医养健康资产以市场化方式重组整合……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国企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掀起高潮。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截至今年10月12日,中央企业累计实施混改4000多项,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已经超过70%。同时,央企数量从2015年的106户调整至百户以内,主业处于石油石化、电力、通信、军工、机械、建筑等行业的企业资产总额和净资产占中央企业的比重均超过90%。 组合拳 央地国企定目标发力上市 国企改革提速加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无疑是重要平台。 推动国有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方式实现资产整合;支持优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国有控股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深交所近日研究制定服务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16项具体工作安排浮出水面。 这背后是今年上市国企质量不断提升。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国资委系统控股上市公司共1024家,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比重约为25.25%;国资委系统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20万亿元,占A股市场总市值比重超过30%。 从10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的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各种改革……一系列行动纲领次第推出。 据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谢小兵透露,国资委将重点引导企业在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运行质量、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和价值实现能力三个方面下功夫。他表示,不仅要优化存量,进行资产注入、推动专业化整合等,还要做好增量,鼓励部分企业分拆上市,“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部分试点企业也将是下一步推进上市的重点。 从各地已出台的相关文件来看,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推进改革也是重点任务之一。境内上市公司超过500家、全国排名第二的浙江省近日提出,“十四五”时期,将分层分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产业向专业化集中、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而按照山东省属企业改革总体目标,到2021年底,30家省属企业按净资产计算的资产证券化率要达到70%。 新突破 多领域改革红利释放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加快实施,2021年混改、重组等重点改革将有新突破,诸多红利可期。 据了解,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正在研究制定,以打造混改政策的升级版。而11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已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 “未来混改将会向更深层次,更长链条、更全领域推进,以点带面推动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刘现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称。 他进一步解释,首先从层级上看,集团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会有更大力度,从集团层面落实中央改革政策的措施也更加精准和有效。其次,从路径上看,将以兼并重组、核心资产上市、整体上市、员工持股、引导基金的产权改革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并举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借助于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国有资本优化布局与调整。此外,从重点领域和覆盖面上看,推进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持续加大,石油、天然气、电网、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有望提速升级,行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会进一步提升。 刘兴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明年在分层分类多路径深化推进混改的同时,还将继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此外,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将会有更多企业加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
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 据国资委消息,2020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诚通”)发起设立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 中国国有企业混改基金(下称“国企混改基金”)是继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之后,国务院国资委委托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发起设立的第三只国家级基金,总规模2000亿元,首期募资707亿元,通过市场化运作,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推动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质量和效果。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出席成立大会并表示,设立国企混改基金,是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务实合作。 郝鹏强调,国务院国资委支持国企混改基金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闯出更多新路。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要积极支持国企混改基金运营发展。中国诚通作为国企混改基金主要发起人和管理人,要牢牢把握国企混改基金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国家级基金引领效应,更好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积极吸引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配合国有企业投资民营企业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国企混改基金落户上海,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大举措,是国务院国资委和上海加强合作的大动作,也是央企支持上海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加快建设临港新片区的大手笔。希望以设立国企混改基金为契机,持续推动央企融入地方发展,提升央地合作水平,加大创新探索力度,不断拓展部市合作新领域。 据工商资料显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已于2020年12月24日注册成立,目前注册资本为707亿元,拥有20位股东。大股东中国诚通出资240亿元,持股33.95%;还有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国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南方电网、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管委会、中广核集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华侨城集团、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申能集团、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中国电子集团等单位参股。 其中,参与国企混改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有:万科投资30亿元,占比4.24%;海通证券子公司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占比1.41%;上港集团投资7.5亿元,占比1.06%。
传统制造、旅游服务、房地产、金融、生态环保……过去5年,北京国企混改的领域继续扩大。昨天记者从北京产权交易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管企业通过北交所平台进行113项混改,累计募集社会资本为382.67亿元。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混改有力推动一批国企焕发新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混改还助力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攻关合力。 员工持股试点 老酒企注入新动能 北京华都酿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昌平县酿酒厂,往上还可追溯到明清时期“聚通烧坊”“瑞升泉”“同泉涌”等知名老酒坊。1949年4月,这几家老酒坊联合设厂。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老酿酒企业,几十年发展中历经沉浮,既有辉煌的历史,也经历过伤痛的低谷。上世纪90年代,因不能适应市场变化一度受挫,并于2006年宣布停产。公司后来重整,并成为首农食品集团旗下酿酒企业。 2018年,华都酿酒获批成为北京市首批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之一,启动混改。通过公开增资,企业引入非公战略投资者——一家行业上游民企北京华之彩科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300万元,持股15%;通过非公开增资,企业引入两家员工持股平台,投资金额合计近4400万元,对应持股比例合计为20%。 员工持股平台落地,让老酒企不仅能留住掌握酿酒工艺的老师傅,也有利于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混改的成效已体现在业绩上。去年华都酿酒实现2.36亿元销售收入、2005万元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大增109%和547%。用华都酿酒自己的话来说,“团队的战斗力已被激发”。 掘金工业尾气 加速核心技术产业化 钢铁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物排放等一直被诟病。特别是钢铁冶炼中排放的尾气,不仅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也会带来碳、氢等资源的一系列浪费。首钢集团旗下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项生物发酵技术,却能够将工业尾气转化为燃料乙醇等产品,实现工业尾气等废弃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但从实验室研究成果到产业化落地,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其难点在于,生产运营需要大笔的资金,配套技术上仍存在短板。充分权衡后,首钢集团和首钢朗泽决定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具备资金实力和相关技术的投资方。 2017年11月,首钢朗泽增资项目在北交所公开挂牌启动混改。选什么样的投资人,首钢朗泽除考虑增资价格外,还把是否具有业务和战略协同性、是否具有相关配套技术等因素,作为遴选的重要参考标准。 最终,上海德汇集团以1.5亿元入股,并获得一个董事席位和一个监事席位,新进民营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话语权得到充分保障。新股东不仅带来发展资金,还带来旗下控股企业的陶瓷膜分离技术,而这一技术正好能为首钢朗泽生物发酵装置的制造工艺提供支撑。尝到混改甜头的首钢朗泽,去年再次启动增资扩股,并首次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3年内两次增资,首钢朗泽通过混改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本、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取长补短,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整合产业链 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新的发展起点,创新二字,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显得重要。2018年3月,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诞生。该中心以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为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运营初期在技术开发模式、管理体系搭建、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探索,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水平。 为彻底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2019年4月11日,国创中心在北交所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募集资金及征集投资方,拟募集金额合计不低于2.5亿元且不高于5亿元,拟征集投资方不少于5家且不超过16家。今年6月,混改结果出炉。引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法雷奥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宇电新能源汽车公司等7家战略投资者,合计募资约2.5亿元,释放股权比例60.38%。 新股东中,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外资公司,公司股权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新老股东的优势,公司的资金实力增强,研发产业链条进一步补齐,全面助推解决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
12月28日,新疆新华水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疆新华”)混改增资签约仪式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举行。本次混改引进战略投资者3家,分别是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央企贫困基金”)、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共引入外部资金20亿元。混改完成后,公司将按照既定计划坚定推进水电板块IPO工作,力争2022年登陆A股市场。 新疆新华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所属,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控股,专业从事水利水电、火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投资开发、建设管理、生产运营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拥有运营电站16座,在运总装机规模133.46万千瓦;在建电站5座,总装机规模230.3万千瓦。 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雄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储备项目开发、优质项目收并购等。混改完成后,公司也将按照既定计划坚定推进水电板块IPO工作,力争2022年实现A股首发上市,形成“常规水电+抽水蓄能”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今天新疆新华的引资引战只是一个起点,下一步公司将加快推动资本运作,打造三大产业上市平台。”戴雄彪表示,新疆新华作为水电平台登陆A股市场后,将继续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搭建新能源和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平台,推动改制上市。同时,在抽水蓄能、新能源基地等重大项目层面推进混改和股权多元化。 戴雄彪还介绍了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公司将以“为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奉献力量的综合智慧能源运营商和一体化方案提供者”为方向,到2025年,公司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700万千瓦,总资产规模1200亿元,营业收入120亿元,年利润总额16亿元,实现从单一电能供应到综合智慧能源的全面转型升级。 本次混改,出资13亿元的央企贫困基金成为领投方。混改增资后,央企贫困基金将成为新疆新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20.66%;出资4亿元的上市公司特变电工将获得6.36%股份;认缴3亿元的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将获得4.77%股份,控股股东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持有67.54%股份。经初步估算,新疆新华公司目前估值约为63亿元。 央企贫困基金是由96家中央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国家级产业基金,规模314亿元。央企贫困基金总经理、国投创益董事长王卫东表示,新疆新华作为领先的水电开发企业,极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央企贫困基金将与公司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 另据王卫东介绍,截至目前,央企贫困基金已投项目173个,投资金额365亿元,引领撬动社会资本近3000亿元;投资项目覆盖了全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全国27个省、155个市、331个县;已投项目将带动63万人直接或间接就业,每年为就业人口提供收入53亿元,为地方政府提供税收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