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一份刑事判决书,揭开了一桩银行巨额骗贷大案的全貌。 “分清上下级!让你干你就干,干不了就回家!” 为了顺利骗贷,银行股东居然如此胁迫工作人员。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一份刑事判决书,揭开了一桩银行巨额骗贷大案的全貌。 图片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刑事判决书显示,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间,晋州恒升银行股东赵强指使银行内部和银行外部人员,以多户联保的形式,冒充他人名义签订贷款合同,从晋州恒升银行骗取贷款归赵强使用。据悉,赵强团伙共骗取银行联保贷款17114笔,贷款本金共计26亿元。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涉案人因犯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均被判刑。 里应外合骗贷超26亿元 晋州恒升银行是一家村镇银行,于2014年成立。据媒体报道,赵强通过代持的形式,曾违规持有该行60%的股份。 凭借幕后大股东的身份,赵强在该行简直是“为所欲为”,和该行副行长于英军私自组织各个支行长在外开会,绕开银行董事长和(港股00001)另一个副行长,从内到外谋划掏空银行。 据判决书显示,晋州恒升银行普遍的违规贷款流程就是:赵强和于英军会不定期给支行长开会,在会上说:“贷款业务怎么给你们安排你们就怎么做,客户资料不需要客户经理进行审核。” 于英军甚至会直接给各个支行的客户经理安排什么时间发放多少违规贷款。 具体来看,银行内部由于英军负责安排、协调各支行违规违法审批发放联保贷款;各支行工作人员周某松等人在赵强的指使和胁迫下对上述银行外部人员提供的贷款资料不进行审查、不入户调查,编造贷款调查报告等,制作联保贷款审批手续进行审批;综合保障部经理张某辉指使、督促各支行尽快发放虚假联保贷款。 银行外部在赵强的指使下由靳某波总负责,彭某、方某华制作整理虚假贷款资料,杨某军指派多人携带虚假的贷款资料送往晋州恒升银行旗下支行进行贷款审批,并办理贷款支取、偿还等业务。 当支行工作人员提出业务不合规不能做时,赵强直接胁迫员工,称不做就滚蛋。 被告人张某2供述,自己所在的支行不想开通此类不合规贷款业务,而赵强对他说:“上级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做就行了,分清上下级!让你干你就干,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回家!” 被告人郭某1也称,自己不想失去工作,赵强召集支行长开会时说这项工作必须做,如果不做就让滚蛋。“这项任务是他(赵强)的硬性规定,每个月必须完成他下达的额度。” 最终,经审计,赵强、靳某波等人共骗取银行联保贷款17114笔,共计26.0057亿元。其中,已偿还贷款10902笔,共14.0174亿元,未偿还贷款6212笔,共计11.9883亿元。 批量伪造身份信息 如此大的巨额骗贷案例,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监控录像解开了这个谜。 2018年6月20日至2018年8月1日,晋州恒升银行的主发起行浙江温州瓯海农村商业银行派出检查组对晋州恒升银行进行合规检查时发现了异常。 “根据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同一支行同一窗口同一柜员处有大量连续贷款客户还利息的数据出现,我们通过监控录像发现同一个人携带大量现金在为不同的贷款户还利息,最多时连续为329个贷款户还利息。”某证人表示。 之后,派出检查组在一人为大批量借款人还息的客户中随机抽选了51户联保贷款客户,通过调阅信贷相关档案资料及实地调查走访借款人,确认为冒名贷款。 更令人惊讶的是,骗贷涉及的诸多身份信息,竟是通过PS完成。 证人孙某表示,方某华派自己到一栋居民楼里工作,而主要的工作就是PS。“我在电脑上用PS软件将他给我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基本上都是不清楚的)做清楚以后打印出来。” “电脑上的身份证复印件模板的姓名、地址及背面的身份证有效期等都是空的,让我照着他给我的身份证复印件上的文字在模板上打,身份证照片(电子版)也是方某华提前给准备好了的,我只要将照片放到身份证复印件模板照片所在的位置就行。” “共做过多少身份证复印件没有数,我也记不清。”孙某表示。 骗来的钱被用于买房炒股 骗出来的钱最后都被赵强用到哪里去了呢? 据媒体此前报道,赵强将其中的15.6亿余元用于还本付息,将2.4亿余元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包括投资旧城改造项目和购买房地产公司股权,其余8亿余元占为己有,包括购买合计1.6亿余元的房产及车辆、证券等。 本次判决书的证词也佐证了这一点。负责给赵强做股票交易的证人戴某称,“赵强买股票赔了几千万,具体数不清楚,钱哪来的我不知道。”证人张某称,赵强让他买过一堆的房子,都是赵强出的钱。 这桩惊天大骗局与晋州恒升银行混乱的内部治理脱不了干系。实际上,一直以来,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的管理都被广为诟病。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中小银行由于内部股权结构混乱,大股东行为不规范,令中小银行经营面临较大风险。2019年以来,监管层实施大力度整治工作,查处、清理违法违规的自然人或法人代持股东等,未来不乏出现银行股权转让、拍卖等情况。
“分清上下级!让你干你就干,干不了就回家!” 为了顺利骗贷,银行股东居然如此胁迫工作人员。 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一份刑事判决书,揭开了一桩银行巨额骗贷大案的全貌。 图片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刑事判决书显示,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间,晋州恒升银行股东赵强指使银行内部和银行外部人员,以多户联保的形式,冒充他人名义签订贷款合同,从晋州恒升银行骗取贷款归赵强使用。据悉,赵强团伙共骗取银行联保贷款17114笔,贷款本金共计26亿元。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涉案人因犯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均被判刑。 里应外合骗贷超26亿元 晋州恒升银行是一家村镇银行,于2014年成立。据媒体报道,赵强通过代持的形式,曾违规持有该行60%的股份。 凭借幕后大股东的身份,赵强在该行简直是“为所欲为”,和该行副行长于英军私自组织各个支行长在外开会,绕开银行董事长和另一个副行长,从内到外谋划掏空银行。 据判决书显示,晋州恒升银行普遍的违规贷款流程就是:赵强和于英军会不定期给支行长开会,在会上说:“贷款业务怎么给你们安排你们就怎么做,客户资料不需要客户经理进行审核。” 于英军甚至会直接给各个支行的客户经理安排什么时间发放多少违规贷款。 具体来看,银行内部由于英军负责安排、协调各支行违规违法审批发放联保贷款;各支行工作人员周某松等人在赵强的指使和胁迫下对上述银行外部人员提供的贷款资料不进行审查、不入户调查,编造贷款调查报告等,制作联保贷款审批手续进行审批;综合保障部经理张某辉指使、督促各支行尽快发放虚假联保贷款。 银行外部在赵强的指使下由靳某波总负责,彭某、方某华制作整理虚假贷款资料,杨某军指派多人携带虚假的贷款资料送往晋州恒升银行旗下支行进行贷款审批,并办理贷款支取、偿还等业务。 当支行工作人员提出业务不合规不能做时,赵强直接胁迫员工,称不做就滚蛋。 被告人张某2供述,自己所在的支行不想开通此类不合规贷款业务,而赵强对他说:“上级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做就行了,分清上下级!让你干你就干,干得了就干,干不了就回家!” 被告人郭某1也称,自己不想失去工作,赵强召集支行长开会时说这项工作必须做,如果不做就让滚蛋。“这项任务是他(赵强)的硬性规定,每个月必须完成他下达的额度。” 最终,经审计,赵强、靳某波等人共骗取银行联保贷款17114笔,共计26.0057亿元。其中,已偿还贷款10902笔,共14.0174亿元,未偿还贷款6212笔,共计11.9883亿元。 批量伪造身份信息 如此大的巨额骗贷案例,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监控录像解开了这个谜。 2018年6月20日至2018年8月1日,晋州恒升银行的主发起行浙江温州瓯海农村商业银行派出检查组对晋州恒升银行进行合规检查时发现了异常。 “根据公司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同一支行同一窗口同一柜员处有大量连续贷款客户还利息的数据出现,我们通过监控录像发现同一个人携带大量现金在为不同的贷款户还利息,最多时连续为329个贷款户还利息。”某证人表示。 之后,派出检查组在一人为大批量借款人还息的客户中随机抽选了51户联保贷款客户,通过调阅信贷相关档案资料及实地调查走访借款人,确认为冒名贷款。 更令人惊讶的是,骗贷涉及的诸多身份信息,竟是通过PS完成。 证人孙某表示,方某华派自己到一栋居民楼里工作,而主要的工作就是PS。“我在电脑上用PS软件将他给我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基本上都是不清楚的)做清楚以后打印出来。” “电脑上的身份证复印件模板的姓名、地址及背面的身份证有效期等都是空的,让我照着他给我的身份证复印件上的文字在模板上打,身份证照片(电子版)也是方某华提前给准备好了的,我只要将照片放到身份证复印件模板照片所在的位置就行。” “共做过多少身份证复印件没有数,我也记不清。”孙某表示。 骗来的钱被用于买房炒股 骗出来的钱最后都被赵强用到哪里去了呢? 据媒体此前报道,赵强将其中的15.6亿余元用于还本付息,将2.4亿余元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包括投资旧城改造项目和购买房地产公司股权,其余8亿余元占为己有,包括购买合计1.6亿余元的房产及车辆、证券等。 本次判决书的证词也佐证了这一点。负责给赵强做股票交易的证人戴某称,“赵强买股票赔了几千万,具体数不清楚,钱哪来的我不知道。”证人张某称,赵强让他买过一堆的房子,都是赵强出的钱。 这桩惊天大骗局与晋州恒升银行混乱的内部治理脱不了干系。实际上,一直以来,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的管理都被广为诟病。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中小银行由于内部股权结构混乱,大股东行为不规范,令中小银行经营面临较大风险。2019年以来,监管层实施大力度整治工作,查处、清理违法违规的自然人或法人代持股东等,未来不乏出现银行股权转让、拍卖等情况。
大唐电信31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公司业务涵盖二代身份证芯片和模块产品。
如果收到了法院的限制消费令,就意味着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那么就不得实施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被限高过的人都知道,其实以上条款里其它事务都还好,最影响本来生活的是对交通工具的限制。 很多生意人虽然上了黑名单,但业务还要继续,还有业务要跑、差要出、人要见,就像头条里的主人公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连高铁都不给坐了,可能嘛…… 甚至有黑户,还有他们的三角债债务人要去讨债,所以也还得各地到处跑。不能坐飞机不能坐高铁,花在路上的时间就会巨幅增加,颇影响工作。 于是“愉见财经”身边就有某黑户,暗搓搓搞出了一套“下有对策”,靠一箩筐办法,竟然还能正常坐高铁、甚至还顺利坐了一次飞机。 今晚我们一来给大家扒一扒这些黑户密道;二来也是把这些现象曝曝光。 坐高铁密道 作为一个逻辑清晰的八姐,“愉见财经”先要给大家厘厘清,黑户坐高铁,一共要过四道关: - 第一,买得了票(你们要知道黑掉的身份证号码买G字头、或D字头一等座以上,系统都是弹窗提示,通不过的);- 第二,进得了站(身份证得对应已购当日火车票才能刷进站,对吧?);- 第三,进得了闸(黑户需要本次列车的车票入站);- 第四,列车内有可能被乘务员查票。 下文就来扒,有多少种办法,来过以上关口。 对于关口一,买得了票: - 方法A,借别人名字买一张高铁票。但比较麻烦的是,坐火车时为了过闸,还得带上那个“别人”的身份证。我朋友的办法是让他老爸去派出所挂失身份证后补办了一张,这样新老身份证其实在有效期内都可用,于是其中一张就专门归他买高铁票用了。 - 方法B,不坑爹了,用咱自己的护照(护照号码)+姓名拼音购票,可以是人工代销点,也可以是除了12360以外的、网上那些杂七杂八的代理购票服务(一般是那种要加10元20元手续费的旅行网代理)。那黑户亲测,要点是用拼音姓名,尽量不要输入中文名字,也有相当概率,能够搞到票(乘车码)。 - 方法C,用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并且要PS改掉几位数字,改动的数字要和火车票票面上打“****”的数位一致(目的是以备后面有查票做身份证比对),然后去外头的人工代销点买高铁票。我那黑户朋友亲测,也有成功的概率,可以成功购票。 - 方法D,不适用于高铁但适用于动车一等座及以上(比如是我那黑户朋友经常买隔夜京沪动车想睡一等卧铺,有句讲句,破产后,比起以前连飞机都只坐公务舱,他现在真的已经很省了)。这个办法很直白,黑户去买张二等座及以下的票,就能正常进站、过闸,上了火车后去软卧那里再补票“升舱”,以京沪线为例,只要别买周五晚上那趟高峰的,余下时间软卧都不满座,都可以车上补。而车上补票系统是不查乘客黑户与否的。 对于关口二,进得了站: 用上头ABC方法,就算搞得到票,未必进得了站(注意,现在大部分站点,入站是刷身份证进行人脸识别咯)。如果混不进去,下面这些方法可供选择。 - 方法A,买一张当日接下去随便什么线路的K字头火车票,对就是那种最便宜的。黑户身份证就能买,买完就能靠自己身份证,挺胸抬头大摇大摆稳妥妥进站了。如果心疼小钱,进站以后再去退票。 - 方法B,办一张“中铁银通卡”,那卡是购票叠加身份证双重用途的,上面有照片,可等同于身份证件刷脸入站。且因为“中铁银通卡”购票覆盖所有快慢列车,所以黑户也能办。 对于关口三,过得了闸: 这道关就比较简单了,只要取得了票,有票的直接插票过闸呗,那里不用再人脸识别了;如果是某些火车站要用身份证和乘车码的闸口,就趁人流多时去人工通道吧,那家伙忙,不会多关心你是谁。 对于关口四,查得了票: 绝大部分情况下,上车查票,就是看乘客手上有张对应座位的票就行了,乘务员并不会非要看身份证。偶尔遇到非要看的,上面购票方法C里头提示的“改动的数字要和火车票票面上打****的数位一致”,在这里就优秀了缜密了起到作用了。至于用老爸身份证买的票,只能说,祝福黑户看起来比较老成、或老爸看起来比较年轻吧,再不然,就说身份证刚刚又弄丢了好了,反正自从黑户后,这身份证是没少“丢”啊。 坐飞机密道 相比买限制级火车票的“四套花招”,买飞机票是真心难了。 首先,身份证肯定是不能用了。 其次,以前听说过黑户可以通过护照+拼音姓名买到机票,也听说在春秋航空联入中航信系统前有人成功买到春秋的机票。但后来大家都联入了系统,护照号码也可能联上了(这点无从求证),总之听黑户说,现在通过境内航司,以及包括携程、艺龙在内的境内购票网站,就算用护照号+拼音姓名,都买不到机票了。 我那黑户朋友唯一一次尝试成功,是用护照+拼音姓名,从外航的系统链路出到的票。或许是因为那个线路没有过中航信的某个系统。天晓得了。 不过就算侥幸买到了票,在机场还有一道安检口前的证件身份比对检查,没人能担保黑户在那里不被拦下。 愉见财经
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一张限高令发到了中信证券。根据此令,法院对中信证券及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不过讲真,媒体们把吃瓜起哄点落在“券商一哥”张佑君身上,并没啥必要,估计一哥此刻看到自己名字突然刷了屏也很莫名的。 乍一看标题党们还以为张董变“老赖”了欠债不还破产了啥的,其实根本不是啊啊啊,而是一桩小案惹的祸:一个叫余国菁的投资人想主张权利把中信证券给告了,连带了张佑君,因为张是法定代表人。 如果中信证券非要找人出来背个锅,“愉见财经”觉得:第一应该是当年给下文中这个投资人办开户的工作人员,这投资人拿着别人的身份证来办开户,不晓得是怎么通过的,为日后纠纷埋下了雷;第二大概应该是中信的法务,估计没重视这小案子,白白惹了一场舆情风波。 究竟啥情况?故事还要从一名叫余国菁的台湾人说起。他诉中信证券,是因一宗证券投资纠纷。 大意是,台湾身份的余先生,2002年的时候要在大陆做证券投资,于是借了某个大陆人的身份证在中信证券开了个基金账户,账号为30***74。 这一是借来的身份证、二则他说这身份证还在2010年遗失了、三则这张一代身份证后来无法升级成二代身份证,所以这事就搞了。 这位余先生现在是想要法院判令追回那证券账户里的钱,但中信证券想必不肯给他,因为这账户主人不是余先生的名字啊。 余的举证是,他拿着别人身份证办开户的时候,签名是他亲手签下去的,鉴定一下字迹就知道了,而且密码也在他手上。 中信证券认名字不认别的,要钱得让那张身份证上的人来取。 呵呵哒。敢问余先生,所谓“借”来的那张身份证上的人,怕是您也认不得找不到吧。 最早这案子是在深圳福田区法院审的,该法院因为案子属于涉港澳台商事案件,移送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审理。应余国菁的申请执行,便就有了上头那张限高令。 不是你们想象的券商一哥来啥大瓜了。吃瓜群众散了散了。 愉见财经
考拉征信被查背后的黑产:30元可买10套身份证照 熟悉征信的业内人士称,被泄露的身份证正反面大部分来源于金融贷款机构。 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证返照查询9800多万次,获利3800万元……11月20日,拉卡拉参股的考拉征信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在业界引发震动。警方已将考拉征信及北京黑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销售、技术等20余名涉案人员抓获。黑格公司则是从考拉征信获取端口,再向下游出售。 不同于市场上许多不知名的小公司,考拉征信称得上“根正苗红”。官网资料显示,公司是首批获央行备案开展企业征信和批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的八家机构之一,也是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发起方之一。 但也恰是这样的正规背景,让公众更加担忧个人信息安全。新京报记者11月20日调查发现,倒卖信息的情况仍然存在。有信息贩子在群内频繁发布贩卖广告,记者以30元的价格便购买了10套文件,其中每套包括个人手持身份证照片,身份证正面、反面各一张。记者注意到,多张身份证都是附在网贷申请表上拍摄。 “如果你做网贷的话,这些都是一手的料。”这名贩卖人员告诉记者。而熟悉征信的知懂创始人马旺旺告诉新京报记者,被泄露的身份证正反面大部分来源于金融贷款机构。 30元购买10套身份证照片 包含手持照及正反面 11月20日下午,微信收到转账30元后,梁庄(化名)通过QQ给记者发来10套共计30份图片文件。梁庄为某黑产交流群中的信息贩子。10月24日至26日,梁庄每天都会在这个群中发布有关信息贩卖的广告,其业务颇为广泛,包括出售“正反手持SFZ”。 一位接近黑产的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SFZ就是身份证。”如同大部分黑产从业者一样,为了规避平台监管,梁庄也用拼音大写首字母来代替敏感词。 “我这是三件套,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身份证正面、反面各一张。”梁庄告诉新京报记者,“如果你做网贷的话,这些都是一手的料。”记者获悉,料是行话,指这些个人信息。 梁庄发送给记者的这些照片文件显示,被售卖的十位信息对象全部为女性。从户籍地来看,大部分系山西人,主要围绕在太原。此外,极个别来自江西。 记者发现,多张身份证均附在申请表上拍摄,除了包含相关亲属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还有担保人姓名、手机号以及借款用途等字眼。其中一张照片的背景中显示“达飞云贷”字样。 天眼查显示,达飞云贷运营主体为达飞云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30日,并于2016年由达飞普惠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更名为现用名。其实际控制人为高云红,高云红旗下还拥有港股上市公司达飞控股。此外,达飞云贷长期负面缠身。截至11月20日,在聚投诉关于达飞云贷的投诉帖已有1740条,多位用户称其涉嫌高利贷、暴力催收。 当事人称网贷未获批 申贷证件照却流出 “她确实申请过达飞云贷。”记者通过所购买信息中显示的家属联系方式找到刘某,而刘某系身份证持有人的爱人。 刘某向新京报记者称,确实在去年申请过这一贷款,不过他并不知道爱人的个人信息正在被公开贩卖。收到记者发送的照片后,刘某确认:“这就是申请网贷的时候拍的。”据刘某称,这个网贷最终未审批下来,拍摄该照片的业务员是他的一位朋友。 值得关注的是,这三十张照片只是梁庄存量的冰山一角。“现在手里还有一百多套,不过你要是想要,一万套我都有。”梁庄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这些都是近期从上家购买的。”而买卖这种身份证件照片并非他的主要业务。“只是恰好一个客户有这种,我就卖着玩。” 据他描述,他之前主要利用这些照片去注册某婚恋网站,吸引中老年婚恋粉丝后去引流。 在信息贩卖的地下黑市,类似于梁庄这样的卖家并不少见。“出手持身份证加正反,资料齐全”“高清手持,想要联系我”“银行卡、正反身份证”……记者卧底多个黑产交流QQ群发现,几乎每天都会有这样的广告出现在群中。不过,真正的交易往往是在微信端。“QQ只是发布广告,不常看。”梁庄告诉新京报记者。 “通常,被泄露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大部分来源于金融贷款机构,注册POS机、注册APP账号时的信息也会被泄露。”熟悉征信的知懂创始人马旺旺告诉新京报记者,“有的APP注册要上传照片。认证完以后,照片自然而然就会被这些公司保存。” 马旺旺称,一般来讲,金融贷款公司和支付公司存有此类照片较多。多数是用户注册认证完以后,照片资料就会在这些公司数据库内,一旦监管不到位或者有内鬼便会有隐私泄露的可能性。 信息“裸奔” 收集和使用合规边界在哪? “当下倒卖信息的情况仍然泛滥,你前脚买车,跟着车险的推销电话可能就来了。有的APP要求用户必须提供个人信息,它有没有后门?会不会倒卖信息?信息提供给谁?用户都不知道。”金融科技专栏作家、资深观察人士毕研广对新京报记者说。 早在7月,广东省公安厅官网公布,在2019年第二季度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APP清理整治工作中,共监测发现1048款APP存在超范围收集用户信息行为。其中,“酷狗音乐”“艺龙旅行”“语文100分”等42款APP,存在超范围读取用户通话记录、短信或彩信,收集用户通讯录、用户设备上已知账号,超权限使用用户设备麦克风等突出安全问题。 10月,51信用卡催收公司被警方调查后,有报道称,央行、银保监会已组成调查组,摸底大数据的使用边界和采集边界,将会涉及外包催收公司管理办法。 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边界在哪儿?毕研广举例称,到银行办一些业务时,银行需要我们留下身份证复印件,但同时会在上面盖章,注明该复印件仅能用于办理银行指定业务,这样的信息收集属合规。另外我们常看到一些金融机构和大数据机构合作的新闻,数据公司采集的信息供金融机构使用,如果仅是从业务角度,比如供金融机构对贷款用户进行审核、验证等,而非进行买卖,也属合规。 但市场上鱼龙混杂,个人隐私保护法至今没有出台,信息买卖依然处于无监管地带。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今年8月的记者会上,发言人透露,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目前法工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加紧推进起草工作,将按照立法工作计划,适时提请常委会审议,让个人隐私有望尽快地摆脱“裸奔”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