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凌纪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拓展5G应用”位列其中。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范围的界定,5G属于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社会发展的基石。商用一年来,中国5G部署不断提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拓展5G应用,意味着在建网的同时,加快应用成为5G商用的另一重点任务。通信业人士在采访中纷纷表示,在开放合作大背景下,中国强化新基建、拓展5G应用,将为全球5G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启5G赋能千行百业新篇章。 5G融合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 今年3月,工信部印发《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运营商积极响应,提出加速5G发展的任务举措并迅速落地实施。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举措,其中融合应用是政策关注的重点。 年初暴发的疫情,为加速5G应用起到短期催化作用。工信部在国务院新闻办5月20日组织的发布会上表示,将抓住疫情带来的产业提速换挡的机会,加速5G应用由C端向B端拓展,开启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拓展5G应用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今年除了继续加快建网,还将是5G开拓应用之年,更多行业将获得5G赋能。 “建网不是目的,用好5G这张网才是发挥5G作用和实现5G价值的必然路径。”赛迪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彭健认为,要鼓励基于5G的各种新型消费模式的创新,鼓励运营商、设备商和行业用户一起构建赋能各垂直行业的5G应用生态,实现“建网”与“用网”的协同发展。他说,5G网络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必须加快5G向垂直行业赋能进程,再通过合理的商业模式反哺5G建设,形成5G建设与5G应用双促进、共提升新局面。 “5G的发展,关键在应用。”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2020年将成为5G乃至电信行业发展的好时机,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年的5G扩展又添助力。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专门拿出足够的费用用于支持5G的场景应用。“现阶段如果没有足够的应用场景来拉动的话,我觉得5G的普及速度可能不够快。”雷军认为,应该把5G的应用场景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融合应用是5G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性难题。加快5G融合应用步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经所战略研究部主任刘铁志认为,需从丰富应用场景着手,打造重点应用领域,建设应用产业生态系统。在产业领域,正利用5G融合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模组研发,推动在制造业、医疗健康、车联网等垂直行业的应用。在消费领域,运营商等在利用5G套餐优惠等举措,加快用户向5G服务迁移,拉动终端消费;业界也积极开拓5G+VR/AR、赛事直播、游戏娱乐、虚拟购物等新型消费领域。 加强合作将5G商用引向深入 全球5G商用刚刚起步,我国5G融合应用总体上处于探索期,行业融合正在验证和示范中。5G标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快5G商用进程仍需各方继续强化合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全球5G产业将从中受益。 彭健认为,要全方位加强5G领域国际对话和交流,聚焦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与其他国家开展业务创新合作,在技术、标准、应用和安全等方面与全球共同推进5G发展,形成5G命运共同体。 移动通信及半导体产业本身具有全球化特性,其中高通与中国产业链的合作已超过20多年。孟樸表示,高通将抓住5G给所有参与者带来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与中国产业的合作,通过技术创新为更多产业赋能,不仅是智能终端领域,还包括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相关领域。“高通在中国发展的信心不会动摇,对中国合作伙伴的支持不会减少,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 爱立信中国总裁赵均陶认为,中国将5G列为新基建给通信行业的厂商和参与者更清晰方向,此外中国在5G方面提出具体行动计划,这一切的具体措施都给行业非常大的支持。爱立信非常荣幸能够深入参与中国5G建设,服务更多中国用户,爱立信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国5G发展并持续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撰文表示,英特尔将不断发展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智能应用的落地,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助力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和升级。 中国5G商用一年来取得丰硕成果,下一步在新技术发展、网络覆盖方案、芯片模组、产业生态、应用成熟度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仍需政府机构和产业界不断创新,探索新需求、新业务和新商业模式,共同将5G商用引向深入。
暴雪、台风、冰雹等“极端天气”,对人们出行的影响显而易见;而预警信息的应用,则能为出行提供决策支持。滴滴正在联合官方机构,尝试逐步向乘客和司机推送这些预警信息,让乘客和司机的出行更安全。 5月20日,滴滴和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进行云签约,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联合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播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扩大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 根据协议,双方将利用滴滴在交通领域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共同建立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共享通道、工作流程和数据反馈机制,实现预警信息在出行场景的落地应用,触达需求人群,参与到百姓日常生活场景的决策中。 据了解,与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进行深度合作的互联网出行企业,滴滴出行是第一家。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表示,希望国家预警中心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探索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融入城市信息化进程,以场景化为载体推动与行业的信息融合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资源,在预警信息发布“高速公路”上建设更精准、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站”,在提升覆盖面的基础上,推动更高的信息到达率、内容有效率和公众使用率上;推动科研和技术上的深度合作并在试点应用,通过联合研究、探索及建立试点示范,将合作成果真落地、见实效。 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庞基敏则表示,滴滴将以此次战略协议的签署为契机,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的支持指导下,不断扩展合作领域,共同探索、强化科技创新,为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出行需要,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数据正逐步接入滴滴平台。在极端天气发生前和发生中,滴滴出行APP端会自动对用户发送极端天气预警push,提供天气信息,为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该功能已陆续在全国30个城市上线,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针对司机的推送也在逐步尝试。滴滴司机APP端目前在长沙和厦门两个城市试点,推送极端天气预警push和语音播报,协助司机师傅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出行安排。 此外,双方合作还将试点培育“气象+交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联合培育气象与交通数据融合后的新产品新应用,保障人们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并且联合研究预警信息在交通出行领域的应用与社会价值,如结合各类灾害预警信息在滴滴平台的传播数据,联合开展用户出行行为策略影响研究。 前沿的自动驾驶和道路协同领域也是应用场景之一。据滴滴出行首席统计学家朱宏图介绍,出行平台、智慧交通等一系列的交通信息化应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生活和城市管理中,取得及时有效的气象数据对交通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历史气象数据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辅助未来交通场景的应用设计,如在自动驾驶、道路协同等领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编辑 田冬)
财联社5月13日讯,工信部发布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工业设备的全连接。加快推动工业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壁垒,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突破工业数据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和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部署和融合。加强工业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开展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安全技术攻关,提升防篡改、防窃取、防泄漏能力。面向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发展一批面向不同场景的工业APP。 全文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大数据产业主管部门): 工业大数据是工业领域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总称,包括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中生成和使用的数据,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数据等。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促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工业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加快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工业数据汇聚共享、深化数据融合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着力打造资源富集、应用繁荣、产业进步、治理有序的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 二、加快数据汇聚 (一)推动工业数据全面采集。支持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数字化改造,升级各类信息系统,推动研发、生产、经营、运维等全流程的数据采集。支持重点企业研制工业数控系统,引导工业设备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全面采集。 (二)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工业设备的全连接。加快推动工业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壁垒,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 (三)推动工业数据高质量汇聚。组织开展工业数据资源调查,引导企业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实现数据的可视、可管、可用、可信。整合重点领域统计数据和监测数据,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建设国家级数据库。支持企业建设数据汇聚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汇聚。 (四)统筹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支撑产业监测分析,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提升行业安全运行水平。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研制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数据共享 (五)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支持优势产业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加强合作,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引导和规范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流动,鼓励相关单位通过共享、交换、交易等方式,提高数据资源价值创造的水平。 (六)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支持开展数据流动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可信的工业数据流通环境。构建工业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制定公平、开放、透明的数据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开展数据资产交易试点,培育工业数据市场。 四、深化数据应用 (七)推动工业数据深度应用。加快数据全过程应用,发展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引导企业用好各业务环节的数据。 (八)开展工业数据应用示范。组织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工业大数据应用方法,制定工业大数据应用水平评估标准,加强对地方和企业应用现状的评估。 (九)提升数据平台支撑作用。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提升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据服务资源,提升企业数据应用能力。加快推动工业知识、技术、经验的软件化,培育发展一批面向不同场景的工业APP。 (十)打造工业数据应用生态。面向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通过开展工业大数据竞赛,助力行业创新应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开展线上线下数据应用培训活动。 五、完善数据治理 (十一)开展数据管理能力评估贯标。推广《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36073-2018,简称DCMM)国家标准,构建工业大数据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引导企业提升数据管理能力。鼓励各级政府在实施贯标、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十二)推动标准研制和应用。加强工业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数据质量、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等关键标准研制,选择条件成熟的行业和地区开展试验验证和试点推广。 (十三)加强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落实《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实现数据科学管理,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 六、强化数据安全 (十四)构建工业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构建工业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态势感知、测试评估、预警处置等工业大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实现闭环管理,全面保障数据安全。 (十五)加强工业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开展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安全技术攻关,提升防篡改、防窃取、防泄漏能力。加快培育安全骨干企业,增强数据安全服务,培育良好安全产业生态。 七、促进产业发展 (十六)突破工业数据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和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部署和融合。 (十七)打造工业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服务等环节相关产品开发,构建大数据基础性、通用性产品体系。培育一批数据资源服务提供商和数据服务龙头企业,发展一批聚焦数据标准制定、测试评估、研究咨询等领域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十八)着力构建工业数据创新生态。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工业大数据创新平台,围绕重大共性需求和行业痛点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八、加强组织保障 (十九)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大数据产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工业大数据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地方工业大数据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实施政策评估咨询,助力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 (二十)强化资金人才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政策性银行加大精准信贷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扶持工业大数据创新创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既具备大数据技术能力又熟悉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十一)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围绕政策、技术、标准、人才、企业等方面,推进工业大数据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兰州5月15日讯(记者李琛奇)从甘肃省“5G/区块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截至目前,甘肃省各方签订了包括总投资71亿元的5G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总投资88亿元的“5G/区块链+”项目。 据介绍,甘肃省近期出台《甘肃省5G建设及应用专项实施方案》,聚焦5G网络建设和5G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应用场景,建立了“5G/区块链+”融合应用动态项目库,涉及项目108个,总投资301亿元,其中2个5G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207亿元,106个“5G/区块链+”项目、总投资94亿元,此次签约的是其中一批已经成熟的项目。 近年来,甘肃抢抓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推动“三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区块链平台建设和创新应用、5G、工业互联网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