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人工智能企业银河水滴与A股上市公司竞业达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致力于先进技术和业务场景的融合,打造支撑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多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引擎。为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加速技术研发与相关解决方案的落地,双方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中科猫头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银河水滴创始人兼CEO黄永祯表示,银河水滴是中国领先的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视频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企业,拥有全球先进的步态识别技术和视觉检测技术。竞业达在智慧教育等诸多行业深耕多年,拥有众多的应用场景及业务拓展能力,用人工智能赋能行业是银河水滴一直致力的工作,双方的此次合作,可以让技术与市场有效衔接,将创造出更多的产业机会。 竞业达董事长钱瑞表示,竞业达是一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视音频技术为特色,从事行业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与服务的高科技产业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竞业达现已在多个细分领域确立了行业竞争地位。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给各个传统行业带来重大变革,双方的合作非常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双方强强联合成立的猫头鹰公司一定能够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从而为两家公司的发展带来强大助力。 中科猫头鹰公司将充分依托银河水滴全球先进的步态识别技术和视觉检测技术,将人工智能与竞业达主要业务深度融合,通过技术与应用的高效互动,将可为众多行业尽快提供优质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 此外,中科猫头鹰公司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步态识别、动态视频分析、人体姿态分析、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场景分析等前沿AI技术,重点突破AI算法的精准度和实用性。在产品上,公司将以AI算法核心,持续研发基于X86架构的高算力高并发AI服务器、基于边缘计算的AI终端、内置超强算力和场景自分析能力的AI前端摄像机、具有AI能力的移动端APP等一系列软硬件产品,逐步拓展医疗、健康、军工等行业以及全国市场。
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晨婷)12月22日,国新办召开《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发布会。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严贺祥介绍,国家铁路局正组织开展《“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将推动时速400公里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储备等重大科技研发。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多名铁路方面专家了解到,十年前,高速列车就已经能跑出400公里以上的时速,且均符合安全标准。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预计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9万公里。铁路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60%和73%。形成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体系。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系列化产品谱系基本形成。智能型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铁路大功率机车、重载车辆、通信信号等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严贺祥说,按照国家有关工作部署,国家铁路局正组织开展《“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在推动铁路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推动时速400公里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储备等重大科技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看来,中国高铁向400公里运营时速前行,已众望所归。从高铁技术发展情况看,中国在400公里运营时速的全套技术及生产制造方面不存在问题,只是“让不让干”的问题。早在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220公里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CRH380A高速动车组就创下时速486.1公里的最高运行时速。衡量高铁安全性有三个重要指标,国际标准规定,脱轨系数不高于0.8,轮轴横向力不高于48,轮重减载率不高于0.8。2010年,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先导段跑出486.1公里时速时,这三个指数为0.13、15和0.67,分别是安全极限的16%、31%与84%,还优于350公里时速高铁的安全性。铁路运输工程师王达水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因为铁路轨道运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车,是不可以直接在350高铁线路上以400的时速来运营的。“轮对的规矩变化技术,具有安全风险,不仅仅是在变换轨距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列车运行中的每时每刻。但如果以时速400公里的列车来进行350时速的运营,则将绝对提高列车全线运行速度,线路运营效率也将同步提升。这是时速400公里高铁潜在的经济效益。因为系统工程有一个80法则:系统以80%负荷工作,是最佳运行状态。”时速400公里之上,是否还有可能突破呢?解筱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14年,中国研制的更高等级高速列车CIT500在室内轮轨实验室的静态实验时速达605公里。现在已过去几年,中国高铁技术持续得到新发展,相信在技术发展方面将更成熟和稳健。”不过,测试时速与运营时速还有较大的区别。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2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19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前铁道部部长傅志寰表示,中国正在开发时速400公里级高速列车系统,开展磁悬浮关键技术、低真空管道高速列车的研究,但暂时还不能开发出时速500公里高铁。“不是说在试验上不可能,而是在运用上有它的问题,因为高速列车的能耗与速度平方成正比,高速列车对环境噪音的影响是与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傅志寰当时说。
日前,工信部确定了第二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广东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格精机”)成功入选。该公司董事长邱国良表示,东莞市对获得国家、省、市“小巨人”称号的企业制定了认定奖励、技改扶持、市场开拓支持、子女教育保障等一系列奖励措施,这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活力。 “‘小巨人’企业的认定是对公司长期深耕于精密自动化装备行业市场地位的认可,将为企业带来更大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邱国良介绍,凯格精机自2005年成立之初就开始自主研发SMT(表面贴装技术)全自动锡膏印刷机,目前,产品精度仅为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成为中国SMT领域最大的设备制造服务商之一,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自主品牌“GKG”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商标注册。凯格精机凭借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的核心技术,成为在细分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隐形冠军”,客户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富士康、华为、比亚迪(002594)等企业。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凯格精机,看到邱国良一大早便在生产车间忙着接待客户,订单排着队在等。邱国良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以来,公司每个月的产能都在创新高,去年公司利润大幅提升。凯格精机的成绩也反映出当前我国电子行业的好势头,尤其是在消费电子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才是抵御市场风险的最大法宝。 “大家日常使用的苹果、华为手机,大多数都是使用我们的锡膏印刷机印刷了线路板。”邱国良介绍,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朝着小型化、轻薄化发展,电子元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超小元器件应用越来越普及,对电子接装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SMT被称为现代电子制造的核心技术,其利用自动组装设备将元件直接贴、焊到电路板表面,计算机、手机、相机等高精电子产品都是依靠SMT设备生产出来的。因此,SMT与电子信息技术保持着同步发展态势,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什么手里一定要有核心技术?很多企业都在为关税头疼,而我们的产品出口美国至今保持了零关税的待遇。”邱国良表示,近年来,凯格精机逐年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坚持自主创新为主,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共同研发为辅,两种不同的技术研发路径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凯格精机快速复工复产,邱国良介绍,一年来,凯格精机全力投入新产品研发,高速点胶机、柔性制造系统等创新产品陆续推向市场,订单增长甚至超过了锡膏印刷机,形成了一支“拳头产品”梯队。如新研发的柔性制造系统,可依托公共设备平台,实现点胶、打螺丝、激光打标等多种生产工艺的快速切换,帮客户大幅降低成本,并更为方便地对接工业4.0及智能制造要求。 “从名不见经传到民族高端装备品牌,我坚信凯格精机将实现从单项冠军到多项冠军的跨越。”谈到高端装备产业未来的发展,邱国良说,“国家提出要打造一大批细分领域的‘小巨人’,这是我们制造企业奋斗的动力。2021年,凯格精机将持续在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和客户体验上发力,与精密装备行业的其他‘小巨人’一起,为实现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腾飞再出发、再启航。”
□ 日前,汉鑫科技冲刺精选层获首轮问询,涉及公司技术独立研发能力、多类业务协同性、业务资质壁垒及合规性等方面问题。公司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发行规模不超过88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将用于车路协同管理及服务平台项目、华为(烟台)人工智能教育科创园(汉鑫科技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深耕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 招股书显示,汉鑫科技是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政、企数字化转型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包含数字政府建设业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公司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系统集成、定制开发等方式,为政企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运营维护等服务。 据汉鑫科技介绍,公司长期专注技术积累,拥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山东省一企一技术中心两个省级创新平台,是山东省首批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运行维护资质单位,能够承接山东省内涉密单位的数字政府建设业务。凭借涉密资质的先发优势,公司近几年在山东地区持续承接该类项目,承接的项目曾被评为国家部委示范项目。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已发展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信部《2019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收入从2012年的2.48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1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0%;人均实现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59.26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106.6万元,行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受益于行业发展的景气度上升,报告期内(2017年至2019年),汉鑫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1.64亿元、2.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5.41万元、3054.27万元、4118.37万元。 募投项目绑定华为 招股书显示,2019年,汉鑫科技与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华为(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加大拓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务力度。 此次汉鑫科技拟投入募集资金8000万元用于建设华为(烟台)人工智能教育科创园(汉鑫科技人工智能研发中心)项目(简称“研发中心”)。据公司介绍,研发中心规划用地面积为1.33万平方米,配置研发软硬件设备,同时配套建设满足研发所需要的公用工程、安全环保及消防等设施。研发中心建成后,将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数字政府建设业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分别规划两个领域的研究开发、人才培训、技术积累、业务拓展及协同,完成数字政府领域的产品升级与创新,实现企业数字化领域的业务增长,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保证企业利润指标和营业额指标的增长,持续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研发中心总投资估算为1.59亿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34亿元,设备购置费134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02万元,预备费755万元。 汉鑫科技表示,随着中国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数字政府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字政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255亿元。其中,软件和服务是未来几年主要增长的细分领域。由此可见,研发中心有关数字政府建设业务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都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独立研发能力受关注 在首轮问询中,汉鑫科技的技术独立研发能力受到全国股转公司关注。据招股书显示,公司已取得的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共60项,拥有30项核心技术;公司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华为、腾讯、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知名校企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技术与业务的相关性方面,监管机构要求汉鑫科技补充披露已取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是否存在共同持有方,是否存在权属纠纷或潜在纠纷;各项核心技术与公司知识产权的对应关系,与公司主营业务的关系以及在主要产品中的应用情况,说明核心技术与承接项目的对应关系,是否可复用。同时,列示技术储备情况,结合下游需求变化、公司业务发展方向、在研项目情况等,说明现有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是否能用于主营业务及业务拓展。 在是否具备独立研发能力方面,监管机构要求公司结合研发模式、研发团队构成、核心技术人员背景情况,研发投入与设备、技术储备情况、研发项目管理制度,以及与外部科研单位沟通合作情况等,说明公司是否具有独立研发能力。 除了公司的技术独立研发能力受关注之外,公司业务集中在烟台地区也受到监管机构关注。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全部的营业收入均来自山东省内地区,其中烟台地区的营业收入占比为68.88%、69.17%、97.72%和83.88%。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厂商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全国性、区域性和行业性。 监管机构要求公司补充说明未来发展战略属于以上哪种类型,是否仍以提供区域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补充说明公司未来增长空间是否主要来自新客户的开拓,目前在烟台市内对客户的渗透率情况。同时,补充披露公司开拓市外、省外市场的具体举措,举例说明相关策略和举措的有效性;公司实际从事的业务在烟台市及山东省内的市场容量、竞争状况以及可预见的发展趋势,同类可比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在获取政府、医院、学校以及交通方面客户的优势;说明业务主要集中在烟台市的原因,业务区域集中是否为同行业公司普遍特征。结合数字政府发展阶段、现有业务主要集中在烟台地区的现状、在手订单情况等,说明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12月22日,国新办召开《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发布会。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严贺祥介绍,国家铁路局正组织开展《“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将推动时速400公里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储备等重大科技研发。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多名铁路方面专家了解到,十年前,高速列车就已经能跑出400公里以上的时速,且均符合安全标准。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预计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9万公里。铁路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60%和73%。形成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体系。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系列化产品谱系基本形成。智能型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铁路大功率机车、重载车辆、通信信号等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严贺祥说,按照国家有关工作部署,国家铁路局正组织开展《“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在推动铁路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推动时速400公里级高速铁路关键技术、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储备等重大科技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看来,中国高铁向400公里运营时速前行,已众望所归。从高铁技术发展情况看,中国在400公里运营时速的全套技术及生产制造方面不存在问题,只是“让不让干”的问题。早在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行情601816,诊股)枣庄至蚌埠间的220公里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CRH380A高速动车组就创下时速486.1公里的最高运行时速。 衡量高铁安全性有三个重要指标,国际标准规定,脱轨系数不高于0.8,轮轴横向力不高于48,轮重减载率不高于0.8。2010年,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先导段跑出486.1公里时速时,这三个指数为0.13、15和0.67,分别是安全极限的16%、31%与84%,还优于350公里时速高铁的安全性。 铁路运输工程师王达水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因为铁路轨道运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车,是不可以直接在350高铁线路上以400的时速来运营的。“轮对的规矩变化技术,具有安全风险,不仅仅是在变换轨距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列车运行中的每时每刻。但如果以时速400公里的列车来进行350时速的运营,则将绝对提高列车全线运行速度,线路运营效率也将同步提升。这是时速400公里高铁潜在的经济效益。因为系统工程有一个80法则:系统以80%负荷工作,是最佳运行状态。” 时速400公里之上,是否还有可能突破呢?解筱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2014年,中国研制的更高等级高速列车CIT500在室内轮轨实验室的静态实验时速达605公里。现在已过去几年,中国高铁技术持续得到新发展,相信在技术发展方面将更成熟和稳健。” 不过,测试时速与运营时速还有较大的区别。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2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19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前铁道部部长傅志寰表示,中国正在开发时速400公里级高速列车系统,开展磁悬浮关键技术、低真空管道高速列车的研究,但暂时还不能开发出时速500公里高铁。 “不是说在试验上不可能,而是在运用上有它的问题,因为高速列车的能耗与速度平方成正比,高速列车对环境噪音的影响是与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傅志寰当时说。
最近人们普遍觉得创新停滞,研发越来越贵,速度越来越慢。以前寄以厚望的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好像并没有对真实的生活带来改变,只是在通信和虚拟的世界有所提升……但是《未来呼啸而来》这本书告诉我们,之所以觉得创新停滞,那是因为力量还在积蓄之中,时机还未到。而现在时机已经到了。这个时机就是从2020年开始的十年! 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Diamandis)是一位成功的跨界创新者和连续创业者。他共创办了二十几家前沿商业科技领域的公司,涉及商业太空、长寿、医疗保健、风险投资、教育等多个领域,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世界最伟大的50位领袖“之一。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是顶尖性能专家,在《未来呼啸而来》这本书中,他们探讨了飞速发展的9大指数型技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网络、机器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3D打印、区块链、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指数型技术融合带来的7大加速力量、以及由此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零售业、广告业、娱乐业、教育、医疗保健、长寿、商业、食品业等。 加速时代 指数型技术的加速发展 任何一种技术,只要它的“功率”翻倍,而价格却在不断下降,就可以称为指数型技术。 摩尔定律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注意到,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就会增加一倍。这意味着,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计算机的性能就可以提高一倍,同时成本却保持不变。 摩尔认为这是相当惊人的,他预测这种趋势可能还会持续几年,也许5年,也许10年。但是到现在,早就已经过了20年、40年了,甚至都快60年了。摩尔定律就是使你口袋中的智能手机比20世纪70年代的超级计算机小1 000倍、便宜1 000倍,同时却强大100万倍的原因。 现在尽管有报道称,我们正在接近摩尔定律的“热寂期”(heat death)。但是到2023年,平均价格仅为1 0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就将拥有与人脑相同的计算能力(大约每秒1016个周期)。再过25年,同样的笔记本电脑将拥有与目前地球上所有人类大脑相同的计算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不仅仅是集成电路在以这种速度发展。20世纪90年代,发明家、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一旦技术变得数字化,或者一旦它可以被编辑为以0和1表示的计算机代码,它就能够脱离摩尔定律的束缚,开始呈指数级加速发展。 简单来说,指数增长的本质是个正反馈过程。现有的条件越好,技术越先进,就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越能使用更好的知识去生产新的知识,再做下一步就越容易,所以常规情况下技术进步一定是越来越快。 指数增长的规律是“6个D”,对应六个阶段——数字化(digitalization)、欺骗性(deception)、颠覆性(disruption)、非货币化(demonetization)、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和大众化(democratization)。每一个D都代表着指数型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并总是会导致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1.数字化:一旦一项技术成为数字技术,也就是一旦可以将它转换为二进制代码1和0,它就能跃上摩尔定律的肩膀,开始呈指数级增长。再加上量子计算技术的加持,完成数字化技术就会跃上罗斯定律的肩膀,开启更加疯狂的增长之旅。 2.欺骗性:指数型技术在第一次引入时通常会引发很多炒作。由于早期的进展通常非常缓慢,因此这些技术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达到倡导者宣传的水准。不妨想一想比特币发展初期的状况。在那时候,大多数人认为加密货币只是那些“超级极客”(übergeek)手中的新玩具,或者只是在线购买非法药物的一种支付工具。而在今天,它却导致了金融市场的重塑。这是指数型技术发展过程中欺骗阶段的一个经典例子。 3.颠覆性:一旦指数型技术开始真正影响我们的世界,就会破坏现有的产品、服务、市场和行业,这就是颠覆性。3D打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单单是这种指数型技术,就对整个1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构成了威胁。 4.非货币化:在产品或服务曾经需要付出成本的那些地方,货币却突然从方程式中消失了。摄影曾经很昂贵。拍的照片数量不会太多,因为购买胶卷和冲洗胶卷要花很多钱。可一旦照片实现了数字化,这些成本就都消失了。现在你会不加思索地拍下无数张照片,困难的只是如何从太多的可选照片中选出真正令你满意的那些。 5.非物质化:刚刚你还能看见它,立刻你就看不见它了!非物质化指的就是这种产品本身也消失不见的情况。照相机、立体音响、视频游戏机、电视、GPS系统、计算器、纸张,甚至是熟悉的婚介服务这些曾经独立的产品(服务)现在都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维基百科使得百科全书非物质化了,iTunes消灭了实体形式的音乐商店。 6.大众化:当指数型技术规模扩大、受众变多的时候,大众化就发生了。曾几何时,手机是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使用的砖头大小的通信工具。而在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或几部手机了,全世界几乎找不到不受这项技术影响的地方了。 技术的融合 改变整个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简单来说,指数型技术的加速会让我们会用新电脑来设计更快的新电脑,这就创造了一个正反馈循环,进一步提高了加速度,也就是库兹韦尔所称的“加速回报定律”。 现在,正在这样加速发展的技术包括一些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创新: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网络技术、传感器、3D打印、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 但是,所有这些技术进步,无论看起来多么强大,实际上都是旧闻。而新闻是,以前独立的指数型加速技术浪潮,已经开始与其他独立的指数型加速技术浪潮融合起来了! 例如,药物开发的速度之所以正在不断加快,不仅是因为生物技术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发展,还因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其他几个指数级加速发展的技术也在向这个领域靠拢。 再比如飞行汽车的例子。原来为什么没有飞行汽车,是跑道太不方便了,所谓飞行汽车,肯定得是某种垂直起降的东西,说白了也就是直升机。但是传统直升机有三个重大缺陷。一是不安全,二是噪音大,三是价格贵。 不安全和噪音大,都是因为直升机只有一个旋翼。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把一个旋翼变成多个旋翼。你要是有十几个旋翼,那即使坏了两个也能保证安全降落,也就有了冗余。小旋翼体积小,因此噪声也会很小。可是要做到这些,需要同时好几项以前没有的技术。 一个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过去靠风洞实验设计有这么多个旋翼的飞行器是非常不现实的,有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就可以用计算机模拟,甚至在云端进行设计。 一个是材料科学。以前直升机的金属机身太重,现在使用碳纤维材料,车体可以非常轻又足够结实。 一个是电池。汽油的能源转换效率只有 28%,不足以提供飞行汽车水平的动力,必须得用电动,而电动的效率能达到 95%。现在锂电池技术正好刚刚成熟。 一个是人工智能。十几个旋翼同时转,必须得靠人工智能。另外还需要随时了解飞行汽车的姿态,以及加速仪、各种雷达和 GPS 系统,也就是同时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只有今天才能够实现。 还有一个是 3D 打印。用 3D 打印能非常便宜地大规模生产飞行汽车的部件。 所有这些技术,以前都是在各自的路径上独自迭代,它们的确都在像摩尔定律一样加速进步,但是因为它们互相之间的配合太少,所以我们就感受不到它们的力量。现在飞行汽车把它们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技术的融合。融合是 1+1>2 的力量,能够带来巨大的改变。 所以,指数型技术融合的这些浪潮现在预警开始汇聚、叠加到一起,产生了拥有海啸般力量的滔天巨浪,将会冲走前进道路上的几乎所有东西。 当一项创新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冲击了一个现有的市场时,我们就会用“颠覆性创新”这个术语。在数字时代初期,硅芯片取代了真空管,这是一项颠覆性的创新。然而,随着各种指数型技术的融合,它们的颠覆潜力也在扩大。一项单独的指数型技术可能会扰乱产品、服务和市场,就像奈飞(Netflix)轻松吃掉了百视达(Blockbuster)那样,而融合为一体的多种指数型技术则会将产品、服务和市场冲刷得一干二净,甚至包括支撑它们的结构。 7大加速力量 现有的组织将很难跟上步伐 十几项指数型技术开始融合只是第一步,它们的影响还释放出一系列的次生力量。主要包括这7大力量。 原力1:节省下来的时间 原力2:资金的可得性 原力3:非货币化 原力4:更多的天才 原力5:通信的富足 原力6:新的商业模式 原力7:更长的寿命 这些力量范围极广,从我们获取信息、金钱和工具的途径的不断增加,到我们用于生产的时间和预期寿命的显著提高,都包括在内。这些力量汇成了又一个变革的海啸,加速了我们的步伐,加快了即将到来的破坏性创新速度和规模。 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坏消息与即将发生的事情关系不大,而更多地与我们适应变化的能力有关。大量研究表明,在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可能会威胁美国很大一部分劳动者的就业安全。如果我们想跟上变革的步伐,就必须让数千万人接受再培训然后“重装上线”。好消息则与再培训的另一面有关。 每当一项技术呈现出指数型发展趋势时,我们都会发现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互联网机遇。想想互联网本身吧。尽管从表面上看互联网似乎摧毁了音乐、媒体、零售、旅游和出租车等行业,但是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互联网每摧毁一个就业岗位,就会创造出2.6个新就业岗位。在接下来的10年里,我们将会在许多行业中看到这样的机会。因此,如果以互联网为基准,未来10年间新创造的财富将会超过20世纪整整100年创造的财富。 许多具有极强的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的企业家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好日子。筹集种子资本的时间已经从几年缩减到了几分钟。独角兽的长成,或者说从“我有一个好点子”到“我管理着一家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在以前是一个需要熬过20年的漫长过程。而在今天,在某些情况下,却只需要不到一年的冒险。 不幸的是,现有的组织将很难跟上这种步伐。 我们最大的公司和政府机构都是在另一个世纪里设计建成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安全和稳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经久耐用”,但它们无法承受快速、彻底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根据创新大师理查德·福斯特(Richard Foster)的说法,今天《财富》500强企业中至少有40%将会在10年内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我们现在尚未听说过的新贵。 许多制度也将遭受同样的“苦难”。教育系统是18世纪的发明,目的是大批量培养少年儿童,为他们未来在企业工作做好准备。今天的世界当然不再是那个样子了,这也是为什么现有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我们当前的需求。当然,这也并不是唯一受到这种威胁的制度。 又如,为什么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原因之一是,婚姻作为一种制度是4 000多年前产生的,那时人们十几岁就结婚了,四十多岁就死了。因此,婚姻制度最初设计的“使用期限”就只有20年。但是,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的寿命的延长,我们可以看到半个多世纪以上的婚姻生活,这就给“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这句誓言带来了一个新的诠释。 因此,能够看清事物的细微变化趋势,并足够快地适应即将发生的事情,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了! 书名:《未来呼啸而来》(TheFutureIsFasterthanYouThink) 作者:(加)彼得·戴曼迪斯(PeterH.Diamandis)、史蒂芬·科特勒(StevenKotler) 译者:贾拥民 出版社:湛庐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简介 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Diamandis)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学士和硕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全球商业太空探索的领军人,在长寿、太空、风险投资等领域创办了二十几家公司。 X大奖基金会创始人。戴曼迪斯创立了X大奖基金会,用X大奖的形式鼓励私人太空探索。此后,为了激励人们的创新活动,X大奖基金会在环保、汽车、健康等领域陆续设立了X大奖。 奇点大学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奇点大学的神圣使命,就是培养面向未来的、有“全球性”和“指数性”思维方式的人才。 2014《财富》杂志“全球50位杰出领袖”之一。 畅销书《富足》《创业无畏》作者。 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作品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心流基因组计划”研究的创始人和执行主任。对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感兴趣,致力于探索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来应对各种看似不可能的挑战。 畅销书《富足》《创业无畏》作者。
1月29日,小米首发隔空充电MIAirCharge技术,继续引领无线充电发展。依托隔空充电技术,手机不论是揣在兜里还是拿在手上,都能实现自动隔空充电,让充电摆脱线材、充电底座的束缚,进入真·无线时代。 在充电领域,小米不仅首发量产120W有线秒充,更发布了80W无线秒充,在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个领域均处于领跑地位,此次发布的隔空充电技术是小米在充电领域的又一次大胆探索,展示了未来充电场景的无限可能性。 据介绍,从隔空充电桩到手机终端,小米打造了一套完整的隔空充电系统,拥有17项技术专利,攻克了空间定位和隔空能量传输两大核心技术。自研的隔空充电桩内置5个相位干涉天线,可以对手机进行毫秒级空间定位,精准探测手机位置。144个天线构成的相位控制阵列,通过波束成形将毫米波定向发射给手机。 在手机端,小米创新地实现了天线阵列的小型化设计,内建“信标天线”和“接收天线阵列”。信标天线通过低功耗方式在空间场内广播位置信息,14根天线组成的毫米波充电接收天线阵列,隔空接收充电桩发射的毫米波信号,通过手机内部的整流电路转化为电能,实现隔空充电。 目前,小米隔空充电技术已经实现了数米半径内的5瓦远距离充电,并支持多设备同时充电,甚至穿越异物遮挡也不降低充电效率。未来,小米隔空充电技术还可为智能手表、手环等穿戴设备隔空充电,彻底摆脱电线束缚,真正实现充电无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