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贯穿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也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始终坚持的重要发展方略。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工具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央政府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指明了方向。中央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为绿色技术和知识产权创新带来了机遇。 绿色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撑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些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对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有必要针对绿色知识产权创新构建一系列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框架,发展绿色基金和知识产权基金,推动国际绿色知识产权、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的双边、三边以及多边合作,为绿色创新提供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国内外绿色技术创新现状 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了以绿色经济为主驱动力的新阶段。绿色技术创新正在世界各地兴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0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绿色技术领域国际专利申请包括绿色能源、节能技术、绿色交通以及核能发电四个类别,突出问题是绿色技术的国际专利申请在2019年几乎零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链条不顺畅(主要原因)。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绿色技术领域国际专利申请首次提交过于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2019年,76%以上的PCT绿色专利申请来自申请量排名前五的国家或地区(日本、中国、美国、德国和韩国)。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中除了中国和韩国,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申请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国的绿色交通技术专利申请量位于世界前列。韩国出台《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和绿色金融计划,大量投资于保障全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低碳技术开发以及绿色生活环境方面,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绿色增长法律体系,为绿色经济提供新动力。美国非常重视绿色技术的发展,1948年颁布的《水污染控制法》、1963年颁布的《清洁空气法》和1965年颁布的《固体废物处置法》标志美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美国绿色技术创新经历了从“治”到“防”的过程。例如,美国专利局于2009年12月推出专门针对环境友好技术的绿色技术试点项目,并且在专利审批方面启用快速通道。英国率先于2009年5月启动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绿色通道。德国在绿色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成功经验主要是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法律和经济手段并举,2050年德国有望实现零排放。北欧五国一直重视环境保护,将发展低碳、高效资源、社会兼容的绿色经济作为发展重点,在UNIPCC的框架及欧洲议会和欧盟的倡导下,依靠技术创新,探索出适合各自国情的绿色发展道路。应该说,实现农业、能源、交通、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与进步,解决就业,发展绿色技术,将成为绿色复苏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对于绿色技术的国际合作也带来了空间和机遇。 绿色技术是绿色发展的基石,而资金瓶颈是绿色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目前,中国绿色技术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专利研发经费以企业自有资金为主,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投资相当匮乏。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缺少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投资者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缺乏绿色技术投融资渠道;二是绿色专业人才缺乏;三是配套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绿色知识产权及绿色技术研发动力不足;四是绿色技术的界定、标准化和认证亟待完善;五是在以绿色专利为代表的绿色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地方协同、国际合作等方面,制度建设仍不够完善,工作链条尚未形成,相关工作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针对那些真正的高价值绿色专利,国内亟须能够使技术快速落地的市场化转化机制,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和绿色技术转移转化推进机制。 政策建议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知识产权与金融创新协同示范区,试点建立国际化的绿色知识产权合作和技术创新平台,推进建立绿色技术信息库,将有关信息纳入全国性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绿色技术产业化,让绿色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在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国家级经开区、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建立绿色技术孵化器和研发中心,增加绿色专业人才供给,加强绿色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市场规模、生产能力、创新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全球顶尖绿色专业人才转移,培育高质量绿色技术专业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第三,优化绿色专利宏观管理与奖励扶持政策,包括财税和金融政策,减免绿色专利申请和维持费用,引导和带动相关产业对绿色技术的研发。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绿色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知识产权基金等工具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和绿色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发挥绿色金融体系在市场化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驱动作用。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落地,完善绿色项目与绿色技术的标准,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财政支持、差异化监管等政策保障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开展金融机构服务绿色技术的考核评估。 第四,推广绿色技术环境效益评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以增强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尝试试点知识产权所有权长期化,促进要素流动,以知识价值为指向,积极引进人才。健全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行机制,打造一批具备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的标杆绿色企业。 第五,建立绿色金融支持市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框架,有效鼓励绿色PE/VC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应逐步建立以绿色企业为主体、政府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产融结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绿色技术创新开展投贷联动业务;鼓励绿色发展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绿色技术银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把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的支持领域,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并建立相应的投资激励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创新的动力。积极推动绿色基金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政策和投资落地。引导各类机构开展绿色投资,建立绿色投研体系和投资决策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第六,将绿色金融试点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建设有效衔接。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设立绿色银行、绿色基金,支持绿色信贷和绿色融资租赁项目,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试点地区地方政府发行绿色市政债券。鼓励地方政府通过担保基金或委托专业担保公司等方式,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提供担保或其他类型的风险补偿,为绿色科技成果积极、成功、有效转化创造条件。 第七,建议通过绿色基金方式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沿线进行绿色投资和绿色技术研发,利用丝路基金、世界银行、亚开行、亚投行等机构和国际资本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化发展。鼓励设立中外合作的绿色基金,发展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国内外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主体,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对境内外机构参与绿色技术市场予以支持,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海外投资、自贸区(自贸港)发展有效衔接,推动绿色技术推广及国际合作。 第八,推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各部委合作建立不同领域的绿色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开展绿色知识产权合作,以促进不同领域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立多方合作、多种形式的绿色知识产权基金,有效投资于重点绿色科技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创新企业,加速绿色技术专利孵化。 第九,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技术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或挂牌,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并购市场,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投资者退出机制。鼓励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上市融资。 第十,完善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加快京津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协调发展,有效发挥绿色技术和知识产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协助国内外创新企业入驻绿色技术创新相关园区,形成集群效应。尽快完善绿色技术的分类标准和统计监测,推动绿色发展的国家立法,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建立绿色技术项目库,为科技创新引导绿色低碳发展明确路线图
□ 瑞博生物科创板上市申请日前获受理。公司是一家创新型小核酸药物研发企业,此次拟募资16亿元用于药物研发项目及补充运营资本。 拥有六大技术平台 瑞博生物对标全球小核酸技术的创新前沿,针对小核酸药物开发特点,建立了全技术链整合的小核酸药物研发平台。公司采用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模式,围绕重大临床需求,形成了包括降血糖、抗前列腺癌、抗视神经损伤、抗乙肝、抗高血脂等在研产品管线。 公司自主开发并建立了涵盖小核酸药物从早期研发到产业化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技术链整合的小核酸药物研发平台,包括小核酸序列设计及高通量筛选平台、小核酸药物递送技术平台、小核酸稳定化修饰平台、小核酸药物生物分析平台、小核酸药学研究平台、小核酸单体研发平台六大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将充分利用小核酸药物研发技术平台的综合优势,不断推出新的小核酸药物品种,并通过技术授权、产品授权及转让等方式,加速实现小核酸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化价值,同时选择部分产品独立推进临床开发和商业化。 小核酸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也是公司多个核心技术的整合过程。公司利用小核酸药物生物分析平台支持符合NMPA要求的非临床研究,完成申报临床IND。公司应用这些核心技术布局了十几个不同阶段的小核酸药物项目。核心技术是公司小核酸新品种开发强有力的引擎。公司致力于成为面向全球市场,具备小核酸新药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综合实力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 研发管线丰富 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6249.89万元、9226.96万元、11424.55万元和13877.52万元。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投入进行创新药物及创新技术研发,各期研发投入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呈逐步增长趋势。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开展了多款小核酸药物研究。其中,SR062为国内首款治疗2型糖尿病的小核酸药物,其全新双重作用机制、长效降糖,有望为血糖控制不佳的中晚期糖尿病患者带来持久获益,同时避免低血糖、胃肠反应等不良反应,其单药及与二甲双胍联用等两项临床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SR063为首款治疗AR-V7阳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药物,高特异性抑制AR蛋白的表达,可填补临床治疗市场空白,已获IIa期临床试验批准和伦理审查同意;SR061作为首款治疗视神经损伤类疾病药物,有望改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无药可治的局面;SR016作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基于GalNAc肝靶向递送技术的抗乙肝siRNA药物能高效、长效地抑制乙肝表面抗原,有望实现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同时,公司依托完善的小核酸药物研发平台,自主开发了抗高血脂、抗血栓等小核酸候选药物,持续丰富公司的产品管线。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已申请发明专利141项。其中,32项已授权,包括19项中国境内专利和13项境外专利,覆盖了小核酸药物化合物结构、小核酸药物递送技术、小核酸稳定化修饰技术和小核酸合成技术等。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拥有专业教育背景、深厚研发及管理经验的研发团队。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近40%员工具备硕士及博士学历,核心骨干成员拥有辉瑞、阿斯利康、默沙东、百健等世界知名制药公司的丰富工作经验。 尚未盈利 公司此次拟采用第五套科创板上市标准。自设立以来,公司持续进行创新药物和创新技术的研发,尚未实现产品的商业化销售。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341.14万元、-9866.04万元、-13435.41万元和-19145.8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172.60万元、-11175.34万元、-14077.01万元和-13554.91万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6868.50万元。 公告显示,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系公司自设立以来即从事药物研发,该类项目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报告期内,公司仍处于产品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在研产品尚未形成营业收入。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以及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费用导致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不断增长。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仍处于产品研发阶段,研发支出较大,公司尚无产品授权和转让、技术授权及产品销售收入。因此,公司未来一定期间无法盈利。预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公司短期内无法现金分红。若上市后公司相关指标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则可能导致公司触发退市条件。
据交通运输部12月30日消息,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出台一批自动驾驶方面的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落地。 《意见》提出以下主要任务: (一)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1.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围绕融合感知、车路信息交互、高精度时空服务、智能路侧系统、智能计算平台、网络安全等自动驾驶和基础设施智能化关键技术及装备,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组织开展科研攻关。 2.完善测试评价方法和测试技术体系。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测试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测试评价方法和管理制度。鼓励构建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库,研究智能设备测试技术,推动检测设备、数据分析软件、虚拟仿真系统等测试工具链的自主研发与制造,健全包括封闭场地、半开放区域、开放道路等场景的综合测试评价体系。 3.研究混行交通监测和管控方法。鼓励研究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混行情况下的交通特性及影响机理,支撑建立可靠高效的运行监测体系。推动研究混合交通场景下出行需求管理、动态交通控制、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等方法,提升交通时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安全应急能力。 4.持续推进行业科研能力建设。以行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持续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夯实创新能力。围绕自动驾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成立由企业牵头、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行业协同创新联盟。 (二)提升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5.加强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规划研究。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感知网络、通信系统、云控平台等智能化要素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等,先行先试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及时总结经验,科学推进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 6.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鼓励结合载运工具应用水平和应用场景实际需求,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统筹数字化交通工程设施、路侧感知系统、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定位和导航设施、路侧计算设施、交通云控平台等部署建设,推动道路基础设施、载运工具、运输管理和服务、交通管控系统等互联互通。 (三)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试点和示范应用。 7.支持开展自动驾驶载货运输服务。鼓励在港口、机场、物流场站、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工地等环境相对封闭的区域及邮政快递末端配送等场景,结合生产作业需求,开展自动驾驶载货示范应用,并在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前提下,视情推广至公路货运、城市配送等场景,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的物流运输服务。 8.稳步推动自动驾驶客运出行服务。稳步推进辅助驾驶技术在城市公交、道路客运中的应用。支持在封闭式快速公交系统、产业园区等区域探索开展自动驾驶公交通勤出行示范应用,并根据技术演进情况和示范进展,在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前提下,视情推广至其他客运场景。研究制定自动驾驶客运出行发展行动方案,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客运出行服务。 9.鼓励自动驾驶新业态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自动驾驶车辆共享、摆渡接驳、智能泊车等试运行及商业运营服务。支持开展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自动驾驶出行模式开发与应用,促进“出行即服务”产业综合发展。 (四)健全适应自动驾驶的支撑体系。 10.强化安全风险防控。对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衍生的运行和管理风险开展预评估研究。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及数据保护相关法律问题及规范研究。强化自动驾驶车辆网络安全防护,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按规定做好自动驾驶路侧信息网络系统定级备案和测评工作。加强混行交通流下交通云控平台、营运车辆监管系统的安全防护。 11.加快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完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规范,鼓励探索自动驾驶车辆载人载物测试和试点示范。研究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支持保障政策。研究自动驾驶车辆营运条件及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自动驾驶营运车辆运行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部省协同联动,鼓励有条件的区域探索制定自动驾驶新业态管理办法,适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12.持续推进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研究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标准体系架构,加快制定关键性、基础性标准,支撑产业有序发展。围绕面向自动驾驶的智慧道路及其新型附属设施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养护等,开展标准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联盟等组织围绕生产制造、测试评价、人机控制转换、车路交互、事件记录、数据共享等制定团体标准,构建多元化标准工作机制。
在电视领域,无论是早前的PDP(等离子)与LCD(液晶),还是当下的激光、QLED(量子点)、OLED(有机电激光显示)、Mini/Micro LED,新一代显示技术之争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在技术方向竞争格局未定的情况下,多数品牌选择了“多条腿走路”,以期在新的竞争中不被市场抛弃。 企业入局 凭借出色的性能表现和灵活的应用,Micro LED显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巨头企业开始纷纷布局。 日前,康佳集团推出了全球首款Micro LED智能手表APHAEA Watch。这款产品采用了康佳自主研发的P0.12 AM-LTPS Micro LED微晶屏,LED芯片仅30微米,点间距缩小至0.12毫米,是目前全球LED芯片间距最小的Micro LED显示屏。 康佳集团联席副总裁、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常东表示,康佳在Mini/Micro LED领域早有布局。“考虑到彩电的大屏化进程,康佳还将持续完善在Mini/Micro LED领域的布局”。常东说,康佳电子科技公司正与康佳集团半导体事业部紧密合作,积极推进自研的Mini LED和Micro LED产品上市。 事实上,今年以来,Micro LED领域已经成为市场投资热点,无论三星、LG等消费电子龙头,还是康佳、TCL等电视厂商,以及京东方、华灿光电等面板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都在将更多的注意力、资金、技术投入到火热的Mini/Micro LED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月至4月,就有近150亿元资金投资Mini/Micro LED项目。 技术交织 从电视诞生起,显示技术经过了数次迭代。在液晶电视领域,目前最为火热的显示技术莫过于OLED,其最大优势之一就是自发光,可以将电视厚度做得很薄,并拥有更广的可视角度且功耗更低。另外,OLED还可以在塑料、树脂等不同的柔性衬底材料上进行生产,目前流行的曲面屏手机和可折叠手机就是利用了OLED的这一特性。 不过,OLED也有致命缺陷,其所采用的有机材料老化速度比LCD采用的无机材料更快,且OLED在长时间显示某个静置画面时会留下残影,即OLED独有的烧屏现象。不仅如此,大尺寸OLED面板目前仅LGD一家能够生产,产能不足、价格居高不下等瓶颈制约了OLED电视的普及速度。 量子点(QLED)技术则是业界较为流行的液晶显示技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背光源,从而带来性能上的诸多不同,QLED电视比传统LED液晶电视在画面质量与成本上都更具优势。但是量子点的缺点同样也多,比如为保证电视亮度提升,采用大量发光量子点而导致功耗颇大,使用寿命较短。更为重要的是,量子点主要由锌、镉、硒和硫等原子构成,而镉是一种挥发性致癌物,电视一旦使用时间久了,就会给用户健康带来隐患。 至于激光显示技术,除了具有可无限做大且成本较低、安装简便等特点,健康护眼是其最为人称道的优势。从成像原理看,激光显示采用反射成像方式,人眼接收到的光线非常柔和,同时像素之间无边缘效应,可以实现全像素发光,有效降低了单位面积内光强,长时间观看不易引起人眼视觉疲劳。不过,激光显示的原理与投影仪很相似,需要外置投影装置放在面板前方。 业界指出,时下显示技术的发展局面比当初的PDP和LCD之争更加复杂,多种显示技术之间明争暗斗,具备实力的厂商都在积极部署,试图统治下一个显示时代。 直面竞争 随着电视产品逐步迈向高端化,显示技术开始遍地开花,康佳却为何押宝Micro LED技术? 业界分析认为,一方面,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万亿级市场。有机构预测,2020年是Micro LED的爆发性增长元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4.1亿元;预计到2022年,Micro LED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亿元。而在康佳集团总裁周彬眼中,Micro LED的市场前景远不止如此。周彬表示,半导体产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显示技术的Micro LED,以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特别是在超大屏和可穿戴领域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新市场。 另一方面,半导体产业的崛起,是打破外资显示技术垄断的最佳突破口。众所周知,从LCD、OLED到QLED,各种显示技术不断发展、交替或取代,但关键技术和市场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这背后由多方面原因导致,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企业起步相对落后。而Micro LED显示技术则不然,如今其正处于培育起步阶段,国内与国际的发展水平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在业界人士看来,Mini/Micro LED虽是风口,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OLED成为行业主流,还有一定难度。从应用来看,Mini/Micro LED可分为背光和自发光两个方向,但自发光技术由于存在巨量转移问题,量产是其主要瓶颈。受此影响,背光技术成为目前Mini/Micro LED的主流技术方向,但在显示效果上却打了折扣。 而早已量产的OLED正在逐渐叩开高端市场的大门,其更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柔性好的特点也已深入人心,一直被业界称为“下一代显示技术”。 不过,随着康佳等厂商在此赛道上的逐渐发力,Mini/Micro LED的商业化步伐也在空前加速。市场普遍认为,接下来,Mini/Micro LED将直面与OLED的竞争,Mini/Micro LED对OLED的替代会在电视、电脑、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行业相继发生,而这一过程或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手机将被小型机器人取代?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是关键。“机器人是制造业的皇冠,它的应用、制造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的重要标志。”12月11日,在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20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耀南认为,“发展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大战略的需求。” 进入高端发展时期 为什么各国要竞相发展机器人?王耀南认为,原因在于国家民生工程的需要。机器人能够辅助人们完成各种危险工作、复杂任务,在大型工程如桥梁建造以及维护、海洋开发、太空探索等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耀南指出,20世纪,机器人进入到智能发展阶段。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机器人主要被应用到工业领域,尤其是二战以后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工业机器人有了更多的应用空间,所以60年代工业机器人得到大力发展。 今天机器人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制造业、物流行业、医疗行业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平台建设方面来看,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飞行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海洋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较多。”王耀南说。 “近十年来中国机器人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5年为产业发展期,如今已经进入到高端发展期。”王耀南预测。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医疗机器人成为智能机器人的主攻方向之一。“未来,机器人还将在国家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造,尤其是将在新基建的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王耀南说,比如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科考行动,在恶劣天气下,未来可采用机器人协助考察。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区块链成为各个行业头部公司战略转型重心。渗透产业切入数字化赛道,越来越多区块链公司发力赋能各行各业,拓新传统业务边界。 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是不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别于传统中心化计算模式,区块链公司能创造出哪些行业新机会?一直以来,各个行业都在等待着区块链行业给出答案。 在各界观望态度下,深入实体是无数区块链公司选定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区块链技术发挥其真正作用的重要战场。 2020年以来,大型区块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欧科云链集团在赋能产业、助力产业安全平稳发展方面步履不停。随着区块链技术深入产业落地,多链并行开发技术大幅降低数据传输成本,链上交易追溯提高资金流向反洗钱追踪能力,区块链基础数据查询功能有效实践,欧科云链集团明确将战略与业务深入产业,给行业提供了重要样本。 集团背后掩映一个名字,徐明星,他是公司创始人。名为明星,也曾在行业站满高光时刻,有人说他是数字资产圈的大佬,一手打造了世界领先的中文数字交易所,也曾淡出舆论视野多年,再归来时,在他背后已转道,建成起前沿技术区块链产业“帝国”。 而这只是起点,在他的目标里“科技改变生活”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欧科云链集团过去很少阐述自己的愿景,但我们想和那些前面提到的那些成功者一样,给这个世界哪怕带来一点点的改变,也始终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徐明星表示。 连续创业 80后徐明星,受到“偶像”马云影响冲入创业路,也并非一路坦途,先后投身团购万团网,和在线文库豆丁网,2011 年,偶然机会在美剧《傲骨贤妻》看到“Bitcoin is the future,real is gonna change”给了他很大启发。技术出身、喜欢研究的徐明星,研究了比特币白皮书和背后的技术区块链,深深迷住了他“比特币的架构太美了”。 2013年,他的OKCoin正式成立,当年12月OKCoin平台创造了最高一天40亿交易额的记录。辞别互联网的徐明星,在数字资产领域创造了全球领先的交易平台。然而,当时间转到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委明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OKCoin发布公告称,停止交易,转向“加大在区块链技术开发、应用的投入,积极参与全球的竞争与合作,立志为中国在全球区块链的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彼时距离OKCoin成立4年。 此后的3年多,徐明星很少再像以前那样高光之下。等3年过去,他的创业已不再只是OKCoin,而是一个围绕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商用的完整产业生态。 全力攻坚产业与科技结合“最大公约数” 区块链,被称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性技术,数字资产比特币是其第一代应用。以其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点,区块链将构建起信息时代新的信任体系,未来将应用到社会各领域。2020年,在特定场景的实用价值部分实现、出现多行业落地应用背景下,区块链成为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关键词。随着越来越多场景的发掘,其愈发更加广泛地为市场接纳与关注。 另一方面,为鼓励和保护区块链技术创新,相关规划性政策、监管政策也逐步出台,为新技术在各行业合规发展奠定基础。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区块链被正式纳入其中。包括北京市、江苏省、河南省、浙江省、海南省等全国近12个省市出台了该省市近2~3年内关于区块链发展计划,从区块链技术研究、区块链落地行业、区块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区块链技术可持续发展做准备。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两次提及“区块链”,区块链首次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央行印发《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区块链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的发展历程无疑是新兴技术进化与突破的重要缩影。 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与行业飞速发展,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的适用场景和应用逻辑已较为清晰,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意义。 作为中国本土成立时间最早的区块链企业之一,欧科云链集团经过多年探索,正在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飞速发展。 当前,欧科云链集团业务已经覆盖区块链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区块链产业投资、区块链孵化器、美元合规稳定币、持牌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业务板块,并通过旗下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欧科云链控股(01499.HK)与围绕产业上下游布局的多家控股或参股公司,尝试向更多产业渗透,利用区块链技术改良实体,探寻产业与科技结合的“最大公约数”。 领衔构建区块链生态引擎 截至目前,欧科云链已经领衔行业构建起,以促进区块链应用为核心、多层级产业赋能的区块链生态引擎,在内动力,上市公司欧科云链控股(1499.HK)、OKlink、OKCoin依托区块链浏览器、合规持牌数字资产交易等业务为公司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对产业,该集团设立有研究机构专攻技术研发,加之投资、助力产业资源对接等三方面推动产业赋能,同时,欧科云链集团还积极支持政府区块链战略,通过出版书籍、线下活动等方式向全社会科普区块链,铺路产业在中国发展的认知基石。 一直以来,欧科云链集团旗下核心产品OKlink区块链浏览器在保障用户资产安全、加强区块链安全方面不断加码发力,尤其在今年9月重磅推出“链上天眼”直捣行业病灶。 2020年6月,欧科云链OKlink区块链浏览器添加地址标签功能以保障用户资产安全。此后不到3月,9月1日,欧科云链推出区块链安全系统“链上天眼”,通过地址分析、交易图谱以及链上监控等功能,可了解链上资产流动来龙去脉、保护链上资产安全。凭借此系统,欧科云链近期连获“最佳安全服务机构”、“中国新经济30强”、“最具影响力数字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商”等行业奖项。 依托公司多年积累的领先的大数据处理能力,链上天眼是目前全网首个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的链上数据监测工具,操作简单,交易行为可视化,可查询维度深度更广。 释义区块链护航金融科技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数字经济正在飞速崛起。如何利用现有技术为迅猛发展的金融科技行业保驾护航也是各方关注讨论的焦点。 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欧科云链副总裁张超表示,当前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处于高速前进的状态,从监管层对金融科技的开放态度,到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踊跃实践,当然还有国内庞大的市场做支撑。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科技安全正面临诸多挑战,数字资产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金融科技现象之一。 张超认为,数字资产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对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基于区块链等新型技术手段的犯罪,学习认知门槛高;其次,匿名的账户体系,找不到背后实体,隐蔽性极高,破案如同大海捞针;再者,链上交易网络极其复杂,信息汇总困难;最后,破案缺乏传统金融案件的相关侦查调查工具及相关机构配合。 而针对这些难点,欧科云链集团已经开始使用区块链技术做出探索。以欧科云链OKlink今年发布的“链上天眼”功能为例,通过对海量链上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持续更新,“链上天眼”为用户提供交易图谱、地址分析以及链上监控功能。基于地址追踪功能,可以获取到资金在链上的流动情况。这一功能在追踪被盗数字资产,交易溯源以及反洗钱AML中,具备十分丰富的应用场景。 欧科云链集团方面介绍,“链上天眼”旨在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协助执法部门进行链上执法、打击黑产、智慧助警等工作,持续拓展区块链多元化应用场景,推进基于区块链的新基建产业,为探索“区块链+”赋予产业新价值。 “自主研发中展开用技术赋能生活的路径,同时将我们的‘中国方案’输出到全世界,这是欧科云链一直在推进且不断迭代的实践,也是初心所向的目标。”在今年9月举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张超这样说道。 数据显示,欧科云链“中国方案”实现的产业改造升级正在积极实践。截至目前,欧科云链已在美国、欧洲、南美、韩国、日本、越南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业务覆盖全球180余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世界各地的用户超过5000万,向世界输出区块链技术的中国方案,为全球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中国服务,形成了国内和国际两个方向的产业协同效应。 据了解,为推动行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建立产业基线,同月,欧科云链集团还联合百度、小米、奇虎科技共同参与制定了行业首个区块链应用反洗钱标准。 与此同时,作为发轫自中国本土的全球领先区块链产业集团,欧科云链在践行公益事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道路上也一路疾驰。 在2020年初,欧科云链集团设立1000万元疫情防治专项基金,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共同支援一线防护工作,并调动海内外工作人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物资采购,医疗物资已相继运往疫情重灾区。 2020年5月,两会召开。“就业”成为关注焦点。欧科云链集团宣布启动人才发展计划区块链“鲲鹏计划”,为以区块链产业为新技术代表的新基建在中国稳健发展夯实基石力量。 根据欧科云链介绍,其年内将释放数百个区块链技术研究、应用落地等相关工作职位,持续引入人才同时,还将与国内重大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力行业研究及人才培养,3年内锻造千名区块链精英,为助力社会就业,推动新兴行业区块链人才生态建设,促进产业技术加速应用落地积极贡献自身力量。 数据显示,欧科云链集团2020年上半年引入各类区块链人才近300名,同比增长30%。 行业价值仍需释放 区块链技术正处在加速演进成熟过程中,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日益增多。 随着区块链技术逐步成为产业升级的必选项,赛道上机会喷涌。 互链脉搏梳理,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已有7个省市将20余个区块链项目列为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重点招商项目。不仅如此,这些项目的建设多呈规模化,且总投入资金达数十亿元,各地政府在2020年助力区块链发展的决心可见一斑。 《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20)》指出,区块链技术正处在加速演进成熟过程中,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日益增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管理部门对其应用态度积极而理性。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拥有良好基础,技术研发、标准研制、生态培育、行业管理等工作有序推进,相关应用探索逐步深入,落地场景和实践案例不断丰富。 而欧科云链集团也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据其介绍,技术创新成为该集团主攻方向,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分层技术与多链并行开发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大幅降低了区块链数据传输的成本,极大地提升了区块链应用开发的效率,是目前全球范围少数支持大规模商业应用落地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当谈及如何推动区块链行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时,张超表示,区块链的价值释放仍需时间,急切需要全行业合力共建。“在集团推进区块链产业安全、产业赋能的同时,我们呼吁,更多的企业和机构与我们一起并肩,为构建安全、健康的区块链发展齐心共力。”
绿色和平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日共同发布的《黄河流域电力部门虚拟水转移及2030年电源结构优化研究》报告建议,黄河流域内各省需要积极推进可再生技术发展和储能技术改进,加快其电力行业转型,提高风能、太阳能等能够同时实现节水减碳效益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 同时,需要加快水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通过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水权市场的建立、水资源费改税等革新举措的推进,确保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最严格的实施。 该报告运用虚拟水工具,对中国黄河流域电力部门虚拟水的转移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中国2030年电源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考虑到电力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之一,该研究通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对于黄河流域2030年电力行业在面临“水-碳”约束下的电源结构发展进行优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碳中和”和水资源约束的目标难以同时实现,技术革新势在必行。相较于“碳达峰”约束,黄河流域八省达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时,碳排放约束将会对黄河流域八省的电力结构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因此水资源约束和“碳中和”两大目标将难以在现行政策路线下被同时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