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西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晋控煤业为代表的山西煤企正在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从“煤老大”向“技术革命排头兵”转型。 “挖煤不下井,输煤不见煤,这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但现在都已经变为现实。”从事多年采煤工作的塔山煤矿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工作面建成后,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系数提高了,采煤效率也大大提升。 晋控煤业作为山西探路煤炭智能化开采的大型煤炭企业之一,其塔山煤矿成功实施了国家“十三五”资源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建成了国内首个20米特厚煤层年产1500万吨的8222智能综放工作面示范工程,实现了“无人跟机作业,有人安全巡视,地面远程操控”目标,体现出安全好、用人少、效率高的智能开采优势。 目前,塔山矿已建成4个智能化综放工作面,矿井智能化工作面占比达到100%,智能化工作面日均出煤量达4.5万吨,实现了效率、效益的双提升。 据介绍,晋控煤业下一步将全力打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标杆,计划用3年时间,加快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综采装备升级改造,完成塔山矿综采工作面电液控改造,推进快速掘锚装备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等40项工作计划,积极推进5G下井、企业上云,引入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破解设备毫秒级远程实时控制、智能化快速掘进等一系列技术瓶颈,争取在2022年完成“智慧矿山”的整体建设。 2020年末,晋控煤业迎来发展的新转折——“大同煤业”证券简称变更为“晋控煤业”,公司名称已由“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晋能控股山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晋控煤业将紧抓山西能源革命的机遇,全面实施“上市公司+”战略,并对标世界一流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打造成为资本市场典范。晋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崔建军表示,将通过并购优质资产、盘活存量资产、重组不良资产等方式,力争到“十四五”末,将70%以上具备条件的煤矿注入到上市公司,逐步实现煤炭产业板块整体上市。 晋控煤业董事长武望国表示,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制度优势和上市公司资信优势,全力构建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经营最优化的市值管理体系,吸引更多价值投资、战略投资,以更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回馈社会。
“富吉瑞是一家主要从事红外热成像产品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招股书申报稿中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引出了一家正向资本市场摩拳擦掌的“新兵”——1月20日,富吉瑞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富吉瑞拟发行不超过1900万股,募集资金5亿元。 此前,红外热成像这一赛道上,已有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睿创微纳等“资本前辈”济济一堂,各领风骚。作为新入局者,富吉瑞是否有一技之长?其在未来发展中能否突出重围?且看其在申报稿中透露了哪些“看家功夫”,坦承了哪些不足之处。 “打法”各有侧重 虽同属红外热成像“大家族”,但从几家公司的专注领域来看,可谓各擅胜场。 富吉瑞表示,公司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基础,以图像处理为核心,正逐步向固态微光、短波、紫外、可见光等方向拓展。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机芯、热像仪和光电系统等。 相较之下,高德红外的产品线更加丰富:主要业务涵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等。随着其将湖北汉丹机电收入囊中,传统非致命性弹药、信息化弹药等系列军工产品成为了高德红外的新增业务。 作为行业老牌,成立于1984年的大立科技不仅业务广泛,且产品链条完整,能够独立研发、生产热成像技术相关核心器件、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 久之洋的产品线划分则更加简单:一是红外热像仪系列产品,二是激光测距仪系列产品,三是融合上述两类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红外/激光组合系列产品。 与上述几家标准红外热成像企业相比,睿创微纳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其将自己定位为一家“集成电路芯片企业”,致力于专用集成电路、MEMS传感器及红外热成像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各家拳脚”皆有自己精到之处,但在同场竞争中,富吉瑞有何优势?对此,富吉瑞表示,公司通过研发、设计及系统集成技术经验的积累,已系统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并在光电成像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研发团队在红外与微光图像的深度融合算法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并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了灰度融合、彩色融合在产品中的工程化实现。“十三五”期间,富吉瑞作为核心部件供应商,多次配合总体单位获得军品型号竞标第一名,获得批量订单。 更“倚重”大客户 由于军用红外热成像产品的销售对象大多涉密,因此几家业内龙头均未披露其大客户的详细资料。不过,从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比例来看,富吉瑞对大客户的“倚赖”显然更甚。 据申报稿披露,富吉瑞产品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其中,军用领域主要应用于通用军械、地面装备、空中装备和水上装备等;民用领域主要应用于工业测温、气体检测、石油化工、电力检测、安防监控、医疗检疫和消防应急等。 作为军工产品的专业配套供应商,公司产品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直接相关,客户主要为十大军工集团下属企业,集中度较高。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9个月,富吉瑞向前五名客户合计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44%、65.03%、86.09%和92.31%,对主要军工客户的产品销售构成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柱。 其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大型企业均名列公司前五大客户。2020年1月至9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为富吉瑞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1.55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高达71.87%。 而高德红外2019年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仅为55.65%。 “报告期内公司客户分布较为均衡,无过度依赖某一客户的情形。”与之类似,睿创微纳在2019年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额占其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为58.6%。 大立科技则笼统表示,其主要客户均为电力公司、军工科研院所等央企单位。2019年,其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49.48%。 营收、毛利率略逊一筹 尽管成长速度飞快,但相对于已经上市的几位“老大哥”,富吉瑞在体量和赚钱能力上,仍有相当的进步空间。 财务数据显示,富吉瑞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610.87万元、8768.10万元、1.65亿元、2.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报告期初的亏损2202.84万元,跃升至盈利4208.28万元。 高德红外去年前三季度营收规模达19.3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96亿元。睿创微纳去年前三季度的营收规模也在10亿元以上。 比完业绩规模,再来比较下“赚钱能力”。从主营业务毛利率来看,2020年1月至9月,高德红外、睿创微纳、久之洋、大立科技分别为68.91%、63.21%、36.76%、61.83%,行业平均值为57.68%。而富吉瑞当期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仅为43.52%,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申报稿显示,富吉瑞的毛利主要由机芯、热像仪和光电系统所贡献。从单品毛利率来看,定制化机芯类产品的毛利率相对较低,在45%以下;热像仪的毛利率则较高,在45%以上。 对此,富吉瑞将未来的发力点放在了光电系统上。目前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森林防火等行业,为公司重点开发领域。据介绍,光电产品不仅技术附加值高,且富吉瑞还具有一定的定价权: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9个月,公司光电系统产品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1.69%、51.08%和57.4%。 研发后劲足 作为一家“志在”科创板的企业,在强调当前实力的同时,也要苦练内功,蓄能未来。 据披露,富吉瑞的技术环节主要集中在探测器与最终产品之间的中游环节,以红外热成像为主融合多光谱进行横向拓展,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光学系统技术、光电系统技术等。目前,公司立足于国产传感器应用,进行全国产化的微光、可见光、短波相关成像模组开发的技术研发,实现了全国产化模组技术。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富吉瑞的研发人员占比达39.13%。公司还拥有已获授权专利39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另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8项。 研发投入亦是一项直观指标。数据显示,富吉瑞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29%、21.56%、13.56%和10.28%。与此同时,公司的核心技术应用产品收入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90%、81.30%、97.49%和97.56%。 富吉瑞直言,核心技术是公司保持相对竞争优势的主要驱动因素。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纵览红外热成像赛道不难发现,其实新老选手都在暗自铆劲。 比如,睿创微纳2019年的研发费用高达1.11亿元,占年度营收的16.22%。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9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5.64%。 “新势力”富吉瑞能否在红外热成像的“资本武林”中取得一席之地?值得拭目以待。
自2019年10月以来,竞业达陆续投资设立北京北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基石传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中科猫头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竞业达蓝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北投睿致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从市场端、技术端和资本端多维度布局,如今,公司生态化发展已经初现雏形。 竞业达依托视音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物联等关键技术,面向教育行业和城市轨道交通安防行业提供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积极向智慧城市领域拓展。在坚持自主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同时,竞业达不断寻求优质的技术和市场合作伙伴,以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生态化投资理念快速布局。 强强联合,战略布局清晰合理 2019年10月,竞业达与北投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合资设立北京北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为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的提供综合服务,并肩负起把副中心打造标杆性智慧城市的使命。 2020年10月,竞业达与京投集团(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合资设立北京基石传感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基石传感借助京投集团的行业资源和轨道交通场景,研发行业应用级产品,致力于先进传感器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推广,拓展竞业达MEMS传感器+行业应用的战略布局。 2020年12月,竞业达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孵化企业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中科猫头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双方携手设立中科猫头鹰,将人工智能与竞业达主要业务领域深度融合,为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高效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打造支撑竞业达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引擎,赋能智慧教育及轨道安防的行业应用和提升。 2021年1月,竞业达与北京易教蓝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北京竞业达蓝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竞业达蓝天将依托易教蓝天成熟的学习能力水平评价和学习路径规划技术,打造区域智慧教育平台,为竞业达K12阶段智慧教育提供精准化教学产品。 此外,竞业达还参与了北投集团下设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借助合作方的专业经验和资源优势,甄选智慧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与竞业达高度协同的行业上下游优质标的进行产业孵化,进一步为竞业达未来战略布局积蓄力量。 至此,竞业达通过与上述公司合作,实现了核心技术与行业市场的高效结合,两端布局,初步形成了做大做强竞业达主业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竞业达为平台和纽带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生态化发展模式。 生态化布局发展初具成效 经过一年的磨合发展,北投智慧已先后承接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智慧园区建设、冬奥村运动员公寓智能化设计、朗琴园智慧社区建设、城市副中心政务大厅智慧政务项目建设,累计合同金额约1.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品牌效益,获得各级领导高度赞赏。 基石传感借助京投集团的行业资源和轨道交通场景,开发形成了红外阵列温度传感器、运动分析复合传感器、机房微环境监测传感器、隧道专用PM10环境传感器、主动式复合气体传感器等多款产品,正在进行智慧机房微环境监测项目、隧道粉尘监测项目、机柜防灾微环境监测试点测试。基石传感研发的新生代ICS一体化复合传感器产品系列,将引领一体化复合传感器的主流技术。 未来竞业达将继续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行业积淀,夯实主业,加强自身核心能力建设,同时借助资本的力量,一手积极布局前沿、先进技术,一手布局开拓市场,打通技术和市场发展瓶颈,建立风险可控、持续快速发展的“竞业达生态化发展模式”,竞业达未来发展将驶入快车道,努力成为智慧教育龙头企业和轨道交通骨干企业。
“富吉瑞是一家主要从事红外热成像产品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招股书申报稿中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引出了一家正向资本市场摩拳擦掌的“新兵”——1月20日,富吉瑞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富吉瑞拟发行不超过1900万股,募集资金5亿元。此前,红外热成像这一赛道上,已有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睿创微纳等“资本前辈”济济一堂,各领风骚。作为新入局者,富吉瑞是否有一技之长?其在未来发展中能否突出重围?且看其在申报稿中透露了哪些“看家功夫”,坦承了哪些不足之处。“打法”各有侧重虽同属红外热成像“大家族”,但从几家公司的专注领域来看,可谓各擅胜场。富吉瑞表示,公司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基础,以图像处理为核心,正逐步向固态微光、短波、紫外、可见光等方向拓展。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机芯、热像仪和光电系统等。相较之下,高德红外的产品线更加丰富:主要业务涵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红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等。随着其将湖北汉丹机电收入囊中,传统非致命性弹药、信息化弹药等系列军工产品成为了高德红外的新增业务。作为行业老牌,成立于1984年的大立科技不仅业务广泛,且产品链条完整,能够独立研发、生产热成像技术相关核心器件、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久之洋的产品线划分则更加简单:一是红外热像仪系列产品,二是激光测距仪系列产品,三是融合上述两类技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红外/激光组合系列产品。与上述几家标准红外热成像企业相比,睿创微纳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其将自己定位为一家“集成电路芯片企业”,致力于专用集成电路、MEMS传感器及红外热成像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各家拳脚”皆有自己精到之处,但在同场竞争中,富吉瑞有何优势?对此,富吉瑞表示,公司通过研发、设计及系统集成技术经验的积累,已系统掌握相关核心技术,并在光电成像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研发团队在红外与微光图像的深度融合算法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并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了灰度融合、彩色融合在产品中的工程化实现。“十三五”期间,富吉瑞作为核心部件供应商,多次配合总体单位获得军品型号竞标第一名,获得批量订单。更“倚重”大客户由于军用红外热成像产品的销售对象大多涉密,因此几家业内龙头均未披露其大客户的详细资料。不过,从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比例来看,富吉瑞对大客户的“倚赖”显然更甚。据申报稿披露,富吉瑞产品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其中,军用领域主要应用于通用军械、地面装备、空中装备和水上装备等;民用领域主要应用于工业测温、气体检测、石油化工、电力检测、安防监控、医疗检疫和消防应急等。作为军工产品的专业配套供应商,公司产品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直接相关,客户主要为十大军工集团下属企业,集中度较高。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9个月,富吉瑞向前五名客户合计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44%、65.03%、86.09%和92.31%,对主要军工客户的产品销售构成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柱。其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大型企业均名列公司前五大客户。2020年1月至9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为富吉瑞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1.55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高达71.87%。而高德红外2019年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仅为55.65%。“报告期内公司客户分布较为均衡,无过度依赖某一客户的情形。”与之类似,睿创微纳在2019年前五名客户的销售额占其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为58.6%。大立科技则笼统表示,其主要客户均为电力公司、军工科研院所等央企单位。2019年,其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49.48%。营收、毛利率略逊一筹尽管成长速度飞快,但相对于已经上市的几位“老大哥”,富吉瑞在体量和赚钱能力上,仍有相当的进步空间。财务数据显示,富吉瑞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610.87万元、8768.10万元、1.65亿元、2.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从报告期初的亏损2202.84万元,跃升至盈利4208.28万元。高德红外去年前三季度营收规模达19.3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96亿元。睿创微纳去年前三季度的营收规模也在10亿元以上。比完业绩规模,再来比较下“赚钱能力”。从主营业务毛利率来看,2020年1月至9月,高德红外、睿创微纳、久之洋、大立科技分别为68.91%、63.21%、36.76%、61.83%,行业平均值为57.68%。而富吉瑞当期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仅为43.52%,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申报稿显示,富吉瑞的毛利主要由机芯、热像仪和光电系统所贡献。从单品毛利率来看,定制化机芯类产品的毛利率相对较低,在45%以下;热像仪的毛利率则较高,在45%以上。对此,富吉瑞将未来的发力点放在了光电系统上。目前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森林防火等行业,为公司重点开发领域。据介绍,光电产品不仅技术附加值高,且富吉瑞还具有一定的定价权: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9个月,公司光电系统产品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1.69%、51.08%和57.4%。研发后劲足作为一家“志在”科创板的企业,在强调当前实力的同时,也要苦练内功,蓄能未来。据披露,富吉瑞的技术环节主要集中在探测器与最终产品之间的中游环节,以红外热成像为主融合多光谱进行横向拓展,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光学系统技术、光电系统技术等。目前,公司立足于国产传感器应用,进行全国产化的微光、可见光、短波相关成像模组开发的技术研发,实现了全国产化模组技术。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富吉瑞的研发人员占比达39.13%。公司还拥有已获授权专利39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另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8项。研发投入亦是一项直观指标。数据显示,富吉瑞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29%、21.56%、13.56%和10.28%。与此同时,公司的核心技术应用产品收入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90%、81.30%、97.49%和97.56%。富吉瑞直言,核心技术是公司保持相对竞争优势的主要驱动因素。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纵览红外热成像赛道不难发现,其实新老选手都在暗自铆劲。比如,睿创微纳2019年的研发费用高达1.11亿元,占年度营收的16.22%。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9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5.64%。“新势力”富吉瑞能否在红外热成像的“资本武林”中取得一席之地?值得拭目以待。
2006年创办于厦门的罗普特长期从事机器视觉、语义分析、元素感知、边缘计算、数据挖掘、机器深度学习及逻辑推理等核心技术研究,致力于让机器“ 看得见听得懂,会思考能决策 ”。去年12月,公司提交科创板注册申请,1月19日证监会正式批复公司IPO核准注册,公司顺利成为今年AI科技公司密集上市的又一范例。招股书显示,罗普特的主营业务包括人工智能整体行业解决方案设计实施、软硬件设计开发、产品销售及运维服务等业务。此次IPO登陆科创板,公司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683万股,募资6.7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市场拓展及运维服务网点建设项目以及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拥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罗普特成立15年来专注于“机器视觉”的技术研究,在图像采集、图像可视高清化、传输高效化、图像分析智能化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十年以上荣获厦门市最具成长中小企业称号,2020年更被评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方向领域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随着近年来物联网应用及5G行业的爆发式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范畴最重要的前沿分支之一,各路资本也纷纷抢滩登陆。虽然市场前景巨大,但对于本土厂商来说,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视觉技术仍然面临不少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机器视觉主要厂家仍为美、德、日等巨头公司。“机器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罗普特在国际间激烈的人工智能技术竞争环境下,以“机器视觉”技术为牵引,同步拓展语意分析、元素感知、边缘计算、数据挖掘、机器深度学习及逻辑推理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努力实现让机器“看得见听得懂,会思考能决策”,致力于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和行业实战应用:一方面立足安全,服务国家安全战略;一方面立足行业,服务城市、交通、医疗、工业、教育、生活等领域,让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公司AI+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已遍布全国,2017年还成功护航“金砖五国”厦门峰会,获得行业高度认可。目前,罗普特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的总体设计由公司自主完成,坚持集成创新,将自研核心技术与市场上的成熟技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技术融合和应用开发。近三年来,公司营收结构日益改善,软件服务占比不断提升。公司已拥有超过200多个基于“机器视觉”的核心算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70项,进入实质性审核阶段的发明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240项。主营业务毛利率较高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罗普特营业收入分别为1.96亿元、3.64亿元和5.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1.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14.81万元、5468.81万元和1.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0.14%。最新业绩显示,罗普特预计2020年可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至7.2亿元,同比增长约10%至45%;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1.15亿元至1.5亿元,同比增长约10%至50%。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公司仍有信心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未来空间更可期。更值得关注的是,有别于其他AI独角兽收入高增长,但普遍出现大幅亏损的情况,罗普特本着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理念,公司毛利率、销售增长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水平均优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报告期内,罗普特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4.91%、36.52%和41.50%,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拓展的多行业解决方案业务作为公司核心业务,报告期各期毛利占比均超过70%,且呈快速增长趋势,毛利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57%。研发投入方面,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人数的比重达到35.53%。由于“人工智能”领域对公司技术储备及研发实力要求较高,公司在机器视觉、语意分析、元素感知、边缘计算、数据挖掘、机器深度学习及逻辑推理等领域,持续进行技术和人才储备。报告期内,罗普特研发费用分别为1826.82万元、2946.71万元和3814.4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34%、8.09%和7.52%。未来罗普特的研发布局将持续集中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应用。据了解,目前罗普特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申报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方向。同时,罗普特设立了AI重点实验室,重点在机器感知、机器深度学习、数据挖掘分析、多机联网、人机交互等领域进行研究布局;并同步设立机器视觉应用研究中心和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2016年,福建省级创投机构福建创新投以其管理的福建省华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福建华兴润明两家基金投资3300万元入股罗普特,成为首轮机构投资者中的主投方。此后,在罗普特业务重心从福建省内转向省外业务量爆发之际,福建创新投再次以其管理的基金增资7000万元进行支持,成为IPO申报前最后一轮唯一的投资机构,也为罗普特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充足粮草。疫情期间,罗普特业务实现逆势快速增长。福建创新投董事长陈颖说:“福建创新投之所以坚定看好罗普特,正是因为罗普特拥有一支重研发、重投入的管理团队,并率先在信息化领域探索通过AI软件驱动硬件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路线,代表着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AI赋能行业发展根据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根据IDC报告预测,未来5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总体规模将保持高增长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4.9%。罗普特人工智能重点赋能布局的城市、交通、医疗、工业、教育、生活、能源等各行业各领域,市场需求旺盛。本次科创板上市,罗普特拟募集资金约6.7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市场拓展及运维服务网点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表示,募集资金投入的项目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不断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应用研究的产业化。2021年作为AI公司的资本大年,行业应用日趋走向成熟,产业赋能在各行业加速落地,作为一家以实战落地为核心优势的新兴AI企业,罗普特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的集成创新模式,兼具系统解决方案设计、软件开发、定制化硬件设计、系统集成和运维服务能力,具有广阔的市场成长空间。罗普特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领域:一方面,在硬件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公司在特定品类硬件领域研发、设计能力的优势;另一方面,计划在保证满足现有行业客户需求的前提下,针对数字孪生城市、城市大脑、市域社会信息治理、自主可控信息化、城市市政工程信息化、智慧海洋、智慧教育等重点领域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公司在此前涉足不同行业积累的开发经验,将产品推广到更多行业和客户,实现更多创新性的产品应用,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1月15日,致力于用量子技术振兴自主科学仪器产业的国仪量子宣布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用于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研发和自主高端科学仪器的行业应用。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GL Ventures)领投,同创伟业、基石资本、招商证券跟投。 国仪量子联合创始人、CEO贺羽表示,国仪量子将坚持以长相干、多比特、高精度量子操控为核心技术目标,发展全球领先的量子计算技术、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及相关衍生技术,抢占全球制高点,打造中国科学仪器赛道龙头。期待在高瓴等合作伙伴的助力下,加快对钻石传感器加工工艺、高精度量子调控技术、量子原级基准、超越经典极限的弱信号探测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生物医疗、前沿科学、工业4.0、能源动力和汽车工业等多领域赋能,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高瓴合伙人、高瓴创投软件与硬科技负责人黄立明表示,国仪量子是我国从事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最领先的团队之一,他们瞄准量子技术的最前沿,凭借在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以及优秀的产品工程化能力,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先进的自主高端科学仪器,实现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以“第二次量子革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高瓴相信,在年轻的连续创业者贺羽带领下,国仪量子将不忘“为国造仪”的初心,持续走在量子技术研发的前沿,抓住我国高端科学仪器行业弯道超车的变革式机遇,成为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全球开拓者、引领者。 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量子革命正推动人类文明加速进步,抓住历史机遇“为国造仪”,将推动中国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引领者。同样坚持长期主义的高瓴和国仪量子将携手共进,做难而正确的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又一例资本市场犒赏核心技术的案例发生在了大洋彼岸。 北京时间12月14日-15日两个交易日内,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医药上市公司,股价累计暴涨122%。 这家公司名叫Arvinas(NASDAQ:ARVN)。点燃其股价一夜翻倍的火捻子,是一项更为中国投资者陌生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技术:PROTAC。 什么是PROTAC技术?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Arvinas是何方神圣?其中又蕴含怎样的投资机遇? 01 下一代抗肿瘤明星 在讲解深奥的学术性语言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PROTAC的作用机制。就以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乳腺癌为例。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99%发生在女性。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雌激素、遗传、放射性等密切相关。 同时,乳腺癌也被戏称为“女人甜蜜的烦扰”。因为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大胸的女孩更容易患乳腺癌。原因在于,大胸的女孩不愿意运动。根据英国科研团队调查,46%少女表示自己的胸部是运动的拦路虎,尤其大胸女孩(63%)不愿意参与锻炼。其中,超过50%的人从未戴过运动胸罩。 另一方面,根据英国动物学杂志资料显示,“可能的原因是拥有大胸的女性雌激素水平更高,而正常乳腺细胞的癌变恰恰就是在雌激素不断刺激下一步一步慢慢发展的。并且过高的雌激素还可能抑制免疫系统,从而使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癌变细胞。” 作为肿瘤疾病,乳腺癌的治疗也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其中,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众多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中,罗氏制药的曲妥珠单抗(商品名:赫赛汀)和辉瑞的哌柏西利(商品名:爱博新)都是全球知名药物,被称为“乳腺癌杀手”。 所谓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有什么样的靶点,就有什么样的靶点药物。 图1: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定义和治疗推荐(2011年 St.Gallen共识)来源:头豹研究院 比如,乳腺癌患者中存在大量的HER2阳性基因突变,那么对应的就存在以HER2为靶点的治疗药物。而曲妥珠单抗就是一种抑制HER2阳性肿瘤细胞生长的HER2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除了HER2受体阴性以外,激素受体(HR)阳性也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比如,哌柏西利就是一种CDK4/6抑制剂,是用于治疗晚期HR+/HER2-乳腺癌的一线药物。 目前,国内在研ADC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抗体药物偶联物)中多以HER-2靶点为主。从研发进度看,截至2020年8月底,东曜药业(HK:01875)的抗HER-2 ADC药物已处于临床Ⅲ期,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具备先发优势。其次,百奥泰(行情688177,诊股)(SH:688177)也处于Ⅲ期阶段。 另外,还有荣昌生物(HK:09995)、上海医药(行情601607,诊股)/复旦张江(行情688505,诊股)、海正药业(行情600267,诊股)(SH:600267)、恒瑞医药(行情600276,诊股)(SH:600276)等也已进入临床阶段。 图2:抗HER-2ADC药物国内竞争格局来源:公司招股书,第一上海 从作用机制看,前面提到的曲妥珠单抗和哌柏西利,分别是通过抑制HER2蛋白或者抑制CDK4、CDK6蛋白,也就是抑制肿瘤生长达到治疗的效果,属于抑制蛋白范畴。 本文的“主角”PROTAC技术,则是属于降解蛋白范畴。 有统计显示,大约75%的乳腺癌是雌激素受体(ER)阳性,目前也有对应药物,例如新型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氟维司群(商品名:芙仕得),能够显著延长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恶化生存期。 但不同的是,Arvinas公司正在进行一项治疗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降解的临床试验,所运用的技术正是PROTAC。 Arvinas公司,由PROTAC技术的主要发明人耶鲁大学Craig Crews教授成立于2013年。公司一直专注蛋白降解PROTAC技术,目前有ARV-110和ARV-471两个重点研发项目。 其中,ARV-471作为靶向雌激素受体(ER)的蛋白质降解剂,能够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R阳性/ HER2阴性乳腺癌。而ARV-110则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受体(AR)的降解。 据公司介绍,PROTAC蛋白降解剂利用人体的天然蛋白回收系统来降解导致疾病的蛋白,能够募集E3连接酶来为靶标蛋白装上泛素的标签,这会引导这些蛋白被蛋白酶体降解。在靶标蛋白被降解之后,PROTAC蛋白降解剂会被释放并且可以重新被用于降解其它靶标蛋白。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引出定义: PROTAC(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是一种双功能小分子化合物,该小分子化合物类似一个跷跷板,一端是结合靶蛋白的配体,另一端是结合E3泛素连接酶的配体,配体之间通过一个linker连接,形成一个复合物,拉近靶蛋白与E3连接酶从而促进靶蛋白的泛素化,使其进入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达到降解靶蛋白的目的。 图3:PROTAC的作用机制 通俗地说,PROTAC技术就是利用细胞“清洁工”(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来清理细胞中无用或者有害的蛋白,通过激活这个清洁器从而特异性的扫除致癌蛋白。 因此,只需药物短暂地与致癌蛋白结合,并且蛋白被降解后需要重新合成才能恢复功能,这样能保持机体长久的稳定,延缓耐药性的产生,非常适合与癌症做持久战斗。 图4:PROTAC与其它技术的区别 对比来看,传统的靶向药需要与目标蛋白(通常是其活性位点)牢固结合,由于PROTAC蛋白质降解剂仅需与目标蛋白弱结合便能对其进行特异性“标记”,因此PROTAC降解剂可能解决目前“不可成药”的约80%蛋白质组。 如是,作为蛋白降解疗法的PROTAC技术,凭借“破解不可成药的靶点”优势,对不能进行传统靶向治疗的患者雪中送炭,并因此将成为新一代肿瘤治疗的明星产品。 02 重新定义小分子药? 众所周知,药物分为化学小分子药物(化学药)和生物大分子药物(生物制剂)两种。PROTAC技术显然属于前者,而单抗、多肽和蛋白、核酸等属于后者。 说起小分子药物,它曾经有过一段沉寂之路。 在抗体药物等生物药还没崛起之前,小分子药物凭借由化学合成或从自然物质提纯而来,相对更简单的优势,成为曾经支撑制药工业的主打产品。 但是,由于小分子药物的化学式、结构式非常明确,因此相对结构复杂、生产工艺要求苛刻的生物药,更容易受到非专利药物的影响,导致长期销量不佳。因此,制药公司纷纷转向研发生物药,使得曾经占据霸主地位的小分子药陷入长达10多年的沉寂。 尤其是,随着近10年来以单抗为代表的生物药高速增长,小分子药再次受到冲击。根据IQVIA数据显示,从头部重磅品种看,2019全球销售额TOP100的药品中,小分子销售额总体增速为5%,生物药则达到11%,并且TOP100品种中生物药的数量首次追平小分子药物。 所以,医药圈就有了“全球药物市场已完全进入生物药时代”的判断。 图5:全球肿瘤药研发趋势,生物药比例反超小分子来源:IQVIA,国盛证券研究所 不过,随着PROTAC技术的崛起,小分子药被重新定义,再次回到聚光灯下。 PROTAC的发展历程: 2001年,加州理工大学的Raymond J. Deshaies教授和耶鲁大学的Craig M. Crews教授首次提出PROTAC的概念。起初,由于PROTAC分子的设计只限于多肽水平,难以在细胞内实现靶蛋白的有效降解,因此Crews等人的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直到2015年,James E. Bradner、Crews等课题组首次报道了可以在体内有效降解靶蛋白的PROTAC分子的相关研究,使得PROTAC技术受到了药物研发人员的极大关注。 后来,BRD4、RIPK2、ERRα、BRD9、TBK1、Sirt2、CDK9、p38α、Pirin、c-Met、EGFR、FAK、FLT3等蛋白先后被报道可以利用PROTAC技术将其降解。随着能被降解的靶点越来越多,PROTAC技术被运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就越来越广泛。 除了作用靶点广以外,PROTAC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还有着诸多优势。 1、成药性高 PROTAC技术,之所以被称为“破解不可成药靶点神器”,正因为它能攻克传统药物难以成药的靶点。 PROTAC能将靶点从“无成药性”变成“有成药性”。人体细胞中约有80%的蛋白缺乏酶活性或者表面缺乏成药位点的蛋白,而PROTAC可以捕捉到这些难以成药的蛋白,并进行降解。 比如,2020年4月10日,至今30多年无靶向KRAS的药物获批上市的、被药界称为“不可成药”的靶点KRAS,被CREW(Arvinas公司创始人)团队攻克了:开发了降解KRASG12C突变体的PROTAC分子LC-2,能快速降解不同纯合体和杂合体肿瘤细胞中的KRASG12C,是报道的首个可以降解内源性KRASG12C的化合物。 这么一看,PROTAC不是“神器”,简直就是医药界Bug一般的存在。 2、耐药性 由于点突变的存在,一些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经常产生耐药性,失去对靶蛋白的抑制作用,而PROTAC技术可以直接将靶蛋白降解,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例如,2019年3月,清华大学药学院饶燏教授及团队在体内试验中证明,利用PROTAC技术降解多种突变型BTK蛋白,能够有效抑制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B细胞癌的全球知名BTK抑制剂依鲁替尼耐药性。 3、多种给药途径 传统的小分子药物主要以口服为主,但PROTAC技术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可口服给药、也可注射,避免了因长期静脉注射带来的心血管负担。 4、用量小,毒性和药物抗性低 这个过程类似于催化反应,药物又可以重复利用,抑制目标蛋白,并不需要等摩尔量的药物,使用催化剂量即可达到效果,无须足够大的剂量使靶点饱和,所以对PROTAC的活性要求也许不需很高,可选择性高,而且无须足够长的半衰期即可持续抑制。 此外,PROTAC小分子还有清除蛋白堆积,以及可以在蛋白表达、修饰后选择性降解同一基因表达的不同蛋白等优势。 03 全球掘金者 目前,全球已有不少制药公司布局PROTAC技术研发。 例如,具备先发优势的Arvinas、C4 Therapeutics、Kymera Therapeutics等,后来跟进布局的公司有默克、基因泰克、辉瑞、诺华、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国制药巨头。国内如恒瑞医药、凌科药业、分迪科技、苏州开拓药业等都有涉猎。 其中,研发成果最突出的,当属PROTAC技术主要发明人Crews教授创立的Arvinas公司。 12月14日,Arvinas发布了ARV-110针对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同时,还公布了其产品管线中另一款药物ARV-471针对乳腺癌患者中的I期积极疗效数据。利好消息一出,Arvinas以暴涨95%收盘,市值达到23.67亿美元。 图6:Arvinas公司2020年5月以来股价走势图 来源:富途牛牛 Arvinas首席执行官John Houston博士表示:“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这两类患者人群中都看到了肿瘤缩小和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获益。” 据资料显示,ARV-471可以ER水平最高下调90%,平均下调62%,优于标准疗法氟维司群的40%-50%。安全性方面,ARV-471所有剂量水平在数据截止日时耐受性良好。 ARV-471在I期研究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具有best in class的潜力。 Arvinas计划在ER+/HER2-全面评估ARV-471的治疗潜力,ARV-471联合Ibrance(哌柏西利)作为一线疗法的Ib期研究预计将于2020年12月开始,ARV-471的II期扩展队列预计于2021上半年开始。 另外,公司的另一款在研新药ARV-110已启动一项II期剂量扩展研究,探索ARV-110的两种开发策略。 图7:Arvinas研发管线 来源:公司官网 同时,Arvinas也关注神经科学领域。其中在研的两个靶点分别是tau蛋白和α-突触核蛋白。其中靶向tau蛋白是为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而靶向α-突触核蛋白是为了攻克帕金森症。他们已经证实那些比传统小分子药物稍大一点的PROTAC药物能够穿透血脑屏障。 据动脉网显示,PROTAC初创企业同时吸引了多家资本注入,其中国外的Nextech Invest和Third Rock Ventures投资了Arvinas等多家PROTAC初创公司,国内的红杉资本、民和资本、弘晖资本、通和毓承也有参投。 国内布局PROTAC的公司研发虽尚处于早期阶段,但也吸引到了凯泰资本、弘晖资本等的投资。 比如,2019年7月,恒瑞和上海宏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Princeps Therapeutics 31%的股权,恒瑞出资120万美元,上海宏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出资280万美元,Princeps Therapeutics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开发E3连接酶抑制剂。 另外,分迪科技建立了PRODEDTM小分子靶向蛋白降解新药研发平台;苏州开拓药业的蛋白PROTAC在筛选化合物确认阶段等。 总结来看,PROTAC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目前药物研发的新策略。 不过,虽然PROTAC技术正戴着“明星光环”,但能否带领传统小分子药再次崛起,取决于未来几年能否获得更大的临床疗效。 更重要的是,国内制药企业能否借此发展良机,向“best in class”发起冲击,最终与国际制药巨头同台竞争,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