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排名产业链背后的猫腻,揭秘两亿“刷榜”地下产业。快节奏时代,手机App数量多如牛毛,让消费者选择困难,排行榜就成为极为重要的C位出道方式。为了提高App的排名而衍生出的“刷榜”这一地下产业链,成了不少人的“生财之道”。80后蒋德(化名)靠着帮App“刷榜”成为年入过千万元的“成功人士”,最终铤而走险成为违法App的幕后帮凶。 初中肄业的蒋德原来是做倒卖游戏币和装备生意的,后来生意不再像以前那么赚钱了,2013年,他在App“刷榜”中嗅到“商机”。 App“刷榜”与网络电商平台“刷单”类似,是App开发商为了提升该款软件在手机应用市场中的排名,通过“刷榜”公司的操作使其软件的下载量在短时间内激增,从而迅速提升排名的一种竞争方式。“手机下载App赚钱”其实就是研发公司将要推广的App软件投放到一些名为“积分墙”的软件平台上,每天发布下载任务订单,个人或工作室接单后,每次成功下载并试玩几分钟就算完成一个量,研发公司就会给“积分墙”平台相应的奖励,从平台上接单的个人或工作室可以分到1到2元的利润。 这些被刷榜的App下载量在短时间内激增,在其官方商城中的排名会迅速提升,有些甚至可能从几百名开外一跃成为排名前十甚至前三。排名越靠前,软件就越容易被手机用户搜索到。这些手机软件研发公司会花巨资来宣传自己旗下的产品,从而催生出一条手机软件刷榜的地下产业链。 起初,蒋德购买了6部手机,和一个朋友一起下载App赚钱。尝到甜头后,他又陆续购进100多台手机并雇佣12名员工,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东海县的两个乡镇成立工作室,专门为手机App“刷榜”,短短两年间就获利100余万元。
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WISE2020新经济之王大会——崛起与回归」。本次大会是WISE大会的第八届,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资本分会场,我们邀请到了天使基金、VC/PE、市场化母基金、政府产业投资平台等各路资本方,汇聚了万亿级的创投资本,以「穿越季候风-金钱涌向哪里」为主题,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 初心资本田江川发表题为《时代的序幕:中国软件市场从初始走向繁荣》的主题演讲,她分享了中国软件时代是如何从萌芽走向繁盛,并且指出开源是目前来说最重要的新型软件生产协作模式,而中国具备丰富的落地场景和大量的工程师红利,非常有希望通过开源模式打造具备世界竞争力的产品。因此,中国软件市场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无论是享受了大量移动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红利的巨头,还是受益于IaaS层和PaaS的日趋成熟的创业公司都在其中。初心资本在企业服务领域耕耘多年,总结出了六大投资逻辑与大家分享,并且相信中国软件市场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以下是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初心资本成立于2015年,在成立之初,我们就布局了一批中国企业服务领域的公司,在这5年的过程中,我们和这些优秀的创始人一块成长,与他们陪跑,经历了这批企业服务公司从创立成长为准独角兽,甚至是独角兽公司的整个过程。 初心资本管理合伙人 田江川 而在这过程中,我们也深刻的感受到中国软件市场近5年来的跃进式的发展,我们相信中国软件市场正在拉开属于它的时代序幕。 中国软件市场是如何从初始到繁荣? 1.萌芽期——“待开垦”的中国软件市场 提到软件市场从初始走向繁荣,首先要看一下这个市场最早期的样子。时光回溯到1950年到1960年左右,那时美国软件市场已开始萌芽,第一个阶段是我们所谓的软件服务市场,而中国在1970年后中国的软件市场才开始萌芽。 在起步期,美国软件市场比中国软件市场的土壤优沃很多,主要体现在几个维度: 首先从大的经济环境来看,1950年左右美国已经诞生了很多成熟的大中型公司,他们对于软件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其次,当时的美国已经非常注重技术研发的投入,计算机在美国也有了一定的普及度。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人才方面,美国已经有了非常充分的人才供给。最后,在那个时期,美国政府在引导市场化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比之下1970年左右,中国缺乏相应的PEST的土壤。首先中国软件服务市场刚刚开启的时候,并不存在明确的市场化需求。其次在供给层面,当时仅有部分国有主体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人才供给也非常有限。同时中国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市场化软件进程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看到在中美软件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维度跟美国相比都非常的落后。 . 2.成长期——互联网助推下的蓬勃发展 而之后,中国软件经历了40年的追赶期,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给软件行业带来跃进式发展的机遇。那么在过去的40年我们经历了什么?在初心我们把这个过程细分为五个时代:分别是软件服务时代、软件产品时代、消费软件时代、互联网云/计算时代,以及即将到来的AI/云计算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每个时代都诞生了代表性的企业,比如软件服务时代的东软、软件产品时代的用友、消费软件时代的金山云,以及现在我们所处的互联网/云计算时代的阿里云等。 中国在1970年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软件服务时代,美国对应的是1950年,我们跟美国有20年的差距。到了软件产品时代这个差距已经缩短到了15年,消费软件时代缩短到了10年,而到了互联网云计算时代,我们和美国的差距缩短到了5年,可以看到我们跟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到目前中国软件市场的规模已经逐步赶上了美国,甚至在某些领域国内市场软件厂商已经呈现了反超的态势。 . 以数字来更加量化的形容中国软件市场对美国的追赶。2000年,美国软件市场规模为2400亿美金,中国仅为72亿美金,我们跟美国有33倍的差距。经过20年的追赶,2019年美国软件市场产值为3.62万亿美金,中国为1.03万亿美金,差距缩短到了3.5倍,实现了10倍速的变化。 同时整个中国的企业及应用软件竞争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国内厂商用友已经占到了15%的市场份额,超过了SAP这样的国际巨头。中国的国产品牌逐渐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他们推出了很多高端产品线加贴心的本土服务,逐步替代国外厂商的高端产品,满足大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们也更了解中国的国情,推出定价更友好的基础版产品,去满足中小企业的诉求。相信随着中国公司的持续产品研发+本地化服务,中国本土厂商在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将呈现反超的态势。 . 那么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其实图中的趋势可以看到,2020年中国软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1万亿美金。中国的软件市场发展快速,但同时国产替代的进程也迫在眉睫。 从市场规模上可以发现,虽然我们在绝对市场规模上已经逐渐拉近了和美国的差距,但是在一些非常核心的软件领域,依然是国际巨头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比如在国内的操作系统市场,Windows占据了87.59%的市场份额,数据库领域Oracle占据了40.9%的市场份额,中间件领域IBM占据了30.7%的市场份额。这些美国的巨头在中国的核心软件系统里目前都是市占率第一名,急需国产替代。 . 整个软件市场发展繁荣到今天,有非常多驱动因素,其中云计算就是中国软件行业的主要增长点。在过去3年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飞速发展,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5%。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上云率目前仅有43%,相比之下美国企业上云率高达85%,中国跟美国企业在上云率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再做更进一步的拆解,美国公有云市场已经占到71%的市场份额,公有云加混合云总共占到了87%的市场份额。中国企业上云率仅为美国的一半,且结构与美国有一定的差异。相比于美国公有云占71%的市场份额,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才首次超过私有云,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同时我们看到,中国云计算市场出现了IasS和SaaS结构性倒挂的情况。在世界成熟市场中,SaaS占云计算总规模的比例为58.2%,在中国仅为28.3%,相信随着中国企业上云后深度融合,中国PaaS和SaaS层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 3.兴盛期——大规模、多场景的黄金时代 刚才讲到中国软件市场所经历的初始期和快速发展期,那么如何称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在初心我们将现阶段定义为软件兴盛期。如何理解?关键在于互联网企业对于软件行业的倒逼和重塑。 如果我们相信互联网侵蚀企业软件的核心原因是规模,毋容置疑中国会是下一个数据规模最大的国家,规模会带来场景,而场景会变为中国软件产品发展的土壤。在这样的土壤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核心要素的聚合,包括技术要素、需求要素、资本要素等等,这些要素叠加其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非常多企业服务领域创业者多年的耕耘。 我们相信经过四十年的追赶和互联网的浪潮,供给侧的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均已完善。中国互联网的数据量所创造的场景和机会让供给侧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至今已蓄势待发。随着5G网络普及,我们将迎接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中国软件企业登录到科创板,资本市场也准备好了迎接中国软件的黄金时代。 . 在这一软件兴盛期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一点的是:互联网/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将重塑整个软件市场。 以操作系统为例,在软件产品时代,跑出了大型机软件操作系统IBM;在PC和应用软件的时代,出现了微软的PC OS;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进一步演化出了IOS、Android的操作系统。 而以数据库举例,在PC时代和大众软件时代出现了Oracle这样的巨头;到了互联网时代被MongoDB这样的分布式database颠覆;再到云计算时代,Snowflake的估值超过一千亿美金,MongoDB又再一次被基于大企业云的形态所颠覆。 在市场演进过程中,产品不停的进化,而原有的垄断性巨头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到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有非常多软件服务可以被重塑。因为云计算时代的SaaS有一个特点,它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能够享受巨大的网络和规模效应的,将会具有非常强的垄断性。 我们投资的PingCAP,就是一个典型的基于互联网云计算时代的数据库产物;而石墨文档就是一个典型的基于互联网云计算时代云office的产物。 . 再对比一下中国和美国的云计算市场。经历了20年的发展,美国诞生了80家SaaS领域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5万亿美金。回顾中国市场,2015年IaaS成熟推动传统软件转型和原生SaaS发展。目前我们在中国看到了34家SaaS相关上市公司,合计市值为1500亿美金;另外有17家独角兽SaaS企业,总市值约为200亿美金,总计1700亿美金,还不到美国市场市值的九分之一。 . 软件繁荣的过程中重要的新型软件生产协作模式:开源 在软件繁荣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是一种新的软件生产方式:开源。开源作为新型软件的生产协作模式,将大幅提高软件供给侧的交付效率,即通过开源软件协作网络可以更高效的生产和交付软件商品。 开源的第一层协作是基于开发者与开发者之间的协作,即在一个相对松散的协作网络中持续加入新的社区贡献者,大规模工程师间的协作提高创新的速度和效率。开发者基于前人已有的代码基础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不需要自己重复造轮子。并且开源模式可以整合社会开发者资源,避免重复开发,提升社会整体效率。 此外,需求者和开发者之间也可以通过开源实现协作。通过免费的开源模式,能够加速软件被需求方接受的过程。通过社区运营,让软件需求方参与到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协作使得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更快的响应实际需求,快速迭代出可用的产品。需求者也可以提供更加广发的应用场景,帮助开发者更全面且迅速发现应用场景中的核心通点,提升软件的落地性和可用性。 . 我们也观察到近几年开源软件的崛起。 在开源的潮流中,首先有非常多的巨头参与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巨头开源自身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制定行业标准,最终形成网络效应。例如谷歌正在全面拥抱开源社区,陆续开源包括机器学习系统TensorFlow、Kubernetes等一系列优质项目,其中Kubernetes已成为云原生时代的事实标准。 美国的开源软件市场从2015年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有一些非常头部的公司进入到收获期。比如2017年IPO的开源项目mongoDB,目前市值突破160亿美金。比如开源分布式搜索和分析引擎elastic,在2018年上市,目前市值突破了120亿美金。 . 开源的模式跟中国有什么样的关系? 其实它代表了中国的一些软件创业团队能够真正的站在国际舞台和巨头抗衡。有赖于中国丰富的落地场景和大量的工程师红利,中国非常有希望通过开源模式打造具备世界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拥有十分广泛的落地应用场景,包括互联网、电商、物联网等等,这些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开源产品的打磨提供充沛的土壤。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培养和积累一大批高质量、高性价比的研发工程师,这些工程师将为开源产品的快速迭代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初心资本在2016年布局的PingCAP是其中一个代表型的企业,做的TiDB主要是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库。此外还有开源大数据OLAP分析引擎Apache Kylin这样代表着国际标准的软件产品都诞生于中国的土壤。 . 在从初始走向繁荣的过程中,中国软件市场有非常多的玩家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把他们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享受了大量移动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红利的巨头,他们正在经历大量的技术性能溢出,在中国软件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一点很好,这些巨头非常愿意反哺基础设施,也愿意搭建生态。 第二是受益于IaaS层和PaaS的日趋成熟,中国软件领域的创业公司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第三是中国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电商土壤,今年中国的电商的交易总规模(GMV)已经突破了十万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相伴而生的中国拥有品类最多的电商服务生态。 第四是关键技术突破临界点所成长起来的企业。2014年以来,各项核心技术的成熟慢慢孕育的技术加场景的公司,比如NLP+场景,AI+解决方案等模式,垂直领域独角兽倍出。 . 初心资本在企业服务领域投资的六大投资观点 最后分享一下我们经过多年在企业服务领域的耕耘之后总结的观点: 第一,我们正处在中国软件的黄金时代,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了中国创业者40年的追赶和互联网的浪潮带所来的,我们相信目前中国在企业服务供给侧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均已完善。 第二,对国家来讲去IOE化势在必行,在这个过程中本土企业在个性化服务、定价等因素上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第三,基于开源的协作模式,借力丰富的场景和工程师红利,中国有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 第四,中国软件市场成熟度仍然非常低,对于创业者或投资人来讲都有深度挖掘的机会,非常多品类基本上属于拓荒期。 第五,刚才提到了非常有动力去搭建生态的巨头,包括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微等等,它们的诞生加速和催化了中国企业服务的发展进程。 第六,中国有非常富饶和优质的软件发生和发展的土壤,在这个过程当中大B、小B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大B受益于国产替代,比如我们看到非常多创业公司有能力做政府、国企、央企的单子。同时小B受益于巨头搭建的生态平台,能够在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大规模系统性的做获客,我们认为这些领域都有机会诞生千亿美金的企业服务公司。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做了许多领域的行业研究,也欢迎大家可以关注初心资本公众号跟我们一起探讨。 . 最后,对初心资本来讲我们经历了中国的软件市场在过去五年的跃进式发展,我们相信它走到今天的繁荣有历史的必然,也有中国特色的偶然。初心陪跑了非常多软件领域的创业者,从最初发现他们到陪跑他们的过程中,我们是热血澎湃的,因为我们看到这些软件领域的创业者跟原来的创业者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国家的界限已经无法阻碍他们,他们真正登上了国际软件市场的舞台。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身后陪伴好他们,见证他们拉开属于他们的软件时代的序幕。 欢迎在软件领域富有热忱的创业者投递BP至bp@chuxincapital.com。也非常希望在这个领域能够和更多的从业者进行互动和探讨。作为企业服务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我们期待见证中国软件市场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END. 关于初心:初心资本成立于 2015 年 4 月,是一家以科技与互联网为中心、积极布局新兴业态的早期股权投资基金。初心资本致力于捕捉因科技赋能而改变行业的新格局、企业服务降本增效优化企业新模式并进行投资布局。企业服务领域的代表项目包括新型分布式数据库 PingCAP、人工智能客服系统乐言、智能数据及业务中台滴普科技、工业机器人翼菲自动化、RPA解决方案提供商影刀、视觉 PaaS 平台极视角、可多人实时协作的云端Office石墨、电商代运营公司云雀科技等。 我们关注创业的初心,希望在陪伴创业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等待下一个指数级增长公司、下一位新生代的商业领袖,通过科技赋能,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美好。
12月25日,北京广通信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通软件”)正式宣布完成2亿元人民币Pre-IPO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建银国际领投,信雅达等四家机构跟投。 公开资料显示,广通软件创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北京。公司在杭州、武汉、深圳、上海等城市均设有分支机构,是国内创新型IT运维软件开发商和运维服务提供商。业内认为,在ToB智能运维中台赛道,广通软件极具竞争力和成长性。 从广通软件产品技术结构看,其产品核心优势在于运维中台化能力,运维能力下沉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化,运维场景上浮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化,分层设计避免了工具竖井问题。 在大规模资源纳管能力(十万级节点)、数据和算法驱动运维能力,运维服务和自动化融合、运维能力开发共创生态、运维行业集约化模式方面,广通软件获得运维领域高端用户的生产实践和充分考验。因此,其产品和服务主要在大型国有金融(建行、农行、邮储银行和光大银行等)、海关、公安、央企机构和商业组织落地。 广通软件董事长徐育毅对记者表示,“当前企业级运维用户没有统一平台和生态标准,由此形成运维资源、数据、开发、场景难以打通的现实难题。” 因此在做优云平台技术和业务场景结合的结构设计时,徐育毅说,“我们通过优云中台服务架构来实现平台生态能力共享,沉淀运维积累数据,并在平台上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生态和拓展潜在业务机会,实现与用户、合作伙伴的多赢,推进IT运维转型为数字化运营。” 在未来的服务发展方向上,广通软件并不局限于产品服务,其正逐步从运维产品提供商,逐步转型为运维知识运营商。 借助优云平台,广通软件正成为运维知识载体,沉淀行业优秀用户积累的数据参考模型、运维实践规范、运维脚本沉淀,运维算法模型等知识内容,将高端用户的知识提炼后,进行知识搬运与运营变现,实现运维平台能力+运维知识实践的双轨化的知识运营模式。 此次融资注入后,公司将加强智能运维平台的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交付效率,建立生态合作伙伴领跑智能运维中台赛道。 据此前消息,广通软件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已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北京广通信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上市辅导协议》。记者了解到,广通软件曾挂牌于新三板,后于2017年10月25日起终止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数字经济的技术创新属性,使其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这既包括对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本身的创新,也包括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时新技术在应用场景的创新。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夯实数字化底座,硬件+操作系统是数字化底座的基础。硬件提供算力,操作系统上连应用、下接硬件,释放算力价值。5G、AI、云原生、智能边缘等新技术发展使得数据量以指数级增长。据国际数据公司《数据时代2025》白皮书预测,2025年全球存储数据量将达到180ZB,数据量激增带来算力需求的飞速增长,同时,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使得单一算力很难满足产业升级带来的所有需求。为支持多样性算力,拥抱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操作系统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开源社区“共建、共享、共治”,打造协作创新平台 在以数字科技创新为引擎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打造协同共生的计算产业生态尤为重要。为了加快多样性算力生态建设,华为确定“硬件开放、软件开源、赋能合作伙伴”的生态战略。开源社区是社会高效协作打造软件生态的重要模式,华为把多年实践积累的软件能力开源开放出来,例如,将操作系统(EulerOS)、数据库(GaussDB)、AI框架等系列基础软件开源开放,主导建立openEuler、openGauss、MindSpore开源社区,以加速多样性计算产业生态繁荣。 以openEuler社区为例,正式开源不到1年,已经有超过2000名贡献者,在全球120个城市近3万次下载,惠及3万社区用户注册;吸引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银联、飞腾等60多家企业、机构和高校的加入;社区SIG特别兴趣组已增加到70多个,覆盖了内核、虚拟化、云原生、桌面等方向;openEuler社区已正式成立理事会、技术委员会等组织,通过开放治理模式,共同推动社区的繁荣和发展、技术创新与迭代。未来3―5年,社区将发展千家企业、万级开发者、百万级用户,使openEuler成为充满活力的操作系统开源社区。同时,社区也会继续保持与全球开源体系融合,与各开源社区、开源项目广泛协作,积极推动全球开源软件技术生态更好地支持多样性算力。 赋能合作伙伴商业发行,全产业链共享多样性算力创新价值 openEuler社区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共享的开源社区,在硬件厂商、基础软件厂商、应用软件厂商、系统开发商、开发者到用户的全产业链之间,形成产业正循环,打造商业可闭环的良性生态系统,从而持续、高效地创新。这就需要全产业链达成共识,保护知识产权,加快正版化进程,真正还原基础软件价值,为软件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创新提供市场保障。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华为自己不做操作系统的商业发行,全面赋能合作伙伴发展自有品牌的商业版本,助其快速实现商业成功。目前国内领先的操作系统供应商:麒麟软件、统信软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普华软件、麒麟信安、拓林思等,都已加入openEuler社区并发布了商业发行版,同时积极参与社区贡献。其中,麒麟软件已经成为社区第二大贡献者,并在金融、电力等行业实现规模商用。 助力培养基础软件开发人才,激发开发者创新活力 创新循环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聚集人才,人才又激发创新,从而引领产业持续发展。操作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操作系统的内核创新、端边云多场景、安全可信等方向,需要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华为与教育部将通过建立“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与72所高校在联合课程开发和教学合作、课外实践活动和认证考试等方面开展合作,深化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协同创新,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创新人才。 同时,openEuler社区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共同推动“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针对重要开源软件的开发与维护提供Mini项目,向全国高校学生开放报名,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申请,并获得该项目资深维护者(社区导师)亲自指导的机会,优秀成果将进入相关开源软件的主线版本。培育创新人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和“开源软件供应链点亮计划”是华为助力培育创新人才迈出的坚实步伐。未来,华为将坚持开放、与各界合作,共建人才生态圈。 数字经济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计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底座和引擎,可持续循环的创新生态是计算产业成功的关键。华为将持续投入基础软件的创新,openEuler社区将秉承“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携手全产业链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操作系统产业生态。 欢迎更多企业、组织、开发者加入openEuler社区,共同打造最具活力的操作系统开源社区,共享多样性算力创新价值。
2020年12月23日,中国操作系统领军企业统信软件以“打造中国操作系统创新生态”为使命举办“开放·成长—2020统信UOS生态大会”。 大会期间,统信软件发起成立“同心生态联盟”,与首批30家成员单位共同携手启动联盟。 首批成员单位包括统信软件、华为云、龙芯中科、金山办公、致远互联、三六零集团等30家单位。 统信软件董事长王继平在会议上表示,生态构建是操作系统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未来统信软件不仅要保持国内自研操作系统领先者的地位,更要成为自研操作系统的领导者,因此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不断加大统信UOS生态构建。 王继平指出,统信软件将进一步加强与操作系统上下游厂商的合作,团结更多优秀的硬件应用软件厂商。统信软件将坚持开放、成长的生态理念,致力成为我国操作系统软件的领导者,携手共建美好的信创生态。 “我们希望统信UOS能作为国内自研操作系统的代表,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对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的追赶和超越做出贡献。”王继平强调。 据介绍,2020年,统信软件打造了两千名优秀人才组成的团队,陆续发布了统信UOS社区版、行业版、个人版、专业版、企业版和欧拉版六个版本,积累了超过100万的开源社区用户,实现了1个总部、3个通用软硬件适配中心、6个研发中心、14个省市的全国布局,结成了数千家技术商业和战略合作伙伴打造的生态系统。在合作方面,围绕统信UOS形成了庞大的软硬件适配系统,积累了认证体系,进行了2万多次的适配组合。 在此次大会上,统信软件宣布成功完成A轮11亿元融资,本轮投资由亦庄国投领投,并由其他多家顶级投资机构共同完成。 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太恒表示,2020年,亦庄国投积极参与信创产业平台建设,按照最优服务、最惠集成,在政策推进、资金扶持、信息互通、设施基建和企业服务等多方面同步助力信创产业的发展,为信创企业赋能护航。 统信软件未来的发展之路如何设定?统信软件总经理刘闻欢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统信操作系统发展之路”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提出了未来十年三步走路径。 具体来看,刘闻欢表示,2020年至2022年,统信软件要圆满完成国家各个关键行业的支撑需求,市场占有率第一,用户超千万量级;成为中国操作系统领军企业;产品能力超过Windows7/8系统。 2023年至2025年,统信软件要发展中国2B2C市场应用,中国市场占有率30%;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独立操作系统企业;达到国际主流水平,形成独立发展的中国操作系统生态与社区。 2026年至2030年,统信软件力争成为全球主流操作系统产品;实现全球范围的基础软件生态;产品与解决方案覆盖全应用领域,与国外一流厂商同台竞技。 刘闻欢表示,统信软件要建设一个开放的生态。过去一年中,统信软件的生态得到了迅速发展:建设了三个适配中心,分别在北京、武汉和广州;统信自己开发了40多款软件,目前统信有超过1500家合作伙伴正在推进超过2万种适配,目前已经完成了其中13000多种,“生态发展是很迅猛的”。
记者日前从润和软件了解到,近日,由润和软件自主研发的企业级通用操作系统HopeStage Enterprise Linuxv1.0(下称HopeStage)、私有云平台HopeStackv1.0(下称HopeStack)均顺利通过了Kunpeng920与Taishan200的兼容性测试认证。截至目前,润和软件一体化基础软件解决方案平台HopeInfra旗下已有六款产品通过了华为鲲鹏的兼容性测试认证,全面涵盖物联网边缘端、通用服务器、企业级数据库、云计算、大数据、金融科技等应用领域。 根据华泰证券报告,2020年是信息技术创新产业全面推广的起点,未来三到五年,信创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国国产基础软硬件从“不可用”发展为“可用”,并正在向“好用”演变。信创产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产业投入预计将会得到充分保证。国产CPU和操作系统是信创产业的根基,也是信创产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技术领先、具备生态优势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据了解,此次通过华为鲲鹏兼容性测试认证的HopeStage系统是润和软件基于openEuler开源社区版本衍生开发的一款企业级通用操作系统,具备高效、稳定、安全的特性,为企业级的数据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基础,在产品性能、生态环境以及可信与安全等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 另一个基于Openstack开源社区构建的私有云平台HopeStack系统不仅可有效提升企业的IT资源利用率,支持KVM、Xen、Wmware裸金属机及主流公有云等多环境的统一管理,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此外,通过支持部分定制满足企业个性需求,大大降低企业运维成本。
记者 | 王宗耀 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汇川物联将财务差错问题直接抛给了与其合作的运营商,认为是无法与运营商准确对账才导致公司财务会计差错的产生,可事实上这种解释漏洞百出。此外,公司还涉嫌骗取政府补贴的情况,这一情况体现出其IPO申报资料有造假可能。 12月9日,汇川物联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三轮审核问询函进行了答复,这意味着其IPO进程又推进了一步。 对于汇川物联这家公司,《红周刊》早在今年9月份就连续刊发过2篇文章,针对该公司存在的诸多疑点进行了分析,其后的11月份,上交所问询函中也对包括记者提到的疑点在内问题进行了问询,从汇川物联答复来看,很多内容不但缺乏说服力,且还存在与事实矛盾的情况。另外,其答复内容中还暴露出其它更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财务差错甩“锅”运营商 此前,《红周刊》发表的题为《汇川物联借应收账款计提粉饰业绩,多版本财务数据下业绩真假难辨》的文章曾指出,汇川物联发布的招股书中的2017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应收账款等诸多财务数据与其此前在新三板时发布的年报所披露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其中2017年年报中的营业总收入为5853万元,而招股书中则为4473万元,年报比招股书数据多出了1380万元,该差异占到招股书披露的收入三分之一左右;而2017年年报中实现的净利润为2338万元,而招股书中则为1276万元,年报比招股书多出1063万元,该差额已经超过了其招股书净利润金额的八成以上,净利润调整幅度达45.47%。 此后,上交所在问询函中也就该问题对汇川物联进行了问询,而该公司在答复函中表示,本次申报的2017年度财务数据与在其新三板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之间的差异,除管理费用中的研发费用是按照财务相关要求,在利润表中单列而进行了追溯调整外,“其余调整事项均属于会计差错更正”。 有意思的是,据汇川物联2018年年4月27日披露的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发现2016年、2017年存在收入成本跨期、无形资产核算不准确等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调整事项,对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并进行追溯调整,并披露了上年及上上年涉及的会计差错科目及金额。由此不难看出,2018年审计机构已经对汇川公司2016年的财务数据做了会计差错更正,对其201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中的会计差错,也是做了审计调整后才出具的审计报告。然而其已经调整过的数据,居然又出了问题,这就难免令人怀疑,其审计工作到底是怎么完成的? 然而,根据答复函披露,其2017年的审计工作是由致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而后由于审计团队加入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所以汇川物联又换聘了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担任本次申报的会计师。 即然是同一个审计团队审计的报表,为何其会计差错竟然一再发生,并多次调整审计报告呢?难道财务一惯性原则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改变的吗?如此来看,汇川公司的财务基础之薄弱、会计核算情况之混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此状况之下,其所披露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又让人如何敢相信? 有意思的是,对于此次会计差错的产生,汇川物联竟然将“锅”甩给了几乎是其“衣食父母”的运营商,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汇川物联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远程智能监管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收入,由于其业务开展主要是依托通信运营商网络向施工单位提供远程智能监管服务的,因此,其业务便有了“中间商”——通信运营商,更重要的是,其绝大多数订单都是依靠“中间商”获得的,因此可以说通信运营商便是其“衣食父母”,前五大客户主要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 不过,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汇川物联与其终端用户并没有服务协议约束,其终端用户是与通信运营商签订服务协议,并向通信运营商支付租赁服务费用的,而通信运营商确认汇川物联提供的服务,并收到用户缴纳的服务费用之后,才与其“瓜分”服务费。因此,汇川物联便有了将财务差错的“锅”甩给了运营商的理由。 其在答复函中给出的解释是:在实际运营中,其无法获得终端用户续费意向、续费时间及续费金额,亦无法直接获取终端用户在运营商系统内的续费业务信息,而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终端用户是否续费及续费周期均存在不确定性、虽然终端用户已决定续用服务但未缴费、运营商收款后未及时统计、运营商优先对账基础套餐的偏好、运营商自身支付额度及付款安排等客观原因,因此其暂时无法取得运营商对账确认的金额在不断增加。简单来说,其认为是因为无法与运营商准确对账,才导致了公司财务会计差错的产生。 如此硬生生地将“锅”甩给了运营商的做法着实令人大跌眼镜,作为自己合作对象,运营商与其是有签署协议的,而其连双方的账都对不清楚,导致财务数据差错连连,这样的管理水平实在令人担忧。 财务差错调整暴露出更多问题 根据汇川物联的解释,由于无法准确对账,导致其2017年财务出现了差错。其中当年应收账款调减金额高达941.66万元,而营收调减了576.50万元、应交税费调减52.65万元、未分配利润调减312.52万元。 问题在于,既然账目都没有对清楚,其怎么就敢确认这近千元的应收账款呢?要知道,调整的这部分应收账款占到了其当年未调减前营业收入的21.05%,如此大比例的胡乱确认资产,与“财务造假”又有何异? 表1 因无法准确对账对2017 年度财务调整的影响(单位:万元) 另外,令人诧异的是,涉及2017年财务数据调整的还有一笔销售金额的调减。据答复函解释,汇川物联曾于 2015年向福州电信销售两批远程视频监控硬件设备,合同总金额1200万元。然而2017年2月份,福建省住建厅发文,对远程视频监管设备的技术标准进一步提高,导致其卖给福州电信的上述硬件设备无法继续使用,于是2018 年,汇川物联大笔一挥,就该笔设备为福州电信调减了426.13万元的销售价格。基于此,其对2017年的报表进行了调整,调减了当年应收账款426.13万元,营业收入和应交税费则分别调减了402.01万元和24.12万元。 然而,对于2015年已经完成的销售,在不关乎自己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其2018年竟然“大方”地大幅调减了销售价格,为此甚至不惜调整财务报表,这着实令人难以理解。如果说其销售给其他客户的产品,后续因为无法升级等原因无法使用,其是不是也要调减营业收入呢?若真如此,其不仅后续的营业收入难以保证,此前的营业收入恐怕也需要一调再调,难以作数了。 令人不解的还有,既然其是2018年才为客户调减了产品销售价格,那为何不直接调减2018年的营业收入,也不追溯调整2015年实现该笔销售当年的营业收入,而是要把这笔已经销售出去很久的账目算在2017年的头上呢?到底是因为其招股书披露的2017年数据与此前年报披露的信息对不上,临时拼凑财务差错调整原因,还是其真的为好几年前的客户调减销售价格? 表2 调减产品价格对2017年度财务调整的影响 (单位:万元) 汇川物联财务调整的疑点并未止于此,其在以往计算部分项目的分成服务收入时,因为分成金额有误,导致服务收入计算不准确,为此调减了2017年应收账款182.28万元,营收、应交税费、未分配利润则分别调减了127.90万元、10.32万元和44.06万元。 此外,2017年6月29日,其与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福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远程视频监控租赁服务项目合同》,合同总价585.67万元,其自2017年8月开始提供服务,服务期限为48个月。然而2017年,其仅确认了直接销售的设备收入,未确认远程智能监管系统服务收入。因此,汇川物联表示,按服务期内直线分摊的方式补确认2017年8~12月的服务收入。 2017年3月,汇川物联向金帆通讯销售移动警务平板终端及二代证扫描仪,合同总价22.79万元。该批销售设备于2017年完成验收,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如此明显需要当年确认收入的销售,汇川物联竟然并未在当年确认收入。如此情况很难让人相信,其不是主观故意不在当年确认收入的。 已经完成的销售,却回过头来调减销售额,诸多很明显本该当年确认的销售额,却故意不去按规则确认,已经因财务差错追溯调整过的数据,如今准备要上市了,却又出现一堆财务差错,要补充确认收入。从这诸多现象来看,很让人怀疑汇川物联存在主观故意调节财务数据的,否则,如此明显的财务差错,稍有财务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怎么处理,作为一家IPO公司,其又怎么可能犯如此简单错误呢?而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如此严重问题下,其又如何保证披露的收入和利润数据的准确性呢? 行业性质之疑 在《红周刊》记者此前发表的题为《汇川物联专利靠“外购”,研发数据闹“乌龙”,有虚构交易嫌疑》的文章中,我们曾介绍过,2017年、2018年、2019年,汇川物联投入的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456.92万元、1087.78万元和1458.37万元,营业收入则分别为4473万元、1.44亿元和2.19亿元,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22%、7.57%和6.65%,而三年研发费用合计金额占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比例则为7.37%。而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一款中的相关条款要求,“软件企业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3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10%以上”。显然,如果汇川物联属于软件企业,那么其是不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的。 那么,汇川物联到底是不是软件企业呢?在其披露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和2017年年报中,汇川物联表示,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下的“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I653)”。其2017年年报中,将主营业务按产品收入分为四类,包括远程视频智能监控服务收入、硬件销售收入、软件销售收入、硬件售后服务费收入。然而,其在问询函答复中则表示:公司2017年年报中披露的少量软件销售收入,其业务实质为代理技术开发业务,按照净额法核算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公司2017年度不存在软件销售收入。公司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的“物联网”,因此,公司已不适用《暂行规定》中关于软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要求。 表3 2017年年报主营业务收入分类 有意思的是,根据2017年9月5日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官网发布: 《关于2017年福州市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公示》显示,汇川物联竟然获得了福州市“软件企业上规模奖励”其项目获奖内容为“2016年度软件业务收入首次超过5000万元”。而该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条件是:申报年度软件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1亿、3亿、5亿、10亿、30亿或50亿且当年实际纳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总额较上年度增长的涉软企业。奖励标准则是依据软件业务收入首次突破金额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40万元、50万元、80万元、120万元、150万元、300万元的奖励。而根据其2017年年报披露的政府补助中,当年确实有30万元的福州市级软件产业发展奖励。 表4 2017年软件企业上规模奖励公示名单(部分) 除2017年外,汇川物联于2019年再次申报软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并再度获得2018年软件业务收入“上规模奖励”。 表5 2019年上规模奖励公示名单(部分) 此外,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官网上还有许多汇川公司以软件企业申报的项目,比如2019年10月15日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官网发布:《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福州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19年第二批市级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其中“企业上云补助”项目的申报条件便是:2018年期间,本地软件企业使用经福州市工信局认定的云服务商提供的云服务。而2020年3月20日,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2019年福少市第二批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公示》显示,汇川物联获得了“企业上云补助”项目专项资金。 另外,根据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网站披露的相关内容显示,2020年汇川物联同样是获得了2019年软件企业“支持上云补助”项目资金。 表6 2019年福州市第二批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上云补助企业名单 此外,根据福建软件行业协会网站披露的信息,2017年至2020年,汇川物联连续四年被评定为“软件企业”。 这就很奇怪,诸多信息都显示汇川物联为软件企业,然而汇川物联却极力否认其为软件企业,难道福建软件行业协会评错了?那么其从2016年到2019年获得的一系列只有软件企业才可申请的项目资金又是怎么回事呢? 涉嫌骗取政府补贴 正如上文所述,2017年汇川物联申报了福州市的“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并且获得“软件企业上规模奖励”,而按照当时的申报条件,其2016年度软件业务收入应该要首次突破5000万元才符合条件,然而,汇川物联2017年4月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其当年的软件收入为4978万元,并未达到软件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条件。 当然,其虽然未达到条件,但至少金额非常接近,能获得补助也尚能理解,但问题在于,根据2018年4月24日发布的2017年年报介绍,其因为存在财务差错,追溯调整了2016年的财务数据,其将2016年的营业收入由原来的6325万元调整为4086万元,这就意味着其就算连硬件收入也算上,营业总收入也远远达不到“软件企业上规模奖励”所需5000万元的条件,更别说软件收入达标了。既然如此,那么其2017年因此所获得的30万元项目奖励就应该予以返还,然而截至目前,已经过去数年了,也未见其就该奖励资金进行返还的公告。 当然,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其2019年再次申报软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并再度获得2018年软件业务收入“上规模奖励”。而根据项目申报条件要求,申报企业应当是2018年软件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1亿、3亿、5亿、10亿元且当年实际纳税(企业所得税、增信税、营业税)总额较上年度增长的涉软企业,然而汇川物联在答复函中一直否认其为软件企业,且其在答复函中将2017年为数不多的软件收入调整为委托代理技术开发业务,并表示公司不存在软件销售收入。 而根据其招股书来看,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沿袭了2017年调整后的分类,也是不存在软件销售收入的,既然如此,其2019年又是如何获得软件企业才能获得的“上规模奖励”的呢?如果说2017年获得该奖励是财务差错所致,那么2019年明明不是软件企业,还继续申请软件企业补助项目,就存在骗取政府补助的嫌疑了。 由此来看,如果汇川物联是软件企业,那么其研发费用占比过低,根本达不到科创板上市的基本条件;而如果其不是软件企业,那么其获得的一系列只有软件企业才有资格申请的补助就涉嫌存在骗取政府补贴的行为了。 (本文已刊发于12月12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