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雪莱拟与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ST雪莱公告,公司拟与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呼研所医药”)签订《“未来之光”战略合作协议书》,与呼研所医药共同建立“未来之光”项目体系。“未来之光”是以“智能校园及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系统”为核心,着重解决校园感染防控、减少交叉感染、保障师生健康问题。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钟南山院士领导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产学研和成果转化平台主导发展企业,该公司董事长为钟南山。 【公司报道】 *ST雪莱董事长拟增持公司2.62%至4.58%股份 *ST雪莱公告,公司董事长施新华拟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2000万股,不超过3500万股,即增持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2.62%,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58%。实施期限为自增持计划披露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
讯 为了探讨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及新挑战,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私募排排网主办,广发证券、华西证券(002926)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于2020年6月18-19日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本届高峰论坛以“向新而生·向好而行”为主题,集结诸多国内各类顶尖资产管理机构掌门人及业内知名大咖、资深研究人士共赴盛宴! 图:森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存 深圳市森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存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题为《医如既往,药牛十年》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医疗行业,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可能会迎来更加黄金的岁月。过去十年、二十年已经很好了,但是未来十年,我们认为会更好。我们的逻辑主要有五点:第一,人口结构变化。特指老龄化,大家都知道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第二是需求刚性。在未来的十年中,由于很多种疾病跟年龄都是必然挂钩的,比如说心血管、肿瘤等等大型疾病,必然带来一个非常迫切的医疗卫生需求;第三是创新驱动。未来大量的新产品都会上市,都会造福于人民的健康;第四,什么是寡头?医疗行业都有一个特性,大公司越来越大,小公司很难成长;第五,疫情驱动。各国的政府,在他们的医药医疗的开支上,在未来五年中一定是持续增加的。那么对全球的医药公司,其实都是利好。 他进一步表示,医疗、医药行业,有强者恒强特征。越是赛道被验证得非常优秀,确定性高,这样公司的涨幅往往是数年内以十倍计。一走出来就可能是五年十年以上,一旦发觉了这样的牛股,切忌尽量捂得长一点,要专注,要狠狠的坐上去,不轻易撒手。 他还就具体的领域给大家推荐几个:CXO、创新药、器械、疫苗、专科服务和其他类消费。其中CXO就是药品研发服务外包,还有创新药、器械、疫苗这四个领域,典型的带有创新的属性。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森瑞投资的林存。森瑞投资是一个专门做医药医疗投资的私募基金,在过往的十年中,一直在这个赛道上。因为大家总觉得医药投资太复杂,而且就买一个方向,会不会风险太大?尽管我们这些年来写了上百篇的文章,上了数不清的路演,但在疫情之前我们受认同度并不高,尽管我们的业绩已经很好。 举个例子,前两年在一个券商的种子基金风投会上,我们费尽了劲,他说我们成交量太小,就把我们枪毙了。疫情来了,好像该轮到我们了,其实我们的业绩早几年就在起步,医药股在过去20年一直是成长白马股最多的摇篮,近十年也是涨幅最好的。今天的题目是十年,但只是一个约束,医药的牛市可能会超过十年。 这是一些优秀的医药上市公司的累计涨幅,前三名累积涨幅都是300倍的水平,完全可以和茅台媲美。茅台上市以来也只涨了接近300倍。医药十年涨幅榜中,哪怕是最小的也有15倍,而茅台在过去十年的涨幅是19倍。有人告诉我,我们的数据做得有点粗糙,还有好几个股票如果都放上来,那么茅台过去十年的涨幅还不如医药的前十。 为什么医药股可以涨这么多,而大家又没有注意呢?由于医药股的分类比较多,为了统计和观察进一步说明医药的多个子方向都存在大牛股,森瑞试图用过去十年的数据给大家做一下梳理。我们模拟了一个指数来追溯,把几个重要的子行业,比如说化学制药中的恒瑞、复星,中医药中的白药、同仁堂(600085),器械中的乐普、鱼跃等一共15个票做一个等权重的组合,做成一个指数追溯十年,大家都知道上证指数在过去的十年中是原地踏步的,甚至还负了一百点。可是这15个票的组合,过去十年中竟然涨了14.5倍。你真的没有听错,就是涨了这么多。而且我们入选的个股都是非常知名的,而且是流动性非常充沛的大型蓝筹公司。医药板块,在它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同样存在各种各样像茅台一样的成长公司。 医药为什么能够这么牛?过去十年、二十年这么牛,未来的十年还会不会继续的牛下去呢?听听我们的逻辑,主要有五点: 第一,人口结构变化。特指老龄化,大家都知道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但很多人没有仔细算过帐,为什么?因为从1962年到1975年之间,中国人口出生率每年平均在2500到2700万人。连续12年,一口气出生了3亿人口,直到1975年计划生育。去年人口出生才1500万人。这3亿人目前年龄,就是45、46岁到58岁左右,在十年后是55到68岁,很显然他们都是老龄化的主力。 第二是需求刚性。这批人目前都事业有成,有房子有车。在未来的十年中,由于很多种疾病跟年龄都是必然挂钩的,比如说心血管、肿瘤等等大型疾病,必然带来一个非常迫切的医疗卫生需求。 第三是创新驱动。《我不是药神》深深的使我们感觉到当我们的救命药被别人捏在手里的时候是多么的被动,随着国内对仿制药进行国家集采之后,没有创新的医药公司是没有前途的。所以这些年中,几乎有上千项的立项,各种各样的药品,器械都在像雨后春笋一样的排队,三期临床,二期临床,一期临床,多如牛毛。未来大量的新产品都会上市,都会造福于人民的健康。 第四,什么是寡头?医疗行业都有一个特性,大公司越来越大,小公司很难成长。大家自己去药店买药都知道,医药代表推销的都是杂牌子,可心理惦记的是大公司。同时由于医药研发的复杂性,投入的资金非常的巨大,而且周期也非常长,一个药品动辄5到10亿,6到8年甚至是10年的研发周期,对于小型企业是非常吃紧的。越是有资金和有研究能力的大公司,往往能够胜出,小公司可能走在一半的路上就被大公司收购。美国市场上战后50年,7大医药工业巨头,累计涨幅已经达到1千倍。而在美国市场上千亿美金以上的公司大约有30个,其中40%是来自于医药医疗行业,很显然医药领域一定是一个不断寡头垄断的趋势。 第五,疫情驱动。这次新冠疫情可能会持续很多年,三年五年都止不住。各国的政府,在他们的医药医疗的开支上,在未来五年中一定是持续增加的。那么对全球的医药公司,其实都是利好。 因此,在这么多因素的共同促动下,医疗行业,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可能会迎来更加黄金的岁月。过去十年、二十年已经很好了,但是未来十年,我们认为会更好。 医药投资相对复杂,我们的选股策略该怎么制定?第一是重医轻药。我们尽量做减法,很多人觉得要不就是仿制药,要不是高端药,一个太LOW,一个太复杂。其实在我们做投资的时候,我们还恰恰就是尽量回避药品类,重心会放在医疗类,这样相对起来研究得会更简单。当然,我们会错过一些品种,但刚入门的朋友,或者是对医药医疗觉得研究太复杂的话,就完全建议大家少做药品,多做医疗。 第二要考虑到目前的国内市场究竟是进口货多,还是国产货多。特别是有些领域,比如说高端的抗癌的药品和各种器械,前些年几乎全被外资垄断。听着很高端,但进入2020年代以后,这个局面一定会大大的改观,越是原来外资占得多的,我们在未来十年,越可能是国产的医疗公司、器械公司、药品公司发力的领域。国产替代在医药医疗领域,一定是主旋律。 第三支付能力。很多是社保买单的,所以我们尽可能要从医药的消费上,自己买单的产品线上去寻求黑马。比如说这些年来,刚才说过的像爱尔眼科(300015),眼科手术是自己买单的,欧普康视(300595)的OK镜是给儿童治疗近视,是家长买单的。长春高新(000661)是给儿童成长增高的,也是家长买单的。智飞生物(300122)带领的宫颈癌疫苗是各位女性自己买单的,还有大量的这种现象。凡是自己买单又很受欢迎的,那几乎和茅台一个味,都是消费品属性,一样都特别容易出牛股,而且都是大牛股,十倍起步。 第四是强者恒强。越是赛道被验证得非常优秀,确定性高,这样公司的涨幅往往是数年内以十倍计。一走出来就可能是五年十年以上,一旦发觉了这样的牛股,切忌尽量捂得长一点,要专注,要狠狠的坐上去,不轻易撒手。 具体的领域在哪里?给大家推荐几个:CXO、创新药、器械、疫苗、专科服务和其他类消费。其中CXO就是药品研发服务外包,还有创新药、器械、疫苗这四个领域,典型的带有创新的属性。 医药研发外包,CXO,CDMO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医药创新的衍生品,医药公司在研发新药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项目推进得更快,需要有其他的研发单位进行协助,包括在早期的药物发现、研究、试制、合成,到中期的安全性评价,到后期的临床、服务、总结、申报等等,整个产业链上需要第三方的公司协助。整个国际药厂开发的需求,相关的服务配套也在向中国转移。 这里有两点,第一点是因为人才成本的优势,这是医药领域的一个高端领域,在国外一个医学的硕士、博士,薪水一个月可能大几千到1万美刀,但在中国只需要1万人民币左右,研发成本很显然差别就非常的明确。为什么国际的医药巨头不去越南、不去菲律宾呢?因为他没有这个人才福利,按照教育能力,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典型的工程师红利的阶段。无论是在通讯还是在核电,还是在医药的研发领域,我们有大量的人才,越南的劳动力便宜,可是懂医药吗?有这么多医学博士、硕士吗?这个产能非我莫属。中国一个市场就有14亿人口,某一种病的分析,可能振臂一呼,卖一个广告说给待遇高一点,呼啦啦就来一千人,这个药厂就很高兴,效率多高,临床效率就大大提高了。CXO行业在过去两三年中,在无数的场合,我们都认为是一个医药长虹的重要赛道。 第二是创新药。可能大家对创新药没什么概念,因为各种抗癌药、各种靶向药,一堆的名词,我们尽量的去繁为简。为什么创新药最重要?这是一个医药的销售全球排名榜,几乎都是一些生物制药,而且有6个以上跟肿瘤相关的,他们的年销售额都是以几十亿甚至百亿美金来计算的。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们的中医药市场全年、全国销售量大概是6―7千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世界流行的几个创新药,前10名已经占到中国人最爱的中医药的整个市场,可见创新药是发展方向,是真正能够做大蛋糕的方向。所以,为什么中医药这几年在股票市场上似乎是哑火了呢?确实大方向不在我们这里,风口不在我们这里,我们可能只是某一个适应症,某一个公司因为某种事件有了一定的契机,比如说跟疫情相关的涨起来了,但是整体来说中医药反而是被限制了,因为太多的是辅助性的效果,而真正解决大病的是创新药。 刚才说的是国外,其实中国的医药企业正在奋起直追,这些公司在近一两年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有很多药都已经获批了,而且在逐步逐步的推向市场。几乎凡是一个优秀的产品入市,马上就可以带来巨大的需求满足。 我是学金融的,也是君安出身的,不是学医药,但为了做好医药,我们最爱交的朋友就是各类的医生、主任。深圳一个三甲医院的肿瘤科主任给我的一个案例,一个52岁的肝癌患者,很明显扩散,按照以往的经验,基本上可以叫家属去做准备了,但当他使用了最新的PD-1的治疗后,四个半月中使用了6个周期的PD-1,有了极大的缓解,这不叫痊愈,还会犯。现在他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这个医生跟我说,拍着胸脯说这种状况出去旅游一点问题没有,完全可以带瘤生存,但是这个药一年20万。 接下来讲器械。创新不是指药品上创新,器械也有一大堆的创新,比如说大型的医疗设备上,CT、核磁,PET等等,前些年清一色都是进口货,一个CT机,一个核磁动不动两三千万,因为中国人没有。但随着我们自己在医疗器械、大型设备上的进步,像迈瑞等等,这个价格就大幅度的下降。同样我们现在不仅在不断的国产替代进口,而且还走向了全世界。特别是像迈瑞,大家知道这次新冠疫情,不仅是呼吸机,各种监护仪,还有各种各样的设备走向了全世界,而且全世界对中国医疗器械的品牌认知度不断的在提升。 中国的医疗设备经过这次疫情以后,不断的走向世界。而我们在其他的高端器械领域,比如说高值耗材,中国也拿出了自己的可降解支架,也拿出了药物球囊,也拿出了很多很多的高端器械,像华大的基因测序仪,现在正在猛烈的冲击着国际的厂商。未来的医疗企业一定是一片非常广阔的蓝海。在美国市场上,有大约40%的千亿美金的公司都是医药公司,但我更想说的是,在美国的医药涨幅榜中,医疗企业公司反而是排第一位,超过了创新药,因为它的研发相对来说效率会更高一些,创造奇迹的几率更高一些。因此大家从这个时候,从二零年代研究医疗器械,未来十年我们一定有很多的惊喜。 疫苗。今年的疫苗特别的火,其实我们做疫苗很早,对新冠疫情的相关疫苗倒是觉得现在还早。很多优秀的创新疫苗已经开始创造价值了,比如说宫颈癌疫苗,九价的覆盖率那么高,保护率那么强。同样我们还有新的、自己的全球首发的品种,比如说针对肺结核的EC试剂与微卡疫苗,既能够保护又可以治疗,同时13价肺炎已经有一家落地,另外一家在申报,还有一家在15价肺炎结合疫苗上正在进行三期的临床,这些项目统统是有广阔市场的大型项目。 至于新冠疫情是必须要说的,但目前以所掌握的数据只能看到进度。可能大家很喜欢新冠疫苗,一旦成功,那么它的股价一定是原子弹,没错。康希诺以前搞定了埃博拉病毒的疫苗,所以大家对他的期望特别高,去年35块钱,今年一下子到285,闪电一般的速度。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对疫苗现在都只是推进的过程,大家去关注,去研究,现在没有人定论,究竟能不能成功,如果谁要能够有把握成功,那肯定是国家特等奖。 刚才给大家讲了很多的医药医疗,大家不一定都是干医药医疗的。那么能不能说得再简单一些,更加方便理解?我们也想了很多的方法,特别是追溯十年,找了15个行业的精英票,结果也不错。因此我们森瑞就在2020年元旦推出了医药行业指数,这个在所有的私募里面是唯一的一个推行业指数的,港交所做医药指数和现在的创新药ETF都晚于森瑞G20。 G就是立足于伟大,Great,我们要求这个公司一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产品的构建,他追求的未来一定是广阔的行业天花板,药品也好、服务也好、器械也好,一定是未来多少亿级的人所需要的,这样的公司可以无限的涨。其次他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在一个细分领域中一定要具有优势,而且是孜孜不倦、不断成长。一定要研发强,管理又好,财务又好,而且附带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市值要大,流动性要强。现在森瑞管的规模不到20亿,有一天管100、200亿的时候怎么办?能不能今天早上50亿的单,可以闭着眼全部搞进去,而且不影响我的成长能力,不影响我将来的业绩增速。我经常说医药的成长能力很高,很多公司年均的增速都是30、50,如果这些医药行业好好守住,几年下来都是大有可为的。 在几个赛道上选了20个票,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G20一个权重5%,还对外提出了一点,就是十年不修改上述成分股关。哪怕是哪个爆了雷,退了市也不改,综合考虑森瑞展望未来十年的风向。我们在创新药方向上,要综合考虑流动性以及管理能力。三个赛道上,有的是检验,有的是心血管,有的是综合监护仪、IVD,影像等。生物制品非常好推,都是最优秀顶尖的公司,长春高新,康泰和智飞。 最推崇的CXO领域,因为都很优秀,我们只能做一些取舍,在最大市值的药明康德(603259)、药明生物,这是一家公司的两个产品事业部,一个偏大分子,一个偏小分子。还有泰格和凯莱英(002821),一个是后端的临床,一个是CDMO。在服务上这三个票是有争议的,但我们觉得也该拿出来。爱尔眼科,大家觉得这是一个超级白马,但为什么有争议?估值很高,一百多倍。阿里健康,我们觉得背靠阿里集团,在药品零售等等方面有很多的发展空间, 5个月股价已经1倍多了。唯一一个五个半月以来亏损的票是美年健康(002044)。可能大家觉得现在经过盖章门事件以后正处于低迷期,但我们看体检行业,从老百姓的生活需要,体检行业一定还是会蓬勃发展的,而且现在也被阿里参股,所以我们认为还是存在机会的。 这就是我们的G20,G20从元旦运行到现在5个半月以来,截止到昨天的涨幅是48%,上证指数是跌,而全指医药大概只有20几个点,很显然我们的森瑞G20指数,指导性还是非常强的。我们入选G20的时候,推荐G20的元旦那天,当时的流通总市值是2.05万亿,到昨天为止正好达到3万亿,我们预计十年以后,这一批股票的整个组合的总市值一定会向5万亿、10万亿方向发展。 森瑞作为一个医药基金,给出一个预言,现在整个市场最大的板块是银行,但我们认为在未来的5到10年中,医药板块一定会把银行板块拉下马,成为第一大市值的板块。因为老龄化、创新药的需求等,弦外之音是不太看好银行的每年几个百分点的增长。其次,目前在千亿以上的医药公司有8个,恒瑞4千多亿,迈瑞3千多亿,一共8个,我们觉得大约5年时间就可以达到20个以上,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现在百元以上的医药股大约有20多个,如果不考虑将来送股的问题,那么百元以上的股上百个一点都不出奇,而且会出现几百元的股票,上千元的股票。医药股中一定会出现万亿市值的。 很多投资人说这个时候我是买房还是买股票?买股票是买茅台还是买医药?如果说深圳的平均房价十来万,用五年的角度来看,平均涨到15、20万挺辛苦的,而且还容易带来更大的危机。买股票,你不能乱买,确实很多牛人都是钟情于茅台,我不是说茅台不好,但是如果讲究特性,我们认为茅台永远就一个味儿,你敢改配方吗?你敢改味道吗?你敢改商标吗?你敢改包装吗?不敢。但是医疗医药领域天天都在创新,每一个创新就迎来新的市场空间,所以我们是医药医疗投资的坚定的拥护者。未来的5到10年中,一定有很多很多你都没有见过、没有想过的医药创新品种,我们叫做新势力,大批量的涌现,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是一定会来到。 最后我们要讲一下情怀,森瑞的信仰是我爱中国,越爱国,国越对你好。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很多投资人,挣的钱就是交易,没有去想中国的国运会走到哪一天,没有去想我们的老百姓会富裕到什么程度,没有认真想我们上市公司的老板是上了市、赚了钱,拿了钱就走?还是有一部分老板就想做中国的制造、中国的创造?不敢说每个人都有这么高的情操,但是中国绝对不缺优秀的企业家,不缺优秀的产品,不缺优秀的赛道。美国人老想把我们这个也压住,那个也压住,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人太努力了,在各个赛道上我们都在出成绩。你不爱国,所以你不把中国的公司想着他有伟大的未来的时候,你投资能做好吗?所以,先爱国,这个国就一定会对你更好。 这是我们公司的司训,我炒股票30年, 1998年进了君安,高中二年级炒股票,但不断成长。我提出了这几条,我们的投资一定要围绕着价值,要植根于此,虽然路上很多的困难,什么金融海啸,熔断都经历过,但我们要有一颗坚强的心,要看到未来才能成长。同时,我们要兢兢业业的研究,森瑞在医药这条赛道上已经用了十年研究,未来我们不会改这条赛道,就聚焦于此,做自己的专业,用真诚携手明天。 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美股回调风险上升 在全球经济活动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美股连续上涨。业内人士说,流动性利好和预期经济最差时刻已过成为美股连续上涨的重要原因,但美股回调风险已需引起重视。 摩根资管亚洲首席市场策略师TaiHui表示,当前标普500指数回到年初水平,纳指再创新高,意味着各国央行稳定市场的努力开始奏效,但实际上全球经济活动远未达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此轮上涨缘于投资者认为经济衰退最糟糕的时期已过,在此情况下,股票投资者倾向于关注长期收益前景,而非关注未来12个月的经济形势。 TaiHui指出,风险资产的势头强劲或持续数周,若投资者继续消化快速复苏的影响,股市回调的风险将上升,尤其是容易受到疫情以及外围摩擦升级影响的行业。未来的潜在风险体现在:一方面,第二波疫情威胁尚未消除,尤其在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国新感染率上升的情况下;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对外围摩擦再度升级持谨慎态度,而失业率上升和破产的第二轮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复苏。 少数派投资认为,此轮美股反弹主要是居民、外资和杠杆共同作用的结果,反弹核心在于美联储应对疫情向全球市场投放了史无前例的货币流动性,包括重启零利率和启动不限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且,如今各个经济体的降息空间非常小,降息周期也缩短,全球货币宽松推动了全球最大经济体的股市反弹。 专注资产配置解决方案的吸引子科技也表示,即使考虑到2021年的经济恢复,美股估值也不便宜,美股的连续上涨只有利率下行才能解释。 A股仍具吸引力 3月份美股大幅回调时A股跌幅更小,但在4月以来的本轮反弹中,A股指数涨幅却不及美股。机构人士认为,本轮反弹A股和美股的差异主要与资金面有关,A股在全球股市中仍具有吸引力。 少数派投资指出,国内流动性释放较为克制,同时货币宽松支持实体经济,因此无需从两个月的视角判断两地股市的差异。 富达国际中国区股票投资主管、基金经理周文群认为,A股在全球股市中仍具有吸引力。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势头不减,基建投资和消费升级将有望引领经济反弹。整体看,由于受疫情和海外不确定因素影响,A股整体业绩或会有下调空间,但科技创新仍是重要增长点,而且强者恒强的格局也愈加突显,流动性宽松将支持股指震荡上行。短期内建议规避出口型企业,长期挖掘有机会成为全球性企业的标的。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灏指出,从过往数据看,目前上证综指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对表现已经达到一个拐点,预示着未来上证指数的相对回报更好。随着基本面边际改善、市场长期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和货币宽松的持续,长期看中国将相对跑赢美国市场。港股方面,在3月份的下跌中,恒指也触及当前周期的低点,这个低点不太可能被突破。他认为,未来A股和港股有可能受到美国成长股泡沫破灭的影响,但即便有影响,价值投资者也不会拒绝更好的价格。 价值与成长同受关注 与纳指引领美股反弹类似,A股今年以来创业板表现最为强势。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今年以来创业板指上涨22.46%,同期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下跌3.49%、1.39%。基金经理认为,以科技股为代表的成长股依旧是重要的布局方向,但传统行业中的一些价值股也值得关注。 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科技仍是未来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在目前市场分化特征显著的情况下,从平衡组合风险收益特征来看,也需投资一些安全边际较高的传统产业。由于这些公司本身管理较优秀,虽然处于传统行业,但长期需求预期相对稳定。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竞争缓和的状况下,企业经营波动变小,叠加非常低的估值水平,未来收益可期。 吸引子科技表示,成长风格表现远超价值风格是最近半年全球股市的普遍现象,现在已经极化,目前美股的风格正在发生变化,能否持续要看利率能否回升。预计A股价值风格里严重低估的行业将出现修复,比如非银。 另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未来对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外部因素,但长期看会加速推动国产化进程。所以,在科技领域长期看好企业信息化和云化,一是未来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将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不同地点员工的沟通将更有效率;二是企业的运转不会因为一个地区的突发事件停摆,企业的运营费用也将大大降低。 本周二晚间,美股表现分化:纳指上涨0.29%,盘中突破10000点,创历史新高,但标普500与道指分别下跌0.78%和1.09%。实际上,近一段时间,美股在强劲反弹中持续分化,纳指从3月底的6631.42低点上涨至9953.75点,涨幅超50%,远超标普500与道指。 虽然美股持续反弹,但机构认为美股回调风险正在上升。在本轮反弹中,虽然A股不及美股,但A股在全球股市中仍具吸引力。在近期全球股市成长股持续跑赢价值股的风格背景下,传统行业中的一些价值股也开始受到机构关注。 □本报记者李惠敏林荣华
“王于兴师,与子偕行。” 自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至今,市场聚焦于比较海南与香港的异同之处。 我们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全局之下,两者不同之处在于,海南与香港将承担各具特色的战略职能,其差异性贯穿于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全局作用与体制特征。海南的未来并非第二个香港,而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对标香港,海南的成长之路既有制度设计的形似,更有精神内核的神似,为两地的同气连枝、深度合作奠定了多维基础。展望未来,海南与香港求功能之“异”,存合作之“同”,互补、呼应、传承料将成为未来两地关系的长期主题。在保护主义高涨的全球形势下,两地有望偕行以共赢,成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核心战略支点。 海南的未来并非第二个香港,而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全局思路,“未来的海南”与“现在的香港”具有截然不同的战略职能,两者的差异性料将清晰体现于四个层面。第一,就功能定位而言,现在的香港是全球排名第六的国际金融中心,重在连通境内外的贸易流与资金流。而未来的海南将成长为要素自由流动港,引导物资、资本、人员、技术、数据等生产性要素的全球性集聚、配置与融合。第二,就产业结构而言,贸易、金融、地产、旅游、服务构成当前香港经济的主要支柱。相较而言,未来海南的产业结构更加向“实”、向“新”,在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聚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主动拥抱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同时,也有望获得工业互联网、DCEP等中国产业升级领域的先发优势。第三,就全局作用而言,现在的香港是投资中国的“虚体”,外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内接“陆港通”、“债券通”等便利性工具,为国际资本投向中国内地提供渠道。未来的海南则是投资中国的“实体”。全球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3.5万平方公里的地理空间,叠加“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制度设计,有望吸引国际资本在海南落地生根,直接融入中国实体经济的大循环。第四,就制度特征而言,基于“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独树一帜的竞争优势与发展路径。与之不同,未来的海南在基本制度上与内地一致,更利于放开手脚,发挥“试验田”的先试先行功能。并且,海南的创新成果也更加体现中国特色,更易于向内地移植,从而推动高水平开放从“特例”变为“惯例”。 对标香港,海南的成长之路既有形似之表,更有神似之里。着眼于外部的形似,一方面,从“自贸区”升级为“自贸港”,海南有望在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低税率等制度优势上比肩香港。另一方面,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划分为稳扎稳打、逐层推进的三个阶段,亦相近于香港营商环境发展的探索路径。深究于内部的神似,琼港两地具备同气连枝的精神特质。回顾历史,香港从边陲渔村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端赖于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狮子山精神”。与之辉映,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年余来,海南在金融、医疗保健、绿色产业、教育、旅游等方面积极突破,展现出相似的奋斗精神。展望未来,基于一系列制度创新,海南有望孕育出“五指山精神”,在开拓自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四大精神特质:1)包容的氛围;2)理性的认知;3)自我的解放;4)自律的气场。由此,海南“五指山精神”料将与香港“狮子山精神”掎角呼应,构成两地深度合作的人文底蕴。 海南与香港唇齿相依,未来有望偕行共赢。较之于香港,未来的海南既存在战略职能的差异性,又具备精神内核的相似性。基于此,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之下,三大主题将长远主导琼港两地关系。一是“互补”。香港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将为海南的高新产业发展提供充沛的资金、专业的战略投资者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而海南则将反哺香港以优质的投资标的和金融资产,夯实香港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香港国际领先的服务业体系和教育资源,将就近为海南的旅游、消费和现代服务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梯队,海南则将回馈香港年轻一代以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呼应”。在保护主义高涨的全球背景下,海南与香港将共同构成关键的战略支点,对内桥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形成辐射泛南海经济圈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极点,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RECP的枢纽。基于此,中国经济将获得多重战略主动性。一方面,以琼港两地的总部经济效应为楔子,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在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以高新产业、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推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另一方面,以琼港两地的免税购物红利为跳板,引导海外消费需求回流,支持中国加速从供应链单一中心升级为全球“供应-需求”链双枢纽。三是“传承”。在海南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进程中,香港将提供多方位的镜鉴与标杆,未来的“五指山精神”亦是对“狮子山精神”的承继与升华。而以海南为起点,新的开放模式和发展理念有望向中国经济腹地延展,促使开放由点及面、由政策发展为文化。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施懿宸杨晨辉赵炜 一、中概股信用危机事件背景 继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之后,2020年4月8日,好未来自曝在例行内部审计中,发现部分员工的不当行为,审慎性怀疑存在员工伙同外部供应商在“轻课产品线(Light Class)”业务上营收造假行为,好未来盘后股价下跌17.77%,对应市值蒸发19.54亿美元。2018年6月至7月,浑水曾连续发布四次做空报告指控好未来财务造假。2020年4月14日至5月7日,做空机构香橼(Citron Research)连续发布三份针对跟谁学的做空报告,指控跟谁学存在多个未披露的关联方,捏造营收数据,存在刷单行为。 本文将站在ESG视角,从中概股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说明ESG评价体系在帮助投资者甄别企业质量和促进企业加强自我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一些中概股运用ESG评价体系的实践性建议。 二、ESG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目前,市场亟需一套合理的信用与风险评价体系,一是以供中概股企业内部参考并有效提升企业的治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协助投资者甄别企业质量、规避风险。与此同时,ESG评价体系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的现实诉求。ESG评价体系涉及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三个层面,通过结合舆情监控的相关负面新闻披露,能够定性、定量地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有关信息。运用ESG评价体系分析企业品质,既能帮助中概股企业及早发现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层面的薄弱环节,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增强应对做空的能力,又能帮助投资者甄别企业质量,规避不必要的投资风险。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许多文献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作用。Jan Endrikat等(2014)通过对149个研究的结果进行元分析整合后发现,认为公司环境绩效(CEP)和公司财务绩效(CFP)之间存在正向和部分双向的关系,特别是当企业环境绩效(CEP)的战略方法是主动而非被动时,这种关系会更加牢固。Zhang等(2013)运用GMM方法和交互跨度效应,对2007年至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一期的社会责任会对当期的财务绩效表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当期的财务绩效表现又会对当前的社会责任有积极影响。 ESG表现影响企业价值,而ESG信息的披露行为还能发挥调节作用。李正(2006)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会降低企业价值,企业的资产规模、负债比率、重污染行业因素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活动情况显著正相关。Fatemi等(2017)发现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提高公司价值,而ESG表现不佳则会降低企业价值,此外,ESG信息的披露行为可以减弱企业劣势方面的负面影响、弱化优势方面的正面影响,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案例分析:“好未来”的ESG表现水平 下文将采用中财绿金院ESG评估体系对好未来进行案例分析,旨在让读者更直观的认识ESG评价体系在甄别企业信用品质上的实际应用。 1、环境(E) 从环境维度来看,“好未来”的表现一般。《2019好未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中,好未来仅披露绿色办公的相关信息,而没有涉及绿色环保宣传、环境量化数据等内容。在绿色办公方面,好未来披露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节能环保原则,倡导绿色办公理念。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的数据显示,好未来未受到过环境保护违规行政处罚。 2、社会(S) 好未来在扶贫、慈善、员工、消费者等层面上都有详细的披露,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然而,供应商层面,好未来没有建立完善的程序和机制用以防范员工与供应商之间的不法交易,也为员工伙同供应商进行业绩造假提供了潜在空间。 截止到2019年年底,好未来员工累计参与志愿者超过5,000名,公益服务时长为18,668小时。员工层面,2019年第四季度,好未来邀请外部专家开展相关培训,致力于打造公平合理、无歧视、无性骚扰的工作环境。 供应商层面,好未来尚没有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机制来防范员工与供应商之间的不法行为。根据好未来的公告,员工与供应商通过伪造合同的方式夸大业绩。针对这种行为,好未来却没有及时防范,最后被迫自曝业绩造假,这直接损害了公司声誉并将负面影响扩散至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 3、治理(G) 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不完善,内控体系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好未来此次主动自曝业绩造假无论是出于审计和做空压力,还是基于应当对投资者、客户负责的本质要求,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员工通过与外部供应商合谋,伪造合同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员工的上级及内部控制体系却未能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并制止这种行为,最终导致在中概股遭到信任危机的敏感时期自曝业绩造假,都足以反映出好未来内部组织架构和内控体系的问题。 三、中概股运用ESG评价体系的实践性建议 (一)国内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鼓励中概股企业增强ESG建设 ESG评估体系的发展亟需国内政府部门在宣传ESG理念、推进ESG评估体系的落实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为企业与投资者提供有效指引。政府部门可以针对ESG绩效优异的企业提供诸如税收、招标、融资、采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对ESG表现极为恶劣的企业拟定一定的约束措施,从而促进国内企业重视ESG能力建设,改善市场环境,综合提高国内企业的ESG表现水平。“自上而下”的ESG建设框架将会直接正面影响中概股企业的决策体系,不仅提升了企业信用品质,同时增强投资者信心,逐步构建良好的“中国企业”口碑、声誉。 (二)投资者应当将ESG评价体系纳入对中概股企业的投资策略 ESG评估体系是在财务数据的基础上,以非财务数据的绩效表现综合衡量被评估企业的可持续性。因而,将ESG评估体系纳入投资策略,不仅有助于甄别企业质量和信用品质,筛选出优质中概股企业,从而规避不必要的投资风险,还能增强应对市场下行冲击和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投资者对ESG评估体系的实质性认可,能够正向促使中概股企业重视ESG建设,推动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中概股企业应自发增强ESG信息披露意识,提高ESG能力建设 具体而言,中概股企业应当注重自身ESG能力培养与建设,有意识地储备人才,逐步加强企业内部治理能力,提升企业信用品质,增强抗风险能力。综合而言,旨在面对海外机构的做空行为时,能够多元化地以非财务绩效表现有效应对非议,增强投资者信心。基于中国境内ESG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对ESG相关内容的了解仍相对匮乏,因而有关自我评估与能力建设的需求可以适当开放与第三方机构的紧密合作,通过出具第三方ESG咨询评级报告等方式,多角度实现内部自省与审慎监管原则。 注:更详细的文章内容请参考中央财经大学绿金院ESG双周刊08期。 (本文作者介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讲座教授,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负责人)
意见领袖聚焦2020全国两会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盘和林 两会开始进入“国家级”时间,从此前各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新基建”成为地方两会的高频词,可以预计,在全国两会上,“新基建”必将再次成为热点和重点讨论议题。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会涉及诸多产业链。 其实,“新基建”并不是今年的新词汇,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基建”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及。在会议上,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这次发改委明确“新基建”的具体概念,同时各地方两会频繁提及“新基建”,可见政府的决策层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新基建”对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各大企业在“新基建”领域也激烈竞逐,例如:“腾讯云”在营收方面多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并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及IUS(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服务)领域增速全球领先。 从概念上来看,新基建具有“技术新”、“模式新”、“领域新”、“体系新”等多个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新基建之所以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新基建”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新基建”的带动面极广,能撬动广泛的上下游产业链环节,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以5G为例,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2020年至202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5G能够实现机器间大规模互联,将大大促进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新基建”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与丰富的产业链,另一端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未来“新基建”将会渗透到人们吃穿住用行的各个方面,每个人都会成为新基建的潜在消费者,势必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新基建”引领着未来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新基建”依托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在应用方面对各产业的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会极大的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给各广泛行业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今年疫情期间大火的各大“云平台”,便是在“新基建”的基础构架下对各行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如腾讯倾力打造的“腾讯云”,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安全等先进技术与智慧产业业务场景相结合,对政务、金融、工业、教育、医疗、出行、文旅、建筑等领域进行全面升级。在“新基建”的支撑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甚至智慧建筑等未来场景都将会加速实现。 可见,无论是从产业结构到就业结构、从商业形态到呈现方式,以及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都将出现颠覆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体现在外部可见的呈现形态上,某些思维方式、企业运营生态、政府管理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各类复杂的新生事物会层出不穷,“新基建”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机遇和挑战会长久并存。在迫切发展“新基建”的同时也必须时刻警惕新风险降临,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迎合新时代各应用场景的需要。 (本文作者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意见领袖聚焦2020全国两会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盘和林 两会开始进入“国家级”时间,从此前各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新基建”成为地方两会的高频词,可以预计,在全国两会上,“新基建”必将再次成为热点和重点讨论议题。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会涉及诸多产业链。 其实,“新基建”并不是今年的新词汇,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基建”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及。在会议上,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这次发改委明确“新基建”的具体概念,同时各地方两会频繁提及“新基建”,可见政府的决策层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新基建”对于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各大企业在“新基建”领域也激烈竞逐,例如:“腾讯云”在营收方面多年保持100%以上的增长,并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及IUS(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服务)领域增速全球领先。 从概念上来看,新基建具有“技术新”、“模式新”、“领域新”、“体系新”等多个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新基建之所以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新基建”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新基建”的带动面极广,能撬动广泛的上下游产业链环节,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以5G为例,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2020年至202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5G能够实现机器间大规模互联,将大大促进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新基建”一端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与丰富的产业链,另一端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未来“新基建”将会渗透到人们吃穿住用行的各个方面,每个人都会成为新基建的潜在消费者,势必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新基建”引领着未来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新基建”依托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在应用方面对各产业的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会极大的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给各广泛行业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今年疫情期间大火的各大“云平台”,便是在“新基建”的基础构架下对各行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如腾讯倾力打造的“腾讯云”,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安全等先进技术与智慧产业业务场景相结合,对政务、金融、工业、教育、医疗、出行、文旅、建筑等领域进行全面升级。在“新基建”的支撑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甚至智慧建筑等未来场景都将会加速实现。 可见,无论是从产业结构到就业结构、从商业形态到呈现方式,以及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都将出现颠覆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体现在外部可见的呈现形态上,某些思维方式、企业运营生态、政府管理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各类复杂的新生事物会层出不穷,“新基建”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机遇和挑战会长久并存。在迫切发展“新基建”的同时也必须时刻警惕新风险降临,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迎合新时代各应用场景的需要。